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金融衍生工具
第一节 金融衍生工具概述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和特征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掌握)
定义: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取决于基础金融产品价格(或数量)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这里所说的基础产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仅包括现货金融产品(如债券、股票、银行定期存款单等等),也包括金融衍生工具。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特征(掌握)
1.跨期性;未来某一时间按照一定条件进行交易或选择是否交易的合约。
2.杠杆性:保证金交易,杠杆。
3.联动性:随基础产品或变量的变动而变动。
4.不确定性或高风险性(及其余6项风险)。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掌握)
(一)按产品形态分类
1.独立衍生工具:独立存在的金融合约,具有下列特征:
(1)其价值随金融工具价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不存在特定关系。
(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
(3)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
2.嵌入式衍生工具:嵌入主合同的部分或全部,如可转换公司债券。
(二)按交易场所分类
1.交易所交易的衍生工具:有形市场交易的各类期货合约、期权合约。
2.OTC 交易的衍生工具:金融机构之间互换交易和信用衍生品交易,如远期和互换交易。
(三)按基础工具种类分类(后面的举例会考到)
1.股权类产品的衍生工具:股票或股票指数;
2.货币衍生工具:各种货币为基础工具;
3.利率衍生工具:利率或利率的载体为基础工具;
4.信用衍生工具:信用风险或违约风险为基础变量;
5.其他衍生工具:非金融变量。如天气、政治、巨灾等衍生品。
(四)按其自身交易的方法及特点分类
1.金融远期合约:场外市场上协商,约定价格及日期交割资产;
2.金融期货:标准化合约;
3.金融期权:现货期权、期货期权;
4.金融互换: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协商互换现金流;
5.结构化金融衍生工具: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与发展动因(了解)
(一)产生的最基本原因是避险
(二)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
1.取消存款利率最高限额,实现利率自由化(美国废除Q 条例)。
2.允许金融机构业务交叉,相互渗透,综合化发展。
3.放松外汇管制。
4.开放金融市场,放宽资本流动限制。
(三)金融机构的利润驱动是其迅速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
1.该业务属于表外业务,不影响资产负债表,又有手续费收入。
2.金融机构可利用自身的优势,直接进行自营交易,扩大利润来源。
(四)新技术为其产生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与手段
第二节 金融远期、期货与互换
一、现货交易、远期交易与期货交易(掌握)
(一)现货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现款现货;
(二)远期交易:未来某时间按照现在确定的价格进行交易;
(三)期货交易:集中的交易市场,公开竞价,标准化合约。
(一)金融远期合约的概念(掌握)
1.定义:最基础的金融衍生品,场外市场协商,约定价格,约定日期买卖某种合约。
2.特点:交易事项可协商,较为灵活,但非集中交易搜索困难,成本较高,存在违约风险。
(二)金融远期合约的类型(掌握)
1.股权类资产远期合约:单个股票、一篮子股票、股票价格指数。
2.债权类资产远期合约:定期存款单、短、长期债券、商业票据。
3.远期利率协议: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
4.远期汇率协议。
(三)现阶段银行间债券市场远期交易、远期利率协议及境外人民币NDF (了解)
1.银行间债券市场远期交易。
(1)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进行。
(2)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
(3)交易数额:债券面额10万元(最小);
交易单位:债券面额1万元;
期限品种:8个,最短2天,最长365天,不得展期。
2.远期利率协议:人民币远期利率协议参考3个月期Shibor 利率。
3.境外人民币NDF
:不交割,规避汇率风险。
三、金融期货合约与金融期货市场
(一)金融期货的定义和特征(掌握)
1.金融期货是期货交易的一种:以金融工具或金融变量为基础工具的期货交易。
2.期货合约:交易双方订立、约定未来某日按成交时约定的价格交割某商品的标准化协议。
1.集中交易制度:期货交易所集中交易.
