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21世纪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提要:根据,提出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阐明了21,。21世纪所需要的是语言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大纲把英语专业课程分为,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作了明确而合理的规定。

关键词:大纲;复合型人才;人才规格;课程设置

Abstract:TheSyllabusforEnglishMajorhasraisedtheissueofcultivatingtalentswithmixedabilities,specifiedthequali2ficationsforworkersofEnglishlanguageanddesignedrequiredcourseswhichfallintothreecategories:Englishskills,Eng2lishknowledgeandknowledgeofrelatedspecialities.ThenewmillenniumcallsfortalentswithmixedabilitieswhohaveasolidfoundationofEnglish,

awiderangeofknowledge,broadhorizonsandknowledgeofrelatedspecialities.

Keywords:syllabus;talentswithmixedabilities;qualificationsforworkersofEnglishlanguage;coursedesigning中图分类号:H319.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5112(2001)01-0009-05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原有的教学大纲作了较大的修订后,以全新的面目出现了,被人们称之为新《大纲》,以示与旧大纲的区别。新《大纲》出新之处颇多,但最能体现其新意者,恐怕莫过于:1.明确提出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2.阐明了21世纪人才的规格;3.精心设计了培养21世纪人才所需要的课程。

本文将就上述三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理解,以求教于同行。

21世纪需要复合型人才

新《大纲》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也就是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造就一大批“复合型英语人才”。

复合型人才的提出是基于对新时代的认识和对就业市场调查的结果。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时代、信息化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交叉学科不断涌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从而对适应这个时代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态势,以往那种只掌握外语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别无所长的“纯外语人才”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市场经济呼唤口径宽、适应性强、有相当应用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对就业市场的调查,也得出了与我们上述认识一致的结果。被“调查的国家部委、国有企业、外经贸公司、部队和教育部门对于单一外语类毕业生的需求量已降至零,而期望外语专业

・9・

()

①本科生具有宽泛知识的则占66%”。这里所说的“宽泛知识”,实际上就是指复合型人才所必

须具备的多方面知识,当然也包括其他专业的知识,以使其在择业过程中增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

此外,任务,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外语与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②。

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走出人才培养的某些误区的问题。、只会人云亦云而不会独立思考、。我们需要的是语言基本功扎实、思路开阔、社会适应能力强,在工作中稍经锻炼就能独当一面的人,21世纪新时代的要求。

英语专业在培养复合型人才过程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化地理解“外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在“外语”和“专业”两方面平均使用兵力,或者甚至为了加强“专业”而有意无意地削弱“外语”。可以说“,外语”是外语专业学生的优势,失去这个优势“专业”,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为此,我们应当始终把“外语”放在主导地位,不遗余力地打好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再去考虑加强有关“专业”方面的知识。在这里,始终要分清主次,辩证地处理,这样才能做到两全其美;反之,则必然“两败俱伤”。结果,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既不比学习公共外语的学生好“,专业”又不如他们“,复合”比不“复合”还要糟糕。

此外,我们的国家大,各地情况不同,条件不一,发展很不平衡,在培养复合型人才问题上,以因地制宜,具体对待为好,切忌“一刀切”。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一种新的尝试,难免会有挫折和失误,但只要我们理解正确,措施得法,借以时日,就可在这方面作出成绩来。

21世纪外语人才的规格

新《大纲》对21世纪人才的规格作了界定

,指出“: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有关这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在附于新《大纲》之后的“大纲的修订说明”中都有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言。我所要说的只是个人对这几方面的粗浅认识。

首先,我认为构成人才规格的五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外语人才的安身立命之本;宽广的知识面是21世纪学科间渗透和融合对外语人才提出的要求;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外语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是外语人才生存、发展、出成果的重要保证;较高的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是实现上述诸方面的先决条件。

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外语人才的“看家本领”,体现了外语人才突出的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也就失去了社会竞争能力。为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花大力气抓语言基本功。

