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脱硫脱硝运行管理
一、运行管理的内容
烟气脱硫脱硝装置的运行管理,是指从焦炉烟道引出烟道气至净化装置,经处理后,排出达标烟气的全过程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准备:物资、人力、资金、能源及组织等的准备。如:负责装置运行的技术人员,操作工人的技术技能培训;装置各系统所需生产物资的准备;电气控制及工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
计划:根据生产计划,编制脱硫装置的运行控制方案和各阶段的执行计划,有利于公司做好综合调度,节能降耗,提高效益。
组织:合理安排运行过程中的各操作岗位及岗位之间的协调,制定好岗位责任制和岗位操作规程。
控制:即运行计划的实施,是对运行全过程的全面控制,包括进度、消耗、成本、质量、故障等的控制。
二、运行管理人员职责
脱硫脱硝装置运行操作管理人员的任务是,根据设计及工艺要求进行科学管理。在烟气负荷及污染物含量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充分利用装置的操作弹性进行适时调整,及时发现并处理运行过程中的异常问题,使烟气净化系统高效、低效地发挥净化处理作用,达到较为理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操作运行人员,应该做到“四懂四会”——懂烟气处理的基本知识、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懂装置各工艺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懂界区内各工艺介质的性质及管道布置,懂技术经济指标含义与计算方法、化验指标的含义及其应用;会操作,会检查,会排除运行中的故障,会维护和保养。
三、规章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
1. 接受上级领导的调度和指挥。
2. 执行和遵守操作技术规程、安全规程、部门和公司颁布的其他规程、制度、命令、指示,维护设施的正常运行。
3. 做好当班记录并书写工整,信息准确可靠。
4. 对岗位的生产活动负责,及时发现、处理运行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维
护正常工艺指标,对操作后果负责。
5. 正确使用和维护岗位各种机械设备和生产设施,保证生产合理、经济、正常地进行。协助检修人员搞好设备、仪表等的检修。
6. 负责岗位所属设备、管道、门窗、地面等的清洁,保证文明生产。
7.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班,为下一班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8. 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参加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技术素质。
9. 加强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消除隐患。
(二)安全操作制度
1. 一般规定
1.1 未经部门批准,一律不得接待参观。
1.2 新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部门安全知识教育,上岗前由班组安全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部门与班组应指定专人负责生产技术和安全教育。
1.3 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工作期间不准脱岗、窜岗。
1.4未经批准不得操作非本岗位的设备,不得乱摸开关。
1.5 发生事故后,应及时排除故障,恢复正常生产,并汇报班长;无特殊原因,早、夜班下班后分析事故,中班隔天分析;
1.6 年内出现重复事故或一次重大事故者,停职学习安全技术知识及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停职时间视情节而定。
1.7 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汇报班长整改。
1.8严格遵守公司和部门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如防火、防爆、高空作业管理制度)。
1.9交接班时,交班者交完班,还应就有关安全事情书面吩咐下班注意安全。
2.安全操作规定
2.1 工作时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2.2 高空作业(离地1.5米以上)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执行公司及部门有关安全规定。
2.3 女工长发必须盘起来放入安全帽内。
2.4凡进入生产场区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
2.5设备运转时,操作者应注意倾听机械运转声是否正常,发现异音应立即
停车,查明原因,恢复正常。
2.6严格执行检修挂牌制度,实行谁挂牌,谁取走,其他人不得擅取。运输带、刮板机等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源开关,带电设备的检修必须有效切断电源后进行。必要时还应指定专人看守。
切断电源的标准:a,拉下闸刀,开关或拔掉插头,b,验电证明无电,c,挂牌。
2.7起重机械在每次起动操作前,必须有专人检查完好状况及指定专人指挥吊放操作。
2.8在明电线附近工作,必要时切断电源,挂牌及留专人看守,注意不准攀摸及接触明电线。
