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话语自由对博客发展的双重影响

新闻记者杂志供稿

2009年02月26日13:59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博客即网络日志,最初只是程序员在网上张贴对技术层面的思考心得与个人生活方面的休闲内容。“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帖子)所构成,这些帖子的文章以超链接为表达方式,都按照年份和日期的倒序方式排列,以使读者最先看到最新的信息。”①如今全球每四十秒就产生一个博客,它已经成为继E-mail、BBS、ICQ之后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博客的实质、核心价值和话语的特点

博客的实质是自媒体,《圣何塞信使报》专栏作家丹·吉尔默赞扬说,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1.0是指传统媒体或叫旧媒体;2.0是指新媒体或者叫跨媒体;而3.0是以博客为趋势的自媒体(we media)或者叫“个人媒体”②,为个人发布信息的公开化场所。作为个人性和公共性相结合的自媒体,它不仅成为个人展现的平台,更是社会大众发布信息和相互交流的虚拟场所,客观上释放了话语权,降低了媒体的门槛。

话语自由作为博客的核心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的原因主要是两点:第一,博客的创建具有“五零”特点,即:零门槛、零成本、零技术、零编辑和零形式。作为一种“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使博客们的话语权得到了真正的释放,实现了话语自由的可能。第二,博客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日志,它的网络属性使其具有天然的公开化特点,再加上博客自身具有的链接功能为博客用户之间沟通交流提供便捷的方式,话语自由也在你来我往的交流间得以充分实现,为话语自由提供良好的公共平台。

博客话语客观上也打破了沉默的螺旋的假说。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内尔·纽蔓认为大众媒体为公众营造出一种意见气候,人们由于惧怕社会孤独,会对优势气候采取趋同行动,其结果就是“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过程”,这就是沉默的螺旋的假说。③博客是以自媒体的形式而存在的,注重个人意见的发表和个性的发展,满足了受众自我表达和自我认可的需求,其从众心理和趋同心理大大降低,整个网页形成了个人的小型“舆论阵地”,从传播效果上打破了沉默的螺旋的现象。

话语自由对博客发展的双重影响

1.话语自由对博客发展的正面影响

首先,博客的话语自由是对传统媒体的有效补充,使受众的表达欲得到充分的实现。传统媒体门槛较高,非专业人士如果想发表文章或见解,通常需要经过复杂的程序,而且发表的文章也时常被编辑修改,甚至改得面目全非。博客则不同,它作为个人媒体供用户随时发表“原汁原味”的文章,极大地降低了公开发表的门槛,有效地兑现了话语权。佩姬·努南解释“Blog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真实、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

第一,博客实现了信息源多样化。传统媒体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需要通过把关人严格审核,一些极具新闻价值的事件可能被扼杀,诸如德拉吉报道的新闻源先是由记者迈克尔·艾西科夫获得,可在稿件出版前被《新闻周刊》高层打入冷宫。德拉吉在博客中写到“在付印前的最后一分钟,星期六晚上6点,新闻周刊抽掉了一条重大新闻。这条新闻注定将动摇华盛顿的地基:一个白宫女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④博客在新闻传播方面弥补了传统媒体报道的缺失和不足,实现了话语权、知情权和传播权的统一。

第二,博客刊发目击式新闻报道。博客用户作为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或者目击者,会及时用手机、数码相机等工具记录事件发生的状况,讲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阐述自己当时的心情,并且自觉地及时跟进事态的进一步发展。第三,博客汇聚各方人才,发表专业性报道。博客们身份各异,学识背景不同,其中不乏各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时常会在自己的网页中发表与自己研究相关的专业性文章,对于社会现象和问题也会从个人熟悉的领域进行剖析。

其次,博客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以时效性内容为主的博客;一类是以专业性知识为主的博客;一类是以个人经验交流为主的博客⑤。博客的功能也从记录个人生活延伸到其他方面,博客传受双方之间的互动在人们的沟通方式、监督传统媒体的方法、获得和发布信息的渠道以及个人影响力的突显等方面引起了一些变化。

