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验 报 告
实验题目:
分光计测反射光的偏振特性
班 级: 材控08-2班
姓 名:
学号:
39
指导教师:
李天乐
茂名学院 物理系 大学物理实验室
实验日期:2009 年 月 日
实
实验25 《分光计测反射光的偏振特性》实验提要
实验课题及任务
《分光计测反射光的偏振特性》实验课题任务是:光的偏振现象揭示了光波是横波的性质它使人们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吸收和散射)的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并在光学计量、晶体性质和应力分析研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设计出《分光计测反射光的偏振特性》的整体方案,内容包括:写出实验原理和理论计算公式,研究测量方法,写出实验内容和步骤,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做好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也可按书写科学论文的格式书写实验报告。
设计要求
⑴ 通过查找资料,并到实验室了解所用仪器的实物以及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找出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推导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⑵ 选择实验的测量仪器,设计出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 ⑶ 在分光计上观察反射光的偏振现象,测定起偏角。 ⑷ 应该用什么方法处理数据,说明原因。
⑸ 实验结果用标准形式表达,即用不确定度来表征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实验仪器
分光仪、偏振片、钠光灯与待测玻璃片。
设计提示
当振动面与入射面一致的平面偏振光入射到媒质表面时,入射角越接近起偏角
,反射光越弱;入射角等于,则线偏振光全部进入媒质,不再有反射光。利用分光计可测定偏振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的起偏角。
分光计测反射光的偏振特性
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计的结构、作用和工作原理。掌握分光计的调节要求和调节方法。 3.学会在分光计上观察反射光的偏振现象。
4.通过观察以棱镜材料表面反射回来的光的偏振特性,了解反射光的偏振特性,测量出布儒斯特角。
实验仪器:
分光仪、偏振片、钠光灯与待测玻璃片。
1 .分光计的结构
利用分光计测量光线的偏折角,实际上是确定光线的传播方向。只有平行光才具有确定的方向,调焦于无穷远的望远镜可以判定平行光的传播方向。因此,分光计有平行光管、望远镜、载物台、角度刻度盘和三角底座五个主要部分构成。。
图1:分光仪的结构
实验原理:
平面偏振光的产生与检验:
利用反射(或透射)起偏,当入射角是布儒斯特角,也就是=arctan(n2/n1),n2是折射光所在介质折射率,n1是反射光所在介质的折射率,此时反射光时完全线偏振光,偏振方向垂直于入射面.对于空气的折射率n1=1.00,玻璃的折射率n2=1.50,布儒斯特角约为 =56.3.如果让折射光连续地通过许多平行叠放的玻璃片(玻璃堆),折射光的偏振化程度继续加强,当玻璃片足够多时,最后透射出来的光就接近于完全偏振光.此时,透射光的振动面就是折射面,恰好与反射光的振动面垂直,如图(2)所示.
图2:平面偏振光的产生与检验
由马吕斯定律可得:强度为I0的偏振光,通过检偏器后,透射光的强度(在不考虑吸收的情况下)为: II0co2s
其中为检偏器的偏振化方向与入射偏振光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若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检振器时,透射光强I将发生周期性变化.当=0°时,透射光强最大(最亮);当=90°时,透射光强最小(最暗);当0
根据马吕斯定律II0cos2,当0,II0光强不发生变化。当90,
I0。因此把检偏器对着入射光,旋转检偏器,若光强不发生变化,则入射光为
自然光或圆偏振光,若检偏器旋转一周,透射光有两次最亮(与入射光一样)和两次完全黑,则入射光应为线偏振光。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将一偏振片P1作起偏器装在平行光管上,另一偏振片P2装在分光计望远镜的物镜上,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平行光管射入P2 。将分光计调好后,把一平面玻璃A垂直放在载物台上,使从平行光管发出的光线射到平面玻璃上,将望远镜转到
反射光的方位.
