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一、太和宫金殿
太和宫金殿位于昆明东北郊的鸣凤山。殿的全部构件都用青铜冶炼铸造组装而成,熠熠生辉,故名金殿。殿周筑有砖城环护,名太和宫,宫城高5米许,厚约1米余,四面有门,正门上建有城楼。殿为仿木结构的铜铸殿,重达二百五十余吨,重檐歇山顶,边长6.2米,高约
6.7米。殿内供北极真武像,其造型精美,冶铸技术高超,为研究我省明清以来的冶金铸造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保护范围:以金殿太和宫建筑群外围墙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以金殿公园围墙为界。占地约180平方米 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真庆观
真庆观位于昆明市盘龙区拓东路与白塔路交叉口东北角,为一建筑群的统称,由真庆观、都雷府、盐隆祠三部分组成。真庆观始建于元代,名真武祠。明永乐已亥(1419年)在真武祠基础上重建,洪熙乙巳(1425年)建成。明宣德六年(1431年)增修,正统六年(1441年)、九年(1444年)继续扩建,后世续修,现存大部分为明代建筑。都雷府始建明永乐年间,清康熙年间重修,现存大殿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盐隆祠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现存大部分为清代建筑。
保护范围:以真庆观建筑群外围墙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古幢小学围墙内20米,西至白塔路,南至拓东路外沿,北至唐家营。占地约20700平方米(合31.05亩)。
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
朱德赠映空大和尚诗文碑位于昆明市东郊昙华寺公园内。为1922年朱德离滇前书赠昙华寺住持映空和尚的诗文刻石,碑高1.22米,宽0.55米,青石质,楷书;共15行,行30字,计331字。此碑真实地反映朱德同志当年不满军阀统治,探索革命道路的思想状况,是研究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早年革命思想发展的重要史料。
保护范围:昙华寺原方丈室四合院即正殿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以北、以东各25米;以西、以南各15米。
198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王德三、吴澄、马登云三烈士墓
王德三、吴澄、马登云三烈士墓位于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办事处辖区黑龙潭公园内,1983年迁葬于龙泉观右边山坡上。墓地坐北向南,可近观龙泉坝,远望昆明城。三烈士墓墓体呈圆堡形,雕有花圈。墓前甬道植有雪松和翠柏等长绿植物,墓四周护有石栏杆。墓地四周青松密布,环境优雅。
王德三、吴澄烈士是中共云南省第一届临时工委书记与委员。马登云烈士是云南回族第一代中共党员。他们先后于1929年、1930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迁葬于黑龙潭公园。三烈士墓由墓道、墓道台地和墓地平台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660平方米。此墓地为纪念革命
先烈、缅怀革命传统留下了重要德实物资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王德三,云南祥云县人,生于1898年,1925年入党,1926年南下广州,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长。1928年任中共云南省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1930年秋,云南军阀追随蒋介石镇压革命,党内出现叛徒,王德三同志不幸于同年11月19日被捕,12月31日在昆英勇就义。
吴澄(女),昆明人,1900年生。1926年初,李鑫奉命由广州回云南建立党组织,于当年11月建立中共云南特别支部,吴澄任委员,负责青年和妇女工作,1928年成立云南省临时工委时,吴澄被选为委员。1930年11月和她的伴侣李国柱(省委委员、团省委书记)一起,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12月31日在昆惨遭杀害。
马登云,昆明人,回族。1910年生,1927年入党,是云南的早期党员之一。1929年在一次集会上散发传单被捕,后被杀害。
保护范围:墓体以北25米,以南40米,东、西各20米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黑龙潭公园外围围墙为界。
1965年三烈士墓被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赛典赤•赡思丁墓
赛典赤•赡思丁墓在位于昆明北郊二十余公里松花坝马耳山马家庵村小河公路旁40米山坡上,其东,西,北三面远处山峦环抱,松花坝水库则在墓之东南,西南方是昆明坝子与滇池。
赛典赤•赡思丁墓方向朝南,地面部份呈长方形,下部石砌,上面封土。墓为青石围砌,宽1.4米,长2.9米,高1.8米。后人为防墓
葬被破坏,在墓北砌土埂一道,墓地东西宽而南北长,墓前之地稍呈弧形,回族风俗称“小天井”。墓的右前方为其子纳速刺丁墓,形制相同。
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元代著名回族政治家,首任中书平章政事,至元十年(1274年)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任内改善边疆民族关系,稳定边疆、兴建水利、开办学堂、发展农业,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保护范围:铁围栏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南至小路,东25米、西35米,北至保护范围外延伸75米为界。
198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龙泉观与黑龙宫
龙泉观与黑龙宫位于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办事处,北郊12公里黑龙潭公园内龙泉山麓,又称黑龙潭古建筑群。
古建筑群可分两组:一组在潭西。此地元初有庙,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改建为龙神祠(即今之黑龙宫又称下观),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重修,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大修。解放后多次维修。另一组在潭东山麓,称龙泉观,一名紫极玄都,又称上观。延西东中轴线有门楼、雷神殿、北极殿、三清殿、玉皇殿等建筑,有大小十三个院落,其中门楼尤其精美,观内存宋柏、元杉、明茶,有“三异木”美称。明龙门派长春真人刘渊然谪滇时,曾在龙泉观传道。现观内存有他的符篆碑(系清嘉庆重刻)。此外,清同治年间三韩(朝鲜)李侍尧线刻唐梅碑、阮元诗碑、
