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观课报告
作者:王玉洪
单位:西小王镇小学
近日,观看了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一堂《估算》课,我被吴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她个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亲身感受到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乐于学习数学的真实课。并亲自领略了如何用一颗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心去完成教学流程的。综观整堂课,语言亲切自然,有亲和力,课堂朴实,实实在在,没有任何玄虚,情境营造,激发兴趣,教师善于关注学生,点燃学生思维上的火花,拓展内容适时,紧密联系学习的实际,又激发学生兴趣。
吴老师上课伊始问题导入,“在估算的学习中你遇到过哪些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提问题, 同时吴老师并不急于回答,而是采用“集问题汇”的形式,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挥。这一点老师们是做不到的,都是踏题而至,更谈不到课堂中近十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从而使多数学生感受不到来自老师的尊重与信任。
接着吴老师选取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购物情景,并从购物的情景中提炼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在下面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然后吴老师给出了三种情况:A、在货架上拿商品的时候,想200元够吗?B、售货员在收银机上计算总价时。C、妈妈给售货员钱的时候。学生在思考辨析中,充分感受到估算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价值,撩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贴近生活,順理深入,思中激趣。 随后在曹冲称象的情景中,吴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大象的重量和称6次石头的重量相同,于是让学生估 计称6次石头的总重量。在这里吴老师并没有利用老师的权威,告诉学生应该如何“估算”,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估算的方法,同时请了几个学生上台把自己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这才是教师教的艺术所在,充分体现以学为主。接着师生梳理“估算”的不同方法。奏响了课堂的经典:“大估”“小估”“凑整估”“上下估”…特别点明了300×7这种估的新异性。并让其讲出是怎样估的、你喜欢怎样的估。接着再与准确估对比,你最喜欢什么估,为什么最喜欢这样的估。层层引导、适时激发。使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学生既明白了估算的算理,又会用了估算的算法,真是教学艺术的极致。吴老师在最后的拓展题上更是匠心独运,既让学生如何使用估算的算理和算法,又对估算的算理和算法进一步巩固。
总之吴老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
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专家无愧于专家,看了吴老师的课,让我明白了怎样去授课,她的课堪称一绝。
《估算》观课报告
作者:王玉洪
单位:西小王镇小学
近日,观看了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一堂《估算》课,我被吴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她个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亲身感受到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乐于学习数学的真实课。并亲自领略了如何用一颗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心去完成教学流程的。综观整堂课,语言亲切自然,有亲和力,课堂朴实,实实在在,没有任何玄虚,情境营造,激发兴趣,教师善于关注学生,点燃学生思维上的火花,拓展内容适时,紧密联系学习的实际,又激发学生兴趣。
吴老师上课伊始问题导入,“在估算的学习中你遇到过哪些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提问题, 同时吴老师并不急于回答,而是采用“集问题汇”的形式,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挥。这一点老师们是做不到的,都是踏题而至,更谈不到课堂中近十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从而使多数学生感受不到来自老师的尊重与信任。
接着吴老师选取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购物情景,并从购物的情景中提炼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在下面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然后吴老师给出了三种情况:A、在货架上拿商品的时候,想200元够吗?B、售货员在收银机上计算总价时。C、妈妈给售货员钱的时候。学生在思考辨析中,充分感受到估算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价值,撩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贴近生活,順理深入,思中激趣。 随后在曹冲称象的情景中,吴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大象的重量和称6次石头的重量相同,于是让学生估 计称6次石头的总重量。在这里吴老师并没有利用老师的权威,告诉学生应该如何“估算”,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估算的方法,同时请了几个学生上台把自己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这才是教师教的艺术所在,充分体现以学为主。接着师生梳理“估算”的不同方法。奏响了课堂的经典:“大估”“小估”“凑整估”“上下估”…特别点明了300×7这种估的新异性。并让其讲出是怎样估的、你喜欢怎样的估。接着再与准确估对比,你最喜欢什么估,为什么最喜欢这样的估。层层引导、适时激发。使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学生既明白了估算的算理,又会用了估算的算法,真是教学艺术的极致。吴老师在最后的拓展题上更是匠心独运,既让学生如何使用估算的算理和算法,又对估算的算理和算法进一步巩固。
总之吴老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
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专家无愧于专家,看了吴老师的课,让我明白了怎样去授课,她的课堪称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