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达达主义与杜尚的交集与分歧

  摘要:当我们回顾达达主义的历史是总不忘提杜尚,而当我们研究杜尚时又总不忘他曾经被认为是个达达主义者。本文的研究意在重溯杜尚和达达主义者的关系,并着意于分析他们艺术观念的交集与分歧。   关键词:达达主义;杜尚;反艺术   “达达主义”的出现既有些横空出世,又似是一种必然。1916年,一群战争中饱受惊吓的文艺愤青们在瑞士苏黎世的伏尔泰酒吧叫嚣着要摧毁一切,声嘶力竭,几近玩命。生命、生活、道德、价值、真理,在战争的炮火下全都灰飞烟灭,那还有什么值得再惦记的,战争让一切成为废墟,而达达在这废墟里再来一个深度爆炸。   达达1918年在苏黎世宣读的宣言摘录如下: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嚎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和不合逻辑的事务的交织:这就是生命; 达达,意思就是无所畏,我们需要的著作是勇往直前的、勇敢的,切实的,而且是永远不能懂的,逻辑是错误的,道德永远是罪恶的;达达什么都不相信,恋爱、工作; 达达不求什么,达达就是达达;达达的反感;消灭记忆:达达;消灭考古:达达;消灭未来:达达。   这一群艺术的虚无主义者。在战争的极度恐慌中他们悲观厌世,为排解胸中的郁闷,他们在苏黎士的伏尔泰酒家并即兴成立了“达达”,这一美术史进程中最玩世不恭的艺术家群体,其成员包括诗人、演员、画家、雕塑家等。它通过频繁的聚会来表现出对颠覆的狂热。每一次达达的聚会都是异常的盛大、喧嚣而又混乱,大家各尽其能又极其自由的任意表演。达达的诗歌创作是字、词、句随机无序的组合,甚至只是一种听者无法识别的怪异音调,但是表演者对此却是饱含热情大声“朗诵”;达达的视觉创作更显混乱,它可以是报纸、照片和现成材料的杂乱拼贴。在“达达主义”这里艺术被消解为并不严肃。达达主义的宗旨正如《达达公报》中所告知的:“反传统”、“反理性”、“反审美”、“反道德”,甚至于艺术与艺术品无关,任何现成物品都可以成为艺术品。就像汉斯-阿尔普(Hans Arp 1887―1966)创作的《诗人查拉的肖像》, 就是一些不规则的碎纸片的组合,而这正地契合了“达达”诗人查拉的创作风格,查拉就是把一些混乱的文字放在帽子里,或将报纸上的字剪下来再抖落到桌子上,他的诗即大功告成。这样的创作完全不受理性的管束,是偶然生成的,他们是故意以此来对抗理性秩序,并消解艺术的严肃与正统。   战争或许是把双刃剑,它在强大的破坏之后,也让世人反思。很多人说达达者是以一种虚无主义的态度企图逃避战争的伤痛,并否定一切文化的价值――彻底的虚无主义者。但是,在一个战火纷飞、肆虐屠杀的年代,生命的飘摇,精神的惶恐,哪里还能让世人的心安定,所以怀疑、愤懑、爆发也都在情理之中。正像达达成员扬科(Marcel Janco)所说:“在那些崩溃的日子里,究竟谁还相信‘价值永恒’,相信过去的‘灌装货物’,相信艺术学院和学校呢?达达的呼号变得普遍了――让美见鬼去吧!”[1]达达的所作所为就像是战争废墟中被蹂溺殆尽的残渣,似无可建设性。这一群战时的飘零者其纷乱无序、狂飙突进只是一种虚妄的爆发,他们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他们义无反顾地破坏,试图从根上铲除所有人类文化,将精神的遗留斩断,但是可能吗?设若世界果真一片荒芜,达达者就真的称心如意了吗?   时至今日,遥看“达达”,它将现代美术“反传统”的秉性发挥到了极致,在近乎狂燥的造反中,他们践踏一切文化艺术的传统,反对一切既定模式。“破坏也是创造――达达作为一场反艺术的‘运动’,非常成功的粉碎了在一战之前就已经开始崩溃的传统美学的最后残疾,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就像杜尚所说的:‘达达很适合作为一剂泻药’。”[2]“达达”的脱轨运行是为放下包袱,释放能量,它带来的是艺术行动的自由。在达达之后,我们看到的是艺术行为和其存在方式的选择多样性,因此,达达是点,它辐散出了多个线。   