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冯骥才

认识冯骥才

【摘要】:如果把冯骥才二十多年来写的小说、散文随笔按时间顺序铺开来的话,他的作品涉猎之广,风格改变之大,语言之独特是大多数同时期的作家所不具备的。八十年代中期的《神鞭》和《三寸金莲》的发表,开了“文化反思小说”的先河,曾引起文坛不小的争议。笔者试图通过《认识冯骥才》这位颇具新时期特色的作家,从宏观上对新时期文学的复苏,发展、转变的轨迹作一个探讨;微观上对作家从“伤痕文学”到“未来都市忧患”,从小说的可视语言到复式象征的结构,从词汇上的唯美追求到“冯式的津味”的小说语言等诸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1977年冯骥才挟历史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著)跻身于文坛,随后以写“伤痕文学”作品蜚身小说界。《雕花烟斗》和《啊!》是他的中短篇小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部;它们各自都获得当年的优秀短篇和中篇小说奖。小说再现了一个个普通老百姓在文革浩劫中所受的精神创伤,而这些活生生的灵魂却总是被艺术的光圈点缀得神圣和富有吸引力。小说主题悲苍,但不颓废;这是冯骥才初期作品的第一大特点。随后《一百个人的十年》的写作过程使冯骥才对鲁迅的“国民性批判”的精髓有了最彻底的理解;他看到那种民族的“劣根性”在文革的气候下大膨胀,大发作。他的“伤痕文学”作品,是治伤的作品,反思的文学。这是他的现实人文主义小说的第二大特点。如果借用欧洲“文艺复兴”来比喻中国新时期文学春天并不过分的话;那么冯骥才的散文可以跻身于中国新时期“文艺复兴”的美文之例。他为文学摆脱

政治的藩篱,还文学以“人学”的本性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的散文在遣词造句上的唯美主义追求,在文字表现艺术形式美的转换的尝试都具有较高的文学审美价值;笔者将其与法国唯美象征诗人韩波(Rimbaud)的作品作了比较,试图说明人类审美活动在文学艺术领域里的共通性。冯骥才的中篇小说也很有特色,主要以多变的角度与心理描写见长。本论文从叙述角度与叙述方法上入手进行分析。随后将重点放在冯骥才的“可视的绘画”小说语言上,具体探讨作家是怎么样把构图、角度、色彩、线条等美术基本要素和概念运用在小说的创作思维中。例如冯骥才在《临街的窗》里摄取的角度令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佛米儿(Vermeer)的世界名画,它那神奇的光源迷倒了几个世纪来的观众。冯骥才却运用文字“画”出了一扇神奇的《临街的窗》!冯骥才写书似作画,除了角度与色彩,还讲究层次与质地:《秋天的音乐》里的大地色与《感谢生活》中的大地色豪不雷同。《炮打双灯》里的红色和《挑山工》里的红色点染各异。特别是《炮打双灯》里的大红的鞭炮,燃烧的激情和鲜红的头巾与《雕花烟斗》里的“玻璃碎片”的那种红色大相径庭。这样,“红”通过具体的物质与材料的质地融为一体,使色彩摆脱了抽象性,同时色彩的具体物质属性又反过来增强了色彩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本论文用了较大的篇幅对冯骥才的《怪世奇谈》系列小说,也称“文化反思”小说,从形式、结构、语言、语调的运用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通过深入分析它们主题上的象征隐喻、结构上的写实与荒诞,语言上的“冯式津味”来理解与欣赏别具一格的“冯式”新类型的小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科学技术与国际

接轨的同时许多崭新的文化课题触目’惊心地摆在我们面前。冯骥才试图通过他的《末日夏娃》把明天可能发生的危机提早展示给今天的读者,目的是要避免“夏娃”走向她的“末日”。而发表与2000年9月的《手下留情一现代都市文化的忧患》一书标志着冯骥才思想的成熟与深刻,因为它不再限于纸上谈兵,而是记录了实实在在的行动。最后笔者就“国民性批判”与“文化反思”在理论上的联系进行阐述;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揭示了造成我们民族落后的心理症结;冯骥才的“文化魅力”与“文化惰力”的悖论是对鲁迅的“国民性批判”的发展,是对民族文化意识的及时的反思。这就是冯式“文化反思小说”的深刻与独到之处。【关键词】:

