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所安眼中的王勃

谈宇文所安眼中的王勃

作者:赵意涵

作者简介: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内容摘要:宇文所安,一个钟情于中国诗歌的美国文学研究者,

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我们解说了中国唐诗。在《初

唐诗》中,他认为王勃的诗去掉了宫廷诗程式化的规

范,表现了新的严谨,是律诗的特征之一。在他眼中,

王勃写得最好的作品是律诗与绝句,而他的律诗开始

转向简单化和个性化,最终发展成盛唐诗的特点。同

时,他认为王勃诗中的部分词句有过度矫饰的成分。

关键词:宇文所安、王勃、宫廷诗、矫饰、矛盾

正文:

“唐诗是特别美的东西,特别有意境。”是宇文所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眼中最美的文学作品。在《初唐诗》中,他挣脱了传统学者靠引经据典来显示自己学识渊博的解说模式,用散文的形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我们解说了唐诗,分析了诗歌作者的个性和思想感情。

一、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

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其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对转变初唐诗歌风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

宇文所安在《初唐诗》中,从王勃诗的风格和格式肯定了他的进步。

王勃在创作上脱离了宫廷风格,在中国传统学者看来是与他自己经历上颇具戏剧性的离开宫廷有关,但宇文所安并不这么认为。引诗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①

宇文所安认为这是王勃最脱离宫廷风格的一首诗,但却写于他还在长安时,故而王勃诗风的转变与他是否在宫廷无关,以此肯定了他的成就。但宇文所安认为这也是王勃最不具个性的一部作品,因为王勃才能的真正方向是描写对句,与这首诗所表现的儒家尊严并不一致。诗人一开始就设立从宫廷到蜀州这一段现实中的距离,但为了消除这一段距离,王勃设置了一系列的一致性——感情的一致,处境的一致,最后引出儒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观念。

王勃擅长五言律绝,他以单独的意象或描写句结束全诗,使

得诗歌结尾呈开放性和暗示性,是八九世纪诗歌结尾的主要形式之一。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面上用依依不舍的在岔路口与友人分别这一简单意象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但如果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品相联系,会发现更深层次的暗含意义,即一无所为的原因在于政治上的歧路,而有志之士共同为这种黑暗的现实伤心落泪,反映了他抨击时政,哭诉仕途艰难的思想。

三、

另一方面,宇文所安对王勃的评价亦存在一定的偏颇,仅凭部分句词就对王勃的诗歌进行评论与定义。

宇文所安否定了王勃末句肯定一致的句式,认为是王勃惯用的模式,经常重复使用,无甚新颖之处。他认为“俱是梦中人”②、“同是宦游人”、“俱是越乡人”③、“俱是倦游人”④,就是其体现。诚然,王勃有重复使用同一句式的诗歌,但这一格式却是其诗风转变的体现,而非普通的宫廷诗的惯例。相反,还可以看成是王勃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其独有的写作手法。

另一方面,宇文所安认为王勃的诗歌有过度矫饰的成分。引诗篇《春日宴乐游园》部分:

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

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

宇文所安把诗中描写树叶生长的“惊”,描绘波浪各种奇异

形状的“萌生”,以及表现诗人想象的“抽”,看作是过度矫饰夸张。仅从一系列抽象动词就认为王勃的诗写得矫饰而缺乏个性,并简单的将此诗定义为宴会诗,属于最顽固、最严格程式化的宫廷题材,从而忽略了王勃在诗歌题材之外所展现的独树一帜的表现手法。

四、

宇文所安在对王勃进行评价时亦有矛盾之处。

他认为在缺乏个人情绪的情况下,王勃善于用宫廷风格写精巧矫饰的绝句,与所有宫廷诗人一样,无法将众多要素结合成有力的整体,主题最一致的诗大多为宫廷应景诗,如《春日宴乐游园》、《秋江送别》。同时,他又认为王勃已走出宫廷诗人的园林游览,被大自然那些更为壮丽的方面迷住,如“电策驱龙光”、“鱼床侵岸水,鸟道入山烟”。这便是其矛盾之处,既认为王勃诗歌脱离了宫廷诗的模式,又认为他并未脱离。

由此可知,王勃的诗歌主题是多样的,不应该将其局限在某一个固定的题材领域里。

五、

综上可知,在宇文所安眼中王勃的诗歌总体来讲是“新的典雅”,正如陆时雍所评“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⑤”

当然,宇文所安对王勃的评价有可取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偏颇。宇文所安对王勃诗歌的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人对中国诗歌的看法。

注释:①借鉴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忧思成疾病,无乃儿女仁”。 ②引自《别薛升华》

③引自《他乡叙兴》

④引自《临江二首》

⑤引自陆时雍《诗境总论》

参考文献:宇文所安《初唐诗》

《王子安集》

《唐宋诗词鉴赏》

谈宇文所安眼中的王勃

作者:赵意涵

作者简介: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内容摘要:宇文所安,一个钟情于中国诗歌的美国文学研究者,

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我们解说了中国唐诗。在《初

唐诗》中,他认为王勃的诗去掉了宫廷诗程式化的规

范,表现了新的严谨,是律诗的特征之一。在他眼中,

王勃写得最好的作品是律诗与绝句,而他的律诗开始

转向简单化和个性化,最终发展成盛唐诗的特点。同

时,他认为王勃诗中的部分词句有过度矫饰的成分。

关键词:宇文所安、王勃、宫廷诗、矫饰、矛盾

正文:

