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模块三2.班主任工作

能力模块三 班级管理

大纲要求:

2.了解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3.了解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4.了解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6.掌握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7.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

8.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第一章 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 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班级是由处在一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水平相当的几十名学生组成的正式群

体,它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学校为了使班级能够正常运转,发挥班级的正常功能,在每个班级都设置了班主任。班主任在学校中担负着学校里最大量的综合性的教育任务,在教育工作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的管理者,小学班主任要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一定年龄段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在班级中实施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对班级各项工作进行管理。

一、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1. 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 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骨干历力量;

3. 是沟通学校、家庭个、社会三方面的桥梁。

二、班主任的素养

1. 思想道德素素养:

坚定地理想和信念,正确的政治方向,较高的理论修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 业务素养:

知识: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

能力:教育能力、研究能力、管理能力

3. 心理素质:

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坚定地意志

4. 人际关系素养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领导的关系;与家长的关系。

5. 形象素质

身体素质:提个健康,精力充沛、反应敏锐;

仪表素质:衣着打扮端庄大方、举止风度

谈吐素养:使用高文明礼貌用语,谈吐要求纯洁性,语言的科学性,通俗易

懂,尽量使语言富有艺术性和幽默感。

教态素养:注重自己的姿势、表情,懂得运用恰当的手势。

三、班主任素养的提高策略

1. 自我反思

2. 交流合作

3. 阅读

4. 研究与创新实践 第二节 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工作

大纲要求:了解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一、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三章中该规定了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

1. 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 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3. 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4. 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5. 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二、小学班主任的工作2013下简述题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2012下2014下单选

1. 了解和研究班级个体:指学生的基本情况,

2. 了解和研究班级群体: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三)建立学生档案

(四)班会活动 (五)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包括学校、班级、家庭、社会

(六)操行评语

(七)班主任工作计划于总结

(八)个别教育工作

三、班主任如何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班级是由很多个别学生组成的,要想建设好班集体,班主任还必须做好个

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揭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 为了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树立“人才多样,人人成材”的

人才观。要把学生看做是有着独立人格和鲜明个性的生命体,尊重并且保护学生

的个体差异性,寻求“适合学生的教育”。

2. 别谈话、个别指导和帮助等方式,单独对其进行的教育。个别教育包括对先进生的教育、中等生的教育和后进生的教育。

3. 要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首先要摸清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学习特点、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只有掌握了学生的特点,才能采用适当的方法,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 先进生的教育工作

先进生一般指在班级中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比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班集体中是骨干,是班主任和教师的得力助手,在同学中有威信、有影响,因此,先进生的培养和教育对班集体建设关系重大。

1.先进生的特点

先进生与其他学生一样,其特点各有长短。他们的优点很明显,例如他们自信心强,纪律性好,学习刻苦,有强烈的上进心等。然而,先进生有时会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小气,部分先进生产生“我比别人强”的优越感,有的先进生好面子,听不进批评,甚至会蔑视弱者,嫉妒强者。先进生的缺点往往被人忽视,只有充分认识这些不足,才能有效地对先进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促进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2.先进生的教育

先进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大,不稳定性突出,在一定条件下变化的可能性大,因此,班主任对先进生的教育既要体现培养和爱护的原则,又要体现严格管理和严格要求的原则。

(1)客观评价

班主任要看到他们优秀的主流,肯定成绩,创造条件扬其所长。同时,对先进生的缺点及不良倾向,班主任也不能袒护、迁就,应及时教育引导。特别是先进生优越感强,容易骄傲自满,处理不好与一般学生的关系,班主任要经常教育他们在成绩面前看到不足,在表扬中看到差距,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搞好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2)磨炼意志

针对先进生的心理弱点,班主任要加强心理疏导,培养先进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班主任应指导先进生学会自我调整情绪,指导其如何在受到挫折后自我激励,振奋起来,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班主任要加强对先进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排除嫉妒心理,去掉虚荣心,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力,使他们不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严格要求

