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20
【必做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主要是因为(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 B.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C.受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D.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
2.深圳、珠海等地是我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表现在( )
A.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自主 D.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力
3.下列政策和具体措施中,你认为不利于扩大开放和发展的是( )
A.1986年藏族同胞在通往尼泊尔、印度的大小出口摆起了货摊
B.到2005年,世界著名的500强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了400多家企业
C.海尔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建立了14家工厂和工业园
D.为防止资金外流,四川省经委禁止长虹集团在非洲建立分厂
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是( )
A.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B.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C.走向国际市场的需要 D.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
5.加人世贸组织对中国的影响有( )①是中国融人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 ②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 ③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④对中国来说只有机遇没有挑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改革开放的中国,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和生活巨变。请回答16~25题。
6.目前,我国初步形成的城市群主要分布在( )
①长江三角洲 ②珠江三角洲 ③北京周围③东北工业基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7.中国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应是( )
A.20C80S末期 B.20C90S初期 C.20C90S中期 D.20C90S末期
8.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 )①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②全部进入了小康社会③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④家庭时尚发生巨大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号右的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10.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倾向是( )
A.城市区域化倾向 B.农民向非农业领域转移
C.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小城镇的迅速崛起
11.长江三角洲地区走在全国前列的方面是( )①开放程度②改革力度 ③信息化水平 ④城市群的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12.目前,我国城镇化的道路是多样的,其中不包括( )
A.乡镇企业的兴办 B.农民大量务工经商
C.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出现
13.我国城镇化的道路是多样的,其中重要的推动力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B.对外开放的实施
C.国有企业的改革 D.乡镇企业的发展
14.“时尚中国”的标志有( )①“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 ②穿着打扮个性化③“装修
热”④流行语言的变化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下图所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情况引起的社会变化不包括
( )
A.缩小了中国与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
B.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质量等也在随之发生变化
C.当前我国的GDP在发展中国家处于第二
D.当前人们正大踏步向小康社会迈进
16.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研究调查,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下列史实与当时时代不符的有( )
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 B.中西部地区新建了钢铁、煤炭等工业设施
C.农村正进行土地改革 D.城市公私合营掀起高潮
17.下表反映了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中国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18.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19.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20.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到濉溪县卧龙湖视察工作,听到当地干部汇报水稻亩产为2万8千斤时,他皱起了眉头,连连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导致刘少奇“皱起眉头”的主要原因是该汇报( )
①不符合当时总路线的精神 ②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21题26分,22题24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两幅图:
单位:亿美元
图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
图二对外开放示意图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2)图二反映了什么问题?图中所示经济特区有哪几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8分)
(3)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我国经济的增长有何变化?这一变化有何影响?(6分)
(4)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的?目标是什么?(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60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中的什么问题?(6分)
(2)材料二所述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10分)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8分)
【选做部分】
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包括:( )
①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提供了契机 ②有助于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
③给国内部分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力 ④使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中国GDP的迅速增长,超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同时期的亚洲新兴国家,主要得益于:(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
3.“十六大”提出2020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 )
A.翻一番 B.翻二番 C.翻三番 D.翻四番
4.我国目前已初具规模的城市群有:( )
①长三角城市群 ②珠三角城市群
③大厦门城市群 ④以京津为中心的大北京城市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当今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一条重要的途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乡镇企业的发展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国有企业的改革
6.下列关于城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又称城市化,是由农村型向城市型的转化
B.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C.建国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顺利发展
D.我国城镇化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
7.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象征是:( )
A.万能蒸汽机的发明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原子能的产生 D.因特网的出现
8.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
B.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方式
C.现代生活方式彻底取代了传统社会生活
D.人们的价值观及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发生变化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其中不包括:( )
A.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变化
B.竞争意识、市场意识等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
C.人们的流行语言发生变化
D.金钱效率至上成为人们的思想指导
10.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
④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 ②④
1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发生,产生的影响有:( ) 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③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损伤 ④使我国经济经历了连续三年的经济困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当代中国人崇尚的观念不包括:( )
A.人本精神 B.竞争意识 C.市场意识 D.个人主义
13.我们应防止克服的“时尚”是:( )
A.开放意识 B.效率意识 C.“装修观念” D.吸食毒品
1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15.中国的经济在1840年之后和新时期改革开放之后,都逐渐融入了世界市场。从国际贸易角度看,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 )
A.贸易是否自主 B.国家是否独立
C.贸易是否对等 D.贸易是否有利于中国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更有力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摘自1985年10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摘自1987年2月《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自1992年初南巡讲话
请回答:
(1)简要概述以上材料的基本思想。(4分)
(2)以上论述包含的原则是什么?(4分)
(3)综合材料分析上述论述在我党历史上的突出贡献。(6分)
