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材料--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与振奋民族精神的力量。但是长时期里,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思想方法陷入形而上学的原因,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化基本上持全盘否定态度。到了“文化 大革命”期间,对传统文化更以所谓“破四旧”的名义加以讨伐。改革开放以来,情况有了改观,但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这份遗产,还是经过了一个思考的过程。80年代中期一度出现的“文化热”,基本上也是反中国文化传统的。到了90年代,人们的思想发 生了飞跃,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引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的重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讲座和音像资料在大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所创造的宝贵财富,它历经时代变迁、人间沧桑,始终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并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虽然中国的历史己经发展到了当代,但是传统文化依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每一位后来的中国人都自然想了解自己的祖先所创造的辉煌文化,希望能借鉴祖先的智慧和经验,来帮助自己克服面临的困难,创造今天的新生活。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门类,以及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等等,其中所表现和提倡的高尚志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顺应潮流、不断革

新的行为追求,以礼待人、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重人格、尚气节的思想境界,知行统一、自我完善的修养目标,淳朴务实、勤劳节俭的优良品质等等,都具有超越时代的魅力。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魅力,强烈吸引着并调动着人们特别是青年学习的积极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如‘见义勇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戒奢以俭”、谦恭有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这是大学生们近年来进行文化反思后的一种选择。

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们的思想在社会的变化中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确也经历了一个艰苦曲折的过程。由于受种种社会思潮的影响,80年代以来在大学生中出现了几次“文化热”现象。先是“萨特热”,接着是“弗洛伊德热”,再是“尼采热”,后又是经济自由主义、产权经济学、波普证伪主义等等“热”。在一段时间里,西方思潮在大学生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以至于有一些人“热”得头脑发涨。1989年那场政治风波之后,大学生们进入了一个反思阶段。由于重提反“和平演变”问题,又逢社会各界纪念毛泽东同志百年诞辰的氛围,在大学生中一度出现了“毛泽东热”,或者叫“寻找毛泽东现象”。

再次,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领导的鼓励和教师的帮助。 爱国主义教育是党中央提倡的主旋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主

旋律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共中央宣传部拟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则明确规定把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对于这个问题,高等院校的教师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坚决拥护中央的意见。很多高校教师又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这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的师资条件。北京大学和许多高等院校又具有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自1992年以来,季羡林、邓广铭、周一良、侯仁之等文化大师,或撰文阐述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或应邀开办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受到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他们渊博的学识、认真治学的态度和谦虚做人的品格对大学生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听过老先生的讲座之后,有的学生就深有感触地说:“看着老先生,听他们讲那些我以前很少接触的东西,就想回去得多读点书,多加强一下自己的修养了。”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多数大学生都希望经常举办一些讲座,开一些选修课,这是高等院校应该做到也是有能力做到的。北京大学近年来就是这样做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今后还要努力使其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这其中既包括正规的课堂教学活动,又包括更加广泛的课外活动安排,即校园文化的建设。鉴于己经有了几套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系列电视片,可以发展电化教学。考虑到很多学生平时没有时间或没有条件看电视,而学校日前电化教学条件又不足,建议电视台在假期能集中播放一些专题片,学校可以列入课程,

鼓励学生收看,然后组织考核,对其成绩合格者给予学分。

至于要不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开成一门所有的大学生都要学习的公共必修课,这件事情尚待研究。在调查问卷中,多数大学生对此持否定态度。与很多教师讨论此事也不做肯定回答。不少教师认为,传统文化应该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打好基础。小学生可以初识,中学生应进行系统教育。应尽快改变日前中学生特别是报考理工科的中学生不重视语文尤其是古文,而日前的政治课所教内容学生不爱听的状况。一些同志建议,可以将中学的政治课具体化为国情教育课,其中又包括传统文化和时事政策两部分,即在政治课中加强修身方面的内容。另外,在中学的历史、语文等课程中也应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这样,学生在进了大学以后,除了文史哲等人文学科要继续以必修课的方式往精深发展外,在其他学科的学生中可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选修课。

我们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决不是去搞狭隘的民族主义、国粹主义,我们要的是在开放的环境下的中国文化。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把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化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把古代文化传统与近代文化传统、现代文化传统紧密地联系成一体,还要认真地注意,及时总结中华民族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创造的新鲜经验,所形成的即将融会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新的

