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川教版历史中考考点速查目录

2014年川教版历史中考考点速查目录

板 块

单 元

考 点

教材页数

《超越中考》页数 1 第一单元 考点 1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七上2-5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中

第二单元 统一国家 的建立、政 权分立与 国

民族融合 第三单元 繁荣与开 放的社会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

的发展与

经济重心

的南移 代

第五单元 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 巩固 和发展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 科技和思 史

想文化 近

第七单元 列强的侵 略和中国 人民的抗 争 近代化 代中的起步 第八单元 史

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考点 2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考点 3 远古的传说

(人文始祖、禅让制、大禹治水) 考点 4 夏朝和商朝 考点 5 西周的分封制 考点 6 春秋五霸 考点 7 战国七雄 考点 8 商鞅变法

考点 1 秦的统一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考点 2 秦末农民起义

考点 3 汉武帝及其大一统

考点 4 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考点 5 两汉对外交往 考点 6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考点 7 南方的初步开发

考点 8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考点 1 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 考点 2 贞观之治 考点 3 女皇武则天、唐玄宗和“开元盛世”考点 4 隋唐科举制度

考点 5 唐与吐蕃等民族的交往

考点 6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考点 1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考点 2 经济重心的南移

考点 3 宋代的社会生活

考点 4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统一全国

考点 1 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考点 2 郑和下西洋和华侨开发南洋 考点 3 明、清反侵略斗争 考点 4 清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考点 5 盛世与“闭关锁国” 考点 1 青铜艺术

考点 2 卓越工程和建筑奇观( 后者七下96)考点 3 汉字的演变 考点 4 百家争鸣 考点 5 古代医学 考点 6 数学、农学、地理学

考点 7 古代文学 考点 8 古代史学

考点 9 古代艺术 七上130 七下117,122 考点 10 四大发明 考点 11 佛教和道教

考点 1 虎门销烟

考点 2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影响 考点 3 第二次鸦片战争 考点 4 左宗棠收复新疆 考点 5 甲午中日战争 考点 6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点 7 洋务运动

考点 8 戊戌变法 考点 9 辛亥革命

考点 10 新文化运动

考点 1 五四爱国运动

考点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考点 3 国民革命运动

7-10 13-15 20-24 27-28 31 38 45-46 50-53 55-58 61-64 67-72 74 81-84 87-90 93-96 七下2 3-6 8-11 14-15 18-21 24-27 34-39 45 47-50 52-56

59-63 66-68 71-75 77-80 82-85

七上101-104

七上106

七上116 七上122 七下102

七下106

七下91 七上127 八上2 4-6 8-12 14 15-17 20-23 28-30 32-35 37-41 43-46 49-51 51-53 55-60

1 1 1 1 1 1 1 4 4 4 4 4 4 4 4 7 7 7 7 7 7 10 10 10 10

13 13 13 13 13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23 23 23

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九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十单元 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现建设中国 代特色的社 会主义

第十一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十二单元 中国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十三单 界元 古代世 界文明的古发展与交 代融

第十四 欧 美主要国世家的巨变 与殖民扩 张 资产阶

界级统治的 巩固与扩 大

近第十五单 元 工业革 命 国际工

代人运动与 马克思主

考点 5 红军长征 考点 6 九一八事变

考点 7 西安事变及其历史意义 考点 8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考点 9 南京大屠杀

考点 10 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 考点 11 中共七大 考点 1 重庆谈判 考点 2 挺进大别山

考点 3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考点 4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考点 5 西藏和平解放 考点 6 抗美援朝 考点 7 土地改革

考点 1 “一五”计划

考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考点 3 三大改造

考点 4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考点 5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先进模范人物 考点 6 “文化大革命”

考点 7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历史意义 考点 8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考点 9 对外开放

考点 10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考点 11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考点 1 民族团结

考点 2 “一国两制”及港澳回归

考点 3 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 考点 4 人民军队的建设(国防建设) 考点 5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考点 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 考点 2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点 3 体育和艺术成就

考点 4 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考点 1 早期人类和氏族社会的演变 考点 2 上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 考点 3 古希腊、罗马文明

考点 4 大化改新和阿拉伯的兴起 考点 5 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

考点 6 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拜占庭帝国的败落

考点 7 古代东西方之间的战争

考点 8 马可•波罗来华和阿拉伯数字 考点 1 文艺复兴

考点 2 新航路的开辟 考点 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考点 4 美国独立战争 考点 5 法国大革命

