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型水上活动现场管控方法
段轩
摘要:近年,大型涉水活动越来越多,水上安全监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大型水上活动的海事安全监管作为新的问题突显出来。面对日益繁多的涉水大型活动,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安全监管?本文结合大型水上活动中海事在船舶监督工作中的实际,仅仅针对海事部门对大型水上活动实施现场管控,浅谈海事现场管控的方法。
关键词:大型水上活动;海事;管控;方法
一、大型水上活动海事监管背景
近年,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影响巨大的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大型水上活动的安全监管作为新的问题突显出来。海事部门作为国家水上交通安全主管机关,面对日益繁多的涉水大型活动,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安全监管,确保大型活动的顺利举行和水上安全,值得大家总结与思考。 海事水上现场管控作为保障大型水上活动安全的最前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结合大型水上活动中海事在船舶监督工作中的实际,仅仅针对海事部门对大型水上活动实施现场管控,浅谈海事现场管控的方法。
二、海事现场管控方法介绍
(一)成立组织机构
海事部门利用自身和社会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制定现场管控方案,立体监管大型水上活动水域,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接到大型水上活动海事管控任务后,海事部门应立即成立专责组织机构,组织业务骨干人员对海事管控任务进行具体分析,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对管控任务进行细化和分解,并督促检查落实。
(二)进行前期调研
为充分了解管控现场的实际情况,方便现场管控实施方案的制定,海事部门应组织骨干人员进行实地情况、安保执法力量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调研。
1. 实地调研。主要是对活动水域和码头的现场勘察。需要认真研究活动区域附近水域水深、底质、潮流、浪涌,并对附近船舶流量、船舶航线、通航环境(航标、作业区、锚地、交通管制区)、渔船作业、气象水文进行观测,掌握水上监管规律,确定活动中心水域和警戒水域,科学划定水上管控警戒线;掌握活动附近港口码头情况,了解可供管控船艇靠泊的码头数量、靠泊能力、业主情况、码头长度、水深、碰垫、缆桩、风浪、潮汐等基本资料,以利于合理安排管控船艇的靠泊秩序。
2. 执法力量调研。主要是对船艇、海事直升机、人员和管控设备的调研。根据海事水上现场管控任务要求、活动区域水域、警戒水域范围、警戒水域气象水文等情况,确定参加海事管控船艇;根据活动区域与起飞机场的距离、空域等情况,确定调派海事直升机的类型,提前进行航线申请、空管协调等工作,以及调研海事直升机陆上和船上起降点、燃油添加等情况;确定岸上指挥人员、调度人员和船上管控人员、协调人员的数量、配置和要求,做好
海事管控工作人员的准备工作;对参加管控的船艇、直升机、监管设备等进行调研,确定现有管控设备是否满足活动的要求,如有不足,应及时申报,进行补充或更新。
3. 后勤保障调研。主要包括:领导的接待,人员的住宿和伙食,船艇、直升机、车辆的油、水和伙食补给,与参加管控的其他单位的协调、与码头业主的协调、与参加管控船艇单位的协调等。
(三)制定管控方案
管控方案中要建立领导指挥组织机构、有效布置管控力量、明确管控人员、船艇和海事直升机岗位职责、制定指挥组织机构工作运行制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计划等。方案制定后,海海部门还应广泛征求各参加单位的意见,听取多方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实施方案,使管控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1. 建立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中应明确领导小组人员,另外需设立船舶调度与交通管制组、飞机巡视组、航行安全保障组、信息采集与宣传报道组、应急行动组、后勤保障与接待组等工作小组,方便管控工作顺利开展。
