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期末模拟试题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夏朝的法制观是( A )。

A.奉“天”罚罪 B.威侮五行

C.禹刑 D.“昏、墨、贼、杀”

2.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C )。

A.夏 B.商 C.西周 D .春秋

3.春秋时期,首次公布成文法典的国家是( A )。

A.郑 B.晋 C.齐 D.楚

4.战国时期,提出“刑无等级”法治主张的是( C )。

A.韩非 B.商鞅

C.李悝 D.吴起

5.在商朝参与司法并伪托神意断罪的是( A )。

A.商王 B.廷尉

C.卜者 D.司寇

6.西周王位继承实行( C )。

A.父逝子继 B.兄终弟及

C.嫡长子继承 D.禅让

7.周礼的根本原则是(A )。

A.“亲亲”、“尊尊” B.同姓不婚

B.明德慎罚 D.六礼

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B )。

A.子产的铸刑书 B.《法经》

C.《秦律》 D.《九章律》

9.战国时期改法为律的人物是( B )。

A.韩非 B.商鞅

C.吴起 D.李悝最早将

10.最早将“亲亲得相首匿”入律条的是(B )。

A.秦代 B.汉代

C.晋代 D.唐代

11.把《具律》改为《刑名》,并置于律首的法典是( B )。

A.《法经》 B.《九章律》

C.《晋律》 D.《新律》

12.“律以正刑名,令以存事制”的观点出自( )。

A.萧何 B.杜预

C.张斐 D.长孙无忌

13.第一次将礼中的“服制”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

A.《晋律》 B.《北魏律》

C.《开皇律》 D.《永徽律》

1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官吏选任采取( )。

A.任子 B.察举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5.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确立于( )。

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

16.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板印行的法典是( )

A.《宋刑统》 B.《大明律》

C.《大清律例》 D.《唐律疏议》

17.清末修订的最重要的一部法律是( )。

A.《公司律》 B.《大清新刑律》

C.《法院编制法》 D.《大清民律草案》

18.中国历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宪法是(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

C.袁记约法 D.贿选宪法

19.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民法的原则是( )。

A.民商法分立 B.民商法合一

C.民刑法分离 D.民刑法合一

20.称之为“论心定罪”的司法审判方式指( )。

A.文字狱 B.春秋决狱

C.秋审 D.三司推事

21.中国古代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是( )。

A.《九章律》 B.《傍章》

C.《泰始律》 D.《唐律疏议》

22.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 )。

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

23.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 )。

A.宋朝 B.明朝

C.清朝 D.元朝

24.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 )。

A.大理寺 B.都察院

C.刑部 D.御史台

25.南京国民政府普通法院的审级制度为( )。

A.二级二审制 B.三级三审级制

C.四级三审制 D.四级四审制

26.汉朝的法律形式有( )

A.律、令、比、式 B.律、令、科、比

C.律、令、式、课、程 D.律、令、格、式

27.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

A.《具律》 B.《盗律》

C.《杂律》 D.《厩律》

28.秦朝强制男性犯人服筑城一类的劳役,女性犯人服舂米的劳役,此种刑罚称作(

A.隶臣妾 B.城旦舂

C.司寇、作如司寇 D.鬼薪、白粲

29.汉代在刑罚适用原则上( )

A.以身高区分责任能力 B.老幼减免刑罚 。 ) )

C.不得自言 D.准五服以制罪

30.将《刑名》与《法例》两篇合为《名例》律的是 ( )

A.《九章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31.唐律规定,不同国家侨居中国的外国人相犯,处理的原则是适用 ( )

A. 当时国际通例 B. 唐朝的法律

C. 各族外国的法律 D.按具体情况分别论处

32.下列所列罪名中,哪个不是唐律的六脏罪:( )

A.盗窃 B. 窃盗

C. 受财枉法 D.受所监临

33.达到礼法合一的高度结合的律典是( )

A.《开皇律》 B.《泰始律》

C.《永徽律》 D.《大业律》

34.下列选项中,将奴隶制五刑由轻至重排列正确的是( )

