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抗诉事由的解析

业务实践 青海检察 

o                  o00oooo0

青海省人 民检察 院 王水 明 

20年 1月2 日, 届 全 国人人 常委 会第 三 十 次  08 0 8 十 会议 通过 了关 于修 改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民事 诉 讼法 》   的决 定 。 民事 诉讼 法对 现行 民事 抗诉 制度 进行 了部  新 分修 改 。主要体 现在 : 一 检察 机关 启 动抗诉 程 序 的  统 条 件 与法 院 自行 启 动 再 审程 序 的 条件 ,细 化 抗诉 事  由 ; 定 法 院裁 定再 审 期 限 ; 则 规 定抗 诉 案 件 的法  规 原 院审级 ; 明确抗诉 案 件并 非 依 当事人 申请 而 启动 。上 

述规 定显 然强 化 了民事抗 诉 职 能 , 强 了监 督 的权威  增

以启 动抗 诉 程 序 , 时法 院必 须予 以再 审 , 现 了抗  此 体 诉 的监督 性 ; 如果 并 不 存 在 抗诉 事 由 , 检察 机 关 必 须  作 出不抗 诉 决 定 , 以维 护 裁 判 的 既判 力 , 体现 了抗 诉 

的有限监督性。 抗诉事 由既授予职权又限定职权——  方面, 赋予检察机关对存在严重错误的已生效裁判  进 行 抗诉 , 一 方 面 , 把启 动 抗 诉 的 职权 限定 在 确  另 又 实 存在 抗诉 事 由 的情 形 。因此 , 抗诉 事 由存 在 的法 理  依 据就是 : 在维 护生 效裁 判 既判 力 与 纠正错 误 裁判 之 

和公 信力 。而抗 诉事 由的细化 无疑 是最 大 的亮点 。  

间寻求 一种 平衡 。对 检察 机 关 而言 , 诉事 由就是 启  抗 动 再 审程 序 之 门的钥 匙 , 对 于法 院来 说 , 又 是 维  而 它

持 生效裁 判 既判 力 的安全 阀门 。  

二、 抗诉 事 由的解 析 

民事抗 诉 中抗诉 事 由存 在 的法 理 

民事抗 诉程 序是 一种 监 督程 序 , 表现 为通 过 抗诉  强 制启 动 再 审 , 到对 法 院裁 判 权 的监督 制 约 , 护  达 维

司法 公正 。从调 整 的 内在 关 系看 , 民事抗 诉 程序 主要  调整 的是 检察 机关所 维 系的监 督 裁判 权 的依 法 行使 、   维 护 国家 法 律统 一 正确 实 施 与法 院所 代 表 的 司法 权  威 、 护裁 判 的 既判 力 、 显 司法 的终 极 性 之 间 的关  维 彰 系。 裁判一 旦发 生法 律效 力 , 就应保 持 相对稳 定 , 非经 

法定程 序不 得更 改 , 是 司法 实质 上 既判 力 的 内在要  这

新 民事 诉讼 法将 旧法 第 15 的 抗诉 事 由 由4 8条 项  增 至l项 ,即在 保 留旧法 第 15 后 两 项抗 诉 事 由的  5 8条

基础上 ,增设 了1项抗诉事由,其 中将 旧法第1 条  3 8 5 “ 认定 事 实 的主要 证 据不 足 ” 细化 为 4 、违 反法 定 程  项 “

序” 细化 为6 。

抗 诉 事 由 的细化 , 仅 拓展 了抗 诉 监  项 不

督 的 范 围 , 强 了监 督 实 效 , 且更 注重 与司 法 审判  增 而

求 。但 另一 方面 ,基 于 司法权 力 也容 易导 致 滥用 , 因  此, 当生 效 裁判 确 实 存 在重 大 瑕 疵 时 , 当通 过 一 种  应

外 在 的监督程 序 予 以纠正 , 这种 现 象在 德 国 民事诉 讼 

对接 , 监督 权得 到真 正 回归 。 使  

从 新 法第 19 的规定 看 ,抗 诉 事 由可 以分 为 以  7条

下 四个 方 面 : 是 认 定 事 实存 在 重 大 瑕疵 ; 是适 用  一 二

法 上 称之 为 “ 既判 力 的 冲破 ”① ,其是 由法律 追 求 的终  极 价值 目标所 决定 的。 民事 抗诉 制度 的设 计就 是要 在  维 护 生效 裁 判 的 既判 力 和 纠正 确 有 重 大错 误 的裁 判  这 两种 相互 冲突 的张力 之 问保持 平衡 。  

法律存在错误 ; 三是违反法定程序 ; 四是引起原 裁判  错误的其他事项。 上述抗诉事 由不仅对实体问题和程  序 问题 作 了 区分 , 而且 与 旧法 相 比 , 加 突 出 了程 序  更

权 利 的维 护 , 凸现 了程 序公 正 的重要 意义 。 当然 , 新法 

使两者保持平衡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法律 明确规 

定抗 诉事 由。只有 当存 在抗 诉 事 由时 , 检察 机关 才 可 

对抗诉事 由虽然作 了明确规定 , 但是规定与具体适用 

之 间依 然存 在 一个 转 接过程 , 为法 律规 定具 有 相对  因

①德 国法规定 , 已发生既判力的确认 不受攻 击” “ 的适用存在 的例 外就是既判 力的冲破。 即有条件地改 变原来的裁判 。 这些条件 

除 了裁判 不正确之外 , 还有 以下前提条件 : 重的程序瑕疵 、 严 与判 决或者判 决基础有 关的犯罪行为 、 有限范围 内找到新证据材料 。 在  

《 青海检 察》 2 1 年第 1 00 期 

青海检察 业务实践 

的概括 性 和抽象 性 , 是成 文法 律 的特点 。 这 因此 , 践  实 中如何 理解 把握 新法 对抗 诉 事 由的规 定及 其 内涵 , 显 

得 至关 重要 。  

正考量 ,新的证据” “ 可理解为《 最高人 民法院关于民  事诉 讼证 据 若干 规定 》 4条规 定所 指 的在原 审庭 审  第 4 结束 后新 发现 的证 据 。 因此 , 笔者 以为 ,新 的证 据 ” “ 应 

当包 括上 述两 种情 形 , 以体 现此 次 民事 诉讼 法修 改 的 

立法 目的。  

( ) 事实 存在 重大 瑕疵 。事 实 问题是 法 院裁  一 认定 判 中所 要解 决 的基本 问题 ,正 如美 国法 学家 坎 特 所 

说 :曾经发生 了什么? “ 在所有案件中这都是一个至关 

重 要 的问题 , 如果 当事 人对 事 实 认识 一 致 , 官 就 能 

够 适用法 律 和作 出判决 。但是 , 果 当事 人对 事实认   如 识 不一致 , 必须 适用 已经 由法 律 制度 发 展起来 的认   就

2 “ 判 决 、裁 定 认 定 的 基 本 事 实 缺 乏 证 据 证  、原

明” 。主要涉及如何理解“ 基本事实”依据诉讼理论 , ?  

