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信息学名词解释

公安信息—是反应警务及其活动过程的全部信息,或公安信息是有关公安事务运动状态的反应。语法信息—是指由符号之间组成的结构及其相关关系,它是信息的形式。 语义信息—是符号所表达的含义,即信息包含的内容以及信息在逻辑上的真实性和精确性。

语用信息—是符号所表达的含义,即信息包含的内容以及信息在逻辑上的真实性和精确性。

基础信息—是指公安工作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那些分类信息。 管理信息—是指管理与决策活动所需要的信息。

实进信息—是指信息的发生到传递至决策者手中时间间隔为零。 滞后信息—是指信息的发生到传递着手中时间间隔大于零。 动态公安信息—是指经常处在变化中的信息,如每日警情、发破案信息、暂住人口信息,各种监控信息以及日常警务活动发生的其他信息等。静态公安信息—是指相对稳定的信息,如常住人口信息,指纹信息,档案文件等。潜在信息资源—是指在于个人大脑中的信息资源,是一种没有表达出来公示的资源形态。

现时信息资源—是经过个人表述后,能够被他人所用的信息系统。零次信息资源—是指未经转述加工的自然状态。如平时所说的各种“现场”“一线”等。

一次信息资源—是直接在零次信息资源的基础上,用各种方式转述出来的信息资源,如从案件现场拍摄下来的照片或者录像。 二次信息资源—是以一次信息资源为基础,由经提炼加工后的信息所组成。三次信息资源—是以二次信息资源为基础上,再次加工、整理后的结果。公安信息管理—是对公安信息、公安信息活动过程、公安信息基础结构进行规划、组织和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活动。公安工作信息化—在公安工作中,通过普遍地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等),有效的开发利用公安系统内,外部的信息资源,开展网上办公、实现警务活动的网络化集成管理,让公安信息在总警力中占有主导地位,以提高社会治安治理能力的过程。信息调查法—是访问法、问卷法和观察法等信息收集方法的统称。访问法—是信息收集人员将信息的事项、以面谈、电话或网络在线交流的形式,问被调查者询问,以获得所需信息的方法。

问卷法—是指收集人员向被调查发放格式统一的调查表并由被调查者填写,通过调查表的回收获取所需要信息的方法。

观察法—是指通过察看,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信息的方法。 普遍信息调查—也叫做全面调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总体(如全国人口情况、全民民警基本素质等)进行的全面性信息调查。 典型调查方法—是指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从被调查研究的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出一个或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进行剖析,借以反应研究对象的一般性状态和发展趋势的方法。

重点信息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部门(单位)进行调查,重点是指那些在整体中占有较大比重的部门,能够从数量上反应整体情况。

抽样信息调查—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全部的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对对全部对象作出评估和推断的一种信息调查方法。

公安信息存储—是指把经过描述、定义和揭示后的公安信息顺序的格式进行存放,保管的过程。

公安信息检索—是指从已储存的公安信息中查找出所需公安信息或者其线索的过程。查全率—是指被检出满足提问要求的信息量占全国文献库中具有满足要求的信息总量的百分比。

查准率—是指检出并满足提问要求的信息数量与实际检出的信息总数之比。信息分析—是指以社会的特定需求为依托,以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为手段,通过对文献信息的收集、鉴别、评价、分析、综合等系列化加工过程,形成新的增值的信息产品,最终为不同层次的科学决策服务的一项具有研究性质的职能活动。 公安信息的分析—是指以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为主要手段,通过对公安信息的整理、分析、评价、预测、综合等系列化的加工过程,形成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新的信息产品。

公安信息的研判—是指对信息分析的成果的研究、选择,是对信息分析成果的进一步加工,从而为公安内部管理和各项公安业务活动指定出决策依据的一种具有科研性质的职能活动。公安信息的分析与研判的秘密力量预警作用—是指公安信息的分析与研判不仅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要求进行,而且要做到“抢先一步”,即预测,主动指出应当怎样去做。

信息分析方法—是指信息分析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方法和技巧的总和。信息分析方法的归纳—是指众多的信息分析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联系组成的有机整体。

