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秦及纵横论透视做人和社交方法

从苏秦及纵横论透视做人和社交方法

摘要:苏秦是一介平民,苦学发迹,经历过各种的磨难后,凭借自己的三寸不难之舌和自己学到的能力,联络六国合纵相亲,功成名就,只是自己的反间计被张仪暴于天下,声名至此被世人所厌恶,天下人都嘲笑他,不肯公开研习他的学术,然而,他的一生和他的学说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本文从他学与鬼谷后出游到死和其宣扬的纵横论入手,结合做人的方法和社交的方法,思考出一些观点。关键词:苏秦 纵横论 做人 社交方法

引言

苏秦,战国时东都洛阳人,著名的游说之士,以纵横论中的合纵身挂六国帅印而闻名于世。然而世人都不给他好评,深厌恶之,可是他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尤其是为他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过程给我们做人的启示和其纵横论给我们的思考。

一.、从苏秦看做人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苏秦“东事师于齐,而习于鬼谷。”“于是的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此中就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典故头悬梁,锥刺股。说的就是苏秦发奋读书,发奋学习,希望有一天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读书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荀子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苏秦正是在此时的认真学习和积累才有以后的能言善辩和雄才大略,也为他在以后六国的君主时奠定了基础。而我们在他的这个事迹中就能学到很多的东西,特别是做人。做人就应该象他一样学习和积累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把我们的真本事学好,积累好,打好基础。而我们积累的东西越多就对我们就越有利,对我们就越有帮助。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就是很好概括学习的重要性吧。积累也是方方面面的,不只是一定的范围,尤其是在为人处事上。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苏秦身上学到的品质和精神。

(二)人要有度量

在苏秦以连横说秦王而没被秦王重用回家后又被兄嫂轻视之,心中是何等的气愤。在《战国策》中就有证:

“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妻不以为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

可是苏秦在功成名就是路过家乡,对兄嫂也是很客气的,更是散千金于乡邻。在《史记·苏秦列传》中有证:

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於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做人就应当乡苏秦的度量学习,即使以前有人侮辱自己也不会在功成名就后报复别人,而是应该抱有一种感激的心。虽然在苏秦说秦王未成功后对秦王报忧报仇的心,在《战国策》中有记载,可是他身挂六国帅印后也没有大举进攻秦国,而是采用平衡相制的策略,令秦与其余六国和平相处十五年。可以这样说,苏秦对秦有仇也是没报的,只是他成就了自己,成就了他的抱负。度量越大,你的朋友就越多,即使是那些自己以前的敌人都有可能成你最好的朋友的。换个角度讲,

你树敌的机会就越小。人们常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谁愿意和一个斤斤计教的人成为朋友呢?

(三)有恩必报

苏秦合纵成功,成为约长之前,有人曾帮助他,在散千金与乡里人时,从者有一人独未报,乃自己向苏秦说,苏秦曰:我非忘子,子金亦得矣。《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

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乃得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 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

此中我们可以看出,苏秦是一个能报恩情的人。当今社会,就应当学习他做人报恩的美好品德。古人说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以木桃,报以琼瑶。”恩情不一定要放在心上,但是在有能力报答是就不要不报。也许不是做人的最好方法,不过这样做也不会给我们自己带来不好的结果。处在社会中,能报报恩情的人总是能左右逢源的。而且也能更好的应得朋友,同事的好感,都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援助之手的。试想谁会愿意和一个不懂报恩的人为伍呢?

(四)知人善任

在《史记·张仪列传》说到: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纵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乃使人微感张仪: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 从此段中是可以看出苏秦对张仪是很了解的,对张仪的方法也是很恰当的。苏秦也说过:

“张仪,天下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

此处,苏秦对张仪是很了解的,很深知的,对他的能力也是很肯定的。其实苏秦的真正的目的是让张仪游说秦,帮助自己保诸侯不被秦攻击。苏秦对张仪了解,并能用之,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苏秦是一个能善于用人的人。深处社会做人,就得学苏秦如此,知人并能用之。人用好了,事业的成功就有了好的保证,要是此时的我们还不学习好知人善任的方法,那我们怎能在生活中成功?