2.标准化的期货合约和对冲机制:方便在不同交易者之间流通。
3.保证金及其杠杆作用:缴纳保证金。
4.结算所和无负债结算制度:结算所附属于交易所,采取逐日盯市制度。
5.限仓制度:防止风险过度集中和操纵市场。
6.大户报告制度:持仓达到一定数量要向交易所报告相关信息。
7.每日价格波动限制及断路器规则:涨(跌)幅限制,暂停交易等。
(三)金融期货的种类(掌握):
1.外汇期货:最先产生,规避外汇风险,芝加哥商业交易所。
2.利率期货:规避利率风险,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主要品种:
(1)债券期货:以国债期货为主。
(2)主要参考利率期货:
Libor 、Hibor 、欧洲美元定期存款单利率、联邦基金利率、国债利率。
3.股权类期货。
(1)股指期货:防范系统性风险,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 )价值线指数。
(2)单只股票期货;(3)股票组合的期货。
(四)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与沪深300股指期货(熟悉)
1.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06年9月8日成立,注册资本5亿。
3.交易规则(7个交易规则,与金融期货交易制度类似)。
(五)金融期货的基本功能(掌握)
1.套期保值功能(锁定风险)。
(1)套期保值原理:建立现货、期货数量相同、方向相反的头寸。
(2)套期保值的基本做法:
A .多头套期保值:持有现货空头,建立期货多头;
B .空头套期保值:持有现货多头,建立期货空头;
C .基差风险:期货与现货在品种、期限、数量上无法完全匹配,基差=现货价-期货价。
2.价格发现功能:期货价格具有预期性、连续性、权威性和公开性。
3.投机功能:与现货投机相比较,期货投机的两个重要区别。
(1)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实行T+1清算制度,而期货市场是T+0,可以进行日内投机。
(2)保证金导致较高杠杆,盈亏放大,风险更高。
4.套利功能:经济学一价定律。
四、金融互换交易(了解)
1.互换交易的主要类别和交易特征:货币互换、利率互换、股权互换、信用互换; 交易结构看:视为一系列远期交易的组合;
用途:改变交易者资产或负债的风险结构,规避相应风险。
2.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业务内容:
参考利率为银行间市场具有基准性质的利率或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
3.信用违约互换(CDS ):
一方向另一方出售信用保护,若发生违约事件,则出售方向购买方支付赔偿,交易危险性:
(1)具有较高杠杆性;
(2)买方无需真正持有信用工具,导致风险敞口放大;
(3)场外市场缺乏信息披露和监管。
第三节 金融期权与期权类金融衍生产品
一、金融期权的定义和特征(掌握)
(一)金融期权的定义(世博会门票举例)
1.交易双方买卖权利,选择权的买卖。
2.权利单方面有偿让渡。
(二)金融期权的特征
买方支付期权费,获得权利,没有义务;卖方取得期权费,没有权利,只有义务。
三、金融期权的基本功能(了解):套期保值、价格发现。
四、权证
(一)权证的定义(掌握)
1.定义:基础证券发行人或第三人发行,约定持有人在规定期间或到期日,按约定价格购买或出售标的证券,或以现金收取结算差价的有价证券。
2.与交易所期权区别:交易所交易期权是标准化合约;
权证是发行人发行的合约,发行人承担全部责任。
1.权证类别:认购或认沽。
2.标的:股票,债券,外汇,指数,商品或其他金融工具。
3.行权价格:敲定价格。
4.存续时间:有效期:6~24个月。
5.行权日期:行使权利的日期。
6.行权结算方式。
(1)证券给付:发行人向持有人出售或购买标的证券。
(2)现金结算:发行人向持有人支付行权价格与标的证券结算价之间的差额。
7.行权比例:标的证券除权,行权比例调整,除息不调整。
(四)权证发行、上市与交易(熟悉)
1.权证的发行:标的证券发行人以外第三人发行并上市,发行人提供履约担保:
(1)专用账户提供并维持足够数量的标的证券或现金,作为履约担保。
履约担保的标的证券数量=权证上市数量×行权比例×担保系数;
履约担保的现金金额=权证上市数量×行权价格×行权比例×担保系数。
(2)提供经交易所认可的机构作为履约的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人。
2.权证的上市和交易:权证实行T+0回转交易。
五、可转换债券
(一)可转换债券的定义与特征(掌握)
