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的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性反应,其病变程度轻重不一,重症胰腺炎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易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等特点,病死率高达20%-40%。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同时,也在该疾病的护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拟求将死亡率降到最低。我科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共收住急性重症胰腺炎42例,经治疗与护理,疗效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共收治重症胰腺炎患者42例,男28例,女14例,其中8例为外院确诊后治疗效果不佳转入我科,年龄30-72岁,平均51岁;住院10-22天,平均为16天。经临床表现、实验室、CT、MRI检查确诊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
2.临床护理
2.1心理护理
适当的必要的心理护理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前提条件。该病特点为起病急、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经济负担重。入院后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灌肠等措施,患者对疾病本身的认识不够,住院后环境的陌生,易使患者产生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因此,护理人员要时刻和患者沟通,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使患者解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最大的信任,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是保障良好疗效的关键。
2.2口腔和皮肤护理
患者恶心、呕吐,有时较频繁,加上禁食,胃肠减压,发热等,应随时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对昏迷、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每日2次口腔护理,清醒病人协助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若口干明显可含漱或湿润口唇,涂以润唇膏,减少不适感。因长期卧床,极易发生褥疮,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大大降低压疮的发生率。病房保持空气流通勤开窗通风,协助翻身拍背,不能翻身的使用气垫床,适当按摩背部及受压局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预防褥疮的发生。鼓励其咳嗽,将痰液咳出,不能咳出者,翻身排背,必要时吸痰,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每日用0.02%呋喃西林液或生理盐水冲洗会阴,大便后清洗肛门并涂以爽身粉,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便盆。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出汗较多时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防止着凉。每日紫外线照射两次,每次最少30分钟,减少探视人数、次数。
2.3病情观察及妥善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及时吸引,吸氧,行心电监测,根据病情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呼吸形态,血气分析,神志。详细记录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及24h出入量,定时监测血压、脉搏、观察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和引流液色泽,定期监测胰酶值。及时询问患者主诉,腹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范围及持续时间、腰腹部、脐部皮肤有无呈紫蓝色。耐心安慰患者,采取体位改变,分散注意力,减轻腹痛。若腹痛剧烈时遵瞩使用止痛药,禁用吗啡,以防奥狄氏括约肌收缩,加重腹痛。胰腺坏死局部有水肿出血,可用芒硝1000克缝合布袋中,持续敷于腹部,减轻腹胀腹部不适感。早期静脉营养可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入院72小时血循环状态稳定,便可进行静脉高营养,以24小时持续静脉给予。采取深静脉补液防止高营养液对浅静脉破坏造成静脉炎。患者发热时可行物理降温,高热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密切观察体温和呼吸,胃肠减压管是否通畅在位,观察其引流液颜色,准确记录引流量,每日用温开水冲洗胃管1-2次,遵瞩给清胰汤200ml胃管内注入,每日两次,持续7天以上。大黄水保留灌肠每日两次,观察腹痛腹胀有无减轻,有无排便排气。大剂量应用抗生素时,容易并发真菌感染,及时查看患者口腔黏膜有无白斑,可行血、尿、粪便、引流液等的真菌培养,以明确诊断,及时调整用药。血清钙为反应胰腺炎预后的重要指标,注意监测患者血清钙变化。约20%的患者于病后1-2天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注意观察患者腹部体征,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尿淀粉酶变化,留置导尿时,应记录每小时尿量。加强巡视,当发现患者心率>130次/分,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烦躁等病情变化时,及时做好抢救,协助医生处理。
2.4输液管理
急性期每天补液3000―4000毫升,,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合理使用抗生素,抑酸、保护胃粘膜、改善微循环、营养支持等治疗。密切观察输液是否畅通,有无打折,肝素帽脱落,每日更换延长管、肝素帽,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深静脉置管处,有无渗血、渗液,密切监测血糖变化,若有异常,积极协助医生处理。
2.5并发症的护理
常见并发症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出血、胰瘘、胆瘘和肠瘘。胰性脑病发生率约5.9%-11.9%,表现为神经精神异常,定向力缺乏,精神混乱,伴有幻想,幻觉,躁狂状态等。常为一过性,可完全恢复正常,也可遗留精神异常。告知患者家属该疾病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消除其紧张情绪。
3.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
