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
2. 由于连续流动反应器内 ,或某些流体 微元流动方向与主体流动方向相反 及内部构件等原因,使反应器内流体流动产生不同程度的返混。
选择题
1. 停留时间分布实验的结果为σ
2
=0. 318,可判断反应器中的流型为( c )。
a. 平推流(活塞流) b. 全混流 c. 非平推流(活塞流)也非全混流
2. 停留时间分布实验在反应器入口处注入的示踪剂为( a )。 a. 饱和氯化钾溶液 b. 饱和氯化钠溶液 3. 停留时间分布实验,测定反应器出口流体的( b ),就可求得示踪剂的浓度。
a. 电容 b. 电导率 c. 电流 4. 多级混合模型的虚拟级数是( a )。
a. 无因次方差的倒数 b. 方差的倒数
5. 停留时间分布实验可用( a )式计算出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C (t )
a.
t
∑C (t )
0∞
b.
C (t )
∑t ⋅C (t )
c.
∞
∑∆t ⋅C (t )
∞
∑C (t )
∞
问答题
连续均相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实验在反应器出口处测定出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数据见下表。试回答物料的平均停留时间。
t/s C(t)/mv
1 0.301
10 1.159
20 1.064
30 0.970
∞0
40 0.898
50 0.833
答:∵ 脉冲法所测数据的平均停留时间计算式为 t =
∑t ⋅C (t ) ∑C (t )
0∞
,将实验数据带入则有
t =
∑t ⋅C (t )
∞
∑C (t )
∞
=
1⨯0. 301+10⨯1. 159+20⨯1. 064+30⨯0. 970+40⨯0. 898+50⨯0. 833139. 841 ==26. 764(s )
0. 301+1. 159+1. 064+0. 970+0. 898+0. 8335. 225
∴ 物料的平均停留时间是26.764s
填空题
2. 由于连续流动反应器内 ,或某些流体 微元流动方向与主体流动方向相反 及内部构件等原因,使反应器内流体流动产生不同程度的返混。
选择题
1. 停留时间分布实验的结果为σ
2
=0. 318,可判断反应器中的流型为( c )。
a. 平推流(活塞流) b. 全混流 c. 非平推流(活塞流)也非全混流
2. 停留时间分布实验在反应器入口处注入的示踪剂为( a )。 a. 饱和氯化钾溶液 b. 饱和氯化钠溶液 3. 停留时间分布实验,测定反应器出口流体的( b ),就可求得示踪剂的浓度。
a. 电容 b. 电导率 c. 电流 4. 多级混合模型的虚拟级数是( a )。
a. 无因次方差的倒数 b. 方差的倒数
5. 停留时间分布实验可用( a )式计算出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C (t )
a.
t
∑C (t )
0∞
b.
C (t )
∑t ⋅C (t )
c.
∞
∑∆t ⋅C (t )
∞
∑C (t )
∞
问答题
连续均相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实验在反应器出口处测定出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数据见下表。试回答物料的平均停留时间。
t/s C(t)/mv
1 0.301
10 1.159
20 1.064
30 0.970
∞0
40 0.898
50 0.833
答:∵ 脉冲法所测数据的平均停留时间计算式为 t =
∑t ⋅C (t ) ∑C (t )
0∞
,将实验数据带入则有
t =
∑t ⋅C (t )
∞
∑C (t )
∞
=
1⨯0. 301+10⨯1. 159+20⨯1. 064+30⨯0. 970+40⨯0. 898+50⨯0. 833139. 841 ==26. 764(s )
0. 301+1. 159+1. 064+0. 970+0. 898+0. 8335. 225
∴ 物料的平均停留时间是26.7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