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纪连海 郝万山 孙立群聊千古中医故事

http://book.qq.com/2008年06月30日17:12   腾讯读书   评论4条

嘉宾孙立群 纪连海

主持人:自己养的方式还是符合中国医学的观点。

纪连海:其实食疗本身也是中医里的一部分。

主持人:郝老师,您在写关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的时候,除了刚才提到的昼夜节律以外,还提到了七日节律,周或者是七的概念应该是来自于西方的,中国古代这种计时方式可能还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按照月份计时,好象没有周的概念。

郝万山:这个不是我提出来的,七日节律不是我发现的,张仲景有一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感冒、头疼、发烧、发冷,身上没有汗,但七天好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自然病程结束了。他提出的外感自然病程就是六七天左右。这是从大量临床病例中观察出来的规律。

主持人:我感觉是神话传出来的。

郝万山:不是。

纪连海:只不过我们在中国人在生活中不太强调这个七天。比如正月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牛日,我们也有七日,比如说第一天造了什么,第二天造了什么,然后第七天造了人。其实我们中国很早很早也有七日,只没有过分强化这个东西。

主持人:其实这种周的概念很早就有了,不像西方那样,到了周日去教堂做活动。我是武侠迷,射雕英雄传里面有一句话,就是天知道,损有余以不足。这是不是跟人和天相感应的东西有一些类似的。我想问一下孙老师,可能对道家的东西有一些印象。您怎么来评价这样一句话,这句话在我们某个古代历史典籍和故事典籍里面有。

孙立群:阴阳是一个相互调节,相互互补的过程,无论是过还是不足,都不行。比如我们常说的过犹不及,实际上就是好东西光吃也不行,像海鲜加啤酒,偶尔尝一次行,你要是吃两月,痛风,绝对走不动。

纪连海:我就吃一次。

郝万山:过敏了。

孙立群:这都是很忌讳的,包括咱们的蔬菜搭配,肉,还有一些东西的搭配。

纪连海:那个是天津人请我吃的。

孙立群:吃海鲜有很多讲究的,不是什么东西都吃的。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知道自己优势在哪儿,劣势在哪儿。最关键的就是保持你的一种平衡状态。

主持人:在一定程度上,首先认识自己的身体,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是强项,哪些是弱项。

孙立群:对,这是最重要的。各家几乎都有一个抽屉,一个小盒,放一点常用药,这就是人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做的。我比较信任的是藿香正气,我觉得真好,闹肚子吃,感冒吃,不舒服吃,它的适应性很强。当然有人也许不适应,这就是咱们中医的特色,能够平衡,平衡最关键。

郝万山:金庸老师所写的这个是《黄帝内经》的话,因为他拿了几本中医的书,看了之后在他的武侠小说当中就用到了。这是指什么呢,如果你这个病人是实症的话,就要把邪气去掉,如果是虚症的话,要把气虚、阴虚、阳虚补起来。这样处理的结果,就像孙老师所说,维持体内的阴阳协调、气血协调,只要平衡了,协调了,人就健康了。

主持人:还是可以从金庸老师的这句话里面,体会中医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关于金木水火土,有人看作是方术,纪老师您所写到的孙思邈《千金方》提到过长寿的问题,尤其是在考证孙思邈本人到底是101岁,还是141岁方面做了很多功夫。这样看来,寿星也是很多的。在我们现在这种生活条件比较好了以后,可能很多人在生活条件、饮食条件、居住条件都有提高以后,都觉得这方面应该问题都不大。但其实可能吃的太多,太好,对自己的长寿也不是太有帮助。我想知道平时应该如何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上的习惯?不像孙思邈那样能过百岁,也可以让自己过更健康体验更多更美好的生活。

纪连海:其实我很羡慕孙思邈,让我讲的时候,我也特别愿意讲孙思邈,正好上级给我派的就是孙思邈。我自己比较亲信于他是141岁,但因为我是中学历史老师的身份,课本当中写的明明就是101岁,没有办法。我们中国历史上真是有很多很多活过百岁的,比如商朝的五丁,他活的是92岁,但这是三千多年前,这是很了不起的。我还考证过姜太公,活了113岁。孙思邈本身也是活了一百多岁。他们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比如说饮食,适可而止,没有讲什么大鱼,大肉,也讲饮食配方,但基本上都是符合我们现在来看,就是当今社会想提如何健康,如何饮食,但都是几千年前说过的。比如居住条件,孙思邈一生行医一生,经常不在家里,我们常说走万里路,读万卷书,我们现在经常坐电梯,没有运动。所有条件都好了,但是就有一个问题,我们的空气不如原来清新,食物不如原来干净了,我们的工作条件不如原来。归根究底,现在社会有现在社会的好处,但也有一些问题,没办法,是文明给我们带来的东西。为什么有些有钱人希望居住在郊外,花钱买的是一种空气,买的是一种健康,买的是未来,我们很多人还是在天天往城里挤,而且锻炼没有。我经常每周都要给自己放一放假,就是说一定要找个时间去出外郊游,因为我真的觉得回到原来那样很好。

