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孩子间的冲突
实录:
小班幼儿已经有了初浅的交往愿望,但仍摆脱不了以自我为中心——最近,班级里新开设了一个游戏——点心店,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早晨一来就去光顾。这天,“点心店”里传来了大声吵闹的声音,“服务员”汇汇和“顾客”安绮吵架了。只见汇汇按着蒸笼嚷着:“等会儿,等会儿,还没熟呢!”安绮也不甘示弱:“再不给我,我就走了!”两人僵持不下,脸都涨红了。
反思:
平时,我们教育孩子玩的时候说话声音要轻轻的,然而这次我听见孩子们的争吵并没有生气和指责。孩子之间发生冲突不一定是坏事,而且老师光说一句谁对谁错也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要找到问题所在,两个孩子为什么会发生冲突? 首先,分析一下“服务员”汇汇的游戏行为,他想把点心烧熟,说明他角色定位是准确的,而且会展开丰富的联想,象征性地把包子、蒸饺等盖上盖子烧烧熟,会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顾客”安绮作为顾客,来店里想快点吃到点心,这种心理也是正常的。
小班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浅的交往愿望,正在由平行游戏向协同游戏转化的过程中,但由于缺乏经验,仍摆脱不了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上幼儿之间由于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在游戏中他们可能无法准确表达或难以达成共识,最终导致冲突的发生。
在成人世界里,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但是小班孩子是无法像成人或大班孩子那样去协商解决问题的。此时,老师应起到调整和指导作用,帮助幼儿满足他们对游戏的渴望。
当面临幼儿同伴之间冲突时,老师首先该考虑的是“我能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获得什么”,“我创设的环境是不是有问题”,而不要急于一本正经地制止冲突,结束游戏。老师应仔细观察,耐心倾听,安抚幼儿情绪。只要矛盾不是进行到肢体冲突,老师应先耐心了解情况后再发表意见。千万不要因为有的孩子平时调皮,就直接急躁地责备孩子吵闹。老师应让孩子尽可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当事人说不清楚可以向周围孩子询问。老师还可以以游戏的身份进入“打圆场”,在和孩子们一同游戏的过程中及时调节,并给予必要指导,化矛盾为积极的一面,这样不但能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人际交往的本领,而且还能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健康发展。游戏后,老师要及时讲评,帮助幼儿提升生活经验。
如何化解孩子间的冲突
实录:
小班幼儿已经有了初浅的交往愿望,但仍摆脱不了以自我为中心——最近,班级里新开设了一个游戏——点心店,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早晨一来就去光顾。这天,“点心店”里传来了大声吵闹的声音,“服务员”汇汇和“顾客”安绮吵架了。只见汇汇按着蒸笼嚷着:“等会儿,等会儿,还没熟呢!”安绮也不甘示弱:“再不给我,我就走了!”两人僵持不下,脸都涨红了。
反思:
平时,我们教育孩子玩的时候说话声音要轻轻的,然而这次我听见孩子们的争吵并没有生气和指责。孩子之间发生冲突不一定是坏事,而且老师光说一句谁对谁错也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要找到问题所在,两个孩子为什么会发生冲突? 首先,分析一下“服务员”汇汇的游戏行为,他想把点心烧熟,说明他角色定位是准确的,而且会展开丰富的联想,象征性地把包子、蒸饺等盖上盖子烧烧熟,会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顾客”安绮作为顾客,来店里想快点吃到点心,这种心理也是正常的。
小班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浅的交往愿望,正在由平行游戏向协同游戏转化的过程中,但由于缺乏经验,仍摆脱不了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上幼儿之间由于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在游戏中他们可能无法准确表达或难以达成共识,最终导致冲突的发生。
在成人世界里,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但是小班孩子是无法像成人或大班孩子那样去协商解决问题的。此时,老师应起到调整和指导作用,帮助幼儿满足他们对游戏的渴望。
当面临幼儿同伴之间冲突时,老师首先该考虑的是“我能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获得什么”,“我创设的环境是不是有问题”,而不要急于一本正经地制止冲突,结束游戏。老师应仔细观察,耐心倾听,安抚幼儿情绪。只要矛盾不是进行到肢体冲突,老师应先耐心了解情况后再发表意见。千万不要因为有的孩子平时调皮,就直接急躁地责备孩子吵闹。老师应让孩子尽可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当事人说不清楚可以向周围孩子询问。老师还可以以游戏的身份进入“打圆场”,在和孩子们一同游戏的过程中及时调节,并给予必要指导,化矛盾为积极的一面,这样不但能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人际交往的本领,而且还能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健康发展。游戏后,老师要及时讲评,帮助幼儿提升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