1.定义:一定时期、一定比例或价格、转换成一定数量的另一种证券的证券。
2.可转换债券的特征:
(1)附有转股权的特殊债券,兼有债券和股票的双重特征;
(2)可转换债券具有双重选择权:
A .投资者可自行选择是否转股,并承担转债利率较低的机会成本;
B .发行人拥有是否实施赎回条款的选择权,并为此支付较高的利率。
(二)可转换债券的要素(掌握)
1.有效期限和转换期限:
有效期限:可转换债券的存续时间;
转换期限:转为普通股票的起始日至结束日的期间。
我国可转换债券的期限为1~6年,发行日起6个月后可转换为股票。
2.票面利率或股息率:一般低于相同条件的不可转换债券;
半年、1年付息一次,到期后5个工作日内还本付最后一期利息。
3.转换比例或转换价格:转换比例=可转换债券面值/转换价格;
转换价格=可转换债券面值/转换比例。
4.赎回条款与回售条款:赎回条件:公司股票价格高于转换价格(发行人权利);
回售条件:公司股票价格低于转换价格(投资者权利)。
5.转换价格修正条款:由于送配股等引起股本数量发生变动而对转换价格作调整。
(三)附权证的可分离公司债券(掌握)
1.定义:附权证的可分离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可与主体债券相分离,单独交易;
第四节 其他衍生工具简介
一、存托凭证
(一)存托凭证的定义(掌握)
1.定义:又称预托凭证,一国市场流通的代表外国公司有价证券的可转让凭证。
2.起源:由J .P 摩根首创,在美国称为ADR ,在中国CDR 。
(二)ADR 有关业务机构(了解)
1.存券银行。
(1)发行存托凭证,并安排托管行托管基础证券。
(2)负责ADR 的注册和过户及保管清算,代理股东权益.
(3)为持有者和发行人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2.托管银行:存券银行在发行国当地的分行或代理行。
3.中央存托公司:负责ADR 的保管和清算。
(三)ADR 的种类(了解)
1.无担保的存托凭证:基础证券发行人不参与。
2.有担保的存托凭证:基础证券发行人的承销商委托一家存券银行发行。
(1)一级存托凭证:无须改变现行报告制度即可公开交易证券。
(2)二级存托凭证:要在美国某个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
(3)三级存托凭证:在美国市场上筹集资本。
(4)私募存托凭证:美国144A 规则。
1.对发行人的优点。
(1)市场容量大、筹资能力强。
(2)避开法律要求、上市手续简单、发行成本低。
2.对投资者的优点。
(1)以美元交易,美国清算公司清算。
(2)ADR 须经SEC 注册,保障投资者利益。
(3)以美元支付股利。
(4)机构投资者可规避投资政策限制。
(五)存托凭证在中国的发展(了解)
1.我国公司发行的存托凭证(四类)
(1)一级存托凭证:含B 股的国内上市公司以及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
(2)二级存托凭证:中国网络股进入NASDAQ 的主要形式。
(3)三级存托凭证: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将部分股份转为ADR 在纽交所上市。
(4)144A 私募存托凭证:早期境外上市的境内企业。
2.我国公司发行存托凭证的阶段和行业特征。
(1)1993~1995年,中国企业在美国发行存托凭证。
(2)1996~1998年,基础设施类存托凭证成主流。
(3)2000~2001年,高科技公司及大型国有企业成功上市。
(4)2002年以来,存托凭证发行出现分化现象。
二、资产证券化与证券化产品
(一)资产证券化与证券化产品的定义(掌握)
1.定义:以特定的资产池为基础发行证券的融资形式。
2.目的:提高资产流动性,改变资产结构,改善资产质量,加快资金周转。
(二)资产证券化的种类与范围(掌握)
1.根据基础资产分类:不动产、应收账款、信贷资产、未来收益、债券组合证券化等。
2.按资产证券化的地域分类。
(1)离岸资产证券化:国内融资方通过境外SPV 在境外市场融资。
(2)境内资产证券化:国外融资方通过境内SPV 在境内市场融资。
3.按产品的属性分类:股权型证券化、债权型证券化和混合型证券化。
(三)资产证券化的有关当事人(掌握)
1.发起人:是基础资产的原始权益人,金融机构或大型工商企业。
2.特定目的机构或特定目的受托人(SPV )。
3.资金和资产存管机构。
4.信用增级机构:提升证券化产品的信用等级。
5.信用评级机构:发行债券需要信用评级。
6.承销人:投行或承销团。
7.投资者:证券化产品最终持有人。
(四)资产证券化流程与结构(了解)