A.大辟、宫、剕、劓、墨 B.墨、劓、剕、大辟、宫

C.墨、劓、剕、宫、大辟 D.剕、大辟、宫、墨、劓

36.宋朝关于犯人推翻原口供、司法机关重新派人审理的制度为( )

A.翻异别推制 B.上谳制

C.申诉制 D.录囚制

37.明初立法指导思想是是( )

A.德主刑辅 B.明德慎罚

C.德刑并用 D.重点治吏

3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 )

A.袁世凯统治时期 B.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期

C.曹锟任总统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39.配有律疏的法律是( )。

A.《大中刑律统类》 B.《贞观律》

C.《唐六典》 D.《永徽律》

40.以下哪个是对《法经》的正确描述:( )

A.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和人身安全。 B.《法经》共有五篇。

C.《法经》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的思想。 D.具律部分类似于现代刑法分则。

二、多项选项题

1.《九章律》在《法经》六篇基础上增加了( )。

A.《傍章》 B.《户律》

C.《兴律》 D.《厩律》

E.《张杜律》

2.唐律规定的赃罪指( )。

A.受财枉法 B.受所监临

C.强盗 D.窃盗

E.坐赃

E.致仕

3.明初“刑乱国用重典”的内容包括( )。

A.“重典治史” B.镇压“犯上作乱”

C.德主刑辅 D.治乱世用重典 E.推行法治

4.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法篇目囊括了( )。

A.总则 B.债

C.物权 D.亲属

E.继承

5.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内容的主要变化包括( )

A.首创“八议”、“官当”制 B.确立“准五服以制罪”

C.确立“重罪十条” D.初步形成封建五刑制 E.区别律与令的不同

6.唐代的“三司推事”中的“三司”是指( )。

A.大理寺 B.刑部

C.尚书省 D.门下省

E.御史台

7.秋审处理的结果分为( )。

A.情实 B.缓决

C.可矜 D.留养承祀 E.立决

8.清末修律“礼法之争”的“礼教派”代表人物是( )

A.沈家本 B.劳乃宣

C.张之洞 D.伍庭芳

9. 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正确的? ( )

A.“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

B.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

C.“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

D.“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

E.“论心定罪”主要是关注行为人的主观动机是否合乎儒家教义

10.“三不去”是指已婚妇女在三种情况下可不被夫家休弃,即( )

A.别籍异财,不去

B.有所取无所归,不去

C.与更三年丧,不去

D.恶疾,不去

E.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11.明代增设的刑罚有( )

A. 充军 B. 枷号刑

C. 廷杖刑 D.凌迟

E.宫刑

1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较秦汉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确立于这一时期并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制度是( )

A.春秋决狱 B.准五服以制罪

C.八议 D.死刑复奏制度

13.《大清新刑律》的特点有( )

A.是一部诸法合体的法典

B.采用西方刑法典的结构

C.确立新的刑法制度及西方刑法原则

D.抛弃了以往的传统旧律结构

14.西周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六礼”

C.“七出”、“三不去” D.“同姓不婚”

15.属于汉朝法律形式的有( )。

A.法律答问 B.律

C.决事比 D.廷行事

16.下列哪几位律学家为《晋律》做注,经晋武帝批准,“诏颁天下”,与《晋律》具有同等效力?( )

A.张斐 B.王植

C.杜预 D.董仲舒

17.《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唐律疏议》是由张斐、杜预完成的法律注释

B.《唐律疏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依据

C.《唐律疏议》奠定了中华法系的传统

D.《唐律疏议》对唐代的《武德律》等法典有很深的影响

18.明代的法律指导思想有( )

A.礼法合一

B.德主刑辅

C.明刑弼教

D.重典治国

19.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国早期社会政治法律观的正确表述有( )。

A.“天讨”、“天罚”是最基本的官方政治法律思想

B.“天讨”、“天罚”直接构成早期神权政治法律理论的基础

C.以天意来解释行使权力、实施法律和刑罚的终极依据,以增强政权和国家法律的威慑力量

D.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20.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内容的主要变化包括( )