信息传输—通过一定的方法、媒体、把信息从一方传送的另一方的过程就是信息传输。

计算机网络—是将分散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和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起来,彼此间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集合体。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连接的几何形状,用来表示网络结点的分布结构及相互关系,把计算机等网络单元抽象成为“点”,把网络中的电缆等通信媒体抽象成为“线”,从而抽象出了网络系统的具体逻辑结构,即拓扑结构。

系统—为了现实某种目的,由一些无素,按照一定的法则或结构组织起来的一个集合体。

系统外部环境—当一个系统被确定下来,该系统的周围是一个更大的系统,我们称为它的外部环境。

子系统—在系统内部还有系统,我们称为子系统。

接口—子系统之间的接点和系统与环境的作用点,通常叫做接口,接口位于边界上,且伴随着输入和输出的作用。

闭(环)系统—系统不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换,即孤立于环境之中,这样的系统称为封闭系统,也称为闭(环)系统。开(环)系统—系统是在环境中成长的运行、它受环境影响,是与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中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的系统,这样的系统称为开(环)系统。

系统的环境—通常的做法是把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直接有关的外部世界定义为系统的环境。

信息系统—泛指各种形态、各种模式的用于经济、管理、教育、工程等所有领域并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统称。 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指对组织中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信息系统,它通常是一个用于数据处理、查询、系统报告、业务活动处理等组织内部信息处理、加工和传递的集成化的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是指根据信息的逻辑结构组织起来的数据(信息)集合。它包括两个部门:信息自身和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存储数据库结构、生成与数据库相关的报表和报告,以及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的软件。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和输出等活动的总和。

数据处理系统—DPS是指能够执行数据处理活动的计算机系统。 程序化决策—是指重复出现的例行性决策,是一种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某一具体公安管理问题过作出的决策。它们具有重复性、多量性、定型性和标准性等特点。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以前未曾发生过或未曾处理过的问题,决策时无固定的程序和方法可以遵循。

群体决策—通常情况下,管理者很少单独解决组织的决策问题,决策常常由委员会、领导成员、项目组的集体方式进行。 公安信息系统开发—公安信息系统开发立足于公安工作实际,综合运用信息科学与各种信息技术,建设服务于公安机关信息系统的过程。“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范,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新系统逻辑方案—是指经分析和优化后,新系统拟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法。 系统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的过程,或者说系统测试是根据系统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一

批测试用到并利用这些测试例去运行程序,以发现程序错误的过程。系统评价—是对一个信息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检查、测试、分析和评审,系统评价包括用实际指标进行比较,以及评价系统目标实现的程度。

信息安全—是指通过各种信息技术,保证在各种系统和网络中传输、交换和存储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能被非法篡改,破坏,也不能被偶然、无意地修改,应保持它的真实风貌。

保密性—是指信息必须按照拥有者的要求保持一定秘密性,防止信息在非法授权的情况下被访问或一旦被泄露也能保证在一定期限内不被解读。

可用性—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当需要时能正确存取所需的信息,且信息必须是可用的。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是指组织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安全。

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硬件和存储媒介安全,使它们不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和破坏。

信息系统的软件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中的各种程序及其数据、文档不被篡改、失效和无法复制,保证计算机运行的软件是无害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内存储的数据或资料不被非法使用或篡改,保障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和纯洁性。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信息系统的连续正确的运行。

信息战—是指为了国家的军事战略而采取行动。取得信息优势,干扰对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

计算机病毒—就是一段小小的计算机程序,此程序具有自我复制和繁殖能力,并依附在其他可执行的正常程序上等待特定情况的发生,随之进行破坏动作成干扰系统的正操作。

计算机病毒的生存周期—我们把计算机病毒从设计生产至相应的检测清楚软件产生的这段时间称为计算机病毒的生存周期。 文件型病毒—是指计算机病毒将自身附着在其它可执行文件上的病毒,感染时以文件为对象。 “混合”型病毒—是指具有开机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寄生方式的计算机病毒,这种计算机病毒扩大了病毒程序的传染途径,它即感染磁盘的引导记录,又感染可执行文件。 良性计算机病毒—是指那些只是为了表现自身,并不彻底破坏系统和数据,但会大量占据cpu时间,增加系统开销,降低系统工作效率的一类病毒。