早在达达主义出现以前的1913年,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就开始用现成品的方式(一个倒插在圆凳上的自行车轮)来挑战人们对于艺术传统模式的思考。杜尚也曾经画画,且紧跟前卫。1912年的时候,杜尚将一幅命名为《下楼底的裸女》的油画作品递交给当时风头正健的立体主义画展,但被拒绝了,因为此画立体主义的风格不够纯粹,有明显的未来主义的倾向。这件事成为杜尚艺术观点转变的契机,并促成他最终以走出艺术的方式来思考艺术、创作艺术。   其实,当达达主义者在瑞士活跃的时候,杜尚在美国。1917年,杜尚这位法国绅士匿名将一个男用搪瓷小便池送交当时自称前卫的美国独立艺术沙龙参展,但被淘汰,原因很简单,让它参展简直是对崇高艺术的亵渎。杜尚没有惊动任何人从独立艺术家协会撤出来,但是它终究成了西方现代艺术史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其意义重大:1 、反对绘画,艺术可以是非艺术,一切现成品(现成的物品)都可以成为艺术品。2 、别太把艺术当回事,反对猩猩作态,故做高雅,那只能暴露人类的偏狭。3 、生活即艺术。杜尚的意图很鲜明:否定艺术,“取消美,取消艺术的趣味”。西方现代艺术的离经叛道经由杜尚这一笔算是最彻底的――反绘画 、反艺术。   杜尚以一种辛辣又不失幽默的方式嘲讽人类在崇高的名义下对于艺术的自我设限。艺术其实并不崇高,艺术品是否出自艺术家之手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艺术家选择了它便有着点石成金的效用,使得寻常对象可以摆脱物的功能而一跃而为艺术品。杜尚的颠覆作用就在于此,“艺术可以是非艺术”,“艺术可以不美”,取消艺术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从而将传统艺术的一切既定规则彻底否定掉。这一点恰好暗合了“达达”虚无主义的心态,因此他们以极大的热诚欢迎杜尚的加入,但杜尚是一位艺术的独行者,他不愿意让任何一个流派牵制自己天马行空的自由气质。   达达主义与杜尚有无交集?杜尚曾多次评价达达主义。他说“达达是一种虚无主义――种摆脱思想状态的途径――避免受现实环境或是过去的影响,离弃陈词滥调,获得自由”[3]。杜尚在1915年去了美国纽约,并积极引入欧洲艺术运动。在他和毕卡比亚的努力下,纽约达达一度甚为活跃。在1956年杜尚还为纽约达达筹办了一场回顾展,为此他辛苦工作了差不多一年,四处收集作品,设计展览现场。虽然,早在1921年达达主义者在巴黎举办达达沙龙时力邀杜尚参加,他拒绝了。这似乎有些矛盾,但达达主义和杜尚确实有精神上的相通之处。他们都反传统、反审美、反艺术、反理性,制作不服务于视网膜的艺术。只是,达达主义是激越而愤怒的,杜尚在儒雅绅士的外表下藏着最叛逆的内心。虽然杜尚被称为是天生的达达主义者,但杜尚似乎更愿意超越一切。   一战结束,达达主义者离开了瑞士,世界恢复秩序,达达者各奔前程,甚至于他们厌倦了达达的兴风作浪,他们回到那个曾不遗余力攻击的资本主义世界生活,工作。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又成为超现实主义的斗士。杜尚仍旧持续的从艺术世界之外去搅动艺术,但他从来不归于任何一个艺术流派或风格,勤勉的做着反艺术的作品,只是不露神色。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引自《现代主义艺术二十讲》第164页 马永建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出版   [2]引自《现代主义艺术二十讲》第174页 马永建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出版   [3]引自《现代主义艺术二十讲》第167页 马永建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出版

