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三疑三探教案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

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1)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教科书38页例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2、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从哪些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从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有什么不同?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

的问题,结合例1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例1,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

3、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你能找个位置看完所有的面吗?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3、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长方体,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4、怎样用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长方体为什么这样画?

二、解疑合探

检查自探效果。

1、检查自探效果。(提问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遇到疑难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强调: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三、质疑再探

1、学生质疑。

教师: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预设:

学习本节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四、运用拓展

(一)我当小老师,学生自编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补充练习。(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做教科书38页例2和40页的“连一连”

2、辨认

小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教师点击出现长方体不同方向的图形,学生根据

自己所在的位置,相应地站起来。

3、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学习了本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强调。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强调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

板书设计 

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2)

教材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能够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在此基础上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有了一定的方法,但还学要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观察,探究。

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要求:

1、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

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8分钟)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板书课题: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二)根据课题提问题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节新知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大家有信心吗?)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39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从不同角度观察例2的两个物体,你发现了什么?

2、试着把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画出来。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学生自探后,在小组内交流自探结果,然后师生互动,解疑答难。

2、多媒体演示验证。

3、教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四个方向观察,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进行交流。

教师把学生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学生质疑。

教师:通过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运用拓展(12分钟)

(一)学生自编习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学习了本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强调。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强调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

板书设计:

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3)

教材分析: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通过上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和两个物体,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观察较复杂的物体时,已经能够掌握方法,但是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仍需要给与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

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2、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难点:通过上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和两个物体,

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观察较复杂的物体时,已经能够掌握方法,但

是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仍需要给与足够的动手操作机

会。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一座庐山,为什么世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揭示课题: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庐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色。这里,诗人是从不同角度对实物进行观察。如果用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成立体图形,在观察中又会存在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一:设疑自探: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节新知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大家有信心吗?)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1、 教学例1

(1)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用小正方体独立拼搭物体。

面对自己横向连续摆3个正方体,接着,在第一排左边第一个后面再摆一个。你发现了什么?

(2)同组4名学生,绕着拼搭成的物体走一圈,分别从物体的正面、上面和左面进行观察。分别看到什么图形?

(3)各自用小正方形卡片摆出从三个角度观察到的平面图。有什么不同?

(4) 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是怎样的?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学生自探后,在小组内交流自探结果,然后师生互动,解疑答难。

2、多媒体演示验证。

3、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学生概括: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各不相同。

2、 完成做一做。

(1) 出示做一做,学生在教科书上完成。

(2) 交流反馈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学生质疑。

教师:通过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运用拓展(12分钟)

(一)学生自编习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提问:如果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会和从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强调两个物体间的遮挡关系所引起的观察结果不同。

3、 探索规律

(1) 用4个正方体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提出要求:先独立操作拼摆,并用正方形卡片摆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在与同组伙伴交流,相互看看摆得对不对,最后,对小组中的各个作

品进行整体观察,说一说看到的各个平面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学生按要求操作。

(3) 展示作品,探索规律。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不相同,有时也可能相同。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结果不相同,有时也可能相同。

三、 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42页练习九第2题 个案补充

2、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 ,从左边看也是 的情况。

(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四、课堂小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学习了本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强调。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强调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

五、课外作业:练习九4-6。

板书设计:

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

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1)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教科书38页例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2、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从哪些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从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有什么不同?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

的问题,结合例1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例1,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

3、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你能找个位置看完所有的面吗?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3、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长方体,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4、怎样用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长方体为什么这样画?

二、解疑合探

检查自探效果。

1、检查自探效果。(提问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遇到疑难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强调: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三、质疑再探

1、学生质疑。

教师: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预设:

学习本节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四、运用拓展

(一)我当小老师,学生自编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补充练习。(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做教科书38页例2和40页的“连一连”

2、辨认

小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教师点击出现长方体不同方向的图形,学生根据

自己所在的位置,相应地站起来。

3、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学习了本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强调。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强调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

板书设计 

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2)

教材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能够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在此基础上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有了一定的方法,但还学要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观察,探究。

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要求:

1、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

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8分钟)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板书课题: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二)根据课题提问题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节新知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大家有信心吗?)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39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从不同角度观察例2的两个物体,你发现了什么?

