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研究

第3卷第2期

2010年3月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malofSouthwestPetroleum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01.3No.2

M81".20lO

文章编号:1674—5094(2010)02-0040—07

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研究+

张艳萍

(西南石油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南充637001)

摘要:通过对成都导游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导游人员生存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对收集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l3.0软件录入和统计并作因子分析,从中得出目前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存在的一些问题:成都导游J,-ji岗位认同感低、薪酬制度不合理、导游工作难以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需要交人头费向旅行社买团等;进而提出从旅游行政主管管理部门、旅游业工会、导游服务公司、导游激励机制等方面来改善目前导游人员的生存状况、维护其正当权益,以促进四川导游队伍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成都市;旅游;导游人员;生存状况;第三产业中图分类号:C9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863/j.issn.1674—5094.2010.02.009

近年来,伴随旅游市场竞争加剧,导游人员生存状态急剧恶化,导游问题成为摆在中国旅游业面前的

15日,主要集中在2008年成都市导游年审培报名现场,对全部问卷以现场派发即时填写、现场回收和座谈的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50份,实际有效问卷为326份。

棘手问题。而作为处于旅游接待服务的中心地位,构

成旅游行业灵魂的导游而言,其队伍的稳定和素质高低,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将起到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一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势必影响我国导游队伍的稳定,进而影响乃至危及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四川作为旅游大省,每年接待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包作为分析工具,调用其统计分析功能(Analyze)中数据简化

(DataReduction)之因子分析(FactorAnalyze)板块,对由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研

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成都导游人员担负着四川大部分游客的接待工作。笔者选择成都导游人员做研究,具有代表性,能代表四川省导游人员生存状况。为了深刻揭示成都导游人员的生存状态,寻找导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笔者以成都市导游人员为个案,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对导游人员生存状态进行广泛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导游生存危机的对策,以期为改善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和

改进导游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进行深

人的实证分析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结果进行

具体的解释,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3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现状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将具有较高

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针对成都市专职导游人员、成都市导游管理服务中心的社会兼职导游人员设计了问卷,问题包括导游培训、薪酬、绩效考评、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公共问题及少量针对导游人员的个性化问题。调查时间为2009年3月1日到2009年3月

相关的变量聚为一组构成一个新的变量,即公因子,结果可将较多的变量削减为少数几个公因子,这几个公因子彼此之间相关性很小,基本能代表所有变量进行下一步分析。由于能有效地提取内在结构,

因子分析已被旅游学者广泛地运用于多属性现象

(如旅游动机、旅游形象、生活方式、旅游影响等,这些现象无法用一个或两个变量测量)的分析中,并成

・收稿日期:2009—11一02

作者简介:张艳萍(1982一).女(汉族),四川达州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旅游经济与民族文化研究。

第2期张艳萍: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研究

表1

KMOandBartlett'sTest

41

为旅游定量分析使用频率最高的统计方法之一…。

(1)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检验

我们利用SPSSl3.0对样本进行因子分析,15

Kaiser—Meyer—OlkinMeAt¥ureof

744

SamplingAdequacy.0

Bartlett'sTestofSphericityApprox.Chi—Square

dfSig.

个指标被浓缩为5个公共因子(表1),其中相关性

检验KMO=0.744,表明其样本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大于或等于0.7);另外,这里Bartlett值Bartlett's1066.330,相伴概率P<0.000,要求Bartlett's的卡方值达到显著程度,由表l可见已达到显著程度,所以可以采用因子分析。

(2)提取公因子

表2反映了因子分析从每个变量中提取的信息量,从中可以看到公因子提取了带团需要交人头费

一孟

资料来源:笔者调查而得

73.5%的信息,而提取了旅游主管部门针对导游出台的政策不切实际,难以执行46.7%的信息。对其

他原始变量的信息提取居于这两者之间,所以公因子可以基本反映所有变量的信息。

表2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公因子方差衰

表3显示各因子所能够解释原始变量总方差的

情况。按照提取出的公因子的特征值必须大于l的原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提取的5个因子,其特

及IBlack(1998)指出,由于因素分析的目的在以少

数几个因素,以能解释原有变量的变异量,因此,在

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决定保留的因素所能解释的变异量能达到95%以上,至于社会科学则以达到60%

征值最初分别为2.932、2.743、1。397、1.092、1.078;变异量分别为19.544%、18.289%、

9.313%、7.282%、7.184%,共解释了原始变量总方

为宜【2J8。本文保留五个因素共解释61。+61l%的变

异量,还是可以接受的。

(3)因子旋转

差的61.611%。而旋转以后特征值分别为2.752、

1.974、1.854、1.443、1.220,变异量分别为

18.346%、13。157%、12.358%、9.617%、8.132%。

为了使因子分析得到更好的效果,有必要采用因子旋转的方法,使因子载荷两极分化,要么接近于0,要么接近于1,来减少对因子命名的主观性,旋转后的因子往往具有更鲜明的实际意义,从而更容易解释。我们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得到载荷矩

阵(表4)。

同样解释了原始变量总方差的61.61l%。可见因子旋转前后公因子解释原始变量总方差的能力相

同。结果可知,我们所取的5个公因子解释了原始

变量61.611的信息,根据Hair、Andersou、Tatham

42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表3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调查所能解释的方差比例表

…,

初始特征值

提取方差总量

旋转后提取方差总量

=二::

12345

璺量奎量亘坌些墨塑亘坌些

2.9322.7431.3971.0921.078O.8090.778O.7450.6160.6060.563O.482

19.54418.2899.3137.2827.1845.3935.1904.9674.1064.0393.7523.2172.8972.6762.152

19.54437.83347.14654.彤狞61.61167.00472.19477.16181.26785.30689.05892.27495.17297.848100.000

些量奎量亘坌些墨墼亘坌些

2.9322.7431.39r71.0921.078

19.54418.2899.3137.2827.184

19.544

璺量变量亘坌堕墨翌亘坌堕

2.7521.9741.8541.4431.220

18.34613.15712.3589.6178.132

18.34631.50343.86253.47961.6ll

37.833

47.146

54.42761.6ll

6789

n他B0.435O.40l

M”0.323

表4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调查因子分析旋转后成分矩阵表

b由锄6∞Method:PrincipalComponentA埘b5i毫.Rotation

Method:Varimaxwith缸Iis盯Normalization.aRotationeonverl§edin10iteration

资料来源:笔者调查分析所得1—15代表问卷调查Q二的15个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我们结合因子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表5)。

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成都导游人员的生存状况包括:岗位认同感、行业内部协作及收入来源、得到理解与劳动技能评定、工作评价、人头费等五个公因子。由于我们是按照李克特(Likert)五点量表,李克特量表是属评分加总式量表最常用的一种,它以一系列陈述开始,每一个陈述表达一种或明确赞成

或明确不赞成的态度。其中5代表非常赞同;4代

表比较赞同;3代表无法确定;2代表不太赞同;1代表很不赞同,因此,变量项目的平均数越高,代表赞

同程度越高。其中“导游工作压力大、强度高”的均值4.6l,排名第一,与成都导游人员的实际生存状

况吻合;另外,“带团需要向旅行社交人头费”均值2.26,得分最低,反映了成都导游人员对人头费的强烈反对,也与实际情况相同。

第2期

张艳萍:

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研究

43

表5因子重命名及均值

资料来源:笔者调查分析所得

地的同行。据调查,目前武汉中文专职导游的旺季

4主要结论

(1)成都导游人员岗位认同感低

成都导游人员普遍认为导游工作压力大、强度高、社会福利欠缺、安全感少。考虑到四川旅游景点大多路途遥远,不排除有塌方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成都导游人员工作客观上具备一定危险性。由于旅游业淡旺季明显,导游工作还存在不稳定性,考虑到这些情况,导游人员很难把导游行业作为长期职业。他们还认为旅游主管部门对导游关心少打击多,针对导游人员出台的收入政策难以执行。以上种种原因导

月收人大多仅在1000元出头的水平口J。湖南省导游人员平均月收入差异比较明显,l000元以下收入的占了大约43.5%,1000—3000元的占49.7%,各占一半左右MJ。南宁市导游人员收入水平不高,调查中发现月平均收入l000元以下者的比例高达70.27%;月收入1

000—1

500元者有21.62%;月收

入1500—2000元者仅占5.41%;而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者仅有2.7%HJ。四川省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成都导游人员收入相对武汉、南宁等地略高是很正常的。

国外导游收费范围在每工作日几十元到300美

致了导游人员流失率高,高级人才难以留在行业内。

(2)成都导游人员收入不高,薪酬机制不合理

2008年成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943

元之间,其中欧美各国导游服务收费一般在100至200美元之间,日本的导游服务收费最高日收费(8

小时)298美元,个别地区低于100美元【6J。这也显示我国旅游业发展水平与国外旅游业之间的差距。

77%的导游人员认为,很少或完全没有基本工

元,同比增长14.1%①。成都导游人员年收入调查显示有52.4%全年收入在2万以下,月平均收入不

足2000元;19.3%全年收入在2—3万元;28.3%全

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②。笔者调查是在2009年初,

资是薪酬制度中最突出的问题。成都导游人员牧入主要来源是买团填坑完成的差额,其所占比例为

55.8%,即购物佣金减“人头费”所得,其次是带团补助占43.9%。60.4%的导游人员认为“五险一金”没落实,是导游薪酬制度中的突出问题。“五险

参考去年汶川地震这一特殊情况,成都市导游人员

正常的全年收入应该在笔者调查基础上上调18%左右(根据四川旅游总收入在地震后下降幅度推算得出)。可见,成都导游人员收入在成都市属于一

一金”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住房公积金。可见,没有基本工资和社会保障是导游薪酬制度中

般水平,不符合人们认为的“导游人员高收入”这一说法。同时,成都导游人员收入略高于武汉、湖南等

①数据来源:2008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第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成都统计信息网。

②数据来源:笔者2009年成都导游人员问卷调查统计而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矩

最大的问题。

(3)地震后,成都导游人员的生存状况差成都导游人员的收入和带团天数直接挂钩。2008年,受地震影响,到四川旅游的游客量有所减少,直接影响导游人员的收入。总体来说,2008年成都导游人员的生存状况十分艰难,部分导游人员由于无法生存而转行。