第一,博客的互动性运用到政府、企业等机构,架起组织成员间的沟通桥梁。例如2002年6月,美国犹他州政府的信息主管(CIO)Phillip Windley要求州政府的2000名IT职员和18000名政府其他雇员都使用博客软件作为新的交流和沟通工具。他认为如果政府官员都养成习惯,用博客的方式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部门之间的协同,那么将形成一个政府知识库。⑥

第二,博客对传统媒体具有监督的作用。2004年9月8日,CBS在晚间新闻以“独家文件”指控布什当年从军获特殊待遇。9月9日中午,知名博客CNS即贴出文章,引用3名专家意见指出,该文件字体应为电脑产生,而非上世纪70年代传统打字机所打。网上的讨论蔓延网外,最后终于迫使CBS电视新闻网不得不俯首认错⑦。

第三,博客是获得信息、发布信息的新渠道。博客们对于新闻事件的敏感度和发布速度是惊人的,面对新闻事件的发展动态时常会首先登陆比较信任的新闻类博客搜罗资讯。纽约大学文化通讯助理教授西瓦·维亚那(Siva Vaidhyanathan)说,“一得知灾难发生,我马上去看博客,而不是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那感觉就像是在全球各地都布满了眼线和耳朵”。⑧

第四,博客实现自媒体的实质,凸显个人影响。方兴东认为:“真正的博客不是单纯的写作。你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方式,把特长、爱好、兴趣、个性都通过博客展示出来。”⑨博客作为平民的狂欢场所,是草根阶级话语权释放的空间。2005年新浪把明星带入了博客时代,名人本身的明星效应为博客注入了新的组成元素,使博客的个人影响力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现。“老徐的博客”在2006年2月13日约11时,点击量冲破1000万大关,徐静蕾也因此成为中国名人博客第一人,“老徐的博客”也成为她第二张名片。

2.话语自由对博客发展的负面影响

诚然,话语自由的释放促进了博客的发展,但是过度的话语自由也给博客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2006年轰动一时的“韩白”之争让博客成为他们口水大战的阵地,“80后”写手韩寒在自己博客上发表了《文坛是个屁》,矛头直指文学批评家白烨,用词较为不雅。白烨回复此文“不喜欢我的文章,但不可以用粗暴又粗鄙的字眼骂人”。韩寒再次以《有些人,话糙理不糙;有些人,话不糙人糙》为题申明自己通篇文章里没骂白烨一个字。随着对骂升级,各自的支持者也纷纷在博客中展开论战。而“木子美”和“竹影青瞳”则把博客变成图文并茂的色情文化传播地,此外博客文章被任意转载等现象同样层出不穷。

话语自由对博客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博客传播对议程设置的弱化、“把关人”功能的滞后和传播者自律的松懈。“议程设置”探讨的是媒介如何引导公众形成舆论或转变已有的舆论。在认知层面上,公众因为媒介的报道而意识到议题的存在;在次序层面,媒介所安排的议题顺序一般会影响公众考虑这个问题的顺序;在显示层面,媒介赋予议题的意义一般会影响公众对这个议题重要性的认识。

博客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传受之间存在着内向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传受关系。博客们只对感兴趣的博客或对经常来往的博客进行点击浏览,而且互动双方一旦达成共识,会习惯性地关注对方博客的更新情况,长期交流下去。博客们通过链接的方式直接到达对方的博客,与传统媒体依靠设置议程,对稿件进行严格的把关,把公众视角引导到正确的角度和立场相比,削弱了议程设置的效果,弱化了“把关人”功能。

“把关人”即“守门人”,指的是“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在博客传播过程中,一方面是把关人的权力得到了转移,博客用户不管是写作还是转载都是一个“自编自导”,自行“出版”的过程,实际上博客们已经自行充当了把关人的角色;另一方面把关功能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博客网站的管理者对于时刻更新的网络帖子难以及时审核,可博客用户存在一种“匿名心理”,即在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下,人可能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虚拟网络世界中,人们的自律意识会有所下降,放松自我约束,继而对博客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规避话语自由对博客发展的负面影响

