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的类型

经济周期的类型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在探索经济周期问题时,根据经济周期的长短,提出了不同长度和类型的经济周期。

(1)基钦周期:短周期或短波

是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的一种为期3-4年的经济周期。基钦认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主要周期与次要周期2种。 主要周期即中周期,次要周期为3~4年一次的短周期。这种短周期就称基钦周期。

基钦周期又称”短波理论”。1923年美国的约瑟夫·基钦从厂商生产过多时,就会形成存货,就会减少生产的现象出发,他在1923发表的《经济因素中的周期与倾向》中把这种2到4年的短期调整称之为“存货”周期,人们亦称之为“基钦周期”。

基钦根据美国和英国1890年到1922年的利率、物价、生产和就业等统计资料从厂商生产过多时就会形成存货、从而减少生产的现象出发,发现经济周期实际上有主要周期与次要周期两种。主要周期即中周期,次要周期为3到4年一次的短周期,所以短周期又称为“基钦周期”。 A·汉森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出美国1807~1937年间共有37个这样的周期,其平均长度为3.51年。

经济学家熊彼特把这种短周期作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循环的一种方法,并用存货投资的周期变动和创新的小起伏,特别是能很快生产出来的设备的变化来说明基钦周期。他认为3个基钦周期构成一个朱格拉周期。18个基钦周期构成一个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有的学者认为,短周期很可能只是一些适应性的波动。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或中波

是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的一种为期9~10年的经济周期。该周期是以国民收入、失业率和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生产、利润和价格的波动为标志加以划分的。

朱格拉在研究人口、结婚、出生、死亡等统计时开始注意到经济事物存在着有规则的波动现象。他认为,存在着危机或恐慌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而是社会经济运动三个阶段中的一个,这三个阶段是繁荣、危机与萧条。三个阶段的反复出现就形成了周期现象。他又指出,危机好像疫病一样,是已发达的工商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某种程度内这种周期波动是可以被预见或采取某种措施缓和的,但并非可以完全抑制的。他认为,政治、战争、农业欠收以及气候恶化等因素并非周期波动的主要根源,它们只能加重经济恶化的趋势。周期波动是经济自动发生的现象,与人民的行为、储蓄习惯以及他们对可利用的资本与信用的运用方式有直接联系。

朱格拉周期一般从设备投资占GDP的比例看出。对设备投资占GDP的名义上的比例、以及2年后的投资收益先行指数 (投资收益指总资本付息前利润率,简单地说就是从企业的收益率减掉有利息负债利息率或金融成本)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的走势预示着设备投资占GDP的比例。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是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经济生活中的长度》论文中提出的一种为期50-60年的经济周期。该周期理论认为,从18世纪末期以后,经历了三个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从1789年到1849 年,上升部分为25年,下降部分35 年,共60年。第二个长周期从1849年到1896 年,上升部分为24年,下降部分为23 年,共47年。第三个长周期从1896年起,上升部分为24年,1920年以后进入下降期。

强调用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原因而非外来得偶发因素解释长波起因,将经济长波归因于主要固定资本产品的跟新换代引起得经济平衡的破坏与恢复。

对长周期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有的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种长期积累的变动;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是由战争引起的,与政府在繁荣时期的大量军费开支有关;也有的经济学家认为,长周期仅仅是是一种价格现象,而不是产量现象。现在有许多经济学家仍重视对长周期的研究,称之为长波理论。

(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

是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涅茨在《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中提出的一种为期15-25年,平均长度为2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由于该周期主要是以建筑业的兴旺和衰落这一周期性波动现象为标志加以划分的,所以也被称为“建筑周期”。

库兹涅茨主要研究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从19世纪初叶或中叶到20世纪初叶60种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和35种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价格变动的长期时间数列资料。他剔除了其间短周期与中周期的变动,着重分析了有关数列资料中反映出的长期消长过程,提出在主要工业国家存在着长度从15年到25年不等,平均长度为20年的长周期。这种周期与人口增长而引起的建筑业增长与衰退相关,是由建筑业的周期性变动引起的。而且,在工业国家中产量增长呈现出渐减的趋势。库兹涅茨提出的长周期受到了经济学界的重视。

(5)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1936年,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以他的“创新理论”为基础,在1939年出版的两大卷《经济周期》第一卷中对各种周期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后提出的熊彼特周期。

熊彼特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6 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约为9~10年,长周期为48~60年。他以重大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期”; 第二个长周期从1842年到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期”; 第三个长周期从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在每个长周期中仍有中等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中周期。在每个中周期中还有小创新所引起的波动,形成若干个短周期。