张三丰行状碑、道光铜铸八卦炉等等,皆为珍贵文物。
保护范围:上观后墙以北20米,清水潭以南20米,东至薛尔望墓以东30米,西至上观围墙。
建设控制地带:黑龙潭公园外围围墙为界。
1993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钱沣墓
钱沣墓位于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清水河村北。
钱沣(公元1740——1795年)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朝著名清官、书画大家。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 历官通政司副史、提督湖南学政、江南道监察御史、通政司参议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钱沣敢于言事任事,以任内弹劾和珅、毕沅、匡泰等权臣贪吏而“声震海内”。堪称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典范。晚年热心家乡水利事业,考察整治盘龙江、金汁河、银汁河等,为地方称道。工书画。书学颜、欧、褚等笔法,以魏为本,苍劲雄健。行书参米芾笔意,风神独绝。画马尤为驰名,凌然俊肖,世争宝之。传有《勒马图》、《秋风归牧图》、《三马图》。诗文造诣较高,著有《南园诗存》、《南园集》等。
墓为钱沣与原配秦氏合葬墓,旁为侧室鞠氏墓。建于清道光年间,墓碑已佚。1992年和2003年两次重修。
保护范围:以旧居围墙和外屋檐滴水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面到围堰堤一线;西面以保护范围外沿为界;南面以旧居南围墙外小路南沿一线;北面到旧居以北的村中小路南沿一线。
200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永乐铜钟
永乐铜钟悬挂于昆明北郊凤鸣山金殿公园钟楼内,钟于大明永乐二十一岁时修建,原悬于昆明城南丽门正门的宣化楼上,用于报时,后用于报火警。永乐铜钟为云南最大的铜钟,高3.15米,口径2米余,口沿厚达14厘米,重约14吨,其造型优美,钟体凝重宏伟,显示了我国明代铸造工人的高度智慧和精湛的铸造工艺,为我们研究云南明代的冶铸技术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
保护范围:钟楼
建设控制地带:
1961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梁思成、林徽因旧居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1938年随中国营造学社迁来昆明,留昆期间自行设计并参与营造该房屋。是梁氏夫妇一身为自己设计建造的唯一的房屋。正房(住房)三间,坐西向东,两间附属用房坐东向西居,中间隔一通道,自然形成一个小庭院。正房南侧并排有一矮小偏厦,传为金岳霖居住。留昆期间,于1938年冬调查测绘了昆明与其近郊,楚雄,大理,丽江,鹤庆,姚安,安宁等地的古代建筑场约50余处,以及昆明的民居建筑。1939年9月至1940年2月,梁氏和刘敦桢率队调查测绘了四川,西康35县的古建筑达730余项。林氏守昆住持家务,同时整理,研究调查测绘资料,并为云南大学设计了女生宿舍“映秋院”。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的设计者之一。
保护范围:以旧居围墙和外屋檐滴水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面到围堰堤一线;西面以保护范围外沿为界;南面以旧居南围墙外小路南沿一线;北面到旧居以北的村中小路南沿一线。
2003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闻一多朱自清旧居
闻一多朱自清旧居位于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宝云社区司家营村61号。占地306平方米,系典型的“一颗印”式建筑。正房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瓦顶,抗日战争时期,闻一多在昆明期间曾租住于该民宅入门左边厢房楼上,朱自清与浦江清等人住右边厢房楼上,正房楼下为办公室,楼上是图书室。
闻氏在此宅居住近三年(1941-1943年),除指导研究生学习外,还继续研究整理《诗经》,《楚辞》等著作,攒写了《楚辞校注》在1943年获教育部学术论著二等奖,此外,闻氏每周两次要去城里西南联大上课,回来需步行30余公里。1944年后,闻氏一家搬回城里居住,但因文科研究所仍设在司家营,故闻氏仍不时来司家营。
朱自清居司家营61号期间,一面指导研究生学习研究,一面也要到城里西南联大上课,每周三天,往返皆步行,除此之外,朱氏则集中精力攒写《新诗杂谈》,评论抗战诗歌,主张文艺为抗战服务。他还多方面搜集各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并日夜伏案写作。
1939年,清华大学研究院恢复文科研究所中国文学部,并准许旧生入学。1941年租用司家营61号民宅为所址,设立中国文学历史,外国语文和哲学四部,所长冯友兰兼哲学部主任,闻一多为文学部主任,下有文学和语言两组,文学组导师有闻一多,朱自清和浦江靖三人。文研所文学部除从事研究外,还培养研究生。
保护范围:以旧居外屋檐滴水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以北外延约18米屋檐一线,西面外延8米为界;东面为旧居正门临巷巷东一线;南面外延约20米屋檐一线。
十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含冯友兰旧居)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系我国著名学者傅斯年,顾吉刚,杨振声等于1927年发起在广州成立,次年为中央研究院长蔡元培收归该院建制。抗日战争爆发后,史语所内迁长沙,1938年初继迁昆明。始在拓东路建办事处,7月全所集中靛花巷办公,同时有部分人员租用龙头村弥陀寺和棕皮营响云寺等寺庙工作与生活。史语所驻昆明期间,对昆明一带碑刻进行调查拓片;1939年春,联合中央博物院调查发掘了大理的佛顶马龙、龙泉、白云诸遗址以及墓葬塔等多处,考订了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称谓。史语所居昆三年,于1940年冬奉命迁往四川宜宾的李庄,该所不仅为我国的教育,科学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还保存大批图书,仪器,档案,标本及各种原始资料等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云南的科学研究,教育,人才培养,文化学术交流等做出了贡献。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著名哲学家。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抗战时期内迁昆明,几易其所,后搬至东岳宫前院西厢房。抗战后期回城,迁入联大在西仓坡新盖的职工宿舍。