2.9电器设备起火时,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灭火,不能用水或泡沫,同时立即切断电源,并通知电工负责处理。
2.10不准从高处往下扔东西,应用绳子或钢绳吊放有关物体并有专人监管。
2.11严格执行公司和部门规定的有关动火作业制度、受限空间作业制度。
2.12机械设备上的安全装置,谁拆除,谁负责及时装上。
2.13工作休息时间应在指定的休息室内休息。
2.14在高处操作时,应注意防止坠落造成人身事故。
2.15严禁操作工擅自处理电气、机械设备故障。
2.16现场严禁吸烟。
3.煤气区域作业安全规定
3.1进入煤气区域必须佩带便携式检测仪(检测CO或者H2),检测仪要求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必须观察风向,站在上风处。
3.2在煤气区域作业时,应注意煤气设备是否严密,发现漏气等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3.3在煤气区域作业时,必须严防空气中混有煤气达到爆炸极限(或煤气中混有空气达到爆炸极限),同时应严禁产生火花,上述三者——煤气、空气、火花,常温时缺一即可避免爆炸。焦炉煤气爆炸极限:上限30.4%,下限5.6%。
3.4煤气区域动火,必须填写动火证,批准收到并落实措施后,方可动火。
3.5发现煤气中毒者,应及时抬到室外通风处抢救,并及时报送医务人员。
3.6焦炉煤气管道上有关设备需用明火加温清堵时,必须经批准后,落实措施,方可动火。
3.7煤气点火应按顺序进行,切勿颠倒(应先点火,后开煤气)。
4.氨气区域作业安全规定
4.1进入氨气区域必须佩带便携式氨气检测仪,检测仪要求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必须观察风向,站在上风处。
4.2在氨气区域作业时,应注意氨气设备及管道是否严密,发现漏气等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4.3 在氨气区域作业需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氨气浓度超标(30mg/m3),需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4.4在氨气区域作业时,必须严防空气中混有氨气达到爆炸极限(或氨气中混有空气达到爆炸极限),同时应严禁产生火花,上述三者——氨气、空气、火花,常温时缺一即可避免爆炸。氨气爆炸极限:上限27.4%,下限15.7%。
4.5氨气区域动火,必须填写动火证,批准收到并落实措施后,方可动火。
4.6发现氨气中毒,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立即就医。
4.7氨气区域应就近配备必须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应定期检查,定期更换。防护用品放置位置应便于作业人员使用。
常备防护用品表
(三).交接班制度
1. 接班
1.1接班前应到岗位上详细了解上一班运行情况及设备运行情况。查对记录及工艺条件执行情况。
1.2检查岗位照明、通信以及消防器材等是否齐全,卫生是否打扫。
1.3参加班前会,认真听取值班班长的指示和安排。
1.4到岗位上听取交班者介绍情况,对不清楚和有疑问的地方及时询问,必要时可到现场交接班。在规定的记录上签字,接班后发现的一切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1.5若工艺条件混乱、记录不准确、岗位文明卫生条件太差、设备故障不明、开停车及事故处理未告一段落,接班者有权不接班,并报告班长,待接班者处理正常后方能接班。
2. 交班
2.1交班前应全面巡视检查所有设备、管道、仪表运行情况。
2.2发现设备、管道有缺陷或者岗位环境卫生不好,应在交班前处理妥当。
2.3交班记录应详细记录本班生产运行情况、工艺指标执行情况、生产负荷情况、设备情况以及其他处理情况,上级有关指示等。
2,4生产运行有问题,接班者不同意接班,应继续处理直到接班为止,若无人接班,应继续工作,并报告班长。
(四)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制度
1. 根据现场工艺控制及设备设施情况,制定合理的定期工作计划及工作标准。
2. 认真执行定期工作计划,并作好记录。
3. 维护保养设备时应认真执行设备的“十字”作业法,即“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 设备在运行中发生影响安全操作的故障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并汇报班长,必要时可做紧急停车处理。
(五)巡回检查制度
1. 巡回检查内容
1.1检查DCS系统运行情况:反映的电气、仪表指示是否正确;报警联锁信号是否正确;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料位)变化是否符合工艺指标等。
1.2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有无振动、异音;轴位移、油压是否正确;主油泵、轴瓦温度、轴承温度变化;检查电流、电机温度及信号指示装置是否正确;定期排放油水、冷凝液等。
1.3检查塔、罐、器、仓等的温度计、压力表、液位计(料位计)是否正常
并符合工艺指标。
1.4检查系统设备、管道、法兰、阀门等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
2. 巡回检查周期
2.1交接班前后必须全面检查一次。
2.2班中原则上每两小时检查一次。
2.3重点设备、仪表、控制点应经常检查。
2.4异常情况应加强检查,并重点检查。
3. 巡回检查后处理
凡属正常操作范围内的波动,要及时调节处理。如发现异常现象,酌情及时果断处理或立即报告班长并协助处理。
四、特殊操作及异常处理