面对话语自由对博客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要加强博客管理者的设置议程和“把关人”职责。博客网站可以采取软性手段引导和迎合受众兴趣,例如中国部落阁开辟了“电子期刊”,有专门的管理人员集合认知层面、次序层面和显示层面的综合考虑,把每天写得较好的文章挑选出来整理成刊,在编辑期刊中实现议程设置,引导受众的关注。中国博客网“每月一星”板块和新浪博客网中各类排行榜的设置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管理员可以运用相应的软件和程序对敏感字词进行过滤,做好事先的预警工作。

其次是加强博客管理员的素质培养,使其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2005年9月,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在网上搜索自己的名字时发现自己被指名道姓地在名为“长套袜”的博客上受到辱骂。他随即与该博客的托管商中国博客网联系,却被告知谩骂文章不能删除,于是陈堂发决定通过法律为自己讨个说法,从而引发了“国内博客第一案”。中国博客网的注册协议中明文规定“中国博客网有权自行拒绝或删除经由本服务器提供的任何内容”。网络管理员不仅没有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能,在问题出现后也没有及时实行删除文章的权力,使受害者的名誉遭到长时间的损失。

再次就是要加强博客们的自律意识。这不仅要求博客们自觉提高道德水平,不发表逾越法律和道德边界的言词、图片和视频,更要求用户能够时刻约束自己,如同方兴东于2003年11月16日在博客中国上发表的《博客道德规范》倡议书中所说,我们不是职业的新闻记者,我们也不是专业的媒体工作者。开放、自由、率性是博客精神所在,也是魅力所在。但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博客都应该,而且必须认识到:我们是在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发表我们的文字。因此,我们必须对我们的读者和社会承担责任和义务,必须遵循应有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博客们只有自觉加强自律,维护好博客发展的良好秩序,才能使话语自由得到充分释放,促进博客的良性发展。

(作者:胡海燕 黄良奇 分别为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教师、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注释:

①王冰自媒体的“歧路花园”——博客现象的深沉解读[J]学术论坛,2005年第1期

②④⑥方兴东第四里程碑[M]电脑报,2002,10,7

③⑩雷跃捷,辛欣网络新闻传播概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⑤⑧郝莎莎个人表达的解放与前瞻中国知网.2006,4,5

⑦杨敦显博客:信息社会的导航者[J]天府新论,2004年第1期

⑨阮帆方兴东点评2005年博客热[J]北京科技报.2006,01,04

邵培仁传播学导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1

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第2版)[M]2001,11

刘永恒博客:媒体新力量[J]中华新闻报,2005,2,16

新闻记者杂志供稿

2009年02月26日13:59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博客即网络日志,最初只是程序员在网上张贴对技术层面的思考心得与个人生活方面的休闲内容。“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帖子)所构成,这些帖子的文章以超链接为表达方式,都按照年份和日期的倒序方式排列,以使读者最先看到最新的信息。”①如今全球每四十秒就产生一个博客,它已经成为继E-mail、BBS、ICQ之后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博客的实质、核心价值和话语的特点

博客的实质是自媒体,《圣何塞信使报》专栏作家丹·吉尔默赞扬说,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1.0是指传统媒体或叫旧媒体;2.0是指新媒体或者叫跨媒体;而3.0是以博客为趋势的自媒体(we media)或者叫“个人媒体”②,为个人发布信息的公开化场所。作为个人性和公共性相结合的自媒体,它不仅成为个人展现的平台,更是社会大众发布信息和相互交流的虚拟场所,客观上释放了话语权,降低了媒体的门槛。

话语自由作为博客的核心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的原因主要是两点:第一,博客的创建具有“五零”特点,即:零门槛、零成本、零技术、零编辑和零形式。作为一种“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使博客们的话语权得到了真正的释放,实现了话语自由的可能。第二,博客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日志,它的网络属性使其具有天然的公开化特点,再加上博客自身具有的链接功能为博客用户之间沟通交流提供便捷的方式,话语自由也在你来我往的交流间得以充分实现,为话语自由提供良好的公共平台。

