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东汉的兴衰(学案)

第10课 东汉的兴衰 学案

一、 学习目标

识记:①知道东汉的建立;

②豪强地主;

理解:理解豪强地主对于东汉政治的影响

二、 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刘秀的“柔道政策”与“光武中兴”

三、 学习过程:

(一)、阅读教材38-41页,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整理)

一、西汉的文景之治与政治隐患◆

二、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的篡权建新◆

三、南阳地主刘秀平定叛乱恢复汉室:

1、刘秀重建汉朝★

(1)东汉:公元25年,刘秀称”光武帝“

昆阳之战突出了刘秀的胆识和才能

(2)“柔道”政策

废除王莽时期的繁苛法令,释放奴婢;整顿吏治、节省开支、

三十税一等,力图恢复宽松安定的局面

礼贤下士、扩大太学、普建“郡国学”等,形成重视文化教育、

讲究人品节操的社会风气

思考1:如何评价光武帝刘秀的“柔道”政策?

思考2:光武中兴的背后为何刘秀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和社会贫富分化这样的社会

问题?既然没能解决,那么这些问题又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三、东汉的衰败

探究1:想一想,东汉的衰弱会和我们讲的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什么?

1、原因:地方豪强势力的膨胀有极大关系

探究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40页的地方豪族庄园,并分析其特点?

想一想,东汉豪强地主的庄园与西欧中世纪庄园有何共性?

① 政治上:

② 经济上:

③ 军事上:

如此以来,对中央政权构成了极大威胁,导致在镇压黄巾起义后军阀大混战,并演化为魏晋南北朝长期对峙分裂的局面。

【收获与反思】

第10课 东汉的兴衰 学案

一、 学习目标

识记:①知道东汉的建立;

②豪强地主;

理解:理解豪强地主对于东汉政治的影响

二、 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刘秀的“柔道政策”与“光武中兴”

三、 学习过程:

(一)、阅读教材38-41页,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整理)

一、西汉的文景之治与政治隐患◆

二、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的篡权建新◆

三、南阳地主刘秀平定叛乱恢复汉室:

1、刘秀重建汉朝★

(1)东汉:公元25年,刘秀称”光武帝“

昆阳之战突出了刘秀的胆识和才能

(2)“柔道”政策

废除王莽时期的繁苛法令,释放奴婢;整顿吏治、节省开支、

三十税一等,力图恢复宽松安定的局面

礼贤下士、扩大太学、普建“郡国学”等,形成重视文化教育、

讲究人品节操的社会风气

思考1:如何评价光武帝刘秀的“柔道”政策?

思考2:光武中兴的背后为何刘秀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和社会贫富分化这样的社会

问题?既然没能解决,那么这些问题又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三、东汉的衰败

探究1:想一想,东汉的衰弱会和我们讲的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什么?

1、原因:地方豪强势力的膨胀有极大关系

探究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40页的地方豪族庄园,并分析其特点?

想一想,东汉豪强地主的庄园与西欧中世纪庄园有何共性?

① 政治上:

② 经济上:

③ 军事上:

如此以来,对中央政权构成了极大威胁,导致在镇压黄巾起义后军阀大混战,并演化为魏晋南北朝长期对峙分裂的局面。

【收获与反思】


相关内容

  •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 大一统的汉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文景→汉武→光武→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理解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遗留问题,解决的过程,产生的功效 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措施及其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理解大意→逻辑思维→得出结论(论从史出) 情感 ...

  • 汉代三家诗的命运变迁
  • 一种学说只有与时推移,才能行而不衰.东汉是一个神学思潮泛滥.意识形态宗教化.儒学神秘化的时代,同时也是经学从神秘的荒野穿越而过走向人性自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三家<诗>因其自身素质的不同,作出了不同的反应,导致了不同的发展曲线. 一.<鲁诗>在汉代的兴衰及原因 在西汉最为强大 ...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 单 元 计 划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 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 ...

  • 从寒食节的兴衰看官方与民间合力对习俗的影响
  • "寒食春过半,花浓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睛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1)这是唐代诗人张说的一首诗.诗所谈及的禁火.改火.斗鸡.争球等活动正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节日--寒食节的节俗事项. 寒食节,因人们在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 ...

  • 第12课东汉的盛衰
  • 第12课 东 汉 的 兴 衰 年级:七年级 科目:历 史 课时:1 主备:王建新 审阅:杨红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要求学生了解光武中兴的主要内容以及东汉衰败的主要史实. 2.能力培养 ①引导学生比较 "光武中兴"与 "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中 ...

  • 三字经 译文和启示(四)
  • 古今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启示: "读史使人明智".如果把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当成一个大家庭的家谱,那么当我们回顾前人的经验时,可以从中吸取许多有用的东西. [译文]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 ...

  •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 东西方的造人传说 西方: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 东方:女娲(wa)抟(tuan)土造人. 2.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3. 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4. 远古人类表格: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 ...

  • [东汉的兴亡]教案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光武中兴,了解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⑵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中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培养分析,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