(4)成都导游人员合法权益难以得到维护,缺少基本的社会保障措施

很少或基本没有基本工资是薪酬机制最突出的问题,“五险一金”没落实,也是导游关注度很高的问题。目前,四川还没有成立旅游业工会,成都导游

游人员是典型的“三无人员”:无工资、无福利、无社

会保障。英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归纳为5个层次,即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只有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成都导游人员的收入低、社会保障不完善,现在迫切需要对他们的薪酬制度进行合理化的改革。首先需要增加导游收入,导游行业工作强度高,成都导游人员带团要处理吃住行等多方面的问题,还要负责旅游途中及旅游景点的讲解,处理旅游过程中的突发问题,对脑力和体力的要求都很高。因此,增加导游收入是必须的。要改变成都导游人员收入在很大程度依靠购物回扣的现状,推行使顾客满意的“无进店购物”旅游;针对内宾无小费的习惯,大幅度增加带团补贴,使导游工作的劳动价值真正得到提高,保障导游收入的稳定性"J。针对旅游市场的无序竞争,旅游主管部门要规范旅游市场,遏制旅行社恶性竞争,对扰乱旅游市场正常竞争的企业进行严厉惩罚。同时对各条旅游线路价格进行控制,建议由物价部门确定每条旅游线路的市场参考价以确保旅行社的利润,还应该严禁旅行社向导游收取“人头费”。目前,关于导游人员的报酬问题全国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应该不断健全旅游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大力推行使顾客满意的“纯玩”旅游团,给导游人员带团补助。所谓“纯玩”旅游团,就是在旅游行程中不安排购物活动,目前在成都市场,“纯玩”九寨沟一黄龙一线的旅游推广很好。可见提高旅游品质,旅行社有利润,游客理智消费,导游人员有带团补助,是三赢的局面。

还可以推行佣金制度。佣金,是指旅行社通过为其他旅游经营者提供中介服务和宣传促销所获得

人员希望有专门的机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导游工作难以得到理解和客观公正的评价随着旅行社竞争出现白热化,零负团费的旅游团产生了,很多导游人员为了生存变成了“导购”人员,导游人员存在欺骗游客、谋取不当利益的现象。

但部分游客和媒体以偏概全,对导游工作不理解,夸

大导游人员的负面形象,给导游人员造成很大心理压力。

(6)“人头费”问题反映了旅行社与导游之间的矛盾

由于旅行社业进入门槛较低,旅游业市场机制

不健全,旅游线路产品的开发缺乏专利性,旅行社竞相以削价为主要手段来销售产品。为保证必要的组团利润,旅行社把主要矛盾转嫁到了司机和导游人

员身上,导游人员不但不能得到应得的带团报酬,还

要交给旅行社数量不等的“人头费”和签单费。成都导游人员应缴人头费总额=旅游团人数X单位人头费价格。根据不同的旅游路线,成都导游人员向

旅行社支付的人头费是5—80形人,在带团之前,

导游人员已经投入几百到上千的资金,于是导游人员就只能通过带游客购物来取得自己必要的收入。通过调查发现,成都导游人员认为“人头费”制度极不合理,旅行社的恶性竞争影响他们的生存,强烈要求旅行社取消收取“人头费”。

的报酬。借鉴《海南省旅游佣金结算管理办法》,旅

游佣金应纳入旅游佣金结算体系,通过银行转账收支,应当如实入账,纳入财务和税务管理。同时要接受旅游、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管理、检查与监督①。购物是旅游六大要素之一,

要推出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不断完善购物环境。要

5思考与建议

(1)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为什么成都导游人员岗位认同感低呢?成都导

杜绝导游人员私拿购物回扣,就要推行佣金制度,在

具体操作中,建议由旅行社的专门负责人统一向购

物点收取佣金,再以奖金的形式发给导游。

健全保障制度。成都导游人员的保障制度目前

①海南人民政府:《海南省旅游佣金结算管理办法》,海南省旅游局网,2003。

第2期张艳萍: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研究45

还不完善,导游人员拥有各类保险、医疗、公积金等才能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完善成都导游人员的保障制度,通过政策法律来规范导游的基本保障。

(2)充分发挥旅游主管部门职能

目前我国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利于导游维护自身的良好形象,也使得导游的旅游服务工作质量难以保证。在相关利权中,导游相对来说属于弱势,经常面对有法也不能依的情况。2002年9月1日,由成都市旅游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出台的

高的问题,目前没有相关部门出面替导游人员解决这些问题。在此次调查中,有99.7%的成都导游人员希望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维护导游的合法权益。我们可以在各地借鉴工会的设置方式,发展企业内部的导游工会,其职能是导游组织管理和利益代表哺J。企业职工维权行动,主要靠职工通过集体协商、民主管理等途径来实现,但是,四川目前还没成立旅游业工会组织。因此,应该尽快成立旅游企业工会,进行管理和维权活动,以保障成都导游人员的

基本权益,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具体来讲,要主动

关心导游人员的生活,帮助导游员解决遭遇到的劳资纠纷、工伤事故等矛盾;同时工会还应积极主动地把导游人员的维权意识、维权要求引导好,帮助他们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J。

(4)充分发挥导游公司的作用

近年来,成都的旅行社行业间竞争白热化,迫使

《成都市导游人员劳动报酬及社会保险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其对导游人员的劳动报酬作了详细规定,对于不按时支付和拖欠导游工资的单位将予以重

处,但实际上在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成都导游人员的收入没得到改善,“人头费”还越来越高,“五险一金”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旅游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多数是关于如何管理约束导游人员行为的,而有关改善导游人员的生存

各旅行社纷纷开始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竞争

力。为了避免养导游产生工资成本,聘用社会导游(兼职导游)成了成都旅行社普遍采用的降低成本方式。自从国家旅游局《关于建立社会导游人员服务管理机构的指导意见》发布以后,成都导游服务公司纷纷涌现。目前成都导游人员的分布情况:成都导游服务公司3239人、天利康辉导游服务公司3438人、长吉导游服务公司1239人、维泰导游服务公司1192人、牵手导游服务公司l990人、中旅导

状况的政策十分少。于2009年5月1日施行的《旅行社条例》大幅提高了对旅行社和导游侵犯游客权

益行为的惩罚力度,条例规定导游欺骗、胁迫旅游者购物最高罚5万①。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保护旅游者权益的法律逐步得到完善,但关于改善导游人员的现实生存状况的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国的旅行社的结构是水平分工的,旅行社行业发展不太规范。旅行社为了抢占市场,不断打价格战,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不但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不断恶化了导游人员的生存环境,高额的人头费,推自费项目让导游工作压力非常大。要改善成都导游人员的生存环境,成都旅游主管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旅游条例,做到有法可依,保障导游的合法收入和基本权益。政府对关于导游人员社会保险问题,需要

游服务公司297人、鑫中心导游服务公司347人、各

大旅行社2576人②。由此可以看到,成都的导游人员,无论专职还是兼职绝大部分都是挂靠在导游服

务公司,每年缴纳260—300元的管理费用。

由于成都导游人员大多属于导游服务公司,要改善成都导游人员的生存状况,还要发挥成都市导游服务公司的作用来维护导游的合法权益。作为服

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依法妥善处理;政府出台政策后,最重要还是加大相关条例的执行力度;同时,相关主管部门应通过地方旅游

法规来规范旅游市场、加强行业引导。

(3)建立旅游企业工会,维护导游人员合法权益

很少或基本没有基本工资是薪酬机制最突出的

务企业的导游公司既然向挂靠导游收取管理费,向旅行社收取中介劳务费,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社

会导游有权要求所属导游公司维护其合法权益。在

产生旅游责任事故时,导游公司还应该合理分辨社

会导游、导游公司、旅行社三方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份额,努力避免向导游人员转嫁责任现象的发生[101。目前,成都导游服务公司为挂靠的导游人员提供少量的出团机会,也提供业务知识培训以及提

问题,“五险一金”没落实,也是导游人员关注度很

①国家旅游局30号令:《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2009年,中国国家旅游局网。

②数据来源:成都市旅游局,截止日期:2009年2月28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供导游词、导游证年审服务等专业支持。笔者认为成都导游服务公司的职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应该通过举行导游沙龙、线路设计培训、优秀导游评选

样的激励方式。旅行社要多关心导游生活,协调好导游和旅行社间的利益关系,让导游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6

等活动,丰富导游的职业生活,增强其归属感;同时,

应该尽快完善导游服务公司维护导游权益方面的职能。针对目前成都大部分导游人员的社会保障未落实、职业前景渺茫等问题,导游服务公司应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维护导游人员的合法权益。

(5)健全导游激励机制

通过调查发现,成都导游人员的收入和导游证级别关联性不强,大多数导游人员都属于初级导游人员,这一情况与全国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我国导游证级别与导游收入并没有合理地结合起来,激励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成都市导游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是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一次尝试,对成都导游人员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笔者认为改善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能激励他们更好地为四川的旅游业服务,促进四川旅游业健康发展。另外,导游人员生存状况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如果要对成都市导游人员的生存状况做进一步全面研究,则需要在更大的调查范围内进行深入探讨。

结语

作用也未能得到有效发挥。我国导游人员的职业发

展前景不乐观,导游人员流失率较大,留不住高级人才,很少有人选择导游行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究其原因,是没有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体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绝大部分的员工对承担的工作一般只付出自己能力的20%一30%,而一旦受到有效的激励,就可能发挥其能力的80%一90%¨¨挪。要改善导游人员的生存状况,应该从多方面人手,建立激励体系。

首先要增加导游人员收入。收入是劳动价值的

参考文献:

[1]

张宏梅,陆林.国外旅游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的有关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91.

[2]王保进.英文视窗版SPSS与行为科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4]

黄美忠.武汉中文专职导游的收入调查与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7):92.

李雄.湖南省导游人员生存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8(2):169.

