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如何发现问题

研究性学习如何发现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

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问题从哪里来

你知道吗?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问题”之中的。套用一句名言:生活

中不是缺乏问题,而是缺乏发现问题的眼睛。不信?你看:早上起床,你肠胃发

出“饥饿”的信号,触发你“早餐吃什么”的问题;古埃及戏剧《阿依达》的上

演,触发你对古埃及的好奇,产生一个又一个问题;UFO 的频频出没,不由你不

提出“地球外面到底有没有生命”的问题„„

一位专家说过,问题是由信息引起的。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各

种信息像大海的浪涛拍击着海岸一样冲击着人们的心灵,自然会产生无穷无尽的

问题。知识越多,接触信息的面越广,问题就越多。所以,不是现实生活中找不

到问题,而是我们有没有对问题的敏感。

别让“困惑”溜走

每天我们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但如果你当个有心人,观察一下,就会发现,

同学们背书包的方法各不相同。那么,同学们到底有几种背法?怎样背更好?你

想过这些问题吗?如果凭你现有的知识还无法解答,那你是否感到困惑?其实,

问题就来源于困惑。这种困惑可能是因为“第一次亲密接触”带来的,也可能是

对“司空见惯”的事换个角度想一想产生的;可能是因为有人向你发问,也可能

产生于你自己的遐想中„„

困惑的产生,常常在一瞬间,学会留住困惑,就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问题。

要留住困惑,不仅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更要善于用自己的话,把困惑说出来、记

下来。这样,问题就会源源而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日积月累,你就

会感到自己的成长。

怎样把“困惑”变成“问题”

还是以“书包怎样背更好”为例吧!当你对此产生困惑,并试图消除困惑时,

原来的“困惑”就开始了向“问题”的转变。

首先,你要确定要消除的困惑是什么。实际上,困惑可能是多方面的,能够

抓住一个关键点,解决所有的困惑当然好,但更多的时候只能一方面一方面来。

你所确定的最近要解决的“困惑点”,用专门的术语来说,它表明了问题解决的对

象、最终要达到的程度,我们称之为“目标”。

其次,为了达到目标,还必须考虑我们已经拥有的主客观条件(如知识准备、

客观条件„„)有哪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并克服的障碍是什么。

目标、条件和障碍构成了一个问题的基本要素。很明显,目标是核心、是关键。

一般说来,这个目标,大致可以归纳为:意在产生实物,满足某种实际生活的需

要;意在辨明现状,弄清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事实的真相,揭示某种规律;意在从

哲学、历史的角度探究,满足人们对自身精神生活的满足。

所以,在决心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时,一定要想好:我最终要达到的

目标是什么?

怎样把“问题”变成“课题”

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课题”。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必要变

成“课题”去进行研究呢?当然不是。那些过于简单且已经有明确答案的问题,

不值得花时间、精力,没有必要去研究。一些不可能产生结果的问题,例如:“最

后一只恐龙的诞生日”这类没有解答可能的问题、“3000年11月5日上海天气怎

样”这类没有必要回答的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类可以产生无穷辩驳的问

题等,也同样没有必要花费时间、精力去研究。

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两类没有“可研究性”的问题,在条件发生变化

时,可能会变成有“可研究性”的。例如“早餐问题”,如果你只是想解决自己今

天吃什么,可能并不重要,不必去研究,但是,如果想弄明白怎样吃才更科学合

理,就有研究的必要了,就转变成一个课题了。

还需要指出的是,有些问题,在提出之初,很难判断它是否值得研究,例如

人类科学史上的“永动机”实验。但经过思考、研究,得出了“不值得研究”的

结论,这算不算一个课题呢?其实,通过研究,得出否定结论,这当然也是完成

了一个课题。我们这里指的“不可能产生结果的问题”,指的是一些凭常识就已经

能看出其谬误的问题罢了。

如何进行知识的准备

你找到一个非常感兴趣的课题,比如说,“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但是,课

题会涉及很多知识的专业领域,有些是你熟悉的,有些也可能是你不熟悉的。怎

样去准备这些知识呢?

就以上述的课题为例,首先要搞清什么是“城市生活垃圾”,你可能觉得这个

问题太简单,简直就不是问题。其实当中还是大有讲究的,因为你要研究的是“垃

圾的处理”,那么“城市生活垃圾”大概有几类?每一类垃圾是什么?就比如一般

把垃圾分类为“有机垃圾”(俗称湿垃圾)、“无机垃圾”(俗称干垃圾)和“有毒

有害垃圾”。然后你要搞清“有机垃圾”又包括哪些垃圾等等,这些专业领域的知

识可能你早就接触过,但一下子说不完整,赶快统统把它找出来!如果你一点都

不知道,没关系,找工具书、专业杂志,或请教专业部门、专业人员,或者查搜

索引擎,都可以搞定!

