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城里人与乡下人]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城里人与乡下人

毕淑敏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炭火上烤熟。

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哑的火焰上,一条幻像变成了两条。浑身披挂盐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

的蓑衣。

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

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

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我说,还有呢?

没有了。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

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

老农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

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

老农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差了。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乾隆年间老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

我反驳道,乾隆年间老辈子好像没有这种甜糯玉米。

老农笑笑说,你这个人还好较真。种子是没这会儿的好,我说的是种法。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说到这里,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

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

老农清了清嗓子,以表明他将要询问的题目是多么不同寻常。在咽下了几大口唾沫之后,

他说,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问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

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

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我说,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

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

他说,早年问,有一个广告,唱的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记得吗?人就像害虫。打了农药,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恶病死了,有的就产生了抗药性,不死。你们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来的害虫,有了抗体,反倒更坚强了。

周围的人偷听到我们的话,七嘴八舌道,是啊是这样。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种药饵毒杀吗?绝了吗?没有!越杀越多。城里人也跟它们似的,毒不死的。

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

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老农非常热情地说。

我望着他善良而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

泾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

我不敢生出责备老农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杀不死的青虫。

前两天看报纸,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以上。可否这样说:大部分中国人现在

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

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

分手的时候,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以小见大,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平淡无奇的情节展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其所反映的问题引人深思。

B.“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运用了拟声词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吃老农烤鱼时香美可口的感觉。

C.对于老农的询问,“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一个在旁偷听的小伙子给解了围,“我”对他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

D.文章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训,目的只是为了批评老农的狭隘自私的小农意识。

E.文末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这个结尾具有明显的反讽意味,引人深思。

(2)文中的“老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6分)

(3)“我”听了老农“城里人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的问题后,内心想到了什么?(6分)

(4)对老农“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请陈述观点并作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1.(1)(5分)CD(C由下文“活着是自豪还是悲哀”可知,老农的询问引起“我”的思考,可见“我”并没有同意小伙子的回答。D引用古训的目的不仅仅是针对老农个人,还为揭示 一种社会现象)

(2)(6分)①热情好客,如对“我们”热情款待;②率直、实在,如毫不保留地说出了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③有些狡黠、自私,如“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每点2分)

(3)(6分)①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②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不知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③想到中华民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在吃这个大问题上,怎么尽失。(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老农的做法是可笑而错误的。(2分)①他把清洁的食品留下,把上了农药化肥激素的卖出,是狭隘自私的表现;(2分)②他弄不清城里人与乡下人原本是一体的,他缺乏见识与胸怀;(2分)③他的行为违背了民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视情况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城里人与乡下人

毕淑敏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炭火上烤熟。

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哑的火焰上,一条幻像变成了两条。浑身披挂盐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

的蓑衣。

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

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

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我说,还有呢?

没有了。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

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

老农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

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

老农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差了。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乾隆年间老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

我反驳道,乾隆年间老辈子好像没有这种甜糯玉米。

老农笑笑说,你这个人还好较真。种子是没这会儿的好,我说的是种法。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说到这里,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

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

老农清了清嗓子,以表明他将要询问的题目是多么不同寻常。在咽下了几大口唾沫之后,

他说,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问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

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

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我说,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

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

他说,早年问,有一个广告,唱的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记得吗?人就像害虫。打了农药,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恶病死了,有的就产生了抗药性,不死。你们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来的害虫,有了抗体,反倒更坚强了。

周围的人偷听到我们的话,七嘴八舌道,是啊是这样。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种药饵毒杀吗?绝了吗?没有!越杀越多。城里人也跟它们似的,毒不死的。

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

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老农非常热情地说。

我望着他善良而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

泾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

我不敢生出责备老农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杀不死的青虫。

前两天看报纸,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以上。可否这样说:大部分中国人现在

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

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

分手的时候,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以小见大,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平淡无奇的情节展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其所反映的问题引人深思。

