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县机构编制工作总结
(2011年12月19日)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编办的指导下,县编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年改革、管理和服务重点工作任务,努力进取,狠抓落实,机构编制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
一、政府机构改革成果得到巩固。一是做好政府部门“三定”扫尾工作。县编办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联系,就职能配置、机构设置、职数核定等内容进行反复沟通,推动“三定”规定尽快出台。二是开展了政府机构改革评估督查。今年10月份,县编办成立了专门评估工作小组,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县政府机构改革评估工作的通知》,对县政府各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估。在汇总分析县政府各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自评报告的基础上,采取汇报会、座谈会、个别访谈、民主测评、资料查阅和管理(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抽取县经科信、人社、住建、交通等4个部门进行现场评估。通过评估,改革后县政府部门职能配置合理、机构设置规范、权责明确,基本达到了改革的预期目的和实际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我县辖8镇17乡,其中
三类乡镇18个,四类乡镇7个。是一个多民族杂住的偏远三类山区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编办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此次改革精简机构133个,精简行政编制40名,精简事业编194名。确保了机构编制只减不增,确保了乡镇政权正常运转,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1、领导高度重视,积极部署改革工作。省市乡镇机构改革会议召开后,我县采取积极措施贯彻落实会议精神。7月29日、8月30日,我县召开了县委常委会,两次听取乡镇机构改革进展情况汇报,县编办在常委会上传达了省市乡镇机构改革会议精神。会议全面部署了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县委书记蒋丙生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要求上来,把乡镇机构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为全面推进改革,成立了县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侯小平任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纪委、组织部、编办、人社局、财政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按市里的统一部署,按规定的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召开了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乡镇机构改革动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传达学习贯彻省市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要求各乡镇要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全体干部职工,确保乡镇机构改革顺利进行。2、深入开展调研,制定改革方案。纪检监察、组织、人社、财政、编办等部门赴麻阳等地考察学习。麻阳的乡镇机构改革成功经验,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围绕“创新为农服务方式、加快农村综合发展”的思路,找准了实施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增产
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繁荣的切入点,“一流转五服务”和“以钱养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走出了一条为农服务队伍得巩固、服务能力得加强、集约农业得发展、农民收入得提高、分流人员得保障的农村综合改革路子,我们很受启发。县编办深入25个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对改革所涉及人员的数量、编制性质、年龄结构、工作年限等情况登记造册,摸清了底子,掌握了动态,并根据怀办发〔2011〕14号文件及全市编办主任座谈会议精神,结合会同实际,起草了会同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草案),经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核,县委常委会审定,8月30日,以会委〔2011〕27号文件上报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9月9日批复了该方案。县委、县政府以会发〔2011〕30号文件印发了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3、严格时间节点,完成改革任务。一是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全县25个乡镇机关内设党政综合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加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牌子)等4个内设机构。乡镇行政编制按380名配备,乡镇财政所行政编制70名维持不变。公益性事业人员编制与乡镇机关行政编制按1.2:1配备540名,机关工勤人员按6%配备23名。乡镇机关领导职数按7名确定。二是完善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我县乡镇设置事业机构5个。即:农业服务中心、林业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国土环保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乡镇机关4个内设机构和5个事业单位已整合、挂牌,新设事业单位全部刻制了
印章,进行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运行正常。除上级部门派驻乡镇机构和教育、卫生事业单位外,乡镇事业单位全部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怀办发
[2011]14号文件确定下放乡镇管理的事业单位,由县直主管部门制定移交文书,县人社、财政、编制等部门监督,林业、国土资源、计划生育、安全监督、畜牧水产等部门负责人和人事股长组成移交队伍集中在一个星期将职工档案、人事关系、单位资产移交乡镇管理。县直业务主管部门从大局出发,把国有资产无条件移交乡镇管理。三是提出了安置分流人员的措施和办法。此次改革,全县乡镇事业站所应分流人员160余人。主要采取以下办法:
(1)退休。分流人员中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及时办理退休手续,因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或因工(公)致残,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办理退休手续。(2)到村任职。
(3)创办领办农业服务公司。由政府扶持,在条件具备的乡镇或跨区域组建成立畜牧水产、农业技术等农业服务公司,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妥善安置改革分流人员。(4)辞去公职。(5)通过自然减员逐步消化。通过以上分流渠道逐步达到规定的人员编制标准。四是制定了“三定”方案,推进了乡镇职能转变。全县25个乡镇结合实际上报了机关和事业单位“三定”方案(草案),县编办进行了认真审核,县委、县政府批准同意,县编委印发了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三定”方案。
三、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会议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重申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有关规定