2. 有效布置管控力量。布控中坚持科学防控的原则,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有效布置管控力量,争取获得管控效果的最大化。管控人员应熟悉和了解大型水上活动举行地点附近水域的天气海况、航路、船舶种类、交通密度、船舶流等情况,并结合活动的要求,提前做好活动区域管控规划。
3. 明确人员、船艇、飞机岗位职责。管控各项工作及早分解,将任务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小组,明确指挥体系和各工作小组职责,明确各管控人员、船艇、飞机岗位职责,对活动前和活动期间的海事管控工作进行详尽安排。
4. 制定指挥组织机构工作运行制度。管控实施方案应明确相关的组织机构工作运行制度,包括制定请示报告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工作会议制度、值班工作制度和联系工作制度等,确保组织机构快速、高效运转,通信畅通,指挥有效。
5. 制定突发事件应急计划。包括船上人员发生急病、人员落水、船舶失控、船舶碰撞、船舶搁浅、船舶溢油、船舶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行动计划,及时有效应对水上突发事件。
(四)组织管控演练
为检验大型水上活动管控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活动举行前水上现场指挥部要开展重要内容的演练。通过演练,发现存在问题,及时修改和完善管控方案。演练内容主要包括桌面推演、船艇调度、集结、布控、监管演练、直升机陆上、船上起降演练、应急演练、后勤保障演练等。
(五)实施现场管控
按照管控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工作小组人员认真执行岗位职责,利用船艇、海事直升机实施水上活动海事管控。
1. 科学布控监管。结合活动警戒区水域通航环境复杂、船舶交通流大、渔船众多、天气复杂多变的特点,合理设置船艇布控点,对活动区域水域实施有效管控;在相关警戒区水域筑牢管控防线,在活动区域外围构筑好防线。
2. 掌握重点时段管控。重点时段主要是水上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根据水上活动时间安排,要求各管控船艇在每天水上活动前时段,在各自的管控水域范围内开展清场活动,确保水上活动按时顺利进行。水上活动中加强值守严密管控,随时做好查询航经活动区域船舶、发出预警信息和拦截无关船舶进入活动区域水域及其他应急准备。水上活动结束后及时报送当天管控信息,组织全天管控工作评估,并组织管控船艇安全返航等。
3. 筑牢管控防线。管控防线将管控水域分为警戒区域外围水域和警戒区水域。在警戒区域外围水域,管控船艇主要是查询过往船舶基本情况包括船名、国籍、载运危险货物情况,
发现可疑船舶即进行处理拦截;对航行的或在附近锚地锚泊的船舶进行监控;为过往船舶提供信息和助航服务,不断播发航行警告,提醒和引导过往船舶驶离警戒区。在警戒区水域,管控船艇主要进行船舶交通管制,禁止任何无关船舶进入警戒区水域,拦截不听从警告、企图穿越警戒线的船舶,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三、具体案例分析
2010年11月14日至21日,海事部门在汕尾红海湾圆满完成亚帆赛海上现场安保任务,为大型水上活动海事现场管控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以具体的某一天管控情况为例进行分析。
(一)安保船艇调度
根据每日现场工作协调会的安排,了解比赛时间,安保船艇提前半小时到达指定位置。如1000时开始比赛,安保船艇必须于0930前抵达制定位置。船舶调度与交通管制组根据赛事安排和海上现场指挥部要求,结合参加保障船艇的指定位置、船舶性能、人员结构、气象海况等因素,通知各安保船艇0830备车,0930前抵达制定地点。由于码头靠泊船艇和锚地抛锚船艇较多,为防止出现各安保船艇出港拥挤现象,制定出港顺序为“海巡21”、“海巡151”、“海巡152”、“海巡154”、“海巡168”、“海标32”、“海特151”、“海巡31”、“海巡1201”、“海虹清3”、“海洋石油251”,“南海救101”在港外锚泊自行前往指定地点,“南海救159”和“粤电拖6”作为备用船艇原地待命。各船艇抵达指定地点后向船舶调度和交通管制组报告,便于海上现场指挥部了解现场情况。0920时所有船艇抵达制定地点,开始执行管控工作。
(二)设置科学布控
