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神曲]的评论

如何理解:《神曲》反映了“自己时代精神生活的全部深度”

俄国 别林斯基(1811—1848)有一句评论神曲的话:《神曲》反映了“自己时代精神生活的全部深度”。可以结合理解这句话来看《神曲》的特点。

“精神生活”包括哪几方面?大概可以分为:理性的或哲学的方面,信仰的或神学的方面,审美的或艺术的方面。

第一个方面,但丁在维吉尔的引导下游历地狱的过程就是对现实的理性认识和批判过程,是哲学的分析过程。但丁希望通过认识罪恶,悔过自新,达到道德上的完美境界,获得现实的幸福。

第二个方面,但丁通过信仰的途径和神学的启迪,在贝雅特丽齐的感召引导下,认识最高的真理,获得来生永生的幸福。

第三个方面,审美或艺术的特点,可以从几方面来看:

1、《神曲》结构严整而大气。全书三篇100章,《地狱篇》34章,《炼狱篇》33章,《天国篇》33章。每节诗有三句。3篇、33章、3句,“三”是特殊的数字,象征“三位一体”。(老舍的《四世同堂》三部曲类似,其中第一部《惶惑》)34章,第二、三部《偷生》《饥荒》各33章。)

2、但丁构思的“三界”恢弘、具体、明确,在其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真切的人物。例如,维吉尔、贝雅特丽齐,这两位向导虽然具有象征的意义,但并没有概念化抽象化。维吉尔以导师父亲的形象,贝雅特丽齐以恋人、长姊和慈母的形象出现,训诲、批评、鼓励和救护但丁。

歌德将但丁同意大利美术复兴的画家乔托相比,认为他是具有造型感的天才,能运用想象力的目光把事物看得那样清晰,从而能用鲜明的轮廓把它勾画出来,即使最隐晦、最离奇的事物,他描绘起来,都仿佛是对着眼前现实中的事物一样。

3、《神曲》总体风格深沉、庄严、崇高,有文学的精致描摹,有哲学的沉思探求,精神上将读者引向对现实、罪、完善等问题的思考。

附:

不上书架的书

南方周末 2003-06-05

□冯象

冯象,上海人。少年负笈云南边疆,从兄弟民族受再教育凡九年成材,获北大英美文学硕士,哈佛中古文学博士(Ph.D ),耶鲁法律博士(J.D )。著/译有《贝奥武甫:古英语史诗》(北京三联,1992),《中国知识产权》(英文,Sweet&Maxwell,1997,增订版2003),《木腿正义》(中山大学,1999),《玻璃岛》(北京三联,2003)及法学评论、小说诗歌若干。现定居美国,从事知识产权及竞争资讯等方面的法律业务,兼哈佛法学院客座教授。

我向来买书不多,大约是少年远行,长期居无定所的缘故。德国谚语:搬家三趟,如遭火烧。书最重,每次搬家都不得不“处理”一批。与其忍痛割爱,不如不买,我想。于是就越发依赖图书馆了。但是昨天数了数,家里居然摆了七只书架,而且插在那里的书好些还崭新的没画过杠杠,没插字条,没读过!真是惭愧。再检查一遍,书桌上下、沙发周围、茶几、窗台、厨房、厕所……处处是书的领地。这些没能上书架的书,却都是翻阅了的。这样看来,书架反而是为那些不常用或无须读的书设计的了。

有个编辑朋友问,哪些书对我影响最大,希望谈谈,向读者推荐。我想,根据上述观察,

一本书对我的影响大小,与我“亲密接触”的程度,不妨以它离开书架的时间长短,跟我书桌上那两盏台灯的距离远近来定。所以我现在坐回书桌前面,就手边堆着的书一一看去,觉得可以举出四本来同读者谈谈体会,即《史记》、《共产党宣言》、《圣经》和《神曲》。

《神曲》

有一阵子,我热衷于译诗,各种语言各个时期的诗,只要喜欢的都试一试。先父曾请上海外国语学院方重先生批阅。方先生是翻译大家,功力极深,往往改一两个字,一行诗就生动了。我对他翻译的陶渊明和“英诗之父”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和《特罗勒斯与克丽西德》尤感兴趣。后来我的北大硕士论文和哈佛博士论文写的都是乔叟。乔叟早年到过意大利,深受但丁、薄迦丘、彼特拉克的影响;所以到哈佛不久,但丁和意大利语便排进了学习日程。过完大考,游历欧洲,特意追寻乔叟的足迹,访问了但丁故乡佛罗伦萨。但丁之吸引我,不仅因为他是“天堂大门为之打开两次”的伟大诗人(《神曲·天堂篇》15:30),还因为他的艺术风格与中国人的情趣气质和文学传统相距甚远,例如个人化的喻指象征、寓崇高于简朴的叙述以及对语词的复义/复调效果的追求。故而百读不厌。据报道,北大西语系田德望先生译注的《神曲》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田先生早年留学佛罗伦萨研习但丁,晚年不顾癌症缠身,倾十七年心血铸成此伟业。功德无量,实在是知识界一大福音。

