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近
现
代
史
调
查
报
南阳理工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一班(2011060601) 负责人:栾金涛、陈子洋 第二组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问卷调查报告
基于开学以来大一新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上课情况我们近期对我校大一新生在开课的必要性、上课积极性以及自身和对老师有什么要求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 调查目的:
为更好地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提高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和促进老师对教学方式的改进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南阳理工学院全体大一新生
一般情况:大一新生在大学一年级期间基本上都开设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作为一门必修课, 但与大多数学生所学专业课无关, 所以得不到大多数学生的重视
三、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学校开运动会期间发放给在场的学生观众当场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全校所有大一新生共发出调查问卷11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达91%
四、 调查时间:
2012年4月13日――――2012年4月15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大一新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课的必要性,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要意义,学生的学习方式途径、积极性以及对课堂氛围和老师课堂效果要求等,问卷共向大一新生提出了
10个问题。(见附)
六、 调查结果:
本问卷第一题便提出了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否有必要,52%的同学选择了“十分必要”,22%的同学说不清楚,还有26%的同学认为没必要,因为他们认为很多内容中学都学过。从上可知,还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没有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的重要性,高中与大学是我们重要的两个阶段,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经历事情的增多,我们认知能力和看待问题的方式、角度发生了改变。学校开设这门课是让我们从新认识中国近现代史,让我们站在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待相关问题,这样更有利于了解本国国情,更好的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本问卷第二题是针对个人对历史的了解情况的调查,但是只有11.8%的同学表示对历史很了解,13.8%的同学表示不了解,74.4%的同学表示了解不多。对于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中华民族历史,却有很少一部分大学生很了解,有人说历史只是过去,我们为什么要那么了解?毛泽东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要懂得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通过第三题的调查,大多数人认为学习这门课的主要意义在于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培养爱国热情和忧患意识(占有65%),有21.7%的学生认为学习真门课的主要意义是了解民族英雄事迹,培养良好平行,还有13.3%学生认为记住外国侵略者对国家的掠夺,不忘国耻是主要意义。总而言之不论从那个意义出发,我们都可以通过对中国近
现代史得发展史中看出我国旧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而更好地改革和建设新的中国,同时也要牢记历史的教训,不忘国耻,时刻激励自己,不要让中国从蹈覆辙,让我们的后人记住历史,时刻提醒这个民族,不要骄傲,实现伟大富强。
本问卷第四题对学生个人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欠缺进行了调查,共有四个方面:学习兴趣不浓,只是被动上课的人数占41%。学习主动性不够,很少找到老师指导的同学占总人数的33.5%,不积极参加课堂讨论的占20.5%。经常缺课的占5%.其实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在对待不是有关于自己的专业课程大多都不用心去学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为了学分而去学习,为了毕业证和学位证去学,只要说这两者无关系牵扯想必大部分学生都不愿主动去学,但同时还有部分同学认为学习近现代史纲要很有意义且对自己有影响和帮助。现在我们大学生读大学很多就像在疗养院疗养,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学习而是花费大部分时间去玩。学校开设这些课程一定有所用意,它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本问卷第五题对如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一门选修课学生是否选择的看法和观点进行了调查:有15.6%的同学选择了坚决不会,可见这部分同学没有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有58.8%的同学认为自己可能会选从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还是很愿意去学习近现代史的,有11.7%的同学表示自己一定会选虽说历史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学习历史可以让自己看清时代的发展趋势顺应潮流,另外,有13.9%的同学认为如果学分高的话会考虑,但是做为一个有头脑的大学生是决对不会
这么想的如果只看重学分的多少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取得圆满的成绩顺利的毕业但是你在大学得到了些什么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只有能够看清历史的人才能够得到更多才能够去顺应发展。
本问卷第六题对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学生不太了解的历史问题学生在课后是如何解决的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8.7%的同学与同学交流来解决问题,而有一半左右的同学则对上课遗留下来的问题不管不问,由此可见,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不是很大,当然,有一部分同学会借助其他方式学习,比如上网、查询资料或与同学交流,只有少数去向老师提问(只占4.9%),从上可知,学习近现代史过程中,师生交流的缺乏,所以改善近现代史的目前状况,必须改善学习近现代史的方式,应在与同学交流、向老师请教、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上有所侧重,而不管不问。
本问卷第七题对开设近现代史课有哪些原因做了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24%同学认为学习这门课的原因是重在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有43.3%的同学则选择了从历史中可以了解中国国情,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而只有13.3%的同学认为这是用来培养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评价历史问题,还有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学历史是用来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一笔不可抹杀的财富,从上面调查显示,学习历史的原因是有很多方面,但无论从历史的意义上还是从历史对未来的发展的角度说,历史对国家、对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有学好这门课的必要性。