体现,物质利益是发挥积极性的基本因素,较高和较

稳定的收入使导游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进而充分感受到自身劳动价值。导游收入增加,有利于

[5]李星群,文军.南宁市旅行社导游现状调查及对策分

析[J].广西大学学报,2006(5):14.

[6]张金霞.关于导游的薪酬制度改革路径的探讨[J].集

团经济研究,2006(1):220.[7]

熊友平,李海平.湖州导游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72.

[8]李果,李雄.当今旅行社导游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

业家天地,2007(9):153.

[9]刘刚.积极探索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化的实现途径[J].

理论学习与探索,2002(5):79—80.

[10]蒲阳.以广东省为例:导游公司实践及发展对策研究

[J].江苏商论,2005(2):144.

[11]陈永发.导游学概论[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19.

他们提高导游服务质量,促进四川旅游的健康发展。

第二,给导游人员优厚的福利。目前,大部分导游人员是“三无人员”,无工资、无失业保险、无医疗保险,要留住优秀的导游人员,就需要提供优厚的福利

待遇,完善导游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三,旅行社

通过公平的管理决策程序提供公平的决策结果能提高导游员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增强导游员的归属感

和责任感,从而提高导游员对游客的服务质量¨引。旅行社关心理解导游人员的工作,使他们有归属感,更容易发挥他们的才能。第四,旅行社应该帮助导游做好职业规划,让导游人员脱离“吃青春饭”的尴

尬境地,让他们工作无后顾之忧。第五,旅行社要实行晋升奖惩制度,做到赏罚分明。总之,旅行社需要

[12]姜彩芬,曾文标.谈提高旅行社导游员管理中的公平

性[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25.

(编辑:余少成)

认识到导游人员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吸引并

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应该对导游人员采取各种各

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张艳萍, ZHANG Yan-ping

西南石油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南充,637001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0,3(2)0次

参考文献(17条)

1.数据来源:成都市旅游局,截止日期:2009年2月28日

2.张宏梅;陆林 国外旅游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的有关问题[期刊论文]-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3.刘刚 积极探索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化的实现途径[期刊论文]-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2(05)4.李果;李雄 当今旅行社导游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企业家天地 2007(09)

5.熊友平;李海平 湖州导游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4)6.张金霞 关于导游的薪酬制度改革路径的探讨[期刊论文]-集团经济研究 2006(01)7.李星群;文军 南宁市旅行社导游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期刊论文]-广西大学学报 2006(05)8.李雄 湖南省导游人员生存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企业家天地 2008(02)9.黄美忠 武汉中文专职导游的收入调查与分析[期刊论文]-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07)10.王保进 英文视窗版SPSS与行为科学研究 200711.国家旅游局 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 2009

12.海南人民政府 海南省旅游佣金结算管理办法 200313.数据来源:笔者2009年成都导游人员问卷调查统计而得

14.数据来源:2008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第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成都统计信息网15.姜彩芬;曾文标 谈提高旅行社导游员管理中的公平性[期刊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01)16.陈永发 导游学概论 1999

17.蒲阳 以广东省为例:导游公司实践及发展对策研究 2005(0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许虹.XU Hong 成都市城乡旅游联动发展思索 -经济研究导刊2010(13)

成都市作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增长极之一,推动城乡旅游联动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建立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统筹城乡旅游环境保护、坚持以人为本的旅游发展原则、加强城乡旅游业现代化建设等不失为成都市实现"中国田园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新目标的探索之策.

2.期刊论文 张俊 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城市——浅析成都市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决策咨询通讯2010(2)

成都市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数量众多,特点鲜明,但是开发与管理不到位.根据成都市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应突出成都市旅游资源的文化元素,把成都市旅游形象定位为"中国草根文化、休闲文化体验之都",以可供游客选择的"旅游套餐"的形式重新设计旅游线路,重塑府南河,建立美女博物馆,利用体验式旅游、自助旅游、交换旅游等新形式,把成都市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3.期刊论文 宋玉蓉.SONG Yu-rong 成都市城郊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研究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

对成都市城郊旅游环带进行了SWOT分析,指出城市郊区旅游具有区位、市场、组织等优 势.城市郊区最主要的功能是担负城市景观生态保护和满足城市居民游憩休闲的高层次需求 .成都市应尽快采取编制城郊旅游发展规划、保护绿色空间、合理布局项目等有效措施来促进城郊旅游的持续发展.

4.学位论文 史本凤 促进成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对策的思考 2007

随着我国旅游业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环城游憩带以其独有的地域特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及今后城市周边地区旅游发展的主要潮流,同时,环城游憩带的研究也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吴必虎将环城游憩带明确定义为:“以城市居民为主,并拉动相当数量的外来旅游者参与的游憩活动和支持这种活动的游憩设施和游憩土地利用,除部分发生于城市内部空间,更多的推向城市郊区,出现了环绕城市外围、处于近郊乡镇景观之中,与中心城市交通联系便捷,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教育等不同功能的土地利用构成的游憩活动空间。”

成都市环城游憩带是在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成都市民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市民的游憩需求也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以及良好的旅游资源基础上,并在极差地租与旅游者的旅行成本双向作用力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根据旅游圈层理论,笔者将成都市环城游憩带划分为三个圈层:第一圈层为三环路至绕城高速公路沿线;第二圈层为绕城高速公路至距市中心(天府

广场)30km;第三圈层为距市中心(天府广场)30km以外的市域范围,并分析了各圈层的区位、交通和资源状况。

在圈层划分的基础上,笔者分析了各圈层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一圈层主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和休闲观光旅游,并以锦江区三圣乡的“五朵金花”为例进行说明;第二圈层农业旅游、会展旅游、宗教朝圣以及自然观光等旅游全面展开,形式多样;第三圈层主要发展的是传统的观光旅游,随着次级旅游中心的形成,远郊休闲度假旅游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根据成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现状,笔者分析了成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一是旅游资源利用程度低,分布不均衡。成都市环城游憩带地区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资源类型也很齐全,然而开发利用程度总体上水平不高。高层次的旅游资源更多地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而东部分布较少;远郊部分的景点主要集中在西部,近郊部分的主要景点大多分布在东部;在三个圈层中,第三圈层的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第一圈层的旅游资源最为贫乏。

二是产品单一,精品少,促销不力。成都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目前还停留在浅层次的观光旅游为主打的阶段,内容单一、品味不高的问题目益突出,在旅游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精品更是屈指可数。促销手段单一,宣传不力,不能使许多潜在消费者产生旅游动机,没有形成“拉”的动向。 三是乡村景观城市化严重,人造景观发展不尽如人意。成都市环城游憩带内许多传统地理农村所独具的乡土特色景观正在逐步消失,一些地区的文化景观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以主题公园为代表的人造景观盲目效仿,主题不鲜明,缺乏特色,设计、建筑粗糙,对市民吸引力非常有限。

四是交通环线建设不完善,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薄弱。成都市环城游憩带内很多景点与景点之间没有景观通道连接,部分景点大交通基本通达,小交通不畅,甚至一部分景点连交通直达车也未开通。环城游憩带内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还很薄弱,并且缺乏统一规划和专业设计,也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 五是多头管理,人才缺乏,缺乏环保意识。成都市环城游憩带内景点的开发以地方政府为主,多个部门参与管理,旅游局根本无法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设置、配套设施建设等进行统一部署、归口管理。成都市环城游憩带地区目前非常缺乏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影响其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旅游相关人群环保意识不高,环境污染严重。

针对成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了促进其优化发展,笔者提出了如下一些建议:

一是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成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要在整合旅游要素的基础上,针对成都市的地理形态、地形走向,对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科学合理地布局旅游资源的开发空间。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程度,在打造旅游精品的同时还要丰富产品内涵。

二是优化旅游产品体系,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在符合旅游产业布局的条件下,以项目为支撑,通过重点推进和错位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优化成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产品还应向多样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加大宣传力度,用事件旅游促发展。宣传促销要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相配套,针对特定的市场条件,集中推出主打产品。要不断改进宣传促销方式,改善宣传促销的手段,提高宣传促销的效益。要加大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宣传效果。旅游事件对成都市民在环城游憩带上的游憩活动有重大影响,政府可以通过组织策划一些高层次的节庆活动,开展更多的会展博览、文体赛事来推动成都市环城游憩带的发展。

三是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交通建设,完善旅游畅通工程,提高景区可进入性,是促进成都市环城游憩带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完善公交体系,开通景区直达车;其次通过加强市域景点的旅游快速通道建设、旅游景观通道建设以及打通和改善区域旅游通道来发展和完善现代立体化交通网络。此外,通过设计专门的、与当地环境相协调的娱乐购物场所、旅店,完善道路指示牌、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编制详细准确的导游图等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树立景区的良好形象。

四是加强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重视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政府对游憩项目空间布局的管理、加强对游憩产品总量和类型的控制,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带来的危害。对成都市环城游憩带地区旅游项目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对资源利用价值的研究和对环境保护的论证,切实做到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快对合格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是高校要培养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的人才;二是旅游企业通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理论水平、素质和技能;三是企业要积极完善用人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使用环境;四是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

五是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分圈层发展等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通过政策扶持、财政倾斜、科技帮扶等手段反哺农业,因地制宜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积极推广“五朵金花”模式,促进环城游憩带农业生态旅游向高层次发展,增强对市民的吸引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成都环城游憩带旅游的发展,应该将成都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与旅游相结合,使传统旅游升华到全方位高层次多效益的文化旅游。加大已有人文历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赋予原有景观以更深、更新的文化内涵,注重发掘一般景观的文化价值,同时要不断开发全新的文化旅游项目,逐步形成古代文明和现代文化相辉映,都市生活和田园风光相融合,具有成都地方特色的环城游憩文化旅游网络。

根据成都市十一五旅游规划及目前成都市环城游憩带的发展现状,笔者提出对成都市环城游憩带各圈层采取不同的发展措施来促进其优化发展。第一圈层建设成都城市游憩廊道,打造“熊猫家园”生态文化旅游区。第二圈层分板块优化城郊休闲环城游憩带。第三圈层建设龙门山、邛崃山旅游板块,大力发展远郊休闲度假带。此外还应采取增长极式发展与点轴式发展相结合的策略。目前成都市环城游憩带内增长极数目有限,应培养出更多的增长极。随着兴建的西岭雪山滑雪场、石象湖生态风景区等热点旅游区(点)的积极发展,环城游憩带中的增长极会越来越多。根据点轴发展理论,在环城游憩带内确定都江堰—青城山国际休闲度假区这条轴线优先发展,有利于形成游憩产业带。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目前环城游憩带的研究现状,具体分析了成都市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具有较强的参考建议性。

5.期刊论文 周勇.Zhou Yong 旅游翻译呼唤美译——以成都市旅游景点之英译为例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文章根据美学基本原理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指出景点旅游文本是包含美学功能的复合型文本,并结合该原理对成都市旅游景点标识的英译现状进行分析点评,提出旅游翻译应当更加注意美译.