每个 案件 均有一 个诉 讼 标 的 ,即争议 的法 律关 系 , 而 

这 就是 法 院 审理 的中心 、 裁判 要解 决 的对象 , 讼 都  诉

定 事实方 式 ” 这 里 的 “ 实 ” 的是法 律 事实 , 非  。 事 指 并

客 观事 实 。所 谓 法律 事实 , 指法 院在 审判 程序 中认  是

是 围绕 这一 法律 关 系展 开的 。 因此 ,基 本事 实 ” “ 是指  涉及 双方 当事人 争议 的法 律关 系 , 即诉 讼标 的 的主要  事实 , 从法 律上讲 就是 法律 要件 事实 。 如合 同纠纷 中 ,  

双方 当事人 签 订 合 同 的过 程 、 内容 等 , 些 事实 构 成  这 了合 同纠纷 的基 础事 实 , 当然就是 主要 事实 。 其实 , 任 

定 的案件 事 实 , 即法 院按 照法 定 程序 对 客观事 实 的  也 “ 现” 者“ 再 或 复原 ” 因为裁 判 只能按 照法 律规 定还 原  。 法 律 意义 上 的事 实 , 法还 原 案 件 的本 来 面 目 , 是  无 这 由证据裁 判 主义 和客 观事物 的 特性决 定 的 。   1“ 新 的证据 , 以推 翻原判 决 、 、有 足 裁定 ” 新 民事  。 诉 讼法首 次将 该条 文 吸纳 为抗 诉事 由之一 , 立法 本 意  是 不论是 裁判 当时的证 据还 是 裁判 之后 出现 的证 据 ,   只 要 能证 明 原 裁判 确 有错 误 ,即可纳 入 抗 诉 监督 范  围 , 眼 于更 广 泛 意 义 上 的 司法公 正 , 着 切实 体 现 了抗 

诉 制 约裁 判权 的监督 属 性 。第 一 , 法 院再 审制 度 和  从

何 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则都构成了某种情景或  者 主要 事实 , 这是 关 于整个 法律 审判 过程 中的一个   

必要 假设 , 也是判 断 主要 事实 的一 个方 法 。需 要指 出   的是 ,缺乏 证据证 明” 指没 有证 据或 者证 据 的证 明  “ 是 力达 不到高 度盖 然性 的证 明标 准 , 当事 人 自认 的情 况  除外 。   3 “ 判 决 、裁 定 认 定 事 实 的 主 要 证 据 是 伪 造  、原 的 ” “ 判 决 、 定认 定事 实 的主要 证据 未经 质证 ” 、原 裁 两  项 抗诉 事 由 。对 这两 项抗 诉事 由的理解 , 主要 涉及 的 

民事 抗诉 制度 价值 目标 考量 ,新 的证据 ” 两种 制度  “ 在 中应作 不 同理解 : 院再 审 制 度设 立 的本 意是 “ 销  法 撤 基 于诉 讼 程序 有重 大 瑕疵 或判 决基 础 之 事 实 有异 常 

是 如 何 把握 “ 主要 证 据

” 内涵 。笔 者 以为 ,主要 证  的 “ 据 ” 与 “ 本事 实 ”“ 是 基 、主要 事 实 ” 对应 、 相 确定 案 件主  要 事 实或者 基本 事实 的证 据 , 也就 是说 没有 这些证 据  就无 法 查 明案 件 的基 础 事 实 ,比如 借款 纠 纷 中 的借 

据 、 卖合 同 中的协议 等 。 当说 明的是 , 买 应 主要证 据 的  确定 与证据 种类 无关 。   (- 用法律 存在 错误 。 要地说 , 律适用 就是  -) 适 简 法

缺陷而为之确定判决” 以实现最大限度 的司法公  ,② 正, 因此 , 如果出现当事人因某些客观原因未能提供  证 据而导致 裁 判认定 的事 实与 案件 的法 律 事实 不符 ,  

则再 审程 序应 当给予 纠正 并改 判 ; 民事抗 诉制 度 的  而 立法 目的是监 督法 院 的审判 活 动 , 以保证 审判权 的公 

正行 使 , 因此 , 当事 人 的主 客 观原 因 致使 法 院 出 现  因

事实认 定错 误 ,这 并非 法 官行 使 审判权 不 当所 致 , 故 

法 官 运用法 律对 具体 纠纷作 出判 决并说 明。 为大陆  作 法 系 的法 官 ,法 律 适 用 的 目标 就 是 发 现 体 现 在 一 

般 —— 抽 象 性 的 “ 律 规 范 ” 法 中并 由法律 渊源 学说 来 

检察机关显然不应提出抗诉 , 由当事人 向法院申请  应 再 审 。基 于 以上分 析 ,新 的证 据 ” 一 种情 形应 是 指  “ 第 在 原 审裁 判作 出之 前 已经 出现 或 已 由当事 人 主 张 或 

举 证 , 法 院 由于 违反 相关 的取 证 、 而 质证 、 证 的证 据  认 规则 , 导致 错误 认定 了事实 。 二 , 广义 上 的司法 公  第 从

定 义 的有 效 的法 ,并 将 其 符合 事 实 地适 用 于 纠 纷之  中。 正 如美 国现代 法理 学大 师庞德 教授 认为 , 律适  @ 法 用有 三步 曲 : 找法 , 释 规则 和适 用 。可见 , 解 法律 解释 

① 孔祥俊 :司法理念与裁判方法》 法律 出版社2 0 年版 , 7 页。 《 , 05 第32   ② 吕太郎: 民事诉讼之基本理论(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 年版 , 9,  《 一), o3 g2  ̄。

③【 J 乔罗威茨:民事诉讼程序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 ̄ . 20#N, o页。 英】 A・ ・ 《 , N ̄ 08 - 第2 1   k

④ 【 】 恩・ 德 伯 魏德士 :-g 学》 于小春 、 ( < a , 吴越译 , 法律 出) - 0 3  ̄}2 0 年版, 9 页。 : k 第2 5  

{- - 海检察》 2 1 t 0 0年第 1 期 

业 务 实践 青海检 察 

是 法律适 用 的最重 要环 节 。 司法 实践 中 , 法官 裁 判案  件 时 出现法律 适用 错误 的情形 复 杂 多样 ,L n 律关   I ̄法 : 系 的定性 不 当

、援 引 法条 错误 、法条 理解 错 误等 , 当  然, 法律解 释 不 当情 形 占有 很 大 比重 。 由于法 律适 用  方 面 的错 误形 式 比较 多样 , 不 再列举 。 故   ( 违反 法定 程序 。 序从 法 律角度 分 析 , 从 事  三) 程 是

形 。 因此 , 于 “ 观原 因” 对 客 的理 解 应 当按 照此 规 定予 

以界定 。三 是 “ 民法 院未 调查 收 集 ” 人 从立 法 本意 看 ,  

不 仅包 括法 院确 实没 有 履行 调 查 收集 证据 职 责 , 还应  包 括 未 能认 真 、 面地 调 查 收 集证 据 , 全 即未 能尽 到应  尽职责 , 比如 与 案件 密 切 相 关 、 当事 人 权 益产 生 重  对

大 影 响的而 通过 正 常途 径能 够取 得 的证据 。  

法律行为、 出某种决定的过程 、 作 方式和关系 。 序    正 当 、 序 公 正乃 是 程 序 的两 大 价 值 , 者 表 征 程序  程 前 的合法性 , 者承 载程 序 的正 义理 念 。程 序 正义 与实  后

体 正 义共 同构 成 了 司法 正 义 的 内涵 ,但 正如 法 谚 有  云 :正 义不 仅 要 实 现 ,而 且 应 当 以看 得 见 的方 式 实  “ 现” ,程 序正 义相 比实 体 正义 的价 值 就在 于 以一 种公 