2005年8月24日盘龙区人民政府依法公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
究所(含冯友兰旧居)为盘龙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面以东岳宫东厢房外屋檐滴水一线和弥陀寺大殿东建筑外屋檐滴水一线为界:南面以东岳宫前段屋檐滴水一线为界:西面以东岳宫西厢房和围墙一线为界:北面以弥陀寺大殿外延15米一线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东面以龙泉中学和龙泉镇粮库东围墙为界:南面以龙泉中学前小路南沿一线为界,北面和西面以龙泉镇粮库围墙为界。
十二、中国营造学社旧址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位于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麦地村194号兴国庵内。系清末民初的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446.5平方米。 中国营造学社,是最早研究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学术团体。1930年由朱启钤创办,1931年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学者加入。编辑出版了中国古建筑书籍《清式营造则列》。以河北蓟县的唐代建筑独乐寺为开端,对华北、山西、河南及江浙的1823座古建筑作了实地测绘考察,并对故宫进行了全面测绘,出版了《中国建筑参考图集》共10集。抗战开始后,梁思成、刘敦桢相继来到昆明,并在昆明重新组建起营造学社。1939年营造学社搬到北郊麦地村兴国庵内办公。在昆期间对昆明及其周边和滇西大理、丽江、鹤庆等地的古建筑和壁画等进行了调查、测绘和拍照等资料整理、研究、论述工作,开启了云南古建筑调查研究的先声,大大增加了中国古建筑调查、测绘的资料,丰富了中国古建筑的内容。1940年底迁移至四川李庄。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2003年被官渡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官政发[2003]10号)。因区划调整,2005年被盘龙区人民政府(盘
政办复[2005]114号文)公布为盘龙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兴国禅寺外围墙和外屋檐滴水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以东12米至村中小路西沿一线;北20米;南5米到兴国禅寺大门前小路南沿一线:西约12.5米。
十三、严济慈、蔡希陶旧居
位于龙泉路610号昆明植物研究所内,旧居系单体砖木结构西式平房,平面呈“L”形,方向260度。大门两扇,门前有石阶,左山面开一窗,右侧墙面开两窗。四周树木环绕。现保存完好,仅在内部为适应展览要求稍有改动。
严济慈,浙江东阳人,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地球物理等方面成就卓著。在抗战初期来昆同蔡希陶居住于此。
蔡希陶,浙江东阳人,1932年2月受北京静生生物调查所委派率团来滇。在滇三年,采集珍贵植物标本12000余号。抗战开始后,蔡氏二次来滇筹建工作站并与云南省政府合办了“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 1940年初该所已有上万的植物腊叶标本,成为抗战后方收藏最丰富的研究机构。抗战胜利后,蔡氏留昆继续从事科研。共和国建立后,该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蔡任主任及研究员。
严济慈和蔡希陶皆为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学家,他们分别在物理学和植物学方面都有建树。严氏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以及学术机构要职。蔡氏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生为云南贡献巨大。他们在抗战期间住的昆明居所充分体现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拳拳爱
国之心,是他们对云南乃至中国科学事业作出贡献的历史见证。
2005年8月24日盘龙区人民政府依法调整公布为盘龙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旧居前石台阶(最近处约2米):南至绿化带南沿(约6.3米):西至房屋后挡墙(约2.8米):北至绿化带石挡墙(约4.3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三面分别至道路外延(含道路,距本建筑东约21米;南约13米;西约22米);北至实验楼墙脚(最近处约7.8米)
十四、北京路石房子
北京路石房子位于昆明市北京路427号茶花公园内,室内装饰古朴典雅,始建于1937年,占地面积为642平方米,原云南省主席龙云之士卫长李奚尧先生之私人别墅,1941年底经过第二次扩建增加石房子后部砖混二楼房舍,因其地位和主人的好客加之府内中西厨师的高超技艺,使得石房子成了以龙云、户汉为首的云南军政要员聚会的重要场所。建国后为昆明市长潘朔端住宅。
十五、中国人民解放军莅昆纪念门
中国人民解放军莅昆纪念大门位于盘龙区拓东街道办事处状元楼社区云南省体育局,由六棵门柱组成,柱上有旗杆,正门右手边第一棵柱子内侧镶嵌有碑,刻有“欢迎人民解放大军莅昆纪念,营造商业联合会筑献”等字,1950年2月20日,陈赓、宋任穷率部举行入城式,正式进驻昆明,营造商业联合会为纪念人民解放大军莅昆而建造,它是
和平解放昆明的历史见证物,既有较高的历史纪念意义。
十六、顾品珍墓
顾品珍墓位于黑龙潭公园内东部后山密林边缘,毗邻公园后门道路。墓坐北朝南,占地约50平方米。墓地起台,墓前有石台阶。拾阶而上,便是青石围砌的顾墓。顾品珍(1883—1922年),字筱斋,昆明人,出身医药世家。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堂军事教官兼骑兵监督。”1922年3月25日,顾品珍在路南天生关鹅毛寨遭吴学显所属黄诚伯匪部包围袭击,突围不成,举枪自尽,享年39岁。1923年4月9日,孙中山先生以大总统名义,发布了《褒扬顾品珍令》,指出:“前云南总司令顾品珍......护国、护法无役不以......本人大总统特任为云南总司令”;决定:“顾品珍着追赠陆军上将,照上将阵亡例给恤,由军政部查照定章办理,生平事迹并宣国史馆立传,以昭崇报,而示来兹。”
十七、黑龙宫
黑龙宫位于盘龙区滇源镇龙潭营村南端,始建于清代,坐东向西,占地约4000平方米,龙王殿为宫内主建筑,殿原为穿斗和台梁结合的木构架建筑,面阔10.8米,进深9.9米,单檐翘角,屋面铺设琉璃瓦,中轴线上与殿相对有一戏台,单檐歇山顶,面阔5.8米,进深7米,北厢有楼房5间,南厢楼房6间,龙王殿左侧有财神殿。
保护范围:黑龙宫建筑外缘向各方向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缘向各方向外延200米 。