班主任对先进生的关心和帮助,应体现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不要认为先进生自觉性高,就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其缺点和不足视而不见,只有全面地关心、细致地分析、更严格地要求,才能使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只有不断向他们提出新要求,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斗,他们才能更上一层楼。

(二) 中等生的教育工作

中等生是指品德表现一般、学习成绩中等的那部分学生。中等生是相对于先进生和后进生而言的。中等生在班级中占大多数,因此,他们的平时表现、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班级的整体水平,所以对中等生的教育不容忽视。

1.中等生的特点

中等生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中等”,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不好也不坏。在品德方面,知、情、意、行各方面发展较均衡、较协调,很少作出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但他们也没有多少高尚、优秀的品行;在学习方面,他们的学习成绩既不突出,也不低下。虽然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居于中游水平,但他们的智力水平并不低,中等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中等生一般有二种类型:一是思想基础好而能力有限,想干又干不好,想上又上不去。二是甘居中游者。多数中等生的从众心理很明显,他们在理想与行为等各方面都愿意“随大流”,他们不愿意突出自己,比较容易满足现状,如果取得很好的成绩,他们会洋洋得意,要是没有进步也无所谓,反正还有人不如自己。这种“中庸”的心态与满足现状的心理是中等生居于中游的主要原因。

2.中等生的教育

中等生在各方面的表现不突出,因此中等生容易被班主任忽视。在一个班级中,中等生所占的人数是最多的,中等生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个班级的水平,因此小学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工作。而且,在中等生中蕴

藏着极大的潜力,实践证明,许多小学的中等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成为了优秀学生。

(1)了解关注,促其进步

中等生是班级的“灰色地带”,很少有机会与教师进行正面交流,有的中等生甚至在整个一个学期里都没有与教师单独谈话的经历,班主任应当经常深入到中等生的中间,多与中等生沟通交流,重视中等生的存在。使他们感到老师在关注自己,以此激发中等生努力向上的热情,促使他们主动要求进步。

(2)创造机会,体验成功

班主任应该为中等生创造崭露头角的机会,让中等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上进的动机,增强他们的信心。例如在班级设置单项奖,进行目标激励,等,让中等生有更多的目标,还可以在班级中实行班干部轮换制,激发学生热情。班干部的轮换不但使大多数中等生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而且班级工作可以得到创造性的开展,可以较好地锻炼中等生的工作能力,增强班级的团结合作意识。

(3)针对特点,灵活对待

针对中等生处于中游的不同原因,班主任要对不同类型的中等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

(三) 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力发育正常,有品德不良行为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对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检验,也是教师职业责任感的高度体现。

1.后进生的成因和特点

转化后进生,首先要了解后进生。从外因看,主要有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有学校教育的失误等;从内因看,小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经验少,是非能力差,意志薄弱等,这些都很容易成为后进生接受消极影响的内部动因。

针对后进生的不同成因及心理特征,班主任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

2.后进生的教育

(1)以爱动其心

后进生的转变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用爱心去对待后进生,与其

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才能感化后进生。消除后进生的排斥、心理。班主任应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去关心和爱护后进生,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期待,从而点燃希望之火,使他们自觉地将教师的爱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

(2)以理服其人

班主任做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决不能一概地因事论事作简单处理,要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去明察问题,分析根源,清楚性质,明白危害,促使学生改过自新。

(3)以智导其行

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渐进的教育过程,其中难免会有反复和冲突。对此,班主任在转化教育过程中,要利用教育机智,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过错反复现象,要耐心说明,持之以恒,善于在反复中抓教育,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抵抗力。

第二章 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的概念: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有班级学生或少先队员共同参与,在学科教学以外的时间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