(五)美国次级货款及相关证券化产品危机(了解)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可分为五类:
1.优级贷款:消费者信用评分660分以上,月供占收入比≦40%及首付≧20%。
2.Alt-A 贷款:信用评分较高但信用记录较弱的个人。
3.次级贷款:信用分数较差或低于620分,首付低于20%。
4.住房权益贷款:抵押过的房产再抵押。
5.机构担保贷款:经两房担保的贷款。
(六)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了解)
1.20世纪90年代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房地产证券化。
2.2005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元年。
3.2005年12月21日,广州越秀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4.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特点:
(1)发行规模大幅增长、种类增多、发起主体增加。
(2)机构投资者范围增加。
(3)二级市场交易尚不活跃。
三、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
(一)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义(掌握)
1.定义:用金融工程结构化,将金融商品和衍生品相结合设计出的金融产品。
2.种类:商业银行的挂钩类理财产品、交易所的结构化票据。
(二)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的类别(掌握)
1.按联结的基础产品分类:股权联结型、利率联结型、汇率联结型、商品联结型。
2.按收益保障性分类:收益保证型:保本型、保证最低收益型;非收益保证型。
3.按发行方式分类:公募结构化、私募结构化;
4.按嵌入式衍生产品的属性分类:基于互换的结构化、基于期权的结构化。
(三)结构化衍生产品的收益与风险(掌握)
违背投资者适当性原则
第五章 金融衍生工具
第一节 金融衍生工具概述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和特征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掌握)
定义: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取决于基础金融产品价格(或数量)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这里所说的基础产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仅包括现货金融产品(如债券、股票、银行定期存款单等等),也包括金融衍生工具。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特征(掌握)
1.跨期性;未来某一时间按照一定条件进行交易或选择是否交易的合约。
2.杠杆性:保证金交易,杠杆。
3.联动性:随基础产品或变量的变动而变动。
4.不确定性或高风险性(及其余6项风险)。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掌握)
(一)按产品形态分类
1.独立衍生工具:独立存在的金融合约,具有下列特征:
(1)其价值随金融工具价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不存在特定关系。
(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
(3)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
2.嵌入式衍生工具:嵌入主合同的部分或全部,如可转换公司债券。
(二)按交易场所分类
1.交易所交易的衍生工具:有形市场交易的各类期货合约、期权合约。
2.OTC 交易的衍生工具:金融机构之间互换交易和信用衍生品交易,如远期和互换交易。
(三)按基础工具种类分类(后面的举例会考到)
1.股权类产品的衍生工具:股票或股票指数;
2.货币衍生工具:各种货币为基础工具;
3.利率衍生工具:利率或利率的载体为基础工具;
4.信用衍生工具:信用风险或违约风险为基础变量;
5.其他衍生工具:非金融变量。如天气、政治、巨灾等衍生品。
(四)按其自身交易的方法及特点分类
1.金融远期合约:场外市场上协商,约定价格及日期交割资产;
2.金融期货:标准化合约;