十八、青龙宫
青龙宫位于盘龙区滇源镇白邑村北约1.5千米处,坐北向南,始建于清代,正殿为龙王殿,系台梁与穿斗相结合的木结构建筑,单檐悬山顶,通面阔10.85米,通进深6.9米,正殿两侧各有厢楼三间,宫门一座,四面建筑围成分上下两台天井的单座四合院,天井约80平方米。
保护范围:青龙宫建筑外缘向各方向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缘向各方向外延200米。
十九、增恕怀旧居
曾恕怀旧居位于北京路水晶村,云南省科技厅宿舍院内,旧居为两层西式小洋楼,中式瓦屋面。旧居分两部分,一部分为云南省科技厅所有,开辟为离退休职工活动室,另一部分为曾氏儿媳所有。
曾恕怀(1900~1983年)号竹虚,祖籍湖北麻城,1900年6月4日生于绥江县。父曾忠一,行医。曾家共一女七男,恕怀行六。幼年家遭火灾,家道中衰,小学毕业后停学,14岁只身到自流井参加护国军。191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四期步科,毕业后分在滇军三旅机枪连任少尉排长。1926年在“六〃一四”政变中因营救龙云有功,后递升营长、团长、少将旅长。1930年与当局意见分歧,被撤掉旅长职务。第二年出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1932年在麻栗坡特区任对汛督办,后任兵工厂少将厂长。1946年任昆明市长,1949年率市政府参加云南和平起义。解放后任昆明市副市长,还兼任市政协副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市民革主席。
保护范围:东面以云南省科技厅宿舍楼西墙脚一线;南面以云南省科技厅宿舍楼北墙脚一线;北面以旧居建筑北屋檐滴水一
线为界;西面以云南省科技厅宿舍区和昆明市轻纺工业公司隔墙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以东到云南省科技厅宿舍楼东墙脚和昆明市政府机关宿舍东墙一线;南到云南省科技厅宿舍楼南墙脚线;西到昆明市轻纺工业公司院内中心线一线;北到昆明市政府机关宿舍北围墙一线
二十、钱南园故里碑
钱南园故里碑现位于昆明市真庆观都雷府内,原碑文为隶书“清御史前南园先生故里”10字。此碑立于民国15年,由光绪经济特科第一名石屏袁嘉谷题书,书法笔力苍劲。
二十一、龙川桥
在昆明市北郊二十余公里的上坝村东侧,横跨盘龙江上游两岸。桥之北有“龙滚坝”,坝高河低,洪水直泻如“滚龙”分三股穿桥而过,故名龙川桥。
此桥始建年代无确切记载,据当地老人提供的历代相传的情况,以及赛典赤•赡思丁来滇后为垦荒屯田,治理盘龙江,建筑松花坝等兴修水利事迹推测,初建于元世祖至元中即公元1280年前,其北端一孔,于清代被洪水冲塌,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重新修复,今基本完好。一九八三年昆明官渡区人民政府已公布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为三孔石质拱桥,中孔高5米,其它两空各高3.2米,长45米,桥面宽10。3米,两边原有长方形石条护栏,现已残存无几,
桥身全用长方黄砂石砌就,因年代久远,水流冲刷和自然风化,石山已留下明显的痕迹,且石条棱角已无,镶砌缝隙增大。龙川桥之功用在于分盘龙江之水入金汁河,以扩大北郊农田灌溉。每年雨季,滚龙坝下泻之水冲到桥身时,有部分受阻,使水位增高,即分流入金汁河,既利灌溉,又能减少洪峰对昆明城郊安全的威胁。每届汛期始见其功用。
保护范围:北到路边,南至山,桥以东80米,以西1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以东40米,以西60米。
二十二、中央机器厂门楼
位于盘龙区茨坝镇昆机集团内。1939年9月建,时为中央机器制造厂厂门,现保存完好。
门楼为砖木结构,两间,小巧对称。门两侧原有石雕门墩四只。因门楼东面原建有警卫队宿舍,又称“大营门”。
中央机器制造厂1936年于湖南湘潭筹建, 1938年4月迁至昆明茨坝,是抗战时期内迁的大型企业之一,1939年9月正式成立。在战时进行军工和民用产品生产。分别生产炼钢铸铁、蒸气锅炉、煤气机、发电机及电动机、工具机、纺织机械、农业机械等大中型机械设备和精密工具。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全的全能机器厂,为后方机械工业之冠。首创中国工业史上多个第一,如:第一台两千千瓦发电机及车床、万能铣床、龙门刨床等。中央机器厂汇聚了王守竞、贝季瑶、吴学蔺、顾光复、雷天觉等许多著名的工程界、科学界人士,为中国机械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央机器厂对支援抗战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和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见证。
保护范围: 东、西门楼建筑四面墙体各自五米范围内(含两 门楼间区域);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昆机集团职工宿舍楼(最近处约7.4米),西至交大昆机大楼东侧沿(最近约15.60米),南至交大昆机后门(约72米),北至石桥以北(约85米)。
2005年8月24日盘龙区人民政府依法调整公布中央机器厂门楼为盘龙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三、得胜桥(大德桥)
(得胜桥位于拓东路西头,横跨于盘龙江上,东连拓东路,西接金碧路)。
得胜桥为石质三孔拱桥,长33.5米,宽16米,高约7米。造型古朴,孔拱匀称。桥身用长方形石条砌筑。拱分两层,下层用楔形石条直砌,其上铺长方形石条。桥墩两头砌成椭圆形。解放后,桥面改铺沥青。1984年,因城市交通发展,在桥两侧增设钢架桥,供行人通行。1988年因城建需要又拆毁改建。
二十四、中和桥
中和桥位于昆明市盘龙区滇源镇中和村,横跨于盘龙江上游牧羊河上,南北走向,单孔青石拱桥,桥身全长12米,宽6.2米,矢高7.6米,拱券用楔形条石纵联砌筑,桥面由条石铺砌,中和桥造型古朴,高大雄伟。据民国《嵩明县志》载,中和桥建于清嘉庆年间。
保护范围:由桥建筑外缘向各方向外延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缘向各方向外延15米。
二十五、吴澄烈士旧居
位于灵光街114号附5号,为木结构平房,共三间,占地面积72平方米。吴澄生前一直居住于此。1986年盘龙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澄(1900-1930)字幼清,又名剑秋,昆明人。小学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立女子师范,后入昆明市立第五小学任教。1924年经李国柱介绍加入青年努力会,次年加入共青团。她约了7位同学,自筹经费,撰写文章,出版了云南最早的宣传妇女解放的刊物《女声》杂志。1926年经李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吴澄任中国共产党云南临时工委委员。同年,出席共青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因市政建设需要被拆除,已无法恢复重建。
