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西部最大的"内陆港"

     通过一系列运作,使西安成为西部地区铁海联运、气海联运的国际物流中心枢纽,成为“国际港口城市”,进而把西安建成内陆地区的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对外贸易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丝绸之路使古长安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交流的重要窗口。现代西安是我国西部、黄河中上游地区以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高教、科研、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交通枢纽。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安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提高。   2005年,西安地区进出口总值39.01亿美元,其中出口26.34亿美元,占陕西省出口总额的85.7%,外贸出口居西部省会城市之首,外向型经济对全市GDP的贡献度达到28.2%,外贸依存度达25.5%。外贸出口队伍日益壮大。专业外贸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科研院所和商业物资企业多元化出口格局正在形成,全市外经贸企业已达1820家。贸易结构趋于优化合理。一般贸易进出口占绝对优势,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工贸易增长平稳,潜力巨大。去年,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32.77亿美元,占西安市进出口总值的84%。品牌商品脱颖而出。以高新技术、机电产品为主的高附加值产品占据主导地位,自主创新、自有品牌的机电产品出口已成为我市外贸出口的一大亮点。去年,全市自营机电产品出口达5.96亿美元,同比增长77.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9.12%。西电、标缝等一批自主创新、自有品牌的出口机电产品已在国际市场上站稳了脚步。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企业市场拓展能力不断增强,出口产品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六大洲出口实现全面增长。进口贸易不断扩大,有力地推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外贸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的重要体现。当前,西安进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加快提升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借外贸之力促发展之势,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将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紧紧抓住WTO过渡期及其结束后国际国内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的机遇,紧紧抓住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重大机遇,立足于增强外贸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扩大外贸规模,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外贸的质量和效益,推动西安的外贸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打造“西部最大的内陆港”。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等沿海港口的合作,尽快形成B型保税物流中心“一个中心”,国际物流区、国内综合物流区、物流产业集群区“三大组团”,让西安成为众多国际港口在西部地区国际物流的公共操作平台,实现西北地区进出口贸易与国际货运航线直接对接,使西安成为西部地区铁海联运、气海联运的国际物流中心枢纽,成为“国际港口城市”,进而把西安建成内陆地区的国际化大都市。   推进“一区四基地”建设,构建外贸发展良好平台。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有效利用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优势、通关优势和环境优势,扩大并完善出口加工区的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等功能,科学规划出口加工区布局,切实加强区内产业引导。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品、软件、医药产品出口基地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软件及信息服务、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方面的聚集效应和规模优势,提升我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规模。加快建立门类齐全、劳动力资源充足的劳务出口基地,带动全市外派劳务工作的发展。   面向世界,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通过资金扶持、境外参展、境外宣传、市场考察等方式,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扩大出口空间,形成以欧美市场为主体,亚洲市场为依托,大力开拓中东、俄罗斯、中亚、拉美、非洲等市场的出口市场新格局。除组织企业参加有影响的专业性展览会外,每年还要精心组织、精心策划,举办多次有影响、有成效的大型促销活动。   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重点培育自主出口品牌。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品牌、技术和营销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着力提高西安的出口核心竞争力。积极引导外贸出口全方位创新,支持企业新产品开发,在境外注册商标和专利,建立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结构层次和技术能力,实现外贸出口由数量增长到质量增长的转变。出台“自主创新品牌出口行动计划”,树立一批自主品牌典型,完善配套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国内畅销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让西安名牌更多更快地走向世界。   抓住“两个转移”机遇,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根据国家关于中西部地区重点发展资源产品、农副产品和优势工业品的加工贸易战略布局,研究制定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积极承接外资高端加工贸易产业和环节的转移,重点谋划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配套协作型”加工贸易龙头项目。提升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精加工、深加工,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程度,促进加工贸易由低层次加工向深层次加工转移。   积极实施“三个一千”工程,不断提高外贸服务水平。全面推行外贸跟踪服务机制,建立完善外贸出口的服务环境,积极抓好骨干出口企业的跟踪服务,开展走访一千家投资企业、组织一千名企业家展会、新登记审批培育一千家外经外贸企业活动,研究解决外贸出口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联系协调,争取更大的支持,为广大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加快捷的通关便利。积极推进“大通关”工程,加强“通关”作业改革,探索建立口岸通关作业新模式,推进数字口岸建设,全面提升通关综合服务水平。

