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教学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9课
巢湖市团结路小学 费康兵
2012年11月30日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热爱祖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在阅读的同时,深化了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升华了他们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感悟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钱学森冲破阻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前先学:
了解钱学森为科学作出的伟大贡献。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节,我们初学了《钱学森》一文,对钱学森有了初步的了解,课文描写了钱学森赴美留学期间的一些经历以及漫漫归国路,钱学森踏出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让人读来感慨万千。那么,究竟他的哪些做法、哪些话语打动着你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找出钱学森说的两段话,用横线划出来。
2、课文中的人物语言最难读,怎样才能读好呢?
4、“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从这段语言文字中发现了什么?从两个“最”读懂了什么?(钱学森很出色、有才华、学有成就等)
5、这么出色的钱学森留在这么著名的冯·卡门教授身边,意味着钱学森将得到些什么呢?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在美国的生活吗?(学生自由说。)
6、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可是钱学森却选择了回国。冯·卡门会对钱学森怎么说呢?
9
10是“迷惑”的意思。
11、钱学森还说过这样的话:“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我爱的是我的祖国和人民。”由此,我们想到邓小平和周恩来、巴金等人说过类似的名言。
(齐读留学生说的话)你对这些中国留学生有什么看法?
其实中国留学生说的话是有道理的。当时中国刚解放,的确很落后,开展科学研究实在很困难。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搞科研的环境、设备,与美国提供的有着天壤之别。然而钱学森丝毫不嫌祖国贫穷,毅然决然地想要回去改变祖国的面貌。用孟子的名言来说叫““贫贱不能移。”(板书“贫贱不能移。”)“移”是“改变”的意思。
(2)再读他的这段话,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认为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呢?“终于”写出这一天来之不易,写出钱学森激动、喜悦之情。“应当”是什么意思?从“应当”一词读出了什么?指导朗读这个句子。
13、同时出示两段话,教师小结。
(1)钱学森认为回国是义务,回国是责任;是对祖国培育之恩的回报。所以不管谁来劝,他总是说——(齐读第一处)
(2)不管怎么劝,他总是诚恳而坚定地说——(生齐读第二处)
14、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正是这爱国心,促使钱学森踏上了回国的征途。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还有什么牵动着钱学森回国的情思?(思乡 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
15、中国才是他的家。是祖国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他仿佛听到了祖国和人民在召唤他。请欣赏歌曲《故乡的云》
16、学习第五小节。
(1)既然铁了心要回来,为什么又一直到1955
些什么?让我们先来听听美国的一位高级将领是怎么说的? 请看:
10000人,乙种部队一个师5000人,五个师至少是25000人,一个钱学森至少抵得上25000人,真是个了不得的人!怪不得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齐读
(3)读好这句话,关键要读好哪个词呢?“绝不能”什么意思?态度极其坚决的。
(4)美国政府为了留住钱学森,让他继续为美国服务,他们会怎么留呢?(学生自由说。)
(5)是啊,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
寝食难安、望眼欲穿
(2)过渡: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钱学森在美国呆了20年之久。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盼到了梦寐以求的这一天。在中国政府的强烈要求下,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了。
19、齐读第一自然段
(1)读后交流感受。
(2)如果按时间顺序写,第一自然段要放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把这段放开头呢?(这种写法叫“倒叙”。把后面的内容提到前面来写,起突出、强调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大家在作文中也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3)完成练习2。
22年的努力,15天的漂泊,巨轮终于靠岸了,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完成习题2。
三、课堂小结:
么在支撑这他呢?(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欣赏《我的中国心》
四、学习最后一段。
1、钱学森回国后为建设祖国作出卓越贡献的呢?齐读最后一段。
仿照“作家卡片—巴金”,根据今天的学习和你所搜集的资料,写一写“科学家卡片—钱学森”。
钱学森 板 书 设 计: 富贵不能淫(迷惑) .大屏幕
爱国 贫贱不能移(改变) .
威武不能屈(屈服).
