第八章过热器和再热器的运行问题
1. 过热器与再热器的气温特性 汽温特性——锅炉负荷变化时,过热器与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跟随变化的规律。(负荷对汽温影响)
1 —辐射式过热器
2 —对流式过热器(近)
3 —对流式过热器(远)
1) 负荷
过热器蒸汽流量↑ 负荷D ↑炉膛火焰温度升高少→辐射式过热器焓增变化小→出口汽温↓ 燃料消耗
过热器蒸汽焓增↑→出口汽温↑
过热器愈远→烟温愈低→辐射换热份额愈小→汽温变化愈大
2)
锅炉运行时高压加热器有可能停运;给水温度在200以上℃
对流式过、再热器温度↑
辐射式过热器的出口汽温影响很小,因炉膛温度变化不大,负荷不增加 实际应用中,如高压停运,一般采用降负荷运行,防止过热蒸汽超温。
3) 过量空气系数
对流式过热器出口汽温↑
系数α辐射式T ↑
布置在炉内的辐射汽温下降,烟道上汽温↑
增加过量空气系数是提高过热汽温的常用方法,但排烟损失会增加,锅炉热效率下降。
4) 火焰中心位置
火焰中心上移→炉内辐射吸热量↓
高温区上移出口烟温↑
↓↓
炉膛上部温压↑传热温压↑
↓↓
炉膛上部过热汽温↑水平烟道汽温↑(炉膛辐射吸热份额下降)
火焰中心位置改变情况:
(1) 煤种特性,着火性能有关
煤种差、粗→着火后退→火焰拉长→中心上移
(2) 不同燃烧器投运方式
不同层次,上组或下组
(3) 燃烧器倾斜角度
单个摆动,一次风摆动,整组摆动。30度
5) 燃料特性
(1) 油、气着火快→燃烧火炬短→火焰中心低→汽温下降
(2)
CWS 30% 油炉改烧水煤浆负荷下降
火焰中心高低:无烟煤>烟煤>油、气劣质煤>优质煤细煤粉>粗煤粉
难着火着火容易着火
6) 受热面沾污
炉内水冷壁结渣或积灰→炉内辐射吸热↓→炉膛出口烟温↑→汽温↑
过热器或再热器本身结渣或积灰→吸热量减少→汽温↓
7) 锅炉吹灰
使用吹灰或排污,都增加燃料相当于负荷↑→对流式汽温↑,辐射式汽温↓ 饱和蒸汽:吹灰,辅机、风机、水泵等
饱和水:排污,辅机加热等
饱和水排污焓值低,饱和蒸汽吹灰量少,影响不大。
2. 蒸汽温度调节方法
基本要求:调节惯性或延迟时间小(灵敏);调节范围大(70—100%负荷);对循环热效率影响小;结构简单可靠;附加设备消耗少。
1) 喷水减温器
原理:将水直接喷入过热蒸汽中,水被加热、汽化和过热,吸收蒸汽的热量。 优点:惯性小,调节灵敏,易自动化,应用最广,但对水质要求高;
给水:直接来自给水泵出口;设计给水量:5%—8%蒸发量;汽温下降:50—60℃; 用途:用于过热器,一般不用于再热器;
数量:2个,第1个屏前,粗调;第2个高温对流过热器前,细调;
2) 汽—汽热交换器
原理:过热蒸汽加热再热蒸汽;
优点:非接触式,对水无要求,惯性尚小,金属耗量小;
用途:用于再热器;
缺点:管道连接系统复杂,制造工艺要求高,锅炉气密性降低;
形式:炉内,炉外/管式,筒式;
3) 面式减温器
原理:水在管中流,蒸在外面流,水加热蒸汽;
优点:非接触式,对水无要求,惯性一般;
冷却水:给水40-60%,用完送至省煤器;汽温下降:40—50℃;
用途:中压锅炉过热器再热器;
缺点:不灵敏,惰性大;
4) 蒸汽旁通(二级再热器蒸汽系统)
原理:用水平烟道的高温再热器加热尾部烟井的低温再热器;
优点:结构简单,惯性小;
缺点:金属消量增加;
用途:用于再热器,在低温再热器进口装三通阀。
5) 分隔烟道挡板调节法
原理:利用挡板来改变流经分烟道的烟量,达到调节再热汽温目的;