A.首创“八议”、“官当”制 B.确立“准五服以制罪”

C.确立“重罪十条” D.初步形成封建五刑制

E.区别律与令的不同

21.唐代的“三司推事”中的“三司”是指( )。

A.大理寺 B.刑部

C.尚书省 D.门下省

E.御史台

22.属于唐朝刑法适用原则的有( )

A.类推 B.自首

C.累犯加重 D.同居相为隐

23.下列选项中,对《明大诰》的正确表述有( )。

A.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主持编纂

B.以判例形式出现

C.是带有特别法性质的重刑法令,是律外之法

D.共四编,处刑多重于明律,处刑残忍

24.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内容的主要变化包括( )

A.首创“八议”、“官当”制

B.确立“准五服以制罪”

C.确立“重罪十条”

D.初步形成封建五刑制

E.区别律与令的不同

25.秋审处理的结果分为( )

A.情实

B.缓决

C.可矜

D.留养承祀

26.清末修律“礼法之争”的“法理派”代表人物是(

A.沈家本

B.劳乃宣

C.张之洞

D.伍庭芳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夏朝的法制观是( A )。

A.奉“天”罚罪 B.威侮五行

C.禹刑 D.“昏、墨、贼、杀”

2.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C )。

A.夏 B.商 C.西周 D .春秋

3.春秋时期,首次公布成文法典的国家是( A )。

A.郑 B.晋 C.齐 D.楚

4.战国时期,提出“刑无等级”法治主张的是( C )。

A.韩非 B.商鞅

C.李悝 D.吴起

5.在商朝参与司法并伪托神意断罪的是( A )。

A.商王 B.廷尉

C.卜者 D.司寇

6.西周王位继承实行( C )。

A.父逝子继 B.兄终弟及

C.嫡长子继承 D.禅让

7.周礼的根本原则是(A )。

A.“亲亲”、“尊尊” B.同姓不婚

B.明德慎罚 D.六礼

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B )。

A.子产的铸刑书 B.《法经》

C.《秦律》 D.《九章律》

9.战国时期改法为律的人物是( B )。

A.韩非 B.商鞅

C.吴起 D.李悝最早将

10.最早将“亲亲得相首匿”入律条的是(B )。

A.秦代 B.汉代

C.晋代 D.唐代

11.把《具律》改为《刑名》,并置于律首的法典是( B )。

A.《法经》 B.《九章律》

C.《晋律》 D.《新律》

12.“律以正刑名,令以存事制”的观点出自( )。

A.萧何 B.杜预

C.张斐 D.长孙无忌

13.第一次将礼中的“服制”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

A.《晋律》 B.《北魏律》

C.《开皇律》 D.《永徽律》

1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官吏选任采取( )。

A.任子 B.察举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5.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确立于( )。

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

16.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板印行的法典是( )

A.《宋刑统》 B.《大明律》

C.《大清律例》 D.《唐律疏议》

17.清末修订的最重要的一部法律是( )。

A.《公司律》 B.《大清新刑律》

C.《法院编制法》 D.《大清民律草案》

18.中国历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宪法是(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

C.袁记约法 D.贿选宪法

19.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民法的原则是( )。

A.民商法分立 B.民商法合一

C.民刑法分离 D.民刑法合一

20.称之为“论心定罪”的司法审判方式指( )。

A.文字狱 B.春秋决狱

C.秋审 D.三司推事

21.中国古代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是( )。

A.《九章律》 B.《傍章》

C.《泰始律》 D.《唐律疏议》

22.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 )。

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

23.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 )。

A.宋朝 B.明朝

C.清朝 D.元朝

24.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 )。

A.大理寺 B.都察院

C.刑部 D.御史台

25.南京国民政府普通法院的审级制度为( )。

A.二级二审制 B.三级三审级制

C.四级三审制 D.四级四审制

26.汉朝的法律形式有( )