经济周期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

查看精彩图册

目录

经济周期的定义

经济周期含义

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

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

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

两阶段法

四阶段法

经济周期的成因

(一)外因论

(二)内因论

(三)综合论

经济周期的类型及成因

(1)基钦周期:短周期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

(5)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各种经济周期理论的争论

展开

经济周期的定义

经济周期含义

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

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

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

两阶段法

四阶段法

经济周期的成因

(一)外因论

(二)内因论

(三)综合论

经济周期的类型及成因

(1)基钦周期:短周期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

(5)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各种经济周期理论的争论

展开

编辑本段经济周期的定义

经济周期含义

上升阶段也称为繁荣,最高点称为顶峰。然而,顶峰也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经济就进入下降阶段,即

经济周期

衰退。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衰退的最低点称为谷底。当然,谷底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经济进入上升阶段。经济从一个顶峰到另一个顶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另一个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现代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指的是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们越来越多地关心经济形势,也就是 “经济大气候”的变化。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既受其内部条件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一个企业,无力决定它的外部环境,但可以通过内部条件的改善,来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自己的小环境,以增强自身活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因此,作为企业家对经济周期波动必须了解、把握,并能制订相应的对策来适应周期的波动,否则将在波动中丧失生机。 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

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生产趋升,资金周转灵便。企业的供、产、销和人、财、物都比较好安排。企业处于较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中。

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

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趋紧缩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疲软,订货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畅。企业在供、产、销和人、财、物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企业处于较恶劣的外部环境中。经济的衰退既有破坏作用,又有“自动调节”作用。在经济衰退中,一些企业破产,退出商海;一些企业亏损,陷入困境,寻求新的出路;一些企业顶住恶劣的气候,在逆境中站稳了脚跟,并求得新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的企业生存法则。

编辑本段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

两阶段法

经济周期

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到10年。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上升阶段也称为繁荣,最高点称为顶峰。然而,顶峰也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经济就进入下降阶段,即衰退。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衰退的最低点称为谷底。当然,谷底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经济进入上升阶段。经济从一个顶峰到另一个顶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另一个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现代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指的是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生产趋升,资金周转灵便。企业的供、产、销和人、财、物都比较好安排。企业处于较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中。

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趋紧缩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疲软,订货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畅。企业在供、产、销和人、财、物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企业处于较恶劣的外部环境中。经济的衰退既有破坏作用,又有“自动调节”作用。在经济衰退中,一些企业破产,退出商海;一些企业亏损,陷入困境,寻求新的出路;一些企业顶住恶劣的气候,在逆境中站稳了脚跟,并求得新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的企业生存法则。

四阶段法

将经济周期分为四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图)

经济周期

A-B为衰退, B-C为萧条,,C-D为复苏, D-E为繁荣

经济周期的特点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波动,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与收缩为标志。

经济衰退(Recession),指经济出现停滞或负增长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对衰退有不同的定义,但美国以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为衰退的定义被人们广泛使用。而在宏观经济学上通常定义为“在一年中,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季度出现下跌”。但是这个定义并未被全世界各国广泛接受。比如,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就将经济衰退定义成更为模糊的“大多数经济领域内的经济活动连续几个月出现下滑”。凯恩斯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经济衰退的普遍特征:消费者需求、投资急剧下降;对劳动的需求、产出下降、企业利润急剧下滑、股票价格和利率一般也会下降。

经济萧条指规模广且持续时间长的衰退, 其明显特征是需求严重不足,生产相对严重过剩,销售量下降,价格低落,企业盈利水平极低,生产萎缩,出现大量破产倒闭,失业率增大。

编辑本段经济周期的成因

(一)外因论

外因论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等。

1、太阳黑子理论

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因为据说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周期变化,而这又会影响农业收成,而农业收成的丰歉又会影响整个经济。太阳黑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大约每十年左右出现一次,因而经济周期大约也是每十年一次。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W.S. Jevons)于1875年提出的。

2、创新理论

创新(Innovation theory)是奥地利经济学家J·熊波特提出用以解释经济波动与发展的一个概念。所谓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说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生产要素新组合的出现会刺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当新组合出现时,老的生产要素组合仍然在市场上存在。新老组合的共存必然给新组合的创新者提供获利条件。而一旦用新组合的技术扩散,被大多数企业获得,最后的阶段——停滞阶段也就临近了。在停滞阶段,因为没有新的技术创新出现,因而很难刺激大规模投资,从而难以摆脱萧条。这种情况直到新的创新出现才被打破,才会有新的繁荣的出现。