优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目前电厂用得较多;
缺点:挡板易变形,流速提高引起磨损再热器;
6) 火焰中心位置
原理:改变炉膛火焰中心位置来改变炉膛出口烟温,达到调节蒸温;
优点:调节灵敏,惯性小;
汽温变化:50—60℃(摆角上倾10度,下倾20度) ;
用途:过热器、再热器;
缺点:不精细,常与喷水减温等配合使用,下倾易结渣;
7) 烟气再循环
原理:用再循环风机将部分低温烟气送入炉内,达到调节蒸温;
优点:调节灵敏,幅度大;
汽温变化:2℃(1%再循环烟气量) ;送入点:冷灰斗、炉膛上部;
用途:一般油炉再热器;
缺点:炉内温度下降,增大燃烧损失,增加飞灰磨损和受热面积灰;
3. 热偏差
定义: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最终导致各平行管圈吸热量各不相同,管内蒸汽的焓增
也不相同,在并列工作的管子中,蒸汽吸热不均的现象。
原因:结构不均—A 、流量不均—G 、传热不均—q 。
(管子、尺寸、长度;内部阻力(流量压头);温度场不均引起热负荷不均)
1) 吸热不均匀性
吸热不均匀←热流分布不均←烟温、传热系数、温压←烟温度、速度场 q=αΔt 结构与运行两方面原因:
(1)炉膛中烟气温度场和速度场本身的不均匀性,中部烟温和烟速高;
(2)炉膛出口扭转残余——水平两侧烟速偏差引起烟温偏差;
(3)炉膛水冷壁或烟道受热面结渣、积灰、堵渣;
(4)运行操作原因:火焰偏移、煤粉浓度不均等;
(5)过热器或再热器管排的横向节距不均——形成“烟气走廊”;
(6)屏式过热器接受炉膛辐射热时曝光不均匀。
2) 流量不均匀性
(1)吸热不均匀→蒸汽比容不均匀→流量不均。
偏差管吸热↑→蒸汽平均比容↑蒸汽流量↓
(2) 联箱内压力变化影响
U 型联结方式中,分配联箱与汇集联箱的静压变化方向相同,各管圈两端压差的差别较小,其流量不均匀性将比Z 型连接方式要小。
减轻热偏差的措施(结构设计—锅内、蒸汽侧;运行操作—烟气侧、炉内)
1) 受热面分级布级:消极办法,增加钢材,系统复杂,不常用。
采用大直径中间混合联箱。
按热负荷分布划分管组。
联箱连接管左右交叉布置:针对烟道左右烟温偏差方法
正确选择联箱结构和连接型式:
Z →U ,多点引入和引出
加大联箱直径,减少流速和静压变化,通过不同的配风,当然还有烟气侧,运行调节,如出口烟温偏差,定期消除积灰等。
6) 加装节流圈:过热管200mw (经常用)
7) 利用流量不均匀来消除吸热不均匀。
4. 高温腐蚀的防止措施
1) 控制管壁温度:降低管壁温度可以防止和减缓腐蚀。
2) 采用低氧燃烧
SO3、V2O5↓
3) 选择合理的炉膛出口烟温
4) 吹灰:在刚形成时有用。
5) 合理组织燃烧。
一、沾污
烟温700~1100℃,小于灰开始变形温度—熔渣粘结
烧结性积灰—高温升华、煤燃烧—Na 、K 、SO 3—复合硫酸盐(熔点低)-熔融硫酸盐型高温腐蚀
粘结在管径—长期高温烧结→密实的积灰层,较难消除,吹灰困难。
二、沾污危害
(1) 爆管:沾污→高温腐蚀,过热器爆管多原因之一
(2) 较大热偏差,影响传热,引起过热器管壁超温。
(3) 热经济性下降,锅炉排烟温度上升,汽温下降。
(4) 可能阻塞烟气通道,通风阻力↑,锅炉出力↓
三、高温腐蚀
在高温沾污(积灰)基础,形成低熔点复合硫酸盐,产生硫酸盐型高温腐蚀。 与水冷壁不同的是,温度更高,腐蚀更严重。
使用油点火,含钒煤—钒氧化物型腐蚀。
2) 3) 4) 5)
第八章过热器和再热器的运行问题