烟气脱硫脱硝运行管理
一、运行管理的内容
烟气脱硫脱硝装置的运行管理,是指从焦炉烟道引出烟道气至净化装置,经处理后,排出达标烟气的全过程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准备:物资、人力、资金、能源及组织等的准备。如:负责装置运行的技术人员,操作工人的技术技能培训;装置各系统所需生产物资的准备;电气控制及工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
计划:根据生产计划,编制脱硫装置的运行控制方案和各阶段的执行计划,有利于公司做好综合调度,节能降耗,提高效益。
组织:合理安排运行过程中的各操作岗位及岗位之间的协调,制定好岗位责任制和岗位操作规程。
控制:即运行计划的实施,是对运行全过程的全面控制,包括进度、消耗、成本、质量、故障等的控制。
二、运行管理人员职责
脱硫脱硝装置运行操作管理人员的任务是,根据设计及工艺要求进行科学管理。在烟气负荷及污染物含量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充分利用装置的操作弹性进行适时调整,及时发现并处理运行过程中的异常问题,使烟气净化系统高效、低效地发挥净化处理作用,达到较为理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操作运行人员,应该做到“四懂四会”——懂烟气处理的基本知识、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懂装置各工艺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懂界区内各工艺介质的性质及管道布置,懂技术经济指标含义与计算方法、化验指标的含义及其应用;会操作,会检查,会排除运行中的故障,会维护和保养。
三、规章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
1. 接受上级领导的调度和指挥。
2. 执行和遵守操作技术规程、安全规程、部门和公司颁布的其他规程、制度、命令、指示,维护设施的正常运行。
3. 做好当班记录并书写工整,信息准确可靠。
4. 对岗位的生产活动负责,及时发现、处理运行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维
护正常工艺指标,对操作后果负责。
5. 正确使用和维护岗位各种机械设备和生产设施,保证生产合理、经济、正常地进行。协助检修人员搞好设备、仪表等的检修。
6. 负责岗位所属设备、管道、门窗、地面等的清洁,保证文明生产。
7.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班,为下一班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8. 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参加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技术素质。
9. 加强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消除隐患。
(二)安全操作制度
1. 一般规定
1.1 未经部门批准,一律不得接待参观。
1.2 新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部门安全知识教育,上岗前由班组安全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部门与班组应指定专人负责生产技术和安全教育。
1.3 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工作期间不准脱岗、窜岗。
1.4未经批准不得操作非本岗位的设备,不得乱摸开关。
1.5 发生事故后,应及时排除故障,恢复正常生产,并汇报班长;无特殊原因,早、夜班下班后分析事故,中班隔天分析;
1.6 年内出现重复事故或一次重大事故者,停职学习安全技术知识及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停职时间视情节而定。
1.7 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汇报班长整改。
1.8严格遵守公司和部门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如防火、防爆、高空作业管理制度)。
1.9交接班时,交班者交完班,还应就有关安全事情书面吩咐下班注意安全。
2.安全操作规定
2.1 工作时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2.2 高空作业(离地1.5米以上)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执行公司及部门有关安全规定。
2.3 女工长发必须盘起来放入安全帽内。
2.4凡进入生产场区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
2.5设备运转时,操作者应注意倾听机械运转声是否正常,发现异音应立即
停车,查明原因,恢复正常。
2.6严格执行检修挂牌制度,实行谁挂牌,谁取走,其他人不得擅取。运输带、刮板机等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源开关,带电设备的检修必须有效切断电源后进行。必要时还应指定专人看守。
切断电源的标准:a,拉下闸刀,开关或拔掉插头,b,验电证明无电,c,挂牌。
2.7起重机械在每次起动操作前,必须有专人检查完好状况及指定专人指挥吊放操作。
2.8在明电线附近工作,必要时切断电源,挂牌及留专人看守,注意不准攀摸及接触明电线。
2.9电器设备起火时,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灭火,不能用水或泡沫,同时立即切断电源,并通知电工负责处理。