3.金融期权:现货期权、期货期权;
4.金融互换: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协商互换现金流;
5.结构化金融衍生工具: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与发展动因(了解)
(一)产生的最基本原因是避险
(二)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
1.取消存款利率最高限额,实现利率自由化(美国废除Q 条例)。
2.允许金融机构业务交叉,相互渗透,综合化发展。
3.放松外汇管制。
4.开放金融市场,放宽资本流动限制。
(三)金融机构的利润驱动是其迅速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
1.该业务属于表外业务,不影响资产负债表,又有手续费收入。
2.金融机构可利用自身的优势,直接进行自营交易,扩大利润来源。
(四)新技术为其产生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与手段
第二节 金融远期、期货与互换
一、现货交易、远期交易与期货交易(掌握)
(一)现货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现款现货;
(二)远期交易:未来某时间按照现在确定的价格进行交易;
(三)期货交易:集中的交易市场,公开竞价,标准化合约。
(一)金融远期合约的概念(掌握)
1.定义:最基础的金融衍生品,场外市场协商,约定价格,约定日期买卖某种合约。
2.特点:交易事项可协商,较为灵活,但非集中交易搜索困难,成本较高,存在违约风险。
(二)金融远期合约的类型(掌握)
1.股权类资产远期合约:单个股票、一篮子股票、股票价格指数。
2.债权类资产远期合约:定期存款单、短、长期债券、商业票据。
3.远期利率协议: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
4.远期汇率协议。
(三)现阶段银行间债券市场远期交易、远期利率协议及境外人民币NDF (了解)
1.银行间债券市场远期交易。
(1)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进行。
(2)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
(3)交易数额:债券面额10万元(最小);
交易单位:债券面额1万元;
期限品种:8个,最短2天,最长365天,不得展期。
2.远期利率协议:人民币远期利率协议参考3个月期Shibor 利率。
3.境外人民币NDF
:不交割,规避汇率风险。
三、金融期货合约与金融期货市场
(一)金融期货的定义和特征(掌握)
1.金融期货是期货交易的一种:以金融工具或金融变量为基础工具的期货交易。
2.期货合约:交易双方订立、约定未来某日按成交时约定的价格交割某商品的标准化协议。
1.集中交易制度:期货交易所集中交易.
2.标准化的期货合约和对冲机制:方便在不同交易者之间流通。
3.保证金及其杠杆作用:缴纳保证金。
4.结算所和无负债结算制度:结算所附属于交易所,采取逐日盯市制度。
5.限仓制度:防止风险过度集中和操纵市场。
6.大户报告制度:持仓达到一定数量要向交易所报告相关信息。
7.每日价格波动限制及断路器规则:涨(跌)幅限制,暂停交易等。
(三)金融期货的种类(掌握):
1.外汇期货:最先产生,规避外汇风险,芝加哥商业交易所。
2.利率期货:规避利率风险,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主要品种:
(1)债券期货:以国债期货为主。
(2)主要参考利率期货:
Libor 、Hibor 、欧洲美元定期存款单利率、联邦基金利率、国债利率。
3.股权类期货。
(1)股指期货:防范系统性风险,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 )价值线指数。
(2)单只股票期货;(3)股票组合的期货。
(四)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与沪深300股指期货(熟悉)
1.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06年9月8日成立,注册资本5亿。
3.交易规则(7个交易规则,与金融期货交易制度类似)。
(五)金融期货的基本功能(掌握)
1.套期保值功能(锁定风险)。
(1)套期保值原理:建立现货、期货数量相同、方向相反的头寸。
(2)套期保值的基本做法:
A .多头套期保值:持有现货空头,建立期货多头;
B .空头套期保值:持有现货多头,建立期货空头;
