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重视心理健康教育3

关注孩子心灵成长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决定一个木桶盛水多少的,并不是那根最高的木条,而是那根最短木条的高度。同样,一个孩子能否成才,对社会有用,也不完全取决于他文化知识水平的高低。如果孩子的心灵得不到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跟不上,心理防线一旦溃堤了,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当今的高科技犯罪,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点。下面谈谈自己十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中,在教育中学生方面的具体做法。

初中学生逆反心理强,对抗情绪大。为避免这一情况,我总是从他们的心理实际出发,寻求合理的教育途径,选取恰当的教育内容。比如:开学初,学校政教处让各班制定《班规班约》,我就打破了传统教育中这个“不能”、那个“不准”,总是用条条框框去限制学生的做法。我写的内容是:“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课堂要安静。宽容理解,互助协作。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有享用不完的利息,养成不好的习惯,一辈子有还不完的债。千万别为了开心才活着,生活中有比玩更重要的内容。”这些恳切的话语,学生从心理上容易接纳、认可,行动上也就自然地照此去做了,从而改变以前的陋习,争做文明上进的好学生。

前几年我送走了一届毕业生,原来班上的几名优秀学生考取了省级重点中学,中途却几次返回母校向我倾诉他们在高中学习的心理感受和苦衷,流露出想退学再回母校学习的念头。我知道他们内心的痛楚是什么?一是没有进重点班,二是不被老师重用。进而产生一种失

落感、自卑感。于是就及时写信予以疏导。首先我肯定他们个个都是佼佼者,是文姬中学当年的骄傲。再就是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其中关键的话语现在还记忆犹新:“既然弓已拉起,就要射出有力的一箭。即使翅膀断了,心依旧飞翔。”也许我的信给了他们思想上的疏导、心理上的暗示、精神上的鼓励,他们最终走出了迷茫和困惑,重新看到了希望,后来又经过三年的勤奋学习,各自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现在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每逢年节假日收到他们从不同城市发来的祝福短信,我心里总是甜蜜蜜、美滋滋的。

2008年,我参加了由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资助,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樊富珉教授举办的“贫困地区班主任班级心理团体辅导”培训学习活动,受益颇多。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把学来的东西及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里仅举两例说明。

我搞的第一次《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把主题内容定为“天生我才”。之所以这样安排,是考虑到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我校教学管理实行分类分层管理模式,以便于因材施教,而我带的八年级七班是个普通班,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差,有不少人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为了帮助找回他们失去的自尊自信,我做了精心准备,活动中全情投入。一开始就明确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然后把开学初写给全班同学的《新学年感言》读给他们听,内容是这样的:

同学们,伴随着新学年第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我们每个人都掀开了人生历程中新的一页。

也许你还在抱怨命运的不公,自己怎么坐到了八年级七班而不是

其它更好的班级。但仔细想来,过去的一年我们又虚度了多少光阴?试问: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几道?家长苦口婆心的劝导又曾听过几句?想想过去失误太多、错过太多,我们曾在胸无大志地荒废着自己的学业和青春,我们遗憾、后悔、懊恼至极。

八年级七班的同学们,和重点班的好友相比,我们不是智商不够,而是情商不足啊!正视现实,惜时奋进,我们不言弃,不放弃,因为自己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就让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句唤醒我们的希望吧!“我曾经错过太阳,但不哭泣,否则我将错过星星和月亮。”

《新学年感言》读完了,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大家纷纷表示要珍惜现在,努力上进。“天生我才”活动就这样自然地进入到预定的流程。

第一个环节“自己夸自己”。我指名让学生站起来说个人优点,起先还不好意思,后来通过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说了起来,在相互表述的过程中,各人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

第二个环节“优点大轰炸”。要求每位学生起来后,说出本班某个同学至少三个优点。大家滔滔不绝,说得眉飞色舞,倍感自由放松,开心快乐。每个人赞扬他人的同时,也重新欣赏着自己。参与活动后,孩子们又找回了自尊自信,确立了奋斗目标。为了克服普通班孩子的自卑心理,强化他们的自信心,我把提前搜集到的交流材料贴到黑板上,让全班同学齐声朗读。