考点 6 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考点 7 美国南北战争 考点 8 俄国农奴制改革 考点 9 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 1 纺织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改良 考点 2 轮船和火车的出现

考点 3 工业革命的影响(意义) 考点 4 电力的应用与电讯技术的兴起 考点 5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70-74 23 79-81 23 82-85 23 87-88 23 90 23 94-97 23 100-101 23 108-110 26 113-114 26 117-122 26 八下3-5 26 5-7 26 9-11 26 12 26 16-18 29 19 29 20-21 29 23-26 29 29-32 29 34-39 29 46-47 29 49-53 29 55-59 29 70-73 29 75-80 29 85-89 33 91-94 33 94-95 33 98-102 33 104-109

33

112-117 36 119-122 36 122-127 36 141-143 36

九上2-5 39 8-13 39 22-31 39 15-18 39 33-35 39 36-38 39 41-44 47-49 73-75 42 75-76 42 79-82 42 84-88 42 91-95 42 97-101 42 121-125 42 127-129 42 131-134 42 107-109 47 109-110 47 110 47 112-113 47 113-114

47

第十六单元 一战前后的世界(一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世

第十七单 元 二战前 后的世界 (二战、两

极格局的形成和发 界

展、亚非拉 国家的独 立和振兴、

当代世界现

格局的演 变)

第十八单 元 古代、

近代、现代科学技术

与思想文化 考点 7 欧洲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考点 8 巴黎公社

考点 1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考点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影响) 考点 3 十月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考点 4 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探索 考点 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考点 6 《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其实质 考点 7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

考点 8 罗斯福新政 考点 9 德意日法西斯化

考点 1 绥靖政策与慕尼黑会议 考点 2 二战爆发、扩大和转折 考点 3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考点 4 二战期间的重要国际会议

考点 5 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 考点6 二战的胜利

考点 7 苏美“冷战”对峙局面形成及其影响 考点 8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考点 9 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考点 10 日本崛起

考点 11 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 考点1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考点 13 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与振兴 考点 14 巴勒斯坦问题与中东战争 考点 15 战后非洲独立运动

考点 16 拉美国家捍卫主权的斗争 考点17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影响 考点18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点 1 古代文字和文学

考点 2 古代科学技术和造型艺术 考点 3 世界三大宗教 考点 4 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 考点 5 启蒙运动

考点 6 莎士比亚和列夫•托尔斯泰 考点 7 绘画

考点 8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考点 9 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特点 考点 10 著名文学作品

考点 11 毕加索等美术家的艺术成就 考点 12 现代音乐和电影事业的发展

138-141 143-147 九下3-5 8-12 29-33 35-37 37-39 43-46 48-49 49-51 53-56 60-61 62-69 69 76 70,75 79 85-88 90-91 91-92 93-94 96-98 98-102 105-108 108-111 113-115 115-116 121-124 126-130

九上56-57

62-65 67-70

九下17-19 22-23 23-24 24-25 26 135-142 145-146 146-147 147-148

47 47 50 50 50 50 50 50 51 51 51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4 54 54 54 54 54 54 54 58 58 58 58 58 58 58 58 58 58 58

2014年川教版历史中考考点速查目录

板 块

单 元

考 点

教材页数

《超越中考》页数 1 第一单元 考点 1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七上2-5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中

第二单元 统一国家 的建立、政 权分立与 国

民族融合 第三单元 繁荣与开 放的社会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

的发展与

经济重心

的南移 代

第五单元 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 巩固 和发展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 科技和思 史

想文化 近

第七单元 列强的侵 略和中国 人民的抗 争 近代化 代中的起步 第八单元 史

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考点 2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考点 3 远古的传说

(人文始祖、禅让制、大禹治水) 考点 4 夏朝和商朝 考点 5 西周的分封制 考点 6 春秋五霸 考点 7 战国七雄 考点 8 商鞅变法

考点 1 秦的统一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考点 2 秦末农民起义

考点 3 汉武帝及其大一统

考点 4 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考点 5 两汉对外交往 考点 6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考点 7 南方的初步开发

考点 8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考点 1 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 考点 2 贞观之治 考点 3 女皇武则天、唐玄宗和“开元盛世”考点 4 隋唐科举制度

考点 5 唐与吐蕃等民族的交往

考点 6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考点 1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考点 2 经济重心的南移

考点 3 宋代的社会生活

考点 4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统一全国

考点 1 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考点 2 郑和下西洋和华侨开发南洋 考点 3 明、清反侵略斗争 考点 4 清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考点 5 盛世与“闭关锁国” 考点 1 青铜艺术