1. 过热器与再热器的气温特性 汽温特性——锅炉负荷变化时,过热器与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跟随变化的规律。(负荷对汽温影响)
1 —辐射式过热器
2 —对流式过热器(近)
3 —对流式过热器(远)
1) 负荷
过热器蒸汽流量↑ 负荷D ↑炉膛火焰温度升高少→辐射式过热器焓增变化小→出口汽温↓ 燃料消耗
过热器蒸汽焓增↑→出口汽温↑
过热器愈远→烟温愈低→辐射换热份额愈小→汽温变化愈大
2)
锅炉运行时高压加热器有可能停运;给水温度在200以上℃
对流式过、再热器温度↑
辐射式过热器的出口汽温影响很小,因炉膛温度变化不大,负荷不增加 实际应用中,如高压停运,一般采用降负荷运行,防止过热蒸汽超温。
3) 过量空气系数
对流式过热器出口汽温↑
系数α辐射式T ↑
布置在炉内的辐射汽温下降,烟道上汽温↑
增加过量空气系数是提高过热汽温的常用方法,但排烟损失会增加,锅炉热效率下降。
4) 火焰中心位置
火焰中心上移→炉内辐射吸热量↓
高温区上移出口烟温↑
↓↓
炉膛上部温压↑传热温压↑
↓↓
炉膛上部过热汽温↑水平烟道汽温↑(炉膛辐射吸热份额下降)
火焰中心位置改变情况:
(1) 煤种特性,着火性能有关
煤种差、粗→着火后退→火焰拉长→中心上移
(2) 不同燃烧器投运方式
不同层次,上组或下组
(3) 燃烧器倾斜角度
单个摆动,一次风摆动,整组摆动。30度
5) 燃料特性
(1) 油、气着火快→燃烧火炬短→火焰中心低→汽温下降
(2)
CWS 30% 油炉改烧水煤浆负荷下降
火焰中心高低:无烟煤>烟煤>油、气劣质煤>优质煤细煤粉>粗煤粉
难着火着火容易着火
6) 受热面沾污
炉内水冷壁结渣或积灰→炉内辐射吸热↓→炉膛出口烟温↑→汽温↑
过热器或再热器本身结渣或积灰→吸热量减少→汽温↓
7) 锅炉吹灰
使用吹灰或排污,都增加燃料相当于负荷↑→对流式汽温↑,辐射式汽温↓ 饱和蒸汽:吹灰,辅机、风机、水泵等
饱和水:排污,辅机加热等
饱和水排污焓值低,饱和蒸汽吹灰量少,影响不大。
2. 蒸汽温度调节方法
基本要求:调节惯性或延迟时间小(灵敏);调节范围大(70—100%负荷);对循环热效率影响小;结构简单可靠;附加设备消耗少。
1) 喷水减温器
原理:将水直接喷入过热蒸汽中,水被加热、汽化和过热,吸收蒸汽的热量。 优点:惯性小,调节灵敏,易自动化,应用最广,但对水质要求高;
给水:直接来自给水泵出口;设计给水量:5%—8%蒸发量;汽温下降:50—60℃; 用途:用于过热器,一般不用于再热器;
数量:2个,第1个屏前,粗调;第2个高温对流过热器前,细调;
2) 汽—汽热交换器
原理:过热蒸汽加热再热蒸汽;
优点:非接触式,对水无要求,惯性尚小,金属耗量小;
用途:用于再热器;
缺点:管道连接系统复杂,制造工艺要求高,锅炉气密性降低;
形式:炉内,炉外/管式,筒式;
3) 面式减温器
原理:水在管中流,蒸在外面流,水加热蒸汽;
优点:非接触式,对水无要求,惯性一般;
冷却水:给水40-60%,用完送至省煤器;汽温下降:40—50℃;
用途:中压锅炉过热器再热器;
缺点:不灵敏,惰性大;
4) 蒸汽旁通(二级再热器蒸汽系统)
原理:用水平烟道的高温再热器加热尾部烟井的低温再热器;
优点:结构简单,惯性小;
缺点:金属消量增加;
用途:用于再热器,在低温再热器进口装三通阀。
5) 分隔烟道挡板调节法
原理:利用挡板来改变流经分烟道的烟量,达到调节再热汽温目的;
优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目前电厂用得较多;