盘龙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一、太和宫金殿
太和宫金殿位于昆明东北郊的鸣凤山。殿的全部构件都用青铜冶炼铸造组装而成,熠熠生辉,故名金殿。殿周筑有砖城环护,名太和宫,宫城高5米许,厚约1米余,四面有门,正门上建有城楼。殿为仿木结构的铜铸殿,重达二百五十余吨,重檐歇山顶,边长6.2米,高约
6.7米。殿内供北极真武像,其造型精美,冶铸技术高超,为研究我省明清以来的冶金铸造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保护范围:以金殿太和宫建筑群外围墙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以金殿公园围墙为界。占地约180平方米 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真庆观
真庆观位于昆明市盘龙区拓东路与白塔路交叉口东北角,为一建筑群的统称,由真庆观、都雷府、盐隆祠三部分组成。真庆观始建于元代,名真武祠。明永乐已亥(1419年)在真武祠基础上重建,洪熙乙巳(1425年)建成。明宣德六年(1431年)增修,正统六年(1441年)、九年(1444年)继续扩建,后世续修,现存大部分为明代建筑。都雷府始建明永乐年间,清康熙年间重修,现存大殿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盐隆祠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现存大部分为清代建筑。
保护范围:以真庆观建筑群外围墙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古幢小学围墙内20米,西至白塔路,南至拓东路外沿,北至唐家营。占地约20700平方米(合31.05亩)。
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
朱德赠映空大和尚诗文碑位于昆明市东郊昙华寺公园内。为1922年朱德离滇前书赠昙华寺住持映空和尚的诗文刻石,碑高1.22米,宽0.55米,青石质,楷书;共15行,行30字,计331字。此碑真实地反映朱德同志当年不满军阀统治,探索革命道路的思想状况,是研究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早年革命思想发展的重要史料。
保护范围:昙华寺原方丈室四合院即正殿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以北、以东各25米;以西、以南各15米。
198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王德三、吴澄、马登云三烈士墓
王德三、吴澄、马登云三烈士墓位于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办事处辖区黑龙潭公园内,1983年迁葬于龙泉观右边山坡上。墓地坐北向南,可近观龙泉坝,远望昆明城。三烈士墓墓体呈圆堡形,雕有花圈。墓前甬道植有雪松和翠柏等长绿植物,墓四周护有石栏杆。墓地四周青松密布,环境优雅。
王德三、吴澄烈士是中共云南省第一届临时工委书记与委员。马登云烈士是云南回族第一代中共党员。他们先后于1929年、1930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迁葬于黑龙潭公园。三烈士墓由墓道、墓道台地和墓地平台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660平方米。此墓地为纪念革命
先烈、缅怀革命传统留下了重要德实物资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王德三,云南祥云县人,生于1898年,1925年入党,1926年南下广州,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长。1928年任中共云南省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1930年秋,云南军阀追随蒋介石镇压革命,党内出现叛徒,王德三同志不幸于同年11月19日被捕,12月31日在昆英勇就义。
吴澄(女),昆明人,1900年生。1926年初,李鑫奉命由广州回云南建立党组织,于当年11月建立中共云南特别支部,吴澄任委员,负责青年和妇女工作,1928年成立云南省临时工委时,吴澄被选为委员。1930年11月和她的伴侣李国柱(省委委员、团省委书记)一起,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12月31日在昆惨遭杀害。
马登云,昆明人,回族。1910年生,1927年入党,是云南的早期党员之一。1929年在一次集会上散发传单被捕,后被杀害。
保护范围:墓体以北25米,以南40米,东、西各20米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黑龙潭公园外围围墙为界。
1965年三烈士墓被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赛典赤•赡思丁墓
赛典赤•赡思丁墓在位于昆明北郊二十余公里松花坝马耳山马家庵村小河公路旁40米山坡上,其东,西,北三面远处山峦环抱,松花坝水库则在墓之东南,西南方是昆明坝子与滇池。
赛典赤•赡思丁墓方向朝南,地面部份呈长方形,下部石砌,上面封土。墓为青石围砌,宽1.4米,长2.9米,高1.8米。后人为防墓
葬被破坏,在墓北砌土埂一道,墓地东西宽而南北长,墓前之地稍呈弧形,回族风俗称“小天井”。墓的右前方为其子纳速刺丁墓,形制相同。
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元代著名回族政治家,首任中书平章政事,至元十年(1274年)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任内改善边疆民族关系,稳定边疆、兴建水利、开办学堂、发展农业,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保护范围:铁围栏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南至小路,东25米、西35米,北至保护范围外延伸75米为界。
198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龙泉观与黑龙宫
龙泉观与黑龙宫位于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办事处,北郊12公里黑龙潭公园内龙泉山麓,又称黑龙潭古建筑群。
古建筑群可分两组:一组在潭西。此地元初有庙,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改建为龙神祠(即今之黑龙宫又称下观),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重修,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大修。解放后多次维修。另一组在潭东山麓,称龙泉观,一名紫极玄都,又称上观。延西东中轴线有门楼、雷神殿、北极殿、三清殿、玉皇殿等建筑,有大小十三个院落,其中门楼尤其精美,观内存宋柏、元杉、明茶,有“三异木”美称。明龙门派长春真人刘渊然谪滇时,曾在龙泉观传道。现观内存有他的符篆碑(系清嘉庆重刻)。此外,清同治年间三韩(朝鲜)李侍尧线刻唐梅碑、阮元诗碑、