如何进行情报的搜集

做课题呗,无论是刚开始,还是研究的进程中,你都得重视搞情报工作。 看看你的这类研究,别人做过吗?做到什么程度?你得不辞辛劳地去打探一下。

比如说,你研究的课题是“居室空气污染”,来,教你几招:

第一招,找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你会找到一大堆(告诉你,我已经试过

啦),把有用的下载下来,专门放在你的“情报专籍”文件夹里。

第二招,找专业的部门和杂志。你可以看到别人的研究成果,最关键的,是

看到别人的研究思路,这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启发!

第三招,可是情报工作最最关键的啊!听我的,没错,顺藤摸瓜,顺藤摸瓜,再顺藤摸瓜。你看看,你可以通过任意一个途径找到线索。比如说,搜索引擎里的信息没有告诉你有关“居室空气污染”的具体研究,但是你通过它意想不到地了解到了相关的检测机构,马上打电话给他们!还有,你没想到这还是一个专业网站,上面有很多污染检测的工具说明、数据的统计办法;还有还有,还意外地发现别人的“居室空气污染”投诉信!这封投诉信就可能是一个研究嘛。

研究性学习如何发现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

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问题从哪里来

你知道吗?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问题”之中的。套用一句名言:生活

中不是缺乏问题,而是缺乏发现问题的眼睛。不信?你看:早上起床,你肠胃发

出“饥饿”的信号,触发你“早餐吃什么”的问题;古埃及戏剧《阿依达》的上

演,触发你对古埃及的好奇,产生一个又一个问题;UFO 的频频出没,不由你不

提出“地球外面到底有没有生命”的问题„„

一位专家说过,问题是由信息引起的。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各

种信息像大海的浪涛拍击着海岸一样冲击着人们的心灵,自然会产生无穷无尽的

问题。知识越多,接触信息的面越广,问题就越多。所以,不是现实生活中找不

到问题,而是我们有没有对问题的敏感。

别让“困惑”溜走

每天我们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但如果你当个有心人,观察一下,就会发现,

同学们背书包的方法各不相同。那么,同学们到底有几种背法?怎样背更好?你

想过这些问题吗?如果凭你现有的知识还无法解答,那你是否感到困惑?其实,

问题就来源于困惑。这种困惑可能是因为“第一次亲密接触”带来的,也可能是

对“司空见惯”的事换个角度想一想产生的;可能是因为有人向你发问,也可能

产生于你自己的遐想中„„

困惑的产生,常常在一瞬间,学会留住困惑,就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问题。

要留住困惑,不仅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更要善于用自己的话,把困惑说出来、记

下来。这样,问题就会源源而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日积月累,你就

会感到自己的成长。

怎样把“困惑”变成“问题”

还是以“书包怎样背更好”为例吧!当你对此产生困惑,并试图消除困惑时,

原来的“困惑”就开始了向“问题”的转变。

首先,你要确定要消除的困惑是什么。实际上,困惑可能是多方面的,能够

抓住一个关键点,解决所有的困惑当然好,但更多的时候只能一方面一方面来。

你所确定的最近要解决的“困惑点”,用专门的术语来说,它表明了问题解决的对

象、最终要达到的程度,我们称之为“目标”。

其次,为了达到目标,还必须考虑我们已经拥有的主客观条件(如知识准备、

客观条件„„)有哪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并克服的障碍是什么。

目标、条件和障碍构成了一个问题的基本要素。很明显,目标是核心、是关键。

一般说来,这个目标,大致可以归纳为:意在产生实物,满足某种实际生活的需

要;意在辨明现状,弄清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事实的真相,揭示某种规律;意在从

哲学、历史的角度探究,满足人们对自身精神生活的满足。

所以,在决心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时,一定要想好:我最终要达到的

目标是什么?

怎样把“问题”变成“课题”

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课题”。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必要变

成“课题”去进行研究呢?当然不是。那些过于简单且已经有明确答案的问题,

不值得花时间、精力,没有必要去研究。一些不可能产生结果的问题,例如:“最

后一只恐龙的诞生日”这类没有解答可能的问题、“3000年11月5日上海天气怎

样”这类没有必要回答的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类可以产生无穷辩驳的问

题等,也同样没有必要花费时间、精力去研究。

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两类没有“可研究性”的问题,在条件发生变化

时,可能会变成有“可研究性”的。例如“早餐问题”,如果你只是想解决自己今

天吃什么,可能并不重要,不必去研究,但是,如果想弄明白怎样吃才更科学合

理,就有研究的必要了,就转变成一个课题了。

还需要指出的是,有些问题,在提出之初,很难判断它是否值得研究,例如

人类科学史上的“永动机”实验。但经过思考、研究,得出了“不值得研究”的

结论,这算不算一个课题呢?其实,通过研究,得出否定结论,这当然也是完成

了一个课题。我们这里指的“不可能产生结果的问题”,指的是一些凭常识就已经

能看出其谬误的问题罢了。

如何进行知识的准备

你找到一个非常感兴趣的课题,比如说,“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但是,课

题会涉及很多知识的专业领域,有些是你熟悉的,有些也可能是你不熟悉的。怎

样去准备这些知识呢?