总之,该理论把周期性的原因归之为科学技术的创新,而科学技术的创新不可能始终如一地持续不断的出现,从而必然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3、政治性周期理论

外因

朱格拉周期

经济周期的一个主要例证就是政治性周期。政治性周期理论把经济周期性循环的原因归之为政府的周期性的决策(主要是为了循环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政治性周期的产生有三个基本条件: ①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的工具。

②选民喜欢高经济增长、低失业以及低通货膨胀的时期。

③政治家喜欢连选连任。

(二)内因论

内因论认为, 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收入、成本、投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必然现象。

1、纯货币理论

该理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论主要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R.Hawtrey)在1913-1933年的一系列著作中提出的。纯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度直接决定了名义国民收入的波动,而且经济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张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尤其以短期利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2、投资过度理论

投资过度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循环归因于投资过度。由于投资过多,与消费品生产相对比,资本品生产发展过快。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从而导致的过剩又会促进经济进入萧条阶段。

3、消费不足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的出现较为久远。早期有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近代则以霍布森为代表。该理论把经济的衰退归因于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社会对消费品生产的增长。这种不足又根据源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过度储蓄。该理论一个很大的缺陷是,它只解释了经济周期危机产生的原因,而未说明其他三个阶段。因而在周期理论中,它并不占有重要位置。

4、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和投资过度理论是紧密相联的。该理论认为经济的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大小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却是一种心理现象,而心理现象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与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与萧条。随着人们情绪的变化,经济也就周期性地发生波动。

(三)综合论

经济周期的生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众多成因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的交互影响;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众因素之间会产生不同的组合与作用,故周期的具体进程多有不同;经济周期的具体进程对成因亦有重要影响。

根据对经济周期生成所起的主次作用,经济周期成因可分为基础因素与影响因素。

1.基础因素

是指对经济周期的生成具有根本作用的原因或条件。

如“按资分配”;“货币职能进化”;“市场机制”;“私有制”;“人类自身特性”等。

它们对经济周期生成的作用关系可简示如下:

“人类自身特性→私有制→市场机制→按资分配、货币职能进化→经济周期”[1]

基础因素简释:

(1)人类自身特性

人类自身所具有的总体特征。

其主要表现似可概括为:永无停歇的探索(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永不满足的追求(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

(2)私有制

在人类自身特性驱使下,科技水平与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私有制”萌芽、生根……

(3)市场机制

在私有制的基石上,崇尚自由竞争与自由交换的“市场机制”,成为发展经济的首选架构……

(4)按资分配

在私有制及市场机制的环境中,“按资分配”日渐占据重要地位……

(5)货币职能进化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其职能是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等(似可称为“原始职能”);伴随着经济发展、财富累积与按资分配,货币职能出现了“进化”,具有了“投资手段”及“增殖功能”(似可称为“现代职能”),如人们可以将货币进行直接投资(购买股票等)或间接投资(存入银行等),以获取其增殖。

“货币职能进化”与“按资分配”互为因果,众多“消费者”纷纷成为“投资者”:

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力相对萎缩;产品日益过剩……

2.影响因素

是指对经济周期生成具有影响作用的原因或条件。

如各类天灾人祸(太阳黑子、战争动乱……)、科技重大进步等等。

3.成因间的相互关系

基础因素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交互影响,简示如下:

图1 经济周期成因的交互影响

经济周期成因的交互影响中,融合了人们心理活动(如理念、信心、欲望等)的巨大影响,心理活动在基础因素与影响因素中,常常互为因果的发生作用……

4.成因的组合作用

经济周期成因之间的交互影响生成组合作用。如:

1.人们的占有能力(或占有欲望)越来越趋向无穷大;

2.在无穷的占有能力的驱导下,在按资分配等因素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资产(包括劳动力)转化为资本,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但因自然资源(包括环境)的相对限制,生产力必然小于人们的占有能力;

3.贫富鸿沟不断加深:“穷人”受支付能力等制约、“富人”受生理能力等制约;人们的消费力(社会消费力)日益小于人们的生产力。

当“占有能力>生产力>消费力”成为常态,经济周期必然发生。

5.周期成因与周期进程的循环影响

经济周期成因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产生不同的组合与作用,故每次经济周期的具体进程多有不同;(即不同行业或产品表现为不同的兴衰存亡……)但经济周期基本进程较为一致。(图2实线所示部分)