B.“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运用了拟声词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吃老农烤鱼时香美可口的感觉。

C.对于老农的询问,“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一个在旁偷听的小伙子给解了围,“我”对他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

D.文章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训,目的只是为了批评老农的狭隘自私的小农意识。

E.文末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这个结尾具有明显的反讽意味,引人深思。

(2)文中的“老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6分)

(3)“我”听了老农“城里人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的问题后,内心想到了什么?(6分)

(4)对老农“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请陈述观点并作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1.(1)(5分)CD(C由下文“活着是自豪还是悲哀”可知,老农的询问引起“我”的思考,可见“我”并没有同意小伙子的回答。D引用古训的目的不仅仅是针对老农个人,还为揭示 一种社会现象)

(2)(6分)①热情好客,如对“我们”热情款待;②率直、实在,如毫不保留地说出了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③有些狡黠、自私,如“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每点2分)

(3)(6分)①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②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不知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③想到中华民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在吃这个大问题上,怎么尽失。(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老农的做法是可笑而错误的。(2分)①他把清洁的食品留下,把上了农药化肥激素的卖出,是狭隘自私的表现;(2分)②他弄不清城里人与乡下人原本是一体的,他缺乏见识与胸怀;(2分)③他的行为违背了民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视情况酌情给分)


相关内容

  • 城里人与乡下人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城里人与乡下人 毕淑敏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在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 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哑的火焰上.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 ...

  • 旷野与城市阅读答案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旷野与城市毕淑敏 ①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 ②我听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③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④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 ...

  • 毕淑敏旷野与城市
  • 作者介绍 毕淑敏,女,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1969年(17岁)入伍,在马拉雅山..交汇的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 生员.助理军医.等.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qu ...

  • 教养女孩子
  • 有教养的女孩子拥有宽容的整洁观.会在一定程度上宽容和接纳别人,给其空间和自由. 作者:晏红 回放生活场景 小时候,悦悦跟乡下的姨妈幸福地生活过几年,一天,姨妈来家里做客,悦悦一进门就发现姨妈穿了自己的拖鞋,就说:"姨妈,你别穿我的拖鞋,这一双是外人来穿的拖鞋."姨妈说:" ...

  • 2014浙江杭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14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 语文 一(3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亵渎(xi è) 怂恿(c óng ) 梦寐以求(m èi ) B. 哂笑(x ī) 收敛(li ǎn ) 怏怏不乐(y àng ) C. 苋菜(xi àn ) 涟漪(y ī) 五行缺土(h ...

  • 2014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语文
  • 2014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 语文 一(3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亵渎(xi è) 怂恿(c óng ) 梦寐以求(m èi ) B. 哂笑(x ī) 收敛(li ǎn ) 怏怏不乐(y àng ) C. 苋菜(xi àn ) 涟漪(y ī) 五行缺土(h ...

  • 乡下人的狗阅读答案
  • 篇一:乡下人的狗阅读答案 篇二:乡下人的狗阅读答案 篇三:乡下人的狗阅读答案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教育学生珍惜理解的感恩故事_乡下人的狗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城里人,尤其是有钱有势且有些雅趣的城里人,大都爱养些许宠物在家中排闲消遣.狗,这 个人类豢养了几千年的动物自然成了城里人首选的宠物 ...

  • 赵丰[炊烟]阅读答案
  • 炊  烟 赵丰 ①许久,没有见过乡下的炊烟了,不免有些思念. ②乡下不会没有炊烟,少了炊烟的乡好就缺乏生气.清晨,东方显出鱼肚白,鸟儿从窝里飞出,露珠在庄稼的叶子或草尖颇动,欢烟散淡在一座座老及的上空,拥抢那乳白色的展雾.农人们扛着锄.吹着牛走出村庄,伴看鸡鸣.构吠.虫啼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正午的阳光 ...

  • 盲人看毕淑敏阅读答案
  • 盲人看   毕淑敏(16分) ①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