由于亚帆赛比赛水域外围警戒圈地处南北习惯航线上,过往船舶较多,科学布置安保船艇十分重要。根据参加安保船艇的船舶状况、技术参数、人员结构和能力将安保船艇布置在警戒圈外围;海巡31作为指挥船艇被安排在赛区警戒圈的南边;“南海救101”机动性能好、抗风等级高、人员技术力量较强被安排在赛区西南角,主要拦截来北上船艇;“海标31”抗风能力较好、人员技术力量较强别安排在赛区东南角,主要拦截南下船舶;“海巡154”和“海巡168”同属60米级海巡船,机动性能好、抗风能力较强且人员对海事业务熟悉,被安排在东西两侧,主要拦截南下和北上船舶,同时兼顾渔船出入;“海巡151”和“海巡152”机动性能好,但抗风能力较差,被安排在东西两侧近岸处执行任务,主要拦截渔船;“海特151”作为专业清污船,兼顾执行拦截任务,考虑其船速较慢,被安排在赛区东侧,进出港省时;其余,清污专业船“海虹清3”和“南海石油251”均在离赛区较近的制定地点待命。通过调研,这样的船艇布置完全覆盖赛场四周,,东西两侧各有2-3艘安保船艇相互照应,南线水域由主力船艇管控,确保赛事顺利进行。
(三)合理管控
为确保通过赛区附近船舶了解赛事,尽早避开管控水域,海事部门在赛前就发布航海通告,要求过往船舶避开该水域;比赛期间每日利用VHF 播发航行警告,提醒过往船舶;现场安保船艇通过AIS 和雷达对赛区附近水域进行监控,发现船舶有驶往警戒水域的倾向,立刻使用VHF 进行警告,并指挥其离开警戒水域;对不听劝告或不按规定值守VHF 的船舶,使用高音喇叭现场提醒,或利用海巡船逼近指挥离开;对误闯警戒水域的渔船,通过高音喇叭喊话或近距离逼迫其离开,同时,协调渔政船进行驱赶。
(四)返航调度
1700时,赛事组委会通知比赛结束,各安保船艇可以返航。船舶调度与交通管制组根据安保船艇的特点安排靠泊、锚泊。“海巡31”作为指挥船和联络点,安排靠泊西边深水泊位;重件码头用于补给,夜间涌浪较大,只适合抗风等级较高船艇靠泊,安排“海标31”靠泊;“海巡151”和“海巡152”并靠工作艇码头;“南海救101”自持能力较强,自行在
赛区附近择地抛锚;其余船艇在港池抛锚过夜。通过合理的调度和科学的管控,整个赛程未发生船舶影响赛事进行事件,圆满完成管控任务。
四、结束语
大型水上活动海事管理涉及海事部门业务众多,海事现场管控方法和实际运用仅仅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作为一个新的课题,本文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但重在结合实际,希望能对大型水上活动海事安全监管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大型水上活动海事管控指南》。
[2] 《随“海巡31”船培训教材》。
作者:段轩,2007年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海事管理专业毕业,现任广东海事局巡查执法支队科员,邮箱[email protected]。
浅谈大型水上活动现场管控方法
段轩
摘要:近年,大型涉水活动越来越多,水上安全监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大型水上活动的海事安全监管作为新的问题突显出来。面对日益繁多的涉水大型活动,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安全监管?本文结合大型水上活动中海事在船舶监督工作中的实际,仅仅针对海事部门对大型水上活动实施现场管控,浅谈海事现场管控的方法。
关键词:大型水上活动;海事;管控;方法
一、大型水上活动海事监管背景
近年,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影响巨大的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大型水上活动的安全监管作为新的问题突显出来。海事部门作为国家水上交通安全主管机关,面对日益繁多的涉水大型活动,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安全监管,确保大型活动的顺利举行和水上安全,值得大家总结与思考。 海事水上现场管控作为保障大型水上活动安全的最前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结合大型水上活动中海事在船舶监督工作中的实际,仅仅针对海事部门对大型水上活动实施现场管控,浅谈海事现场管控的方法。
二、海事现场管控方法介绍
(一)成立组织机构
海事部门利用自身和社会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制定现场管控方案,立体监管大型水上活动水域,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接到大型水上活动海事管控任务后,海事部门应立即成立专责组织机构,组织业务骨干人员对海事管控任务进行具体分析,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对管控任务进行细化和分解,并督促检查落实。
(二)进行前期调研
为充分了解管控现场的实际情况,方便现场管控实施方案的制定,海事部门应组织骨干人员进行实地情况、安保执法力量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调研。