经济周期的具体进程对经济周期成因亦有重要影响:经济周期进程中的相关信息经过交汇融合,以多种方式进行反馈,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预期与具体行为,使经济周期进程与经济周期成因产生循环影响。(图2虚线所示部分)

图2 经济周期成因与经济周期进程

编辑本段经济周期的类型及成因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在探索经济周期问题时,根据各自掌握的资料提出了不同长度和类型的经济周期。

(1)基钦周期:短周期

是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的一种为期3-4年的经济周期。基钦认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主要周期与次要周期2种。 主要周期即中周期,次要周期为3~4年一次的短周期。这种短周期就称基本钦周期。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

(2)朱格拉周期:

是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的一种为期9~10年的经济周期。该周期是以国民收入、失业率和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生产、利润和价格的波动为标志加以划分的。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是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种为期50-60年的经济周期。该周期理论认为,从18世纪末期以后,经历了三个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从1789年到1849 年,上升部分为25年,下降部分35 年,共60年。第二个长周期从1849年到1896 年,上升部分为24年,下降部分为23 年,共47年。第三个长周期从1896年起,上升部分为24年,1920年以后进入下降期。

(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

(4)库兹涅茨周期:

是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涅茨提出的一种为期15-25年,平均长度为2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由于该周期主要是以建筑业的兴旺和衰落这一周期性波动现象为标志加以划分的,所以也被称为“建筑周期”。

(5)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5)熊彼特周期:

1936年,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以他的“创新理论”为基础,对各种周期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后提出的。熊彼特

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

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6 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约为9~10年,长周期为48~60年。他以重大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期”; 第二个长周期从1842年到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期”; 第三个长周期从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在每个长周期中仍有中等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中周期。在每个中周期中还有小创新所引起的波动,形成若干个短周期。

编辑本段各种经济周期理论的争论

经济周期理论的争论

1939年,美藉奥地利人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综合融贯前人的论点,首次提出在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着长、中、短“三种周期”的理论。在这里,熊彼特沿袭了康德拉季耶夫的说法,把近百余年来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过程进一步分为三个“长波”,而且用“创新理论”作为基础,以各个时期的主要技术发明和它们的应用,以及生产技术的突出发展,作为各个“长波”的标志。“中周期”即为“尤格拉周期”。“短周期”即“短波”为“基钦周期”。熊彼特还宣称,上述几种周期并存而且相互交织的情况,正好进

一步证明了他的“创新理论”的正确性。在他看来,一个“长波”大约包括有六个“中程周期”,而一个中程周期大约包含有三个“短波”。

当代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认为,标准的周期是持续时间为九年左右的“尤格拉周期”。这是第一个被确定的周期。大多数人在谈到“周期”时都是指的这个含义。这一评断,应该说比较符合实际。 对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即使赞同它的人,也承认它存在明显的缺陷。问题在于,人们对九年左右的“尤格拉周期”研究关注比较多,而对四十至六十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研究关注比较少,特别是在美国经济比较繁荣的90年代以来,尤其如此。

经济周期的类型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在探索经济周期问题时,根据经济周期的长短,提出了不同长度和类型的经济周期。

(1)基钦周期:短周期或短波

是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的一种为期3-4年的经济周期。基钦认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主要周期与次要周期2种。 主要周期即中周期,次要周期为3~4年一次的短周期。这种短周期就称基钦周期。

基钦周期又称”短波理论”。1923年美国的约瑟夫·基钦从厂商生产过多时,就会形成存货,就会减少生产的现象出发,他在1923发表的《经济因素中的周期与倾向》中把这种2到4年的短期调整称之为“存货”周期,人们亦称之为“基钦周期”。

基钦根据美国和英国1890年到1922年的利率、物价、生产和就业等统计资料从厂商生产过多时就会形成存货、从而减少生产的现象出发,发现经济周期实际上有主要周期与次要周期两种。主要周期即中周期,次要周期为3到4年一次的短周期,所以短周期又称为“基钦周期”。 A·汉森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出美国1807~1937年间共有37个这样的周期,其平均长度为3.51年。

经济学家熊彼特把这种短周期作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循环的一种方法,并用存货投资的周期变动和创新的小起伏,特别是能很快生产出来的设备的变化来说明基钦周期。他认为3个基钦周期构成一个朱格拉周期。18个基钦周期构成一个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有的学者认为,短周期很可能只是一些适应性的波动。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或中波