C .基差风险:期货与现货在品种、期限、数量上无法完全匹配,基差=现货价-期货价。
2.价格发现功能:期货价格具有预期性、连续性、权威性和公开性。
3.投机功能:与现货投机相比较,期货投机的两个重要区别。
(1)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实行T+1清算制度,而期货市场是T+0,可以进行日内投机。
(2)保证金导致较高杠杆,盈亏放大,风险更高。
4.套利功能:经济学一价定律。
四、金融互换交易(了解)
1.互换交易的主要类别和交易特征:货币互换、利率互换、股权互换、信用互换; 交易结构看:视为一系列远期交易的组合;
用途:改变交易者资产或负债的风险结构,规避相应风险。
2.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业务内容:
参考利率为银行间市场具有基准性质的利率或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
3.信用违约互换(CDS ):
一方向另一方出售信用保护,若发生违约事件,则出售方向购买方支付赔偿,交易危险性:
(1)具有较高杠杆性;
(2)买方无需真正持有信用工具,导致风险敞口放大;
(3)场外市场缺乏信息披露和监管。
第三节 金融期权与期权类金融衍生产品
一、金融期权的定义和特征(掌握)
(一)金融期权的定义(世博会门票举例)
1.交易双方买卖权利,选择权的买卖。
2.权利单方面有偿让渡。
(二)金融期权的特征
买方支付期权费,获得权利,没有义务;卖方取得期权费,没有权利,只有义务。
三、金融期权的基本功能(了解):套期保值、价格发现。
四、权证
(一)权证的定义(掌握)
1.定义:基础证券发行人或第三人发行,约定持有人在规定期间或到期日,按约定价格购买或出售标的证券,或以现金收取结算差价的有价证券。
2.与交易所期权区别:交易所交易期权是标准化合约;
权证是发行人发行的合约,发行人承担全部责任。
1.权证类别:认购或认沽。
2.标的:股票,债券,外汇,指数,商品或其他金融工具。
3.行权价格:敲定价格。
4.存续时间:有效期:6~24个月。
5.行权日期:行使权利的日期。
6.行权结算方式。
(1)证券给付:发行人向持有人出售或购买标的证券。
(2)现金结算:发行人向持有人支付行权价格与标的证券结算价之间的差额。
7.行权比例:标的证券除权,行权比例调整,除息不调整。
(四)权证发行、上市与交易(熟悉)
1.权证的发行:标的证券发行人以外第三人发行并上市,发行人提供履约担保:
(1)专用账户提供并维持足够数量的标的证券或现金,作为履约担保。
履约担保的标的证券数量=权证上市数量×行权比例×担保系数;
履约担保的现金金额=权证上市数量×行权价格×行权比例×担保系数。
(2)提供经交易所认可的机构作为履约的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人。
2.权证的上市和交易:权证实行T+0回转交易。
五、可转换债券
(一)可转换债券的定义与特征(掌握)
1.定义:一定时期、一定比例或价格、转换成一定数量的另一种证券的证券。
2.可转换债券的特征:
(1)附有转股权的特殊债券,兼有债券和股票的双重特征;
(2)可转换债券具有双重选择权:
A .投资者可自行选择是否转股,并承担转债利率较低的机会成本;
B .发行人拥有是否实施赎回条款的选择权,并为此支付较高的利率。
(二)可转换债券的要素(掌握)
1.有效期限和转换期限:
有效期限:可转换债券的存续时间;
转换期限:转为普通股票的起始日至结束日的期间。
我国可转换债券的期限为1~6年,发行日起6个月后可转换为股票。
2.票面利率或股息率:一般低于相同条件的不可转换债券;
半年、1年付息一次,到期后5个工作日内还本付最后一期利息。
3.转换比例或转换价格:转换比例=可转换债券面值/转换价格;
转换价格=可转换债券面值/转换比例。
4.赎回条款与回售条款:赎回条件:公司股票价格高于转换价格(发行人权利);
回售条件:公司股票价格低于转换价格(投资者权利)。
5.转换价格修正条款:由于送配股等引起股本数量发生变动而对转换价格作调整。
(三)附权证的可分离公司债券(掌握)
1.定义:附权证的可分离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可与主体债券相分离,单独交易;
第四节 其他衍生工具简介
一、存托凭证
(一)存托凭证的定义(掌握)
1.定义:又称预托凭证,一国市场流通的代表外国公司有价证券的可转让凭证。
2.起源:由J .P 摩根首创,在美国称为ADR ,在中国CDR 。
(二)ADR 有关业务机构(了解)
1.存券银行。
(1)发行存托凭证,并安排托管行托管基础证券。
(2)负责ADR 的注册和过户及保管清算,代理股东权益.