我能行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

别人说我行,努力才会行。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

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

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

不但自己行,帮助他人行。

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最后我的结束语是:同学们,扬起自信的帆,架起理想的船,让我们团结一致,乘风破浪,奋勇向进!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我们的活动任务顺利完成。同学们重新找回自尊自信,他们的精神风貌有了明显变化。调皮捣蛋的学生不规行为收敛了,流动红旗挂在了我们班教室门前,学习风气也有好转,考试成绩有了显著提高,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渐渐形成。

活动后我的感悟是:学生的自信心是可以通过“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就是一道风景,作为老师要学会欣赏他们。

还有一次活动值得一提,当时我确定的活动内容是“我爱我家”。想以此来唤醒学生爱家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肩负起对家庭的责任。

当我按事先设计的内容项目去做时,中间出现了问题。我要求同学们回忆小时候与父母幸福生活的情景时,个别学生一反常态,情绪非常低落,不愿参与,甚至对抗。一时之间,我满头雾水,十分尴尬。

为了不影响活动进行,我说“大家静一静,不愿与同学一起分享家庭幸福生活画面的同学请举手。”一数竟有五人。“请你们拿出纸,写出自己不想分享的理由,如果是隐私老师为你们保守秘密。”我一边指导大家完成活动内容,一边利用间息抽看刚才那几个同学写的纸条。××写到“我太可怜了,从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我和伯父伯母生活在一起。”××写着“我打记事起,老一个人在家,妈妈去世早,爸爸整天在外干活。”××也写着“我爸在一次建筑施工中不幸离开了我们,妈妈一个人在家喂牛种地,很苦很累,她整日愁眉苦脸,默默流泪。”还有一个同学写的是“我妈妈跟别的男人跑了,爸爸整天打麻将,我只能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看过之后,我的心里十分痛楚,也难怪孩子不愿与人分享,这那里有幸福可言!

在安排好其他同学的活动后,我把这五位同学叫到教室外,很受感动地说:“老师理解你们!同情你们!你们虽然缺失父母的爱,但决不能丧失对家庭的爱。否则恶性循环下去,会让更多的人受伤害。家庭残缺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家庭残缺而导致的心灵不够健全,你们应该学会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为现在和你们朝夕相处的亲人多想想,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些孩子听了我的话后,虽一言不发,但神情中露出了理解与感激之意。

活动结束后,我反复思考,想着那句富有哲理的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们要时时关注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灵成长,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

导,使他们在班集体中健康快乐地生活。

一次目的明确、组织精心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型,可塑性极强的中学生意义是深远的。每一位人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中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孩子们的心灵得到健康成长。

关注孩子心灵成长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决定一个木桶盛水多少的,并不是那根最高的木条,而是那根最短木条的高度。同样,一个孩子能否成才,对社会有用,也不完全取决于他文化知识水平的高低。如果孩子的心灵得不到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跟不上,心理防线一旦溃堤了,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当今的高科技犯罪,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点。下面谈谈自己十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中,在教育中学生方面的具体做法。

初中学生逆反心理强,对抗情绪大。为避免这一情况,我总是从他们的心理实际出发,寻求合理的教育途径,选取恰当的教育内容。比如:开学初,学校政教处让各班制定《班规班约》,我就打破了传统教育中这个“不能”、那个“不准”,总是用条条框框去限制学生的做法。我写的内容是:“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课堂要安静。宽容理解,互助协作。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有享用不完的利息,养成不好的习惯,一辈子有还不完的债。千万别为了开心才活着,生活中有比玩更重要的内容。”这些恳切的话语,学生从心理上容易接纳、认可,行动上也就自然地照此去做了,从而改变以前的陋习,争做文明上进的好学生。

前几年我送走了一届毕业生,原来班上的几名优秀学生考取了省级重点中学,中途却几次返回母校向我倾诉他们在高中学习的心理感受和苦衷,流露出想退学再回母校学习的念头。我知道他们内心的痛楚是什么?一是没有进重点班,二是不被老师重用。进而产生一种失