6.期刊论文 张建.ZHANG Jian 论古镇旅游流引导规划的路径-以成都市平乐古镇为例 -旅游论坛2008,1(1)

如果不提前做好古镇旅游流引导规划,我国古镇旅游往往在发展期、成熟期因为客流集中在核心区而普遍出现游客容量超载的问题,针对我国目前旅游流微观研究不足的现状,提出我国容量饱和的古镇亟待通过旅游流引导规划促进古镇空间结构调整,从而扩大旅游动态容量和静态容量,促进古镇旅游格局演进,最终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成都市平乐古镇案例入手,探讨了古镇旅游流引导规划大中小尺度的路径和总体思路.

7.期刊论文 张付芝.Zhang Fuzhi 成都市城乡旅游互动发展研究 -小城镇建设2009(3)

成都作为中国农家乐旅游的发源地和首批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发展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全国的旅游发展中走在前列.本文选取成都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成都市城乡旅游的现状、成都市城乡旅游互动发展的条件,提出促进成都市城乡旅游互动发展的对策,以此促进成都市城乡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8.学位论文 庞林 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 2008

“生态旅游”一词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旅游特别顾问、墨西哥人塞巴洛斯·拉斯奎林(H·Ceballos·Lascurain)于1983年首先在文献中使用的。它的含义不仅是指所有观览自然景物的旅行,而且更强调被观览的景物不应受到损失。自从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和一类旅游产品诞生以来,深受旅游者广泛欢迎,得到快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旅游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获得丰硕研究成果。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产生了不同的学术观点,概括起来有保护中心说、居民利益中心说、回归自然说、负责任说和原始荒野说五类。但在众多研究成果中,当数世界旅游组织2002年魁北克生态旅游峰会中对生态旅游的界定最为权威,认为生态旅游是(1)对自然和文化遗产作出保护性贡献,(2)并对土著本地社区规划、发展和运作带来好处,(3)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相互交流和(4)以自助散客旅游和有组织的小团队旅游为主的旅游形式。

文章在分析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旅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是旅游者以自然和(/或)人文生态环境为吸引物,既满足其旅游需求,又尽量减少对自然和(/或)人文生态环境破坏,并对旅游地生态恢复保护作出贡献的负责任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形式。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在旅游理念、旅游容量、旅游项目、市场吸引力、旅游者心灵感受、旅游设施设备、经营频率、经营及政策导向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生态旅游具有这些特征:从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层面上来讲,生态旅游是一种依赖当地生态环境资源的旅游,旅游对象是相对未受人类干扰的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或者是在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融合了人类活动历史文化且历史文化生态保存较为完整的自然文化生态系统。从主体层面上来讲,旅游者、当地居民、旅游经营管理者应当具有生态环境论理观,对生态环境负有强烈的责任感。从社会层面上来讲,生态旅游是能促进当地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在对

、利用程度和破坏程度,旅游者可以划分为环保主义者、资源保护型、环境友好型、资源依托型、资源利用型、资源享受型、资源消费型、资源损害型和资源掠夺型九种,前四种就是生态旅游者,后五种属于大众旅游者。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分类成果,从生态系统包含物质环境、生物资源和人类活动形成的文化三个方面,把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划分为环境类资源、生物资源和文化生态资源三大主类,在每一主类中又根据景观属性、成因进行了细分,总共将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分为3主类、7个亚类,23个基本类型和200种景观。为进一步阐明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保存完好程度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本文将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微生态景观、半农业景观、乡村景观、农业景观、城镇文化生态景观、城市近郊文化生态景观和城市文化生态景观九种类型。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分类为其开发奠定了基础,旅游者的分类为生态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和识别奠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中,市场需求是动因,资源是物质基础,旅游产品是联系市场和旅游目的地的桥梁。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除考虑这些内部因素以外,还受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进行归类分析。从经营环境分析结果,可以判断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经营具有哪些优势和劣势,面临什么样的机遇或者挑战,籍此制定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战略。这些具有内部逻辑关系的分析方式,就是本文提出RMP-SWOT分析方法在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资源、市场、现有产品和旅游经营环境分析只是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创新开发逻辑前提。就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创新开发而言,由于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方式,其开发当与传统的旅游开发存在不同的方法。为凸现生态旅游对以自然为主生态资源的依托性、对资源环境保护的负责任性,本文提出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要树立非城市化、资源低消耗、原生态保护、人文关怀、人地和谐、品牌立业、绿色经营、传播文明创新理念,同时要在保护第一、市场导向、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生态教育等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区分大城市居民近郊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和国内外长距离出游的生态旅游者需求,研究其特性差异,分类指导,以满足不同目标消费人群的需求。

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中,旅游者、开发商、政府、社团组织和社区居民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带来的经济、信息、技术、物质、人员、文化、制度、政策、标准、伦理和信仰会对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地域带来负面影响,使社区的经济结构、社会形态、文化形态和生态环境发生相应的变化。但这些变化是渐进式的,社区居民对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支持阶段、抵制阶段、修复阶段和融合阶段。为了减少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对社区的影响,促进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区域长期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确立正确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目标,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旅游效益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其次,要构建各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资源环境保护的保护机制,规范各参与主体的行为,共同促进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再次要通过选择接待生态旅游细分人群、提倡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科学规划和管理、实施生态旅游许可证制度等途径来建立科学的生态旅游区管理机制。最后要实施生态旅游认证制度。通过这些措施就能保证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得到保护,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成都市拥有丰富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并以龙门山成都段、邛崃山脉成都段高山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两山低山丘陵和龙泉山脉成都段低山丘陵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成都平原区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为典型代表。这些资源种类丰富,既有丰富多样的地质地貌资源,又有数量多、品种齐全、分布范围广泛的动植物资源,还有大量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的组合形态较好;不乏对国内外游客具有吸引力的高品味生态旅游资源,如大熊猫、珙桐、都江堰一青城山世界遗产等。但目前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产品结构单一,品牌产品不突出,大量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极大开发潜力。

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可以划分为近郊和远郊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两个层次,近郊以内又可以划分城市文化生态旅游圈、近郊生态休闲旅游圈和乡村生态观光旅游圈,各圈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方式不同,旅游活动项目各异,但各区域都应当增加参与性强的运动健身类、度假疗养类、文化体验类旅游产品。在成都市远郊龙门山、邛崃山脉成都段的龙溪-虹口、白水河、鞍子河、黑水河四个自然保护区和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邛崃山脉可以根据各自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开发地质地貌科考科普、普通生态观光、徒步穿越、登山、探险、攀岩旅游、野生动物寻踪、生态度假、避暑、疗养、观瀑、荡舟、戏鱼、垂钓、山地自行车、滑草、营地、野外生存、蹦极、户外拓展训练、日出云海佛光等天象旅游、雪山冰川冰湖探秘及地质地貌考察、漂流、温泉度假、高山草甸、高山杜鹃观光、红叶观光、观鸟旅游等旅游活动项目。

为加强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保护,促进成都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成都市在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中不仅要遵循前文所述的八个创新理念和六个基本原则外,还建议成都市加强成都市生态旅游资源调查,制定生态旅游开发规划;加大政府对生态旅游开发宏观调控管理力度;培育优势生态旅游品牌和加大向国际生态旅游市场品牌营销力度。

9.期刊论文 张俊 成都市体验式旅游分析 -商场现代化2008(13)

体验式旅游代表着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成都市体验式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分析了成都体验式旅游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政府应该加强投入与管理;增加体验式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质;精心设计旅游线路,提高重游率.

10.期刊论文 王瑷琳 浅析成都市温江区花卉旅游的发展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z1)

花卉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项目,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本文从成都市温江区发展花卉旅游的意义出发.分析其优势条件,提出了一些发展花卉旅游的措施和建议.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nsydxxb-sk201002009.aspx授权使用:上海商学院(shsxy),授权号:b599db16-0f61-4a56-9723-9eeb016b3261

下载时间:2011年5月22日

第3卷第2期

2010年3月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malofSouthwestPetroleum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01.3No.2

M81".20lO

文章编号:1674—5094(2010)02-0040—07

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研究+

张艳萍

(西南石油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南充637001)

摘要:通过对成都导游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导游人员生存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对收集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l3.0软件录入和统计并作因子分析,从中得出目前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存在的一些问题:成都导游J,-ji岗位认同感低、薪酬制度不合理、导游工作难以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需要交人头费向旅行社买团等;进而提出从旅游行政主管管理部门、旅游业工会、导游服务公司、导游激励机制等方面来改善目前导游人员的生存状况、维护其正当权益,以促进四川导游队伍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成都市;旅游;导游人员;生存状况;第三产业中图分类号:C9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863/j.issn.1674—5094.2010.02.009

近年来,伴随旅游市场竞争加剧,导游人员生存状态急剧恶化,导游问题成为摆在中国旅游业面前的

15日,主要集中在2008年成都市导游年审培报名现场,对全部问卷以现场派发即时填写、现场回收和座谈的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50份,实际有效问卷为326份。

棘手问题。而作为处于旅游接待服务的中心地位,构

成旅游行业灵魂的导游而言,其队伍的稳定和素质高低,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将起到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一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势必影响我国导游队伍的稳定,进而影响乃至危及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四川作为旅游大省,每年接待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包作为分析工具,调用其统计分析功能(Analyze)中数据简化

(DataReduction)之因子分析(FactorAnalyze)板块,对由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研