当然,抓好语言基本功说来容易做来难,特别是在考虑“复合”,考虑扩大知识面,学生的时・10・

间和精力分流的新情况下,做起来难度更大。但是,我们知道,外语学习结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欲望和所投入的劳动,而在这方面,目前还大有潜力可挖。如果我们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把精力集中在外语学习上,除了正常运转的课堂教学外,使他们还能在课外自觉地大量阅读、大量听、大量操练,指导、督促和检查,他们的外语语言基本功不愁打不好师资条件有所改善(不但本国的师资好于以往,)(多媒体、电脑、有关书籍一应俱全),大大提高),,预期的程度,这很值得我们深思“。从每个教师的角度看,因为教的是,。而宏观上,容易忽略学生掌握,缺乏给予其必要的指导。结果,不少外语专业学生的“宽广的知识面”,常常一心捧读外语书,置与外语有关的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书籍于不顾,造成知识面狭窄,无法完全适应未来的工作,在外语领域也难有建树。

有的学生容易把扩大知识面和外语学习对立起来,认为学习时间有限,与其分散精力去看别的书,还不如集中时间读外语。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人类的各种知识是相通的,某一门类的知识往往能对另一门类的知识有所启发,常言说的“触类旁通”,就是这个意思。而且“,磨刀不误砍柴工”。也许从表面上和短时间来看,读别类书籍占去了一定时间,但从长远看不但不会影响外语学习,而且会有助于对外语的理解和掌握。要真正学好外语,不能没有其他方面的知识作支撑。此外,广博的知识是我们所提倡的知识创新的前提,因为多方面的知识常常是思想的酵母。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头脑中除了几个外语单词之外,没有其他方面的知识,实难开展创造性思维。

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是为了增加其择业的竞争力和社会的适应性。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我们不能不考虑市场的需求,

不然会使学生陷入就业的困境。目前,就业市场最需要的是既掌握外语又有某一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这种局面,短时期内不会结束。这是市场的要求,也是中国经济腾飞的要求。面对这种剧变的形势,我们没有理由一仍旧章,坚持“经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不去主动适应它。

“较强的能力”,对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针对性很强的一种要求。由于外语教学的规律使然,以及我们思想上的忽视,以往外语教学中往往只强调模仿、复现、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薄弱的后果。例如,如果外语系的学生和文科其他系的学生,比试背诵、比试复述能力的话,外语系的学生多半能够占先;但如果大家齐集一堂,讨论某个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的问题的话,外语系的学生中不少人就只有听的资格了。这是跟他们知识面窄、思维能力差、缺乏创造性见解有关。又如,不少外语系学生的文章,英文表达还过得去,惜乎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探究起来,恐怕也可以归结为同一原因。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那种没有思想,没有见解的“空心人”,难有立足之地,所以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谈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们便会联想到“真知灼见”和“创造发明”,因而便有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实际上,思维能力是一种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只要诱导学生勤于思考,并提供他们实践和训练的机会,这种能力非常可能培养出来。创

・11・

()

新能力也并不玄乎,对一些问题能进行独立思考,发表独立见解;对前人的观点提出商榷或挑战;在处理某件事情上提出颇有新意的看法等等,都属于创新。我们的大多数学生经过刻意培养,同样能够掌握这种能力。

一部分老师觉得,外语课大都属于技能训练型和实践型,,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困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事实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困难并非不可克服目前,,如果我们,,把有些课上成思考型如seminar等,,力。

需要说明的是,,也不可能全在学校里培养,,要创造条件培养这些能力,则是责无旁贷的。

当然,如“从事不同文化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交际

③能力、、适应工作的能力……组织能力、知人处事的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等等”,这

里就不再讨论了。

“较高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其中有些内容,前文已经作了探讨。

这里所要特别强调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我们不得不承认商品经济所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如金钱至上、利己主义、自我中心等毒菌,正不知不觉地侵害着我们的心灵,学生也不可能不受其害,因此灵活的正面教育应该坚持不懈地进行,引导学生首先把人做好。外语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多半涉外,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此外,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多方呵护下长大,所受挫折不多,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这方面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要使他们能从容地应付充满艰险的21世纪,我们必须要锻造他们的性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21世纪外语人才规格的五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互为联系的,怎样把培养这些品格统一在日常教学中,是一种艺术,很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培养21世纪人才所需的课程设置

新《大纲》把本科英语教学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低年级阶段和高年级阶段。两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同,但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四年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自始至终都要注意打好语言基本功。