恶性计算机病毒—是指那些一旦发作后,就会破坏系统或数据,造成计算机系统瘫痪的一类计算机病毒。

黑客—黑客现在通常的含义是指利用通信软件,通过计算机网络非法进入他人系统,截获或篡改计算机数据,危害信息安全的计算机入侵者或入侵行为,即“电脑捣乱分子”。 防火墙—是一种访问控制技术,通过在某个机构的网络和不安全的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障碍,阻止对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当然,防火墙技术也可以用来阻止保密信息从该机构的网络上被非法传输出去。

信息安全监察—是指公安机关为了保障信息安全而依法对信息设施、信息系统、信息事件以及信息本身进行的监督管理工作。 电子警务—所谓电子警务、是公安组织的一种基于信息和信息技术,与现实警务相融合的新型组织形态。

公安信息—是反应警务及其活动过程的全部信息,或公安信息是有关公安事务运动状态的反应。语法信息—是指由符号之间组成的结构及其相关关系,它是信息的形式。 语义信息—是符号所表达的含义,即信息包含的内容以及信息在逻辑上的真实性和精确性。

语用信息—是符号所表达的含义,即信息包含的内容以及信息在逻辑上的真实性和精确性。

基础信息—是指公安工作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那些分类信息。 管理信息—是指管理与决策活动所需要的信息。

实进信息—是指信息的发生到传递至决策者手中时间间隔为零。 滞后信息—是指信息的发生到传递着手中时间间隔大于零。 动态公安信息—是指经常处在变化中的信息,如每日警情、发破案信息、暂住人口信息,各种监控信息以及日常警务活动发生的其他信息等。静态公安信息—是指相对稳定的信息,如常住人口信息,指纹信息,档案文件等。潜在信息资源—是指在于个人大脑中的信息资源,是一种没有表达出来公示的资源形态。

现时信息资源—是经过个人表述后,能够被他人所用的信息系统。零次信息资源—是指未经转述加工的自然状态。如平时所说的各种“现场”“一线”等。

一次信息资源—是直接在零次信息资源的基础上,用各种方式转述出来的信息资源,如从案件现场拍摄下来的照片或者录像。 二次信息资源—是以一次信息资源为基础,由经提炼加工后的信息所组成。三次信息资源—是以二次信息资源为基础上,再次加工、整理后的结果。公安信息管理—是对公安信息、公安信息活动过程、公安信息基础结构进行规划、组织和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活动。公安工作信息化—在公安工作中,通过普遍地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等),有效的开发利用公安系统内,外部的信息资源,开展网上办公、实现警务活动的网络化集成管理,让公安信息在总警力中占有主导地位,以提高社会治安治理能力的过程。信息调查法—是访问法、问卷法和观察法等信息收集方法的统称。访问法—是信息收集人员将信息的事项、以面谈、电话或网络在线交流的形式,问被调查者询问,以获得所需信息的方法。

问卷法—是指收集人员向被调查发放格式统一的调查表并由被调查者填写,通过调查表的回收获取所需要信息的方法。

观察法—是指通过察看,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信息的方法。 普遍信息调查—也叫做全面调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总体(如全国人口情况、全民民警基本素质等)进行的全面性信息调查。 典型调查方法—是指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从被调查研究的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出一个或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进行剖析,借以反应研究对象的一般性状态和发展趋势的方法。

重点信息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部门(单位)进行调查,重点是指那些在整体中占有较大比重的部门,能够从数量上反应整体情况。

抽样信息调查—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全部的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对对全部对象作出评估和推断的一种信息调查方法。

