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二)

私塾国际学府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与极圈度数 

图中显示出“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 . (2)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大(变小)对五带范围,太阳折射点移动范围和速度的影响;

例题.若图中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情况下的回归线的度数为( )

A.20° B.23°26′ C.40° D.无法确定 (2)依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其计算

(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特别提示】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2)昼夜长短状况和变化

 昼夜长短状况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即,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昼夜长短变化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昼夜长短计算看----特征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

2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例题: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

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一天中,日出以后太阳高度逐渐,正午时达 。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其中正午的太阳高度称为 ,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如图)

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 。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计算公式: H=90˚-|Φ-δ| Φ表示所求地纬度,δ表示太阳直射点纬度 两地纬度差多少 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

1)夏至日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多少? 2)2)冬至日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多少?

3)当太阳直射20°N时,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多少?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如图)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 ③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④计算楼距 ⑤太阳能热水器夹角的调整

例1:下列三图中a、b为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判断三地的地理位置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5)楼间距问题

某地建房时,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射,如下图:

为当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 公式:Tonβ = h/L Cotβ = L/h

1.(广东高考)北纬38度一开阔地上,在楼高

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阻挡,两楼距离应为((楼间距 )

) A. Htg(90-38) B. Htg(90-23.5-38) C.Hctg(90-38)

D. Hctg(90-23.5-38) L

S

(6)太阳能热水器问题

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调整角度,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

求太阳热水器的倾角,关键是计算冬至日(或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 公式:H=90°-(φ-δ) α=90-H

例:(02,上海)在北纬30 °的拉萨安一太阳能热水器,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一年中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的调整幅度是( )

A. 23.5° B. 30 ° C. 47 ° D. 60 ° 解题思路:

夹角的调整,主要看此地一年中最大和最小正午太阳高度的时夹角的大小.即计算该地夏至日和冬至日时夹角的大小. (6)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高度与日影的关系:

1.太阳高度角越大,影长越2.太阳直射某地时,某地影长为. 3.一天之中,影长最短

思考:

,影子最短是哪一天?最长是哪一天?

;南回归线以南(除南极):正午影

子全年朝 .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影子:

既可朝南也可朝北,影子朝正北或正

南时当地时间为 .

(四).四季更替和五带

(1)北半球温带国家(南半球相反)——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2)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季:冬夏两季的过度季节。 (五)巩固练习

1.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

(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_________度。

(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___________ (多或少几小时)小时。太阳直射点从C点移至D点期间,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呈___________方向流动,

2.a、b两城,6月22日和12月22日正午,旗杆影长及朝向如图所示。关于a、b两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城有极昼极夜现象,b城没有. B. b城有阳光直射现象, a 城没有.

C. a城昼长变化幅度大于 b城. D. b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于 a城.

3.(03,全国)某学校(110°E)地理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每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图,垂直竖立一根长2米的竿OP,OB是影子。 (1)该小组每天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是( )

A. 12:00 B. 12:40 C. 11:30 D. 11:00

(2)3月21日,当该小组进行测量时,下列城市即将迎来旭日东升的是( )

A.英国伦敦 B.布达佩斯(19 ° E) C.伊斯坦布尔(29 ° E) D.夏威夷(158 ° W)

(3)右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的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反映3月21日影长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学校大约位于( )

A.21.5 ° N B. 21.5 ° S C. 45 ° N D. 45 ° S

读基地投影示意图回答问题,图中小虚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 经线的交点。 4. 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A. 3月21日 B. 6月22日 C. 9月23日 D. 12月22日 5. 该日正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 120E 、23°26′S B. 120E 、23°26′N C. 60°W、23°26′S D. 60°W、23°26′N

假设该图表示纬线圈,A、B、C、D四点将纬线圈平分为四段孤,其中AB

为昼弧,其余各弧为夜弧,回答

问题

6.下列有关地球上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7.图中C处日出时间为( )

A. 2时 B.3时 C.6时 D.9时

私塾国际学府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与极圈度数 

图中显示出“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 . (2)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大(变小)对五带范围,太阳折射点移动范围和速度的影响;

例题.若图中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情况下的回归线的度数为( )

A.20° B.23°26′ C.40° D.无法确定 (2)依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其计算

(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特别提示】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2)昼夜长短状况和变化

 昼夜长短状况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即,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昼夜长短变化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昼夜长短计算看----特征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

2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例题: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

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一天中,日出以后太阳高度逐渐,正午时达 。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其中正午的太阳高度称为 ,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如图)

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 。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计算公式: H=90˚-|Φ-δ| Φ表示所求地纬度,δ表示太阳直射点纬度 两地纬度差多少 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

1)夏至日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多少? 2)2)冬至日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多少?