博客话语客观上也打破了沉默的螺旋的假说。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内尔·纽蔓认为大众媒体为公众营造出一种意见气候,人们由于惧怕社会孤独,会对优势气候采取趋同行动,其结果就是“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过程”,这就是沉默的螺旋的假说。③博客是以自媒体的形式而存在的,注重个人意见的发表和个性的发展,满足了受众自我表达和自我认可的需求,其从众心理和趋同心理大大降低,整个网页形成了个人的小型“舆论阵地”,从传播效果上打破了沉默的螺旋的现象。

话语自由对博客发展的双重影响

1.话语自由对博客发展的正面影响

首先,博客的话语自由是对传统媒体的有效补充,使受众的表达欲得到充分的实现。传统媒体门槛较高,非专业人士如果想发表文章或见解,通常需要经过复杂的程序,而且发表的文章也时常被编辑修改,甚至改得面目全非。博客则不同,它作为个人媒体供用户随时发表“原汁原味”的文章,极大地降低了公开发表的门槛,有效地兑现了话语权。佩姬·努南解释“Blog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真实、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

第一,博客实现了信息源多样化。传统媒体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需要通过把关人严格审核,一些极具新闻价值的事件可能被扼杀,诸如德拉吉报道的新闻源先是由记者迈克尔·艾西科夫获得,可在稿件出版前被《新闻周刊》高层打入冷宫。德拉吉在博客中写到“在付印前的最后一分钟,星期六晚上6点,新闻周刊抽掉了一条重大新闻。这条新闻注定将动摇华盛顿的地基:一个白宫女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④博客在新闻传播方面弥补了传统媒体报道的缺失和不足,实现了话语权、知情权和传播权的统一。

第二,博客刊发目击式新闻报道。博客用户作为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或者目击者,会及时用手机、数码相机等工具记录事件发生的状况,讲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阐述自己当时的心情,并且自觉地及时跟进事态的进一步发展。第三,博客汇聚各方人才,发表专业性报道。博客们身份各异,学识背景不同,其中不乏各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时常会在自己的网页中发表与自己研究相关的专业性文章,对于社会现象和问题也会从个人熟悉的领域进行剖析。

其次,博客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以时效性内容为主的博客;一类是以专业性知识为主的博客;一类是以个人经验交流为主的博客⑤。博客的功能也从记录个人生活延伸到其他方面,博客传受双方之间的互动在人们的沟通方式、监督传统媒体的方法、获得和发布信息的渠道以及个人影响力的突显等方面引起了一些变化。

第一,博客的互动性运用到政府、企业等机构,架起组织成员间的沟通桥梁。例如2002年6月,美国犹他州政府的信息主管(CIO)Phillip Windley要求州政府的2000名IT职员和18000名政府其他雇员都使用博客软件作为新的交流和沟通工具。他认为如果政府官员都养成习惯,用博客的方式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部门之间的协同,那么将形成一个政府知识库。⑥

第二,博客对传统媒体具有监督的作用。2004年9月8日,CBS在晚间新闻以“独家文件”指控布什当年从军获特殊待遇。9月9日中午,知名博客CNS即贴出文章,引用3名专家意见指出,该文件字体应为电脑产生,而非上世纪70年代传统打字机所打。网上的讨论蔓延网外,最后终于迫使CBS电视新闻网不得不俯首认错⑦。

第三,博客是获得信息、发布信息的新渠道。博客们对于新闻事件的敏感度和发布速度是惊人的,面对新闻事件的发展动态时常会首先登陆比较信任的新闻类博客搜罗资讯。纽约大学文化通讯助理教授西瓦·维亚那(Siva Vaidhyanathan)说,“一得知灾难发生,我马上去看博客,而不是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那感觉就像是在全球各地都布满了眼线和耳朵”。⑧

第四,博客实现自媒体的实质,凸显个人影响。方兴东认为:“真正的博客不是单纯的写作。你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方式,把特长、爱好、兴趣、个性都通过博客展示出来。”⑨博客作为平民的狂欢场所,是草根阶级话语权释放的空间。2005年新浪把明星带入了博客时代,名人本身的明星效应为博客注入了新的组成元素,使博客的个人影响力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现。“老徐的博客”在2006年2月13日约11时,点击量冲破1000万大关,徐静蕾也因此成为中国名人博客第一人,“老徐的博客”也成为她第二张名片。