作业20
【必做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主要是因为(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 B.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C.受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D.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
2.深圳、珠海等地是我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表现在( )
A.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自主 D.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力
3.下列政策和具体措施中,你认为不利于扩大开放和发展的是( )
A.1986年藏族同胞在通往尼泊尔、印度的大小出口摆起了货摊
B.到2005年,世界著名的500强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了400多家企业
C.海尔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建立了14家工厂和工业园
D.为防止资金外流,四川省经委禁止长虹集团在非洲建立分厂
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是( )
A.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B.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C.走向国际市场的需要 D.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
5.加人世贸组织对中国的影响有( )①是中国融人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 ②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 ③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④对中国来说只有机遇没有挑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改革开放的中国,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和生活巨变。请回答16~25题。
6.目前,我国初步形成的城市群主要分布在( )
①长江三角洲 ②珠江三角洲 ③北京周围③东北工业基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7.中国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应是( )
A.20C80S末期 B.20C90S初期 C.20C90S中期 D.20C90S末期
8.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 )①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②全部进入了小康社会③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④家庭时尚发生巨大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号右的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10.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倾向是( )
A.城市区域化倾向 B.农民向非农业领域转移
C.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小城镇的迅速崛起
11.长江三角洲地区走在全国前列的方面是( )①开放程度②改革力度 ③信息化水平 ④城市群的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12.目前,我国城镇化的道路是多样的,其中不包括( )
A.乡镇企业的兴办 B.农民大量务工经商
C.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出现
13.我国城镇化的道路是多样的,其中重要的推动力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B.对外开放的实施
C.国有企业的改革 D.乡镇企业的发展
14.“时尚中国”的标志有( )①“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 ②穿着打扮个性化③“装修
热”④流行语言的变化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下图所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情况引起的社会变化不包括
( )
A.缩小了中国与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
B.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质量等也在随之发生变化
C.当前我国的GDP在发展中国家处于第二
D.当前人们正大踏步向小康社会迈进
16.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研究调查,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下列史实与当时时代不符的有( )
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 B.中西部地区新建了钢铁、煤炭等工业设施
C.农村正进行土地改革 D.城市公私合营掀起高潮
17.下表反映了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中国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18.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19.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20.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到濉溪县卧龙湖视察工作,听到当地干部汇报水稻亩产为2万8千斤时,他皱起了眉头,连连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导致刘少奇“皱起眉头”的主要原因是该汇报( )
①不符合当时总路线的精神 ②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21题26分,22题24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两幅图:
单位:亿美元
图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
图二对外开放示意图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2)图二反映了什么问题?图中所示经济特区有哪几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8分)
(3)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我国经济的增长有何变化?这一变化有何影响?(6分)
(4)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的?目标是什么?(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60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中的什么问题?(6分)
(2)材料二所述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10分)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8分)
【选做部分】
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包括:( )
①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提供了契机 ②有助于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
③给国内部分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力 ④使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中国GDP的迅速增长,超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同时期的亚洲新兴国家,主要得益于:(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
3.“十六大”提出2020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 )
A.翻一番 B.翻二番 C.翻三番 D.翻四番
4.我国目前已初具规模的城市群有:( )
①长三角城市群 ②珠三角城市群
③大厦门城市群 ④以京津为中心的大北京城市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当今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一条重要的途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乡镇企业的发展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国有企业的改革
6.下列关于城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又称城市化,是由农村型向城市型的转化
B.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C.建国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顺利发展
D.我国城镇化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
7.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象征是:( )
A.万能蒸汽机的发明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原子能的产生 D.因特网的出现
8.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
B.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方式
C.现代生活方式彻底取代了传统社会生活
D.人们的价值观及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发生变化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其中不包括:( )
A.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变化
B.竞争意识、市场意识等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
C.人们的流行语言发生变化
D.金钱效率至上成为人们的思想指导
10.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
④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 ②④
1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发生,产生的影响有:( ) 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③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损伤 ④使我国经济经历了连续三年的经济困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当代中国人崇尚的观念不包括:( )
A.人本精神 B.竞争意识 C.市场意识 D.个人主义
13.我们应防止克服的“时尚”是:( )
A.开放意识 B.效率意识 C.“装修观念” D.吸食毒品
1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15.中国的经济在1840年之后和新时期改革开放之后,都逐渐融入了世界市场。从国际贸易角度看,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 )
A.贸易是否自主 B.国家是否独立
C.贸易是否对等 D.贸易是否有利于中国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更有力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摘自1985年10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摘自1987年2月《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自1992年初南巡讲话
请回答:
(1)简要概述以上材料的基本思想。(4分)
(2)以上论述包含的原则是什么?(4分)
(3)综合材料分析上述论述在我党历史上的突出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