的通知》(湘办[2011]38号)精神。严格执行怀发[2010]5号文件的“八个严禁”。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会议召开,38号文件下发后,我县高度重视,大力宣传,狠抓落实,全县机构设置、编制管理、领导职数管理等更加规范、严格、有序。一是严格坚持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和“一支笔”审批原则,凡涉及到职能、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调整的,统一由机构编制部门按程序报批。二是严格按照审批权限,无擅自设立机构或机构升格、变相升格机构等现象,始终按照法律法规和上级党委、政府文件审批机构,启动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三是严格和创新编制管理,对编制实行结构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使编制发挥最大效能。完成了2011年党政机关消化超编人员目标。四是从紧从严核定领导职数,严格按核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清理领导干部“实改非”、“年龄划线”、“党政分设”现象,消化超职数配备领导等。五是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制度,机构编制纳入了县目标管理考核与绩效考核范围,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组织、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联动配合制约机制,并开展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机构编制管理逐步迈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四、实名制管理工作有序推进。按照省市加快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去年以来,县编办不遗余力打好实名制管理的攻坚战,确保在2011年底前完成好此项
工作。县委、县政府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文件,确保实名制管理工作稳步推进。着力夯实基础,加快实名制网络平台信息化建设。 搭建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网络平台,安装、测试了由省编办开发的软件系统。按照省统一构建便捷高效、规范有序的实名制管理信息化技术平台的要求上,目前已顺利导入了2010年机构编制年报数据。同时,积极与省软件开发商联系,通过远程协助,不断测试完善系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省市里反映逐项修正。组织了县直各单位认真做好实名制管理信息采集工作。年初,我县编办组织了全市机构编制工作业务培训会议,就如何稳步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授课。 三是积极开展政务和公益专用中文域名注册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及省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网上名称规范管理,加快政务和公益专用中文域名的应用普及,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推动专用中文域名应用普及工作。精心组织,及时启动。中文域名注册工作推进会召开后,县编办及时落实会议要求,制发了文件,对县级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注册使用“政务”、“公益”专用中文域名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要求各单位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积极做好中文域名的申报注册工作。注重宣传,营造氛围。针对有的单位对中文域名应用普及工作认识和了解程度不够等问题,并设立咨询电话,做好相应政策的解释工作。
严格把关,确保实效。市编办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开展域名申请系统培训,使相关单位人员熟悉和掌握域名注册的操作程序和办法。按照要求,对于各单位的申请材料,严格审核,材料不符合要求的,要求其重报,材料不齐全的,要求其补充材料,确保域名注册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悉心指导,热情服务。及时发布了域名注册操作流程,对中文域名申报程序、申报材料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说,让单位能很快掌握域名的申请方法。对各单位实际操作遇到的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说明,悉心指导,对一些暂时不能通过的单位,我们主动联系,耐心解释,说明原因,取得单位理
解和支持,并帮助单位进行完善后重新申报。
五、“双清”工作开始启动。县编办为积极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加强调研,摸清底数,认真制定任务方案。 县委、县政府下发了文件。目标任务下达后,按照清理规范的各项要求,统筹编办力量,由编办领导带队,分成工作小组,分别深入到相关重点部门单位,积极做好清理规范的再宣传、再发动,并认真听取意见建议,指导帮助做好清理规范实施方案。。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吃空响”清理规范工作有效推进。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们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商,提出具体意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积极做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准备工作。今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文件下发后,我们认真组织学
习,领会改革的精神实质,研究我县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办法。为下一步做好工作奠定了基础,坚定了信心。 六、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切实加强。一是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动态管理。能充分利用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切实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及时增减、调整和修改人员信息,及时变更各类项目,利用实名制信息库对机关部门和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进行动态管理,很好地把住了进人关口,严格控制了人员编制的无序增长。完成了2010年全市机构编制年报统计工作。还坚持做好监督检查日常工作,规范和落实“12310”举报电话受理工作制度。
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严格规范。完成年度事业单位年检工作519家,完成了2010年度全县事业单位年检工作。
八、编办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充实机构编制干部队伍。县编办印发了“三定”规定,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机构编制职能配置、内部职责分工和机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县编办的力量。二是建立健全规范有序工作制度。利用各种会议、调研等时机,县编办注重加强沟通交流,加强工作指导和协调。县编办还落实编制与人事相关业务联审会办制度,加强用编、用人协调配合。编办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各项职能履行到位。及时修订了《会同县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使机构编制工作和内部管理逐步迈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三是加大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力度。及时总结推广机构编制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
九、存在的问题。加强机构编制日常性监督检查,严肃机构编制工作纪律。围绕政府机构改革“两个不得突破”规定,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将工作职能转变到位、落实到位,防止出现缺位、失位和越位现象。