是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的一种为期9~10年的经济周期。该周期是以国民收入、失业率和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生产、利润和价格的波动为标志加以划分的。

朱格拉在研究人口、结婚、出生、死亡等统计时开始注意到经济事物存在着有规则的波动现象。他认为,存在着危机或恐慌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而是社会经济运动三个阶段中的一个,这三个阶段是繁荣、危机与萧条。三个阶段的反复出现就形成了周期现象。他又指出,危机好像疫病一样,是已发达的工商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某种程度内这种周期波动是可以被预见或采取某种措施缓和的,但并非可以完全抑制的。他认为,政治、战争、农业欠收以及气候恶化等因素并非周期波动的主要根源,它们只能加重经济恶化的趋势。周期波动是经济自动发生的现象,与人民的行为、储蓄习惯以及他们对可利用的资本与信用的运用方式有直接联系。

朱格拉周期一般从设备投资占GDP的比例看出。对设备投资占GDP的名义上的比例、以及2年后的投资收益先行指数 (投资收益指总资本付息前利润率,简单地说就是从企业的收益率减掉有利息负债利息率或金融成本)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的走势预示着设备投资占GDP的比例。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是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经济生活中的长度》论文中提出的一种为期50-60年的经济周期。该周期理论认为,从18世纪末期以后,经历了三个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从1789年到1849 年,上升部分为25年,下降部分35 年,共60年。第二个长周期从1849年到1896 年,上升部分为24年,下降部分为23 年,共47年。第三个长周期从1896年起,上升部分为24年,1920年以后进入下降期。

强调用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原因而非外来得偶发因素解释长波起因,将经济长波归因于主要固定资本产品的跟新换代引起得经济平衡的破坏与恢复。

对长周期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有的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种长期积累的变动;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是由战争引起的,与政府在繁荣时期的大量军费开支有关;也有的经济学家认为,长周期仅仅是是一种价格现象,而不是产量现象。现在有许多经济学家仍重视对长周期的研究,称之为长波理论。

(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

是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涅茨在《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中提出的一种为期15-25年,平均长度为2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由于该周期主要是以建筑业的兴旺和衰落这一周期性波动现象为标志加以划分的,所以也被称为“建筑周期”。

库兹涅茨主要研究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从19世纪初叶或中叶到20世纪初叶60种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和35种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价格变动的长期时间数列资料。他剔除了其间短周期与中周期的变动,着重分析了有关数列资料中反映出的长期消长过程,提出在主要工业国家存在着长度从15年到25年不等,平均长度为20年的长周期。这种周期与人口增长而引起的建筑业增长与衰退相关,是由建筑业的周期性变动引起的。而且,在工业国家中产量增长呈现出渐减的趋势。库兹涅茨提出的长周期受到了经济学界的重视。

(5)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1936年,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以他的“创新理论”为基础,在1939年出版的两大卷《经济周期》第一卷中对各种周期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后提出的熊彼特周期。

熊彼特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6 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约为9~10年,长周期为48~60年。他以重大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期”; 第二个长周期从1842年到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期”; 第三个长周期从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在每个长周期中仍有中等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中周期。在每个中周期中还有小创新所引起的波动,形成若干个短周期。

经济周期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

查看精彩图册

目录

经济周期的定义

经济周期含义

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

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

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

两阶段法

四阶段法

经济周期的成因

(一)外因论

(二)内因论

(三)综合论

经济周期的类型及成因

(1)基钦周期:短周期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

(5)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各种经济周期理论的争论

展开

经济周期的定义

经济周期含义

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

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

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

两阶段法

四阶段法

经济周期的成因

(一)外因论

(二)内因论

(三)综合论

经济周期的类型及成因

(1)基钦周期:短周期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

(5)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各种经济周期理论的争论

展开

编辑本段经济周期的定义

经济周期含义

上升阶段也称为繁荣,最高点称为顶峰。然而,顶峰也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经济就进入下降阶段,即

经济周期

衰退。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衰退的最低点称为谷底。当然,谷底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经济进入上升阶段。经济从一个顶峰到另一个顶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另一个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现代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指的是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们越来越多地关心经济形势,也就是 “经济大气候”的变化。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既受其内部条件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一个企业,无力决定它的外部环境,但可以通过内部条件的改善,来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自己的小环境,以增强自身活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因此,作为企业家对经济周期波动必须了解、把握,并能制订相应的对策来适应周期的波动,否则将在波动中丧失生机。 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