考点 2 卓越工程和建筑奇观( 后者七下96)考点 3 汉字的演变 考点 4 百家争鸣 考点 5 古代医学 考点 6 数学、农学、地理学

考点 7 古代文学 考点 8 古代史学

考点 9 古代艺术 七上130 七下117,122 考点 10 四大发明 考点 11 佛教和道教

考点 1 虎门销烟

考点 2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影响 考点 3 第二次鸦片战争 考点 4 左宗棠收复新疆 考点 5 甲午中日战争 考点 6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点 7 洋务运动

考点 8 戊戌变法 考点 9 辛亥革命

考点 10 新文化运动

考点 1 五四爱国运动

考点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考点 3 国民革命运动

7-10 13-15 20-24 27-28 31 38 45-46 50-53 55-58 61-64 67-72 74 81-84 87-90 93-96 七下2 3-6 8-11 14-15 18-21 24-27 34-39 45 47-50 52-56

59-63 66-68 71-75 77-80 82-85

七上101-104

七上106

七上116 七上122 七下102

七下106

七下91 七上127 八上2 4-6 8-12 14 15-17 20-23 28-30 32-35 37-41 43-46 49-51 51-53 55-60

1 1 1 1 1 1 1 4 4 4 4 4 4 4 4 7 7 7 7 7 7 10 10 10 10

13 13 13 13 13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23 23 23

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九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十单元 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现建设中国 代特色的社 会主义

第十一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十二单元 中国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十三单 界元 古代世 界文明的古发展与交 代融

第十四 欧 美主要国世家的巨变 与殖民扩 张 资产阶

界级统治的 巩固与扩 大

近第十五单 元 工业革 命 国际工

代人运动与 马克思主

考点 5 红军长征 考点 6 九一八事变

考点 7 西安事变及其历史意义 考点 8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考点 9 南京大屠杀

考点 10 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 考点 11 中共七大 考点 1 重庆谈判 考点 2 挺进大别山

考点 3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考点 4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考点 5 西藏和平解放 考点 6 抗美援朝 考点 7 土地改革

考点 1 “一五”计划

考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考点 3 三大改造

考点 4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考点 5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先进模范人物 考点 6 “文化大革命”

考点 7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历史意义 考点 8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考点 9 对外开放

考点 10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考点 11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考点 1 民族团结

考点 2 “一国两制”及港澳回归

考点 3 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 考点 4 人民军队的建设(国防建设) 考点 5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考点 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 考点 2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点 3 体育和艺术成就

考点 4 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考点 1 早期人类和氏族社会的演变 考点 2 上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 考点 3 古希腊、罗马文明

考点 4 大化改新和阿拉伯的兴起 考点 5 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

考点 6 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拜占庭帝国的败落

考点 7 古代东西方之间的战争

考点 8 马可•波罗来华和阿拉伯数字 考点 1 文艺复兴

考点 2 新航路的开辟 考点 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考点 4 美国独立战争 考点 5 法国大革命

考点 6 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考点 7 美国南北战争 考点 8 俄国农奴制改革 考点 9 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 1 纺织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改良 考点 2 轮船和火车的出现

考点 3 工业革命的影响(意义) 考点 4 电力的应用与电讯技术的兴起 考点 5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70-74 23 79-81 23 82-85 23 87-88 23 90 23 94-97 23 100-101 23 108-110 26 113-114 26 117-122 26 八下3-5 26 5-7 26 9-11 26 12 26 16-18 29 19 29 20-21 29 23-26 29 29-32 29 34-39 29 46-47 29 49-53 29 55-59 29 70-73 29 75-80 29 85-89 33 91-94 33 94-95 33 98-102 33 104-109

33

112-117 36 119-122 36 122-127 36 141-143 36

九上2-5 39 8-13 39 22-31 39 15-18 39 33-35 39 36-38 39 41-44 47-49 73-75 42 75-76 42 79-82 42 84-88 42 91-95 42 97-101 42 121-125 42 127-129 42 131-134 42 107-109 47 109-110 47 110 47 112-113 47 113-114

47

第十六单元 一战前后的世界(一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世

第十七单 元 二战前 后的世界 (二战、两

极格局的形成和发 界

展、亚非拉 国家的独 立和振兴、

当代世界现

格局的演 变)

第十八单 元 古代、

近代、现代科学技术

与思想文化 考点 7 欧洲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考点 8 巴黎公社

考点 1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考点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影响) 考点 3 十月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考点 4 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探索 考点 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考点 6 《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其实质 考点 7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

