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从内容上讲主要是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章的遵循,保护资本安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但内部审计从机构设置、工作重点、审计内容的深度及广度、审计方式、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应具体把握好以下几个转变:

  一、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向为内部管理服务方面转变来源: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查措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例如,当对某一销售收入进行审计时,往往审核其合同金额与客户付款金额是否相同,所付票据是否齐全,而不管其价格是否合理,认为那是经营部门的事,与财务无关;再如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照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合作对象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方案,一般不去深入分析。事实上企业中真正存在的问题甚至是舞弊行为往往在这些过程中。再如对审计项目立项时,往往按财务收支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常规项目立项,几乎没有专门为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立项,只是在查账过程中去发现一些内控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企业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进行系统和权威的评价,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而无法对管理当局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建议。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审的职能也必需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内审也不可能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将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定位应从平行于各职能部门的单一机构向更高层次、更完善的结构转变

  目前我国企业的监督机构大部分只设有内部审计部门,而且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有些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审部门,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这样的设置,内审机构一般不对同处一级的总公司财务部门及其他经营管理部门进行审计,只审计二级企业;即便对总公司财务部门进行审计,通常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随着企业制度的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组织机构都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立,即应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之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审计部,三者之间由上而下存在业务指导关系,审计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各职能部门,在业务上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在行政上向总经理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对于规模较小、不设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审计部应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审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内审队伍的构成应从单纯的财务人员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组织结构发展

  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扩展,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加入内审部门,使内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内部审计的实施方式应从单一靠内审机构人员的力量向与外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内审工作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对财务数据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二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分析和评阶。对于第一部分,可由内审人员根据不同类型项目的不同审计目的,对会计师事务所提出每一项目的具体要求,委托事务所按照内审目的进行审计,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内审人员由于对本公司的情况熟悉,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公司业务过程的分析和评价上,并对整个审计工作全过程进行参与和监督。内外审的有机结合,既可解决内审机构人手少而任务重的矛盾,又有助于提高内审的效率与质量。

  五、内审从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及事中审计转变

  目前我们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内审的作用将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经验丰富的内审人员,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六、内审工作应由分散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

  目前,各单位内审机构的设置,内审人员的配备,内审程序的建立,内审标准的制定及内审质量的监督等均无统一的管理,不利于内审作用的发挥和内审工作的开展。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必须设立全民性的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地方、行业设立地方、行业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行业自律管理,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目前,我国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从内容上讲主要是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章的遵循,保护资本安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但内部审计从机构设置、工作重点、审计内容的深度及广度、审计方式、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应具体把握好以下几个转变:

  一、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向为内部管理服务方面转变来源: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查措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例如,当对某一销售收入进行审计时,往往审核其合同金额与客户付款金额是否相同,所付票据是否齐全,而不管其价格是否合理,认为那是经营部门的事,与财务无关;再如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照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合作对象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方案,一般不去深入分析。事实上企业中真正存在的问题甚至是舞弊行为往往在这些过程中。再如对审计项目立项时,往往按财务收支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常规项目立项,几乎没有专门为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立项,只是在查账过程中去发现一些内控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企业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进行系统和权威的评价,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而无法对管理当局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建议。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审的职能也必需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内审也不可能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将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定位应从平行于各职能部门的单一机构向更高层次、更完善的结构转变

  目前我国企业的监督机构大部分只设有内部审计部门,而且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有些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审部门,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这样的设置,内审机构一般不对同处一级的总公司财务部门及其他经营管理部门进行审计,只审计二级企业;即便对总公司财务部门进行审计,通常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随着企业制度的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组织机构都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立,即应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之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审计部,三者之间由上而下存在业务指导关系,审计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各职能部门,在业务上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在行政上向总经理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对于规模较小、不设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审计部应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审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内审队伍的构成应从单纯的财务人员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组织结构发展