一、班队活动的原则:2012下单选

1. 教育性原则:这是班队活动的最基本的原则。

2. 自主性原则

3. 针对性原则

4. 多样性原则

5. 计划性原则

6. 生活化原则

7. 可行性原则

8. 创造性原则

二、班队活动设计的要求

1. 活动形式与主题相符合

2. 活动内容与主题相吻合

3. 活动量要适当

4. 学生活动与家长活动、社区活动相结合 5. 学生的主持与教师的总结结合起来

大纲要求:了解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三、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班级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少先队活动

1. 班级活动:晨会、班会活动(班级例会、主题班会)、

2. 主题教育活动:节庆纪念日活动、学生成长教育活动、文艺活动、科技活动、体育活动、读书活动 3. 少先队活动

大纲要求:掌握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班级活动:晨会、班会活动(班级例会、主题班会)

----晨会:

1. 晨会是以课程的形式出现,具有法定性,时间为10分钟。

2. 晨会分为校晨会、班晨会

4. 晨会活动设计与实施原则:

规划性原则:学期初应制定详细的计划和可操作措施,因班而异、因级而异 多样性原则:内容、形式多样,具有积极向上、正面教育即可。如读书、听新闻、专题讨论、唱歌。

趣味性原则: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气氛和谐、喜欢参加。

自主性原则:提前告知晨会内容,有学生自己设计、主持、总结讲评。 互动性原则:班主任和学生都是晨会的参与者,彼此平等,班主任要处理好指点提示与注重倾听的关系。

5. 晨会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注意事项:

不把晨会当做一堂正式的课;

不把晨会据为班主任的“一言堂”;

不把晨会视为学生的“自留地”;

不把晨当做一堂机械重复的课;

(二)班级活动----班会活动:班级例会、主题班会 班级例会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在班会课时间里,由班主任或班干部主持讨论、处理班级日常事务,进行班集体建设的活动。

班级例会的特点:常规性、事务性、民主性。

班级例会的注意事项:

根据班级建设的需要安排班级例会的内容;

根据班级例会的内容确定活动的主持人和其他工作人员;

做好班会的相关工作,民主高效。

1. 班级活动设计原则:

教育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易操作原则。

2. 班级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注意与学生的品德教育相结合

注意与班级的实际相结合

注意与各级学科相关知识相结合

注意与各类节假日和纪念日相结合

3. 班级活动的步骤和方法

⑴班级活动主题的选择:选题需班主任充分思考、班委会充分讨论、有班委会向学生征求意见。

⑵制定活动方案:主题确定后,需要制动具体的活动计划撰写活动方案。 ⑶班级活动的实施:实施是班级活动的中心环节,班主任和班干部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应当以活动中出现的偶发事件。

⑷班级活动的总结:方式可以班主任对活动简要评价,也可以小范围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班委会要对活动全过程进行总结反思。

3. 班级活动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助于培养血神个良好的道德品质

有助于培养血神盖的良好个性

对班集体建设起着积极而有效地作用

是落实学校教育宗旨的重要途径

(三)主题教育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教育的计划,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包括:节庆纪念日活动、学生成长教育活动、文艺活动、科技活动、体育活动、读书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的选题策略:

1. 系列性:可分为月主题和周主题,周主题围绕月主题开展,选题要具有系列性。

2. 针对性:针对某一事项展开,如:行为养成、道德品质熏陶、心里引导等。

3. 时效性:班主任要及时了解班级动态,及时发现教育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保证班级健康的舆论导向。

4. 预防性:如果出现了问题再采取措施,容易把班会开成批斗会,因此,最好有根据不良苗头及时选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5. 开放性:主题选择应突破校园的局限性,可针对社会上的诸多现象开展调查,试着分析讨论。

(四)少先队活动

1. 少先队活动的特点2012下单选

第三章 课外活动

第五节 课外活动

大纲要求:了解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6.掌握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概念和特点2012下单选

(一) 概念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目的是使得学生得到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二) 课外活动的特点

1.自愿性。

2.灵活性

3.自主性

4.实践性

5.广泛性

6.综合性

(三) 课外活动的内容:

1. 学科活动:既可以按照学科成立小组,如语文小组活动。也可以按照某一领域中的某些专题成立小组,如以气象观察为专题的小组等。

2. 科技活动:2013上单选

3. 文学艺术活动。

4. 社会活动

5. 体育活动

6. 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课外活动的教育作 1.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3.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礼让等社会交往能力。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 群众性活动、(二) 小组活动、(三) 个人活动

(一) 群众性活动

这类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报告和讲座

这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文化艺术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一种形式。

2.各种集会

群众性集会能迅速有效地传播知识和思想,形成一定声势,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校的集会一般有:革命节日、传统节日、重大事件的群众性集会,与科学家、作家、英雄模范的见面会,文史、数理、科技等等各种科学晚会,纪念性的、知识性的、娱乐性的诗歌朗诵会、音乐欣赏会、文艺表演会,等等。

3.各种比赛

体育竞赛、学科竞赛、智力竞赛、书法比赛、科技表演等等,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群众性活动。

4.参观、访问、调查、旅行

参观重大建设项目,祭奠烈士陵园,参观各种纪念馆、展览馆,访问革命老人、英雄模范人物,调查社会民情、建设成就以及各项改革,游览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等等。

5.社会公益活动

帮助孤寡老人,军烈属料理家务,宣传交通安全,维护公共秩序,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能使学生扩大与社会、与群众的接触,产生情感交流,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尽责的思想, 形成劳动观点,养成劳动习惯。

6.墙报、黑板报

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进行时事政策宣传,表扬好人好事,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二) 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小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学校的条件组识的人数不宜过多,成员应是对这项活动有兴趣爱好的学生,要确定专人指导。

这类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学科小组

按照学科建立的各种兴趣小组。是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形式。

2.技术小组

这是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这些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的知趣爱好,培养他们成为科技队伍

3.艺术小组。艺术小组有音乐小组、舞蹈小组、乐器小组、喜剧小组、美术小组等。这些小组通过艺术欣赏、艺术观摩,以及自身的艺术实践,能使学生获得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对艺术的兴趣和创作才能。

4.体育小组。

(三) 个人活动。

这是学生在教室指导下进行课余的独立作业的活动。例如阅读各种书籍,独立观察实验,制作玩具模型.进行艺术创作,等等。这种活动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

三、课外活动设计的主要原则

1.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基础。

2.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个性特点和合作能力为主要目标。3.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兼顾,使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四、课外活动的指导

(一)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二)课外活动对教师的要求:

积极培养自身的某一特长和爱好

对指导的活动领域要有充分的了解,做好从分的准备工作

在活动中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平等、尊重、交流

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并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好因材施教工作 认真记录活动过程及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反思,为以后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

能力模块三 班级管理

大纲要求:

2.了解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3.了解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4.了解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6.掌握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7.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

8.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第一章 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 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班级是由处在一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水平相当的几十名学生组成的正式群

体,它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学校为了使班级能够正常运转,发挥班级的正常功能,在每个班级都设置了班主任。班主任在学校中担负着学校里最大量的综合性的教育任务,在教育工作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的管理者,小学班主任要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一定年龄段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在班级中实施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对班级各项工作进行管理。

一、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1. 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 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骨干历力量;

3. 是沟通学校、家庭个、社会三方面的桥梁。

二、班主任的素养

1. 思想道德素素养:

坚定地理想和信念,正确的政治方向,较高的理论修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 业务素养:

知识: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

能力:教育能力、研究能力、管理能力

3. 心理素质:

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坚定地意志

4. 人际关系素养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领导的关系;与家长的关系。

5. 形象素质

身体素质:提个健康,精力充沛、反应敏锐;

仪表素质:衣着打扮端庄大方、举止风度

谈吐素养:使用高文明礼貌用语,谈吐要求纯洁性,语言的科学性,通俗易

懂,尽量使语言富有艺术性和幽默感。

教态素养:注重自己的姿势、表情,懂得运用恰当的手势。

三、班主任素养的提高策略

1. 自我反思

2. 交流合作

3. 阅读

4. 研究与创新实践 第二节 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工作

大纲要求:了解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一、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三章中该规定了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