美国商学宗师奥地利人杜拉克(PeterDrucker )博士今年94岁。神态举止看似八十,开会听他作主题报告,敏锐通达恍若盛年,方悟得“人生四十才开始”这句话什么意思。会上有人问他可有长寿秘诀,他顿了顿,道:读书。我每五年把莎士比亚全集从头至尾重读一遍。会场上鸦雀无声,接着就一片赞叹。

我希望每三年,将《神曲》重读一遍。

如何理解:《神曲》反映了“自己时代精神生活的全部深度”

俄国 别林斯基(1811—1848)有一句评论神曲的话:《神曲》反映了“自己时代精神生活的全部深度”。可以结合理解这句话来看《神曲》的特点。

“精神生活”包括哪几方面?大概可以分为:理性的或哲学的方面,信仰的或神学的方面,审美的或艺术的方面。

第一个方面,但丁在维吉尔的引导下游历地狱的过程就是对现实的理性认识和批判过程,是哲学的分析过程。但丁希望通过认识罪恶,悔过自新,达到道德上的完美境界,获得现实的幸福。

第二个方面,但丁通过信仰的途径和神学的启迪,在贝雅特丽齐的感召引导下,认识最高的真理,获得来生永生的幸福。

第三个方面,审美或艺术的特点,可以从几方面来看:

1、《神曲》结构严整而大气。全书三篇100章,《地狱篇》34章,《炼狱篇》33章,《天国篇》33章。每节诗有三句。3篇、33章、3句,“三”是特殊的数字,象征“三位一体”。(老舍的《四世同堂》三部曲类似,其中第一部《惶惑》)34章,第二、三部《偷生》《饥荒》各33章。)

2、但丁构思的“三界”恢弘、具体、明确,在其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真切的人物。例如,维吉尔、贝雅特丽齐,这两位向导虽然具有象征的意义,但并没有概念化抽象化。维吉尔以导师父亲的形象,贝雅特丽齐以恋人、长姊和慈母的形象出现,训诲、批评、鼓励和救护但丁。

歌德将但丁同意大利美术复兴的画家乔托相比,认为他是具有造型感的天才,能运用想象力的目光把事物看得那样清晰,从而能用鲜明的轮廓把它勾画出来,即使最隐晦、最离奇的事物,他描绘起来,都仿佛是对着眼前现实中的事物一样。

3、《神曲》总体风格深沉、庄严、崇高,有文学的精致描摹,有哲学的沉思探求,精神上将读者引向对现实、罪、完善等问题的思考。

附:

不上书架的书

南方周末 2003-06-05

□冯象

冯象,上海人。少年负笈云南边疆,从兄弟民族受再教育凡九年成材,获北大英美文学硕士,哈佛中古文学博士(Ph.D ),耶鲁法律博士(J.D )。著/译有《贝奥武甫:古英语史诗》(北京三联,1992),《中国知识产权》(英文,Sweet&Maxwell,1997,增订版2003),《木腿正义》(中山大学,1999),《玻璃岛》(北京三联,2003)及法学评论、小说诗歌若干。现定居美国,从事知识产权及竞争资讯等方面的法律业务,兼哈佛法学院客座教授。

我向来买书不多,大约是少年远行,长期居无定所的缘故。德国谚语:搬家三趟,如遭火烧。书最重,每次搬家都不得不“处理”一批。与其忍痛割爱,不如不买,我想。于是就越发依赖图书馆了。但是昨天数了数,家里居然摆了七只书架,而且插在那里的书好些还崭新的没画过杠杠,没插字条,没读过!真是惭愧。再检查一遍,书桌上下、沙发周围、茶几、窗台、厨房、厕所……处处是书的领地。这些没能上书架的书,却都是翻阅了的。这样看来,书架反而是为那些不常用或无须读的书设计的了。

有个编辑朋友问,哪些书对我影响最大,希望谈谈,向读者推荐。我想,根据上述观察,

一本书对我的影响大小,与我“亲密接触”的程度,不妨以它离开书架的时间长短,跟我书桌上那两盏台灯的距离远近来定。所以我现在坐回书桌前面,就手边堆着的书一一看去,觉得可以举出四本来同读者谈谈体会,即《史记》、《共产党宣言》、《圣经》和《神曲》。