精神。那种一讲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放松以至放弃对近现代史和现实国情教育的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有害的。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就包括继承与创新两个方而。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继承的目的和更高层次上的体现。要继承,就必须要学习。知我中华,才能爱我中华。后人有必要也有责任承继前人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这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创造条件,造成氛围,促使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保持并提高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是民族教育的责任。

在学习基础上的继承是很重要的,但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创新。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工作,并在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我们应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研究,表现出当代人对传统文化新的认识高度,要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找到新的生长点,并获得解决新的矛盾、新的困难的智慧和力量,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发展,要创造出适合时代特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国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

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国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别称—中国的学问,即传统文化

就是国学。热”。

三是本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各高校纷纷成立国学研究院或国学班,在大众媒体的炒作下,“国学热”超出了学术范围。

1.“仓凛实而知礼节,衣食足

而知荣辱” 值得肯定的是,“国学热”增强了当代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稳步上升,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与日俱增,中国人乐意回顾自己的历史,清点固有的文化遗产,从中寻找有益于今天的东西。

大学应该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宝贵资源。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教材和课堂教育中让学生接触、熟悉、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这对充分发挥大学教育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的,是人类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并传递下来的文化。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以有关的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存

在和延续,又广泛地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知识结构、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

从传统文化的结构来看,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型的,儒家和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对中国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念、心理结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道德规范、人生理想、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都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是指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对其影响。

第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的文化,比较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大学》篇开宗明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道,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大意就是大学之根本道理,在于弘扬光明善良的道德,使人民不断更新思想,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家都认为,在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人格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奋发向上、修身养心、变化气质,以达到理想人格的境界。‚无论是儒家的尽心、知性、知天、养浩然之气,重义轻利的义利之辩,还是道家的法天、法地、法自然,与道同体,做‘无己’、‘无待’的逍遥游,都是不是以物欲为齿,而以高尚其志为乐‛。古代的重学、自省、克己、慎独、存养等修身方法,值得当代大学生的借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观念或

精神境界,如‚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厚包容精神;‚仁者爱人‛的博爱大众精神;‚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天下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克勤克俭‛的勤劳简朴精神;‚和而不同‛的尚中贵和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舍生取义‛的自我牺牲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诚实守信‛的诚信品质等,对于塑造大学生优良德性,陶冶高尚情操,提升道德境界,树立完善人格,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价值。因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

第二、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如道家老子提出的‚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的思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思想,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的‚治国以富强为本,而求强以致富为先‛的思想,顾炎武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等。虽然其思想有的都先后落空,但都闪烁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了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和爱国志士,如有戚继光、林则徐等舍身报国、勇赴国难的民族英雄。历经磨难、开通丝绸之路的张寒;维护民族团结、远嫁匈奴的王昭君;为唤醒沉睡国民而献身变法的谭嗣同等。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

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五四’,运动以来,有‘·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及延安精神等传统革命精神。因此,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革命精神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激发其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

厚古薄今、‚不为人先‛、‚不患寡而患不均‛等腐朽思想观念。传统文化中的腐朽思想观念,以及‚老爷‛、‚大人‛、‚奴蟀‛、‚奴才‛、‚草民‛等封建时代的称谓,往往通过电影电视等现代大众传媒,对我国当代大学生产生多种负面影响。第一、不利于大学生民主法制观念的培育。第二、不利于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培植。第三、不利于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培育。第四、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就学校而言,选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种载体,通过通俗易懂、具体生动的电影、电视、文献读物等,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大众传媒发达的背景下,弘扬传统文化、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就是观看电影电视剧。‚具有‘史’的品格和‘剧’的魅力的历史正剧更要承担起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的重任‛。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或者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观看一定数量的反映历史题材的经典影视剧,如《汉武大帝》、《王昭君出塞》、《贞观长歌》、《长征》、《开国大典》等。大学生

观看有关反映传统文化或重大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同时,学校还要有计划组织相关老师引导大学生阅读‚四书五经‛、中国古典名著等,因为‚名著对人类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现代生活中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都做了完美的解释。’,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传统文化读物,如李泽厚的《论语今读》、林语堂的《老子的智慧》等。大学生阅读传统文化读物,不仅能够拓宽知识面,增加自身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够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