     通过一系列运作,使西安成为西部地区铁海联运、气海联运的国际物流中心枢纽,成为“国际港口城市”,进而把西安建成内陆地区的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对外贸易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丝绸之路使古长安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交流的重要窗口。现代西安是我国西部、黄河中上游地区以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高教、科研、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交通枢纽。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安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提高。   2005年,西安地区进出口总值39.01亿美元,其中出口26.34亿美元,占陕西省出口总额的85.7%,外贸出口居西部省会城市之首,外向型经济对全市GDP的贡献度达到28.2%,外贸依存度达25.5%。外贸出口队伍日益壮大。专业外贸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科研院所和商业物资企业多元化出口格局正在形成,全市外经贸企业已达1820家。贸易结构趋于优化合理。一般贸易进出口占绝对优势,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工贸易增长平稳,潜力巨大。去年,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32.77亿美元,占西安市进出口总值的84%。品牌商品脱颖而出。以高新技术、机电产品为主的高附加值产品占据主导地位,自主创新、自有品牌的机电产品出口已成为我市外贸出口的一大亮点。去年,全市自营机电产品出口达5.96亿美元,同比增长77.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9.12%。西电、标缝等一批自主创新、自有品牌的出口机电产品已在国际市场上站稳了脚步。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企业市场拓展能力不断增强,出口产品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六大洲出口实现全面增长。进口贸易不断扩大,有力地推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外贸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的重要体现。当前,西安进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加快提升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借外贸之力促发展之势,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将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紧紧抓住WTO过渡期及其结束后国际国内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的机遇,紧紧抓住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重大机遇,立足于增强外贸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扩大外贸规模,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外贸的质量和效益,推动西安的外贸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打造“西部最大的内陆港”。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等沿海港口的合作,尽快形成B型保税物流中心“一个中心”,国际物流区、国内综合物流区、物流产业集群区“三大组团”,让西安成为众多国际港口在西部地区国际物流的公共操作平台,实现西北地区进出口贸易与国际货运航线直接对接,使西安成为西部地区铁海联运、气海联运的国际物流中心枢纽,成为“国际港口城市”,进而把西安建成内陆地区的国际化大都市。   推进“一区四基地”建设,构建外贸发展良好平台。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有效利用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优势、通关优势和环境优势,扩大并完善出口加工区的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等功能,科学规划出口加工区布局,切实加强区内产业引导。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品、软件、医药产品出口基地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软件及信息服务、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方面的聚集效应和规模优势,提升我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规模。加快建立门类齐全、劳动力资源充足的劳务出口基地,带动全市外派劳务工作的发展。   面向世界,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通过资金扶持、境外参展、境外宣传、市场考察等方式,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扩大出口空间,形成以欧美市场为主体,亚洲市场为依托,大力开拓中东、俄罗斯、中亚、拉美、非洲等市场的出口市场新格局。除组织企业参加有影响的专业性展览会外,每年还要精心组织、精心策划,举办多次有影响、有成效的大型促销活动。   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重点培育自主出口品牌。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品牌、技术和营销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着力提高西安的出口核心竞争力。积极引导外贸出口全方位创新,支持企业新产品开发,在境外注册商标和专利,建立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结构层次和技术能力,实现外贸出口由数量增长到质量增长的转变。出台“自主创新品牌出口行动计划”,树立一批自主品牌典型,完善配套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国内畅销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让西安名牌更多更快地走向世界。   抓住“两个转移”机遇,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根据国家关于中西部地区重点发展资源产品、农副产品和优势工业品的加工贸易战略布局,研究制定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积极承接外资高端加工贸易产业和环节的转移,重点谋划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配套协作型”加工贸易龙头项目。提升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精加工、深加工,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程度,促进加工贸易由低层次加工向深层次加工转移。   积极实施“三个一千”工程,不断提高外贸服务水平。全面推行外贸跟踪服务机制,建立完善外贸出口的服务环境,积极抓好骨干出口企业的跟踪服务,开展走访一千家投资企业、组织一千名企业家展会、新登记审批培育一千家外经外贸企业活动,研究解决外贸出口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联系协调,争取更大的支持,为广大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加快捷的通关便利。积极推进“大通关”工程,加强“通关”作业改革,探索建立口岸通关作业新模式,推进数字口岸建设,全面提升通关综合服务水平。


相关内容

  • 非洲的历史与文化
  • 非洲历史与文化 -西部非洲的母亲河尼日尔河 学 院: XX 专 业: XX 姓 名:XX 学 号: XX 指导老师:XX 联系方式: XX 成 绩: 时间:XX 西部非洲的母亲河--尼日尔河 尼日尔河,她发源于几内亚境内的富塔贾隆高原的劳马山(Mont de Loma),源头海拔900米,距大西洋岸 ...

  • 二元经济结构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 证券保险Capital&Insurance 资本观察 二元经济结构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一.相似的宏观经济背景--可借鉴1970年代日本的成功经验 在工业化.城市化遭遇瓶颈的背景下,1970年代日本经济成功完成了系列转型,尤其在产业升级方面有所体现:三大产业结构中工业占比下降,服务业占比上升: ...

  • 地理上25个世界之最
  • 地理上25个世界之最 一.世界上最大的岛群 世界上最大的岛群由印度尼西亚13000多个岛屿和菲律宾约7000个岛屿组成,称为马来群岛.其中主要的岛屿有印度尼西亚的大巽他群岛.小巽他群岛.摩鹿加.伊里安,菲律宾的吕宋.棉兰老.米鄢群岛.该群岛还包括东马来西亚.文莱.巴布亚新几内亚等.群岛位于太平洋和印 ...

  • 高考地理知识点
  • 地理学案 自然地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日界线的画法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算 热力环流原理及其应用 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代表地区.成因.特点和判别 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天气状况及实例 自然灾害(地质.气象) 河流的补给形式.洋流的成因和分布.水循环模式 地质作用及其 ...

  •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提纲
  •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中华民族人民的家园 一. 国土与人民 1.辽阔的疆域 (1)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黑龙江省) 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海南省) 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 ...

  • 四川十二五规划纲要
  •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指南,是未来五年我 ...

  • 8-2014年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新版5)
  •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能举例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2. 熟悉北京的著名建筑和历史文化景观,并以此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 3. 能利用地图说明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 4. ...

  • 初一下册其中复习资料
  • 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资料 第八章 认识亚洲 一.填空 1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 2.亚洲南部从东到西分布着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西亚) 3.亚洲有.西亚.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北亚(俄罗斯)中亚.东南亚. 4.描 ...

  •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成三级阶梯状分布 . 影响: ①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深入内陆,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②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同时在各阶梯的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