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本病常见诱因,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暴饮暴食,戒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治疗胆道疾病,保持良好心态,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防止疾病的复发,告知患者定期复查,出现急性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及时就诊。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的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性反应,其病变程度轻重不一,重症胰腺炎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易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等特点,病死率高达20%-40%。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同时,也在该疾病的护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拟求将死亡率降到最低。我科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共收住急性重症胰腺炎42例,经治疗与护理,疗效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共收治重症胰腺炎患者42例,男28例,女14例,其中8例为外院确诊后治疗效果不佳转入我科,年龄30-72岁,平均51岁;住院10-22天,平均为16天。经临床表现、实验室、CT、MRI检查确诊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
2.临床护理
2.1心理护理
适当的必要的心理护理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前提条件。该病特点为起病急、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经济负担重。入院后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灌肠等措施,患者对疾病本身的认识不够,住院后环境的陌生,易使患者产生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因此,护理人员要时刻和患者沟通,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使患者解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最大的信任,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是保障良好疗效的关键。
2.2口腔和皮肤护理
患者恶心、呕吐,有时较频繁,加上禁食,胃肠减压,发热等,应随时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对昏迷、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每日2次口腔护理,清醒病人协助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若口干明显可含漱或湿润口唇,涂以润唇膏,减少不适感。因长期卧床,极易发生褥疮,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大大降低压疮的发生率。病房保持空气流通勤开窗通风,协助翻身拍背,不能翻身的使用气垫床,适当按摩背部及受压局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预防褥疮的发生。鼓励其咳嗽,将痰液咳出,不能咳出者,翻身排背,必要时吸痰,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每日用0.02%呋喃西林液或生理盐水冲洗会阴,大便后清洗肛门并涂以爽身粉,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便盆。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出汗较多时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防止着凉。每日紫外线照射两次,每次最少30分钟,减少探视人数、次数。
2.3病情观察及妥善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及时吸引,吸氧,行心电监测,根据病情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呼吸形态,血气分析,神志。详细记录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及24h出入量,定时监测血压、脉搏、观察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和引流液色泽,定期监测胰酶值。及时询问患者主诉,腹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范围及持续时间、腰腹部、脐部皮肤有无呈紫蓝色。耐心安慰患者,采取体位改变,分散注意力,减轻腹痛。若腹痛剧烈时遵瞩使用止痛药,禁用吗啡,以防奥狄氏括约肌收缩,加重腹痛。胰腺坏死局部有水肿出血,可用芒硝1000克缝合布袋中,持续敷于腹部,减轻腹胀腹部不适感。早期静脉营养可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入院72小时血循环状态稳定,便可进行静脉高营养,以24小时持续静脉给予。采取深静脉补液防止高营养液对浅静脉破坏造成静脉炎。患者发热时可行物理降温,高热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密切观察体温和呼吸,胃肠减压管是否通畅在位,观察其引流液颜色,准确记录引流量,每日用温开水冲洗胃管1-2次,遵瞩给清胰汤200ml胃管内注入,每日两次,持续7天以上。大黄水保留灌肠每日两次,观察腹痛腹胀有无减轻,有无排便排气。大剂量应用抗生素时,容易并发真菌感染,及时查看患者口腔黏膜有无白斑,可行血、尿、粪便、引流液等的真菌培养,以明确诊断,及时调整用药。血清钙为反应胰腺炎预后的重要指标,注意监测患者血清钙变化。约20%的患者于病后1-2天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注意观察患者腹部体征,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尿淀粉酶变化,留置导尿时,应记录每小时尿量。加强巡视,当发现患者心率>130次/分,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烦躁等病情变化时,及时做好抢救,协助医生处理。
2.4输液管理
急性期每天补液3000―4000毫升,,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合理使用抗生素,抑酸、保护胃粘膜、改善微循环、营养支持等治疗。密切观察输液是否畅通,有无打折,肝素帽脱落,每日更换延长管、肝素帽,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深静脉置管处,有无渗血、渗液,密切监测血糖变化,若有异常,积极协助医生处理。
2.5并发症的护理
常见并发症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出血、胰瘘、胆瘘和肠瘘。胰性脑病发生率约5.9%-11.9%,表现为神经精神异常,定向力缺乏,精神混乱,伴有幻想,幻觉,躁狂状态等。常为一过性,可完全恢复正常,也可遗留精神异常。告知患者家属该疾病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消除其紧张情绪。
3.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
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本病常见诱因,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暴饮暴食,戒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治疗胆道疾病,保持良好心态,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防止疾病的复发,告知患者定期复查,出现急性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