2.10不准从高处往下扔东西,应用绳子或钢绳吊放有关物体并有专人监管。
2.11严格执行公司和部门规定的有关动火作业制度、受限空间作业制度。
2.12机械设备上的安全装置,谁拆除,谁负责及时装上。
2.13工作休息时间应在指定的休息室内休息。
2.14在高处操作时,应注意防止坠落造成人身事故。
2.15严禁操作工擅自处理电气、机械设备故障。
2.16现场严禁吸烟。
3.煤气区域作业安全规定
3.1进入煤气区域必须佩带便携式检测仪(检测CO或者H2),检测仪要求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必须观察风向,站在上风处。
3.2在煤气区域作业时,应注意煤气设备是否严密,发现漏气等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3.3在煤气区域作业时,必须严防空气中混有煤气达到爆炸极限(或煤气中混有空气达到爆炸极限),同时应严禁产生火花,上述三者——煤气、空气、火花,常温时缺一即可避免爆炸。焦炉煤气爆炸极限:上限30.4%,下限5.6%。
3.4煤气区域动火,必须填写动火证,批准收到并落实措施后,方可动火。
3.5发现煤气中毒者,应及时抬到室外通风处抢救,并及时报送医务人员。
3.6焦炉煤气管道上有关设备需用明火加温清堵时,必须经批准后,落实措施,方可动火。
3.7煤气点火应按顺序进行,切勿颠倒(应先点火,后开煤气)。
4.氨气区域作业安全规定
4.1进入氨气区域必须佩带便携式氨气检测仪,检测仪要求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必须观察风向,站在上风处。
4.2在氨气区域作业时,应注意氨气设备及管道是否严密,发现漏气等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4.3 在氨气区域作业需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氨气浓度超标(30mg/m3),需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4.4在氨气区域作业时,必须严防空气中混有氨气达到爆炸极限(或氨气中混有空气达到爆炸极限),同时应严禁产生火花,上述三者——氨气、空气、火花,常温时缺一即可避免爆炸。氨气爆炸极限:上限27.4%,下限15.7%。
4.5氨气区域动火,必须填写动火证,批准收到并落实措施后,方可动火。
4.6发现氨气中毒,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立即就医。
4.7氨气区域应就近配备必须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应定期检查,定期更换。防护用品放置位置应便于作业人员使用。
常备防护用品表
(三).交接班制度
1. 接班
1.1接班前应到岗位上详细了解上一班运行情况及设备运行情况。查对记录及工艺条件执行情况。
1.2检查岗位照明、通信以及消防器材等是否齐全,卫生是否打扫。
1.3参加班前会,认真听取值班班长的指示和安排。
1.4到岗位上听取交班者介绍情况,对不清楚和有疑问的地方及时询问,必要时可到现场交接班。在规定的记录上签字,接班后发现的一切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1.5若工艺条件混乱、记录不准确、岗位文明卫生条件太差、设备故障不明、开停车及事故处理未告一段落,接班者有权不接班,并报告班长,待接班者处理正常后方能接班。
2. 交班
2.1交班前应全面巡视检查所有设备、管道、仪表运行情况。
2.2发现设备、管道有缺陷或者岗位环境卫生不好,应在交班前处理妥当。
2.3交班记录应详细记录本班生产运行情况、工艺指标执行情况、生产负荷情况、设备情况以及其他处理情况,上级有关指示等。
2,4生产运行有问题,接班者不同意接班,应继续处理直到接班为止,若无人接班,应继续工作,并报告班长。
(四)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制度
1. 根据现场工艺控制及设备设施情况,制定合理的定期工作计划及工作标准。
2. 认真执行定期工作计划,并作好记录。
3. 维护保养设备时应认真执行设备的“十字”作业法,即“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 设备在运行中发生影响安全操作的故障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并汇报班长,必要时可做紧急停车处理。
(五)巡回检查制度
1. 巡回检查内容
1.1检查DCS系统运行情况:反映的电气、仪表指示是否正确;报警联锁信号是否正确;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料位)变化是否符合工艺指标等。
1.2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有无振动、异音;轴位移、油压是否正确;主油泵、轴瓦温度、轴承温度变化;检查电流、电机温度及信号指示装置是否正确;定期排放油水、冷凝液等。
1.3检查塔、罐、器、仓等的温度计、压力表、液位计(料位计)是否正常
并符合工艺指标。
1.4检查系统设备、管道、法兰、阀门等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
2. 巡回检查周期
2.1交接班前后必须全面检查一次。
2.2班中原则上每两小时检查一次。
2.3重点设备、仪表、控制点应经常检查。
2.4异常情况应加强检查,并重点检查。
3. 巡回检查后处理
凡属正常操作范围内的波动,要及时调节处理。如发现异常现象,酌情及时果断处理或立即报告班长并协助处理。
四、特殊操作及异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