《钱学森》教学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9课
巢湖市团结路小学 费康兵
2012年11月30日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热爱祖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在阅读的同时,深化了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升华了他们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感悟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钱学森冲破阻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前先学:
了解钱学森为科学作出的伟大贡献。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节,我们初学了《钱学森》一文,对钱学森有了初步的了解,课文描写了钱学森赴美留学期间的一些经历以及漫漫归国路,钱学森踏出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让人读来感慨万千。那么,究竟他的哪些做法、哪些话语打动着你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找出钱学森说的两段话,用横线划出来。
2、课文中的人物语言最难读,怎样才能读好呢?
4、“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从这段语言文字中发现了什么?从两个“最”读懂了什么?(钱学森很出色、有才华、学有成就等)
5、这么出色的钱学森留在这么著名的冯·卡门教授身边,意味着钱学森将得到些什么呢?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在美国的生活吗?(学生自由说。)
6、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可是钱学森却选择了回国。冯·卡门会对钱学森怎么说呢?
9
10是“迷惑”的意思。
11、钱学森还说过这样的话:“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我爱的是我的祖国和人民。”由此,我们想到邓小平和周恩来、巴金等人说过类似的名言。
(齐读留学生说的话)你对这些中国留学生有什么看法?
其实中国留学生说的话是有道理的。当时中国刚解放,的确很落后,开展科学研究实在很困难。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搞科研的环境、设备,与美国提供的有着天壤之别。然而钱学森丝毫不嫌祖国贫穷,毅然决然地想要回去改变祖国的面貌。用孟子的名言来说叫““贫贱不能移。”(板书“贫贱不能移。”)“移”是“改变”的意思。
(2)再读他的这段话,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认为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呢?“终于”写出这一天来之不易,写出钱学森激动、喜悦之情。“应当”是什么意思?从“应当”一词读出了什么?指导朗读这个句子。
13、同时出示两段话,教师小结。
(1)钱学森认为回国是义务,回国是责任;是对祖国培育之恩的回报。所以不管谁来劝,他总是说——(齐读第一处)
(2)不管怎么劝,他总是诚恳而坚定地说——(生齐读第二处)
14、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正是这爱国心,促使钱学森踏上了回国的征途。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还有什么牵动着钱学森回国的情思?(思乡 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
15、中国才是他的家。是祖国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他仿佛听到了祖国和人民在召唤他。请欣赏歌曲《故乡的云》
16、学习第五小节。
(1)既然铁了心要回来,为什么又一直到1955
些什么?让我们先来听听美国的一位高级将领是怎么说的? 请看:
10000人,乙种部队一个师5000人,五个师至少是25000人,一个钱学森至少抵得上25000人,真是个了不得的人!怪不得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齐读
(3)读好这句话,关键要读好哪个词呢?“绝不能”什么意思?态度极其坚决的。
(4)美国政府为了留住钱学森,让他继续为美国服务,他们会怎么留呢?(学生自由说。)
(5)是啊,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
寝食难安、望眼欲穿
(2)过渡: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钱学森在美国呆了20年之久。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盼到了梦寐以求的这一天。在中国政府的强烈要求下,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了。
19、齐读第一自然段
(1)读后交流感受。
(2)如果按时间顺序写,第一自然段要放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把这段放开头呢?(这种写法叫“倒叙”。把后面的内容提到前面来写,起突出、强调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大家在作文中也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3)完成练习2。
22年的努力,15天的漂泊,巨轮终于靠岸了,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完成习题2。
三、课堂小结:
么在支撑这他呢?(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欣赏《我的中国心》
四、学习最后一段。
1、钱学森回国后为建设祖国作出卓越贡献的呢?齐读最后一段。
仿照“作家卡片—巴金”,根据今天的学习和你所搜集的资料,写一写“科学家卡片—钱学森”。
钱学森 板 书 设 计: 富贵不能淫(迷惑) .大屏幕
爱国 贫贱不能移(改变) .
威武不能屈(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