  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扩展,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加入内审部门,使内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内部审计的实施方式应从单一靠内审机构人员的力量向与外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内审工作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对财务数据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二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分析和评阶。对于第一部分,可由内审人员根据不同类型项目的不同审计目的,对会计师事务所提出每一项目的具体要求,委托事务所按照内审目的进行审计,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内审人员由于对本公司的情况熟悉,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公司业务过程的分析和评价上,并对整个审计工作全过程进行参与和监督。内外审的有机结合,既可解决内审机构人手少而任务重的矛盾,又有助于提高内审的效率与质量。

  五、内审从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及事中审计转变

  目前我们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内审的作用将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经验丰富的内审人员,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六、内审工作应由分散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

  目前,各单位内审机构的设置,内审人员的配备,内审程序的建立,内审标准的制定及内审质量的监督等均无统一的管理,不利于内审作用的发挥和内审工作的开展。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必须设立全民性的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地方、行业设立地方、行业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行业自律管理,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相关内容

  • 简述审计的发展方向和与相关学科联系存在的必然
  • 审计行业发展的趋势:(几个趋势与各位分享,后面的评论是我的见解)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审计在研究方式.研究方法.研究方向与研究空间.时间方面发生重大变革,使得我国现代审计理论研究呈现数学化.电算化.综合化.社会化.规范化.国际化等发展趋势. 数学化趋势.20世纪以来,数学在审计理论 ...

  • 美国军队审计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
  • 摘要:本文以美军审计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美军审计最为关注的军费运行.国防合同和武器系统等项目审计进行了深入剖析,介绍了其组织结构及工作程序.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发展的眼光审视美军审计的变革趋势,指出未来美军审计将会在完善军地合作.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和建设审计信息系统三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

  • 2016-2021年中国会计审计行业现状分析及赢利性研究预测报告
  • 2016-2021年中国会计审计行业现状分析及 赢利性研究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部分): 第一部分 市场发展现状 第一章 会计审计行业概述 第一节 会计审计行业定义 第二节 会计审计行业发展历程 第三节 会计审计产业链分析 第二章 我国会计审计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会计审计行业发展概述 一.中国会 ...

  • 美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
  • 美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目前中国的这两个指标却很低(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一些国家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中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加拿大 法国 德国 英国 澳大利亚 2001年 1998年 1997年 2000年 1997年 ...

  • 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 摘要: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巨大的变革风波,建筑施工行业也不例外.面对这股发展潮流,建筑施工行业应积极迎头赶上,在信息化发展趋势面前,采取科学的发展对策.本文即在分析建筑施工中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应对信息化发展潮流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 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 发展对策 ...

  •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发展趋势与特征研究
  •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研究 毛蕴诗 戴勇 2012-12-26 14:32:19 来源:<经济评论>(武汉)2006年4期 作者简介:毛蕴诗/戴勇,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275 内容提要: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明显的趋势,不仅体现为世界贸易保持高速增长并超过世界国内生 ...

  • 会计专业论文题目
  • 选题的范围 1.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方面 2.财务成本管理方面 3.管理会计方面 4. 审计方面 5.会计电算化方面 1.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 2. 关于绿色会计理论的探讨 3. 关于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探析 4. 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探讨 5. 关于合并报表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6. ...

  • 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审计发展趋势
  • 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审计发展趋势 当今,大数据伴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对全球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大数据给现代会计.审计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要求人们把握大数据的特点,变革现代会计.审计的思维与技术和方法,推动大数据时代会计.审计的发展. 大数据的涵义与特征 "数据" ...

  • 我国财务软件发展趋势的探讨
  • 我国财务软件发展趋势的探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尽管我国财务软件的发展形势较好,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 ,面对世界经济的挑战,面对国际财务软件的高标准要求,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一.我国财务软 ...

  • 启用账簿有哪些基本要求?
  • 财务知识 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合法性和资料的完整性,明确记账责任.会计人员在启用账簿时,要填写账簿启用表(即"经管人员一览表").账簿启用表的填写要求是: (1)填写启用日期和启用账簿的起止页数.如启用的是订本式账簿,•起止页数已经印好不需再填:启用活页式账簿,起止页数可等到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