1. 实地调研。主要是对活动水域和码头的现场勘察。需要认真研究活动区域附近水域水深、底质、潮流、浪涌,并对附近船舶流量、船舶航线、通航环境(航标、作业区、锚地、交通管制区)、渔船作业、气象水文进行观测,掌握水上监管规律,确定活动中心水域和警戒水域,科学划定水上管控警戒线;掌握活动附近港口码头情况,了解可供管控船艇靠泊的码头数量、靠泊能力、业主情况、码头长度、水深、碰垫、缆桩、风浪、潮汐等基本资料,以利于合理安排管控船艇的靠泊秩序。
2. 执法力量调研。主要是对船艇、海事直升机、人员和管控设备的调研。根据海事水上现场管控任务要求、活动区域水域、警戒水域范围、警戒水域气象水文等情况,确定参加海事管控船艇;根据活动区域与起飞机场的距离、空域等情况,确定调派海事直升机的类型,提前进行航线申请、空管协调等工作,以及调研海事直升机陆上和船上起降点、燃油添加等情况;确定岸上指挥人员、调度人员和船上管控人员、协调人员的数量、配置和要求,做好
海事管控工作人员的准备工作;对参加管控的船艇、直升机、监管设备等进行调研,确定现有管控设备是否满足活动的要求,如有不足,应及时申报,进行补充或更新。
3. 后勤保障调研。主要包括:领导的接待,人员的住宿和伙食,船艇、直升机、车辆的油、水和伙食补给,与参加管控的其他单位的协调、与码头业主的协调、与参加管控船艇单位的协调等。
(三)制定管控方案
管控方案中要建立领导指挥组织机构、有效布置管控力量、明确管控人员、船艇和海事直升机岗位职责、制定指挥组织机构工作运行制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计划等。方案制定后,海海部门还应广泛征求各参加单位的意见,听取多方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实施方案,使管控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1. 建立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中应明确领导小组人员,另外需设立船舶调度与交通管制组、飞机巡视组、航行安全保障组、信息采集与宣传报道组、应急行动组、后勤保障与接待组等工作小组,方便管控工作顺利开展。
2. 有效布置管控力量。布控中坚持科学防控的原则,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有效布置管控力量,争取获得管控效果的最大化。管控人员应熟悉和了解大型水上活动举行地点附近水域的天气海况、航路、船舶种类、交通密度、船舶流等情况,并结合活动的要求,提前做好活动区域管控规划。
3. 明确人员、船艇、飞机岗位职责。管控各项工作及早分解,将任务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小组,明确指挥体系和各工作小组职责,明确各管控人员、船艇、飞机岗位职责,对活动前和活动期间的海事管控工作进行详尽安排。
4. 制定指挥组织机构工作运行制度。管控实施方案应明确相关的组织机构工作运行制度,包括制定请示报告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工作会议制度、值班工作制度和联系工作制度等,确保组织机构快速、高效运转,通信畅通,指挥有效。
5. 制定突发事件应急计划。包括船上人员发生急病、人员落水、船舶失控、船舶碰撞、船舶搁浅、船舶溢油、船舶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行动计划,及时有效应对水上突发事件。
(四)组织管控演练
为检验大型水上活动管控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活动举行前水上现场指挥部要开展重要内容的演练。通过演练,发现存在问题,及时修改和完善管控方案。演练内容主要包括桌面推演、船艇调度、集结、布控、监管演练、直升机陆上、船上起降演练、应急演练、后勤保障演练等。
(五)实施现场管控
按照管控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工作小组人员认真执行岗位职责,利用船艇、海事直升机实施水上活动海事管控。
1. 科学布控监管。结合活动警戒区水域通航环境复杂、船舶交通流大、渔船众多、天气复杂多变的特点,合理设置船艇布控点,对活动区域水域实施有效管控;在相关警戒区水域筑牢管控防线,在活动区域外围构筑好防线。
2. 掌握重点时段管控。重点时段主要是水上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根据水上活动时间安排,要求各管控船艇在每天水上活动前时段,在各自的管控水域范围内开展清场活动,确保水上活动按时顺利进行。水上活动中加强值守严密管控,随时做好查询航经活动区域船舶、发出预警信息和拦截无关船舶进入活动区域水域及其他应急准备。水上活动结束后及时报送当天管控信息,组织全天管控工作评估,并组织管控船艇安全返航等。