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成都导游人员担负着四川大部分游客的接待工作。笔者选择成都导游人员做研究,具有代表性,能代表四川省导游人员生存状况。为了深刻揭示成都导游人员的生存状态,寻找导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笔者以成都市导游人员为个案,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对导游人员生存状态进行广泛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导游生存危机的对策,以期为改善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和

改进导游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进行深

人的实证分析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结果进行

具体的解释,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3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现状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将具有较高

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针对成都市专职导游人员、成都市导游管理服务中心的社会兼职导游人员设计了问卷,问题包括导游培训、薪酬、绩效考评、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公共问题及少量针对导游人员的个性化问题。调查时间为2009年3月1日到2009年3月

相关的变量聚为一组构成一个新的变量,即公因子,结果可将较多的变量削减为少数几个公因子,这几个公因子彼此之间相关性很小,基本能代表所有变量进行下一步分析。由于能有效地提取内在结构,

因子分析已被旅游学者广泛地运用于多属性现象

(如旅游动机、旅游形象、生活方式、旅游影响等,这些现象无法用一个或两个变量测量)的分析中,并成

・收稿日期:2009—11一02

作者简介:张艳萍(1982一).女(汉族),四川达州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旅游经济与民族文化研究。

第2期张艳萍: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研究

表1

KMOandBartlett'sTest

41

为旅游定量分析使用频率最高的统计方法之一…。

(1)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检验

我们利用SPSSl3.0对样本进行因子分析,15

Kaiser—Meyer—OlkinMeAt¥ureof

744

SamplingAdequacy.0

Bartlett'sTestofSphericityApprox.Chi—Square

dfSig.

个指标被浓缩为5个公共因子(表1),其中相关性

检验KMO=0.744,表明其样本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大于或等于0.7);另外,这里Bartlett值Bartlett's1066.330,相伴概率P<0.000,要求Bartlett's的卡方值达到显著程度,由表l可见已达到显著程度,所以可以采用因子分析。

(2)提取公因子

表2反映了因子分析从每个变量中提取的信息量,从中可以看到公因子提取了带团需要交人头费

一孟

资料来源:笔者调查而得

73.5%的信息,而提取了旅游主管部门针对导游出台的政策不切实际,难以执行46.7%的信息。对其

他原始变量的信息提取居于这两者之间,所以公因子可以基本反映所有变量的信息。

表2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公因子方差衰

表3显示各因子所能够解释原始变量总方差的

情况。按照提取出的公因子的特征值必须大于l的原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提取的5个因子,其特

及IBlack(1998)指出,由于因素分析的目的在以少

数几个因素,以能解释原有变量的变异量,因此,在

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决定保留的因素所能解释的变异量能达到95%以上,至于社会科学则以达到60%

征值最初分别为2.932、2.743、1。397、1.092、1.078;变异量分别为19.544%、18.289%、

9.313%、7.282%、7.184%,共解释了原始变量总方

为宜【2J8。本文保留五个因素共解释61。+61l%的变

异量,还是可以接受的。

(3)因子旋转

差的61.611%。而旋转以后特征值分别为2.752、

1.974、1.854、1.443、1.220,变异量分别为

18.346%、13。157%、12.358%、9.617%、8.132%。

为了使因子分析得到更好的效果,有必要采用因子旋转的方法,使因子载荷两极分化,要么接近于0,要么接近于1,来减少对因子命名的主观性,旋转后的因子往往具有更鲜明的实际意义,从而更容易解释。我们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得到载荷矩

阵(表4)。

同样解释了原始变量总方差的61.61l%。可见因子旋转前后公因子解释原始变量总方差的能力相

同。结果可知,我们所取的5个公因子解释了原始

变量61.611的信息,根据Hair、Andersou、Tatham

42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表3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调查所能解释的方差比例表

…,

初始特征值

提取方差总量

旋转后提取方差总量

=二::

12345

璺量奎量亘坌些墨塑亘坌些

2.9322.7431.3971.0921.078O.8090.778O.7450.6160.6060.563O.482

19.54418.2899.3137.2827.1845.3935.1904.9674.1064.0393.7523.2172.8972.6762.152

19.54437.83347.14654.彤狞61.61167.00472.19477.16181.26785.30689.05892.27495.17297.848100.000

些量奎量亘坌些墨墼亘坌些

2.9322.7431.39r71.0921.078

19.54418.2899.3137.2827.184

19.544

璺量变量亘坌堕墨翌亘坌堕

2.7521.9741.8541.4431.220

18.34613.15712.3589.6178.132

18.34631.50343.86253.47961.6ll

37.833

47.146

54.42761.6ll

6789

n他B0.435O.40l

M”0.323

表4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调查因子分析旋转后成分矩阵表

b由锄6∞Method:PrincipalComponentA埘b5i毫.Rotation

Method:Varimaxwith缸Iis盯Normalization.aRotationeonverl§edin10iteration

资料来源:笔者调查分析所得1—15代表问卷调查Q二的15个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我们结合因子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表5)。

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成都导游人员的生存状况包括:岗位认同感、行业内部协作及收入来源、得到理解与劳动技能评定、工作评价、人头费等五个公因子。由于我们是按照李克特(Likert)五点量表,李克特量表是属评分加总式量表最常用的一种,它以一系列陈述开始,每一个陈述表达一种或明确赞成

或明确不赞成的态度。其中5代表非常赞同;4代

表比较赞同;3代表无法确定;2代表不太赞同;1代表很不赞同,因此,变量项目的平均数越高,代表赞

同程度越高。其中“导游工作压力大、强度高”的均值4.6l,排名第一,与成都导游人员的实际生存状

况吻合;另外,“带团需要向旅行社交人头费”均值2.26,得分最低,反映了成都导游人员对人头费的强烈反对,也与实际情况相同。

第2期

张艳萍:

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研究

43

表5因子重命名及均值

资料来源:笔者调查分析所得

地的同行。据调查,目前武汉中文专职导游的旺季

4主要结论

(1)成都导游人员岗位认同感低

成都导游人员普遍认为导游工作压力大、强度高、社会福利欠缺、安全感少。考虑到四川旅游景点大多路途遥远,不排除有塌方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成都导游人员工作客观上具备一定危险性。由于旅游业淡旺季明显,导游工作还存在不稳定性,考虑到这些情况,导游人员很难把导游行业作为长期职业。他们还认为旅游主管部门对导游关心少打击多,针对导游人员出台的收入政策难以执行。以上种种原因导

月收人大多仅在1000元出头的水平口J。湖南省导游人员平均月收入差异比较明显,l000元以下收入的占了大约43.5%,1000—3000元的占49.7%,各占一半左右MJ。南宁市导游人员收入水平不高,调查中发现月平均收入l000元以下者的比例高达70.27%;月收入1

000—1

500元者有21.62%;月收

入1500—2000元者仅占5.41%;而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者仅有2.7%HJ。四川省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成都导游人员收入相对武汉、南宁等地略高是很正常的。

国外导游收费范围在每工作日几十元到300美

致了导游人员流失率高,高级人才难以留在行业内。

(2)成都导游人员收入不高,薪酬机制不合理

2008年成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943

元之间,其中欧美各国导游服务收费一般在100至200美元之间,日本的导游服务收费最高日收费(8

小时)298美元,个别地区低于100美元【6J。这也显示我国旅游业发展水平与国外旅游业之间的差距。

77%的导游人员认为,很少或完全没有基本工

元,同比增长14.1%①。成都导游人员年收入调查显示有52.4%全年收入在2万以下,月平均收入不

足2000元;19.3%全年收入在2—3万元;28.3%全

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②。笔者调查是在2009年初,

资是薪酬制度中最突出的问题。成都导游人员牧入主要来源是买团填坑完成的差额,其所占比例为

55.8%,即购物佣金减“人头费”所得,其次是带团补助占43.9%。60.4%的导游人员认为“五险一金”没落实,是导游薪酬制度中的突出问题。“五险

参考去年汶川地震这一特殊情况,成都市导游人员

正常的全年收入应该在笔者调查基础上上调18%左右(根据四川旅游总收入在地震后下降幅度推算得出)。可见,成都导游人员收入在成都市属于一

一金”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住房公积金。可见,没有基本工资和社会保障是导游薪酬制度中

般水平,不符合人们认为的“导游人员高收入”这一说法。同时,成都导游人员收入略高于武汉、湖南等

①数据来源:2008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第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成都统计信息网。

②数据来源:笔者2009年成都导游人员问卷调查统计而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矩

最大的问题。

(3)地震后,成都导游人员的生存状况差成都导游人员的收入和带团天数直接挂钩。2008年,受地震影响,到四川旅游的游客量有所减少,直接影响导游人员的收入。总体来说,2008年成都导游人员的生存状况十分艰难,部分导游人员由于无法生存而转行。

(4)成都导游人员合法权益难以得到维护,缺少基本的社会保障措施

很少或基本没有基本工资是薪酬机制最突出的问题,“五险一金”没落实,也是导游关注度很高的问题。目前,四川还没有成立旅游业工会,成都导游

游人员是典型的“三无人员”:无工资、无福利、无社

会保障。英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归纳为5个层次,即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只有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成都导游人员的收入低、社会保障不完善,现在迫切需要对他们的薪酬制度进行合理化的改革。首先需要增加导游收入,导游行业工作强度高,成都导游人员带团要处理吃住行等多方面的问题,还要负责旅游途中及旅游景点的讲解,处理旅游过程中的突发问题,对脑力和体力的要求都很高。因此,增加导游收入是必须的。要改变成都导游人员收入在很大程度依靠购物回扣的现状,推行使顾客满意的“无进店购物”旅游;针对内宾无小费的习惯,大幅度增加带团补贴,使导游工作的劳动价值真正得到提高,保障导游收入的稳定性"J。针对旅游市场的无序竞争,旅游主管部门要规范旅游市场,遏制旅行社恶性竞争,对扰乱旅游市场正常竞争的企业进行严厉惩罚。同时对各条旅游线路价格进行控制,建议由物价部门确定每条旅游线路的市场参考价以确保旅行社的利润,还应该严禁旅行社向导游收取“人头费”。目前,关于导游人员的报酬问题全国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应该不断健全旅游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大力推行使顾客满意的“纯玩”旅游团,给导游人员带团补助。所谓“纯玩”旅游团,就是在旅游行程中不安排购物活动,目前在成都市场,“纯玩”九寨沟一黄龙一线的旅游推广很好。可见提高旅游品质,旅行社有利润,游客理智消费,导游人员有带团补助,是三赢的局面。