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树立良好的学风;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严格的基本功训练。

良好的学风对外语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外语专业是一门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见效的学科,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怠惰、懒散、怕吃苦,是外语学习的大敌。要让同学们明白,从决定学外语的一天起,就必须作好比别人吃更多苦的准备,要踏踏实实,孜孜矻矻,持之以恒,力戒浮躁。总之,在低年级的开始阶段就要花大力气抓学风,学风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四年的学习效果。

对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诱导,应当一开始就抓。中学的学习方法和大学的学习方法有很大区别,不少刚进大学的同学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因此他们需要有一段时间来适应,有的适应期相当长,有的甚至到了毕业都没有完全适应。结果,尽管辛辛苦苦,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12・

目前,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似乎抓学习方法的意识也不很强,多半各自为政,着眼于自己执教的一门课程,在宏观上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不多,这很值得我们注意。如果在有关学习方法和策略方面能开设一门课,或是作为某门课的一部分,或者开设一些讲座,而且学生一进校就搞,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无须再强调了。有几点却值得注意。一是严格要求,既要布置,;(不然基本功不牢靠);二是大运动量训练,包括口头,,课内课外一起抓;四是一抓到底,,:一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二是,;三是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因为这时的大多数课程都是专业知识和相,处理不当,很可能会把学生低年级所坚持的主动学习变成被动学习(光听不张口),造成英语实践能力反而下降的现象,这在过去并不鲜见。因此,有些课应尽可能地采用seminar的形式,以提供学生思考的空间和继续开口的机会。而seminar之前或之后都应有适当的笔头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实际上是一方面把学生低年级时对英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另一方面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当然,除了开设必要的课程之外,还必须引导学生在课外将知识向更宽广的领域拓展。

低年级的英语技能训练,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学生最后能综合运用这些技能进行交际活动。因此从语言技能教学的角度看,高年级应把重点放在技能的综合运用训练上,增强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使之在交际中体现宽容性。

新《大纲》把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板块,即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作了明确而合理的规定,也使课程设置有一个较科学的依据,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考虑具体的课程设置时,如以三大板块的框架为依据,就能把握全局,避免偏颇。

新《大纲》还根据这三大板块的课程,规定英语专业四年的总学时为2000-2200学时(不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具体落实到每大板块的百分比为:英语专业技能课程67%、英语专业知识课程15%、相关专业知识课程18%。这里所建议的总学时和百分比,对各类学校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鉴于各校情况千差万别,条件不一,新《大纲》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留出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体现了应有的弹性。如第七、八学期的课程设置上留下不少空白,由各校视具体情况处置,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只列了供参考的课程名称等等。

新《大纲》在新千年到来之际问世了,我们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它对我国新世纪的英语教学一定会有所推动。□

①②③ 见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文件《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作者单位:上海外贸学院,上海  200336

・13・

21世纪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提要:根据,提出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阐明了21,。21世纪所需要的是语言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大纲把英语专业课程分为,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作了明确而合理的规定。

关键词:大纲;复合型人才;人才规格;课程设置

Abstract:TheSyllabusforEnglishMajorhasraisedtheissueofcultivatingtalentswithmixedabilities,specifiedthequali2ficationsforworkersofEnglishlanguageanddesignedrequiredcourseswhichfallintothreecategories:Englishskills,Eng2lishknowledgeandknowledgeofrelatedspecialities.ThenewmillenniumcallsfortalentswithmixedabilitieswhohaveasolidfoundationofEnglish,

awiderangeofknowledge,broadhorizonsandknowledgeofrelatedspecialities.