考点 8 罗斯福新政 考点 9 德意日法西斯化

考点 1 绥靖政策与慕尼黑会议 考点 2 二战爆发、扩大和转折 考点 3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考点 4 二战期间的重要国际会议

考点 5 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 考点6 二战的胜利

考点 7 苏美“冷战”对峙局面形成及其影响 考点 8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考点 9 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考点 10 日本崛起

考点 11 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 考点1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考点 13 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与振兴 考点 14 巴勒斯坦问题与中东战争 考点 15 战后非洲独立运动

考点 16 拉美国家捍卫主权的斗争 考点17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影响 考点18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点 1 古代文字和文学

考点 2 古代科学技术和造型艺术 考点 3 世界三大宗教 考点 4 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 考点 5 启蒙运动

考点 6 莎士比亚和列夫•托尔斯泰 考点 7 绘画

考点 8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考点 9 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特点 考点 10 著名文学作品

考点 11 毕加索等美术家的艺术成就 考点 12 现代音乐和电影事业的发展

138-141 143-147 九下3-5 8-12 29-33 35-37 37-39 43-46 48-49 49-51 53-56 60-61 62-69 69 76 70,75 79 85-88 90-91 91-92 93-94 96-98 98-102 105-108 108-111 113-115 115-116 121-124 126-130

九上56-57

62-65 67-70

九下17-19 22-23 23-24 24-25 26 135-142 145-146 146-147 147-148

47 47 50 50 50 50 50 50 51 51 51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4 54 54 54 54 54 54 54 58 58 58 58 58 58 58 58 58 58 58


相关内容

  • 2014年九年级历史复习计划
  • 2014年九年级历史复习计划 大布中心学校 陈松娣 本学期是学生升学关键的一学期,九年级 历史复习的时间短.任务紧.扎实搞好中考复习,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前提条件,科学有效地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业成绩.从中考的实际要求出发,制定了 ...

  • 2014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
  • <2014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出炉,分别对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物理.化学等7大科目作了考试规定.与往年相比,今年各科<考试说明>只是略微调整,中考试题难易度为8∶1∶1,不出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早报邀请市教育局教科所专家对各个科目进行逐一解读 ...

  • [聚焦中考](通用版)中考历史考点跟踪训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复习-精
  •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3,泰安) <全球通史>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 ...

  • 九年级下历史教学计划
  • 篇一:2014年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赵守东 唐丽英 2014.2 一.工作目标: 1.认真落实贯彻 2014年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和河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努 力提高个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做好九年级历史 教学工作,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争取做 ...

  • 2014年体育中考
  • 2014年体育中考 秩 序 册 肥西县体育中考办公室 二○一四年四月 目 录 一.肥西县2014年体育中考实施方案 二.肥西县2014年体育中考考试评分标准 三.2014年肥西县体育中考工作时间安排 四.肥西县2014年体育中考考生须知 五.肥西县2014年体育中考考点要求 六.肥西县2014年体育 ...

  • 2015年中考历史复习经验交流发言稿
  • 2015年中考历史复习经验交流发言稿 乐蟠初中 文佑臣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探讨2014年中考复习的方法与策略.下面我先就2013.2014年中考试题,谈一下我个人对今年中考的粗浅见解.下面我就从近两年中考试卷分析及2015年中考复习设想这两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近两年中考试卷分 ...

  • 2014年成都中考考试科目考点及考试题型变化说明
  • 2014年成都中考考试科目考点及考试题型变化说明 2014年成都中考考试科目考点及考试题型说明:根据2014年成都中考考试说明,2014年成都中考语文删除删除李白篇目等,请看2014年成都中考考试科目考点及考试题型说明. <成都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说明>(简称<考 ...

  • 双江民族中学校2014年中考工作方案
  • 双江民族中学校2014年毕业生中考 工 作 方 案 为了更好地备战2014年中考,以求真务实.知危争先.团结合作.敬业精业的工作态度,稳步.有序的推动毕业班工作,努力使各项工作提前进入状态,力争教学研究扎实深入,学科阶段复习安排合理到位,中考各项工作对策科学有效,特制订本方案: 一.备考概况及现状分 ...

  • 2015中考语文基础口语交际练测试题
  • 2015中考语文基础口语交际练测试题(含答案) 一.期考典测--他山之石 1.(河南省长垣县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口语交际. 星期天,我(小明)和同学小华上街买书,在书店门口遇见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因故摔倒,伤情较严重.围观行人因担心被讹诈不敢上前救助.小华见状马上冲上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