2“ 、违反 法 律规 定 , 辖错 误 ” 管 。对 管 辖权 异议 案  件 提 出抗诉 时 , 面 临这 样 一 个 问题 : 起 抗诉 的对  会 提

象是 法 院关 于 管辖权 异 议发 生 法律 效力 的裁定 , 还是 

发 生 法 律效 力 的判 决 呢} 者 以为 , 照 我 国 民事 诉  笔 按 讼 法 的规 定 , 提起 抗 诉 的对 象 既 可 以是 判 决 , 可 以  也 是裁 定 , 因此 , 以上两 者均 可 以抗诉 。 实际上 给检 察  这 机关 对 管辖 权错 误 的案 件 提 出抗诉 提 供 了多种 选 择 ,   至 于实践 中如何 选择 , 笔者 的建 议是 : 一 , 第 当事人 提  出 管辖权 异 议被裁 定 驳 回 , 法 院 尚未作 出实体 裁 判  但 之前 ,检 察 机关显 然 应对 管 辖权 异 议裁 定 进行 抗诉 。  

第二 , 当事 人提 出 管辖 权 异 议被 裁 定 驳 回后 , 院 已  法

正 的程序确保实体正义的实现 。长期以来 ,重实体 、 “   轻 程 序 ” 观 念一 直 支 配 着人 们 的思 想 , 的 司法实 践 中  诉讼 程序 很 多时候 形 同虚设 , 加之 当事 人 法 治意识 淡  薄, 程序 正义 一直 在我 国法 治 中蒙 有 “ 面纱 ” 。此次 新 

法 将 旧法 “ 反 法 定程 序 ” 项抗 诉 事 由扩充 为 7 , 违 一 项   充 分 体现 我 国立法 机 关 对 当事 人 程 序 权 利 和程 序 公 

正 的高度重视 , 同时, 还诠释了程序正义 的标准( 即遵  循正当的法律程序)提升 了程序正义的价值所在。

, 需  要 指 出 的是 , 民事诉 讼 中存 在诸 多程 序 , 次 新 法 仅  此 将对 当事 人权 益产 生严 重影 响 的程 序列 为 抗诉 事 由 ,   不仅 是立 法技 术 的需要 , 是确 保 当事 人 的诉权 能 最  更 大 限度地 对抗 裁判 权 的需 要 。  

1“ 审理 案件 需要 的证 据 ,当事 人 因客 观原 因  、对

不 能 自行 收集 , 面 申请 人 民法 院调 查 收集 , 民法  书 人 院未调 查 收集 ” 理解 该项 时需 要 注意 以下 几点 : 是  。 一

经对案件作出实体裁判 , 此时检察机关宜对实体裁判  进 行抗 诉 , 而不 宜对 管 辖 权 异议 裁 定 进 行 抗诉 , 由 理   是: 此种情况下 , 真正处分 当事人利益的是实体裁判 ,  

而非 管 辖 权 异议 裁定 ,因此 只有 对 实 体 裁 判 进行 监  督 , 能 从根 本 上 维 护 当事 人合 法 权 益 , 诉 也 才 能  才 抗 取 得 实效 ; 当事 人坚 持 要对 管 辖权 异议 裁 定提 出再   若

审申请 , 检察机关可以对其释明 , 其仍然坚持 的, 可以  作 出不 宜抗 诉 的决 定 。需 要指 出的是 , 察机 关 在对  检 实体裁判进行抗诉时 , 需在抗诉 书中建议法院在实体  裁判之后对管辖权异议裁定也作 出处理 , 特别是在实  体 裁 判 改 判后 , 将 管辖 权 异 议 裁 定撤 销 , 应 以维护 裁  判 的严 肃性 和权 威性 。  

3“ 、审判 组 织 的组 成不 合法 或 者依 法 应 当 回避 的 

这里所 说 的证据 我们 称 之为 关键 性证 据 , 指对 裁 判  是 案件起 到关 键作 用或 者直 接 作 为定案 依 据 的证据 , 并  非一般 意义 上 的证 据 。 因为 当事人 主义 诉讼 中要 求裁  判 者 主要 依 赖于 当事人 提 供 的信 息作 出裁 断 。 当然 ,  

对关键证据的理解 ,需要根据具体案情具体分析 , 但  原则 是 : 该证 据 的缺失会 直 接 导致无 法 确定 案 件 的法  律 事实 。二是 根据 我 国民事诉 讼 法第 6 条 的规 定 , 4 我  国奉行 的是 “ 当事人 举 证 为 主 , 官 依 职权 调 取 证 据  法 为辅 ” 的举 证模式 。鉴 于我 国 民事诉 讼 法未 对法 院调 

查取 证 的情形作 出规 定 , 高人 民法 院关 于 民事诉 讼  最

审判人员没有回避” 裁判的主体是法官 , 。 法官始终处  于裁 判 的 中心 。 因此 , 旦 审判 主体 资格 不合 法 , 审  一 则 判结 果 当然是 不合 法 的 ,这 是 程序 正义 的必然 要求 。  

其 实 , 实 行 大 陆法 系 再 审 体 制 的 国家 中 , 般 也 将  在 一 审判 主体 资 格不 合法 作为 再 审事 由 。 比如 德 国民事 诉  讼 法就 将 “ 出判 决 的法 官不 是 根据 法 律 的规定 组

成  作 的 ” 为再 审理 由。这 里 , 作 需要 解 释 的是 , 审判组 织 的 

证据若干规定第 1条至第 1条对法 院依法调查收集  5 7 的证据作了规定 。 其中第1条规定 的就是当事人 因客  7 观原 因不能 自行收集 而申请法院依法调查取证 的情 

组成不合法是指无论是采用独任制还是采用合议制 ,  

该 组织 内的法 官存 在 不具 备裁 判 者 资格 、 成程 序 违  组 法 等不 合 法情 形 。  

①周 少华著 :伪证 罪: 《 一个规范的语 境分析》 《 ,法学研究} 02 期 。 2 0 第3  

{ - t海检 察》 2 1 年第 1 00 期 

3  7

青 海检 察 业务 实践 

4“ 、无诉 讼行 为 能力人 未 经法 定代 理人 代 为诉 讼  或 者应 当参 加诉讼 的 当事 人 , 因不 能归 责 于本人 或 者 

的要 件进 行 限制 , 因为这里 的“ 是 违反 法定 程序 ” 有  没

具体 指 向。抗诉 监 督作 为一 种特 别 的救 济手段 , 使  其

用显 然要 考虑裁 判 的既判 力 , 以只有 严重 违反 法定  所

其诉讼代理人 的事 由, 未参加诉讼 ” 该事项主要是为  。 保护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的诉权而设置的。 由于无 诉讼  行 为能力 人 具有某 种 生理 、、  , 1理缺 陷而 无法 充分 行 使  5 诉权 , 同时又 必须 确 保其参 加诉 讼 , 为此 , 律设 置 了  法 帮助其参加诉讼的主体 , 比如法定代理人 , 当协助者  非因 自 身原因而未能参加诉讼时 , 等于剥夺 了无诉讼  行 为能力 人 的诉权 ,属 于严 重违 反法 定 程序 的情 况 。   理应 属 于抗诉 事 由 。这 里 的 “ 能归 责 于本 人或 者其  不 诉讼 代理 人 的事 由” 指不 属 于本人 和诉 讼 代理 人故  是

意 、 人 过失 而产 生 的未 能 参加 诉 讼 的 事 由 , 于一  重 至 般 过失 引 起 的事 由是 否应 纳 人 该抗 诉 事 由 ,笔 者 以 

为 , 保 护该 类 主 体 的诉 权 考 虑 , 当属 于 非 因 自身  从 应 原 因范畴 。  

程序的行为才能成为抗诉事 由。 用实体要件对未具体  化 的违反 法定程 序 的行 为进 行 限制 , 疑是 充分 考虑  无 了司法既判力与监督裁判权依法行使之间的关系。   ( 其他 事项 。包 括 :、 判决 、 定遗 漏或 者超  四) 1原 裁 出诉讼请求 ; 、 2 据以作 出原判决 、 裁定 的法律文书被  撤 销或者 变更 ;、 3 审判 人员 在 审理该 案件 时有 贪污受  贿, 徇私舞弊, 枉法裁判行为 。 关于第1 , 项 体现的是 民   事诉 讼法 的 当事人 处 分 原则 , 照 这 一原 则 , 按 民事 诉 