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与振奋民族精神的力量。但是长时期里,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思想方法陷入形而上学的原因,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化基本上持全盘否定态度。到了“文化 大革命”期间,对传统文化更以所谓“破四旧”的名义加以讨伐。改革开放以来,情况有了改观,但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这份遗产,还是经过了一个思考的过程。80年代中期一度出现的“文化热”,基本上也是反中国文化传统的。到了90年代,人们的思想发 生了飞跃,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引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的重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讲座和音像资料在大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所创造的宝贵财富,它历经时代变迁、人间沧桑,始终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并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虽然中国的历史己经发展到了当代,但是传统文化依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每一位后来的中国人都自然想了解自己的祖先所创造的辉煌文化,希望能借鉴祖先的智慧和经验,来帮助自己克服面临的困难,创造今天的新生活。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门类,以及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等等,其中所表现和提倡的高尚志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顺应潮流、不断革

新的行为追求,以礼待人、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重人格、尚气节的思想境界,知行统一、自我完善的修养目标,淳朴务实、勤劳节俭的优良品质等等,都具有超越时代的魅力。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魅力,强烈吸引着并调动着人们特别是青年学习的积极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如‘见义勇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戒奢以俭”、谦恭有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这是大学生们近年来进行文化反思后的一种选择。

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们的思想在社会的变化中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确也经历了一个艰苦曲折的过程。由于受种种社会思潮的影响,80年代以来在大学生中出现了几次“文化热”现象。先是“萨特热”,接着是“弗洛伊德热”,再是“尼采热”,后又是经济自由主义、产权经济学、波普证伪主义等等“热”。在一段时间里,西方思潮在大学生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以至于有一些人“热”得头脑发涨。1989年那场政治风波之后,大学生们进入了一个反思阶段。由于重提反“和平演变”问题,又逢社会各界纪念毛泽东同志百年诞辰的氛围,在大学生中一度出现了“毛泽东热”,或者叫“寻找毛泽东现象”。

再次,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领导的鼓励和教师的帮助。 爱国主义教育是党中央提倡的主旋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主

旋律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共中央宣传部拟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则明确规定把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对于这个问题,高等院校的教师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坚决拥护中央的意见。很多高校教师又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这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的师资条件。北京大学和许多高等院校又具有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自1992年以来,季羡林、邓广铭、周一良、侯仁之等文化大师,或撰文阐述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或应邀开办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受到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他们渊博的学识、认真治学的态度和谦虚做人的品格对大学生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听过老先生的讲座之后,有的学生就深有感触地说:“看着老先生,听他们讲那些我以前很少接触的东西,就想回去得多读点书,多加强一下自己的修养了。”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多数大学生都希望经常举办一些讲座,开一些选修课,这是高等院校应该做到也是有能力做到的。北京大学近年来就是这样做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今后还要努力使其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这其中既包括正规的课堂教学活动,又包括更加广泛的课外活动安排,即校园文化的建设。鉴于己经有了几套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系列电视片,可以发展电化教学。考虑到很多学生平时没有时间或没有条件看电视,而学校日前电化教学条件又不足,建议电视台在假期能集中播放一些专题片,学校可以列入课程,

鼓励学生收看,然后组织考核,对其成绩合格者给予学分。

至于要不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开成一门所有的大学生都要学习的公共必修课,这件事情尚待研究。在调查问卷中,多数大学生对此持否定态度。与很多教师讨论此事也不做肯定回答。不少教师认为,传统文化应该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打好基础。小学生可以初识,中学生应进行系统教育。应尽快改变日前中学生特别是报考理工科的中学生不重视语文尤其是古文,而日前的政治课所教内容学生不爱听的状况。一些同志建议,可以将中学的政治课具体化为国情教育课,其中又包括传统文化和时事政策两部分,即在政治课中加强修身方面的内容。另外,在中学的历史、语文等课程中也应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这样,学生在进了大学以后,除了文史哲等人文学科要继续以必修课的方式往精深发展外,在其他学科的学生中可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选修课。