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生产趋升,资金周转灵便。企业的供、产、销和人、财、物都比较好安排。企业处于较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中。

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

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趋紧缩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疲软,订货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畅。企业在供、产、销和人、财、物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企业处于较恶劣的外部环境中。经济的衰退既有破坏作用,又有“自动调节”作用。在经济衰退中,一些企业破产,退出商海;一些企业亏损,陷入困境,寻求新的出路;一些企业顶住恶劣的气候,在逆境中站稳了脚跟,并求得新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的企业生存法则。

编辑本段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

两阶段法

经济周期

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到10年。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上升阶段也称为繁荣,最高点称为顶峰。然而,顶峰也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经济就进入下降阶段,即衰退。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衰退的最低点称为谷底。当然,谷底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经济进入上升阶段。经济从一个顶峰到另一个顶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另一个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现代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指的是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生产趋升,资金周转灵便。企业的供、产、销和人、财、物都比较好安排。企业处于较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中。

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趋紧缩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疲软,订货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畅。企业在供、产、销和人、财、物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企业处于较恶劣的外部环境中。经济的衰退既有破坏作用,又有“自动调节”作用。在经济衰退中,一些企业破产,退出商海;一些企业亏损,陷入困境,寻求新的出路;一些企业顶住恶劣的气候,在逆境中站稳了脚跟,并求得新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的企业生存法则。

四阶段法

将经济周期分为四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图)

经济周期

A-B为衰退, B-C为萧条,,C-D为复苏, D-E为繁荣

经济周期的特点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波动,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与收缩为标志。

经济衰退(Recession),指经济出现停滞或负增长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对衰退有不同的定义,但美国以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为衰退的定义被人们广泛使用。而在宏观经济学上通常定义为“在一年中,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季度出现下跌”。但是这个定义并未被全世界各国广泛接受。比如,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就将经济衰退定义成更为模糊的“大多数经济领域内的经济活动连续几个月出现下滑”。凯恩斯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经济衰退的普遍特征:消费者需求、投资急剧下降;对劳动的需求、产出下降、企业利润急剧下滑、股票价格和利率一般也会下降。

经济萧条指规模广且持续时间长的衰退, 其明显特征是需求严重不足,生产相对严重过剩,销售量下降,价格低落,企业盈利水平极低,生产萎缩,出现大量破产倒闭,失业率增大。

编辑本段经济周期的成因

(一)外因论

外因论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等。

1、太阳黑子理论

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因为据说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周期变化,而这又会影响农业收成,而农业收成的丰歉又会影响整个经济。太阳黑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大约每十年左右出现一次,因而经济周期大约也是每十年一次。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W.S. Jevons)于1875年提出的。

2、创新理论

创新(Innovation theory)是奥地利经济学家J·熊波特提出用以解释经济波动与发展的一个概念。所谓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说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生产要素新组合的出现会刺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当新组合出现时,老的生产要素组合仍然在市场上存在。新老组合的共存必然给新组合的创新者提供获利条件。而一旦用新组合的技术扩散,被大多数企业获得,最后的阶段——停滞阶段也就临近了。在停滞阶段,因为没有新的技术创新出现,因而很难刺激大规模投资,从而难以摆脱萧条。这种情况直到新的创新出现才被打破,才会有新的繁荣的出现。

总之,该理论把周期性的原因归之为科学技术的创新,而科学技术的创新不可能始终如一地持续不断的出现,从而必然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3、政治性周期理论

外因

朱格拉周期

经济周期的一个主要例证就是政治性周期。政治性周期理论把经济周期性循环的原因归之为政府的周期性的决策(主要是为了循环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政治性周期的产生有三个基本条件: ①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的工具。

②选民喜欢高经济增长、低失业以及低通货膨胀的时期。

③政治家喜欢连选连任。

(二)内因论

内因论认为, 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收入、成本、投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必然现象。

1、纯货币理论

该理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论主要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R.Hawtrey)在1913-1933年的一系列著作中提出的。纯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度直接决定了名义国民收入的波动,而且经济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张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尤其以短期利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2、投资过度理论

投资过度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循环归因于投资过度。由于投资过多,与消费品生产相对比,资本品生产发展过快。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从而导致的过剩又会促进经济进入萧条阶段。

3、消费不足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的出现较为久远。早期有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近代则以霍布森为代表。该理论把经济的衰退归因于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社会对消费品生产的增长。这种不足又根据源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过度储蓄。该理论一个很大的缺陷是,它只解释了经济周期危机产生的原因,而未说明其他三个阶段。因而在周期理论中,它并不占有重要位置。