主持人:出去郊游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天人合一,人本身还是属于自然的生物。人本身在一个地方,如果感觉居住不舒服的话,肯定是这个地方的环境出了问题。

纪连海:想当年我买房的时候,我进入北京以后,开始租房,后来决定买房,我一直在等。为什么呢?很多房子看着觉得这儿挺热闹,挺好,但就觉得将来这个地方不一样好,后来我就等,等到了我们学校那个房子,往东、往北都是大森林,空气比较清新,而且我觉得住在那儿比较舒服。当时我没有想过那个地方升值,真的挺高,而且一定要买高层,高层少受污染。

主持人:在买房或者是居住环境的时候有一种观念,不知道几位老师是不是同意,所谓说风水好不好,或者这个地方环境是不是好,重要的是看这个地方的草木是不是能够生长的比较茂盛,要是草木生长的比较茂盛的话,这个地方的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包括跟人对应的关系更好。是这样吗?

孙立群:人越切近大自然,可能得到的清新空气、干净的水越多。现代生活就使我们远离了大自然。比如出门坐车、坐电梯,这种生活,严格来讲,是跟大自然给予咱们非常优越的条件是违背的。时间越长,人的病就会越多,而且照目前的发展,将来的问题肯定是越来越多。看看现在城市的这种状况。

主持人:我想问郝老师这样一个问题,大概两年以前有一部电视剧,就是《大长今》在热播的时候,里面有一些观点也被国内学者批判过,说针灸是韩国最早发明的,当然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这样的医术。《大长今》反应的韩国那个时代,他们所了解的医术,我们中国那个时候大概是明朝时期,和我们国家相比,他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层次和水平?

郝万山:《大长今》这部电视剧我没有看过,是当做故事来看,而不要当做医学著作来看。韩国的医学来自于我们中国,是中国医学传到韩国以后,结合了韩国当时的一些人的体质,和医学水平,原本他们并不叫韩国医学,而就是叫汉医。也就是在几十年前,有人说我们这里有所发展了,所以我们不应当叫汉医,应当叫韩医。但是汉医和韩医用汉文写的时候是一个字,只有写成中文的时候才能够分的出来。所以我想它的根源是来自于大陆医学,这个没有错,他们自己也这样说,叫大陆医学,也叫汉医。包括文字,在五百年前都是用汉字,包括书和刻板印刷。

纪连海:包括越南。

郝万山:说我们自己有语言,怎么没有文字了,让一个大臣造文字,这个大臣来中国考察了十几次,苦思冥想,造不出文字怎么办,又不能写成像西方那样阿拉伯的文字。皇帝的要求时间快到了,他睡觉,看到窗户上的小格,后来把这个拼下来,成为后来的韩国文字。因此把《大长今》当做故事来看,不是医学著作。

[1] [2] [3] [4]

http://book.qq.com/2008年06月30日17:12   腾讯读书   评论4条

嘉宾孙立群 纪连海

主持人:自己养的方式还是符合中国医学的观点。

纪连海:其实食疗本身也是中医里的一部分。

主持人:郝老师,您在写关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的时候,除了刚才提到的昼夜节律以外,还提到了七日节律,周或者是七的概念应该是来自于西方的,中国古代这种计时方式可能还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按照月份计时,好象没有周的概念。

郝万山:这个不是我提出来的,七日节律不是我发现的,张仲景有一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感冒、头疼、发烧、发冷,身上没有汗,但七天好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自然病程结束了。他提出的外感自然病程就是六七天左右。这是从大量临床病例中观察出来的规律。

主持人:我感觉是神话传出来的。

郝万山:不是。

纪连海:只不过我们在中国人在生活中不太强调这个七天。比如正月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牛日,我们也有七日,比如说第一天造了什么,第二天造了什么,然后第七天造了人。其实我们中国很早很早也有七日,只没有过分强化这个东西。

主持人:其实这种周的概念很早就有了,不像西方那样,到了周日去教堂做活动。我是武侠迷,射雕英雄传里面有一句话,就是天知道,损有余以不足。这是不是跟人和天相感应的东西有一些类似的。我想问一下孙老师,可能对道家的东西有一些印象。您怎么来评价这样一句话,这句话在我们某个古代历史典籍和故事典籍里面有。