张三丰行状碑、道光铜铸八卦炉等等,皆为珍贵文物。
保护范围:上观后墙以北20米,清水潭以南20米,东至薛尔望墓以东30米,西至上观围墙。
建设控制地带:黑龙潭公园外围围墙为界。
1993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钱沣墓
钱沣墓位于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清水河村北。
钱沣(公元1740——1795年)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朝著名清官、书画大家。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 历官通政司副史、提督湖南学政、江南道监察御史、通政司参议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钱沣敢于言事任事,以任内弹劾和珅、毕沅、匡泰等权臣贪吏而“声震海内”。堪称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典范。晚年热心家乡水利事业,考察整治盘龙江、金汁河、银汁河等,为地方称道。工书画。书学颜、欧、褚等笔法,以魏为本,苍劲雄健。行书参米芾笔意,风神独绝。画马尤为驰名,凌然俊肖,世争宝之。传有《勒马图》、《秋风归牧图》、《三马图》。诗文造诣较高,著有《南园诗存》、《南园集》等。
墓为钱沣与原配秦氏合葬墓,旁为侧室鞠氏墓。建于清道光年间,墓碑已佚。1992年和2003年两次重修。
保护范围:以旧居围墙和外屋檐滴水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面到围堰堤一线;西面以保护范围外沿为界;南面以旧居南围墙外小路南沿一线;北面到旧居以北的村中小路南沿一线。
200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永乐铜钟
永乐铜钟悬挂于昆明北郊凤鸣山金殿公园钟楼内,钟于大明永乐二十一岁时修建,原悬于昆明城南丽门正门的宣化楼上,用于报时,后用于报火警。永乐铜钟为云南最大的铜钟,高3.15米,口径2米余,口沿厚达14厘米,重约14吨,其造型优美,钟体凝重宏伟,显示了我国明代铸造工人的高度智慧和精湛的铸造工艺,为我们研究云南明代的冶铸技术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
保护范围:钟楼
建设控制地带:
1961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梁思成、林徽因旧居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1938年随中国营造学社迁来昆明,留昆期间自行设计并参与营造该房屋。是梁氏夫妇一身为自己设计建造的唯一的房屋。正房(住房)三间,坐西向东,两间附属用房坐东向西居,中间隔一通道,自然形成一个小庭院。正房南侧并排有一矮小偏厦,传为金岳霖居住。留昆期间,于1938年冬调查测绘了昆明与其近郊,楚雄,大理,丽江,鹤庆,姚安,安宁等地的古代建筑场约50余处,以及昆明的民居建筑。1939年9月至1940年2月,梁氏和刘敦桢率队调查测绘了四川,西康35县的古建筑达730余项。林氏守昆住持家务,同时整理,研究调查测绘资料,并为云南大学设计了女生宿舍“映秋院”。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的设计者之一。
保护范围:以旧居围墙和外屋檐滴水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面到围堰堤一线;西面以保护范围外沿为界;南面以旧居南围墙外小路南沿一线;北面到旧居以北的村中小路南沿一线。
2003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闻一多朱自清旧居
闻一多朱自清旧居位于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宝云社区司家营村61号。占地306平方米,系典型的“一颗印”式建筑。正房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瓦顶,抗日战争时期,闻一多在昆明期间曾租住于该民宅入门左边厢房楼上,朱自清与浦江清等人住右边厢房楼上,正房楼下为办公室,楼上是图书室。
闻氏在此宅居住近三年(1941-1943年),除指导研究生学习外,还继续研究整理《诗经》,《楚辞》等著作,攒写了《楚辞校注》在1943年获教育部学术论著二等奖,此外,闻氏每周两次要去城里西南联大上课,回来需步行30余公里。1944年后,闻氏一家搬回城里居住,但因文科研究所仍设在司家营,故闻氏仍不时来司家营。
朱自清居司家营61号期间,一面指导研究生学习研究,一面也要到城里西南联大上课,每周三天,往返皆步行,除此之外,朱氏则集中精力攒写《新诗杂谈》,评论抗战诗歌,主张文艺为抗战服务。他还多方面搜集各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并日夜伏案写作。
1939年,清华大学研究院恢复文科研究所中国文学部,并准许旧生入学。1941年租用司家营61号民宅为所址,设立中国文学历史,外国语文和哲学四部,所长冯友兰兼哲学部主任,闻一多为文学部主任,下有文学和语言两组,文学组导师有闻一多,朱自清和浦江靖三人。文研所文学部除从事研究外,还培养研究生。
保护范围:以旧居外屋檐滴水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以北外延约18米屋檐一线,西面外延8米为界;东面为旧居正门临巷巷东一线;南面外延约20米屋檐一线。
十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含冯友兰旧居)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系我国著名学者傅斯年,顾吉刚,杨振声等于1927年发起在广州成立,次年为中央研究院长蔡元培收归该院建制。抗日战争爆发后,史语所内迁长沙,1938年初继迁昆明。始在拓东路建办事处,7月全所集中靛花巷办公,同时有部分人员租用龙头村弥陀寺和棕皮营响云寺等寺庙工作与生活。史语所驻昆明期间,对昆明一带碑刻进行调查拓片;1939年春,联合中央博物院调查发掘了大理的佛顶马龙、龙泉、白云诸遗址以及墓葬塔等多处,考订了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称谓。史语所居昆三年,于1940年冬奉命迁往四川宜宾的李庄,该所不仅为我国的教育,科学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还保存大批图书,仪器,档案,标本及各种原始资料等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云南的科学研究,教育,人才培养,文化学术交流等做出了贡献。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著名哲学家。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抗战时期内迁昆明,几易其所,后搬至东岳宫前院西厢房。抗战后期回城,迁入联大在西仓坡新盖的职工宿舍。