公安信息存储—是指把经过描述、定义和揭示后的公安信息顺序的格式进行存放,保管的过程。

公安信息检索—是指从已储存的公安信息中查找出所需公安信息或者其线索的过程。查全率—是指被检出满足提问要求的信息量占全国文献库中具有满足要求的信息总量的百分比。

查准率—是指检出并满足提问要求的信息数量与实际检出的信息总数之比。信息分析—是指以社会的特定需求为依托,以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为手段,通过对文献信息的收集、鉴别、评价、分析、综合等系列化加工过程,形成新的增值的信息产品,最终为不同层次的科学决策服务的一项具有研究性质的职能活动。 公安信息的分析—是指以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为主要手段,通过对公安信息的整理、分析、评价、预测、综合等系列化的加工过程,形成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新的信息产品。

公安信息的研判—是指对信息分析的成果的研究、选择,是对信息分析成果的进一步加工,从而为公安内部管理和各项公安业务活动指定出决策依据的一种具有科研性质的职能活动。公安信息的分析与研判的秘密力量预警作用—是指公安信息的分析与研判不仅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要求进行,而且要做到“抢先一步”,即预测,主动指出应当怎样去做。

信息分析方法—是指信息分析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方法和技巧的总和。信息分析方法的归纳—是指众多的信息分析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联系组成的有机整体。

信息传输—通过一定的方法、媒体、把信息从一方传送的另一方的过程就是信息传输。

计算机网络—是将分散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和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起来,彼此间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集合体。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连接的几何形状,用来表示网络结点的分布结构及相互关系,把计算机等网络单元抽象成为“点”,把网络中的电缆等通信媒体抽象成为“线”,从而抽象出了网络系统的具体逻辑结构,即拓扑结构。

系统—为了现实某种目的,由一些无素,按照一定的法则或结构组织起来的一个集合体。

系统外部环境—当一个系统被确定下来,该系统的周围是一个更大的系统,我们称为它的外部环境。

子系统—在系统内部还有系统,我们称为子系统。

接口—子系统之间的接点和系统与环境的作用点,通常叫做接口,接口位于边界上,且伴随着输入和输出的作用。

闭(环)系统—系统不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换,即孤立于环境之中,这样的系统称为封闭系统,也称为闭(环)系统。开(环)系统—系统是在环境中成长的运行、它受环境影响,是与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中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的系统,这样的系统称为开(环)系统。

系统的环境—通常的做法是把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直接有关的外部世界定义为系统的环境。

信息系统—泛指各种形态、各种模式的用于经济、管理、教育、工程等所有领域并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统称。 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指对组织中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信息系统,它通常是一个用于数据处理、查询、系统报告、业务活动处理等组织内部信息处理、加工和传递的集成化的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是指根据信息的逻辑结构组织起来的数据(信息)集合。它包括两个部门:信息自身和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存储数据库结构、生成与数据库相关的报表和报告,以及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的软件。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和输出等活动的总和。

数据处理系统—DPS是指能够执行数据处理活动的计算机系统。 程序化决策—是指重复出现的例行性决策,是一种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某一具体公安管理问题过作出的决策。它们具有重复性、多量性、定型性和标准性等特点。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以前未曾发生过或未曾处理过的问题,决策时无固定的程序和方法可以遵循。

群体决策—通常情况下,管理者很少单独解决组织的决策问题,决策常常由委员会、领导成员、项目组的集体方式进行。 公安信息系统开发—公安信息系统开发立足于公安工作实际,综合运用信息科学与各种信息技术,建设服务于公安机关信息系统的过程。“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范,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新系统逻辑方案—是指经分析和优化后,新系统拟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法。 系统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的过程,或者说系统测试是根据系统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一

批测试用到并利用这些测试例去运行程序,以发现程序错误的过程。系统评价—是对一个信息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检查、测试、分析和评审,系统评价包括用实际指标进行比较,以及评价系统目标实现的程度。

信息安全—是指通过各种信息技术,保证在各种系统和网络中传输、交换和存储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能被非法篡改,破坏,也不能被偶然、无意地修改,应保持它的真实风貌。

保密性—是指信息必须按照拥有者的要求保持一定秘密性,防止信息在非法授权的情况下被访问或一旦被泄露也能保证在一定期限内不被解读。

可用性—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当需要时能正确存取所需的信息,且信息必须是可用的。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是指组织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安全。

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硬件和存储媒介安全,使它们不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和破坏。