二、从说服六国国君的方法看社交方法

说服人有很多的方法,而苏秦说秦王的方法也是堪称一绝的,在《战国策·秦策一》中说到:

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饰,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忽于至道,

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

他从各个方面论述了秦的优势:军事的,策略的,地理位置的,国家实力的,言辞恰当,思维严密。而且文采也深得各代文人的赞扬。只是他的反间计被张仪公布于天下后,大家都不公开研究它的学说。在《史记·苏秦列传》中,司马迁说到:

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於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

他的说话的技巧是值得称赞的,可谓是推心置腹,揣测了秦王的心思,一语道破秦王想要一统天下的心,虽未被秦王采纳,然而给我们的说话树了很好的榜样,只是在当时因为有其他的客观因素,没能实现而已。要是苏秦在以后再去说秦王,那结果就有可能不一样了。不管成不成功,至少他的说话技巧是之得我们学习的,尤其是要学习他在揣测别人的心思和语言的表达。

说秦王未成,回家后苦读周书《兵符》,在以后说六国的国君的时候,兵法、说话的技巧、语言的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结合起来,那些国君就不得不听从了苏秦的策略,最终成为了约纵长,并相六国。做人说服别人的时候,要学习苏秦的高明之处,说话要抓住别人的各种的心理,列举他自身的优势,叙述的时候要层次清晰,语言锐利,铺张排比,淋漓尽致。换句话来说,就是要语言的表达流畅,能切中要害,到达目的。

三.、从纵横论看社交方法

(一)从连横策略看社交方法

何谓连横,连横是指诸侯各国靠拢秦国,去攻击别的国家。连横名称得考虑当时各国的地理位置,不过实质来看,就是找一个大国来依附,凭借大国的军事实力和威望再结合自己的利益,军事实力来侵犯其他弱小的国家,谋求自身的利益。苏秦在刚开始时,就以连横来说秦王,只是当时由于秦国刚株策士,国中有太多的矛盾和动荡,秦王的决心不够,就把苏秦的连横的策略扼杀了,苏秦也因此而不能功成名就而记恨秦王,在《史记·苏秦列传》中有记载: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为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但是苏秦连横的真正的目的不是报仇,而是实现自己的抱负,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做到的是令六国相互帮助,使六国子民亲如兄弟,也是秦国不敢侵犯六国中的一国。所以他的目的不是报仇。

从现在社会的角度去看苏秦的连横的策略,就是要找一个大国,有实力的大国来依附,并在其中获得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现实的列子也是有的,如美洲的很多小国就依附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只是他们在有时是在牺牲自己的小的国家利益的,不过在战国时期其他依附秦国的小国也是牺牲了自己的利益的,比如献宝,献美女等,而此时不一样罢了。

连横对我们的社交也是很有帮助的,我们自己身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利益观,要想实现自己的利益,就得要很好的利用好苏秦的连横的策略,要找一个相对力量强的来依靠,这样就很好的为自己的人生路铺好基石。

连横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是在通过别人来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连横有不同的渠道,只要能够实现连横的真正的含义,就是很好的,对自己的社交是有帮助的。

(二)从合纵来看社交方法

合纵是指主张六国结成联盟,联合来抗秦。实际上就是要把相对弱小的国家

团结起来,牵制强秦,使其不敢再冒犯其余的六国。在当时,秦通过管仲和商鞅的变法使秦国的实力大大加强。成为其他的诸侯不敢抗衡的大国,当时连周天子也得对秦刮目相看。其余的六国因为相互之间的战争,自己国家内部的矛盾和有些臣子的不忠心,使其国家的力量减弱,不能与强秦抗衡。苏秦的连横策略就是将实力不及强秦的六国团结起来,组成实力比秦的实力还强的联盟,牵制秦,使其不能再冒犯其余的六国。事实证明了苏秦的策略是对的,在《史记·苏秦列传》中有证:

“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於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

合纵让苏秦实现了自己的抱负,让他在成为六国的约纵长,在六国都受到很好的优待。合纵更是使六国保全了自己,维护了自己的国家的利益,更是增强了自己的地位。不是有苏秦的合纵的策略,那六国只会争相向秦割地,讨秦的欢心,最终也会日渐消芒的。

从苏秦的合纵的策略上看出,即使自己的力量不足,实力不够强大,只要能找到和自己的相似的人,就可以结成盟友,增强自己的实力的。社交中,此点也是很重要的,当自己处在力量不足,实力不够强大的时候,由很多弱小的力量组在一起,也是一个很大的不可被忽视的力量,而且对自己也是有很多的好处的。从合纵中,我们最主要的是看到它的作用,方式有些时候可能不是很让人接受,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它的重要的作用。

历史中有数不胜数的例子,就是合纵策略的很好的实践,有孙权和刘备的联合抗曹操的大军,有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抗击法西斯,有联合各个阶级的力量来抗击国民党的反动的统治,有弱小的国家组成的各个联盟等,这些都是苏秦合纵的很好的典范。

自己不是一个人单独的活在世上的,人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人是社会群居的动物,人的社会性事人的根本属性,我们就不得不在一起生活工作,我们就会有很多的困难,自己的力量是不足以解决的,我们的力量是弱小的,那么要是我们能像合纵那样那个把我们身边的力量团结起来,我们的道路就会好走好多的。合纵也不似单单的结合在一起,而是在其中发挥自己能够发挥的力量,共同为我们的目标出力。社交中的这点尤其是很重要的。

结语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关于苏秦历史上就有很多的争论的,本文只是从其好的一面来研究,从中看到对我们有利的东西,同时也认真的学习之,而对于不好的一面,是值不得我们学习的,同时要对不好的一面进行批判。不过纵横论的思想是值得我们深入的探究的,不管是军事的,还是为人处世的。最终的目的是要把其思想的精髓沿袭下来,在学习和生活中,或是在国家的交往中,做我们的得力的助手和工具,为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提供得我们参考。

参考文献:

[1]史记·苏秦列传第九 [M] 司马迁 北京:台海出版社2002

[2]史记注释(三)列传(一)[M] 王利器主编 蒋天桂注释 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

[3]战国策·秦策一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中国古典散文名篇锤炼口才 卢孟来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4

[5]荀子·劝学 [M] 荀子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从苏秦及纵横论透视做人和社交方法

摘要:苏秦是一介平民,苦学发迹,经历过各种的磨难后,凭借自己的三寸不难之舌和自己学到的能力,联络六国合纵相亲,功成名就,只是自己的反间计被张仪暴于天下,声名至此被世人所厌恶,天下人都嘲笑他,不肯公开研习他的学术,然而,他的一生和他的学说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本文从他学与鬼谷后出游到死和其宣扬的纵横论入手,结合做人的方法和社交的方法,思考出一些观点。关键词:苏秦 纵横论 做人 社交方法

引言

苏秦,战国时东都洛阳人,著名的游说之士,以纵横论中的合纵身挂六国帅印而闻名于世。然而世人都不给他好评,深厌恶之,可是他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尤其是为他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过程给我们做人的启示和其纵横论给我们的思考。

一.、从苏秦看做人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苏秦“东事师于齐,而习于鬼谷。”“于是的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此中就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典故头悬梁,锥刺股。说的就是苏秦发奋读书,发奋学习,希望有一天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读书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荀子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苏秦正是在此时的认真学习和积累才有以后的能言善辩和雄才大略,也为他在以后六国的君主时奠定了基础。而我们在他的这个事迹中就能学到很多的东西,特别是做人。做人就应该象他一样学习和积累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把我们的真本事学好,积累好,打好基础。而我们积累的东西越多就对我们就越有利,对我们就越有帮助。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就是很好概括学习的重要性吧。积累也是方方面面的,不只是一定的范围,尤其是在为人处事上。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苏秦身上学到的品质和精神。