Keywords:syllabus;talentswithmixedabilities;qualificationsforworkersofEnglishlanguage;coursedesigning中图分类号:H319.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5112(2001)01-0009-05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原有的教学大纲作了较大的修订后,以全新的面目出现了,被人们称之为新《大纲》,以示与旧大纲的区别。新《大纲》出新之处颇多,但最能体现其新意者,恐怕莫过于:1.明确提出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2.阐明了21世纪人才的规格;3.精心设计了培养21世纪人才所需要的课程。

本文将就上述三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理解,以求教于同行。

21世纪需要复合型人才

新《大纲》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也就是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造就一大批“复合型英语人才”。

复合型人才的提出是基于对新时代的认识和对就业市场调查的结果。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时代、信息化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交叉学科不断涌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从而对适应这个时代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态势,以往那种只掌握外语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别无所长的“纯外语人才”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市场经济呼唤口径宽、适应性强、有相当应用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对就业市场的调查,也得出了与我们上述认识一致的结果。被“调查的国家部委、国有企业、外经贸公司、部队和教育部门对于单一外语类毕业生的需求量已降至零,而期望外语专业

・9・

()

①本科生具有宽泛知识的则占66%”。这里所说的“宽泛知识”,实际上就是指复合型人才所必

须具备的多方面知识,当然也包括其他专业的知识,以使其在择业过程中增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

此外,任务,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外语与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②。

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走出人才培养的某些误区的问题。、只会人云亦云而不会独立思考、。我们需要的是语言基本功扎实、思路开阔、社会适应能力强,在工作中稍经锻炼就能独当一面的人,21世纪新时代的要求。

英语专业在培养复合型人才过程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化地理解“外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在“外语”和“专业”两方面平均使用兵力,或者甚至为了加强“专业”而有意无意地削弱“外语”。可以说“,外语”是外语专业学生的优势,失去这个优势“专业”,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为此,我们应当始终把“外语”放在主导地位,不遗余力地打好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再去考虑加强有关“专业”方面的知识。在这里,始终要分清主次,辩证地处理,这样才能做到两全其美;反之,则必然“两败俱伤”。结果,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既不比学习公共外语的学生好“,专业”又不如他们“,复合”比不“复合”还要糟糕。

此外,我们的国家大,各地情况不同,条件不一,发展很不平衡,在培养复合型人才问题上,以因地制宜,具体对待为好,切忌“一刀切”。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一种新的尝试,难免会有挫折和失误,但只要我们理解正确,措施得法,借以时日,就可在这方面作出成绩来。

21世纪外语人才的规格

新《大纲》对21世纪人才的规格作了界定

,指出“: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有关这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在附于新《大纲》之后的“大纲的修订说明”中都有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言。我所要说的只是个人对这几方面的粗浅认识。

首先,我认为构成人才规格的五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外语人才的安身立命之本;宽广的知识面是21世纪学科间渗透和融合对外语人才提出的要求;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外语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是外语人才生存、发展、出成果的重要保证;较高的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是实现上述诸方面的先决条件。

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外语人才的“看家本领”,体现了外语人才突出的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也就失去了社会竞争能力。为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花大力气抓语言基本功。

当然,抓好语言基本功说来容易做来难,特别是在考虑“复合”,考虑扩大知识面,学生的时・10・

间和精力分流的新情况下,做起来难度更大。但是,我们知道,外语学习结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欲望和所投入的劳动,而在这方面,目前还大有潜力可挖。如果我们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把精力集中在外语学习上,除了正常运转的课堂教学外,使他们还能在课外自觉地大量阅读、大量听、大量操练,指导、督促和检查,他们的外语语言基本功不愁打不好师资条件有所改善(不但本国的师资好于以往,)(多媒体、电脑、有关书籍一应俱全),大大提高),,预期的程度,这很值得我们深思“。从每个教师的角度看,因为教的是,。而宏观上,容易忽略学生掌握,缺乏给予其必要的指导。结果,不少外语专业学生的“宽广的知识面”,常常一心捧读外语书,置与外语有关的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书籍于不顾,造成知识面狭窄,无法完全适应未来的工作,在外语领域也难有建树。

有的学生容易把扩大知识面和外语学习对立起来,认为学习时间有限,与其分散精力去看别的书,还不如集中时间读外语。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人类的各种知识是相通的,某一门类的知识往往能对另一门类的知识有所启发,常言说的“触类旁通”,就是这个意思。而且“,磨刀不误砍柴工”。也许从表面上和短时间来看,读别类书籍占去了一定时间,但从长远看不但不会影响外语学习,而且会有助于对外语的理解和掌握。要真正学好外语,不能没有其他方面的知识作支撑。此外,广博的知识是我们所提倡的知识创新的前提,因为多方面的知识常常是思想的酵母。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头脑中除了几个外语单词之外,没有其他方面的知识,实难开展创造性思维。

