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详解

《朱子治家格言》为明代朱柏庐所撰,且用于教育子弟的教材。朱柏庐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盖引《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意。其父明末殉难,用纯亦入清不仕,康熙中有人荐他参加鸿博考试,他因辞乃免。他是个不投降异族的铮铮汉子。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详解):大清早,天曚曚亮,我们就该起床。洒扫庭院、台阶时,必须做到内外要整齐,清洁。

古代人身体力行的,对现代人来讲却是难于上青天。

因为现代社会很现实,财富是我们的宗教,竞争是我们的信仰,疲于奔命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对我们来说,起得早点晚点,都要终日操劳,生活已经不再值得向往,所有美丽的梦都被现实打碎了,自己的生活就像发了疯的陀螺一样不停旋转,每一个人只想逃开。

赖床不起,是因为我们不喜欢自己的生活,想要逃开。在睡梦中,什么压力也没有,也不用在意别人的脸色,也不用看护自己的利益,那不就是天堂吗?

古人就不一样,他们活着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修身”,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他们认为,人活一世,不是为了消耗自己的生命,不是为了享受世间的荣华,而是要读圣贤书,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使自己成为圣贤。他们不追求现代人看重的名利,他们追求的是“内圣外王”。

这样一来,每一个人都成了自己生活的主宰,成了自己生活的君王。他们“黎明即起”,就像皇帝早朝一样,是为了看顾好自己的国家。

古代实行的是科举制度,根据你对圣贤之道的理解和掌握,来决定你仕途的升迁。也就是说,整个社会风气就是“全民求圣”,所有人都知道,人活着不是为了争名夺利,而是为了做一个更好的人,有文化的人就该为没文化的人服务,帮助百姓得到生活的和-谐与心灵的安乐。

当然,贪官污吏哪个朝代都有,不良风气哪个社会都有。但是中国古代,从整体社会结构上,就通过科举制度,对“圣贤之道”做出了最大的肯定与尊崇。民间之所以能流传大量的清官故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不管社会变得多么腐-败,都能留下一条“好人出头之路”。

在孙晓的武侠小说《英雄志》中,书生卢云被-迫-害下狱,却依然在最黑暗的牢房里喊出了读书人的千古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部作品之所以能震撼读者的心灵,恰恰是因为它能让我们反观自己,看到了自己心中那即将熄灭的理想之光。

我们可以以最腐-败的清朝末年为例,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就是一个秀才,是读书人,他南征北战,为的就是让天下百姓得到一方太平乐土。康有为和梁启超,更是直接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谭嗣同在变法失败之后,竟然有勇气拒绝逃亡,要用自己的头颅唤醒世人。都说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水平高了,远远超过前人,但是在我看来,真是远远不及先人。你的水平再高,不能为社会匡扶正义,不能为百姓呐喊疾呼,自己生活过得再好,那也是没有什么意思。

从反面看呢,清朝变法的失败和最后灭亡,都和慈禧太后有直接关系。慈禧又是什么人?她确实聪明,有能力,但却不读圣贤书,只知维护自己的利益。到最后,她的个人胜利,反倒成了全民族最深重的灾难。今天的读书人,已经久不闻圣贤之道了,能力再强,又和慈禧有什么区别?

好在我们还有大量的古代典籍,对圣贤之道多有阐发。和现代人生活最密切,又最容易被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的,就是这本《朱子治家格言》。

回过来再说这句“黎明即起”,那可不是现代人说的早起,那是鸡一叫就起,天一亮就起,用现在的时间衡量,应该是在早上五点以前吧。古人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最美好的时间就是早晨了。这里则要求你早起,把最美好的时间抢救出两个小时,而且天天如此。