  摘要:当我们回顾达达主义的历史是总不忘提杜尚,而当我们研究杜尚时又总不忘他曾经被认为是个达达主义者。本文的研究意在重溯杜尚和达达主义者的关系,并着意于分析他们艺术观念的交集与分歧。   关键词:达达主义;杜尚;反艺术   “达达主义”的出现既有些横空出世,又似是一种必然。1916年,一群战争中饱受惊吓的文艺愤青们在瑞士苏黎世的伏尔泰酒吧叫嚣着要摧毁一切,声嘶力竭,几近玩命。生命、生活、道德、价值、真理,在战争的炮火下全都灰飞烟灭,那还有什么值得再惦记的,战争让一切成为废墟,而达达在这废墟里再来一个深度爆炸。   达达1918年在苏黎世宣读的宣言摘录如下: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嚎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和不合逻辑的事务的交织:这就是生命; 达达,意思就是无所畏,我们需要的著作是勇往直前的、勇敢的,切实的,而且是永远不能懂的,逻辑是错误的,道德永远是罪恶的;达达什么都不相信,恋爱、工作; 达达不求什么,达达就是达达;达达的反感;消灭记忆:达达;消灭考古:达达;消灭未来:达达。   这一群艺术的虚无主义者。在战争的极度恐慌中他们悲观厌世,为排解胸中的郁闷,他们在苏黎士的伏尔泰酒家并即兴成立了“达达”,这一美术史进程中最玩世不恭的艺术家群体,其成员包括诗人、演员、画家、雕塑家等。它通过频繁的聚会来表现出对颠覆的狂热。每一次达达的聚会都是异常的盛大、喧嚣而又混乱,大家各尽其能又极其自由的任意表演。达达的诗歌创作是字、词、句随机无序的组合,甚至只是一种听者无法识别的怪异音调,但是表演者对此却是饱含热情大声“朗诵”;达达的视觉创作更显混乱,它可以是报纸、照片和现成材料的杂乱拼贴。在“达达主义”这里艺术被消解为并不严肃。达达主义的宗旨正如《达达公报》中所告知的:“反传统”、“反理性”、“反审美”、“反道德”,甚至于艺术与艺术品无关,任何现成物品都可以成为艺术品。就像汉斯-阿尔普(Hans Arp 1887―1966)创作的《诗人查拉的肖像》, 就是一些不规则的碎纸片的组合,而这正地契合了“达达”诗人查拉的创作风格,查拉就是把一些混乱的文字放在帽子里,或将报纸上的字剪下来再抖落到桌子上,他的诗即大功告成。这样的创作完全不受理性的管束,是偶然生成的,他们是故意以此来对抗理性秩序,并消解艺术的严肃与正统。   战争或许是把双刃剑,它在强大的破坏之后,也让世人反思。很多人说达达者是以一种虚无主义的态度企图逃避战争的伤痛,并否定一切文化的价值――彻底的虚无主义者。但是,在一个战火纷飞、肆虐屠杀的年代,生命的飘摇,精神的惶恐,哪里还能让世人的心安定,所以怀疑、愤懑、爆发也都在情理之中。正像达达成员扬科(Marcel Janco)所说:“在那些崩溃的日子里,究竟谁还相信‘价值永恒’,相信过去的‘灌装货物’,相信艺术学院和学校呢?达达的呼号变得普遍了――让美见鬼去吧!”[1]达达的所作所为就像是战争废墟中被蹂溺殆尽的残渣,似无可建设性。这一群战时的飘零者其纷乱无序、狂飙突进只是一种虚妄的爆发,他们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他们义无反顾地破坏,试图从根上铲除所有人类文化,将精神的遗留斩断,但是可能吗?设若世界果真一片荒芜,达达者就真的称心如意了吗?   时至今日,遥看“达达”,它将现代美术“反传统”的秉性发挥到了极致,在近乎狂燥的造反中,他们践踏一切文化艺术的传统,反对一切既定模式。“破坏也是创造――达达作为一场反艺术的‘运动’,非常成功的粉碎了在一战之前就已经开始崩溃的传统美学的最后残疾,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就像杜尚所说的:‘达达很适合作为一剂泻药’。”[2]“达达”的脱轨运行是为放下包袱,释放能量,它带来的是艺术行动的自由。在达达之后,我们看到的是艺术行为和其存在方式的选择多样性,因此,达达是点,它辐散出了多个线。   