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历史概念

新中国历史概念

 共同纲领(施政纲领)

1. 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2.意义:开启了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

 五四宪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的历史

1.“旧政协”: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同年11月,国民党撕毁决议,单方面宣布召开“国民大会”,使旧政协解体。

2.1948年中共提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3.1949年第一届新政协在北平举行,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

 统购包销与统购统销

统购包销: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低级形式。按法令规定由国营商业部门统一收购,不准私营工厂自行销售。

统购统销(1953~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一项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借助政权的强制力量,让农民把生产的粮食卖给国家。  新中国不同时期土地制度

1. 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

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

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

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建国初期

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

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

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6.十年探索时期

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

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7.改革开放时期

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

 中国农业合作化进程

1.背景:

(1)解放区时期许多农村组织了互助组进行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2)1953年大规模经济建设与农副产品供应紧张的矛盾使中共更加关心农业发展问题。

2.过程:

(1) 第一阶段:1949—1953

以办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

(2)第二阶段:1954—1955上半年

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发展,但由于发展速度过猛,不少地方出现了强迫命令、违反自愿的情况,后经整顿有所规范,但毛思想开始左倾。

(3)第三阶段:1955下半年—1956年底

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时期,基本上实现了完全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由农民个体所有制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

(4)第四阶段:1958-1983

高级农业合作社进化为工农结合的基层合作单位,政社合一  不同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地主的政策

 新中国外交

 中国工业布局变迁

新中国历史概念

 共同纲领(施政纲领)

1. 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2.意义:开启了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

 五四宪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的历史

1.“旧政协”: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同年11月,国民党撕毁决议,单方面宣布召开“国民大会”,使旧政协解体。

2.1948年中共提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3.1949年第一届新政协在北平举行,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

 统购包销与统购统销

统购包销: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低级形式。按法令规定由国营商业部门统一收购,不准私营工厂自行销售。

统购统销(1953~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一项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借助政权的强制力量,让农民把生产的粮食卖给国家。  新中国不同时期土地制度

1. 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

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

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

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建国初期

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

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

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6.十年探索时期

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

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7.改革开放时期

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

 中国农业合作化进程

1.背景:

(1)解放区时期许多农村组织了互助组进行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2)1953年大规模经济建设与农副产品供应紧张的矛盾使中共更加关心农业发展问题。

2.过程:

(1) 第一阶段:1949—1953

以办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

(2)第二阶段:1954—1955上半年

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发展,但由于发展速度过猛,不少地方出现了强迫命令、违反自愿的情况,后经整顿有所规范,但毛思想开始左倾。

(3)第三阶段:1955下半年—1956年底

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时期,基本上实现了完全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由农民个体所有制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

(4)第四阶段:1958-1983

高级农业合作社进化为工农结合的基层合作单位,政社合一  不同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地主的政策

 新中国外交

 中国工业布局变迁


相关内容

  • "中国"就是中国人的信仰
  • 人总是无法忘记自己从哪里走来.中国人对"中国"这一延续了几千年的存在,始终具有难以形容的情感牵连,其中甚至有神秘主义的因素."中国"何以如此具有魅力,有如一个人存在的母体? 而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自身,对世界的认知模式.关系模式也随之变 ...

  • 中国宪法学说史的概念与学术传统
  • 2011年1月 第38卷第1期 求是学刊Jan.,2011Vol.38No.1 SEEKING TRUTH □社会发展与法律多元 中国宪法学说史的概念与学术传统 韩大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在中国宪法学说史的研究中,相关概念的解析是一个基本前提.在宪法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 ...

  • "点.面.线"历史思维空间的构建
  • "点.面.线"历史思维空间的构建 在教学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我们传承的文明>中,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知识,达到<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本标准?我认为应构建历史思维空间: 一.历史概念的准确掌握是认识历史的基本"点& ...

  • 概念是普遍的吗?
  • 作者:张汝伦 哲学研究 2008年11期 一 现代中国哲学家在对待中西哲学的关系上,一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认为哲学就是哲学,无分中西.比较典型的代表是金岳霖.他在给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上册写的审查报告中说:"写中国哲学史就有根本的态度问题.这根本的态度至少有两个:一个态度是把 ...

  • _社会组织_概念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_张海军
  • 理论探讨 [文章编号]1674-1323(2012)12-0031-02 "社会组织"概念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张海军 (民政部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北京100721) [摘 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社会组织"的科学概念,并从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

  • 法律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 --从法律西化概念谈起 蒋立山  中国政法大学 上传时间:2007-9-25 浏览次数:2414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关键词: 法律/现代化 内容提要: 本文希望区别出两种意义上的法律"西化"概念.一种是从价值主张的意义上使用法律"西化"概念,另一种是从历史 ...

  • 论大传统和小传统概念的时间意义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 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第32卷第2期□2010年3月 V OL. 32N O. 2□MAR. 2010 论 ...

  • 对封建社会的争论论与探讨
  • 对封建社会的争论论与探讨 封建一词由来已久,对封建社会当前的学者也在真论,究竟什么时候有了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有些什么特征,至今也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说法.无论是西方抑或是东方的学者到在探讨封建社会的问题. 近年来的学术界对"封建社会"颇有一些探讨,其中最醒目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究竟有没 ...

  • 2014安康市事业单位考试大纲
  • 2014安康市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2014-10-30 14:24:10 | 作者:陕西大成教育 | 来源:大成公考原创 | 点击:3427次 安康市2014事业单位招考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 主要范围:主要考核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法律知识. ...

  • 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 文明起源
  • 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问题研究,是近年国内外学术界普遍重视的一个重要学术领域,也是当前中国学术界重点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围绕这一课题,最近涌现出不少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成果.但是,学者间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不少分歧,尤其在理论方法上,还有不少值得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我想就这些问题略谈基于个人粗浅认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