讼 当事人 有权 处分 自己的实体 权利 和程序 权利 , 括  包 提

出对其 有 利 的 主张 和 抗辩 理 由 、 弃请 求 、 提 出  放 不 主张和抗 辩理 由 , 院对此 应 当予 以尊重 。当原裁判  法 遗 漏 、 出了 当事 人 的诉 请 时 , 于 随意 处分 了当事  超 等 人 的诉权 , 就是 对 当事人 处分 权 的不尊 重 , 这 因此 , 应  当予 以抗 诉 。 于第 2 , 裁判所 依据 的法律 依据 出  关 项 原 现 变化 时 , 明原裁 判存 在错误 , 当予 以纠正 。 于  表 应 关 第 3 , 其终 极 目标为 解决 纠纷 的法 律程 序 中 , 项 在 首先 

而 最为重 要 的是 ,裁 判者应 是 一名 中立 的公 断者 , 也 

5 “ 反法 律规 定 , 、违 剥夺 当事人辩 论 权利 ” 。辩 论  权利 就是 一个 比较 抽象 的概 念 , 且在诉 讼 中的具体 行 

使范围非常广泛 , 如庭审前对管辖 、 举证时效进行辩  论 , 庭 时对实 体权 利 、 开 程序 问题 、 据质 证进 行辩 论  证 等 。那么 , 否只要 出现 了剥 夺 当事 人辩 论权 利 的情  是

形, 就可 以直 接 给予 抗诉 呢? 诉讼 状 态 多样 复杂 , 些  有 情形 下 究 竟 是 限制 还是 剥 夺 了当事 人 的辩 论 权 利 无  法分 清 , 之 “ 夺 ” 需 明 确界 定 , 加 剥 还 因此 , 者认 为 , 笔   只有 出现严 重 剥 夺辩 论 权 利 的情 况 下 才 可 以提 出抗  诉 ,比如 不让一 方 当事 人对 对方 的 主张进 行抗 辩 , 这 

里的“ 重 ” 严 当指 剥 夺 当事 人 基 本 的 、 码 的 诉 讼 权  起 利。  

就是 说 中立性 是程 序正义 的基 础 。 一旦 法官在 裁判案  件 时发生 贪 污受贿 等严 重刑 事犯 罪行 为 时 , 丧失 了  就 中立性 , 自然也 就 失 去 了司法 正 义 存在 的基 石 , 此  如

唯 一 的办 法就 是重新 裁判 , 以重塑 司法公正 。   三、 抗诉 事 由细化 的意义  民事抗 诉 是 检察 机 关 行 使 民事 监 督 职权 的主要 

载体 , 抗诉 事 由则是 民事抗 诉 的主要 内容 。 因此 , 如何  规 定抗 诉 事 由直接 决 定 了 民事抗 诉 对 法 院生 效 裁判  的监督范 围和制约 力度 。 次新法 修订 细化 了 民事抗  此 诉事 由 , 有 以下 意义 : 具 一是 拓 宽 了抗 诉 范围 , 加 了  增 监 督 的广 度 ; 二是 细 化 了抗 诉监 督 的法律 要 件 , 监  使

督 更有针 对性 和可 行性 ; 是加 大 了违 反法定 程序 的  三

6“ 经传 票传 唤 , 、未 缺席 判决 ” 。依法 接受 法庭 传  唤 、 程聆 听法 庭审讯 、 全 接受 法庭 询 问 、 法行 使辩 论  依 权, 不仅 是 法 官 作 出裁 判 的 必经 程 序 , 且 是 当事 人  而

行使诉 权 的切 实体 现 。 当公 民 的权利义 务将 因为 法庭 

决 定而 受到影 响 时 , 决定 之 前必 须 给予他 知情 和  在

申辩 的机会 和权 利 , 这是 正 当程序 的最低 标 准 。 是 , 但  

抗诉 事 由规定 , 凸显 了程序 公正 与实 体公 正并 重 的司 

法 理念 。  

由于法庭 未能传 唤 而导 致公 民缺 席法 庭庭 审 , 于无  等 情地剥 夺 了其行 使诉 权 的机 会 , 严重违 背 了程 序 正 当  性, 因此应 当属 于严 重违 反法 定程 序 的情形 。   需要 注 意 的是 , 法第 19 第2 新 7条 款还 有一 项关 于  违反 法定 程序 的兜 底条 款 , 除 了前 面 6 即 项之 外 的 , 其  他违 反 法 定程 序 的与影 响实 体裁 判 结 果 的正 确 性 相  联系 的 , 有 当同时 满足 违反 法定 程序 和可 能造成 实  只 体裁 判错误 两个 要件 时 , 能 启动抗 诉程 序 。立 法之  才 所 以要 用 “ 可能 影 响案件 正确 判 决 、 定 ” 裁 这个 实体 性 

可 以说 , 法 对抗诉 事 由的细化 规定 尤其 是突 出  新 程 序 公正 , 意义 非 凡 , 不 仅是 民事监 督 立法 的一 次  这 飞跃 ,体 现 了我 国立 法 机关 对 民事监 督 的关 注和 肯  定 ;而且 是 在 民事 程 序 法 中突 出程 序 正 义 的首 次 尝  试, 凸显 了我 国立法 的进 步 。 以相信 , 可 新法 的施行 必  将对 民事 监督 的长 远发 展产 生积极 而深 远的影 响 。   ★

{t海检 察》 2 1 第 1期  - 0 0年

业务实践 青海检察 

o                  o00oooo0

青海省人 民检察 院 王水 明 

20年 1月2 日, 届 全 国人人 常委 会第 三 十 次  08 0 8 十 会议 通过 了关 于修 改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民事 诉 讼法 》   的决 定 。 民事 诉讼 法对 现行 民事 抗诉 制度 进行 了部  新 分修 改 。主要体 现在 : 一 检察 机关 启 动抗诉 程 序 的  统 条 件 与法 院 自行 启 动 再 审程 序 的 条件 ,细 化 抗诉 事  由 ; 定 法 院裁 定再 审 期 限 ; 则 规 定抗 诉 案 件 的法  规 原 院审级 ; 明确抗诉 案 件并 非 依 当事人 申请 而 启动 。上 

述规 定显 然强 化 了民事抗 诉 职 能 , 强 了监 督 的权威  增

以启 动抗 诉 程 序 , 时法 院必 须予 以再 审 , 现 了抗  此 体 诉 的监督 性 ; 如果 并 不 存 在 抗诉 事 由 , 检察 机 关 必 须  作 出不抗 诉 决 定 , 以维 护 裁 判 的 既判 力 , 体现 了抗 诉 

的有限监督性。 抗诉事 由既授予职权又限定职权——  方面, 赋予检察机关对存在严重错误的已生效裁判  进 行 抗诉 , 一 方 面 , 把启 动 抗 诉 的 职权 限定 在 确  另 又 实 存在 抗诉 事 由 的情 形 。因此 , 抗诉 事 由存 在 的法 理  依 据就是 : 在维 护生 效裁 判 既判 力 与 纠正错 误 裁判 之 