早在达达主义出现以前的1913年,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就开始用现成品的方式(一个倒插在圆凳上的自行车轮)来挑战人们对于艺术传统模式的思考。杜尚也曾经画画,且紧跟前卫。1912年的时候,杜尚将一幅命名为《下楼底的裸女》的油画作品递交给当时风头正健的立体主义画展,但被拒绝了,因为此画立体主义的风格不够纯粹,有明显的未来主义的倾向。这件事成为杜尚艺术观点转变的契机,并促成他最终以走出艺术的方式来思考艺术、创作艺术。   其实,当达达主义者在瑞士活跃的时候,杜尚在美国。1917年,杜尚这位法国绅士匿名将一个男用搪瓷小便池送交当时自称前卫的美国独立艺术沙龙参展,但被淘汰,原因很简单,让它参展简直是对崇高艺术的亵渎。杜尚没有惊动任何人从独立艺术家协会撤出来,但是它终究成了西方现代艺术史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其意义重大:1 、反对绘画,艺术可以是非艺术,一切现成品(现成的物品)都可以成为艺术品。2 、别太把艺术当回事,反对猩猩作态,故做高雅,那只能暴露人类的偏狭。3 、生活即艺术。杜尚的意图很鲜明:否定艺术,“取消美,取消艺术的趣味”。西方现代艺术的离经叛道经由杜尚这一笔算是最彻底的――反绘画 、反艺术。   杜尚以一种辛辣又不失幽默的方式嘲讽人类在崇高的名义下对于艺术的自我设限。艺术其实并不崇高,艺术品是否出自艺术家之手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艺术家选择了它便有着点石成金的效用,使得寻常对象可以摆脱物的功能而一跃而为艺术品。杜尚的颠覆作用就在于此,“艺术可以是非艺术”,“艺术可以不美”,取消艺术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从而将传统艺术的一切既定规则彻底否定掉。这一点恰好暗合了“达达”虚无主义的心态,因此他们以极大的热诚欢迎杜尚的加入,但杜尚是一位艺术的独行者,他不愿意让任何一个流派牵制自己天马行空的自由气质。   达达主义与杜尚有无交集?杜尚曾多次评价达达主义。他说“达达是一种虚无主义――种摆脱思想状态的途径――避免受现实环境或是过去的影响,离弃陈词滥调,获得自由”[3]。杜尚在1915年去了美国纽约,并积极引入欧洲艺术运动。在他和毕卡比亚的努力下,纽约达达一度甚为活跃。在1956年杜尚还为纽约达达筹办了一场回顾展,为此他辛苦工作了差不多一年,四处收集作品,设计展览现场。虽然,早在1921年达达主义者在巴黎举办达达沙龙时力邀杜尚参加,他拒绝了。这似乎有些矛盾,但达达主义和杜尚确实有精神上的相通之处。他们都反传统、反审美、反艺术、反理性,制作不服务于视网膜的艺术。只是,达达主义是激越而愤怒的,杜尚在儒雅绅士的外表下藏着最叛逆的内心。虽然杜尚被称为是天生的达达主义者,但杜尚似乎更愿意超越一切。   一战结束,达达主义者离开了瑞士,世界恢复秩序,达达者各奔前程,甚至于他们厌倦了达达的兴风作浪,他们回到那个曾不遗余力攻击的资本主义世界生活,工作。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又成为超现实主义的斗士。杜尚仍旧持续的从艺术世界之外去搅动艺术,但他从来不归于任何一个艺术流派或风格,勤勉的做着反艺术的作品,只是不露神色。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引自《现代主义艺术二十讲》第164页 马永建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出版   [2]引自《现代主义艺术二十讲》第174页 马永建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出版   [3]引自《现代主义艺术二十讲》第167页 马永建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出版