2.话语自由对博客发展的负面影响

诚然,话语自由的释放促进了博客的发展,但是过度的话语自由也给博客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2006年轰动一时的“韩白”之争让博客成为他们口水大战的阵地,“80后”写手韩寒在自己博客上发表了《文坛是个屁》,矛头直指文学批评家白烨,用词较为不雅。白烨回复此文“不喜欢我的文章,但不可以用粗暴又粗鄙的字眼骂人”。韩寒再次以《有些人,话糙理不糙;有些人,话不糙人糙》为题申明自己通篇文章里没骂白烨一个字。随着对骂升级,各自的支持者也纷纷在博客中展开论战。而“木子美”和“竹影青瞳”则把博客变成图文并茂的色情文化传播地,此外博客文章被任意转载等现象同样层出不穷。

话语自由对博客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博客传播对议程设置的弱化、“把关人”功能的滞后和传播者自律的松懈。“议程设置”探讨的是媒介如何引导公众形成舆论或转变已有的舆论。在认知层面上,公众因为媒介的报道而意识到议题的存在;在次序层面,媒介所安排的议题顺序一般会影响公众考虑这个问题的顺序;在显示层面,媒介赋予议题的意义一般会影响公众对这个议题重要性的认识。

博客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传受之间存在着内向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传受关系。博客们只对感兴趣的博客或对经常来往的博客进行点击浏览,而且互动双方一旦达成共识,会习惯性地关注对方博客的更新情况,长期交流下去。博客们通过链接的方式直接到达对方的博客,与传统媒体依靠设置议程,对稿件进行严格的把关,把公众视角引导到正确的角度和立场相比,削弱了议程设置的效果,弱化了“把关人”功能。

“把关人”即“守门人”,指的是“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在博客传播过程中,一方面是把关人的权力得到了转移,博客用户不管是写作还是转载都是一个“自编自导”,自行“出版”的过程,实际上博客们已经自行充当了把关人的角色;另一方面把关功能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博客网站的管理者对于时刻更新的网络帖子难以及时审核,可博客用户存在一种“匿名心理”,即在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下,人可能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虚拟网络世界中,人们的自律意识会有所下降,放松自我约束,继而对博客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规避话语自由对博客发展的负面影响

面对话语自由对博客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要加强博客管理者的设置议程和“把关人”职责。博客网站可以采取软性手段引导和迎合受众兴趣,例如中国部落阁开辟了“电子期刊”,有专门的管理人员集合认知层面、次序层面和显示层面的综合考虑,把每天写得较好的文章挑选出来整理成刊,在编辑期刊中实现议程设置,引导受众的关注。中国博客网“每月一星”板块和新浪博客网中各类排行榜的设置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管理员可以运用相应的软件和程序对敏感字词进行过滤,做好事先的预警工作。

其次是加强博客管理员的素质培养,使其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2005年9月,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在网上搜索自己的名字时发现自己被指名道姓地在名为“长套袜”的博客上受到辱骂。他随即与该博客的托管商中国博客网联系,却被告知谩骂文章不能删除,于是陈堂发决定通过法律为自己讨个说法,从而引发了“国内博客第一案”。中国博客网的注册协议中明文规定“中国博客网有权自行拒绝或删除经由本服务器提供的任何内容”。网络管理员不仅没有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能,在问题出现后也没有及时实行删除文章的权力,使受害者的名誉遭到长时间的损失。

再次就是要加强博客们的自律意识。这不仅要求博客们自觉提高道德水平,不发表逾越法律和道德边界的言词、图片和视频,更要求用户能够时刻约束自己,如同方兴东于2003年11月16日在博客中国上发表的《博客道德规范》倡议书中所说,我们不是职业的新闻记者,我们也不是专业的媒体工作者。开放、自由、率性是博客精神所在,也是魅力所在。但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博客都应该,而且必须认识到:我们是在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发表我们的文字。因此,我们必须对我们的读者和社会承担责任和义务,必须遵循应有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博客们只有自觉加强自律,维护好博客发展的良好秩序,才能使话语自由得到充分释放,促进博客的良性发展。