我们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决不是去搞狭隘的民族主义、国粹主义,我们要的是在开放的环境下的中国文化。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把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化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把古代文化传统与近代文化传统、现代文化传统紧密地联系成一体,还要认真地注意,及时总结中华民族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创造的新鲜经验,所形成的即将融会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新的

精神。那种一讲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放松以至放弃对近现代史和现实国情教育的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有害的。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就包括继承与创新两个方而。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继承的目的和更高层次上的体现。要继承,就必须要学习。知我中华,才能爱我中华。后人有必要也有责任承继前人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这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创造条件,造成氛围,促使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保持并提高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是民族教育的责任。

在学习基础上的继承是很重要的,但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创新。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工作,并在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我们应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研究,表现出当代人对传统文化新的认识高度,要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找到新的生长点,并获得解决新的矛盾、新的困难的智慧和力量,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发展,要创造出适合时代特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国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

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国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别称—中国的学问,即传统文化

就是国学。热”。

三是本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各高校纷纷成立国学研究院或国学班,在大众媒体的炒作下,“国学热”超出了学术范围。

1.“仓凛实而知礼节,衣食足

而知荣辱” 值得肯定的是,“国学热”增强了当代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稳步上升,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与日俱增,中国人乐意回顾自己的历史,清点固有的文化遗产,从中寻找有益于今天的东西。

大学应该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宝贵资源。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教材和课堂教育中让学生接触、熟悉、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这对充分发挥大学教育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的,是人类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并传递下来的文化。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以有关的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存

在和延续,又广泛地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知识结构、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

从传统文化的结构来看,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型的,儒家和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对中国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念、心理结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道德规范、人生理想、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都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是指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对其影响。

第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的文化,比较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大学》篇开宗明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道,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大意就是大学之根本道理,在于弘扬光明善良的道德,使人民不断更新思想,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家都认为,在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人格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奋发向上、修身养心、变化气质,以达到理想人格的境界。‚无论是儒家的尽心、知性、知天、养浩然之气,重义轻利的义利之辩,还是道家的法天、法地、法自然,与道同体,做‘无己’、‘无待’的逍遥游,都是不是以物欲为齿,而以高尚其志为乐‛。古代的重学、自省、克己、慎独、存养等修身方法,值得当代大学生的借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观念或

精神境界,如‚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厚包容精神;‚仁者爱人‛的博爱大众精神;‚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天下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克勤克俭‛的勤劳简朴精神;‚和而不同‛的尚中贵和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舍生取义‛的自我牺牲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诚实守信‛的诚信品质等,对于塑造大学生优良德性,陶冶高尚情操,提升道德境界,树立完善人格,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价值。因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

第二、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如道家老子提出的‚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的思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思想,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的‚治国以富强为本,而求强以致富为先‛的思想,顾炎武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等。虽然其思想有的都先后落空,但都闪烁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了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和爱国志士,如有戚继光、林则徐等舍身报国、勇赴国难的民族英雄。历经磨难、开通丝绸之路的张寒;维护民族团结、远嫁匈奴的王昭君;为唤醒沉睡国民而献身变法的谭嗣同等。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

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五四’,运动以来,有‘·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及延安精神等传统革命精神。因此,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革命精神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激发其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

厚古薄今、‚不为人先‛、‚不患寡而患不均‛等腐朽思想观念。传统文化中的腐朽思想观念,以及‚老爷‛、‚大人‛、‚奴蟀‛、‚奴才‛、‚草民‛等封建时代的称谓,往往通过电影电视等现代大众传媒,对我国当代大学生产生多种负面影响。第一、不利于大学生民主法制观念的培育。第二、不利于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培植。第三、不利于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培育。第四、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就学校而言,选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种载体,通过通俗易懂、具体生动的电影、电视、文献读物等,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大众传媒发达的背景下,弘扬传统文化、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就是观看电影电视剧。‚具有‘史’的品格和‘剧’的魅力的历史正剧更要承担起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的重任‛。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或者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观看一定数量的反映历史题材的经典影视剧,如《汉武大帝》、《王昭君出塞》、《贞观长歌》、《长征》、《开国大典》等。大学生

