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评课意见

《矛和盾的集合》评课意见

江厦小学 陈景佳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课文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蔡老师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养成预习课文的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课前自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查找相关的资料的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做到课前“有备而来”。

二 巧妙地牵引出学习潜能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始,蔡老师就在学生课前预习质疑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并提炼出两个重点问题: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这一提炼,既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带着他们直奔文章的关键处。以疑促读,交流感悟。

本堂课蔡老师从兵器入手,引出了矛和盾这两种兵器(图片展示),这时蔡老师引导学生“如果把它们集合起来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进入课文。整堂课学生用图画一画坦克发明经历的几个阶段;演一演那场比赛,蔡老师乘机引导学生品味了“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词句;辩一辩矛和盾各自的优缺点。然后出示坦克图,展示坦克的威力,引导学生读好第5段,读出坦克的威力,读得激动,读得痛快。接着让学生说说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一个道理。使学生懂得以后写一个道理的时候可以用一个事例来说明,最后“你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对本文进行拓展。

以疑促读,既把握了课文的命脉,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感受,维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学生思维浪花相互激趣、强烈碰撞的信息交换场。

质疑是学生求学的重要途径。上课时,放手让学生提问,互相交流。例如,什么叫大显神威?坦克为什么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学生在交流中不难发现,课文中“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这生动具体的描述无疑是对“大显神威” 的最好解释。其原因在于坦克巧妙地将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既有保护自己的铁屋子,又有进攻的枪口或炮口;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优秀品质。这样的质疑,无疑从另一个角度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矛和盾的集合》评课意见

江厦小学 陈景佳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课文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蔡老师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养成预习课文的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课前自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查找相关的资料的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做到课前“有备而来”。

二 巧妙地牵引出学习潜能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始,蔡老师就在学生课前预习质疑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并提炼出两个重点问题: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这一提炼,既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带着他们直奔文章的关键处。以疑促读,交流感悟。

本堂课蔡老师从兵器入手,引出了矛和盾这两种兵器(图片展示),这时蔡老师引导学生“如果把它们集合起来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进入课文。整堂课学生用图画一画坦克发明经历的几个阶段;演一演那场比赛,蔡老师乘机引导学生品味了“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词句;辩一辩矛和盾各自的优缺点。然后出示坦克图,展示坦克的威力,引导学生读好第5段,读出坦克的威力,读得激动,读得痛快。接着让学生说说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一个道理。使学生懂得以后写一个道理的时候可以用一个事例来说明,最后“你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对本文进行拓展。

以疑促读,既把握了课文的命脉,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感受,维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学生思维浪花相互激趣、强烈碰撞的信息交换场。

质疑是学生求学的重要途径。上课时,放手让学生提问,互相交流。例如,什么叫大显神威?坦克为什么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学生在交流中不难发现,课文中“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这生动具体的描述无疑是对“大显神威” 的最好解释。其原因在于坦克巧妙地将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既有保护自己的铁屋子,又有进攻的枪口或炮口;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优秀品质。这样的质疑,无疑从另一个角度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相关内容

  • 矛和盾的集合
  •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该组教材按"怎样看问题"选编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quo ...

  •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 2月12日,有幸去海宁参加了航嘉湖地区第二届教学评比和观摩活动,感受了异域的"风情",领略了别样的美,特把五册第七单元25课<矛和盾的集合>课堂实录整理出来,希望也能让浏览过的你,有所收获! 习目标总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quo ...

  • 25矛和盾的集合导学案
  •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25.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2014.12.16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等词语.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用"如„„般"表达比喻手法, ...

  • 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和教学设计
  •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蔡庄小学 李雪琴 [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 ...

  • 25矛和盾的集合教案(1)
  • 25矛和盾的集合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书写生字"退",复习生词"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胜利者".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续学习默 ...

  •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案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发明坦克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弄清楚发明坦克的过程,能够正确. ...

  • 矛与盾的集合教案
  • <矛和盾的集合> [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6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而成的. [教学重点] 认识&q ...

  • 王晓润[矛和盾的集合]导学案
  • 25.矛和盾的集合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持.蜗.般.坦"六个生字,会写"矛.盾.集.架.般. 持.龟.攻.炮.坦.战.神.兵.退"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 紧张.固然.矛盾.大显神威"等词语. 2.正确 ...

  •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 • 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 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 通过学习,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而成的. •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做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