认识冯骥才

【摘要】:如果把冯骥才二十多年来写的小说、散文随笔按时间顺序铺开来的话,他的作品涉猎之广,风格改变之大,语言之独特是大多数同时期的作家所不具备的。八十年代中期的《神鞭》和《三寸金莲》的发表,开了“文化反思小说”的先河,曾引起文坛不小的争议。笔者试图通过《认识冯骥才》这位颇具新时期特色的作家,从宏观上对新时期文学的复苏,发展、转变的轨迹作一个探讨;微观上对作家从“伤痕文学”到“未来都市忧患”,从小说的可视语言到复式象征的结构,从词汇上的唯美追求到“冯式的津味”的小说语言等诸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1977年冯骥才挟历史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著)跻身于文坛,随后以写“伤痕文学”作品蜚身小说界。《雕花烟斗》和《啊!》是他的中短篇小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部;它们各自都获得当年的优秀短篇和中篇小说奖。小说再现了一个个普通老百姓在文革浩劫中所受的精神创伤,而这些活生生的灵魂却总是被艺术的光圈点缀得神圣和富有吸引力。小说主题悲苍,但不颓废;这是冯骥才初期作品的第一大特点。随后《一百个人的十年》的写作过程使冯骥才对鲁迅的“国民性批判”的精髓有了最彻底的理解;他看到那种民族的“劣根性”在文革的气候下大膨胀,大发作。他的“伤痕文学”作品,是治伤的作品,反思的文学。这是他的现实人文主义小说的第二大特点。如果借用欧洲“文艺复兴”来比喻中国新时期文学春天并不过分的话;那么冯骥才的散文可以跻身于中国新时期“文艺复兴”的美文之例。他为文学摆脱

政治的藩篱,还文学以“人学”的本性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的散文在遣词造句上的唯美主义追求,在文字表现艺术形式美的转换的尝试都具有较高的文学审美价值;笔者将其与法国唯美象征诗人韩波(Rimbaud)的作品作了比较,试图说明人类审美活动在文学艺术领域里的共通性。冯骥才的中篇小说也很有特色,主要以多变的角度与心理描写见长。本论文从叙述角度与叙述方法上入手进行分析。随后将重点放在冯骥才的“可视的绘画”小说语言上,具体探讨作家是怎么样把构图、角度、色彩、线条等美术基本要素和概念运用在小说的创作思维中。例如冯骥才在《临街的窗》里摄取的角度令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佛米儿(Vermeer)的世界名画,它那神奇的光源迷倒了几个世纪来的观众。冯骥才却运用文字“画”出了一扇神奇的《临街的窗》!冯骥才写书似作画,除了角度与色彩,还讲究层次与质地:《秋天的音乐》里的大地色与《感谢生活》中的大地色豪不雷同。《炮打双灯》里的红色和《挑山工》里的红色点染各异。特别是《炮打双灯》里的大红的鞭炮,燃烧的激情和鲜红的头巾与《雕花烟斗》里的“玻璃碎片”的那种红色大相径庭。这样,“红”通过具体的物质与材料的质地融为一体,使色彩摆脱了抽象性,同时色彩的具体物质属性又反过来增强了色彩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本论文用了较大的篇幅对冯骥才的《怪世奇谈》系列小说,也称“文化反思”小说,从形式、结构、语言、语调的运用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通过深入分析它们主题上的象征隐喻、结构上的写实与荒诞,语言上的“冯式津味”来理解与欣赏别具一格的“冯式”新类型的小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科学技术与国际