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是为了增加其择业的竞争力和社会的适应性。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我们不能不考虑市场的需求,

不然会使学生陷入就业的困境。目前,就业市场最需要的是既掌握外语又有某一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这种局面,短时期内不会结束。这是市场的要求,也是中国经济腾飞的要求。面对这种剧变的形势,我们没有理由一仍旧章,坚持“经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不去主动适应它。

“较强的能力”,对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针对性很强的一种要求。由于外语教学的规律使然,以及我们思想上的忽视,以往外语教学中往往只强调模仿、复现、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薄弱的后果。例如,如果外语系的学生和文科其他系的学生,比试背诵、比试复述能力的话,外语系的学生多半能够占先;但如果大家齐集一堂,讨论某个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的问题的话,外语系的学生中不少人就只有听的资格了。这是跟他们知识面窄、思维能力差、缺乏创造性见解有关。又如,不少外语系学生的文章,英文表达还过得去,惜乎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探究起来,恐怕也可以归结为同一原因。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那种没有思想,没有见解的“空心人”,难有立足之地,所以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谈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们便会联想到“真知灼见”和“创造发明”,因而便有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实际上,思维能力是一种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只要诱导学生勤于思考,并提供他们实践和训练的机会,这种能力非常可能培养出来。创

・11・

()

新能力也并不玄乎,对一些问题能进行独立思考,发表独立见解;对前人的观点提出商榷或挑战;在处理某件事情上提出颇有新意的看法等等,都属于创新。我们的大多数学生经过刻意培养,同样能够掌握这种能力。

一部分老师觉得,外语课大都属于技能训练型和实践型,,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困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事实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困难并非不可克服目前,,如果我们,,把有些课上成思考型如seminar等,,力。

需要说明的是,,也不可能全在学校里培养,,要创造条件培养这些能力,则是责无旁贷的。

当然,如“从事不同文化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交际

③能力、、适应工作的能力……组织能力、知人处事的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等等”,这

里就不再讨论了。

“较高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其中有些内容,前文已经作了探讨。

这里所要特别强调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我们不得不承认商品经济所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如金钱至上、利己主义、自我中心等毒菌,正不知不觉地侵害着我们的心灵,学生也不可能不受其害,因此灵活的正面教育应该坚持不懈地进行,引导学生首先把人做好。外语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多半涉外,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此外,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多方呵护下长大,所受挫折不多,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这方面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要使他们能从容地应付充满艰险的21世纪,我们必须要锻造他们的性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21世纪外语人才规格的五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互为联系的,怎样把培养这些品格统一在日常教学中,是一种艺术,很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培养21世纪人才所需的课程设置

新《大纲》把本科英语教学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低年级阶段和高年级阶段。两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同,但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四年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自始至终都要注意打好语言基本功。

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树立良好的学风;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严格的基本功训练。

良好的学风对外语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外语专业是一门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见效的学科,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怠惰、懒散、怕吃苦,是外语学习的大敌。要让同学们明白,从决定学外语的一天起,就必须作好比别人吃更多苦的准备,要踏踏实实,孜孜矻矻,持之以恒,力戒浮躁。总之,在低年级的开始阶段就要花大力气抓学风,学风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四年的学习效果。

对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诱导,应当一开始就抓。中学的学习方法和大学的学习方法有很大区别,不少刚进大学的同学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因此他们需要有一段时间来适应,有的适应期相当长,有的甚至到了毕业都没有完全适应。结果,尽管辛辛苦苦,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12・

目前,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似乎抓学习方法的意识也不很强,多半各自为政,着眼于自己执教的一门课程,在宏观上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不多,这很值得我们注意。如果在有关学习方法和策略方面能开设一门课,或是作为某门课的一部分,或者开设一些讲座,而且学生一进校就搞,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无须再强调了。有几点却值得注意。一是严格要求,既要布置,;(不然基本功不牢靠);二是大运动量训练,包括口头,,课内课外一起抓;四是一抓到底,,:一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二是,;三是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因为这时的大多数课程都是专业知识和相,处理不当,很可能会把学生低年级所坚持的主动学习变成被动学习(光听不张口),造成英语实践能力反而下降的现象,这在过去并不鲜见。因此,有些课应尽可能地采用seminar的形式,以提供学生思考的空间和继续开口的机会。而seminar之前或之后都应有适当的笔头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实际上是一方面把学生低年级时对英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另一方面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当然,除了开设必要的课程之外,还必须引导学生在课外将知识向更宽广的领域拓展。