1. 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 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3. 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4. 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5. 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二、小学班主任的工作2013下简述题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2012下2014下单选

1. 了解和研究班级个体:指学生的基本情况,

2. 了解和研究班级群体: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三)建立学生档案

(四)班会活动 (五)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包括学校、班级、家庭、社会

(六)操行评语

(七)班主任工作计划于总结

(八)个别教育工作

三、班主任如何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班级是由很多个别学生组成的,要想建设好班集体,班主任还必须做好个

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揭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 为了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树立“人才多样,人人成材”的

人才观。要把学生看做是有着独立人格和鲜明个性的生命体,尊重并且保护学生

的个体差异性,寻求“适合学生的教育”。

2. 别谈话、个别指导和帮助等方式,单独对其进行的教育。个别教育包括对先进生的教育、中等生的教育和后进生的教育。

3. 要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首先要摸清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学习特点、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只有掌握了学生的特点,才能采用适当的方法,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 先进生的教育工作

先进生一般指在班级中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比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班集体中是骨干,是班主任和教师的得力助手,在同学中有威信、有影响,因此,先进生的培养和教育对班集体建设关系重大。

1.先进生的特点

先进生与其他学生一样,其特点各有长短。他们的优点很明显,例如他们自信心强,纪律性好,学习刻苦,有强烈的上进心等。然而,先进生有时会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小气,部分先进生产生“我比别人强”的优越感,有的先进生好面子,听不进批评,甚至会蔑视弱者,嫉妒强者。先进生的缺点往往被人忽视,只有充分认识这些不足,才能有效地对先进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促进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2.先进生的教育

先进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大,不稳定性突出,在一定条件下变化的可能性大,因此,班主任对先进生的教育既要体现培养和爱护的原则,又要体现严格管理和严格要求的原则。

(1)客观评价

班主任要看到他们优秀的主流,肯定成绩,创造条件扬其所长。同时,对先进生的缺点及不良倾向,班主任也不能袒护、迁就,应及时教育引导。特别是先进生优越感强,容易骄傲自满,处理不好与一般学生的关系,班主任要经常教育他们在成绩面前看到不足,在表扬中看到差距,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搞好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2)磨炼意志

针对先进生的心理弱点,班主任要加强心理疏导,培养先进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班主任应指导先进生学会自我调整情绪,指导其如何在受到挫折后自我激励,振奋起来,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班主任要加强对先进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排除嫉妒心理,去掉虚荣心,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力,使他们不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严格要求

班主任对先进生的关心和帮助,应体现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不要认为先进生自觉性高,就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其缺点和不足视而不见,只有全面地关心、细致地分析、更严格地要求,才能使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只有不断向他们提出新要求,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斗,他们才能更上一层楼。

(二) 中等生的教育工作

中等生是指品德表现一般、学习成绩中等的那部分学生。中等生是相对于先进生和后进生而言的。中等生在班级中占大多数,因此,他们的平时表现、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班级的整体水平,所以对中等生的教育不容忽视。

1.中等生的特点

中等生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中等”,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不好也不坏。在品德方面,知、情、意、行各方面发展较均衡、较协调,很少作出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但他们也没有多少高尚、优秀的品行;在学习方面,他们的学习成绩既不突出,也不低下。虽然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居于中游水平,但他们的智力水平并不低,中等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中等生一般有二种类型:一是思想基础好而能力有限,想干又干不好,想上又上不去。二是甘居中游者。多数中等生的从众心理很明显,他们在理想与行为等各方面都愿意“随大流”,他们不愿意突出自己,比较容易满足现状,如果取得很好的成绩,他们会洋洋得意,要是没有进步也无所谓,反正还有人不如自己。这种“中庸”的心态与满足现状的心理是中等生居于中游的主要原因。