(二)人要有度量

在苏秦以连横说秦王而没被秦王重用回家后又被兄嫂轻视之,心中是何等的气愤。在《战国策》中就有证:

“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妻不以为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

可是苏秦在功成名就是路过家乡,对兄嫂也是很客气的,更是散千金于乡邻。在《史记·苏秦列传》中有证:

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於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做人就应当乡苏秦的度量学习,即使以前有人侮辱自己也不会在功成名就后报复别人,而是应该抱有一种感激的心。虽然在苏秦说秦王未成功后对秦王报忧报仇的心,在《战国策》中有记载,可是他身挂六国帅印后也没有大举进攻秦国,而是采用平衡相制的策略,令秦与其余六国和平相处十五年。可以这样说,苏秦对秦有仇也是没报的,只是他成就了自己,成就了他的抱负。度量越大,你的朋友就越多,即使是那些自己以前的敌人都有可能成你最好的朋友的。换个角度讲,

你树敌的机会就越小。人们常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谁愿意和一个斤斤计教的人成为朋友呢?

(三)有恩必报

苏秦合纵成功,成为约长之前,有人曾帮助他,在散千金与乡里人时,从者有一人独未报,乃自己向苏秦说,苏秦曰:我非忘子,子金亦得矣。《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

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乃得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 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

此中我们可以看出,苏秦是一个能报恩情的人。当今社会,就应当学习他做人报恩的美好品德。古人说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以木桃,报以琼瑶。”恩情不一定要放在心上,但是在有能力报答是就不要不报。也许不是做人的最好方法,不过这样做也不会给我们自己带来不好的结果。处在社会中,能报报恩情的人总是能左右逢源的。而且也能更好的应得朋友,同事的好感,都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援助之手的。试想谁会愿意和一个不懂报恩的人为伍呢?

(四)知人善任

在《史记·张仪列传》说到: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纵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乃使人微感张仪: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 从此段中是可以看出苏秦对张仪是很了解的,对张仪的方法也是很恰当的。苏秦也说过:

“张仪,天下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

此处,苏秦对张仪是很了解的,很深知的,对他的能力也是很肯定的。其实苏秦的真正的目的是让张仪游说秦,帮助自己保诸侯不被秦攻击。苏秦对张仪了解,并能用之,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苏秦是一个能善于用人的人。深处社会做人,就得学苏秦如此,知人并能用之。人用好了,事业的成功就有了好的保证,要是此时的我们还不学习好知人善任的方法,那我们怎能在生活中成功?

二、从说服六国国君的方法看社交方法

说服人有很多的方法,而苏秦说秦王的方法也是堪称一绝的,在《战国策·秦策一》中说到:

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饰,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忽于至道,

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

他从各个方面论述了秦的优势:军事的,策略的,地理位置的,国家实力的,言辞恰当,思维严密。而且文采也深得各代文人的赞扬。只是他的反间计被张仪公布于天下后,大家都不公开研究它的学说。在《史记·苏秦列传》中,司马迁说到:

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於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

他的说话的技巧是值得称赞的,可谓是推心置腹,揣测了秦王的心思,一语道破秦王想要一统天下的心,虽未被秦王采纳,然而给我们的说话树了很好的榜样,只是在当时因为有其他的客观因素,没能实现而已。要是苏秦在以后再去说秦王,那结果就有可能不一样了。不管成不成功,至少他的说话技巧是之得我们学习的,尤其是要学习他在揣测别人的心思和语言的表达。

