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半期考试题B卷及答案

八年级(上)中期检测试卷B 卷

语文(50分)

班级姓名考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一.古诗文识记(20分)。

1. 《望岳》中,诗人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不但要攀登泰极顶,更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诗句是:,。

2. 在《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了莲高洁的品质是,。

3. 颜真卿名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我们所学的诗歌《长歌行》中,与其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陋室铭》一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5. 《石壕史》中用对比写法,突出差役的凶狠及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的诗句是,。

6. 《核舟记》1.闭之,则右刻“,”,左刻“,”,石青糁之。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7分)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5). 男有分,女有归()()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清代诗人郑板桥,在一个下雪天路过一家酒店,想歇息一会儿,适逢几个秀才正在饮酒赋诗。他们看郑板桥气度不凡,就请他喝酒御寒,并洋洋自得地向郑板桥炫耀自己的诗作。郑板桥听了直摇头,觉得没有一首值得称道的。于是,秀才们要郑板桥作一首。

郑板桥凝视纷纷扬扬的雪片,脱口而出:“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语音未落,几个秀才便窃窃私语:这人只会数数,哪里会作诗。

郑板桥接着吟道:“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秀才们听了这末句,都惊叹不已,连连称妙。待要打听郑板桥的姓名,他已飘然而去。

8. 秀才们连连称“妙”,但却没有讲“妙”在何处,你读了之后,能讲讲这诗的妙处吗?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3) 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①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②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复前行不复出焉B 、寻向所志眈眈相向

C 、便舍船屋舍俨然D 、渔人甚异之水陆草木之花

11.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写出其中的两个(2分)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那为什么还要写呢?请给合实际说说理由。(2分)

四、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8) 题。

父亲不写信

①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②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③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④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

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⑥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⑦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

八年级(上)中期检测试卷B 卷

语文(50分)

班级姓名考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一.古诗文识记(20分)。

1. 《望岳》中,诗人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不但要攀登泰极顶,更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诗句是:,。

2. 在《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了莲高洁的品质是,。

3. 颜真卿名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我们所学的诗歌《长歌行》中,与其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陋室铭》一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5. 《石壕史》中用对比写法,突出差役的凶狠及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的诗句是,。

6. 《核舟记》1.闭之,则右刻“,”,左刻“,”,石青糁之。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7分)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5). 男有分,女有归()()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清代诗人郑板桥,在一个下雪天路过一家酒店,想歇息一会儿,适逢几个秀才正在饮酒赋诗。他们看郑板桥气度不凡,就请他喝酒御寒,并洋洋自得地向郑板桥炫耀自己的诗作。郑板桥听了直摇头,觉得没有一首值得称道的。于是,秀才们要郑板桥作一首。

郑板桥凝视纷纷扬扬的雪片,脱口而出:“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语音未落,几个秀才便窃窃私语:这人只会数数,哪里会作诗。

郑板桥接着吟道:“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秀才们听了这末句,都惊叹不已,连连称妙。待要打听郑板桥的姓名,他已飘然而去。

8. 秀才们连连称“妙”,但却没有讲“妙”在何处,你读了之后,能讲讲这诗的妙处吗?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3) 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①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②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复前行不复出焉B 、寻向所志眈眈相向

C 、便舍船屋舍俨然D 、渔人甚异之水陆草木之花

11.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写出其中的两个(2分)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那为什么还要写呢?请给合实际说说理由。(2分)

四、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8) 题。

父亲不写信

①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②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③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④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

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⑥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⑦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


相关内容

  • 六年级上册语文半期测试题答案1
  • 2015年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题答案 一.蕴含 静谧 阻挠 寝不安席 凄凉 音韵 眷恋 德高望重 二.wú zhàn sài xié ɡuān xuē 三.S shènɡ 月 五 ④③①② 四.B D C A 五.与其„„不如 不是„„而是 无论„„都 即使„„也 六.1.难道过多的鹿不 ...

  • 中期质量分析
  • 中期质量分析 本次中期考试,我校按照教管会的安排,统一组织考试.阅卷.评分.汇总,进一步强化了考试行为,严把了监考.阅卷关,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结束后,我们认真分析了学生成绩,总结了我校教学工作中的失误,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考试全校共参加295人,语文及格279人,及格率 ...

  • 三年级语文教学心得
  •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在三年级"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 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 ...

  • 八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试题
  • 八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试题 重庆八中 命题:余东 审题:王亚岚 校对:余东.王亚岚 一.基础知识:(40分) 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都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解剖(pōu) 长髭(zī) 锃亮(zhâng) 风雨如磐(pán) B.匿名(lì) 鬈发(juǎn) 掠起(lüâ) 目光灼灼(zhu ...

  • 半期考试考后分析
  • 哲觉镇茨海小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 考后分析总结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半个学期的收获终于告一段落,单看这次考试的成绩就不是太让人满意.总体上说,我们平时教学中有优点也有缺点,结合我校各科任教师的反馈,现将我校五个班级的试卷质量及考试结果作如下分析总结 ...

  • 五年级上册语文半期考试总结
  • 五年级上册半期总结 龙十四小 廖娅玮 转眼间,半期工作已顺利结束.回想起这半学期的工作,有欣喜.有感动.有收获.也有困惑和遗憾,作为一名新教师,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探索.提高的过程.整理思路,在践行"顶层设计",倡导"三性"课堂精神的指导下,现将这半学期的 ...

  • 二年级(下)语文半期考试质量分析
  • 猴场乡谷毛中心小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 质量分析 年级:二年级 科目:语 文 教师:陈静 2008年5月23日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半期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题分为十二个大题,一.大题:拼拼写写共13分:第二大题:写出近.反义词共11分:第三大题:比 ...

  • 二年级语文数学半期考试质量分析
  • 二(1)班语文半期考试质量分析 半期考试结束了,现对半期考试的质量作如下分析: 一.卷面分析 我班平均分50.79,及格21人,80分以上3人,不及格24人,考得差.生字.拼音的训练测试14分,占14%,学生得分率达65%左右:词语.句子训练占44分,对词语句子的把握不算好,失分率很高,得分率仅有6 ...

  • 三年级语文半期考试试卷分析
  • 三年级语文半期考试试卷分析 参加语文考试的有61人,90-99的分的有3人,80-89分的有12人,70-79分的有18人,60-69分的有9人,60分以下的有19人,最高分93.5分,最低分5分,平均分66.1分.从学生成绩的分数段来看,中等生占大部分,但落后面也比较大,因此平均分较低. 这次其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