(作者:胡海燕 黄良奇 分别为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教师、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注释:

①王冰自媒体的“歧路花园”——博客现象的深沉解读[J]学术论坛,2005年第1期

②④⑥方兴东第四里程碑[M]电脑报,2002,10,7

③⑩雷跃捷,辛欣网络新闻传播概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⑤⑧郝莎莎个人表达的解放与前瞻中国知网.2006,4,5

⑦杨敦显博客:信息社会的导航者[J]天府新论,2004年第1期

⑨阮帆方兴东点评2005年博客热[J]北京科技报.2006,01,04

邵培仁传播学导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1

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第2版)[M]2001,11

刘永恒博客:媒体新力量[J]中华新闻报,2005,2,16


相关内容

  • 改善微博的生态环境
  • [摘要]互联网自诞生以来,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而微博作为WEB2.0技术的最新网络产品,也不例外.近几年微博用户的迅速发展更是把这些声音推到了风口浪尖.一方面网络水军和"僵尸粉"让本不健康的互联网生态变得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互联网在揭露贪污腐败案件和爱心救 ...

  • 实验五_旅游业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 思考题 (1)分析携程旅行网(Ctrip.com)的业务优势及面对的挑战. 业务优势: a 拥有中国领先的酒店预订服务中心,为会员提供即时预订服务,酒店低价赔付承诺. b. 拥有全国联网的机票预订.配送和各大机场的现场服务系统,为会员提供国际和国内机票的查询预订服务,在机票预订领域首家推出1 小时飞 ...

  • 刘娜:网络公共领域的边界--对网络"公共领域"概念及其适用性的探讨
  • Ranger 提交 2009/11/18 阅读: 400 来源:人民网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探讨,揭示这三者在关涉"公共领域"概念的核心内涵中,在开放性.平等性.公益性原则上有统一的内在联系:而在理性.批判和共识达成方面则与之有根本分歧. 关键词:刘娜公共领域网络时代哈贝马斯阿伦 ...

  • 博客的社会化网络连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作者简介:翟旭瑾(1991―) 女 汉族 山东大学 研究方向:新闻学.传播学. 摘 要:本文从经济学.社会学和传播学角度分析博客的功能和作用,分析博客的社会化网络连接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博客 经济 社会 传播 一.博客的三重界定 博客以其自身优势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化网络连接. 首先,从经 ...

  • 媒介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 一."播客"的诞生 哈罗德伊尼斯曾经说过,一种新媒介的产生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当今,媒介技术日益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媒介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浸透着人类渴望突破自身交流困境的努力.而每一种新的媒介技术的使用和普及,都在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交流构型. 麦克卢汉把 ...

  • 从沙龙到微博
  • 摘 要:沙龙与微博,看似并无关联的两种事物,实则一脉相承.本文试图从公共领域视角梳理从沙龙时代到微博时代大众媒介的主要发展阶段,以沙龙为对象,着重分析微博与之的异同点,从而挖掘大众传媒对于公共领域构建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共领域: 大众传媒: 沙龙: 微博 沙龙的原意为房间中的客厅,起源于文艺复兴 ...

  • 网络自媒体时代媒体的管理成本与效率
  • 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媒体管理的宣传成本与现实效率 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姓名:田大映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推进,新型的的自媒体时代(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 ...

  • [微博对我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 微博对我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摘要] 近几年以来由于一系列的公共事件肇始于微博,使得微博在大众传播中作用显著放大,引起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并且自今年三月十六号开始微博实行实名制,这足以看出微博对人生活的影响在逐渐加大. [关键字]:微博,生活方式,影响,利与弊 微博对我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微博的古与 ...

  •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
  • 石河子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暑期综合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题目: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 小组 代 表人: 院系专业班级: 联 系 电 话: 指 导 教 师: 填 表 日 期: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2014年6月12日 调查报告正文: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调查报告 ---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