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N射线

  故事应该从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讲起。伦琴的实验记录按其遗嘱销毁,该发现的具体细节已无从确知。根据当时的资料,大致是这样的:1895年11月的一天,伦琴在暗室里用黑色薄纸板把一个克鲁克斯管(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克鲁克斯发明的一种高真空放电管―――阴极射线管)密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流,准备做阴极射线的实验,却意外地发现一块放在旁边用来做别的实验的荧光屏发出了光辉。在连续进行了6周的严密实验后,他认定放电管发出了一种未知的射线―――X射线。6年后,伦琴因此获得了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后来发现,在伦琴之前,实际上已有几个人,包括克鲁克斯本人,都观察到了X射线,但都没有意识到。伦琴不仅有好的运气,更重要的是他能把握住运气。在伦琴之后,有许多人想成为伦琴第二。其中包括法国南锡大学物理教授布朗洛。布朗洛是个杰出的物理学家,由于在电磁学领域的成就,当选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并两次获得科学院大奖。1903年,他在研究X射线的偏振现象时,遇到了类似伦琴一样的运气。他的实验材料是一根放在密闭铁管中的热铂丝,铁管留了一条铝做的细缝。他注意到从中射出的射线似乎能够让附近煤气灯的火焰变得更亮,而且还能让荧光屏变得更亮。他认定这也是一种未知的新射线,取名N射线,以纪念他任职的大学。    布朗洛很快又发现很多材料都能天然地发射N射线,比如石英、大多数的金属,但是不包括木头。太阳也能发出N射线,而且还能储存在某些材料中。把一块砖用黑纸包好在太阳下晒一会儿,就能让它持续不断地发出强烈的N射线。就像光透过玻璃三棱镜发生折射形成光谱一样,让N射线透过铝质三棱镜也会形成频谱,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用一块特制的荧光屏检测出来。布朗洛还发现N射线能够奇妙地增强人的视力。    这种射线看来要比X射线神秘得多,也重要得多。布朗洛迫不及待地发表论文宣布其发现,在3年内发表了26篇相关论文和一部著作。其他法国科学家也纷纷跟进,到1906年时已有120多名科学家发表了近300篇研究N射线的论文。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贝克勒尔也凑这个热闹,写了10篇有关论文。最神的是布朗洛的同事、南锡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学教授查彭蒂尔,他发现兔子、青蛙、人体都能发射很强的N射线,而且N射线不仅能增强人的视力,还能增强嗅觉、味觉和听力。这种“生理射线”还能通过电线传导。查彭蒂尔为此发表了38篇论文,光是1904年5月一个月就发表了7篇有关论文。    但是德国、英国的物理学家们却无法重复布朗洛的发现,不免心存疑惑。这些“失败者”中包括著名的物理学家英国的开尔文勋爵、克鲁克斯,德国的鲁本斯、卢默尔。1904年,恰好以善于揭露伪科学著称的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罗伯特・伍德到英国参加会议,与会者便请他去布朗洛实验室看个究竟。    伍德拜访了布朗洛实验室。布朗洛热情地向伍德演示N射线实验。这些实验都是在暗室中进行的,这就让伍德有了恶作剧的机会。在第一个实验中,布朗洛用N射线源对准电火花,声称这使火光变亮,然后用手遮挡N射线源,声称火光又变暗了。但是伍德都看不出亮度有变化,提议由他用手来遮挡N射线源让布朗洛观察火光亮度变化。伍德后来向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说,他的手根本没有动弹,布朗洛却一会儿说亮了,一会儿说暗了。    第二个实验是布朗洛把一把锉刀放在眼睛旁,声称锉刀发出的N射线使得他的视力增强,能够看清远处夜光钟的指针。伍德提出替他握锉刀,偷偷地换成木头尺子,按布朗洛的说法,木头不能发出N射线,但是布朗洛同样声称看清了指针。第三个实验是N射线的折射实验,布朗洛准确地从屏幕上一条条读出了N射线的频谱,他不知道的是,伍德早已偷偷地把铝质棱镜拿走藏到兜里,N射线根本不应该发生折射!    有的文献说,在伍德向外界公布了这些实验结果,证明了N射线纯出自想象之后,布朗洛就身败名裂,甚至发疯而死。其实布朗洛在那一年再次获得了法国科学院的大奖,到1910年才因到了退休年龄而退休,并一直活到1930年,享年81岁。其间他还在著书立说、发表演讲,丝毫没有发疯的迹象―――当然,他一直坚持认为N射线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太过微妙,不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为了证明N射线是客观存在的,布朗洛在书中出示了似乎很客观的证据:有照片为证,N射线让电火花变亮了,在照片上,有N射线的比没有N射线的要亮得多。但是这很可能是两张照片的曝光或显影的时间不同导致的。    布朗洛看来是很真诚地相信他的发现,而不是有意造假。科学史上类似这种由于强烈的主观偏向而自欺欺人的例子屡见不鲜,但是为何有如此多的训练有素甚至声名卓著的科学家都在这一事件中跟着晕头转向,却是一个比N射线更神秘的谜。他们以法国科学家为主。在19世纪下半叶,法国已丧失了世界科学中心的地位,落后于德国和英国。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大败,向德国割地赔款,更是沉重打击了法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也许,正是在赶英超德、振兴法国科学事业的爱国激情的驱使下,法国科学家浮躁地抛弃了一些基本的科学原则,结果却沦为国际笑柄。   (乔真摘自《经济观察报》   2008年10月27日)