缺点:挡板易变形,流速提高引起磨损再热器;
6) 火焰中心位置
原理:改变炉膛火焰中心位置来改变炉膛出口烟温,达到调节蒸温;
优点:调节灵敏,惯性小;
汽温变化:50—60℃(摆角上倾10度,下倾20度) ;
用途:过热器、再热器;
缺点:不精细,常与喷水减温等配合使用,下倾易结渣;
7) 烟气再循环
原理:用再循环风机将部分低温烟气送入炉内,达到调节蒸温;
优点:调节灵敏,幅度大;
汽温变化:2℃(1%再循环烟气量) ;送入点:冷灰斗、炉膛上部;
用途:一般油炉再热器;
缺点:炉内温度下降,增大燃烧损失,增加飞灰磨损和受热面积灰;
3. 热偏差
定义: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最终导致各平行管圈吸热量各不相同,管内蒸汽的焓增
也不相同,在并列工作的管子中,蒸汽吸热不均的现象。
原因:结构不均—A 、流量不均—G 、传热不均—q 。
(管子、尺寸、长度;内部阻力(流量压头);温度场不均引起热负荷不均)
1) 吸热不均匀性
吸热不均匀←热流分布不均←烟温、传热系数、温压←烟温度、速度场 q=αΔt 结构与运行两方面原因:
(1)炉膛中烟气温度场和速度场本身的不均匀性,中部烟温和烟速高;
(2)炉膛出口扭转残余——水平两侧烟速偏差引起烟温偏差;
(3)炉膛水冷壁或烟道受热面结渣、积灰、堵渣;
(4)运行操作原因:火焰偏移、煤粉浓度不均等;
(5)过热器或再热器管排的横向节距不均——形成“烟气走廊”;
(6)屏式过热器接受炉膛辐射热时曝光不均匀。
2) 流量不均匀性
(1)吸热不均匀→蒸汽比容不均匀→流量不均。
偏差管吸热↑→蒸汽平均比容↑蒸汽流量↓
(2) 联箱内压力变化影响
U 型联结方式中,分配联箱与汇集联箱的静压变化方向相同,各管圈两端压差的差别较小,其流量不均匀性将比Z 型连接方式要小。
减轻热偏差的措施(结构设计—锅内、蒸汽侧;运行操作—烟气侧、炉内)
1) 受热面分级布级:消极办法,增加钢材,系统复杂,不常用。
采用大直径中间混合联箱。
按热负荷分布划分管组。
联箱连接管左右交叉布置:针对烟道左右烟温偏差方法
正确选择联箱结构和连接型式:
Z →U ,多点引入和引出
加大联箱直径,减少流速和静压变化,通过不同的配风,当然还有烟气侧,运行调节,如出口烟温偏差,定期消除积灰等。
6) 加装节流圈:过热管200mw (经常用)
7) 利用流量不均匀来消除吸热不均匀。
4. 高温腐蚀的防止措施
1) 控制管壁温度:降低管壁温度可以防止和减缓腐蚀。
2) 采用低氧燃烧
SO3、V2O5↓
3) 选择合理的炉膛出口烟温
4) 吹灰:在刚形成时有用。
5) 合理组织燃烧。
一、沾污
烟温700~1100℃,小于灰开始变形温度—熔渣粘结
烧结性积灰—高温升华、煤燃烧—Na 、K 、SO 3—复合硫酸盐(熔点低)-熔融硫酸盐型高温腐蚀
粘结在管径—长期高温烧结→密实的积灰层,较难消除,吹灰困难。
二、沾污危害
(1) 爆管:沾污→高温腐蚀,过热器爆管多原因之一
(2) 较大热偏差,影响传热,引起过热器管壁超温。
(3) 热经济性下降,锅炉排烟温度上升,汽温下降。
(4) 可能阻塞烟气通道,通风阻力↑,锅炉出力↓
三、高温腐蚀
在高温沾污(积灰)基础,形成低熔点复合硫酸盐,产生硫酸盐型高温腐蚀。 与水冷壁不同的是,温度更高,腐蚀更严重。
使用油点火,含钒煤—钒氧化物型腐蚀。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