孙立群:阴阳是一个相互调节,相互互补的过程,无论是过还是不足,都不行。比如我们常说的过犹不及,实际上就是好东西光吃也不行,像海鲜加啤酒,偶尔尝一次行,你要是吃两月,痛风,绝对走不动。

纪连海:我就吃一次。

郝万山:过敏了。

孙立群:这都是很忌讳的,包括咱们的蔬菜搭配,肉,还有一些东西的搭配。

纪连海:那个是天津人请我吃的。

孙立群:吃海鲜有很多讲究的,不是什么东西都吃的。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知道自己优势在哪儿,劣势在哪儿。最关键的就是保持你的一种平衡状态。

主持人:在一定程度上,首先认识自己的身体,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是强项,哪些是弱项。

孙立群:对,这是最重要的。各家几乎都有一个抽屉,一个小盒,放一点常用药,这就是人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做的。我比较信任的是藿香正气,我觉得真好,闹肚子吃,感冒吃,不舒服吃,它的适应性很强。当然有人也许不适应,这就是咱们中医的特色,能够平衡,平衡最关键。

郝万山:金庸老师所写的这个是《黄帝内经》的话,因为他拿了几本中医的书,看了之后在他的武侠小说当中就用到了。这是指什么呢,如果你这个病人是实症的话,就要把邪气去掉,如果是虚症的话,要把气虚、阴虚、阳虚补起来。这样处理的结果,就像孙老师所说,维持体内的阴阳协调、气血协调,只要平衡了,协调了,人就健康了。

主持人:还是可以从金庸老师的这句话里面,体会中医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关于金木水火土,有人看作是方术,纪老师您所写到的孙思邈《千金方》提到过长寿的问题,尤其是在考证孙思邈本人到底是101岁,还是141岁方面做了很多功夫。这样看来,寿星也是很多的。在我们现在这种生活条件比较好了以后,可能很多人在生活条件、饮食条件、居住条件都有提高以后,都觉得这方面应该问题都不大。但其实可能吃的太多,太好,对自己的长寿也不是太有帮助。我想知道平时应该如何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上的习惯?不像孙思邈那样能过百岁,也可以让自己过更健康体验更多更美好的生活。

纪连海:其实我很羡慕孙思邈,让我讲的时候,我也特别愿意讲孙思邈,正好上级给我派的就是孙思邈。我自己比较亲信于他是141岁,但因为我是中学历史老师的身份,课本当中写的明明就是101岁,没有办法。我们中国历史上真是有很多很多活过百岁的,比如商朝的五丁,他活的是92岁,但这是三千多年前,这是很了不起的。我还考证过姜太公,活了113岁。孙思邈本身也是活了一百多岁。他们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比如说饮食,适可而止,没有讲什么大鱼,大肉,也讲饮食配方,但基本上都是符合我们现在来看,就是当今社会想提如何健康,如何饮食,但都是几千年前说过的。比如居住条件,孙思邈一生行医一生,经常不在家里,我们常说走万里路,读万卷书,我们现在经常坐电梯,没有运动。所有条件都好了,但是就有一个问题,我们的空气不如原来清新,食物不如原来干净了,我们的工作条件不如原来。归根究底,现在社会有现在社会的好处,但也有一些问题,没办法,是文明给我们带来的东西。为什么有些有钱人希望居住在郊外,花钱买的是一种空气,买的是一种健康,买的是未来,我们很多人还是在天天往城里挤,而且锻炼没有。我经常每周都要给自己放一放假,就是说一定要找个时间去出外郊游,因为我真的觉得回到原来那样很好。

主持人:出去郊游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天人合一,人本身还是属于自然的生物。人本身在一个地方,如果感觉居住不舒服的话,肯定是这个地方的环境出了问题。

纪连海:想当年我买房的时候,我进入北京以后,开始租房,后来决定买房,我一直在等。为什么呢?很多房子看着觉得这儿挺热闹,挺好,但就觉得将来这个地方不一样好,后来我就等,等到了我们学校那个房子,往东、往北都是大森林,空气比较清新,而且我觉得住在那儿比较舒服。当时我没有想过那个地方升值,真的挺高,而且一定要买高层,高层少受污染。

主持人:在买房或者是居住环境的时候有一种观念,不知道几位老师是不是同意,所谓说风水好不好,或者这个地方环境是不是好,重要的是看这个地方的草木是不是能够生长的比较茂盛,要是草木生长的比较茂盛的话,这个地方的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包括跟人对应的关系更好。是这样吗?