2.中等生的教育

中等生在各方面的表现不突出,因此中等生容易被班主任忽视。在一个班级中,中等生所占的人数是最多的,中等生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个班级的水平,因此小学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工作。而且,在中等生中蕴

藏着极大的潜力,实践证明,许多小学的中等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成为了优秀学生。

(1)了解关注,促其进步

中等生是班级的“灰色地带”,很少有机会与教师进行正面交流,有的中等生甚至在整个一个学期里都没有与教师单独谈话的经历,班主任应当经常深入到中等生的中间,多与中等生沟通交流,重视中等生的存在。使他们感到老师在关注自己,以此激发中等生努力向上的热情,促使他们主动要求进步。

(2)创造机会,体验成功

班主任应该为中等生创造崭露头角的机会,让中等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上进的动机,增强他们的信心。例如在班级设置单项奖,进行目标激励,等,让中等生有更多的目标,还可以在班级中实行班干部轮换制,激发学生热情。班干部的轮换不但使大多数中等生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而且班级工作可以得到创造性的开展,可以较好地锻炼中等生的工作能力,增强班级的团结合作意识。

(3)针对特点,灵活对待

针对中等生处于中游的不同原因,班主任要对不同类型的中等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

(三) 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力发育正常,有品德不良行为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对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检验,也是教师职业责任感的高度体现。

1.后进生的成因和特点

转化后进生,首先要了解后进生。从外因看,主要有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有学校教育的失误等;从内因看,小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经验少,是非能力差,意志薄弱等,这些都很容易成为后进生接受消极影响的内部动因。

针对后进生的不同成因及心理特征,班主任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

2.后进生的教育

(1)以爱动其心

后进生的转变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用爱心去对待后进生,与其

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才能感化后进生。消除后进生的排斥、心理。班主任应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去关心和爱护后进生,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期待,从而点燃希望之火,使他们自觉地将教师的爱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

(2)以理服其人

班主任做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决不能一概地因事论事作简单处理,要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去明察问题,分析根源,清楚性质,明白危害,促使学生改过自新。

(3)以智导其行

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渐进的教育过程,其中难免会有反复和冲突。对此,班主任在转化教育过程中,要利用教育机智,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过错反复现象,要耐心说明,持之以恒,善于在反复中抓教育,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抵抗力。

第二章 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的概念: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有班级学生或少先队员共同参与,在学科教学以外的时间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

一、班队活动的原则:2012下单选

1. 教育性原则:这是班队活动的最基本的原则。

2. 自主性原则

3. 针对性原则

4. 多样性原则

5. 计划性原则

6. 生活化原则

7. 可行性原则

8. 创造性原则

二、班队活动设计的要求

1. 活动形式与主题相符合

2. 活动内容与主题相吻合

3. 活动量要适当

4. 学生活动与家长活动、社区活动相结合 5. 学生的主持与教师的总结结合起来

大纲要求:了解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三、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班级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少先队活动

1. 班级活动:晨会、班会活动(班级例会、主题班会)、

2. 主题教育活动:节庆纪念日活动、学生成长教育活动、文艺活动、科技活动、体育活动、读书活动 3. 少先队活动

大纲要求:掌握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班级活动:晨会、班会活动(班级例会、主题班会)

----晨会:

1. 晨会是以课程的形式出现,具有法定性,时间为10分钟。

2. 晨会分为校晨会、班晨会

4. 晨会活动设计与实施原则:

规划性原则:学期初应制定详细的计划和可操作措施,因班而异、因级而异 多样性原则:内容、形式多样,具有积极向上、正面教育即可。如读书、听新闻、专题讨论、唱歌。

趣味性原则: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气氛和谐、喜欢参加。

自主性原则:提前告知晨会内容,有学生自己设计、主持、总结讲评。 互动性原则:班主任和学生都是晨会的参与者,彼此平等,班主任要处理好指点提示与注重倾听的关系。

5. 晨会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注意事项:

不把晨会当做一堂正式的课;

不把晨会据为班主任的“一言堂”;

不把晨会视为学生的“自留地”;

不把晨当做一堂机械重复的课;

(二)班级活动----班会活动:班级例会、主题班会 班级例会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在班会课时间里,由班主任或班干部主持讨论、处理班级日常事务,进行班集体建设的活动。

班级例会的特点:常规性、事务性、民主性。

班级例会的注意事项:

根据班级建设的需要安排班级例会的内容;

根据班级例会的内容确定活动的主持人和其他工作人员;

做好班会的相关工作,民主高效。

1. 班级活动设计原则:

教育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易操作原则。

2. 班级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注意与学生的品德教育相结合

注意与班级的实际相结合

注意与各级学科相关知识相结合

注意与各类节假日和纪念日相结合

3. 班级活动的步骤和方法

⑴班级活动主题的选择:选题需班主任充分思考、班委会充分讨论、有班委会向学生征求意见。

⑵制定活动方案:主题确定后,需要制动具体的活动计划撰写活动方案。 ⑶班级活动的实施:实施是班级活动的中心环节,班主任和班干部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应当以活动中出现的偶发事件。

⑷班级活动的总结:方式可以班主任对活动简要评价,也可以小范围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班委会要对活动全过程进行总结反思。

3. 班级活动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助于培养血神个良好的道德品质

有助于培养血神盖的良好个性

对班集体建设起着积极而有效地作用

是落实学校教育宗旨的重要途径

(三)主题教育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教育的计划,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包括:节庆纪念日活动、学生成长教育活动、文艺活动、科技活动、体育活动、读书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的选题策略:

1. 系列性:可分为月主题和周主题,周主题围绕月主题开展,选题要具有系列性。

2. 针对性:针对某一事项展开,如:行为养成、道德品质熏陶、心里引导等。

3. 时效性:班主任要及时了解班级动态,及时发现教育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保证班级健康的舆论导向。

4. 预防性:如果出现了问题再采取措施,容易把班会开成批斗会,因此,最好有根据不良苗头及时选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5. 开放性:主题选择应突破校园的局限性,可针对社会上的诸多现象开展调查,试着分析讨论。

(四)少先队活动

1. 少先队活动的特点2012下单选

第三章 课外活动

第五节 课外活动

大纲要求:了解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6.掌握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概念和特点2012下单选

(一) 概念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目的是使得学生得到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二) 课外活动的特点

1.自愿性。

2.灵活性

3.自主性

4.实践性

5.广泛性

6.综合性

(三) 课外活动的内容:

1. 学科活动:既可以按照学科成立小组,如语文小组活动。也可以按照某一领域中的某些专题成立小组,如以气象观察为专题的小组等。

2. 科技活动:2013上单选

3. 文学艺术活动。

4. 社会活动

5. 体育活动

6. 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课外活动的教育作 1.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3.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礼让等社会交往能力。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 群众性活动、(二) 小组活动、(三) 个人活动

(一) 群众性活动

这类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报告和讲座

这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文化艺术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一种形式。

2.各种集会

群众性集会能迅速有效地传播知识和思想,形成一定声势,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校的集会一般有:革命节日、传统节日、重大事件的群众性集会,与科学家、作家、英雄模范的见面会,文史、数理、科技等等各种科学晚会,纪念性的、知识性的、娱乐性的诗歌朗诵会、音乐欣赏会、文艺表演会,等等。

3.各种比赛

体育竞赛、学科竞赛、智力竞赛、书法比赛、科技表演等等,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群众性活动。

4.参观、访问、调查、旅行

参观重大建设项目,祭奠烈士陵园,参观各种纪念馆、展览馆,访问革命老人、英雄模范人物,调查社会民情、建设成就以及各项改革,游览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等等。

5.社会公益活动

帮助孤寡老人,军烈属料理家务,宣传交通安全,维护公共秩序,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能使学生扩大与社会、与群众的接触,产生情感交流,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尽责的思想, 形成劳动观点,养成劳动习惯。