还可以推行佣金制度。佣金,是指旅行社通过为其他旅游经营者提供中介服务和宣传促销所获得

人员希望有专门的机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导游工作难以得到理解和客观公正的评价随着旅行社竞争出现白热化,零负团费的旅游团产生了,很多导游人员为了生存变成了“导购”人员,导游人员存在欺骗游客、谋取不当利益的现象。

但部分游客和媒体以偏概全,对导游工作不理解,夸

大导游人员的负面形象,给导游人员造成很大心理压力。

(6)“人头费”问题反映了旅行社与导游之间的矛盾

由于旅行社业进入门槛较低,旅游业市场机制

不健全,旅游线路产品的开发缺乏专利性,旅行社竞相以削价为主要手段来销售产品。为保证必要的组团利润,旅行社把主要矛盾转嫁到了司机和导游人

员身上,导游人员不但不能得到应得的带团报酬,还

要交给旅行社数量不等的“人头费”和签单费。成都导游人员应缴人头费总额=旅游团人数X单位人头费价格。根据不同的旅游路线,成都导游人员向

旅行社支付的人头费是5—80形人,在带团之前,

导游人员已经投入几百到上千的资金,于是导游人员就只能通过带游客购物来取得自己必要的收入。通过调查发现,成都导游人员认为“人头费”制度极不合理,旅行社的恶性竞争影响他们的生存,强烈要求旅行社取消收取“人头费”。

的报酬。借鉴《海南省旅游佣金结算管理办法》,旅

游佣金应纳入旅游佣金结算体系,通过银行转账收支,应当如实入账,纳入财务和税务管理。同时要接受旅游、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管理、检查与监督①。购物是旅游六大要素之一,

要推出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不断完善购物环境。要

5思考与建议

(1)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为什么成都导游人员岗位认同感低呢?成都导

杜绝导游人员私拿购物回扣,就要推行佣金制度,在

具体操作中,建议由旅行社的专门负责人统一向购

物点收取佣金,再以奖金的形式发给导游。

健全保障制度。成都导游人员的保障制度目前

①海南人民政府:《海南省旅游佣金结算管理办法》,海南省旅游局网,2003。

第2期张艳萍: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研究45

还不完善,导游人员拥有各类保险、医疗、公积金等才能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完善成都导游人员的保障制度,通过政策法律来规范导游的基本保障。

(2)充分发挥旅游主管部门职能

目前我国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利于导游维护自身的良好形象,也使得导游的旅游服务工作质量难以保证。在相关利权中,导游相对来说属于弱势,经常面对有法也不能依的情况。2002年9月1日,由成都市旅游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出台的

高的问题,目前没有相关部门出面替导游人员解决这些问题。在此次调查中,有99.7%的成都导游人员希望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维护导游的合法权益。我们可以在各地借鉴工会的设置方式,发展企业内部的导游工会,其职能是导游组织管理和利益代表哺J。企业职工维权行动,主要靠职工通过集体协商、民主管理等途径来实现,但是,四川目前还没成立旅游业工会组织。因此,应该尽快成立旅游企业工会,进行管理和维权活动,以保障成都导游人员的

基本权益,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具体来讲,要主动

关心导游人员的生活,帮助导游员解决遭遇到的劳资纠纷、工伤事故等矛盾;同时工会还应积极主动地把导游人员的维权意识、维权要求引导好,帮助他们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J。

(4)充分发挥导游公司的作用

近年来,成都的旅行社行业间竞争白热化,迫使

《成都市导游人员劳动报酬及社会保险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其对导游人员的劳动报酬作了详细规定,对于不按时支付和拖欠导游工资的单位将予以重

处,但实际上在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成都导游人员的收入没得到改善,“人头费”还越来越高,“五险一金”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旅游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多数是关于如何管理约束导游人员行为的,而有关改善导游人员的生存

各旅行社纷纷开始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竞争

力。为了避免养导游产生工资成本,聘用社会导游(兼职导游)成了成都旅行社普遍采用的降低成本方式。自从国家旅游局《关于建立社会导游人员服务管理机构的指导意见》发布以后,成都导游服务公司纷纷涌现。目前成都导游人员的分布情况:成都导游服务公司3239人、天利康辉导游服务公司3438人、长吉导游服务公司1239人、维泰导游服务公司1192人、牵手导游服务公司l990人、中旅导

状况的政策十分少。于2009年5月1日施行的《旅行社条例》大幅提高了对旅行社和导游侵犯游客权

益行为的惩罚力度,条例规定导游欺骗、胁迫旅游者购物最高罚5万①。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保护旅游者权益的法律逐步得到完善,但关于改善导游人员的现实生存状况的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国的旅行社的结构是水平分工的,旅行社行业发展不太规范。旅行社为了抢占市场,不断打价格战,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不但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不断恶化了导游人员的生存环境,高额的人头费,推自费项目让导游工作压力非常大。要改善成都导游人员的生存环境,成都旅游主管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旅游条例,做到有法可依,保障导游的合法收入和基本权益。政府对关于导游人员社会保险问题,需要

游服务公司297人、鑫中心导游服务公司347人、各

大旅行社2576人②。由此可以看到,成都的导游人员,无论专职还是兼职绝大部分都是挂靠在导游服

务公司,每年缴纳260—300元的管理费用。

由于成都导游人员大多属于导游服务公司,要改善成都导游人员的生存状况,还要发挥成都市导游服务公司的作用来维护导游的合法权益。作为服

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依法妥善处理;政府出台政策后,最重要还是加大相关条例的执行力度;同时,相关主管部门应通过地方旅游

法规来规范旅游市场、加强行业引导。

(3)建立旅游企业工会,维护导游人员合法权益

很少或基本没有基本工资是薪酬机制最突出的

务企业的导游公司既然向挂靠导游收取管理费,向旅行社收取中介劳务费,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社

会导游有权要求所属导游公司维护其合法权益。在

产生旅游责任事故时,导游公司还应该合理分辨社

会导游、导游公司、旅行社三方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份额,努力避免向导游人员转嫁责任现象的发生[101。目前,成都导游服务公司为挂靠的导游人员提供少量的出团机会,也提供业务知识培训以及提

问题,“五险一金”没落实,也是导游人员关注度很

①国家旅游局30号令:《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2009年,中国国家旅游局网。

②数据来源:成都市旅游局,截止日期:2009年2月28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供导游词、导游证年审服务等专业支持。笔者认为成都导游服务公司的职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应该通过举行导游沙龙、线路设计培训、优秀导游评选

样的激励方式。旅行社要多关心导游生活,协调好导游和旅行社间的利益关系,让导游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6

等活动,丰富导游的职业生活,增强其归属感;同时,

应该尽快完善导游服务公司维护导游权益方面的职能。针对目前成都大部分导游人员的社会保障未落实、职业前景渺茫等问题,导游服务公司应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维护导游人员的合法权益。

(5)健全导游激励机制

通过调查发现,成都导游人员的收入和导游证级别关联性不强,大多数导游人员都属于初级导游人员,这一情况与全国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我国导游证级别与导游收入并没有合理地结合起来,激励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成都市导游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是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一次尝试,对成都导游人员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笔者认为改善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能激励他们更好地为四川的旅游业服务,促进四川旅游业健康发展。另外,导游人员生存状况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如果要对成都市导游人员的生存状况做进一步全面研究,则需要在更大的调查范围内进行深入探讨。

结语

作用也未能得到有效发挥。我国导游人员的职业发

展前景不乐观,导游人员流失率较大,留不住高级人才,很少有人选择导游行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究其原因,是没有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体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绝大部分的员工对承担的工作一般只付出自己能力的20%一30%,而一旦受到有效的激励,就可能发挥其能力的80%一90%¨¨挪。要改善导游人员的生存状况,应该从多方面人手,建立激励体系。

首先要增加导游人员收入。收入是劳动价值的

参考文献:

[1]

张宏梅,陆林.国外旅游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的有关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91.

[2]王保进.英文视窗版SPSS与行为科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4]

黄美忠.武汉中文专职导游的收入调查与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7):92.

李雄.湖南省导游人员生存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8(2):169.

体现,物质利益是发挥积极性的基本因素,较高和较

稳定的收入使导游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进而充分感受到自身劳动价值。导游收入增加,有利于

[5]李星群,文军.南宁市旅行社导游现状调查及对策分

析[J].广西大学学报,2006(5):14.

[6]张金霞.关于导游的薪酬制度改革路径的探讨[J].集

团经济研究,2006(1):220.[7]

熊友平,李海平.湖州导游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72.

[8]李果,李雄.当今旅行社导游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

业家天地,2007(9):153.

[9]刘刚.积极探索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化的实现途径[J].

理论学习与探索,2002(5):79—80.

[10]蒲阳.以广东省为例:导游公司实践及发展对策研究

[J].江苏商论,2005(2):144.

[11]陈永发.导游学概论[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19.

他们提高导游服务质量,促进四川旅游的健康发展。

第二,给导游人员优厚的福利。目前,大部分导游人员是“三无人员”,无工资、无失业保险、无医疗保险,要留住优秀的导游人员,就需要提供优厚的福利

待遇,完善导游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三,旅行社

通过公平的管理决策程序提供公平的决策结果能提高导游员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增强导游员的归属感

和责任感,从而提高导游员对游客的服务质量¨引。旅行社关心理解导游人员的工作,使他们有归属感,更容易发挥他们的才能。第四,旅行社应该帮助导游做好职业规划,让导游人员脱离“吃青春饭”的尴

尬境地,让他们工作无后顾之忧。第五,旅行社要实行晋升奖惩制度,做到赏罚分明。总之,旅行社需要

[12]姜彩芬,曾文标.谈提高旅行社导游员管理中的公平

性[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25.