本问卷第八题对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过程中收获情况如何做
了相关调查。50%的同学认为增加了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认识,23.7%的同学认为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认识,还有26.3%同学表明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上可知,这门课让他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中国走到现在非常不易,走向这会主义道路遇到的困难多么的艰巨。深刻的认识更加增强了他们对祖国的的热爱和对伟大的中华儿女的敬佩,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牢记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总而言之,中国近现代史这门课使大部分学生对祖国各个方面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了解过去,立足现在,创造未来的精神支柱,有利于树立当代大学生去为祖国的未来拼博的内在动力。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你是否注意阅读材料?本问卷第九题就是对此展开了调查,从问卷上的数据表明,15.6%的学生经常阅读,23.7%的学生知识有时读一下,并不能保证每次都读,26.3%的学生只在考试时阅读,但是占总人数5.8%学生完全没有读过。有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们迫于考试压力而去阅读材料占总人数最多,说明同学们生活中是相当不重视阅读材料的,没有养成经常阅读材料的好习惯,而只为了应付当前的情况。大学这种无拘无束的环境造成了现今大学生的这种状况并不足为奇,但是我们不能让这种情况得到存在和蔓延,严加管理、指导督促还是强行教育?笔者认为只有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更加自觉的阅读材料。
该问卷第十题就是针对学生对老师教授的课堂效果有什么要求做了相关调查, 数据表明,对于老师的课堂效果,22.8%人认为老师
讲课要能理论联系实际和讲课方式要灵活、能活跃课堂气氛,这两种情况占的比重最大。其次就是老师讲课要促进学生思考和富于启发性(16.7%)、老师讲课要能突出重点和难点(14.9%)、老师讲课要能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既具有针对性(11.7%)、老师借助多媒体展示课件(11.1%)等方式。从上数据可知,只有多种方式的良好配合下,学生才能更加积极的学习这门课,教学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毛泽东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况且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主力军。为了让当代大学生更好的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更要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对于大学生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有必要的。问卷调查涉及多个方面,我们通过总体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对于中国近现代史这课,重要的两种因素就是:教与学,对于教老师应该改进教学方式,同样对于学学生应该有所调整只有两者都摒弃各自的不足,才能使这门课达到应有的效果 。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调
查
报
南阳理工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一班(2011060601) 负责人:栾金涛、陈子洋 第二组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问卷调查报告
基于开学以来大一新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上课情况我们近期对我校大一新生在开课的必要性、上课积极性以及自身和对老师有什么要求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 调查目的:
为更好地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提高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和促进老师对教学方式的改进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南阳理工学院全体大一新生
一般情况:大一新生在大学一年级期间基本上都开设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作为一门必修课, 但与大多数学生所学专业课无关, 所以得不到大多数学生的重视
三、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学校开运动会期间发放给在场的学生观众当场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全校所有大一新生共发出调查问卷11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达91%
四、 调查时间:
2012年4月13日――――2012年4月15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大一新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课的必要性,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要意义,学生的学习方式途径、积极性以及对课堂氛围和老师课堂效果要求等,问卷共向大一新生提出了
10个问题。(见附)
六、 调查结果:
本问卷第一题便提出了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否有必要,52%的同学选择了“十分必要”,22%的同学说不清楚,还有26%的同学认为没必要,因为他们认为很多内容中学都学过。从上可知,还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没有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的重要性,高中与大学是我们重要的两个阶段,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经历事情的增多,我们认知能力和看待问题的方式、角度发生了改变。学校开设这门课是让我们从新认识中国近现代史,让我们站在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待相关问题,这样更有利于了解本国国情,更好的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本问卷第二题是针对个人对历史的了解情况的调查,但是只有11.8%的同学表示对历史很了解,13.8%的同学表示不了解,74.4%的同学表示了解不多。对于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中华民族历史,却有很少一部分大学生很了解,有人说历史只是过去,我们为什么要那么了解?毛泽东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要懂得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通过第三题的调查,大多数人认为学习这门课的主要意义在于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培养爱国热情和忧患意识(占有65%),有21.7%的学生认为学习真门课的主要意义是了解民族英雄事迹,培养良好平行,还有13.3%学生认为记住外国侵略者对国家的掠夺,不忘国耻是主要意义。总而言之不论从那个意义出发,我们都可以通过对中国近
