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力对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艺术设计是涉及社会、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既综合又相对独立的艺术学科,是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糅合,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作为服务于实践和审美的艺术行为,不仅要把握好本学科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而且要将开拓创新纳入其中,让设计与众不同,所以,观察力的作用便显现出来。文章旨在提出立足生活的悉心捕捉是创意灵感迸发的催化剂,是艺术设计存在的价值标杆,重申观察力的关键性,对于艺术设计教学意义重大。  【关键词】观察力 艺术设计教学 现实意义  艺术讲求个性,艺术设计是求异的学科,是培养创造意识、创造能力最有力的学科之一,它的生命在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创造力正是由此反映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创新行为是建立在对生活的客观世界深入的、理性的观察的基础上,是有根据的设计行为,而非凭空想象、闭门造车。  一、何谓观察力  观察力是指人在感知活动过程中通过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准确、全面、深入地感知客观事物特征的能力。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感知能力,观察力是人类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水平,与这种能力的强弱有很大关系。  (一)观察力的存在形式  观察力以感觉、知觉的形式存在。感觉是感觉器官对客观世界的一定刺激所感知的能力,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体对象直接反映的能力;知觉是观察力的另一种形式,比感觉形式更高级、更全面。知觉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但它并不是感觉的累积,而是主体对客体各部分、各属性的总体反映,表现为对客体的整体认识、对客体综合属性的判别,或对客体意义的初步解释。  一般把知觉划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复合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人们观察自然世界或者欣赏绘画艺术、雕塑作品、体操表演等时,主要使用视知觉;在欣赏电影、电视时,是视听复合知觉;游戏中则是视、听、触复合知觉;空间知觉包括方位、大小、形状、距离等;时间知觉总是通过衡量时间的媒介来实现,媒介可能是自然界的周期现象,如四季的转换、昼夜的交替等,也可能是机体的生理状态,如睡眠周期等。  在实际认识过程中,感觉与知觉很难区分,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例如,颜色总是某种对象的颜色,软硬属性也总是某种对象的;反过来,某种对象也总是有颜色和硬度的。因此,把感觉与知觉合称为感知。  (二)观察力的素质要求  (1)目标明确,观察有序。观察力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各种观察活动能遵循既定的目标向前发展,从一而终。同时,明确观察目的及对象后,要合理安排观察顺序,把观察结果同研究的问题结合思考,考虑每个观察步骤是否达到目的,使整个观察过程有步骤、有理性。  (2)仔细认真,深入挖掘。观察仔细认真是对观察者的基本要求,也是考察观察力高低的基本条件。面对同样的被观察对象,一个感受独特的人,往往能获得深刻的体验,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能从日常生活和平凡的事物中领悟到新东西,在别人看似平常的地方创造不平常。  (3)剥离表象,把握本质。观察能力达到准确无误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功夫,要不断训练,逐渐建立。  二、观察力对于艺术设计教学的现实意义  达尔文曾对自己做过如下评价,“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手段,它在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对事物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观察的过程是感官、大脑参与活动的过程,用视觉、触觉、嗅觉去感知我们身处的客观世界:花开花落,酸甜苦辣,人生百态……观察的行为可以轻易实现,而敏锐的观察力,却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观察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不单纯指感觉的客观存在,更应该是人知觉到的一切,在观察的过程中有思考,有分析,有联想,有醒悟,有创新。针对艺术设计的观察力培养是设计行为成功的关键,需要全身心的参与,所以,教会学生怎样去“观察”成为设计教育中首先必修的课程。观察力是艺术设计从业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观察力的培养应贯穿在教育过程中,并成为一种经常性、惯性的思维活动。  (一)观察力的培养有利于形成新的思维方法  艺术设计从客观物象的角度考察,属于不同类型空间的形态表达,从设计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的语言表达方式。由于绘画语言的条件与它最接近,所以在技术层面上最为广泛地被采用,因此,艺术设计主要采用视觉图形语言的形式进行思维——形象化的概念、判断、推理。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因设计对象、设计理念、设计审美的差异,思维的方式又会千差万别。特别是基于对生活、对自然环境的积极观察的设计活动,更会体现出其独特的思维方式。  艺术设计创新思维是指设计师在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中,通过对生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观察、分析和思考,把观察到的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最终实现相对完整的艺术形象的思维过程。艺术设计领域的思索、研究,需要多角度、多侧面、放射性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式,特别在当今信息化社会,艺术设计将会对观察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观察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灵感,增强想象力  设计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需要多观察,比如一只小昆虫的样子、一棵黄豆芽的形状、一滴水珠等,都可以作为设计的素材进行发挥、再创造,而这需要观察力的培养。  纵观绘画、建筑、家居以及工业艺术设计等各个方面,精彩的作品无不基于广泛、深刻的自然、人类社会观察。如《记忆的永恒》是达利早年的代表作品,作品即是用超现实的方式,表现其对童年时光的幻觉,他甚至到精神病院了解病人的意识状态,用现实的观察反照曾经的记忆,由此可见,观察对于创作的积极触发作用。  艺术的灵感与想象并非无本自生的虚无存在,它是在大量、繁重的生活观察、体悟基础之上的艺术联想、变形。作为人类创造行为的艺术设计更应该着眼于对身处时空的感知,从客观存在中寻求艺术的领悟与冲动,实现现实需要,符合现实的设计目标。