  故事应该从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讲起。伦琴的实验记录按其遗嘱销毁,该发现的具体细节已无从确知。根据当时的资料,大致是这样的:1895年11月的一天,伦琴在暗室里用黑色薄纸板把一个克鲁克斯管(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克鲁克斯发明的一种高真空放电管―――阴极射线管)密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流,准备做阴极射线的实验,却意外地发现一块放在旁边用来做别的实验的荧光屏发出了光辉。在连续进行了6周的严密实验后,他认定放电管发出了一种未知的射线―――X射线。6年后,伦琴因此获得了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后来发现,在伦琴之前,实际上已有几个人,包括克鲁克斯本人,都观察到了X射线,但都没有意识到。伦琴不仅有好的运气,更重要的是他能把握住运气。在伦琴之后,有许多人想成为伦琴第二。其中包括法国南锡大学物理教授布朗洛。布朗洛是个杰出的物理学家,由于在电磁学领域的成就,当选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并两次获得科学院大奖。1903年,他在研究X射线的偏振现象时,遇到了类似伦琴一样的运气。他的实验材料是一根放在密闭铁管中的热铂丝,铁管留了一条铝做的细缝。他注意到从中射出的射线似乎能够让附近煤气灯的火焰变得更亮,而且还能让荧光屏变得更亮。他认定这也是一种未知的新射线,取名N射线,以纪念他任职的大学。    布朗洛很快又发现很多材料都能天然地发射N射线,比如石英、大多数的金属,但是不包括木头。太阳也能发出N射线,而且还能储存在某些材料中。把一块砖用黑纸包好在太阳下晒一会儿,就能让它持续不断地发出强烈的N射线。就像光透过玻璃三棱镜发生折射形成光谱一样,让N射线透过铝质三棱镜也会形成频谱,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用一块特制的荧光屏检测出来。布朗洛还发现N射线能够奇妙地增强人的视力。    这种射线看来要比X射线神秘得多,也重要得多。布朗洛迫不及待地发表论文宣布其发现,在3年内发表了26篇相关论文和一部著作。其他法国科学家也纷纷跟进,到1906年时已有120多名科学家发表了近300篇研究N射线的论文。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贝克勒尔也凑这个热闹,写了10篇有关论文。最神的是布朗洛的同事、南锡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学教授查彭蒂尔,他发现兔子、青蛙、人体都能发射很强的N射线,而且N射线不仅能增强人的视力,还能增强嗅觉、味觉和听力。这种“生理射线”还能通过电线传导。查彭蒂尔为此发表了38篇论文,光是1904年5月一个月就发表了7篇有关论文。    但是德国、英国的物理学家们却无法重复布朗洛的发现,不免心存疑惑。这些“失败者”中包括著名的物理学家英国的开尔文勋爵、克鲁克斯,德国的鲁本斯、卢默尔。1904年,恰好以善于揭露伪科学著称的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罗伯特・伍德到英国参加会议,与会者便请他去布朗洛实验室看个究竟。    伍德拜访了布朗洛实验室。布朗洛热情地向伍德演示N射线实验。这些实验都是在暗室中进行的,这就让伍德有了恶作剧的机会。在第一个实验中,布朗洛用N射线源对准电火花,声称这使火光变亮,然后用手遮挡N射线源,声称火光又变暗了。但是伍德都看不出亮度有变化,提议由他用手来遮挡N射线源让布朗洛观察火光亮度变化。伍德后来向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说,他的手根本没有动弹,布朗洛却一会儿说亮了,一会儿说暗了。    第二个实验是布朗洛把一把锉刀放在眼睛旁,声称锉刀发出的N射线使得他的视力增强,能够看清远处夜光钟的指针。伍德提出替他握锉刀,偷偷地换成木头尺子,按布朗洛的说法,木头不能发出N射线,但是布朗洛同样声称看清了指针。第三个实验是N射线的折射实验,布朗洛准确地从屏幕上一条条读出了N射线的频谱,他不知道的是,伍德早已偷偷地把铝质棱镜拿走藏到兜里,N射线根本不应该发生折射!    有的文献说,在伍德向外界公布了这些实验结果,证明了N射线纯出自想象之后,布朗洛就身败名裂,甚至发疯而死。其实布朗洛在那一年再次获得了法国科学院的大奖,到1910年才因到了退休年龄而退休,并一直活到1930年,享年81岁。其间他还在著书立说、发表演讲,丝毫没有发疯的迹象―――当然,他一直坚持认为N射线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太过微妙,不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为了证明N射线是客观存在的,布朗洛在书中出示了似乎很客观的证据:有照片为证,N射线让电火花变亮了,在照片上,有N射线的比没有N射线的要亮得多。但是这很可能是两张照片的曝光或显影的时间不同导致的。    布朗洛看来是很真诚地相信他的发现,而不是有意造假。科学史上类似这种由于强烈的主观偏向而自欺欺人的例子屡见不鲜,但是为何有如此多的训练有素甚至声名卓著的科学家都在这一事件中跟着晕头转向,却是一个比N射线更神秘的谜。他们以法国科学家为主。在19世纪下半叶,法国已丧失了世界科学中心的地位,落后于德国和英国。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大败,向德国割地赔款,更是沉重打击了法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也许,正是在赶英超德、振兴法国科学事业的爱国激情的驱使下,法国科学家浮躁地抛弃了一些基本的科学原则,结果却沦为国际笑柄。   (乔真摘自《经济观察报》   2008年10月27日)