低年级的英语技能训练,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学生最后能综合运用这些技能进行交际活动。因此从语言技能教学的角度看,高年级应把重点放在技能的综合运用训练上,增强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使之在交际中体现宽容性。

新《大纲》把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板块,即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作了明确而合理的规定,也使课程设置有一个较科学的依据,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考虑具体的课程设置时,如以三大板块的框架为依据,就能把握全局,避免偏颇。

新《大纲》还根据这三大板块的课程,规定英语专业四年的总学时为2000-2200学时(不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具体落实到每大板块的百分比为:英语专业技能课程67%、英语专业知识课程15%、相关专业知识课程18%。这里所建议的总学时和百分比,对各类学校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鉴于各校情况千差万别,条件不一,新《大纲》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留出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体现了应有的弹性。如第七、八学期的课程设置上留下不少空白,由各校视具体情况处置,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只列了供参考的课程名称等等。

新《大纲》在新千年到来之际问世了,我们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它对我国新世纪的英语教学一定会有所推动。□

①②③ 见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文件《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作者单位:上海外贸学院,上海  200336

・13・


相关内容

  • 人文学院英语专业建设规划
  • 英语专业建设规划 (2014-2018年)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正在加速学科的综合化.人才的复合化.专业的融合化和英语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英语人才由单一语言型过渡到语言型和复合型并存的局面.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人才,在英语教育中既传授英语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又拓宽知识面,增加外交.外贸等方面的知识,增 ...

  • 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自评报告
  • 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自评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外语系 二零零六年七月 目 录 前言 1.学校概况 2.专业创立 一.学科规划„„„„„„„„„„„„„„„„„„„„„„„„„„„1 1.1学科定位„„„„„„„„„„„„„„„„„„„„„„„„„„„1 1.2专业建设特色„„„„„„„„„„„„„„„„ ...

  • 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探讨
  • 总第221期 DOI绾码:10.3969,j.iasn.1007-0079.2011.34.101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探讨 霍颜艳 摘要: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要完成这一目标,就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培训高素质的教师.不但要培养大学生的 ...

  • 英语专业导论
  • 英语专业导论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英语成为了一种国家通用的语言.21世纪的道理,对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多的标准.随着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社会血药的不仅仅是懂英语的毕业生,而是思维科学,心理健康,知识面广博,综合能力强,并能熟练运用英语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此外,大学英语(公外)教育的迅猛 ...

  • 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进出口贸易大幅提升,使得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商务英语教学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ESP理论和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然后结合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现状,以ESP教学模式为理论导向,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师资等方面探讨了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 ...

  • 华东理工大学2012级辅修专业管理手册
  • 目 录 华东理工大学辅修专业学士学位学籍管理办法(试行)----------2 华东理工大学第二专业教学管理条例------------------5 <数学与应用数学>辅修专业介绍和指导性教学计划-----------7 <英语>辅修专业介绍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

  • 主要就业方向和前景
  • 主要就业方向和前景: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既懂英语又具有商务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就业和发展前景好.主要就业岗位:各类大.中.小型企事业单位.驻华机构,从事商务管理.商务操作类工作,如文员.业务员.英文翻译.市场.国际市场营销及客户服务等. 主干课程和实践环节: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剑桥商 ...

  • 英语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相关调查报告
  • 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让人感觉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犹如一个大"村落".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越来越紧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方方面面.而这些交流与沟通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必须解决语言上的障碍.有人指出,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是21世纪人才的两大"通行证& ...

  •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2015年春季招生简章
  • 浙 江 大 学 远程教育2015年春季招生简章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经过1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浙江大学已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浙江大学是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第一批四所试点高校之一,也是卫生部确定的全国远程医学教育首批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