(2)旋转载物台,改变入射角,同时转动望远镜,找到反射光线,转动P2至反射光线变得最弱时为止,再转动载物台,改变入射角,同时让望远镜跟踪观察反射光,致使反射光最暗或出现消光,此时反射光即为全偏振光,入射角为起偏角即布儒斯特角ip.
(3)记下反射光消光时望远镜所处的方位角1和1,再转动望远镜,对准入射
光方向,记下其方位角2和2
,则望远镜光轴所移动的角度为 即起偏角ip为:
i
180
p
212122
(4)重复调五次,求ip平均值,将ip代入公式 tg i p
n ,求n.
行光
2
图3:布儒斯特角的测量
原始数据:
数据处理:
各次测量的布儒斯特角分别为:
12)(1261107.574512.5)(241106.51875013.5
1532254
22
ip1
180532254
631833
2
12)(1261303073015.5)(2424515.51871010.5
2544740
22
ip2
180544740
623610
2
12)(1262104.57106.5)(2413010.51874518.53545155
22
ip3
180545155
623432.5
2
12)(12614523.573025.5)(2413020.51881032.5
4534723
22
ip4
180534723633648.5
2
12)(12613036.574543.5)(2414546.51873042.55535958.5
22
ip5
180535958.5
6301
2
平均值为:
p
12345
5
ip1ip2ip3ip4ip5
5
532254544740545155534723535958.554107.6
5
631833623610623432.5633648.5630163125
5
布儒斯特角的A类不确定度分量为:
sxx
15
(ipip)2n1i1
222
1(63183363125)(62361063125)(623432.563125) 22
51(633648.563125)(630163125)
1.4103
布儒斯特角的B类不确定度分量为:
u
inst1
8.3105 C布儒斯特角的不确定度为:
Us2ipu2(1.4103)2(8.3105)20.0014939
Ur
U0.00140.0014100%100%100%0.25% p0.5563125
实验结果表达:
ip(63125939) Ur0.25%
评分: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验 报 告
实验题目:
分光计测反射光的偏振特性
班 级: 材控08-2班
姓 名:
学号:
39
指导教师:
李天乐
茂名学院 物理系 大学物理实验室
实验日期:2009 年 月 日
实
实验25 《分光计测反射光的偏振特性》实验提要
实验课题及任务
《分光计测反射光的偏振特性》实验课题任务是:光的偏振现象揭示了光波是横波的性质它使人们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吸收和散射)的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并在光学计量、晶体性质和应力分析研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设计出《分光计测反射光的偏振特性》的整体方案,内容包括:写出实验原理和理论计算公式,研究测量方法,写出实验内容和步骤,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做好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也可按书写科学论文的格式书写实验报告。
设计要求
⑴ 通过查找资料,并到实验室了解所用仪器的实物以及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找出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推导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⑵ 选择实验的测量仪器,设计出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 ⑶ 在分光计上观察反射光的偏振现象,测定起偏角。 ⑷ 应该用什么方法处理数据,说明原因。
⑸ 实验结果用标准形式表达,即用不确定度来表征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实验仪器
分光仪、偏振片、钠光灯与待测玻璃片。
设计提示
当振动面与入射面一致的平面偏振光入射到媒质表面时,入射角越接近起偏角
,反射光越弱;入射角等于,则线偏振光全部进入媒质,不再有反射光。利用分光计可测定偏振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的起偏角。
分光计测反射光的偏振特性
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计的结构、作用和工作原理。掌握分光计的调节要求和调节方法。 3.学会在分光计上观察反射光的偏振现象。
4.通过观察以棱镜材料表面反射回来的光的偏振特性,了解反射光的偏振特性,测量出布儒斯特角。
实验仪器:
分光仪、偏振片、钠光灯与待测玻璃片。
1 .分光计的结构
利用分光计测量光线的偏折角,实际上是确定光线的传播方向。只有平行光才具有确定的方向,调焦于无穷远的望远镜可以判定平行光的传播方向。因此,分光计有平行光管、望远镜、载物台、角度刻度盘和三角底座五个主要部分构成。。
图1:分光仪的结构
实验原理:
平面偏振光的产生与检验:
利用反射(或透射)起偏,当入射角是布儒斯特角,也就是=arctan(n2/n1),n2是折射光所在介质折射率,n1是反射光所在介质的折射率,此时反射光时完全线偏振光,偏振方向垂直于入射面.对于空气的折射率n1=1.00,玻璃的折射率n2=1.50,布儒斯特角约为 =56.3.如果让折射光连续地通过许多平行叠放的玻璃片(玻璃堆),折射光的偏振化程度继续加强,当玻璃片足够多时,最后透射出来的光就接近于完全偏振光.此时,透射光的振动面就是折射面,恰好与反射光的振动面垂直,如图(2)所示.