接轨的同时许多崭新的文化课题触目’惊心地摆在我们面前。冯骥才试图通过他的《末日夏娃》把明天可能发生的危机提早展示给今天的读者,目的是要避免“夏娃”走向她的“末日”。而发表与2000年9月的《手下留情一现代都市文化的忧患》一书标志着冯骥才思想的成熟与深刻,因为它不再限于纸上谈兵,而是记录了实实在在的行动。最后笔者就“国民性批判”与“文化反思”在理论上的联系进行阐述;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揭示了造成我们民族落后的心理症结;冯骥才的“文化魅力”与“文化惰力”的悖论是对鲁迅的“国民性批判”的发展,是对民族文化意识的及时的反思。这就是冯式“文化反思小说”的深刻与独到之处。【关键词】:


相关内容

  • 2课捅马蜂窝冯骥才(学生版)
  • 2 课 捅马蜂窝 冯骥才 一.学--目标自学.自主学习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单纯的,由于我们的幼稚,总会有一些小小的冒失行为,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你们能说说你们曾经冒失的童年往事吗?(生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当代作家冯骥才回忆自己在少年时代的一次冒失行动. 学习目标: 1. ...

  • 冯骥才:文化产业化观念绝对错 扭曲价值观
  • 2013年6月26日,新京报专访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新京报记者周岗峰摄 对于多年来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冯骥才来说,六月的脚步依然是忙碌的.这个月初,他主持成立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那之后他又获得了一项国际艺术赞助大奖,但他却把1.5万欧元奖金转手相赠.身材高大的冯骥才待人温 ...

  • 大巧不工-听于永正[珍珠鸟]有感
  • 大巧不工--听于永正<珍珠鸟>有感 孔令权 北国已是寒意渐浓,西子湖畔却温暖如春.11月19日, "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浙江大学逸夫体育馆举行.聆听于永正老师的<珍珠鸟>读后写作课,不由想到了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里 ...

  • 刷子李 教学设计
  • <刷子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半信半疑.天衣无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学习并领悟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教学难点: 感受人物形象,学 ...

  • [苦夏冯骥才]阅读答案
  • 15.请用文中的话解释题目"苦夏"的含义(3分) 16.文章中写到了有关父亲的哪两件事,其作用各是什么.(6分)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当秋意来临时,作者感到惊异茫然,因此借夏去秋来之时机,对整个夏天做了回顾性思考. B.文中以绝句法 ...

  • 捅马蜂窝(冯骥才)·课文全解
  • .捅马蜂窝(冯骥才)·课文全解 [ 作者:本站原创 | 更新时间:2006/8/17 | 阅读: ] 下载桌面版 备课更方便![字体:小 大] 语文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鄂教版.冀教版.北师大版.京版资源中心 原创·系列·全面·实用 教研中心 七上备课 七下备课 八上备课 八下备课 九上备 ...

  • 冯骥才[冷脸]阅读练习及答案
  • 冷脸 冯骥才 (1)南门外有位铁匠,四十多岁,怪人,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外号冷脸.他不是脾气怪才没笑脸:他打小就没笑过,无论嘛事,人都笑了,甚至捧腹大笑,笑破肚子,他也不笑.他那张脸就像用铁皮敲出来的盘子,又黑又硬,赛个铁面面人. (2)没人知道他的事.后来,不知打哪儿传出一段他不会笑的根由,说他 ...

  • 低调 冯骥才
  • 低 调 冯骥才 在媒体和网络的时代,一个人只有高调才会叫人看见.叫人知道.叫人关注.高调必须强势,不怕攻击,反过来愈被攻击愈受关注,愈成为一时舆论的主角,干出点什么都会热销:高调不仅风光,还带来名利双赢,所以有人选择高调. 高调也会使人上瘾,高调的人往往离不开高调,像吸烟饮酒愈好愈降不下来,降下来就 ...

  • 冯骥才:传统村落保护的两种新方式
  • "名录保护"对传统村落保护来说,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然而,这种方式无法"包打天下",寻找更全面.更有效的解决良策和保护方式已经成为共识. 把相邻与相关的大大小小的村落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有助于村落人文的相互支持以及历史记忆的传承与传统生命力的保持.相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