观看有关反映传统文化或重大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同时,学校还要有计划组织相关老师引导大学生阅读‚四书五经‛、中国古典名著等,因为‚名著对人类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现代生活中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都做了完美的解释。’,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传统文化读物,如李泽厚的《论语今读》、林语堂的《老子的智慧》等。大学生阅读传统文化读物,不仅能够拓宽知识面,增加自身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够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


相关内容

  • 教你如何写演讲稿 演讲稿的格式及范文
  •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体.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 那么,什么是演讲呢?演讲是在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口头语言活动它的特点是:第一,它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第二,它有一定的时间性;第三,它是为了阐述某一问题或整理而开展的;第四,它带有一定的鼓动性和说服性.像演讲比赛.典礼致辞.会议

  • 即兴演讲的演讲技巧大盘点
  • 1、一定的知识广度。只有学识丰富,才能在短暂的准备时间内从脑海中找到生动的例证和恰当的词汇,使即兴演讲增添魅力。这就要求演讲者具备一定的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知识,并能了解日常生活知识,如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2、一定的思想深度。这是指即兴演讲者对事物纵向的分析认识能力。演讲者对内容应能宏观地把握,通过表 ...

  • 浅谈即兴演讲的诸多问题质
  •   即兴演讲者应具备的素质   1、一定的知识广度。只有学识丰富,才能在短暂的准备时间内从脑海中找到生动的例证和恰当的词汇,使即兴演讲增添魅力。这就要求演讲者具备一定的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知识,并能了解日常生活知识,如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   2、认识能力。演讲者对内容应能宏观地把握,通过表层迅速深入 ...

  • 永恒的民族精神说课稿
  • 永恒的民族精神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和地位分析 在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悟其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本框有三目,第一目从中 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为切入点,引发出中华民族精神,并重点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 ...

  • 宏大主题的演讲稿写作
  •   在各种重大的节庆运动中,演讲常常是加强喜庆气氛的一种极好方法,但是这类演讲稿如果写作不好,常常会给人留下一些遗憾,比如:喊口号,内容空洞,演讲作风大众化等。导致这些问题的要害往往是人们对宏   大叙述型演讲稿写作认识不深。巨大的主题如何表现为一种真情的流露,是写作这类演讲稿时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如 ...

  • 大学生演讲热门主题
  • 当代大学生形象主题演讲 随着时代的发展,笼罩在我们大学生头上的"天之骄子"的光环正在渐渐褪去.而许多 诸如高消费.厌学.作弊.心理脆弱.没有责任心.无担当的负面形象日益受到关注. 恩格斯曾说过:"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作为当代的大学生,21世纪的时代青年 ...

  • 祖国在我心中--我这样指导学生写演讲稿
  • 祖国在我心中 --我这样指导学生写演讲稿(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 1.从学生现有的习作基础和认知特征出发,设计习作训练程序.引导学生经历"初识演讲稿--练写演讲稿片段--写完整的演讲稿--关注演讲稿结尾--润色演讲稿语言"这样一个过程,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2.如何把 ...

  • 竞职演讲稿写作的特点
  •      演讲稿的写作准备工作包括如下几个环节:   1.选题   选择演讲的题目是写演讲稿的第一步,简称为选题。   演讲要有题目,选择什么样的题目来演讲这是演讲者和听众共同关心的问题。题目是演讲者和听众的一个媒介。听演讲不同于读文章、看报。不感兴趣的文章,不愿看的报纸可以随时搁下不看。在人数众多 ...

  • 宏大主题演讲稿写作技巧
  • 在各种重大的节庆活动中,演讲常常是增强喜庆气氛的一种极好方式,但是这类演讲稿如果写作不好,常常会给人留下一些遗憾,比如:喊口号,内容空洞,演讲风格大众化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关键往往是人们对宏 大叙述型演讲稿写作认识不深.伟大的主题如何表现为一种真情的流露,是写作这类演讲稿时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如今庆祝建 ...

  • 关于诚信的演讲比赛材料
  •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话说诚信》。   朋友,如果在你的面前,同时有金钱、名誉、诚信,你准备选择什么呢?   在我看来,千百年来,诚信就是万物之灵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美德。从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到“廉颇将军的敢于认错,知错就改”;从海涅的“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