相关内容

  • 达达的国际性
  • 摘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场运动首先是在中立国苏黎世避难的一些文化界人士那里酝粮和成形,不久就蔓延到至纽约.柏林.巴黎等许多西方名城,而呈现的这一切的就是由针线般的各地杂志编织的达达运动. 关键词:达达主义; 国际性; 艺术杂志 "达达于1916年2月8日在苏黎世降生,这名称是用一把 ...

  • 杜尚对偶发艺术的影响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杜尚对偶发艺术的影响 作者:罗雪芬 来源:<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2015年第01期 摘 要: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后现代艺术产生时,杜尚的艺术思想成了后现代主义的核心,为后现代艺术的成长.壮大提供着用之不竭的营养,受到杜尚的影 ...

  • 科技在现代艺术发展中的作用
  •  科技在现代艺术发展中的作用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创造更舒适更便利的生活环境.世界似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改变.而这些由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引起的人们行为,观念上的改变,也对传统意义上的艺术(音乐,诗歌,绘画,雕塑,建筑)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新的科技使得如今的艺术家能够以 ...

  • 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区别和联系
  • 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区别和联系 现代艺术的范围很广泛,用来指从19世纪末期到大约1970年代大部份的艺术作品.(较近期的艺术作品通常被称作当代艺术或后现代艺术.)艺术原本的目的在于写实地再现某个主体,然而摄影的发明让艺术的写实功能相形见绌,于是就出现了新的艺术路线.艺术家开始实验各种观看的方式.材 ...

  • 2011年深圳高三高考模拟题及答案
  •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1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 文 2011. 3 本试卷共10页,包括六个部分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监考教师分发的考生信息条形码是否 正确:之后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 ...

  • 现代主义的终结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代主义的终结 作者:何桂彦 来源:<雕塑>2015年第03期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西方艺术界就已出现"泛雕塑"的现象.不过,在当时,"泛雕塑"也只是一种表象,真正的问题是现代主义雕 ...

  • 新现实主义课程札记-[艺术学理论]
  • 新现实主义课程札记 "把社会学中的现实物体纳入造型艺术,从而转化为它的感情.知觉进而超越物体本身的意义,纯粹物质之再现,归属一种包洛克的自然面貌",正是新现实主义所意图记录社会学上的实在性. 新现实主义Nouveau Realism(New Realists) 课程笔记: 法国新 ...

  • 回头一笑百媚生,环佩轻摇人远遁1
  • 回头一笑百媚生,环佩轻摇人远遁--古根海姆·佩姬 作者:王瑞芸 2009-06-23 16:20:56 来源 : 雅昌艺术网专稿 1 有一个美国女人,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地位很特殊,身世很有趣. 她姓古根海姆,芳名佩姬(Peggy Guggenheim 1898-1979). 略知西方历史的人,见到古 ...

  • 最新2017超星慕课尔雅西方美术欣赏课后练习期末考题库
  • 西方美术是怎样的(一)已完成 1 下面哪一个不是造成中西绘画差别的原因?() A .战争 B .笔 C .文化 D .墨 我的答案:A 2 下面哪一个是宣纸的特点?() A .结构紧凑 B .不渗水 C .结构松 D .密度低 我的答案:C 3 下面关于西方绘画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注重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