  【内容摘要】艺术设计是涉及社会、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既综合又相对独立的艺术学科,是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糅合,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作为服务于实践和审美的艺术行为,不仅要把握好本学科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而且要将开拓创新纳入其中,让设计与众不同,所以,观察力的作用便显现出来。文章旨在提出立足生活的悉心捕捉是创意灵感迸发的催化剂,是艺术设计存在的价值标杆,重申观察力的关键性,对于艺术设计教学意义重大。  【关键词】观察力 艺术设计教学 现实意义  艺术讲求个性,艺术设计是求异的学科,是培养创造意识、创造能力最有力的学科之一,它的生命在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创造力正是由此反映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创新行为是建立在对生活的客观世界深入的、理性的观察的基础上,是有根据的设计行为,而非凭空想象、闭门造车。  一、何谓观察力  观察力是指人在感知活动过程中通过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准确、全面、深入地感知客观事物特征的能力。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感知能力,观察力是人类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水平,与这种能力的强弱有很大关系。  (一)观察力的存在形式  观察力以感觉、知觉的形式存在。感觉是感觉器官对客观世界的一定刺激所感知的能力,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体对象直接反映的能力;知觉是观察力的另一种形式,比感觉形式更高级、更全面。知觉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但它并不是感觉的累积,而是主体对客体各部分、各属性的总体反映,表现为对客体的整体认识、对客体综合属性的判别,或对客体意义的初步解释。  一般把知觉划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复合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人们观察自然世界或者欣赏绘画艺术、雕塑作品、体操表演等时,主要使用视知觉;在欣赏电影、电视时,是视听复合知觉;游戏中则是视、听、触复合知觉;空间知觉包括方位、大小、形状、距离等;时间知觉总是通过衡量时间的媒介来实现,媒介可能是自然界的周期现象,如四季的转换、昼夜的交替等,也可能是机体的生理状态,如睡眠周期等。  在实际认识过程中,感觉与知觉很难区分,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例如,颜色总是某种对象的颜色,软硬属性也总是某种对象的;反过来,某种对象也总是有颜色和硬度的。因此,把感觉与知觉合称为感知。  (二)观察力的素质要求  (1)目标明确,观察有序。观察力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各种观察活动能遵循既定的目标向前发展,从一而终。同时,明确观察目的及对象后,要合理安排观察顺序,把观察结果同研究的问题结合思考,考虑每个观察步骤是否达到目的,使整个观察过程有步骤、有理性。  (2)仔细认真,深入挖掘。观察仔细认真是对观察者的基本要求,也是考察观察力高低的基本条件。面对同样的被观察对象,一个感受独特的人,往往能获得深刻的体验,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能从日常生活和平凡的事物中领悟到新东西,在别人看似平常的地方创造不平常。  (3)剥离表象,把握本质。观察能力达到准确无误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功夫,要不断训练,逐渐建立。  二、观察力对于艺术设计教学的现实意义  达尔文曾对自己做过如下评价,“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手段,它在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对事物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观察的过程是感官、大脑参与活动的过程,用视觉、触觉、嗅觉去感知我们身处的客观世界:花开花落,酸甜苦辣,人生百态……观察的行为可以轻易实现,而敏锐的观察力,却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观察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不单纯指感觉的客观存在,更应该是人知觉到的一切,在观察的过程中有思考,有分析,有联想,有醒悟,有创新。针对艺术设计的观察力培养是设计行为成功的关键,需要全身心的参与,所以,教会学生怎样去“观察”成为设计教育中首先必修的课程。观察力是艺术设计从业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观察力的培养应贯穿在教育过程中,并成为一种经常性、惯性的思维活动。  (一)观察力的培养有利于形成新的思维方法  艺术设计从客观物象的角度考察,属于不同类型空间的形态表达,从设计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的语言表达方式。由于绘画语言的条件与它最接近,所以在技术层面上最为广泛地被采用,因此,艺术设计主要采用视觉图形语言的形式进行思维——形象化的概念、判断、推理。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因设计对象、设计理念、设计审美的差异,思维的方式又会千差万别。特别是基于对生活、对自然环境的积极观察的设计活动,更会体现出其独特的思维方式。  艺术设计创新思维是指设计师在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中,通过对生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观察、分析和思考,把观察到的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最终实现相对完整的艺术形象的思维过程。艺术设计领域的思索、研究,需要多角度、多侧面、放射性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式,特别在当今信息化社会,艺术设计将会对观察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观察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灵感,增强想象力  设计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需要多观察,比如一只小昆虫的样子、一棵黄豆芽的形状、一滴水珠等,都可以作为设计的素材进行发挥、再创造,而这需要观察力的培养。  纵观绘画、建筑、家居以及工业艺术设计等各个方面,精彩的作品无不基于广泛、深刻的自然、人类社会观察。如《记忆的永恒》是达利早年的代表作品,作品即是用超现实的方式,表现其对童年时光的幻觉,他甚至到精神病院了解病人的意识状态,用现实的观察反照曾经的记忆,由此可见,观察对于创作的积极触发作用。  艺术的灵感与想象并非无本自生的虚无存在,它是在大量、繁重的生活观察、体悟基础之上的艺术联想、变形。作为人类创造行为的艺术设计更应该着眼于对身处时空的感知,从客观存在中寻求艺术的领悟与冲动,实现现实需要,符合现实的设计目标。