6.墙报、黑板报

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进行时事政策宣传,表扬好人好事,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二) 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小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学校的条件组识的人数不宜过多,成员应是对这项活动有兴趣爱好的学生,要确定专人指导。

这类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学科小组

按照学科建立的各种兴趣小组。是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形式。

2.技术小组

这是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这些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的知趣爱好,培养他们成为科技队伍

3.艺术小组。艺术小组有音乐小组、舞蹈小组、乐器小组、喜剧小组、美术小组等。这些小组通过艺术欣赏、艺术观摩,以及自身的艺术实践,能使学生获得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对艺术的兴趣和创作才能。

4.体育小组。

(三) 个人活动。

这是学生在教室指导下进行课余的独立作业的活动。例如阅读各种书籍,独立观察实验,制作玩具模型.进行艺术创作,等等。这种活动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

三、课外活动设计的主要原则

1.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基础。

2.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个性特点和合作能力为主要目标。3.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兼顾,使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四、课外活动的指导

(一)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二)课外活动对教师的要求:

积极培养自身的某一特长和爱好

对指导的活动领域要有充分的了解,做好从分的准备工作

在活动中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平等、尊重、交流

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并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好因材施教工作 认真记录活动过程及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反思,为以后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


相关内容

  • 让"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也走进家长会
  •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以导学案为依托,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等实际需要,灵活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将更加有力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育管理中运用这一理念,也可以提高管理效益. 关键词:"'六模块'建 ...

  • 中职教师教学心得
  • 对于许多新做教师的人来说,班主任工作是他们的一个很大难题.看着许多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做起工作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轮到自己时却是处处受制,举步维艰,还不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真是学又学不像,做又做不来.再碰到学生不懂事的反目,也只能"自己的心情自己感受"了.我对于自己的班主任工作 ...

  • 指导教师工作小结2篇
  • 青年教师是我校教学第一线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长对我校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我对指导青年教师方面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利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他们予以关心和帮助,坚持“以诚相见,共同提高”的原则,促使他们的成长更加迅速和快捷。 xx年9月,在我校举行的“师徒结对一帮一” ...

  • 中学教师实习报告
  •   前言   xx年9月14日到xx年11月19日,为时两个月零五天的教学实习终于结束。我们都有些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华师一。   很荣幸能够在华师一实习。那里的老师很优秀,那里的学生也都很优秀、聪明有理想、学习态度大都非常踏实。虽然信息技术课对高中生来说是副科,但是在我作为实习生的日子里,我还是看到了 ...

  • 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
  • 石首市城南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 及实施指导意见 为确保规范有序地推进新课改工作,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符合国家要求.具有重庆特色.充满活力的高中课程体系.以高中新课改为契机,深入推进 ...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Stud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编 写 人: 编写日期:2010 年 10 月 25 日 1. 目录 产品描述 . ................................................... ...

  • 暑期培训项目方案
  • 苏州市职业学校2014年班主任模块化培训 --模块三 班级德育.德育工作的信息化 一.培训目标 班级德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其德育能力直接关系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加强班主任德育能力建设,提升班主任德育水平与工作效率尤为必要,为此,特制订&quo ...

  •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需求文档
  •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需求文档 一. 项目概述 1. 开发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经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计算机应用普及以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学生信息管理仅靠人工进行管理和操作,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 ...

  • 学生成长记录册
  • 西寨中学<学生成长记录册> 实施方案 <学生成长记录册>主要用于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全面反映学生健康的发展.同时,也是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举证素材. <成长记录册>填写的内容有记述性的,如初中三年的发展目标及措施:我的班级荣誉榜:三年中值得记录的成长足迹„ ...

  • 10-11学年校本研训总结
  • 总结经验,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 -岔河九年制学校10-11学年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我校根据县教育局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本校实际,围绕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理论学习为指导,课堂教学为阵地,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