孙立群:人越切近大自然,可能得到的清新空气、干净的水越多。现代生活就使我们远离了大自然。比如出门坐车、坐电梯,这种生活,严格来讲,是跟大自然给予咱们非常优越的条件是违背的。时间越长,人的病就会越多,而且照目前的发展,将来的问题肯定是越来越多。看看现在城市的这种状况。

主持人:我想问郝老师这样一个问题,大概两年以前有一部电视剧,就是《大长今》在热播的时候,里面有一些观点也被国内学者批判过,说针灸是韩国最早发明的,当然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这样的医术。《大长今》反应的韩国那个时代,他们所了解的医术,我们中国那个时候大概是明朝时期,和我们国家相比,他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层次和水平?

郝万山:《大长今》这部电视剧我没有看过,是当做故事来看,而不要当做医学著作来看。韩国的医学来自于我们中国,是中国医学传到韩国以后,结合了韩国当时的一些人的体质,和医学水平,原本他们并不叫韩国医学,而就是叫汉医。也就是在几十年前,有人说我们这里有所发展了,所以我们不应当叫汉医,应当叫韩医。但是汉医和韩医用汉文写的时候是一个字,只有写成中文的时候才能够分的出来。所以我想它的根源是来自于大陆医学,这个没有错,他们自己也这样说,叫大陆医学,也叫汉医。包括文字,在五百年前都是用汉字,包括书和刻板印刷。

纪连海:包括越南。

郝万山:说我们自己有语言,怎么没有文字了,让一个大臣造文字,这个大臣来中国考察了十几次,苦思冥想,造不出文字怎么办,又不能写成像西方那样阿拉伯的文字。皇帝的要求时间快到了,他睡觉,看到窗户上的小格,后来把这个拼下来,成为后来的韩国文字。因此把《大长今》当做故事来看,不是医学著作。

[1] [2] [3] [4]


相关内容

  • [百家讲坛]千古中医故事 华佗2 华佗之死
  • 演讲人:孙立群 讲师简介: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所开课程有"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士人史"等.曾参与编写教材及专著十 ...

  • 大风歌(百家讲坛王立群讲高祖刘邦)
  • 基本资料 大风歌(百家讲坛王立群讲高祖刘邦) 作者: 王立群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出版年: 页数: 定价: 26.0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刘邦是一位传奇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短时间(七年)内统一天下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 ...

  • 国学综艺三大看点
  • 看点一: <百家讲坛>三位名师 在很多观众的印象里,综艺节目的评委席都由娱乐明星或名人长期占据,而此次<最爱是中华>却全部启用文化名人担任导师,这种组合令人耳目一新,也体现了节目组在诠释传统文化上的极致追求. <最爱是中华>节目组在选取.邀请导师时,务求精益求精, ...

  • 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B
  • 推荐给其他网友 |加入收藏 名 称: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 集 数:四十七 首播时间: 首播频道: 产 地:中国大陆 年 份:2008 来 源:百家讲坛 语 种:中文 顶 踩 评分 分享 由河南大学的王立群教授为观众讲述<史记>之秦始皇,介绍秦国从完成统一大业到王朝走向灭亡的 ...

  • [百家讲坛]千古中医故事 李时珍3 本草耀神州
  • 演讲人:钱文忠 讲师简介: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史.学术史.宗教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著作有文集<瓦釜集>.<末那皈依>等. 内容简介: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明代有一位神医叫李时珍,他 ...

  • 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K
  • <百家讲坛> 20111224 王立群读<史记>-.. 类型:历史/史说天下|历史时刻|中国皇帝|2008百家讲坛|2009百家讲坛 来源:百家讲坛 介绍:本节目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史书记载,子婴的最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弟弟.由于赵高自己想当皇帝但是又不敢当,他就选了秦始皇的弟弟子 ...

  • 王立群欲把太极推上百家讲坛(转载)
  • 与陈正雷论道太极 王立群欲把太极推上百家讲坛 人民网河南视窗讯 大河网-大河报报道:(见习记者吴战朝) 21日晚,在河南省体育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省文化厅主办的<太极文化与养生之道高峰论坛>上,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立群先生当众表示,要 ...

  • [优秀作文]我与百家讲坛
  • 每天中午12点40分,我都很习惯打开电视看百家讲坛.我非常喜欢这个节目.这个节目带给我许多乐趣,增添知识.百家讲坛的教授们会告诉我许多历史知识,让我知道了拿破仑一手用霸道征服欧洲,一手用王道改变世界.知道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张择端.因此,我了解了许多的历史人物,比如:秦始皇,丞相李斯,纳兰性德,乾隆 ...

  • 王立群称宋太宗杀宋太祖嫌疑大
  • 著名文化学者.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的两本新书<无冕女皇吕后>.<宋太宗>近日在京发布.9日他作客中新网视频访谈<人物对话间>,详述两本历史新著的内容和创作经历.他在访谈中表示,宋太祖之死是一桩谜案,疑案.最大的可能性是宋太祖是被害的,这个凶手就是宋太宗. 谈新书: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