说秦王未成,回家后苦读周书《兵符》,在以后说六国的国君的时候,兵法、说话的技巧、语言的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结合起来,那些国君就不得不听从了苏秦的策略,最终成为了约纵长,并相六国。做人说服别人的时候,要学习苏秦的高明之处,说话要抓住别人的各种的心理,列举他自身的优势,叙述的时候要层次清晰,语言锐利,铺张排比,淋漓尽致。换句话来说,就是要语言的表达流畅,能切中要害,到达目的。

三.、从纵横论看社交方法

(一)从连横策略看社交方法

何谓连横,连横是指诸侯各国靠拢秦国,去攻击别的国家。连横名称得考虑当时各国的地理位置,不过实质来看,就是找一个大国来依附,凭借大国的军事实力和威望再结合自己的利益,军事实力来侵犯其他弱小的国家,谋求自身的利益。苏秦在刚开始时,就以连横来说秦王,只是当时由于秦国刚株策士,国中有太多的矛盾和动荡,秦王的决心不够,就把苏秦的连横的策略扼杀了,苏秦也因此而不能功成名就而记恨秦王,在《史记·苏秦列传》中有记载: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为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但是苏秦连横的真正的目的不是报仇,而是实现自己的抱负,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做到的是令六国相互帮助,使六国子民亲如兄弟,也是秦国不敢侵犯六国中的一国。所以他的目的不是报仇。

从现在社会的角度去看苏秦的连横的策略,就是要找一个大国,有实力的大国来依附,并在其中获得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现实的列子也是有的,如美洲的很多小国就依附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只是他们在有时是在牺牲自己的小的国家利益的,不过在战国时期其他依附秦国的小国也是牺牲了自己的利益的,比如献宝,献美女等,而此时不一样罢了。

连横对我们的社交也是很有帮助的,我们自己身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利益观,要想实现自己的利益,就得要很好的利用好苏秦的连横的策略,要找一个相对力量强的来依靠,这样就很好的为自己的人生路铺好基石。

连横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是在通过别人来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连横有不同的渠道,只要能够实现连横的真正的含义,就是很好的,对自己的社交是有帮助的。

(二)从合纵来看社交方法

合纵是指主张六国结成联盟,联合来抗秦。实际上就是要把相对弱小的国家

团结起来,牵制强秦,使其不敢再冒犯其余的六国。在当时,秦通过管仲和商鞅的变法使秦国的实力大大加强。成为其他的诸侯不敢抗衡的大国,当时连周天子也得对秦刮目相看。其余的六国因为相互之间的战争,自己国家内部的矛盾和有些臣子的不忠心,使其国家的力量减弱,不能与强秦抗衡。苏秦的连横策略就是将实力不及强秦的六国团结起来,组成实力比秦的实力还强的联盟,牵制秦,使其不能再冒犯其余的六国。事实证明了苏秦的策略是对的,在《史记·苏秦列传》中有证:

“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於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

合纵让苏秦实现了自己的抱负,让他在成为六国的约纵长,在六国都受到很好的优待。合纵更是使六国保全了自己,维护了自己的国家的利益,更是增强了自己的地位。不是有苏秦的合纵的策略,那六国只会争相向秦割地,讨秦的欢心,最终也会日渐消芒的。

从苏秦的合纵的策略上看出,即使自己的力量不足,实力不够强大,只要能找到和自己的相似的人,就可以结成盟友,增强自己的实力的。社交中,此点也是很重要的,当自己处在力量不足,实力不够强大的时候,由很多弱小的力量组在一起,也是一个很大的不可被忽视的力量,而且对自己也是有很多的好处的。从合纵中,我们最主要的是看到它的作用,方式有些时候可能不是很让人接受,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它的重要的作用。

历史中有数不胜数的例子,就是合纵策略的很好的实践,有孙权和刘备的联合抗曹操的大军,有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抗击法西斯,有联合各个阶级的力量来抗击国民党的反动的统治,有弱小的国家组成的各个联盟等,这些都是苏秦合纵的很好的典范。