《神曲》

有一阵子,我热衷于译诗,各种语言各个时期的诗,只要喜欢的都试一试。先父曾请上海外国语学院方重先生批阅。方先生是翻译大家,功力极深,往往改一两个字,一行诗就生动了。我对他翻译的陶渊明和“英诗之父”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和《特罗勒斯与克丽西德》尤感兴趣。后来我的北大硕士论文和哈佛博士论文写的都是乔叟。乔叟早年到过意大利,深受但丁、薄迦丘、彼特拉克的影响;所以到哈佛不久,但丁和意大利语便排进了学习日程。过完大考,游历欧洲,特意追寻乔叟的足迹,访问了但丁故乡佛罗伦萨。但丁之吸引我,不仅因为他是“天堂大门为之打开两次”的伟大诗人(《神曲·天堂篇》15:30),还因为他的艺术风格与中国人的情趣气质和文学传统相距甚远,例如个人化的喻指象征、寓崇高于简朴的叙述以及对语词的复义/复调效果的追求。故而百读不厌。据报道,北大西语系田德望先生译注的《神曲》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田先生早年留学佛罗伦萨研习但丁,晚年不顾癌症缠身,倾十七年心血铸成此伟业。功德无量,实在是知识界一大福音。

美国商学宗师奥地利人杜拉克(PeterDrucker )博士今年94岁。神态举止看似八十,开会听他作主题报告,敏锐通达恍若盛年,方悟得“人生四十才开始”这句话什么意思。会上有人问他可有长寿秘诀,他顿了顿,道:读书。我每五年把莎士比亚全集从头至尾重读一遍。会场上鸦雀无声,接着就一片赞叹。

我希望每三年,将《神曲》重读一遍。


相关内容

  • 神曲读后感
  • 恩格斯曾这样说:"封建的中世纪终结和现代新纪元的开端,是以大人物为标志的.人物意大利诗人但丁." <神曲>是但丁最的作品,但丁的经验包括爱情.政治.人生观.宗教观.宇宙观均反映.<神曲>的外壳是宗教的,但诗中所写的见闻,大都以现实为题材.诗人与亡灵谈论的兴 ...

  • 神曲读书笔记
  • <神曲>共分三篇:地狱.净界.天堂,每一部分由33章组成,加上最前面的序章,全书共100章.阿利盖利·但丁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生的中途)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只母狼(象征贪欲),一只狮子(象征野心),一只豹(象征逸乐),又一种说法 ...

  • 但丁的精神诉求
  • 论但丁的<神曲>的精神诉求 学生姓名:常攻 学号:[1**********] 院(系):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于彦磊 职称:讲师 中文摘要: <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展现了但丁的思想内涵,<神曲>的写作是在作者政治失意之后,寄予了他一生的理念和梦想, ...

  • 神一样的凤凰传奇
  • 全民唱响"民族风" <最炫民族风>有多火?从已经驾鹤西去的迈克尔·杰克逊,到洒脱矫健风头无两的陈冠希老师,到韩国超级人气天团Super Junior,再到举世瞩目的NBA比赛现场,甚至连新晋的德国"屌丝女王",都不约而同地"跳" ...

  • 时事新闻评论:中国娱乐事件"全球化"的启示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刘汉振 近日,国内艺人"文章出轨"的娱乐新闻登上了BBC等多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媒体.文章尚未涉足好莱坞,甚至还没坐稳国内一线位置,却引起世界主流媒体的关注,是一件很值得玩味的事情. 首先可以看出,外媒对国内坊间的热门话题已经具有相当的敏感性,已经不限于重大的时 ...

  • 文艺复兴简介
  • 文艺复兴史 一. 起源: 1. 文艺复兴的时间段: 文艺复兴的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一)13世纪属文艺复兴运动早期,突出特点是文学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这一时期的文化中心城市是佛罗伦萨.代表人物是被誉为<前三杰>的三位文学家:但丁(1265至1321).彼特拉克(1304至1374 ...

  • 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其特征
  • 作者:钱奇佳 安徽师大学报:哲社版 1997年09期 摘要 欧洲人文主义文学作为"时代的镜子",爱国主义思想是这一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独具特色,它与其他时代不同,是以民族的自醒.自觉和自尊以及其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建立为基础的 ...

  • 外国文学史片复习试题及答案
  • 外国文学史片复习试题及答案 1. 人本意识在各历史时期文学中所表现的特征? 1) 古希腊罗马文学:原欲型的世俗人体意识,即张扬个性,放纵情欲,体现了一种个体本位, 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 2) 早期希伯来文学:吸收了古希腊文化的某些成分,演变成基督教文化,蕴含的是一种理性 化的人本意识或者 ...

  • 情动于衷而又形于外
  • 摘 要:有幸聆听了旅德歌唱家毕宝仪独唱音乐会,晚会精彩的演绎引发了个人的一些感想.纵观毕宝仪的演唱经历,歌剧的学习与大量的舞台表演机会赋予了她如此完美的声音与表演的统一,形态.神韵.风度的恰当把握.因此,在当前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大量采用"学徒式"歌唱教学模式,应受到一线教师的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