4、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和投资过度理论是紧密相联的。该理论认为经济的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大小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却是一种心理现象,而心理现象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与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与萧条。随着人们情绪的变化,经济也就周期性地发生波动。

(三)综合论

经济周期的生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众多成因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的交互影响;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众因素之间会产生不同的组合与作用,故周期的具体进程多有不同;经济周期的具体进程对成因亦有重要影响。

根据对经济周期生成所起的主次作用,经济周期成因可分为基础因素与影响因素。

1.基础因素

是指对经济周期的生成具有根本作用的原因或条件。

如“按资分配”;“货币职能进化”;“市场机制”;“私有制”;“人类自身特性”等。

它们对经济周期生成的作用关系可简示如下:

“人类自身特性→私有制→市场机制→按资分配、货币职能进化→经济周期”[1]

基础因素简释:

(1)人类自身特性

人类自身所具有的总体特征。

其主要表现似可概括为:永无停歇的探索(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永不满足的追求(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

(2)私有制

在人类自身特性驱使下,科技水平与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私有制”萌芽、生根……

(3)市场机制

在私有制的基石上,崇尚自由竞争与自由交换的“市场机制”,成为发展经济的首选架构……

(4)按资分配

在私有制及市场机制的环境中,“按资分配”日渐占据重要地位……

(5)货币职能进化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其职能是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等(似可称为“原始职能”);伴随着经济发展、财富累积与按资分配,货币职能出现了“进化”,具有了“投资手段”及“增殖功能”(似可称为“现代职能”),如人们可以将货币进行直接投资(购买股票等)或间接投资(存入银行等),以获取其增殖。

“货币职能进化”与“按资分配”互为因果,众多“消费者”纷纷成为“投资者”:

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力相对萎缩;产品日益过剩……

2.影响因素

是指对经济周期生成具有影响作用的原因或条件。

如各类天灾人祸(太阳黑子、战争动乱……)、科技重大进步等等。

3.成因间的相互关系

基础因素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交互影响,简示如下:

图1 经济周期成因的交互影响

经济周期成因的交互影响中,融合了人们心理活动(如理念、信心、欲望等)的巨大影响,心理活动在基础因素与影响因素中,常常互为因果的发生作用……

4.成因的组合作用

经济周期成因之间的交互影响生成组合作用。如:

1.人们的占有能力(或占有欲望)越来越趋向无穷大;

2.在无穷的占有能力的驱导下,在按资分配等因素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资产(包括劳动力)转化为资本,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但因自然资源(包括环境)的相对限制,生产力必然小于人们的占有能力;

3.贫富鸿沟不断加深:“穷人”受支付能力等制约、“富人”受生理能力等制约;人们的消费力(社会消费力)日益小于人们的生产力。

当“占有能力>生产力>消费力”成为常态,经济周期必然发生。

5.周期成因与周期进程的循环影响

经济周期成因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产生不同的组合与作用,故每次经济周期的具体进程多有不同;(即不同行业或产品表现为不同的兴衰存亡……)但经济周期基本进程较为一致。(图2实线所示部分)

经济周期的具体进程对经济周期成因亦有重要影响:经济周期进程中的相关信息经过交汇融合,以多种方式进行反馈,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预期与具体行为,使经济周期进程与经济周期成因产生循环影响。(图2虚线所示部分)

图2 经济周期成因与经济周期进程

编辑本段经济周期的类型及成因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在探索经济周期问题时,根据各自掌握的资料提出了不同长度和类型的经济周期。

(1)基钦周期:短周期

是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的一种为期3-4年的经济周期。基钦认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主要周期与次要周期2种。 主要周期即中周期,次要周期为3~4年一次的短周期。这种短周期就称基本钦周期。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

(2)朱格拉周期:

是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的一种为期9~10年的经济周期。该周期是以国民收入、失业率和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生产、利润和价格的波动为标志加以划分的。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是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种为期50-60年的经济周期。该周期理论认为,从18世纪末期以后,经历了三个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从1789年到1849 年,上升部分为25年,下降部分35 年,共60年。第二个长周期从1849年到1896 年,上升部分为24年,下降部分为23 年,共47年。第三个长周期从1896年起,上升部分为24年,1920年以后进入下降期。

(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

(4)库兹涅茨周期:

是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涅茨提出的一种为期15-25年,平均长度为2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由于该周期主要是以建筑业的兴旺和衰落这一周期性波动现象为标志加以划分的,所以也被称为“建筑周期”。