(编辑:余少成)

认识到导游人员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吸引并

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应该对导游人员采取各种各

成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张艳萍, ZHANG Yan-ping

西南石油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南充,637001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0,3(2)0次

参考文献(17条)

1.数据来源:成都市旅游局,截止日期:2009年2月28日

2.张宏梅;陆林 国外旅游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的有关问题[期刊论文]-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3.刘刚 积极探索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化的实现途径[期刊论文]-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2(05)4.李果;李雄 当今旅行社导游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企业家天地 2007(09)

5.熊友平;李海平 湖州导游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4)6.张金霞 关于导游的薪酬制度改革路径的探讨[期刊论文]-集团经济研究 2006(01)7.李星群;文军 南宁市旅行社导游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期刊论文]-广西大学学报 2006(05)8.李雄 湖南省导游人员生存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企业家天地 2008(02)9.黄美忠 武汉中文专职导游的收入调查与分析[期刊论文]-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07)10.王保进 英文视窗版SPSS与行为科学研究 200711.国家旅游局 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 2009

12.海南人民政府 海南省旅游佣金结算管理办法 200313.数据来源:笔者2009年成都导游人员问卷调查统计而得

14.数据来源:2008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第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成都统计信息网15.姜彩芬;曾文标 谈提高旅行社导游员管理中的公平性[期刊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01)16.陈永发 导游学概论 1999

17.蒲阳 以广东省为例:导游公司实践及发展对策研究 2005(0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许虹.XU Hong 成都市城乡旅游联动发展思索 -经济研究导刊2010(13)

成都市作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增长极之一,推动城乡旅游联动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建立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统筹城乡旅游环境保护、坚持以人为本的旅游发展原则、加强城乡旅游业现代化建设等不失为成都市实现"中国田园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新目标的探索之策.

2.期刊论文 张俊 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城市——浅析成都市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决策咨询通讯2010(2)

成都市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数量众多,特点鲜明,但是开发与管理不到位.根据成都市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应突出成都市旅游资源的文化元素,把成都市旅游形象定位为"中国草根文化、休闲文化体验之都",以可供游客选择的"旅游套餐"的形式重新设计旅游线路,重塑府南河,建立美女博物馆,利用体验式旅游、自助旅游、交换旅游等新形式,把成都市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3.期刊论文 宋玉蓉.SONG Yu-rong 成都市城郊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研究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

对成都市城郊旅游环带进行了SWOT分析,指出城市郊区旅游具有区位、市场、组织等优 势.城市郊区最主要的功能是担负城市景观生态保护和满足城市居民游憩休闲的高层次需求 .成都市应尽快采取编制城郊旅游发展规划、保护绿色空间、合理布局项目等有效措施来促进城郊旅游的持续发展.

4.学位论文 史本凤 促进成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对策的思考 2007

随着我国旅游业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环城游憩带以其独有的地域特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及今后城市周边地区旅游发展的主要潮流,同时,环城游憩带的研究也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吴必虎将环城游憩带明确定义为:“以城市居民为主,并拉动相当数量的外来旅游者参与的游憩活动和支持这种活动的游憩设施和游憩土地利用,除部分发生于城市内部空间,更多的推向城市郊区,出现了环绕城市外围、处于近郊乡镇景观之中,与中心城市交通联系便捷,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教育等不同功能的土地利用构成的游憩活动空间。”

成都市环城游憩带是在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成都市民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市民的游憩需求也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以及良好的旅游资源基础上,并在极差地租与旅游者的旅行成本双向作用力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根据旅游圈层理论,笔者将成都市环城游憩带划分为三个圈层:第一圈层为三环路至绕城高速公路沿线;第二圈层为绕城高速公路至距市中心(天府

广场)30km;第三圈层为距市中心(天府广场)30km以外的市域范围,并分析了各圈层的区位、交通和资源状况。

在圈层划分的基础上,笔者分析了各圈层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一圈层主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和休闲观光旅游,并以锦江区三圣乡的“五朵金花”为例进行说明;第二圈层农业旅游、会展旅游、宗教朝圣以及自然观光等旅游全面展开,形式多样;第三圈层主要发展的是传统的观光旅游,随着次级旅游中心的形成,远郊休闲度假旅游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根据成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现状,笔者分析了成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一是旅游资源利用程度低,分布不均衡。成都市环城游憩带地区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资源类型也很齐全,然而开发利用程度总体上水平不高。高层次的旅游资源更多地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而东部分布较少;远郊部分的景点主要集中在西部,近郊部分的主要景点大多分布在东部;在三个圈层中,第三圈层的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第一圈层的旅游资源最为贫乏。

二是产品单一,精品少,促销不力。成都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目前还停留在浅层次的观光旅游为主打的阶段,内容单一、品味不高的问题目益突出,在旅游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精品更是屈指可数。促销手段单一,宣传不力,不能使许多潜在消费者产生旅游动机,没有形成“拉”的动向。 三是乡村景观城市化严重,人造景观发展不尽如人意。成都市环城游憩带内许多传统地理农村所独具的乡土特色景观正在逐步消失,一些地区的文化景观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以主题公园为代表的人造景观盲目效仿,主题不鲜明,缺乏特色,设计、建筑粗糙,对市民吸引力非常有限。

四是交通环线建设不完善,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薄弱。成都市环城游憩带内很多景点与景点之间没有景观通道连接,部分景点大交通基本通达,小交通不畅,甚至一部分景点连交通直达车也未开通。环城游憩带内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还很薄弱,并且缺乏统一规划和专业设计,也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 五是多头管理,人才缺乏,缺乏环保意识。成都市环城游憩带内景点的开发以地方政府为主,多个部门参与管理,旅游局根本无法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设置、配套设施建设等进行统一部署、归口管理。成都市环城游憩带地区目前非常缺乏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影响其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旅游相关人群环保意识不高,环境污染严重。

针对成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了促进其优化发展,笔者提出了如下一些建议:

一是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成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要在整合旅游要素的基础上,针对成都市的地理形态、地形走向,对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科学合理地布局旅游资源的开发空间。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程度,在打造旅游精品的同时还要丰富产品内涵。

二是优化旅游产品体系,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在符合旅游产业布局的条件下,以项目为支撑,通过重点推进和错位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优化成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产品还应向多样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加大宣传力度,用事件旅游促发展。宣传促销要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相配套,针对特定的市场条件,集中推出主打产品。要不断改进宣传促销方式,改善宣传促销的手段,提高宣传促销的效益。要加大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宣传效果。旅游事件对成都市民在环城游憩带上的游憩活动有重大影响,政府可以通过组织策划一些高层次的节庆活动,开展更多的会展博览、文体赛事来推动成都市环城游憩带的发展。

三是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交通建设,完善旅游畅通工程,提高景区可进入性,是促进成都市环城游憩带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完善公交体系,开通景区直达车;其次通过加强市域景点的旅游快速通道建设、旅游景观通道建设以及打通和改善区域旅游通道来发展和完善现代立体化交通网络。此外,通过设计专门的、与当地环境相协调的娱乐购物场所、旅店,完善道路指示牌、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编制详细准确的导游图等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树立景区的良好形象。

四是加强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重视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政府对游憩项目空间布局的管理、加强对游憩产品总量和类型的控制,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带来的危害。对成都市环城游憩带地区旅游项目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对资源利用价值的研究和对环境保护的论证,切实做到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快对合格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是高校要培养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的人才;二是旅游企业通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理论水平、素质和技能;三是企业要积极完善用人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使用环境;四是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

五是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分圈层发展等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通过政策扶持、财政倾斜、科技帮扶等手段反哺农业,因地制宜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积极推广“五朵金花”模式,促进环城游憩带农业生态旅游向高层次发展,增强对市民的吸引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成都环城游憩带旅游的发展,应该将成都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与旅游相结合,使传统旅游升华到全方位高层次多效益的文化旅游。加大已有人文历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赋予原有景观以更深、更新的文化内涵,注重发掘一般景观的文化价值,同时要不断开发全新的文化旅游项目,逐步形成古代文明和现代文化相辉映,都市生活和田园风光相融合,具有成都地方特色的环城游憩文化旅游网络。

根据成都市十一五旅游规划及目前成都市环城游憩带的发展现状,笔者提出对成都市环城游憩带各圈层采取不同的发展措施来促进其优化发展。第一圈层建设成都城市游憩廊道,打造“熊猫家园”生态文化旅游区。第二圈层分板块优化城郊休闲环城游憩带。第三圈层建设龙门山、邛崃山旅游板块,大力发展远郊休闲度假带。此外还应采取增长极式发展与点轴式发展相结合的策略。目前成都市环城游憩带内增长极数目有限,应培养出更多的增长极。随着兴建的西岭雪山滑雪场、石象湖生态风景区等热点旅游区(点)的积极发展,环城游憩带中的增长极会越来越多。根据点轴发展理论,在环城游憩带内确定都江堰—青城山国际休闲度假区这条轴线优先发展,有利于形成游憩产业带。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目前环城游憩带的研究现状,具体分析了成都市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具有较强的参考建议性。

5.期刊论文 周勇.Zhou Yong 旅游翻译呼唤美译——以成都市旅游景点之英译为例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文章根据美学基本原理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指出景点旅游文本是包含美学功能的复合型文本,并结合该原理对成都市旅游景点标识的英译现状进行分析点评,提出旅游翻译应当更加注意美译.

6.期刊论文 张建.ZHANG Jian 论古镇旅游流引导规划的路径-以成都市平乐古镇为例 -旅游论坛2008,1(1)

如果不提前做好古镇旅游流引导规划,我国古镇旅游往往在发展期、成熟期因为客流集中在核心区而普遍出现游客容量超载的问题,针对我国目前旅游流微观研究不足的现状,提出我国容量饱和的古镇亟待通过旅游流引导规划促进古镇空间结构调整,从而扩大旅游动态容量和静态容量,促进古镇旅游格局演进,最终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成都市平乐古镇案例入手,探讨了古镇旅游流引导规划大中小尺度的路径和总体思路.