相关内容

  • 日树轮证实 8世纪末神秘宇宙辐射袭地球(图)
  • 来源:转载 作者:佚名 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杂志,在周日(3日)最新发行的杂志中,报导了日本科学家对一个遗址的两棵老雪松进行碳14检测后,发现老松曾在公元774至775年间,遭到神秘的宇宙辐射能量撞击. 日本科学家近日对一个遗址的两棵老雪松进行碳14检测后,发现老松曾在公元774至775 ...

  • 原子结构模型的主要演变过程
  • 原子结构模型的主要演变过程 1.思考"大物质与小物质"的关系 公元前 400 多年,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提出万物由原子构成的思想,认为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实心小球. 2.小物质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19 世纪初,道尔顿对小物质的思考,创立了原子学说,基本观点包括: ①一切物 ...

  • 太阳系边缘发现充满直径1.6亿公里磁场泡(图)
  •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0日 16:32  新浪科技 在太空飞行的旅行者探测器.两艘旅行者探测器于1977年发射升空之后,对外太阳系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进行了近距离考察,现在它们已经接近太阳系的边缘 每一个这样的"泡泡"直径达到约 ...

  • 科学家发现宇宙巨型环结构 尺度达50亿光年-今日头条
  •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在距离我们大约70亿光年的距离上出现了神秘的伽玛射线暴,进一步的发现揭示了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天体,而是由九个伽玛射线暴释放天体组成的超级结构,跨度达到了50亿光年.这个距离几乎无法想象,即使在宇宙的尺度上,50亿光年也不是闹着玩的,这是一个巨大的结构,足够容纳下3.5万个银河 ...

  • 查德威克与中子的发现
  • ■Ernie Tretkoff/文 ■萧如珀. 杨信男/译 ■译自 APS News,2007 年 5 月 James Chadwick 直至 20 世纪 20 年代时,物理学家都知道原子大部分的质量位于其中心的原子核中,而这个中心核中含有质子.1932 年5 月,查德威克(James Chadwi ...

  • 揭秘诡异百慕大:海底金字塔或为大西国遗址(图)
  • 揭秘诡异百慕大:海底金字塔或为大西国遗址(图)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14/06/09 论坛交流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日前报道,科学家准备发射卫星来对异常区进行研究.百慕大三角是大西洋的一个地区,从佛罗里达州到百慕大三角,到波多黎各以西越过巴哈马群岛这一段空间被认为是异常区域. ...

  • 我发现了角的数法规律
  • 我发现了角的数法规律 常州市花园小学 四(1) 周炘宁 10 月份月考卷上,有一道这样的数学题,如图:数一数,共有几个角? A O 当时,我就一个一个数,花了近两分钟时间找了5个角,结果被扣了2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还有吗?我自己有些怀疑,便认真研究.我发现如果以OA 作为起始边,便能与其它3条射线 ...

  • 了解宇宙如何运行1-4集解说词
  • <了解宇宙如何运行>纪录片解说词 (根据记录整理,不准确,供参考) 第一集:恒星 恒星世界在暴力中诞生,也在暴力中消亡.恒星运动推动了宇宙的运转,也是生命的起源.银河系有2000亿个恒星,太阳是银河系中亿万恒星中的一个,有46亿年的历史,直径为160万公里,在银河系及宇宙中,太阳的体积微 ...

  • 人类灵魂是一种暗物质吗!
  • 董氏猜想--人的灵魂是一种暗物质 暗物质和暗能量是世纪谜题 21世纪初科学最大的谜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它们的存在,向全世界年轻的科学家提出了挑战. 暗物质存在于已知的物质之外,人们目前知道它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么,它的构成也和人类已知的物质不同.在宇宙中,暗物质的能量是人类已知物质的能量的5倍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