3. 筑牢管控防线。管控防线将管控水域分为警戒区域外围水域和警戒区水域。在警戒区域外围水域,管控船艇主要是查询过往船舶基本情况包括船名、国籍、载运危险货物情况,
发现可疑船舶即进行处理拦截;对航行的或在附近锚地锚泊的船舶进行监控;为过往船舶提供信息和助航服务,不断播发航行警告,提醒和引导过往船舶驶离警戒区。在警戒区水域,管控船艇主要进行船舶交通管制,禁止任何无关船舶进入警戒区水域,拦截不听从警告、企图穿越警戒线的船舶,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三、具体案例分析
2010年11月14日至21日,海事部门在汕尾红海湾圆满完成亚帆赛海上现场安保任务,为大型水上活动海事现场管控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以具体的某一天管控情况为例进行分析。
(一)安保船艇调度
根据每日现场工作协调会的安排,了解比赛时间,安保船艇提前半小时到达指定位置。如1000时开始比赛,安保船艇必须于0930前抵达制定位置。船舶调度与交通管制组根据赛事安排和海上现场指挥部要求,结合参加保障船艇的指定位置、船舶性能、人员结构、气象海况等因素,通知各安保船艇0830备车,0930前抵达制定地点。由于码头靠泊船艇和锚地抛锚船艇较多,为防止出现各安保船艇出港拥挤现象,制定出港顺序为“海巡21”、“海巡151”、“海巡152”、“海巡154”、“海巡168”、“海标32”、“海特151”、“海巡31”、“海巡1201”、“海虹清3”、“海洋石油251”,“南海救101”在港外锚泊自行前往指定地点,“南海救159”和“粤电拖6”作为备用船艇原地待命。各船艇抵达指定地点后向船舶调度和交通管制组报告,便于海上现场指挥部了解现场情况。0920时所有船艇抵达制定地点,开始执行管控工作。
(二)设置科学布控
由于亚帆赛比赛水域外围警戒圈地处南北习惯航线上,过往船舶较多,科学布置安保船艇十分重要。根据参加安保船艇的船舶状况、技术参数、人员结构和能力将安保船艇布置在警戒圈外围;海巡31作为指挥船艇被安排在赛区警戒圈的南边;“南海救101”机动性能好、抗风等级高、人员技术力量较强被安排在赛区西南角,主要拦截来北上船艇;“海标31”抗风能力较好、人员技术力量较强别安排在赛区东南角,主要拦截南下船舶;“海巡154”和“海巡168”同属60米级海巡船,机动性能好、抗风能力较强且人员对海事业务熟悉,被安排在东西两侧,主要拦截南下和北上船舶,同时兼顾渔船出入;“海巡151”和“海巡152”机动性能好,但抗风能力较差,被安排在东西两侧近岸处执行任务,主要拦截渔船;“海特151”作为专业清污船,兼顾执行拦截任务,考虑其船速较慢,被安排在赛区东侧,进出港省时;其余,清污专业船“海虹清3”和“南海石油251”均在离赛区较近的制定地点待命。通过调研,这样的船艇布置完全覆盖赛场四周,,东西两侧各有2-3艘安保船艇相互照应,南线水域由主力船艇管控,确保赛事顺利进行。
(三)合理管控
为确保通过赛区附近船舶了解赛事,尽早避开管控水域,海事部门在赛前就发布航海通告,要求过往船舶避开该水域;比赛期间每日利用VHF 播发航行警告,提醒过往船舶;现场安保船艇通过AIS 和雷达对赛区附近水域进行监控,发现船舶有驶往警戒水域的倾向,立刻使用VHF 进行警告,并指挥其离开警戒水域;对不听劝告或不按规定值守VHF 的船舶,使用高音喇叭现场提醒,或利用海巡船逼近指挥离开;对误闯警戒水域的渔船,通过高音喇叭喊话或近距离逼迫其离开,同时,协调渔政船进行驱赶。
(四)返航调度
1700时,赛事组委会通知比赛结束,各安保船艇可以返航。船舶调度与交通管制组根据安保船艇的特点安排靠泊、锚泊。“海巡31”作为指挥船和联络点,安排靠泊西边深水泊位;重件码头用于补给,夜间涌浪较大,只适合抗风等级较高船艇靠泊,安排“海标31”靠泊;“海巡151”和“海巡152”并靠工作艇码头;“南海救101”自持能力较强,自行在
赛区附近择地抛锚;其余船艇在港池抛锚过夜。通过合理的调度和科学的管控,整个赛程未发生船舶影响赛事进行事件,圆满完成管控任务。
四、结束语
大型水上活动海事管理涉及海事部门业务众多,海事现场管控方法和实际运用仅仅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作为一个新的课题,本文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但重在结合实际,希望能对大型水上活动海事安全监管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大型水上活动海事管控指南》。
[2] 《随“海巡31”船培训教材》。
作者:段轩,2007年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海事管理专业毕业,现任广东海事局巡查执法支队科员,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