(3)为持有者和发行人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2.托管银行:存券银行在发行国当地的分行或代理行。
3.中央存托公司:负责ADR 的保管和清算。
(三)ADR 的种类(了解)
1.无担保的存托凭证:基础证券发行人不参与。
2.有担保的存托凭证:基础证券发行人的承销商委托一家存券银行发行。
(1)一级存托凭证:无须改变现行报告制度即可公开交易证券。
(2)二级存托凭证:要在美国某个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
(3)三级存托凭证:在美国市场上筹集资本。
(4)私募存托凭证:美国144A 规则。
1.对发行人的优点。
(1)市场容量大、筹资能力强。
(2)避开法律要求、上市手续简单、发行成本低。
2.对投资者的优点。
(1)以美元交易,美国清算公司清算。
(2)ADR 须经SEC 注册,保障投资者利益。
(3)以美元支付股利。
(4)机构投资者可规避投资政策限制。
(五)存托凭证在中国的发展(了解)
1.我国公司发行的存托凭证(四类)
(1)一级存托凭证:含B 股的国内上市公司以及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
(2)二级存托凭证:中国网络股进入NASDAQ 的主要形式。
(3)三级存托凭证: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将部分股份转为ADR 在纽交所上市。
(4)144A 私募存托凭证:早期境外上市的境内企业。
2.我国公司发行存托凭证的阶段和行业特征。
(1)1993~1995年,中国企业在美国发行存托凭证。
(2)1996~1998年,基础设施类存托凭证成主流。
(3)2000~2001年,高科技公司及大型国有企业成功上市。
(4)2002年以来,存托凭证发行出现分化现象。
二、资产证券化与证券化产品
(一)资产证券化与证券化产品的定义(掌握)
1.定义:以特定的资产池为基础发行证券的融资形式。
2.目的:提高资产流动性,改变资产结构,改善资产质量,加快资金周转。
(二)资产证券化的种类与范围(掌握)
1.根据基础资产分类:不动产、应收账款、信贷资产、未来收益、债券组合证券化等。
2.按资产证券化的地域分类。
(1)离岸资产证券化:国内融资方通过境外SPV 在境外市场融资。
(2)境内资产证券化:国外融资方通过境内SPV 在境内市场融资。
3.按产品的属性分类:股权型证券化、债权型证券化和混合型证券化。
(三)资产证券化的有关当事人(掌握)
1.发起人:是基础资产的原始权益人,金融机构或大型工商企业。
2.特定目的机构或特定目的受托人(SPV )。
3.资金和资产存管机构。
4.信用增级机构:提升证券化产品的信用等级。
5.信用评级机构:发行债券需要信用评级。
6.承销人:投行或承销团。
7.投资者:证券化产品最终持有人。
(四)资产证券化流程与结构(了解)
(五)美国次级货款及相关证券化产品危机(了解)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可分为五类:
1.优级贷款:消费者信用评分660分以上,月供占收入比≦40%及首付≧20%。
2.Alt-A 贷款:信用评分较高但信用记录较弱的个人。
3.次级贷款:信用分数较差或低于620分,首付低于20%。
4.住房权益贷款:抵押过的房产再抵押。
5.机构担保贷款:经两房担保的贷款。
(六)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了解)
1.20世纪90年代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房地产证券化。
2.2005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元年。
3.2005年12月21日,广州越秀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4.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特点:
(1)发行规模大幅增长、种类增多、发起主体增加。
(2)机构投资者范围增加。
(3)二级市场交易尚不活跃。
三、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
(一)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义(掌握)
1.定义:用金融工程结构化,将金融商品和衍生品相结合设计出的金融产品。
2.种类:商业银行的挂钩类理财产品、交易所的结构化票据。
(二)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的类别(掌握)
1.按联结的基础产品分类:股权联结型、利率联结型、汇率联结型、商品联结型。
2.按收益保障性分类:收益保证型:保本型、保证最低收益型;非收益保证型。
3.按发行方式分类:公募结构化、私募结构化;
4.按嵌入式衍生产品的属性分类:基于互换的结构化、基于期权的结构化。
(三)结构化衍生产品的收益与风险(掌握)
违背投资者适当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