图2:平面偏振光的产生与检验
由马吕斯定律可得:强度为I0的偏振光,通过检偏器后,透射光的强度(在不考虑吸收的情况下)为: II0co2s
其中为检偏器的偏振化方向与入射偏振光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若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检振器时,透射光强I将发生周期性变化.当=0°时,透射光强最大(最亮);当=90°时,透射光强最小(最暗);当0
根据马吕斯定律II0cos2,当0,II0光强不发生变化。当90,
I0。因此把检偏器对着入射光,旋转检偏器,若光强不发生变化,则入射光为
自然光或圆偏振光,若检偏器旋转一周,透射光有两次最亮(与入射光一样)和两次完全黑,则入射光应为线偏振光。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将一偏振片P1作起偏器装在平行光管上,另一偏振片P2装在分光计望远镜的物镜上,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平行光管射入P2 。将分光计调好后,把一平面玻璃A垂直放在载物台上,使从平行光管发出的光线射到平面玻璃上,将望远镜转到
反射光的方位.
(2)旋转载物台,改变入射角,同时转动望远镜,找到反射光线,转动P2至反射光线变得最弱时为止,再转动载物台,改变入射角,同时让望远镜跟踪观察反射光,致使反射光最暗或出现消光,此时反射光即为全偏振光,入射角为起偏角即布儒斯特角ip.
(3)记下反射光消光时望远镜所处的方位角1和1,再转动望远镜,对准入射
光方向,记下其方位角2和2
,则望远镜光轴所移动的角度为 即起偏角ip为:
i
180
p
212122
(4)重复调五次,求ip平均值,将ip代入公式 tg i p
n ,求n.
行光
2
图3:布儒斯特角的测量
原始数据:
数据处理:
各次测量的布儒斯特角分别为:
12)(1261107.574512.5)(241106.51875013.5
1532254
22
ip1
180532254
631833
2
12)(1261303073015.5)(2424515.51871010.5
2544740
22
ip2
180544740
623610
2
12)(1262104.57106.5)(2413010.51874518.53545155
22
ip3
180545155
623432.5
2
12)(12614523.573025.5)(2413020.51881032.5
4534723
22
ip4
180534723633648.5
2
12)(12613036.574543.5)(2414546.51873042.55535958.5
22
ip5
180535958.5
6301
2
平均值为:
p
12345
5
ip1ip2ip3ip4ip5
5
532254544740545155534723535958.554107.6
5
631833623610623432.5633648.5630163125
5
布儒斯特角的A类不确定度分量为:
sxx
15
(ipip)2n1i1
222
1(63183363125)(62361063125)(623432.563125) 22
51(633648.563125)(630163125)
1.4103
布儒斯特角的B类不确定度分量为:
u
inst1
8.3105 C布儒斯特角的不确定度为:
Us2ipu2(1.4103)2(8.3105)20.0014939
Ur
U0.00140.0014100%100%100%0.25% p0.5563125
实验结果表达:
ip(63125939) Ur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