相关内容

  • 最新七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
  •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一.课题 奇妙的生命世界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知道动植物.微生物和人类是地球生命的基本构成部分. 2.知道动植物.微生物和人类都是庞大的生命群体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学生准备 预习 五.教学方法 ...

  • 2014科学三年级上册计划
  • 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 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 ...

  • 鄄城历史学习园地2
  • 学 习 园 地 第二期 远程研修指导我们如何做教学设计 --三年研修内容总结回顾 省课程团队专家 崔怀亮 如果备课指的是针对一节课的基于经验的微观设计的话,按照加涅的观点,教学设计(Instruction Design)则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专业的设计.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这 ...

  • 三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 2010年 课 题 月 日(星期 ) 总第 课 型 课时 新授 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 ...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 ...

  • 五上科学教案(新版教科版)
  •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2011年9月 五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8.维护生态平衡 光 1.光和 ...

  •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
  • 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3.懂得从 ...

  • 英语课堂观察的基本类型
  • 作者:戴军熔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4年02期 课堂是学校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是研究教与学最适当的场所,它蕴含着大量有价值的研究要素.课堂研究正是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研究和分析,来揭示课堂的真实情境,从而发现事实,改进行为.而课堂观察则是课堂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课堂研究中收集各种资料,探寻各 ...

  • 探讨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与教学新思路
  • 摘 要:设计素描起源于传统素描,两者在设计专业中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机制不断发展,传统素描的教学体系和现有的素描教学机制有很大的分歧,设计素描在教育改革中应运而生,为了将素描教学提升到新的高度,必须理解设计素描和传统素描的异同点,将其融入到教学中来,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思路,促进素描教育体系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