2、试着把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画出来。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学生自探后,在小组内交流自探结果,然后师生互动,解疑答难。

2、多媒体演示验证。

3、教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四个方向观察,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进行交流。

教师把学生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学生质疑。

教师:通过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运用拓展(12分钟)

(一)学生自编习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学习了本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强调。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强调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

板书设计:

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3)

教材分析: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通过上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和两个物体,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观察较复杂的物体时,已经能够掌握方法,但是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仍需要给与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

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2、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难点:通过上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和两个物体,

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观察较复杂的物体时,已经能够掌握方法,但

是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仍需要给与足够的动手操作机

会。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一座庐山,为什么世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揭示课题: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庐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色。这里,诗人是从不同角度对实物进行观察。如果用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成立体图形,在观察中又会存在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一:设疑自探: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节新知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大家有信心吗?)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1、 教学例1

(1)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用小正方体独立拼搭物体。

面对自己横向连续摆3个正方体,接着,在第一排左边第一个后面再摆一个。你发现了什么?

(2)同组4名学生,绕着拼搭成的物体走一圈,分别从物体的正面、上面和左面进行观察。分别看到什么图形?

(3)各自用小正方形卡片摆出从三个角度观察到的平面图。有什么不同?

(4) 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是怎样的?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学生自探后,在小组内交流自探结果,然后师生互动,解疑答难。

2、多媒体演示验证。

3、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学生概括: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各不相同。

2、 完成做一做。

(1) 出示做一做,学生在教科书上完成。

(2) 交流反馈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学生质疑。

教师:通过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运用拓展(12分钟)

(一)学生自编习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提问:如果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会和从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强调两个物体间的遮挡关系所引起的观察结果不同。

3、 探索规律

(1) 用4个正方体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提出要求:先独立操作拼摆,并用正方形卡片摆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在与同组伙伴交流,相互看看摆得对不对,最后,对小组中的各个作

品进行整体观察,说一说看到的各个平面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学生按要求操作。

(3) 展示作品,探索规律。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不相同,有时也可能相同。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结果不相同,有时也可能相同。

三、 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42页练习九第2题 个案补充

2、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 ,从左边看也是 的情况。

(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四、课堂小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学习了本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强调。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强调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

五、课外作业:练习九4-6。

板书设计:

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相关内容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
  • 查看: 1422|回复: 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复制链接] admin 管理员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9:40: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享到:开心网搜狐微博网易微博新浪微博百 ...

  • (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对比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一年级上册 1. 生活中的数 2. 比较 3. 加减法(一) 4. 整理与复习(一) 5. 大家来锻炼 6. 分类 7. 位置与顺序 8. 认识物体 9. 加减法(二) 10. 整理与复习(二) 11. 认识钟表 12. 统计 13. 迎新年 14. 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 1 ...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
  • 找规律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第七单元第85页的例题1.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是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 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 ...

  • 人教数学二年级下册_克和千克_教案
  • <克和千克>教案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6页.88.89页练习十八1-4题 二.设计思想: <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 &quo ...

  • 2015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案
  • 第五单元备课 ___4__月___16日 星期_四____ 第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1) 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第61~62页例1.例2及"做一做",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促进 ...

  • 人教版小学数学目录
  •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 一年级上册 一 数一数 二 比一比:1.比多少 2.比长短 3.比高矮 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5的认识 2.比大小 3.几和第几 4.2-5的分与合 5.加法 6.减法 7.0的认识和加减法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长方体.正方形 ...

  •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
  • 第五单元 三角形 第一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 ...

  • 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3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 位置与方向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能力教学点] 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德育教学点] 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 ...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上下前后
  • < 上下 前后 >(开发型)教 师 李海娟 年 月 学 日(第 科 周星期 数学 ) 执教班级 教学地点 一(5). (6) 班级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第 课时课本第 1 页到第 2 页教学课型 新授 是否集体备课 否教材 分析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