(5)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5)熊彼特周期:

1936年,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以他的“创新理论”为基础,对各种周期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后提出的。熊彼特

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

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6 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约为9~10年,长周期为48~60年。他以重大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期”; 第二个长周期从1842年到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期”; 第三个长周期从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在每个长周期中仍有中等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中周期。在每个中周期中还有小创新所引起的波动,形成若干个短周期。

编辑本段各种经济周期理论的争论

经济周期理论的争论

1939年,美藉奥地利人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综合融贯前人的论点,首次提出在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着长、中、短“三种周期”的理论。在这里,熊彼特沿袭了康德拉季耶夫的说法,把近百余年来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过程进一步分为三个“长波”,而且用“创新理论”作为基础,以各个时期的主要技术发明和它们的应用,以及生产技术的突出发展,作为各个“长波”的标志。“中周期”即为“尤格拉周期”。“短周期”即“短波”为“基钦周期”。熊彼特还宣称,上述几种周期并存而且相互交织的情况,正好进

一步证明了他的“创新理论”的正确性。在他看来,一个“长波”大约包括有六个“中程周期”,而一个中程周期大约包含有三个“短波”。

当代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认为,标准的周期是持续时间为九年左右的“尤格拉周期”。这是第一个被确定的周期。大多数人在谈到“周期”时都是指的这个含义。这一评断,应该说比较符合实际。 对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即使赞同它的人,也承认它存在明显的缺陷。问题在于,人们对九年左右的“尤格拉周期”研究关注比较多,而对四十至六十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研究关注比较少,特别是在美国经济比较繁荣的90年代以来,尤其如此。


相关内容

  • 股票操作学第四章讲义
  • 第四章 行业分析 本章内容: 第一节 行业分析概述 行业定义和行业划分 第二节 行业的一般特征分析 行业结构.行业竞争和行业周期 第三节 影响行业兴衰的主要因素 影响行业兴衰的五种因素:技术进步.产业政策.组织创新.社会习惯.经济全球化 第四节 行业分析的方法 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归纳演绎.比较研究 ...

  • 浅析房地产投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2004年第 6期第 20卷--No.6. 2004 Vol.20. 经济与管理 浅析房地产投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曾桂圆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1) 摘要:基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

  •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目录 [隐藏] ∙ ∙ ∙ ∙ ∙ 1 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 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3] ∙ 3 周期特征 4 给自己的企业定位 5 针对所处周期选择适当战略 6 企业生命周期波动的原因 [2] ∙ 7 相关条目 ∙ 8 参考文献 [编辑] 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 ...

  • 2016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区域870大纲
  • 013 经济学院 目录 一.初试考试大纲 ................................. 1 869西方经济学 ................................. 1 870专业综合考试 ............................... 3 872经 ...

  • 生命周期.并购模式与并购绩效的关系
  • (一)生命周期与并购类型假说 企业经营有横向规模经济.纵向产业整合及多元化经营三种基本模式,而产业成长依次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生命周期过程.J. 弗雷德·威斯通在<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1998)中指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被作为一种框架,用来指示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三 ...

  •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PPP项目风险识别
  •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PPP 项目风险识别 原创 2016-05-01 李丽等 PPP项目争端解决 摘要:PPP 项目风险的科学分类是风险分摊的基础,有必要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PPP 的内涵以及PPP 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使得读者能够对其有大概的了解.其次,文章梳理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关于风 ...

  • 纪要:输煤桥架防火措施
  • 输煤桥架防火 会议 2011 年11月08日 星期三 签发人: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 参加单位及人员:冯玉峰 王艳军 李向阳 王玉柱 张富富 许美仁: 概要 1. 热源管道问题 2. 四保持问题 详细内容 根据二十五项反措的要求,1.1.2 主厂房内架空电缆与热体管路应保持足够的距离,控制电缆不小 ...

  • 旅游规划与开发重点梳理
  • 旅游规划与开发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1. 旅游系统是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持与保障子系统4个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目标的综合体. 2. 旅游规划是在旅游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行,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 ...

  • 万科房地产项目营销节点操作指引及成果标准
  • 决策资源出品 万科房地产项目营销节点操作指引及成果标准 一.总则 1. 为统一万科集团各房地产项目营销的标准,规范房地产项目营销的内容和深度,达到"确保营销工作完整.提高营销工作质量.保证项目开发进度"的目的,特制定本标准. 2. 本标准为华南区域版,万科集团华南区域各房地产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