2005年8月24日盘龙区人民政府依法公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
究所(含冯友兰旧居)为盘龙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面以东岳宫东厢房外屋檐滴水一线和弥陀寺大殿东建筑外屋檐滴水一线为界:南面以东岳宫前段屋檐滴水一线为界:西面以东岳宫西厢房和围墙一线为界:北面以弥陀寺大殿外延15米一线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东面以龙泉中学和龙泉镇粮库东围墙为界:南面以龙泉中学前小路南沿一线为界,北面和西面以龙泉镇粮库围墙为界。
十二、中国营造学社旧址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位于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麦地村194号兴国庵内。系清末民初的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446.5平方米。 中国营造学社,是最早研究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学术团体。1930年由朱启钤创办,1931年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学者加入。编辑出版了中国古建筑书籍《清式营造则列》。以河北蓟县的唐代建筑独乐寺为开端,对华北、山西、河南及江浙的1823座古建筑作了实地测绘考察,并对故宫进行了全面测绘,出版了《中国建筑参考图集》共10集。抗战开始后,梁思成、刘敦桢相继来到昆明,并在昆明重新组建起营造学社。1939年营造学社搬到北郊麦地村兴国庵内办公。在昆期间对昆明及其周边和滇西大理、丽江、鹤庆等地的古建筑和壁画等进行了调查、测绘和拍照等资料整理、研究、论述工作,开启了云南古建筑调查研究的先声,大大增加了中国古建筑调查、测绘的资料,丰富了中国古建筑的内容。1940年底迁移至四川李庄。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2003年被官渡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官政发[2003]10号)。因区划调整,2005年被盘龙区人民政府(盘
政办复[2005]114号文)公布为盘龙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兴国禅寺外围墙和外屋檐滴水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以东12米至村中小路西沿一线;北20米;南5米到兴国禅寺大门前小路南沿一线:西约12.5米。
十三、严济慈、蔡希陶旧居
位于龙泉路610号昆明植物研究所内,旧居系单体砖木结构西式平房,平面呈“L”形,方向260度。大门两扇,门前有石阶,左山面开一窗,右侧墙面开两窗。四周树木环绕。现保存完好,仅在内部为适应展览要求稍有改动。
严济慈,浙江东阳人,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地球物理等方面成就卓著。在抗战初期来昆同蔡希陶居住于此。
蔡希陶,浙江东阳人,1932年2月受北京静生生物调查所委派率团来滇。在滇三年,采集珍贵植物标本12000余号。抗战开始后,蔡氏二次来滇筹建工作站并与云南省政府合办了“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 1940年初该所已有上万的植物腊叶标本,成为抗战后方收藏最丰富的研究机构。抗战胜利后,蔡氏留昆继续从事科研。共和国建立后,该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蔡任主任及研究员。
严济慈和蔡希陶皆为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学家,他们分别在物理学和植物学方面都有建树。严氏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以及学术机构要职。蔡氏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生为云南贡献巨大。他们在抗战期间住的昆明居所充分体现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拳拳爱
国之心,是他们对云南乃至中国科学事业作出贡献的历史见证。
2005年8月24日盘龙区人民政府依法调整公布为盘龙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旧居前石台阶(最近处约2米):南至绿化带南沿(约6.3米):西至房屋后挡墙(约2.8米):北至绿化带石挡墙(约4.3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三面分别至道路外延(含道路,距本建筑东约21米;南约13米;西约22米);北至实验楼墙脚(最近处约7.8米)
十四、北京路石房子
北京路石房子位于昆明市北京路427号茶花公园内,室内装饰古朴典雅,始建于1937年,占地面积为642平方米,原云南省主席龙云之士卫长李奚尧先生之私人别墅,1941年底经过第二次扩建增加石房子后部砖混二楼房舍,因其地位和主人的好客加之府内中西厨师的高超技艺,使得石房子成了以龙云、户汉为首的云南军政要员聚会的重要场所。建国后为昆明市长潘朔端住宅。
十五、中国人民解放军莅昆纪念门
中国人民解放军莅昆纪念大门位于盘龙区拓东街道办事处状元楼社区云南省体育局,由六棵门柱组成,柱上有旗杆,正门右手边第一棵柱子内侧镶嵌有碑,刻有“欢迎人民解放大军莅昆纪念,营造商业联合会筑献”等字,1950年2月20日,陈赓、宋任穷率部举行入城式,正式进驻昆明,营造商业联合会为纪念人民解放大军莅昆而建造,它是
和平解放昆明的历史见证物,既有较高的历史纪念意义。
十六、顾品珍墓
顾品珍墓位于黑龙潭公园内东部后山密林边缘,毗邻公园后门道路。墓坐北朝南,占地约50平方米。墓地起台,墓前有石台阶。拾阶而上,便是青石围砌的顾墓。顾品珍(1883—1922年),字筱斋,昆明人,出身医药世家。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堂军事教官兼骑兵监督。”1922年3月25日,顾品珍在路南天生关鹅毛寨遭吴学显所属黄诚伯匪部包围袭击,突围不成,举枪自尽,享年39岁。1923年4月9日,孙中山先生以大总统名义,发布了《褒扬顾品珍令》,指出:“前云南总司令顾品珍......护国、护法无役不以......本人大总统特任为云南总司令”;决定:“顾品珍着追赠陆军上将,照上将阵亡例给恤,由军政部查照定章办理,生平事迹并宣国史馆立传,以昭崇报,而示来兹。”
十七、黑龙宫
黑龙宫位于盘龙区滇源镇龙潭营村南端,始建于清代,坐东向西,占地约4000平方米,龙王殿为宫内主建筑,殿原为穿斗和台梁结合的木构架建筑,面阔10.8米,进深9.9米,单檐翘角,屋面铺设琉璃瓦,中轴线上与殿相对有一戏台,单檐歇山顶,面阔5.8米,进深7米,北厢有楼房5间,南厢楼房6间,龙王殿左侧有财神殿。
保护范围:黑龙宫建筑外缘向各方向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缘向各方向外延200米 。
十八、青龙宫