在古代,正常生活的作息时间也不会太早,早起是不可能参加什么社会活动的,那么这段最美好的时光,就完完全全是属于自己的了,一定要善加利用呀。

有人说,要是每天五点就起,早上有两个小时的时间,能有什么可干的呢?打麻将也凑不齐人,看电视也没有节目,还不如回家睡个回龙觉呢。

其实,每天早上两个小时里,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那时间不是太长,而是太短了。

我们早起后,在最清醒、最美好的时光里,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打扫卫生,“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把自己的生活环境整理得干净清爽,同时也能有适当的运动量,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听听婉转的鸟鸣,一天都能有好心情。

按照现代生活来说,对于“修身”的工夫,普遍都是比较差的,倒不如利用早上这段时间,好好地调理调理自己。晨炼的方法很多,一般都是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实际上,除了身体之外,也需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调整自己的内心呢。在我们中国,像太极这样身心并重的功-法,还是非常多的。

如果你觉得晨炼太辛苦,倒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每天的锻炼为自己积攒一份健康的身体,时间长了就能有巨大收益;每天早上调整自己的心情,就能让自己在生活中逐渐摆脱各种负面情绪的控制。

《朱子治家格言》为明代朱柏庐所撰,且用于教育子弟的教材。朱柏庐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盖引《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意。其父明末殉难,用纯亦入清不仕,康熙中有人荐他参加鸿博考试,他因辞乃免。他是个不投降异族的铮铮汉子。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详解):大清早,天曚曚亮,我们就该起床。洒扫庭院、台阶时,必须做到内外要整齐,清洁。

古代人身体力行的,对现代人来讲却是难于上青天。

因为现代社会很现实,财富是我们的宗教,竞争是我们的信仰,疲于奔命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对我们来说,起得早点晚点,都要终日操劳,生活已经不再值得向往,所有美丽的梦都被现实打碎了,自己的生活就像发了疯的陀螺一样不停旋转,每一个人只想逃开。

赖床不起,是因为我们不喜欢自己的生活,想要逃开。在睡梦中,什么压力也没有,也不用在意别人的脸色,也不用看护自己的利益,那不就是天堂吗?

古人就不一样,他们活着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修身”,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他们认为,人活一世,不是为了消耗自己的生命,不是为了享受世间的荣华,而是要读圣贤书,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使自己成为圣贤。他们不追求现代人看重的名利,他们追求的是“内圣外王”。

这样一来,每一个人都成了自己生活的主宰,成了自己生活的君王。他们“黎明即起”,就像皇帝早朝一样,是为了看顾好自己的国家。

古代实行的是科举制度,根据你对圣贤之道的理解和掌握,来决定你仕途的升迁。也就是说,整个社会风气就是“全民求圣”,所有人都知道,人活着不是为了争名夺利,而是为了做一个更好的人,有文化的人就该为没文化的人服务,帮助百姓得到生活的和-谐与心灵的安乐。

当然,贪官污吏哪个朝代都有,不良风气哪个社会都有。但是中国古代,从整体社会结构上,就通过科举制度,对“圣贤之道”做出了最大的肯定与尊崇。民间之所以能流传大量的清官故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不管社会变得多么腐-败,都能留下一条“好人出头之路”。

在孙晓的武侠小说《英雄志》中,书生卢云被-迫-害下狱,却依然在最黑暗的牢房里喊出了读书人的千古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部作品之所以能震撼读者的心灵,恰恰是因为它能让我们反观自己,看到了自己心中那即将熄灭的理想之光。

我们可以以最腐-败的清朝末年为例,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就是一个秀才,是读书人,他南征北战,为的就是让天下百姓得到一方太平乐土。康有为和梁启超,更是直接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谭嗣同在变法失败之后,竟然有勇气拒绝逃亡,要用自己的头颅唤醒世人。都说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水平高了,远远超过前人,但是在我看来,真是远远不及先人。你的水平再高,不能为社会匡扶正义,不能为百姓呐喊疾呼,自己生活过得再好,那也是没有什么意思。

从反面看呢,清朝变法的失败和最后灭亡,都和慈禧太后有直接关系。慈禧又是什么人?她确实聪明,有能力,但却不读圣贤书,只知维护自己的利益。到最后,她的个人胜利,反倒成了全民族最深重的灾难。今天的读书人,已经久不闻圣贤之道了,能力再强,又和慈禧有什么区别?