“唐诗是特别美的东西,特别有意境。”是宇文所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眼中最美的文学作品。在《初唐诗》中,他挣脱了传统学者靠引经据典来显示自己学识渊博的解说模式,用散文的形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我们解说了唐诗,分析了诗歌作者的个性和思想感情。

一、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

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其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对转变初唐诗歌风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

宇文所安在《初唐诗》中,从王勃诗的风格和格式肯定了他的进步。

王勃在创作上脱离了宫廷风格,在中国传统学者看来是与他自己经历上颇具戏剧性的离开宫廷有关,但宇文所安并不这么认为。引诗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①

宇文所安认为这是王勃最脱离宫廷风格的一首诗,但却写于他还在长安时,故而王勃诗风的转变与他是否在宫廷无关,以此肯定了他的成就。但宇文所安认为这也是王勃最不具个性的一部作品,因为王勃才能的真正方向是描写对句,与这首诗所表现的儒家尊严并不一致。诗人一开始就设立从宫廷到蜀州这一段现实中的距离,但为了消除这一段距离,王勃设置了一系列的一致性——感情的一致,处境的一致,最后引出儒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观念。

王勃擅长五言律绝,他以单独的意象或描写句结束全诗,使

得诗歌结尾呈开放性和暗示性,是八九世纪诗歌结尾的主要形式之一。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面上用依依不舍的在岔路口与友人分别这一简单意象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但如果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品相联系,会发现更深层次的暗含意义,即一无所为的原因在于政治上的歧路,而有志之士共同为这种黑暗的现实伤心落泪,反映了他抨击时政,哭诉仕途艰难的思想。

三、

另一方面,宇文所安对王勃的评价亦存在一定的偏颇,仅凭部分句词就对王勃的诗歌进行评论与定义。

宇文所安否定了王勃末句肯定一致的句式,认为是王勃惯用的模式,经常重复使用,无甚新颖之处。他认为“俱是梦中人”②、“同是宦游人”、“俱是越乡人”③、“俱是倦游人”④,就是其体现。诚然,王勃有重复使用同一句式的诗歌,但这一格式却是其诗风转变的体现,而非普通的宫廷诗的惯例。相反,还可以看成是王勃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其独有的写作手法。

另一方面,宇文所安认为王勃的诗歌有过度矫饰的成分。引诗篇《春日宴乐游园》部分:

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

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

宇文所安把诗中描写树叶生长的“惊”,描绘波浪各种奇异

形状的“萌生”,以及表现诗人想象的“抽”,看作是过度矫饰夸张。仅从一系列抽象动词就认为王勃的诗写得矫饰而缺乏个性,并简单的将此诗定义为宴会诗,属于最顽固、最严格程式化的宫廷题材,从而忽略了王勃在诗歌题材之外所展现的独树一帜的表现手法。

四、

宇文所安在对王勃进行评价时亦有矛盾之处。

他认为在缺乏个人情绪的情况下,王勃善于用宫廷风格写精巧矫饰的绝句,与所有宫廷诗人一样,无法将众多要素结合成有力的整体,主题最一致的诗大多为宫廷应景诗,如《春日宴乐游园》、《秋江送别》。同时,他又认为王勃已走出宫廷诗人的园林游览,被大自然那些更为壮丽的方面迷住,如“电策驱龙光”、“鱼床侵岸水,鸟道入山烟”。这便是其矛盾之处,既认为王勃诗歌脱离了宫廷诗的模式,又认为他并未脱离。

由此可知,王勃的诗歌主题是多样的,不应该将其局限在某一个固定的题材领域里。

五、

综上可知,在宇文所安眼中王勃的诗歌总体来讲是“新的典雅”,正如陆时雍所评“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⑤”

当然,宇文所安对王勃的评价有可取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偏颇。宇文所安对王勃诗歌的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人对中国诗歌的看法。

注释:①借鉴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忧思成疾病,无乃儿女仁”。 ②引自《别薛升华》

③引自《他乡叙兴》

④引自《临江二首》

⑤引自陆时雍《诗境总论》

参考文献:宇文所安《初唐诗》

《王子安集》

《唐宋诗词鉴赏》


相关内容

  • 藤王阁序 (唐)王勃
  •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 ...

  • 滕王阁序 赏析
  • 滕王阁序 唐代 王勃 豫章故郡(又作"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又作彩)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

  • [滕王阁序]原文译文赏析
  • 一.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 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 ...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滕王阁序]导学案9
  •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新课标解读]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 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 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2.能围绕 ...

  • 王勃--滕王阁序(含注释)
  • 滕王阁序--王勃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j ǐ)遥临:宇文新州 ...

  • 滕王阁序(王勃)
  • 滕王阁序 (9430人评分) 8.4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 ...

  • 高三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学案归去来兮
  • <滕王阁序> 学习目标: 1.<滕王阁序>常识识记 2.课本诵读及文言知识梳理 3.课本素材挖掘与使用 具体教学步骤: [一]<滕王阁序>常识识记 1.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少有才名,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初唐四 杰"是指中国唐代 ...

  • 滕王阁序导学案 附带原文和注释
  • <滕王阁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 ...

  • 滕王阁序教案
  • 23.<滕王阁序>教案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2.了解文体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自燃的思想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教学难点:了解文体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学习新课,导入 <新唐书·王勃传>中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