7.期刊论文 张付芝.Zhang Fuzhi 成都市城乡旅游互动发展研究 -小城镇建设2009(3)

成都作为中国农家乐旅游的发源地和首批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发展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全国的旅游发展中走在前列.本文选取成都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成都市城乡旅游的现状、成都市城乡旅游互动发展的条件,提出促进成都市城乡旅游互动发展的对策,以此促进成都市城乡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8.学位论文 庞林 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 2008

“生态旅游”一词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旅游特别顾问、墨西哥人塞巴洛斯·拉斯奎林(H·Ceballos·Lascurain)于1983年首先在文献中使用的。它的含义不仅是指所有观览自然景物的旅行,而且更强调被观览的景物不应受到损失。自从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和一类旅游产品诞生以来,深受旅游者广泛欢迎,得到快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旅游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获得丰硕研究成果。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产生了不同的学术观点,概括起来有保护中心说、居民利益中心说、回归自然说、负责任说和原始荒野说五类。但在众多研究成果中,当数世界旅游组织2002年魁北克生态旅游峰会中对生态旅游的界定最为权威,认为生态旅游是(1)对自然和文化遗产作出保护性贡献,(2)并对土著本地社区规划、发展和运作带来好处,(3)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相互交流和(4)以自助散客旅游和有组织的小团队旅游为主的旅游形式。

文章在分析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旅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是旅游者以自然和(/或)人文生态环境为吸引物,既满足其旅游需求,又尽量减少对自然和(/或)人文生态环境破坏,并对旅游地生态恢复保护作出贡献的负责任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形式。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在旅游理念、旅游容量、旅游项目、市场吸引力、旅游者心灵感受、旅游设施设备、经营频率、经营及政策导向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生态旅游具有这些特征:从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层面上来讲,生态旅游是一种依赖当地生态环境资源的旅游,旅游对象是相对未受人类干扰的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或者是在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融合了人类活动历史文化且历史文化生态保存较为完整的自然文化生态系统。从主体层面上来讲,旅游者、当地居民、旅游经营管理者应当具有生态环境论理观,对生态环境负有强烈的责任感。从社会层面上来讲,生态旅游是能促进当地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在对

、利用程度和破坏程度,旅游者可以划分为环保主义者、资源保护型、环境友好型、资源依托型、资源利用型、资源享受型、资源消费型、资源损害型和资源掠夺型九种,前四种就是生态旅游者,后五种属于大众旅游者。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分类成果,从生态系统包含物质环境、生物资源和人类活动形成的文化三个方面,把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划分为环境类资源、生物资源和文化生态资源三大主类,在每一主类中又根据景观属性、成因进行了细分,总共将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分为3主类、7个亚类,23个基本类型和200种景观。为进一步阐明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保存完好程度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本文将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微生态景观、半农业景观、乡村景观、农业景观、城镇文化生态景观、城市近郊文化生态景观和城市文化生态景观九种类型。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分类为其开发奠定了基础,旅游者的分类为生态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和识别奠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中,市场需求是动因,资源是物质基础,旅游产品是联系市场和旅游目的地的桥梁。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除考虑这些内部因素以外,还受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进行归类分析。从经营环境分析结果,可以判断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经营具有哪些优势和劣势,面临什么样的机遇或者挑战,籍此制定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战略。这些具有内部逻辑关系的分析方式,就是本文提出RMP-SWOT分析方法在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资源、市场、现有产品和旅游经营环境分析只是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创新开发逻辑前提。就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创新开发而言,由于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方式,其开发当与传统的旅游开发存在不同的方法。为凸现生态旅游对以自然为主生态资源的依托性、对资源环境保护的负责任性,本文提出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要树立非城市化、资源低消耗、原生态保护、人文关怀、人地和谐、品牌立业、绿色经营、传播文明创新理念,同时要在保护第一、市场导向、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生态教育等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区分大城市居民近郊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和国内外长距离出游的生态旅游者需求,研究其特性差异,分类指导,以满足不同目标消费人群的需求。

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中,旅游者、开发商、政府、社团组织和社区居民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带来的经济、信息、技术、物质、人员、文化、制度、政策、标准、伦理和信仰会对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地域带来负面影响,使社区的经济结构、社会形态、文化形态和生态环境发生相应的变化。但这些变化是渐进式的,社区居民对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支持阶段、抵制阶段、修复阶段和融合阶段。为了减少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对社区的影响,促进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区域长期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确立正确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目标,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旅游效益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其次,要构建各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资源环境保护的保护机制,规范各参与主体的行为,共同促进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再次要通过选择接待生态旅游细分人群、提倡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科学规划和管理、实施生态旅游许可证制度等途径来建立科学的生态旅游区管理机制。最后要实施生态旅游认证制度。通过这些措施就能保证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得到保护,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成都市拥有丰富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并以龙门山成都段、邛崃山脉成都段高山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两山低山丘陵和龙泉山脉成都段低山丘陵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成都平原区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为典型代表。这些资源种类丰富,既有丰富多样的地质地貌资源,又有数量多、品种齐全、分布范围广泛的动植物资源,还有大量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的组合形态较好;不乏对国内外游客具有吸引力的高品味生态旅游资源,如大熊猫、珙桐、都江堰一青城山世界遗产等。但目前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产品结构单一,品牌产品不突出,大量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极大开发潜力。

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可以划分为近郊和远郊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两个层次,近郊以内又可以划分城市文化生态旅游圈、近郊生态休闲旅游圈和乡村生态观光旅游圈,各圈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方式不同,旅游活动项目各异,但各区域都应当增加参与性强的运动健身类、度假疗养类、文化体验类旅游产品。在成都市远郊龙门山、邛崃山脉成都段的龙溪-虹口、白水河、鞍子河、黑水河四个自然保护区和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邛崃山脉可以根据各自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开发地质地貌科考科普、普通生态观光、徒步穿越、登山、探险、攀岩旅游、野生动物寻踪、生态度假、避暑、疗养、观瀑、荡舟、戏鱼、垂钓、山地自行车、滑草、营地、野外生存、蹦极、户外拓展训练、日出云海佛光等天象旅游、雪山冰川冰湖探秘及地质地貌考察、漂流、温泉度假、高山草甸、高山杜鹃观光、红叶观光、观鸟旅游等旅游活动项目。

为加强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保护,促进成都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成都市在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中不仅要遵循前文所述的八个创新理念和六个基本原则外,还建议成都市加强成都市生态旅游资源调查,制定生态旅游开发规划;加大政府对生态旅游开发宏观调控管理力度;培育优势生态旅游品牌和加大向国际生态旅游市场品牌营销力度。

9.期刊论文 张俊 成都市体验式旅游分析 -商场现代化2008(13)

体验式旅游代表着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成都市体验式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分析了成都体验式旅游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政府应该加强投入与管理;增加体验式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质;精心设计旅游线路,提高重游率.

10.期刊论文 王瑷琳 浅析成都市温江区花卉旅游的发展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z1)

花卉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项目,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本文从成都市温江区发展花卉旅游的意义出发.分析其优势条件,提出了一些发展花卉旅游的措施和建议.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nsydxxb-sk201002009.aspx授权使用:上海商学院(shsxy),授权号:b599db16-0f61-4a56-9723-9eeb016b3261

下载时间:2011年5月22日


相关内容

  • 导游现状综述
  • 导游现状综述 惠文云 1331210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选择旅游这种享受型消费方式.再加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等,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更是锦上添花.旅游慢慢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旅游业在中国的分量也越来越重.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 ...

  •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导游词
  • 各位游客: 在四川,我们游览了天府之国众多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今天我们将去参观的是享誉海内外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它距成都100多公里,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简介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邓睐山脉东坡,地处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一块高山深谷地带,东西长52 ...

  • 导游考试资料
  • 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大纲(四川) 总体要求:通过<四川导游基础知识>的考试,检查考生对四川的基本省情.史地知识.地方文化及风物特产,对四川的重要旅游资源及相关旅游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检查考生在实地的导游接待过程中,运用这些知识去讲解.传播四川文化,去导游.讲解四 ...

  • 导游生存状况调查
  • 导游生存状况调查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导游队伍不断壮大,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和我国目前导游队伍建设现状的矛盾也日渐凸显出来.一方面,导游生存状况的不断恶化,导游员从过去收入高.社会地位高.职业稳定.工作自由度高的人人羡慕的优势群体向社会地位低.生存状况差.无固定职业的弱势群体发生着转变. ...

  •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2)
  • 1.论旅游策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2.试论当今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得"与"失" 3.××××××酒店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 4.××××××旅行社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 5.对×××××景区经营状况的反思 6.××××××省(或市.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 ...

  • 人工导游与自助电子导游服务的差异化发展
  • 人工导游与自助电子导游服务的差异化发展 导游行业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行业,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的新型导游需求越来越大.旅游市场上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自助电子导游服务,相对来说,服务更加便捷,成本相对较低,冲击着传统的人工导游服务,但是它们又各自存在着优缺点,在相对的一段时间里很难说任何一种服务 ...

  • 成都熊猫基地旅游攻略
  • 成都熊猫基地旅游攻略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一个专门从事濒危野生动物研究.繁育.保护教育和教育旅游的非营利性机构.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位于成都北郊斧头山山侧的浅丘上,建成了科研大楼.开放研究实验室.兽医院.兽舍和熊猫活动场.天鹅湖.大熊猫博物馆.大熊猫医院.大熊猫厨房等,形成竹木苍翠,鸟语花 ...

  • 暑假旅行社实习报告三篇
  • 暑假旅行社实习报告 三篇 暑假旅行社导游实习报告(一) 实习内容:熟悉旅行社业务 ,跟团学习导游技能. 实习目的与任务:了解旅行社经营管理过程,掌握导游业务. 实习到了,说什么都要找个地方,实践一下,把自己三年来学习的东西拿出来,让社会检验一下,真真正正的与社会来个肌肤之亲.首先要做的是找个能发挥我 ...

  • 旅行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
  •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作业)封面 ( 2012 至 2013 学年度第 2 学期) 题 目 <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 科 目 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与实践 姓 名 韩若苑 专 业 旅游管理 入学年月 2012年9月 目录 1.引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