现代史得发展史中看出我国旧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而更好地改革和建设新的中国,同时也要牢记历史的教训,不忘国耻,时刻激励自己,不要让中国从蹈覆辙,让我们的后人记住历史,时刻提醒这个民族,不要骄傲,实现伟大富强。
本问卷第四题对学生个人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欠缺进行了调查,共有四个方面:学习兴趣不浓,只是被动上课的人数占41%。学习主动性不够,很少找到老师指导的同学占总人数的33.5%,不积极参加课堂讨论的占20.5%。经常缺课的占5%.其实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在对待不是有关于自己的专业课程大多都不用心去学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为了学分而去学习,为了毕业证和学位证去学,只要说这两者无关系牵扯想必大部分学生都不愿主动去学,但同时还有部分同学认为学习近现代史纲要很有意义且对自己有影响和帮助。现在我们大学生读大学很多就像在疗养院疗养,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学习而是花费大部分时间去玩。学校开设这些课程一定有所用意,它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本问卷第五题对如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一门选修课学生是否选择的看法和观点进行了调查:有15.6%的同学选择了坚决不会,可见这部分同学没有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有58.8%的同学认为自己可能会选从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还是很愿意去学习近现代史的,有11.7%的同学表示自己一定会选虽说历史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学习历史可以让自己看清时代的发展趋势顺应潮流,另外,有13.9%的同学认为如果学分高的话会考虑,但是做为一个有头脑的大学生是决对不会
这么想的如果只看重学分的多少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取得圆满的成绩顺利的毕业但是你在大学得到了些什么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只有能够看清历史的人才能够得到更多才能够去顺应发展。
本问卷第六题对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学生不太了解的历史问题学生在课后是如何解决的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8.7%的同学与同学交流来解决问题,而有一半左右的同学则对上课遗留下来的问题不管不问,由此可见,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不是很大,当然,有一部分同学会借助其他方式学习,比如上网、查询资料或与同学交流,只有少数去向老师提问(只占4.9%),从上可知,学习近现代史过程中,师生交流的缺乏,所以改善近现代史的目前状况,必须改善学习近现代史的方式,应在与同学交流、向老师请教、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上有所侧重,而不管不问。
本问卷第七题对开设近现代史课有哪些原因做了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24%同学认为学习这门课的原因是重在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有43.3%的同学则选择了从历史中可以了解中国国情,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而只有13.3%的同学认为这是用来培养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评价历史问题,还有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学历史是用来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一笔不可抹杀的财富,从上面调查显示,学习历史的原因是有很多方面,但无论从历史的意义上还是从历史对未来的发展的角度说,历史对国家、对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有学好这门课的必要性。
本问卷第八题对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过程中收获情况如何做
了相关调查。50%的同学认为增加了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认识,23.7%的同学认为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认识,还有26.3%同学表明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上可知,这门课让他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中国走到现在非常不易,走向这会主义道路遇到的困难多么的艰巨。深刻的认识更加增强了他们对祖国的的热爱和对伟大的中华儿女的敬佩,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牢记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总而言之,中国近现代史这门课使大部分学生对祖国各个方面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了解过去,立足现在,创造未来的精神支柱,有利于树立当代大学生去为祖国的未来拼博的内在动力。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你是否注意阅读材料?本问卷第九题就是对此展开了调查,从问卷上的数据表明,15.6%的学生经常阅读,23.7%的学生知识有时读一下,并不能保证每次都读,26.3%的学生只在考试时阅读,但是占总人数5.8%学生完全没有读过。有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们迫于考试压力而去阅读材料占总人数最多,说明同学们生活中是相当不重视阅读材料的,没有养成经常阅读材料的好习惯,而只为了应付当前的情况。大学这种无拘无束的环境造成了现今大学生的这种状况并不足为奇,但是我们不能让这种情况得到存在和蔓延,严加管理、指导督促还是强行教育?笔者认为只有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更加自觉的阅读材料。
该问卷第十题就是针对学生对老师教授的课堂效果有什么要求做了相关调查, 数据表明,对于老师的课堂效果,22.8%人认为老师
讲课要能理论联系实际和讲课方式要灵活、能活跃课堂气氛,这两种情况占的比重最大。其次就是老师讲课要促进学生思考和富于启发性(16.7%)、老师讲课要能突出重点和难点(14.9%)、老师讲课要能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既具有针对性(11.7%)、老师借助多媒体展示课件(11.1%)等方式。从上数据可知,只有多种方式的良好配合下,学生才能更加积极的学习这门课,教学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毛泽东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况且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主力军。为了让当代大学生更好的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更要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对于大学生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有必要的。问卷调查涉及多个方面,我们通过总体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对于中国近现代史这课,重要的两种因素就是:教与学,对于教老师应该改进教学方式,同样对于学学生应该有所调整只有两者都摒弃各自的不足,才能使这门课达到应有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