落感、自卑感。于是就及时写信予以疏导。首先我肯定他们个个都是佼佼者,是文姬中学当年的骄傲。再就是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其中关键的话语现在还记忆犹新:“既然弓已拉起,就要射出有力的一箭。即使翅膀断了,心依旧飞翔。”也许我的信给了他们思想上的疏导、心理上的暗示、精神上的鼓励,他们最终走出了迷茫和困惑,重新看到了希望,后来又经过三年的勤奋学习,各自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现在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每逢年节假日收到他们从不同城市发来的祝福短信,我心里总是甜蜜蜜、美滋滋的。

2008年,我参加了由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资助,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樊富珉教授举办的“贫困地区班主任班级心理团体辅导”培训学习活动,受益颇多。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把学来的东西及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里仅举两例说明。

我搞的第一次《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把主题内容定为“天生我才”。之所以这样安排,是考虑到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我校教学管理实行分类分层管理模式,以便于因材施教,而我带的八年级七班是个普通班,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差,有不少人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为了帮助找回他们失去的自尊自信,我做了精心准备,活动中全情投入。一开始就明确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然后把开学初写给全班同学的《新学年感言》读给他们听,内容是这样的:

同学们,伴随着新学年第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我们每个人都掀开了人生历程中新的一页。

也许你还在抱怨命运的不公,自己怎么坐到了八年级七班而不是

其它更好的班级。但仔细想来,过去的一年我们又虚度了多少光阴?试问: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几道?家长苦口婆心的劝导又曾听过几句?想想过去失误太多、错过太多,我们曾在胸无大志地荒废着自己的学业和青春,我们遗憾、后悔、懊恼至极。

八年级七班的同学们,和重点班的好友相比,我们不是智商不够,而是情商不足啊!正视现实,惜时奋进,我们不言弃,不放弃,因为自己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就让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句唤醒我们的希望吧!“我曾经错过太阳,但不哭泣,否则我将错过星星和月亮。”

《新学年感言》读完了,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大家纷纷表示要珍惜现在,努力上进。“天生我才”活动就这样自然地进入到预定的流程。

第一个环节“自己夸自己”。我指名让学生站起来说个人优点,起先还不好意思,后来通过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说了起来,在相互表述的过程中,各人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

第二个环节“优点大轰炸”。要求每位学生起来后,说出本班某个同学至少三个优点。大家滔滔不绝,说得眉飞色舞,倍感自由放松,开心快乐。每个人赞扬他人的同时,也重新欣赏着自己。参与活动后,孩子们又找回了自尊自信,确立了奋斗目标。为了克服普通班孩子的自卑心理,强化他们的自信心,我把提前搜集到的交流材料贴到黑板上,让全班同学齐声朗读。

我能行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

别人说我行,努力才会行。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

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

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

不但自己行,帮助他人行。

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最后我的结束语是:同学们,扬起自信的帆,架起理想的船,让我们团结一致,乘风破浪,奋勇向进!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我们的活动任务顺利完成。同学们重新找回自尊自信,他们的精神风貌有了明显变化。调皮捣蛋的学生不规行为收敛了,流动红旗挂在了我们班教室门前,学习风气也有好转,考试成绩有了显著提高,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渐渐形成。

活动后我的感悟是:学生的自信心是可以通过“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就是一道风景,作为老师要学会欣赏他们。

还有一次活动值得一提,当时我确定的活动内容是“我爱我家”。想以此来唤醒学生爱家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肩负起对家庭的责任。

当我按事先设计的内容项目去做时,中间出现了问题。我要求同学们回忆小时候与父母幸福生活的情景时,个别学生一反常态,情绪非常低落,不愿参与,甚至对抗。一时之间,我满头雾水,十分尴尬。

为了不影响活动进行,我说“大家静一静,不愿与同学一起分享家庭幸福生活画面的同学请举手。”一数竟有五人。“请你们拿出纸,写出自己不想分享的理由,如果是隐私老师为你们保守秘密。”我一边指导大家完成活动内容,一边利用间息抽看刚才那几个同学写的纸条。××写到“我太可怜了,从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我和伯父伯母生活在一起。”××写着“我打记事起,老一个人在家,妈妈去世早,爸爸整天在外干活。”××也写着“我爸在一次建筑施工中不幸离开了我们,妈妈一个人在家喂牛种地,很苦很累,她整日愁眉苦脸,默默流泪。”还有一个同学写的是“我妈妈跟别的男人跑了,爸爸整天打麻将,我只能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看过之后,我的心里十分痛楚,也难怪孩子不愿与人分享,这那里有幸福可言!