和公 信力 。而抗 诉事 由的细化 无疑 是最 大 的亮点 。  

间寻求 一种 平衡 。对 检察 机 关 而言 , 诉事 由就是 启  抗 动 再 审程 序 之 门的钥 匙 , 对 于法 院来 说 , 又 是 维  而 它

持 生效裁 判 既判 力 的安全 阀门 。  

二、 抗诉 事 由的解 析 

民事抗 诉 中抗诉 事 由存 在 的法 理 

民事抗 诉程 序是 一种 监 督程 序 , 表现 为通 过 抗诉  强 制启 动 再 审 , 到对 法 院裁 判 权 的监督 制 约 , 护  达 维

司法 公正 。从调 整 的 内在 关 系看 , 民事抗 诉 程序 主要  调整 的是 检察 机关所 维 系的监 督 裁判 权 的依 法 行使 、   维 护 国家 法 律统 一 正确 实 施 与法 院所 代 表 的 司法 权  威 、 护裁 判 的 既判 力 、 显 司法 的终 极 性 之 间 的关  维 彰 系。 裁判一 旦发 生法 律效 力 , 就应保 持 相对稳 定 , 非经 

法定程 序不 得更 改 , 是 司法 实质 上 既判 力 的 内在要  这

新 民事 诉讼 法将 旧法 第 15 的 抗诉 事 由 由4 8条 项  增 至l项 ,即在 保 留旧法 第 15 后 两 项抗 诉 事 由的  5 8条

基础上 ,增设 了1项抗诉事由,其 中将 旧法第1 条  3 8 5 “ 认定 事 实 的主要 证 据不 足 ” 细化 为 4 、违 反法 定 程  项 “

序” 细化 为6 。

抗 诉 事 由 的细化 , 仅 拓展 了抗 诉 监  项 不

督 的 范 围 , 强 了监 督 实 效 , 且更 注重 与司 法 审判  增 而

求 。但 另一 方面 ,基 于 司法权 力 也容 易导 致 滥用 , 因  此, 当生 效 裁判 确 实 存 在重 大 瑕 疵 时 , 当通 过 一 种  应

外 在 的监督程 序 予 以纠正 , 这种 现 象在 德 国 民事诉 讼 

对接 , 监督 权得 到真 正 回归 。 使  

从 新 法第 19 的规定 看 ,抗 诉 事 由可 以分 为 以  7条

下 四个 方 面 : 是 认 定 事 实存 在 重 大 瑕疵 ; 是适 用  一 二

法 上 称之 为 “ 既判 力 的 冲破 ”① ,其是 由法律 追 求 的终  极 价值 目标所 决定 的。 民事 抗诉 制度 的设 计就 是要 在  维 护 生效 裁 判 的 既判 力 和 纠正 确 有 重 大错 误 的裁 判  这 两种 相互 冲突 的张力 之 问保持 平衡 。  

法律存在错误 ; 三是违反法定程序 ; 四是引起原 裁判  错误的其他事项。 上述抗诉事 由不仅对实体问题和程  序 问题 作 了 区分 , 而且 与 旧法 相 比 , 加 突 出 了程 序  更

权 利 的维 护 , 凸现 了程 序公 正 的重要 意义 。 当然 , 新法 

使两者保持平衡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法律 明确规 

定抗 诉事 由。只有 当存 在抗 诉 事 由时 , 检察 机关 才 可 

对抗诉事 由虽然作 了明确规定 , 但是规定与具体适用 

之 间依 然存 在 一个 转 接过程 , 为法 律规 定具 有 相对  因

①德 国法规定 , 已发生既判力的确认 不受攻 击” “ 的适用存在 的例 外就是既判 力的冲破。 即有条件地改 变原来的裁判 。 这些条件 

除 了裁判 不正确之外 , 还有 以下前提条件 : 重的程序瑕疵 、 严 与判 决或者判 决基础有 关的犯罪行为 、 有限范围 内找到新证据材料 。 在  

《 青海检 察》 2 1 年第 1 00 期 

青海检察 业务实践 

的概括 性 和抽象 性 , 是成 文法 律 的特点 。 这 因此 , 践  实 中如何 理解 把握 新法 对抗 诉 事 由的规 定及 其 内涵 , 显 

得 至关 重要 。  

正考量 ,新的证据” “ 可理解为《 最高人 民法院关于民  事诉 讼证 据 若干 规定 》 4条规 定所 指 的在原 审庭 审  第 4 结束 后新 发现 的证 据 。 因此 , 笔者 以为 ,新 的证 据 ” “ 应 

当包 括上 述两 种情 形 , 以体 现此 次 民事 诉讼 法修 改 的 

立法 目的。  

( ) 事实 存在 重大 瑕疵 。事 实 问题是 法 院裁  一 认定 判 中所 要解 决 的基本 问题 ,正 如美 国法 学家 坎 特 所 

说 :曾经发生 了什么? “ 在所有案件中这都是一个至关 

重 要 的问题 , 如果 当事 人对 事 实 认识 一 致 , 官 就 能 

够 适用法 律 和作 出判决 。但是 , 果 当事 人对 事实认   如 识 不一致 , 必须 适用 已经 由法 律 制度 发 展起来 的认   就

2 “ 判 决 、裁 定 认 定 的 基 本 事 实 缺 乏 证 据 证  、原

明” 。主要涉及如何理解“ 基本事实”依据诉讼理论 , ?  

每个 案件 均有一 个诉 讼 标 的 ,即争议 的法 律关 系 , 而 

这 就是 法 院 审理 的中心 、 裁判 要解 决 的对象 , 讼 都  诉

定 事实方 式 ” 这 里 的 “ 实 ” 的是法 律 事实 , 非  。 事 指 并

客 观事 实 。所 谓 法律 事实 , 指法 院在 审判 程序 中认  是

是 围绕 这一 法律 关 系展 开的 。 因此 ,基 本事 实 ” “ 是指  涉及 双方 当事人 争议 的法 律关 系 , 即诉 讼标 的 的主要  事实 , 从法 律上讲 就是 法律 要件 事实 。 如合 同纠纷 中 ,  

双方 当事人 签 订 合 同 的过 程 、 内容 等 , 些 事实 构 成  这 了合 同纠纷 的基 础事 实 , 当然就是 主要 事实 。 其实 , 任 

定 的案件 事 实 , 即法 院按 照法 定 程序 对 客观事 实 的  也 “ 现” 者“ 再 或 复原 ” 因为裁 判 只能按 照法 律规 定还 原  。 法 律 意义 上 的事 实 , 法还 原 案 件 的本 来 面 目 , 是  无 这 由证据裁 判 主义 和客 观事物 的 特性决 定 的 。   1“ 新 的证据 , 以推 翻原判 决 、 、有 足 裁定 ” 新 民事  。 诉 讼法首 次将 该条 文 吸纳 为抗 诉事 由之一 , 立法 本 意  是 不论是 裁判 当时的证 据还 是 裁判 之后 出现 的证 据 ,   只 要 能证 明 原 裁判 确 有错 误 ,即可纳 入 抗 诉 监督 范  围 , 眼 于更 广 泛 意 义 上 的 司法公 正 , 着 切实 体 现 了抗 

诉 制 约裁 判权 的监督 属 性 。第 一 , 法 院再 审制 度 和  从

何 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则都构成了某种情景或  者 主要 事实 , 这是 关 于整个 法律 审判 过程 中的一个   