信息系统的软件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中的各种程序及其数据、文档不被篡改、失效和无法复制,保证计算机运行的软件是无害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内存储的数据或资料不被非法使用或篡改,保障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和纯洁性。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信息系统的连续正确的运行。

信息战—是指为了国家的军事战略而采取行动。取得信息优势,干扰对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

计算机病毒—就是一段小小的计算机程序,此程序具有自我复制和繁殖能力,并依附在其他可执行的正常程序上等待特定情况的发生,随之进行破坏动作成干扰系统的正操作。

计算机病毒的生存周期—我们把计算机病毒从设计生产至相应的检测清楚软件产生的这段时间称为计算机病毒的生存周期。 文件型病毒—是指计算机病毒将自身附着在其它可执行文件上的病毒,感染时以文件为对象。 “混合”型病毒—是指具有开机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寄生方式的计算机病毒,这种计算机病毒扩大了病毒程序的传染途径,它即感染磁盘的引导记录,又感染可执行文件。 良性计算机病毒—是指那些只是为了表现自身,并不彻底破坏系统和数据,但会大量占据cpu时间,增加系统开销,降低系统工作效率的一类病毒。

恶性计算机病毒—是指那些一旦发作后,就会破坏系统或数据,造成计算机系统瘫痪的一类计算机病毒。

黑客—黑客现在通常的含义是指利用通信软件,通过计算机网络非法进入他人系统,截获或篡改计算机数据,危害信息安全的计算机入侵者或入侵行为,即“电脑捣乱分子”。 防火墙—是一种访问控制技术,通过在某个机构的网络和不安全的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障碍,阻止对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当然,防火墙技术也可以用来阻止保密信息从该机构的网络上被非法传输出去。

信息安全监察—是指公安机关为了保障信息安全而依法对信息设施、信息系统、信息事件以及信息本身进行的监督管理工作。 电子警务—所谓电子警务、是公安组织的一种基于信息和信息技术,与现实警务相融合的新型组织形态。


相关内容

  •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疑难问题实证研究
  • 作者:黄旭巍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15年08期 "我想炸的地方有,北京人才交流中心的居委会--我想说,我不知道建委是个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的--所有和建委交朋友的人我一律拉黑.还有我想炸的人是一个完全无节操的好人,我才不会那么傻告诉你他的名字,等他被炸了上了新闻你们就知道了."2 ...

  • 与国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令(五届第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1980年9月10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现予公布施行. 委员长 叶剑英 1980年9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一九八0年九月十日第五届 ...

  • 公安决策学试题
  •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安决策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某层公安机关所进行的在上级定目标.给任务前提下的决策活动 ...

  •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工作的意见
  • 浙江省公安厅文件 浙公通字„2011‟78号 浙江省公安厅关于贯彻实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工作的意见 各市.县(市.区)公安局: 为切实做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安机关实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 ...

  • 公安业务基础知识习题
  • 一.名词解释:(每题词3分,共15分) 1.值班备勤:P3 2.危险物品:P33 3.重点人口:P30 4.治安管理处罚:P69 5.传唤:P93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公安机关应当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随时执行各种紧急任务. 2.道路交通事故构成三要素:道路要素.违章要素.损害 ...

  •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指标解释及填表说明
  •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 指标解释及填表说明 1. 姓名: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人事档案中记载的中文姓名(包括外国人正式的汉字姓名). 2. 性别:1-男,2-女. 3. 出生日期:在公安户籍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人事档案中记载的时间日,年填4位数字.月填2位数字.日填2位数字.如&quo ...

  • 司法解释总目录
  • 2010-12-2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 2010-12-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0-10-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2010-8-31关于办理网络赌博犯罪案件适 ...

  • 司法考试行政法讲义
  • 系统强化班 www.zhongheedu.com 行政法学知识体系图 基本原则:<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行政主体:<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等 行政法基础公务员: <公务员法>等约10分 抽象行为:<立法法>等 具体行为:< ...

  • 县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依法及时、稳妥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建立全县公安机关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处置群体性事件水平,不断增强驾驭复杂情况的能力,切实维护全县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