2011年全县机构编制工作总结
(2011年12月19日)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编办的指导下,县编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年改革、管理和服务重点工作任务,努力进取,狠抓落实,机构编制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
一、政府机构改革成果得到巩固。一是做好政府部门“三定”扫尾工作。县编办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联系,就职能配置、机构设置、职数核定等内容进行反复沟通,推动“三定”规定尽快出台。二是开展了政府机构改革评估督查。今年10月份,县编办成立了专门评估工作小组,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县政府机构改革评估工作的通知》,对县政府各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估。在汇总分析县政府各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自评报告的基础上,采取汇报会、座谈会、个别访谈、民主测评、资料查阅和管理(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抽取县经科信、人社、住建、交通等4个部门进行现场评估。通过评估,改革后县政府部门职能配置合理、机构设置规范、权责明确,基本达到了改革的预期目的和实际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我县辖8镇17乡,其中
三类乡镇18个,四类乡镇7个。是一个多民族杂住的偏远三类山区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编办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此次改革精简机构133个,精简行政编制40名,精简事业编194名。确保了机构编制只减不增,确保了乡镇政权正常运转,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1、领导高度重视,积极部署改革工作。省市乡镇机构改革会议召开后,我县采取积极措施贯彻落实会议精神。7月29日、8月30日,我县召开了县委常委会,两次听取乡镇机构改革进展情况汇报,县编办在常委会上传达了省市乡镇机构改革会议精神。会议全面部署了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县委书记蒋丙生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要求上来,把乡镇机构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为全面推进改革,成立了县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侯小平任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纪委、组织部、编办、人社局、财政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按市里的统一部署,按规定的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召开了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乡镇机构改革动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传达学习贯彻省市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要求各乡镇要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全体干部职工,确保乡镇机构改革顺利进行。2、深入开展调研,制定改革方案。纪检监察、组织、人社、财政、编办等部门赴麻阳等地考察学习。麻阳的乡镇机构改革成功经验,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围绕“创新为农服务方式、加快农村综合发展”的思路,找准了实施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增产
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繁荣的切入点,“一流转五服务”和“以钱养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走出了一条为农服务队伍得巩固、服务能力得加强、集约农业得发展、农民收入得提高、分流人员得保障的农村综合改革路子,我们很受启发。县编办深入25个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对改革所涉及人员的数量、编制性质、年龄结构、工作年限等情况登记造册,摸清了底子,掌握了动态,并根据怀办发〔2011〕14号文件及全市编办主任座谈会议精神,结合会同实际,起草了会同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草案),经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核,县委常委会审定,8月30日,以会委〔2011〕27号文件上报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9月9日批复了该方案。县委、县政府以会发〔2011〕30号文件印发了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3、严格时间节点,完成改革任务。一是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全县25个乡镇机关内设党政综合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加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牌子)等4个内设机构。乡镇行政编制按380名配备,乡镇财政所行政编制70名维持不变。公益性事业人员编制与乡镇机关行政编制按1.2:1配备540名,机关工勤人员按6%配备23名。乡镇机关领导职数按7名确定。二是完善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我县乡镇设置事业机构5个。即:农业服务中心、林业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国土环保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乡镇机关4个内设机构和5个事业单位已整合、挂牌,新设事业单位全部刻制了
印章,进行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运行正常。除上级部门派驻乡镇机构和教育、卫生事业单位外,乡镇事业单位全部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怀办发
[2011]14号文件确定下放乡镇管理的事业单位,由县直主管部门制定移交文书,县人社、财政、编制等部门监督,林业、国土资源、计划生育、安全监督、畜牧水产等部门负责人和人事股长组成移交队伍集中在一个星期将职工档案、人事关系、单位资产移交乡镇管理。县直业务主管部门从大局出发,把国有资产无条件移交乡镇管理。三是提出了安置分流人员的措施和办法。此次改革,全县乡镇事业站所应分流人员160余人。主要采取以下办法:
(1)退休。分流人员中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及时办理退休手续,因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或因工(公)致残,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办理退休手续。(2)到村任职。
(3)创办领办农业服务公司。由政府扶持,在条件具备的乡镇或跨区域组建成立畜牧水产、农业技术等农业服务公司,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妥善安置改革分流人员。(4)辞去公职。(5)通过自然减员逐步消化。通过以上分流渠道逐步达到规定的人员编制标准。四是制定了“三定”方案,推进了乡镇职能转变。全县25个乡镇结合实际上报了机关和事业单位“三定”方案(草案),县编办进行了认真审核,县委、县政府批准同意,县编委印发了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三定”方案。
三、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会议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重申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有关规定