必要 假设 , 也是判 断 主要 事实 的一 个方 法 。需 要指 出   的是 ,缺乏 证据证 明” 指没 有证 据或 者证 据 的证 明  “ 是 力达 不到高 度盖 然性 的证 明标 准 , 当事 人 自认 的情 况  除外 。   3 “ 判 决 、裁 定 认 定 事 实 的 主 要 证 据 是 伪 造  、原 的 ” “ 判 决 、 定认 定事 实 的主要 证据 未经 质证 ” 、原 裁 两  项 抗诉 事 由 。对 这两 项抗 诉事 由的理解 , 主要 涉及 的 

民事 抗诉 制度 价值 目标 考量 ,新 的证据 ” 两种 制度  “ 在 中应作 不 同理解 : 院再 审 制 度设 立 的本 意是 “ 销  法 撤 基 于诉 讼 程序 有重 大 瑕疵 或判 决基 础 之 事 实 有异 常 

是 如 何 把握 “ 主要 证 据

” 内涵 。笔 者 以为 ,主要 证  的 “ 据 ” 与 “ 本事 实 ”“ 是 基 、主要 事 实 ” 对应 、 相 确定 案 件主  要 事 实或者 基本 事实 的证 据 , 也就 是说 没有 这些证 据  就无 法 查 明案 件 的基 础 事 实 ,比如 借款 纠 纷 中 的借 

据 、 卖合 同 中的协议 等 。 当说 明的是 , 买 应 主要证 据 的  确定 与证据 种类 无关 。   (- 用法律 存在 错误 。 要地说 , 律适用 就是  -) 适 简 法

缺陷而为之确定判决” 以实现最大限度 的司法公  ,② 正, 因此 , 如果出现当事人因某些客观原因未能提供  证 据而导致 裁 判认定 的事 实与 案件 的法 律 事实 不符 ,  

则再 审程 序应 当给予 纠正 并改 判 ; 民事抗 诉制 度 的  而 立法 目的是监 督法 院 的审判 活 动 , 以保证 审判权 的公 

正行 使 , 因此 , 当事 人 的主 客 观原 因 致使 法 院 出 现  因

事实认 定错 误 ,这 并非 法 官行 使 审判权 不 当所 致 , 故 

法 官 运用法 律对 具体 纠纷作 出判 决并说 明。 为大陆  作 法 系 的法 官 ,法 律 适 用 的 目标 就 是 发 现 体 现 在 一 

般 —— 抽 象 性 的 “ 律 规 范 ” 法 中并 由法律 渊源 学说 来 

检察机关显然不应提出抗诉 , 由当事人 向法院申请  应 再 审 。基 于 以上分 析 ,新 的证 据 ” 一 种情 形应 是 指  “ 第 在 原 审裁 判作 出之 前 已经 出现 或 已 由当事 人 主 张 或 

举 证 , 法 院 由于 违反 相关 的取 证 、 而 质证 、 证 的证 据  认 规则 , 导致 错误 认定 了事实 。 二 , 广义 上 的司法 公  第 从

定 义 的有 效 的法 ,并 将 其 符合 事 实 地适 用 于 纠 纷之  中。 正 如美 国现代 法理 学大 师庞德 教授 认为 , 律适  @ 法 用有 三步 曲 : 找法 , 释 规则 和适 用 。可见 , 解 法律 解释 

① 孔祥俊 :司法理念与裁判方法》 法律 出版社2 0 年版 , 7 页。 《 , 05 第32   ② 吕太郎: 民事诉讼之基本理论(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 年版 , 9,  《 一), o3 g2  ̄。

③【 J 乔罗威茨:民事诉讼程序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 ̄ . 20#N, o页。 英】 A・ ・ 《 , N ̄ 08 - 第2 1   k

④ 【 】 恩・ 德 伯 魏德士 :-g 学》 于小春 、 ( < a , 吴越译 , 法律 出) - 0 3  ̄}2 0 年版, 9 页。 : k 第2 5  

{- - 海检察》 2 1 t 0 0年第 1 期 

业 务 实践 青海检 察 

是 法律适 用 的最重 要环 节 。 司法 实践 中 , 法官 裁 判案  件 时 出现法律 适用 错误 的情形 复 杂 多样 ,L n 律关   I ̄法 : 系 的定性 不 当

、援 引 法条 错误 、法条 理解 错 误等 , 当  然, 法律解 释 不 当情 形 占有 很 大 比重 。 由于法 律适 用  方 面 的错 误形 式 比较 多样 , 不 再列举 。 故   ( 违反 法定 程序 。 序从 法 律角度 分 析 , 从 事  三) 程 是

形 。 因此 , 于 “ 观原 因” 对 客 的理 解 应 当按 照此 规 定予 

以界定 。三 是 “ 民法 院未 调查 收 集 ” 人 从立 法 本意 看 ,  

不 仅包 括法 院确 实没 有 履行 调 查 收集 证据 职 责 , 还应  包 括 未 能认 真 、 面地 调 查 收 集证 据 , 全 即未 能尽 到应  尽职责 , 比如 与 案件 密 切 相 关 、 当事 人 权 益产 生 重  对

大 影 响的而 通过 正 常途 径能 够取 得 的证据 。  

法律行为、 出某种决定的过程 、 作 方式和关系 。 序    正 当 、 序 公 正乃 是 程 序 的两 大 价 值 , 者 表 征 程序  程 前 的合法性 , 者承 载程 序 的正 义理 念 。程 序 正义 与实  后

体 正 义共 同构 成 了 司法 正 义 的 内涵 ,但 正如 法 谚 有  云 :正 义不 仅 要 实 现 ,而 且 应 当 以看 得 见 的方 式 实  “ 现” ,程 序正 义相 比实 体 正义 的价 值 就在 于 以一 种公 

2“ 、违反 法 律规 定 , 辖错 误 ” 管 。对 管 辖权 异议 案  件 提 出抗诉 时 , 面 临这 样 一 个 问题 : 起 抗诉 的对  会 提

象是 法 院关 于 管辖权 异 议发 生 法律 效力 的裁定 , 还是 

发 生 法 律效 力 的判 决 呢} 者 以为 , 照 我 国 民事 诉  笔 按 讼 法 的规 定 , 提起 抗 诉 的对 象 既 可 以是 判 决 , 可 以  也 是裁 定 , 因此 , 以上两 者均 可 以抗诉 。 实际上 给检 察  这 机关 对 管辖 权错 误 的案 件 提 出抗诉 提 供 了多种 选 择 ,   至 于实践 中如何 选择 , 笔者 的建 议是 : 一 , 第 当事人 提  出 管辖权 异 议被裁 定 驳 回 , 法 院 尚未作 出实体 裁 判  但 之前 ,检 察 机关显 然 应对 管 辖权 异 议裁 定 进行 抗诉 。  

第二 , 当事 人提 出 管辖 权 异 议被 裁 定 驳 回后 , 院 已  法

正 的程序确保实体正义的实现 。长期以来 ,重实体 、 “   轻 程 序 ” 观 念一 直 支 配 着人 们 的思 想 , 的 司法实 践 中  诉讼 程序 很 多时候 形 同虚设 , 加之 当事 人 法 治意识 淡  薄, 程序 正义 一直 在我 国法 治 中蒙 有 “ 面纱 ” 。此次 新 

法 将 旧法 “ 反 法 定程 序 ” 项抗 诉 事 由扩充 为 7 , 违 一 项   充 分 体现 我 国立法 机 关 对 当事 人 程 序 权 利 和程 序 公 