就以上述的课题为例,首先要搞清什么是“城市生活垃圾”,你可能觉得这个

问题太简单,简直就不是问题。其实当中还是大有讲究的,因为你要研究的是“垃

圾的处理”,那么“城市生活垃圾”大概有几类?每一类垃圾是什么?就比如一般

把垃圾分类为“有机垃圾”(俗称湿垃圾)、“无机垃圾”(俗称干垃圾)和“有毒

有害垃圾”。然后你要搞清“有机垃圾”又包括哪些垃圾等等,这些专业领域的知

识可能你早就接触过,但一下子说不完整,赶快统统把它找出来!如果你一点都

不知道,没关系,找工具书、专业杂志,或请教专业部门、专业人员,或者查搜

索引擎,都可以搞定!

如何进行情报的搜集

做课题呗,无论是刚开始,还是研究的进程中,你都得重视搞情报工作。 看看你的这类研究,别人做过吗?做到什么程度?你得不辞辛劳地去打探一下。

比如说,你研究的课题是“居室空气污染”,来,教你几招:

第一招,找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你会找到一大堆(告诉你,我已经试过

啦),把有用的下载下来,专门放在你的“情报专籍”文件夹里。

第二招,找专业的部门和杂志。你可以看到别人的研究成果,最关键的,是

看到别人的研究思路,这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启发!

第三招,可是情报工作最最关键的啊!听我的,没错,顺藤摸瓜,顺藤摸瓜,再顺藤摸瓜。你看看,你可以通过任意一个途径找到线索。比如说,搜索引擎里的信息没有告诉你有关“居室空气污染”的具体研究,但是你通过它意想不到地了解到了相关的检测机构,马上打电话给他们!还有,你没想到这还是一个专业网站,上面有很多污染检测的工具说明、数据的统计办法;还有还有,还意外地发现别人的“居室空气污染”投诉信!这封投诉信就可能是一个研究嘛。


相关内容

  • 老师如何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 从实际中来: 从实际中来:研究问题的确定 任何研究都是从问题的发现开始的,因此提出问题是研究的第一步.没有 问题就不会有研究的冲动,没有研究的冲动就不会有研究的行动,也就不会有 问题的真正解决.提出问题是研究的出发点,解决问题则是研究的终点.在现 实当中,的确存在着教师找不到研究问题或者即使找到问题 ...

  • 从发现身边的问题做起
  • 从发现身边的问题做起 学会"课题的选择与设计"一直成为教师研究起步的第一堂必修课. 陇县东南镇后沟小学 马新林 一.教师研究的问题哪里来 教师的研究从发现身边的问题起步,这里的问题是指教师将工作中碰到的困惑.矛盾提炼成可以开展研究的主题并着力去解决的问题.可以是比较规范化的课题研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兴化市钓鱼中心校课题组 一.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

  • "课例研究"如何取得实效
  • [摘要] 一所普通公立初中学校引入课例研究活动后,七位初中教师的研究课经历表明:教师对课例研究存在不理解.片面理解和误解:教师虽然完整地经历了课例研究所倡导的研究环节,但是在具体环节的操作上存在问题.如下策略有助于教师提高课例研究的质量:对教师进行课例研究的培训:研究课的选课应从教师群体面临的共性问 ...

  • 就如何改进校本教研的形式和内容
  • 就如何改进校本教研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它的实效性发表您的看法 现在的学校教研活动主要还是存在这么几个问题:1.学校教研形式化--不注重内容:2.学校教研随意化--不讲求质量:3.学校教研经验化--不重视科研方法.为此我们提出要提高学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必须"由形式走向内涵". 那么如何 ...

  •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报告
  • <小学生语文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研究报告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语文 学习 方式 探究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启发式的学习.创设情景,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

  • 写给研究生的一封信
  • (仅以此文使自己进步,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当你上课感觉就像打酱油时,当你对研究生很迷茫时,当你坐在电脑前孜孜不倦时,请看下面的文章,很受用,至少我心里现在没有以前浮躁.好的文章有时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下面就是其中之一. 上海大学一位老师说:"不可否认的是 ...

  • 如何让小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 "如何让小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结题报告 平潭县城东小学 周 云 联系电话:24337464 邮编:350400 在我省小学数学科"问题解决"研究策略的引领下,我校数学教研组经过认真细致地分析.论证后,于2007年5月向有关部门申报了子课题"如何让小学生 ...

  • 我校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
  • 我校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 大连市第五十七中学 刘旭 一.问题的提出 (一)背景分析 校本教研的兴起与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教育改革的层层推进,校本教研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运而生.它对教师的理论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专业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