好在我们还有大量的古代典籍,对圣贤之道多有阐发。和现代人生活最密切,又最容易被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的,就是这本《朱子治家格言》。

回过来再说这句“黎明即起”,那可不是现代人说的早起,那是鸡一叫就起,天一亮就起,用现在的时间衡量,应该是在早上五点以前吧。古人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最美好的时间就是早晨了。这里则要求你早起,把最美好的时间抢救出两个小时,而且天天如此。

在古代,正常生活的作息时间也不会太早,早起是不可能参加什么社会活动的,那么这段最美好的时光,就完完全全是属于自己的了,一定要善加利用呀。

有人说,要是每天五点就起,早上有两个小时的时间,能有什么可干的呢?打麻将也凑不齐人,看电视也没有节目,还不如回家睡个回龙觉呢。

其实,每天早上两个小时里,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那时间不是太长,而是太短了。

我们早起后,在最清醒、最美好的时光里,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打扫卫生,“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把自己的生活环境整理得干净清爽,同时也能有适当的运动量,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听听婉转的鸟鸣,一天都能有好心情。

按照现代生活来说,对于“修身”的工夫,普遍都是比较差的,倒不如利用早上这段时间,好好地调理调理自己。晨炼的方法很多,一般都是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实际上,除了身体之外,也需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调整自己的内心呢。在我们中国,像太极这样身心并重的功-法,还是非常多的。

如果你觉得晨炼太辛苦,倒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每天的锻炼为自己积攒一份健康的身体,时间长了就能有巨大收益;每天早上调整自己的心情,就能让自己在生活中逐渐摆脱各种负面情绪的控制。


相关内容

  • 朱伯庐的[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
  • 朱伯庐的<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美文欣赏 语文 小白16w唌2014-12-07 优质解答 [朱伯庐的<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美文欣赏]朱伯庐的<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美文欣赏2011-02-12 17:59当朝廷以千钟之禄请你出仕时,你只淡然一笑,留冠博带于乌台 ...

  • 朱子家训,朱子家训全文,朱子治家格言
  • 朱子家训,朱子家训全文,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家训,朱子家训全文,朱子治家格言 一.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二.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三.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四.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五.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六.黎明即 ...

  • 朱夫子治家格言
  • 朱柏庐,清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名用纯,字致一。昆山玉山人。明诸生。 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昼夜恸哭,痛不欲生。时其弟用白、用锦尚幼,从商遗腹未生。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才返故里。因敬仰晋人王裒攀柏庐墓之义,故自号柏庐。 居乡 ...

  • 人一生要读的家训家书 朱子治家格言
  • 朱子治家格言 朱熹(宋)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 ...

  • [弟子规]有声版·童蒙养正
  • [弟子规]有声版 童蒙养正 本文转载出处佛学视频网 影片介绍 童蒙养正 所属分类:传统文化 所属地区:大陆 土豆在线观看1 弟子規读诵 孝經 三字经读诵 袁了凡先生 家庭四訓 朱子治家格言 02.朱子治家格言 03.朱子治家格言讲解 04.朱子治家格言 05.朱子治家格言讲解 06.朱子治家格言讲解 ...

  • 朱子治家格言朗诵
  • 《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

  • 朱子治家格言小篆
  • <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 ...

  •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
  •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 ...

  • 钟茂森朱子治家格言
  • 鍾茂森博士《朱子治家格言》講義草稿之二 #第6集 1. 處世戒多言 言多必失。 注釋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演義 * 約事戒多言。 (《曾國藩家書》說:“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滿口大道理的人,不一定是親身證得的。人,一口二手,所以,要少說多做,踏踏實實的為人民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