正 的高度重视 , 同时, 还诠释了程序正义 的标准( 即遵  循正当的法律程序)提升 了程序正义的价值所在。

, 需  要 指 出 的是 , 民事诉 讼 中存 在诸 多程 序 , 次 新 法 仅  此 将对 当事 人权 益产 生严 重影 响 的程 序列 为 抗诉 事 由 ,   不仅 是立 法技 术 的需要 , 是确 保 当事 人 的诉权 能 最  更 大 限度地 对抗 裁判 权 的需 要 。  

1“ 审理 案件 需要 的证 据 ,当事 人 因客 观原 因  、对

不 能 自行 收集 , 面 申请 人 民法 院调 查 收集 , 民法  书 人 院未调 查 收集 ” 理解 该项 时需 要 注意 以下 几点 : 是  。 一

经对案件作出实体裁判 , 此时检察机关宜对实体裁判  进 行抗 诉 , 而不 宜对 管 辖 权 异议 裁 定 进 行 抗诉 , 由 理   是: 此种情况下 , 真正处分 当事人利益的是实体裁判 ,  

而非 管 辖 权 异议 裁定 ,因此 只有 对 实 体 裁 判 进行 监  督 , 能 从根 本 上 维 护 当事 人合 法 权 益 , 诉 也 才 能  才 抗 取 得 实效 ; 当事 人坚 持 要对 管 辖权 异议 裁 定提 出再   若

审申请 , 检察机关可以对其释明 , 其仍然坚持 的, 可以  作 出不 宜抗 诉 的决 定 。需 要指 出的是 , 察机 关 在对  检 实体裁判进行抗诉时 , 需在抗诉 书中建议法院在实体  裁判之后对管辖权异议裁定也作 出处理 , 特别是在实  体 裁 判 改 判后 , 将 管辖 权 异 议 裁 定撤 销 , 应 以维护 裁  判 的严 肃性 和权 威性 。  

3“ 、审判 组 织 的组 成不 合法 或 者依 法 应 当 回避 的 

这里所 说 的证据 我们 称 之为 关键 性证 据 , 指对 裁 判  是 案件起 到关 键作 用或 者直 接 作 为定案 依 据 的证据 , 并  非一般 意义 上 的证 据 。 因为 当事人 主义 诉讼 中要 求裁  判 者 主要 依 赖于 当事人 提 供 的信 息作 出裁 断 。 当然 ,  

对关键证据的理解 ,需要根据具体案情具体分析 , 但  原则 是 : 该证 据 的缺失会 直 接 导致无 法 确定 案 件 的法  律 事实 。二是 根据 我 国民事诉 讼 法第 6 条 的规 定 , 4 我  国奉行 的是 “ 当事人 举 证 为 主 , 官 依 职权 调 取 证 据  法 为辅 ” 的举 证模式 。鉴 于我 国 民事诉 讼 法未 对法 院调 

查取 证 的情形作 出规 定 , 高人 民法 院关 于 民事诉 讼  最

审判人员没有回避” 裁判的主体是法官 , 。 法官始终处  于裁 判 的 中心 。 因此 , 旦 审判 主体 资格 不合 法 , 审  一 则 判结 果 当然是 不合 法 的 ,这 是 程序 正义 的必然 要求 。  

其 实 , 实 行 大 陆法 系 再 审 体 制 的 国家 中 , 般 也 将  在 一 审判 主体 资 格不 合法 作为 再 审事 由 。 比如 德 国民事 诉  讼 法就 将 “ 出判 决 的法 官不 是 根据 法 律 的规定 组

成  作 的 ” 为再 审理 由。这 里 , 作 需要 解 释 的是 , 审判组 织 的 

证据若干规定第 1条至第 1条对法 院依法调查收集  5 7 的证据作了规定 。 其中第1条规定 的就是当事人 因客  7 观原 因不能 自行收集 而申请法院依法调查取证 的情 

组成不合法是指无论是采用独任制还是采用合议制 ,  

该 组织 内的法 官存 在 不具 备裁 判 者 资格 、 成程 序 违  组 法 等不 合 法情 形 。  

①周 少华著 :伪证 罪: 《 一个规范的语 境分析》 《 ,法学研究} 02 期 。 2 0 第3  

{ - t海检 察》 2 1 年第 1 00 期 

3  7

青 海检 察 业务 实践 

4“ 、无诉 讼行 为 能力人 未 经法 定代 理人 代 为诉 讼  或 者应 当参 加诉讼 的 当事 人 , 因不 能归 责 于本人 或 者 

的要 件进 行 限制 , 因为这里 的“ 是 违反 法定 程序 ” 有  没

具体 指 向。抗诉 监 督作 为一 种特 别 的救 济手段 , 使  其

用显 然要 考虑裁 判 的既判 力 , 以只有 严重 违反 法定  所

其诉讼代理人 的事 由, 未参加诉讼 ” 该事项主要是为  。 保护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的诉权而设置的。 由于无 诉讼  行 为能力 人 具有某 种 生理 、、  , 1理缺 陷而 无法 充分 行 使  5 诉权 , 同时又 必须 确 保其参 加诉 讼 , 为此 , 律设 置 了  法 帮助其参加诉讼的主体 , 比如法定代理人 , 当协助者  非因 自 身原因而未能参加诉讼时 , 等于剥夺 了无诉讼  行 为能力 人 的诉权 ,属 于严 重违 反法 定 程序 的情 况 。   理应 属 于抗诉 事 由 。这 里 的 “ 能归 责 于本 人或 者其  不 诉讼 代理 人 的事 由” 指不 属 于本人 和诉 讼 代理 人故  是

意 、 人 过失 而产 生 的未 能 参加 诉 讼 的 事 由 , 于一  重 至 般 过失 引 起 的事 由是 否应 纳 人 该抗 诉 事 由 ,笔 者 以 

为 , 保 护该 类 主 体 的诉 权 考 虑 , 当属 于 非 因 自身  从 应 原 因范畴 。  

程序的行为才能成为抗诉事 由。 用实体要件对未具体  化 的违反 法定程 序 的行 为进 行 限制 , 疑是 充分 考虑  无 了司法既判力与监督裁判权依法行使之间的关系。   ( 其他 事项 。包 括 :、 判决 、 定遗 漏或 者超  四) 1原 裁 出诉讼请求 ; 、 2 据以作 出原判决 、 裁定 的法律文书被  撤 销或者 变更 ;、 3 审判 人员 在 审理该 案件 时有 贪污受  贿, 徇私舞弊, 枉法裁判行为 。 关于第1 , 项 体现的是 民   事诉 讼法 的 当事人 处 分 原则 , 照 这 一原 则 , 按 民事 诉 

讼 当事人 有权 处分 自己的实体 权利 和程序 权利 , 括  包 提

出对其 有 利 的 主张 和 抗辩 理 由 、 弃请 求 、 提 出  放 不 主张和抗 辩理 由 , 院对此 应 当予 以尊重 。当原裁判  法 遗 漏 、 出了 当事 人 的诉 请 时 , 于 随意 处分 了当事  超 等 人 的诉权 , 就是 对 当事人 处分 权 的不尊 重 , 这 因此 , 应  当予 以抗 诉 。 于第 2 , 裁判所 依据 的法律 依据 出  关 项 原 现 变化 时 , 明原裁 判存 在错误 , 当予 以纠正 。 于  表 应 关 第 3 , 其终 极 目标为 解决 纠纷 的法 律程 序 中 , 项 在 首先 

而 最为重 要 的是 ,裁 判者应 是 一名 中立 的公 断者 , 也 

5 “ 反法 律规 定 , 、违 剥夺 当事人辩 论 权利 ” 。辩 论  权利 就是 一个 比较 抽象 的概 念 , 且在诉 讼 中的具体 行 

使范围非常广泛 , 如庭审前对管辖 、 举证时效进行辩  论 , 庭 时对实 体权 利 、 开 程序 问题 、 据质 证进 行辩 论  证 等 。那么 , 否只要 出现 了剥 夺 当事 人辩 论权 利 的情  是