自己不是一个人单独的活在世上的,人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人是社会群居的动物,人的社会性事人的根本属性,我们就不得不在一起生活工作,我们就会有很多的困难,自己的力量是不足以解决的,我们的力量是弱小的,那么要是我们能像合纵那样那个把我们身边的力量团结起来,我们的道路就会好走好多的。合纵也不似单单的结合在一起,而是在其中发挥自己能够发挥的力量,共同为我们的目标出力。社交中的这点尤其是很重要的。

结语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关于苏秦历史上就有很多的争论的,本文只是从其好的一面来研究,从中看到对我们有利的东西,同时也认真的学习之,而对于不好的一面,是值不得我们学习的,同时要对不好的一面进行批判。不过纵横论的思想是值得我们深入的探究的,不管是军事的,还是为人处世的。最终的目的是要把其思想的精髓沿袭下来,在学习和生活中,或是在国家的交往中,做我们的得力的助手和工具,为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提供得我们参考。

参考文献:

[1]史记·苏秦列传第九 [M] 司马迁 北京:台海出版社2002

[2]史记注释(三)列传(一)[M] 王利器主编 蒋天桂注释 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

[3]战国策·秦策一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中国古典散文名篇锤炼口才 卢孟来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4

[5]荀子·劝学 [M] 荀子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相关内容

  •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阅读答案及翻译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 ...

  • 揭秘:同是纵横家的张仪和苏秦谁更厉害些?
  • 战国是个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兼并弱国的一个鱼肉强食的时代,倘若你没有能力,那么最后只有死路一条.不过即便是弱的国家,也不愿意坐以待毙,而是采取了当时应运而生的合纵之术.联合众多弱国,共同抵抗一个强大的大国.正所谓一物降一物,自然有针对合纵之术的方法,那就是连横.弱国通过依附于一个强大的国家,消灭其他的 ...

  • 一代纵横家的间谍生涯
  • 苏秦.张仪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凭三寸不烂之舌而活跃于列国群雄之间,尤其是苏秦,以一人之身而挂六国相印,凭借个人出色的外交辞令,说服各国诸侯合纵伐秦,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整个战国时期的政治局势. 可实际上,苏秦不只是纵横家那么简单,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主要内容就是苏秦等战国 ...

  • [苏秦始将连横]课件
  • <苏秦始将连横> 选自<战国策秦策一>选自<战国策﹒秦策> 刘向整理 一.作品及作家介绍 <战国策>作者已不可考,所记非一时作者已不考所记非时之事,又非涉及国,应非人所作,可之事,又非涉及一国,应非一人所作,可能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和纵横策士所记,也许有 ...

  • 墨子对话鬼谷子纵横智慧
  • 在这个互联网信息发达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高度分散,这需要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向他提供必要的信息. 在社会上生活,谁都希望别人能承认.尊重.赏识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地在他人面前表现或推销自己,以在社会生活中取得一席之地. 鬼谷子纵横家认为,人生在世,推销自己并获得重用是第 ...

  • 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悬梁刺股的故事
  • 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 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苏秦.孙敬 悬梁刺股: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也说的是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苏秦的简介: 苏秦东周雒阳(今河南洛阳)人,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他家庭贫苦,向秦国推销统一 ...

  • 论[战国策]中策士形象
  •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论<战国策>纵横捭阖的策士形象 学 生: 陈俊生 学号: [1**********] 系 别: 新闻传媒系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入学时间: 2011 年 9 月 10 日 指导教师: 刘敏 职称: 副教授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

  • [左传]行人辞令与[战国策]策士说辞之风格的不同
  • 请选中您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左转>和<战国策>说辞,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蒋寅.张宏生有同题论文<左传>与战国策>中说辞的比较研究>.蒋文认为:⑴在陈说方式上,<左>以情理服人,<战>以声势夺人:⑵在陈说内容上,<左 ...

  • 鬼谷子其人其事
  • 鬼谷子,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春秋时卫国朝歌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周阳城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是先秦诸子之一.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