A.律、令、比、式 B.律、令、科、比

C.律、令、式、课、程 D.律、令、格、式

27.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

A.《具律》 B.《盗律》

C.《杂律》 D.《厩律》

28.秦朝强制男性犯人服筑城一类的劳役,女性犯人服舂米的劳役,此种刑罚称作(

A.隶臣妾 B.城旦舂

C.司寇、作如司寇 D.鬼薪、白粲

29.汉代在刑罚适用原则上( )

A.以身高区分责任能力 B.老幼减免刑罚 。 ) )

C.不得自言 D.准五服以制罪

30.将《刑名》与《法例》两篇合为《名例》律的是 ( )

A.《九章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31.唐律规定,不同国家侨居中国的外国人相犯,处理的原则是适用 ( )

A. 当时国际通例 B. 唐朝的法律

C. 各族外国的法律 D.按具体情况分别论处

32.下列所列罪名中,哪个不是唐律的六脏罪:( )

A.盗窃 B. 窃盗

C. 受财枉法 D.受所监临

33.达到礼法合一的高度结合的律典是( )

A.《开皇律》 B.《泰始律》

C.《永徽律》 D.《大业律》

34.下列选项中,将奴隶制五刑由轻至重排列正确的是( )

A.大辟、宫、剕、劓、墨 B.墨、劓、剕、大辟、宫

C.墨、劓、剕、宫、大辟 D.剕、大辟、宫、墨、劓

36.宋朝关于犯人推翻原口供、司法机关重新派人审理的制度为( )

A.翻异别推制 B.上谳制

C.申诉制 D.录囚制

37.明初立法指导思想是是( )

A.德主刑辅 B.明德慎罚

C.德刑并用 D.重点治吏

3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 )

A.袁世凯统治时期 B.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期

C.曹锟任总统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39.配有律疏的法律是( )。

A.《大中刑律统类》 B.《贞观律》

C.《唐六典》 D.《永徽律》

40.以下哪个是对《法经》的正确描述:( )

A.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和人身安全。 B.《法经》共有五篇。

C.《法经》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的思想。 D.具律部分类似于现代刑法分则。

二、多项选项题

1.《九章律》在《法经》六篇基础上增加了( )。

A.《傍章》 B.《户律》

C.《兴律》 D.《厩律》

E.《张杜律》

2.唐律规定的赃罪指( )。

A.受财枉法 B.受所监临

C.强盗 D.窃盗

E.坐赃

E.致仕

3.明初“刑乱国用重典”的内容包括( )。

A.“重典治史” B.镇压“犯上作乱”

C.德主刑辅 D.治乱世用重典 E.推行法治

4.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法篇目囊括了( )。

A.总则 B.债

C.物权 D.亲属

E.继承

5.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内容的主要变化包括( )

A.首创“八议”、“官当”制 B.确立“准五服以制罪”

C.确立“重罪十条” D.初步形成封建五刑制 E.区别律与令的不同

6.唐代的“三司推事”中的“三司”是指( )。

A.大理寺 B.刑部

C.尚书省 D.门下省

E.御史台

7.秋审处理的结果分为( )。

A.情实 B.缓决

C.可矜 D.留养承祀 E.立决

8.清末修律“礼法之争”的“礼教派”代表人物是( )

A.沈家本 B.劳乃宣

C.张之洞 D.伍庭芳

9. 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正确的? ( )

A.“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

B.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

C.“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

D.“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

E.“论心定罪”主要是关注行为人的主观动机是否合乎儒家教义

10.“三不去”是指已婚妇女在三种情况下可不被夫家休弃,即( )

A.别籍异财,不去

B.有所取无所归,不去

C.与更三年丧,不去

D.恶疾,不去

E.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11.明代增设的刑罚有( )

A. 充军 B. 枷号刑

C. 廷杖刑 D.凌迟

E.宫刑

1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较秦汉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确立于这一时期并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制度是( )

A.春秋决狱 B.准五服以制罪

C.八议 D.死刑复奏制度

13.《大清新刑律》的特点有( )

A.是一部诸法合体的法典

B.采用西方刑法典的结构

C.确立新的刑法制度及西方刑法原则

D.抛弃了以往的传统旧律结构

14.西周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六礼”

C.“七出”、“三不去” D.“同姓不婚”