形, 就可 以直 接 给予 抗诉 呢? 诉讼 状 态 多样 复杂 , 些  有 情形 下 究 竟 是 限制 还是 剥 夺 了当事 人 的辩 论 权 利 无  法分 清 , 之 “ 夺 ” 需 明 确界 定 , 加 剥 还 因此 , 者认 为 , 笔   只有 出现严 重 剥 夺辩 论 权 利 的情 况 下 才 可 以提 出抗  诉 ,比如 不让一 方 当事 人对 对方 的 主张进 行抗 辩 , 这 

里的“ 重 ” 严 当指 剥 夺 当事 人 基 本 的 、 码 的 诉 讼 权  起 利。  

就是 说 中立性 是程 序正义 的基 础 。 一旦 法官在 裁判案  件 时发生 贪 污受贿 等严 重刑 事犯 罪行 为 时 , 丧失 了  就 中立性 , 自然也 就 失 去 了司法 正 义 存在 的基 石 , 此  如

唯 一 的办 法就 是重新 裁判 , 以重塑 司法公正 。   三、 抗诉 事 由细化 的意义  民事抗 诉 是 检察 机 关 行 使 民事 监 督 职权 的主要 

载体 , 抗诉 事 由则是 民事抗 诉 的主要 内容 。 因此 , 如何  规 定抗 诉 事 由直接 决 定 了 民事抗 诉 对 法 院生 效 裁判  的监督范 围和制约 力度 。 次新法 修订 细化 了 民事抗  此 诉事 由 , 有 以下 意义 : 具 一是 拓 宽 了抗 诉 范围 , 加 了  增 监 督 的广 度 ; 二是 细 化 了抗 诉监 督 的法律 要 件 , 监  使

督 更有针 对性 和可 行性 ; 是加 大 了违 反法定 程序 的  三

6“ 经传 票传 唤 , 、未 缺席 判决 ” 。依法 接受 法庭 传  唤 、 程聆 听法 庭审讯 、 全 接受 法庭 询 问 、 法行 使辩 论  依 权, 不仅 是 法 官 作 出裁 判 的 必经 程 序 , 且 是 当事 人  而

行使诉 权 的切 实体 现 。 当公 民 的权利义 务将 因为 法庭 

决 定而 受到影 响 时 , 决定 之 前必 须 给予他 知情 和  在

申辩 的机会 和权 利 , 这是 正 当程序 的最低 标 准 。 是 , 但  

抗诉 事 由规定 , 凸显 了程序 公正 与实 体公 正并 重 的司 

法 理念 。  

由于法庭 未能传 唤 而导 致公 民缺 席法 庭庭 审 , 于无  等 情地剥 夺 了其行 使诉 权 的机 会 , 严重违 背 了程 序 正 当  性, 因此应 当属 于严 重违 反法 定程 序 的情形 。   需要 注 意 的是 , 法第 19 第2 新 7条 款还 有一 项关 于  违反 法定 程序 的兜 底条 款 , 除 了前 面 6 即 项之 外 的 , 其  他违 反 法 定程 序 的与影 响实 体裁 判 结 果 的正 确 性 相  联系 的 , 有 当同时 满足 违反 法定 程序 和可 能造成 实  只 体裁 判错误 两个 要件 时 , 能 启动抗 诉程 序 。立 法之  才 所 以要 用 “ 可能 影 响案件 正确 判 决 、 定 ” 裁 这个 实体 性 

可 以说 , 法 对抗诉 事 由的细化 规定 尤其 是突 出  新 程 序 公正 , 意义 非 凡 , 不 仅是 民事监 督 立法 的一 次  这 飞跃 ,体 现 了我 国立 法 机关 对 民事监 督 的关 注和 肯  定 ;而且 是 在 民事 程 序 法 中突 出程 序 正 义 的首 次 尝  试, 凸显 了我 国立法 的进 步 。 以相信 , 可 新法 的施行 必  将对 民事 监督 的长 远发 展产 生积极 而深 远的影 响 。   ★

{t海检 察》 2 1 第 1期  - 0 0年


相关内容

  • 民事审判监督制度法律问题解析(十三) 限制再审法定事由的立法精神
  • 民事审判监督制度法律问题解析(十三) □特约法治评论员 师安宁 2013.9.30人民法院报 限制再审法定事由 的立法精神 相对于2008版民诉法而言,新民诉法审判监督制度中对两种原有再审法定事由作出了明确的限制性规定:一是完全取消了将"管辖错误"作为再审的法定事由:二是限制当事 ...

  • 2013年注册税务师税收相关法律练习题6
  • 一.单项选择题 1.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以及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 .人事关系 B .税收关系 C .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D .行政关系 2.当事人从事民事活动必须公平合理,不能随意抬价压价,损害对方利益,不能乘人之危,强迫对方接受不合理的条件,这是民法 ...

  • 土地登记相关法律知识_第六章_2011年版
  • 1.下列关于取得时效中断的效力,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取得时效的中断具有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的效力 B:当中断是由于自然事由引起的,中断效力是相对的,对一部分人均有效力 C:当中断为法定事由引起的,中断效力是相对的,只在有关当事人间发生效力 D:其效力是对一切人发生还是只对特定人发生,则因 ...

  • 2012民诉真题解析
  • (2012年) 35.村民甲.乙因相邻关系发生纠纷,甲诉至法院,要求判决乙准许其从乙承包的土地上通过.审理中,法院主动了解和分析甲通过乙土地的合理性,听取其他村民的意见,并请村委会主任做双方工作,最终促成双方同意调解.调解时邀请了村中有声望的老人及当事人的共同朋友参加,双方互相让步达成协议,恢复和睦 ...

  • 2002~2012年环境法选择题及解析(司考真题)
  • 2002-2012年司法考试环境法历年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 2012单项选择题: 1.某钢铁集团决定与美国一家企业合资兴建一座钢铁厂,2001年底,该钢铁厂在防治污染设施未建成的情况下即投入生产,后来,防治污染设施虽然建成,但为节省资金一直未启用.附近居民向环保部门进行了举报,经查,该厂建成以后给当 ...

  • 由「格力美的商标诉讼案」解析商标侵权抗辩事由
  • IPRdaily,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产业媒体 426.cn,60万知识产权人的上网首页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舍神   "一周一例话IP"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由格力美 ...

  • 2014年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试题
  • 2014年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1-35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强买强卖"行为违反的民法基本原则是(). A. 平等原则 B. 公序良俗原则 C. 诚实信用原 ...

  • 2012-2015民事诉讼法司考真题__
  • 2012-2015民事诉讼法司考真题 1.村民甲.乙因相邻关系发生纠纷,甲诉至法院,要求判决乙准许其从乙承包的土地上通过.审理中,法院主动了解和分析甲通过乙土地的合理性,听取其他村民的意见,并请村委会主任做双方工作,最终促成双方同意调解.调解时邀请了村中有声望的老人及当事人的共同朋友参加,双方互相让 ...

  • 民法总论试题1有答案
  • <民法总论>试题(一) (一)单项选项题 1.A公司委托王某去某市B公司购买机械表1000只,王某见B公司还有电子表可供应,在B公司说明电子表是从正规渠道进货后,就在购销合同上添加了购买2000只电子表的条款.王某付款后将机械表和电子表运往A公司途中,2000只电子表被海关以走私品没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