在安排好其他同学的活动后,我把这五位同学叫到教室外,很受感动地说:“老师理解你们!同情你们!你们虽然缺失父母的爱,但决不能丧失对家庭的爱。否则恶性循环下去,会让更多的人受伤害。家庭残缺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家庭残缺而导致的心灵不够健全,你们应该学会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为现在和你们朝夕相处的亲人多想想,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些孩子听了我的话后,虽一言不发,但神情中露出了理解与感激之意。

活动结束后,我反复思考,想着那句富有哲理的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们要时时关注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灵成长,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

导,使他们在班集体中健康快乐地生活。

一次目的明确、组织精心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型,可塑性极强的中学生意义是深远的。每一位人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中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孩子们的心灵得到健康成长。


相关内容

  • 开展"关注心灵,我们携手成长"特色教育活动总结
  • 美学家朱光潜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必须经过青少年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 ...

  • 重视生命教育 关注生命成长
  • 论文标题:重视生命教育 关注生命成长 作者单位: 作者姓名: 联系电话: 溧阳市河心小学 郑国庆 [1**********] 重视生命教育 关注生命成长 ----浅谈小学生命教育开展的途径和策略 我国当前小学教育的对象,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总有一些学生由于心理障碍,缺乏应有的 ...

  • 孩子"症状"对心灵成长的意义
  • 孩子"症状"对心灵成长的意义 南心理 廖祥慧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父母特别不能接受孩子的问题行为,但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的"症状"对其心灵成长是有重要意义的.如何理解孩子"症状"对心灵成长的重要意义呢? 曾经,我 ...

  • 25个字的教育箴言
  • 让小学从"小"做起 [李克兴]我们的对话还是从探寻教育的根本开始吧!我认为,教育如同一棵大树.很多时候,人们特别关注树干和树冠,却鲜有人关注它的根.根深方能叶茂,教育须抓住根本. [陶继新]儒家先师有言:"本立而道生."抓住根本,就会有"道生&quo ...

  • 浅谈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 浅谈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姓名:陈欣艳 职务:班主任 职称:初级 联系电话:[1**********]邮编:410013 单位名称:长沙市岳麓区滨江小学 详细地址: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滨江小学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中导致离异因素的增多,很多的孩子变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管理的 ...

  • 让爱渗透幼儿心灵
  • 让爱渗透幼儿心灵 泰兴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刘燕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树立健康的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如今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视为“小皇帝”被捧着,凡事以他们为中心,对其物质生活百依百顺,对知识技能的 ...

  • 苏州新家访 新教育 关注孩子心灵成长
  • 京翰教育一对一家教辅导(http://www.zgjhjy.com)-中小学课外辅导专家 苏州新家访 新教育 关注孩子心灵成长 内容由京翰教育一对一家教辅导(http://www.zgjhjy.com)整理 今年9月,苏州市教育局首次推出"集中家访月"活动,苏州所有中小学幼儿园组 ...

  • 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引领青少年心灵成长
  •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7-08 作者:胡晓容 打印 点击:99 当今世界风云际会,瞬息万变,各种思潮.各种价值观在不断涌现.碰撞与磨合,个体在矛盾与冲突中找寻平衡.完善自我.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以其特有的张力,用全身心的力量在不断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和吸收速度,来满足自我心灵快速 ...

  •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在我们这样一个注重子女教育.望子成龙的国度里,素质教育呼吁日渐强烈,社会和家庭应给学生施加一种怎样的心理影响,营造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应在全社会树立什么样人才观,值得人们认真思考.从社会学和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具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