15.属于汉朝法律形式的有( )。

A.法律答问 B.律

C.决事比 D.廷行事

16.下列哪几位律学家为《晋律》做注,经晋武帝批准,“诏颁天下”,与《晋律》具有同等效力?( )

A.张斐 B.王植

C.杜预 D.董仲舒

17.《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唐律疏议》是由张斐、杜预完成的法律注释

B.《唐律疏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依据

C.《唐律疏议》奠定了中华法系的传统

D.《唐律疏议》对唐代的《武德律》等法典有很深的影响

18.明代的法律指导思想有( )

A.礼法合一

B.德主刑辅

C.明刑弼教

D.重典治国

19.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国早期社会政治法律观的正确表述有( )。

A.“天讨”、“天罚”是最基本的官方政治法律思想

B.“天讨”、“天罚”直接构成早期神权政治法律理论的基础

C.以天意来解释行使权力、实施法律和刑罚的终极依据,以增强政权和国家法律的威慑力量

D.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20.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内容的主要变化包括( )

A.首创“八议”、“官当”制 B.确立“准五服以制罪”

C.确立“重罪十条” D.初步形成封建五刑制

E.区别律与令的不同

21.唐代的“三司推事”中的“三司”是指( )。

A.大理寺 B.刑部

C.尚书省 D.门下省

E.御史台

22.属于唐朝刑法适用原则的有( )

A.类推 B.自首

C.累犯加重 D.同居相为隐

23.下列选项中,对《明大诰》的正确表述有( )。

A.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主持编纂

B.以判例形式出现

C.是带有特别法性质的重刑法令,是律外之法

D.共四编,处刑多重于明律,处刑残忍

24.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内容的主要变化包括( )

A.首创“八议”、“官当”制

B.确立“准五服以制罪”

C.确立“重罪十条”

D.初步形成封建五刑制

E.区别律与令的不同

25.秋审处理的结果分为( )

A.情实

B.缓决

C.可矜

D.留养承祀

26.清末修律“礼法之争”的“法理派”代表人物是(

A.沈家本

B.劳乃宣

C.张之洞

D.伍庭芳


相关内容

  • [中国法制史(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 <中国法制史(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商朝法律制度的总称叫做( ). A.禹刑 B.汤刑 C.汤诰 D.九刑 2."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作为断案的依据,最早规定的( ). A.夏朝 B. ...

  • 2014年7月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14年7月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观,关于法的起源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原始习惯和禁忌即是最早的法 B.有社会就有法,无法不成社会 C.法律与国家是相伴随而产生的 D.法律先于社会阶级的形成而产生 2.社会法 ...

  •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 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 ...

  • 中国法制史试题答案
  • 试卷代号:3476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中国法制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2.A 3.D 4.B 5.D 6.D 7.A 8.D 9.A 10.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试题(二)
  •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试题(二)2014.1.3 第 I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选题:本部分包括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期,用于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矛盾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 2 ...

  • [刑事典型案例分析]期末论文
  • 2013-2014年 第一学期 <刑事典型案例分析>课程论文 题目:大学生法律意识 在没有学习<刑事典型案例分析>的时候,自己总是以为我们都离法律太远了,自己也根本用不上法律!而现在我意识到了我们都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在法制社会.现代文明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法律有深刻得认 ...

  • 历史兴趣小组期末考核模拟题目
  • 历史兴趣小组期末考核模拟题目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人类最早的文明诞生在() A .古埃及 B 古印度 C 古巴比伦 D 古中国 2.属于古代印度文明成就的是() A .太阳历法 B 星期制度 C 阿拉伯数字 D 玉米 3.我国远古人类已经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的是() A 元谋 ...

  •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学科期末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把所选答案填写在相应的序号下,每小题2分,共54分) 1.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下列事件中向世界宣告这头雄狮已醒的是( ) A.五四运动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 ...

  • [公共行政学]期末考试大纲
  •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专业(开放专科) <公共行政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期末考试说明 一.期末考试要求 <公共行政学>主要考核对公共行政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考核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了解要求学生对所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