青龙宫位于盘龙区滇源镇白邑村北约1.5千米处,坐北向南,始建于清代,正殿为龙王殿,系台梁与穿斗相结合的木结构建筑,单檐悬山顶,通面阔10.85米,通进深6.9米,正殿两侧各有厢楼三间,宫门一座,四面建筑围成分上下两台天井的单座四合院,天井约80平方米。
保护范围:青龙宫建筑外缘向各方向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缘向各方向外延200米。
十九、增恕怀旧居
曾恕怀旧居位于北京路水晶村,云南省科技厅宿舍院内,旧居为两层西式小洋楼,中式瓦屋面。旧居分两部分,一部分为云南省科技厅所有,开辟为离退休职工活动室,另一部分为曾氏儿媳所有。
曾恕怀(1900~1983年)号竹虚,祖籍湖北麻城,1900年6月4日生于绥江县。父曾忠一,行医。曾家共一女七男,恕怀行六。幼年家遭火灾,家道中衰,小学毕业后停学,14岁只身到自流井参加护国军。191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四期步科,毕业后分在滇军三旅机枪连任少尉排长。1926年在“六〃一四”政变中因营救龙云有功,后递升营长、团长、少将旅长。1930年与当局意见分歧,被撤掉旅长职务。第二年出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1932年在麻栗坡特区任对汛督办,后任兵工厂少将厂长。1946年任昆明市长,1949年率市政府参加云南和平起义。解放后任昆明市副市长,还兼任市政协副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市民革主席。
保护范围:东面以云南省科技厅宿舍楼西墙脚一线;南面以云南省科技厅宿舍楼北墙脚一线;北面以旧居建筑北屋檐滴水一
线为界;西面以云南省科技厅宿舍区和昆明市轻纺工业公司隔墙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以东到云南省科技厅宿舍楼东墙脚和昆明市政府机关宿舍东墙一线;南到云南省科技厅宿舍楼南墙脚线;西到昆明市轻纺工业公司院内中心线一线;北到昆明市政府机关宿舍北围墙一线
二十、钱南园故里碑
钱南园故里碑现位于昆明市真庆观都雷府内,原碑文为隶书“清御史前南园先生故里”10字。此碑立于民国15年,由光绪经济特科第一名石屏袁嘉谷题书,书法笔力苍劲。
二十一、龙川桥
在昆明市北郊二十余公里的上坝村东侧,横跨盘龙江上游两岸。桥之北有“龙滚坝”,坝高河低,洪水直泻如“滚龙”分三股穿桥而过,故名龙川桥。
此桥始建年代无确切记载,据当地老人提供的历代相传的情况,以及赛典赤•赡思丁来滇后为垦荒屯田,治理盘龙江,建筑松花坝等兴修水利事迹推测,初建于元世祖至元中即公元1280年前,其北端一孔,于清代被洪水冲塌,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重新修复,今基本完好。一九八三年昆明官渡区人民政府已公布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为三孔石质拱桥,中孔高5米,其它两空各高3.2米,长45米,桥面宽10。3米,两边原有长方形石条护栏,现已残存无几,
桥身全用长方黄砂石砌就,因年代久远,水流冲刷和自然风化,石山已留下明显的痕迹,且石条棱角已无,镶砌缝隙增大。龙川桥之功用在于分盘龙江之水入金汁河,以扩大北郊农田灌溉。每年雨季,滚龙坝下泻之水冲到桥身时,有部分受阻,使水位增高,即分流入金汁河,既利灌溉,又能减少洪峰对昆明城郊安全的威胁。每届汛期始见其功用。
保护范围:北到路边,南至山,桥以东80米,以西1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以东40米,以西60米。
二十二、中央机器厂门楼
位于盘龙区茨坝镇昆机集团内。1939年9月建,时为中央机器制造厂厂门,现保存完好。
门楼为砖木结构,两间,小巧对称。门两侧原有石雕门墩四只。因门楼东面原建有警卫队宿舍,又称“大营门”。
中央机器制造厂1936年于湖南湘潭筹建, 1938年4月迁至昆明茨坝,是抗战时期内迁的大型企业之一,1939年9月正式成立。在战时进行军工和民用产品生产。分别生产炼钢铸铁、蒸气锅炉、煤气机、发电机及电动机、工具机、纺织机械、农业机械等大中型机械设备和精密工具。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全的全能机器厂,为后方机械工业之冠。首创中国工业史上多个第一,如:第一台两千千瓦发电机及车床、万能铣床、龙门刨床等。中央机器厂汇聚了王守竞、贝季瑶、吴学蔺、顾光复、雷天觉等许多著名的工程界、科学界人士,为中国机械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央机器厂对支援抗战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和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见证。
保护范围: 东、西门楼建筑四面墙体各自五米范围内(含两 门楼间区域);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昆机集团职工宿舍楼(最近处约7.4米),西至交大昆机大楼东侧沿(最近约15.60米),南至交大昆机后门(约72米),北至石桥以北(约85米)。
2005年8月24日盘龙区人民政府依法调整公布中央机器厂门楼为盘龙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三、得胜桥(大德桥)
(得胜桥位于拓东路西头,横跨于盘龙江上,东连拓东路,西接金碧路)。
得胜桥为石质三孔拱桥,长33.5米,宽16米,高约7米。造型古朴,孔拱匀称。桥身用长方形石条砌筑。拱分两层,下层用楔形石条直砌,其上铺长方形石条。桥墩两头砌成椭圆形。解放后,桥面改铺沥青。1984年,因城市交通发展,在桥两侧增设钢架桥,供行人通行。1988年因城建需要又拆毁改建。
二十四、中和桥
中和桥位于昆明市盘龙区滇源镇中和村,横跨于盘龙江上游牧羊河上,南北走向,单孔青石拱桥,桥身全长12米,宽6.2米,矢高7.6米,拱券用楔形条石纵联砌筑,桥面由条石铺砌,中和桥造型古朴,高大雄伟。据民国《嵩明县志》载,中和桥建于清嘉庆年间。
保护范围:由桥建筑外缘向各方向外延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缘向各方向外延15米。
二十五、吴澄烈士旧居
位于灵光街114号附5号,为木结构平房,共三间,占地面积72平方米。吴澄生前一直居住于此。1986年盘龙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澄(1900-1930)字幼清,又名剑秋,昆明人。小学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立女子师范,后入昆明市立第五小学任教。1924年经李国柱介绍加入青年努力会,次年加入共青团。她约了7位同学,自筹经费,撰写文章,出版了云南最早的宣传妇女解放的刊物《女声》杂志。1926年经李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吴澄任中国共产党云南临时工委委员。同年,出席共青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因市政建设需要被拆除,已无法恢复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