3)当太阳直射20°N时,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多少?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如图)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 ③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④计算楼距 ⑤太阳能热水器夹角的调整

例1:下列三图中a、b为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判断三地的地理位置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5)楼间距问题

某地建房时,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射,如下图:

为当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 公式:Tonβ = h/L Cotβ = L/h

1.(广东高考)北纬38度一开阔地上,在楼高

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阻挡,两楼距离应为((楼间距 )

) A. Htg(90-38) B. Htg(90-23.5-38) C.Hctg(90-38)

D. Hctg(90-23.5-38) L

S

(6)太阳能热水器问题

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调整角度,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

求太阳热水器的倾角,关键是计算冬至日(或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 公式:H=90°-(φ-δ) α=90-H

例:(02,上海)在北纬30 °的拉萨安一太阳能热水器,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一年中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的调整幅度是( )

A. 23.5° B. 30 ° C. 47 ° D. 60 ° 解题思路:

夹角的调整,主要看此地一年中最大和最小正午太阳高度的时夹角的大小.即计算该地夏至日和冬至日时夹角的大小. (6)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高度与日影的关系:

1.太阳高度角越大,影长越2.太阳直射某地时,某地影长为. 3.一天之中,影长最短

思考:

,影子最短是哪一天?最长是哪一天?

;南回归线以南(除南极):正午影

子全年朝 .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影子:

既可朝南也可朝北,影子朝正北或正

南时当地时间为 .

(四).四季更替和五带

(1)北半球温带国家(南半球相反)——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2)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季:冬夏两季的过度季节。 (五)巩固练习

1.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

(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_________度。

(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___________ (多或少几小时)小时。太阳直射点从C点移至D点期间,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呈___________方向流动,

2.a、b两城,6月22日和12月22日正午,旗杆影长及朝向如图所示。关于a、b两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城有极昼极夜现象,b城没有. B. b城有阳光直射现象, a 城没有.

C. a城昼长变化幅度大于 b城. D. b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于 a城.

3.(03,全国)某学校(110°E)地理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每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图,垂直竖立一根长2米的竿OP,OB是影子。 (1)该小组每天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是( )

A. 12:00 B. 12:40 C. 11:30 D. 11:00

(2)3月21日,当该小组进行测量时,下列城市即将迎来旭日东升的是( )

A.英国伦敦 B.布达佩斯(19 ° E) C.伊斯坦布尔(29 ° E) D.夏威夷(158 ° W)

(3)右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的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反映3月21日影长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学校大约位于( )

A.21.5 ° N B. 21.5 ° S C. 45 ° N D. 45 ° S

读基地投影示意图回答问题,图中小虚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 经线的交点。 4. 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A. 3月21日 B. 6月22日 C. 9月23日 D. 12月22日 5. 该日正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 120E 、23°26′S B. 120E 、23°26′N C. 60°W、23°26′S D. 60°W、23°26′N

假设该图表示纬线圈,A、B、C、D四点将纬线圈平分为四段孤,其中AB

为昼弧,其余各弧为夜弧,回答

问题

6.下列有关地球上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7.图中C处日出时间为( )

A. 2时 B.3时 C.6时 D.9时


相关内容

  • 案例教案: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 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重庆市石柱中学地理组 黎和平 教学内容分析 (1)上节我们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其目的在于这些规律会产生哪些地理意义, 这些意义大都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综合效应.教材用第五节和第六节来介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其中第五节所讲的昼夜交替.地方时. ...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 一 前期分析(一)学习需求分析 地理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区域性特 征. 在本节课程中, 部分内容具有极强的抽象性, 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 因此, 教师必须善于引导,运用合适的媒体及资源来进行演示,使学生了解其原理,形 成正确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考虑到内容的 ...

  • 地球的运动
  • 让地球"动"起来 让学生在"动"中学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 概念(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 2. 理解地球公转轨道特点. 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关系 ...

  •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说课稿
  • 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说课稿) 各位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一.说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这部分内容虽在课标中没有明确说明,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为以后认识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的基础. 二.说教材的地位和 ...

  • 高一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及产生昼夜交替 学习目标 1.识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变化. 2.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自①____向②____  从北极上空看:③ 时针如图中④   从南极上空看:⑤ 时针 ...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舒思维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型是新课.我将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和说板书设计这五部分说课. 说教材: 教材分析:这一节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地球自转的概况.产生昼夜交替.产生时差和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 ...

  •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 地球的运动 各位评委老师,晚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解析我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地球的运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 ...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交替 我们在了解昼夜交替前,首先了解昼夜现象.昼,即白昼,白天:夜,即黑夜,晚上.所以昼夜现象很好理解,是白天和晚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天,那么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是什么关系,又和地球自转有什么关联呢?首先,我们先了解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为什么地球上会有昼夜现象,是因为地 ...

  •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
  • 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 ...

  • 第二节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第二课时)
  • 第二节 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 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