的通知》(湘办[2011]38号)精神。严格执行怀发[2010]5号文件的“八个严禁”。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会议召开,38号文件下发后,我县高度重视,大力宣传,狠抓落实,全县机构设置、编制管理、领导职数管理等更加规范、严格、有序。一是严格坚持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和“一支笔”审批原则,凡涉及到职能、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调整的,统一由机构编制部门按程序报批。二是严格按照审批权限,无擅自设立机构或机构升格、变相升格机构等现象,始终按照法律法规和上级党委、政府文件审批机构,启动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三是严格和创新编制管理,对编制实行结构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使编制发挥最大效能。完成了2011年党政机关消化超编人员目标。四是从紧从严核定领导职数,严格按核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清理领导干部“实改非”、“年龄划线”、“党政分设”现象,消化超职数配备领导等。五是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制度,机构编制纳入了县目标管理考核与绩效考核范围,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组织、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联动配合制约机制,并开展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机构编制管理逐步迈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四、实名制管理工作有序推进。按照省市加快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去年以来,县编办不遗余力打好实名制管理的攻坚战,确保在2011年底前完成好此项
工作。县委、县政府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文件,确保实名制管理工作稳步推进。着力夯实基础,加快实名制网络平台信息化建设。 搭建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网络平台,安装、测试了由省编办开发的软件系统。按照省统一构建便捷高效、规范有序的实名制管理信息化技术平台的要求上,目前已顺利导入了2010年机构编制年报数据。同时,积极与省软件开发商联系,通过远程协助,不断测试完善系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省市里反映逐项修正。组织了县直各单位认真做好实名制管理信息采集工作。年初,我县编办组织了全市机构编制工作业务培训会议,就如何稳步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授课。 三是积极开展政务和公益专用中文域名注册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及省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网上名称规范管理,加快政务和公益专用中文域名的应用普及,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推动专用中文域名应用普及工作。精心组织,及时启动。中文域名注册工作推进会召开后,县编办及时落实会议要求,制发了文件,对县级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注册使用“政务”、“公益”专用中文域名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要求各单位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积极做好中文域名的申报注册工作。注重宣传,营造氛围。针对有的单位对中文域名应用普及工作认识和了解程度不够等问题,并设立咨询电话,做好相应政策的解释工作。
严格把关,确保实效。市编办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开展域名申请系统培训,使相关单位人员熟悉和掌握域名注册的操作程序和办法。按照要求,对于各单位的申请材料,严格审核,材料不符合要求的,要求其重报,材料不齐全的,要求其补充材料,确保域名注册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悉心指导,热情服务。及时发布了域名注册操作流程,对中文域名申报程序、申报材料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说,让单位能很快掌握域名的申请方法。对各单位实际操作遇到的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说明,悉心指导,对一些暂时不能通过的单位,我们主动联系,耐心解释,说明原因,取得单位理
解和支持,并帮助单位进行完善后重新申报。
五、“双清”工作开始启动。县编办为积极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加强调研,摸清底数,认真制定任务方案。 县委、县政府下发了文件。目标任务下达后,按照清理规范的各项要求,统筹编办力量,由编办领导带队,分成工作小组,分别深入到相关重点部门单位,积极做好清理规范的再宣传、再发动,并认真听取意见建议,指导帮助做好清理规范实施方案。。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吃空响”清理规范工作有效推进。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们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商,提出具体意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积极做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准备工作。今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文件下发后,我们认真组织学
习,领会改革的精神实质,研究我县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办法。为下一步做好工作奠定了基础,坚定了信心。 六、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切实加强。一是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动态管理。能充分利用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切实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及时增减、调整和修改人员信息,及时变更各类项目,利用实名制信息库对机关部门和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进行动态管理,很好地把住了进人关口,严格控制了人员编制的无序增长。完成了2010年全市机构编制年报统计工作。还坚持做好监督检查日常工作,规范和落实“12310”举报电话受理工作制度。
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严格规范。完成年度事业单位年检工作519家,完成了2010年度全县事业单位年检工作。
八、编办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充实机构编制干部队伍。县编办印发了“三定”规定,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机构编制职能配置、内部职责分工和机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县编办的力量。二是建立健全规范有序工作制度。利用各种会议、调研等时机,县编办注重加强沟通交流,加强工作指导和协调。县编办还落实编制与人事相关业务联审会办制度,加强用编、用人协调配合。编办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各项职能履行到位。及时修订了《会同县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使机构编制工作和内部管理逐步迈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三是加大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力度。及时总结推广机构编制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
九、存在的问题。加强机构编制日常性监督检查,严肃机构编制工作纪律。围绕政府机构改革“两个不得突破”规定,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将工作职能转变到位、落实到位,防止出现缺位、失位和越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