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

  “酒杯在于晃动,朋友在于走动,语文教学在于活动。”上海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陈钟梁一语道破学习语文的天机――在于师生的双边活动,尤其是学生的活动。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地“活动”起来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

  语文教学同“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就是‘教’学生怎么‘学’”(叶圣陶语)。教师对学生,第一步是扶,第二步是牵,第三步是放。教是为了最终的不用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活动”,获得知识能力及终身学习创新的方法。

  纵观当今语文教学的名家魏书生、钱梦龙、于漪、宁鸿彬等的教育教学思想及其方法,他们教学的成功无不归功于注意了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无不体现了学生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思想。

  二、改进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在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主要手段是两支粉笔一张嘴;形式是教师高高地站在台上,学生正襟危坐于台下;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板书,学生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有了许多新途径。语文教师“走下讲台”,借助于录音机、电视机以及幻灯、电脑等多种设备,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当好“导游”,用精彩生动的内容,声情并茂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游兴”,引导学生走入作品的优美艺术境界,徜徉其中,撷英揽萃,留连忘返;或者,根据课堂的需要,随时扮演一个游戏的组织者、活动的引导者、乐趣的分享者。通过这样的课改,我们的语文课堂摆脱单调、沉闷的现象,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活跃,走向开放,走向丰富多彩。具体做法是:

  1.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魏书生讲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于漪老师更形象的比作“目中有人”。语文课不应该上成老师的一言堂,而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活动中,学生进行阅读、质疑、讨论、思考、交流,真正把“讲堂”变成了“学堂”,把老师的“一言堂”变为师生的“群言堂”,让学生充分动情、动脑、动口、动手,完成课堂任务,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如学习《谭嗣同之死》一课,维新派为富国强民,实行维新变法,受到保守派的镇压。变法失败后,为保存革命力量,以求东山再起,维新派领袖谭嗣同劝说并帮助梁启超东渡日本,自己不躲不避,甘愿慷慨就义。我有意引导学生感悟谭嗣同的为革命献身精神,可有名学生质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部分革命人东渡,不如所有革命人都东渡,这样留下的革命力量就更大,将来革命取得胜利就更有希望。”这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这种想法与文章的主题不符,但又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因此,我用民主、和谐的思想处理了问题:“你的聪明才智,已经超过了伟大的先辈,将来,你一定能成大事,为国为民做出非凡的贡献。谭嗣同的这种做法不是完美的,可他的为革命献身精神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这样,既对学生的创新给以肯定、表扬,又解决了课堂问题,让学习活动在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顺利完成,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受到了思想熏陶,培养了阅读、分析、创新能力。

  2.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课堂只有45分钟,如果一任学生自由学习,目标不明确,在课上完成教学任务困难。课堂上,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目的性强,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开展学习活动。(1)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2)文中哪些内容写“百草园”?哪些内容写“三味书屋”? (3)写“百草园”又是从哪三个方面着笔?(4)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此长的课文,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集中,课堂内就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

  “语文”源于生活,脱离生活去学习语文,就很难达到目标。因此,在学习活动中,根据具体情况,把语文课堂搬出教室,搬进生活,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如学朱自清的《春》时,正是初春时节,我把课堂搬进了大自然,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活动中领悟了春的新、美、力,感悟到春给人们带来的希望。然后即境学习课文,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如学《黄河化险》时,我把课堂搬进多媒体室,给学生播放有关“黄河化险”的历史资料图片,并剪辑了电视连续剧《任弼时》中的“黄河化险”影视部分放映给学生看,让学生在生活活动中领悟伟人的风范。接下来学习课文,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更新观念,采用多种策略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做学习的主人,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好国家提倡的语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叶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杨再隋.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孔锴.当代教育新观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7]张德伟,何晓芳.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酒杯在于晃动,朋友在于走动,语文教学在于活动。”上海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陈钟梁一语道破学习语文的天机――在于师生的双边活动,尤其是学生的活动。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地“活动”起来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

  语文教学同“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就是‘教’学生怎么‘学’”(叶圣陶语)。教师对学生,第一步是扶,第二步是牵,第三步是放。教是为了最终的不用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活动”,获得知识能力及终身学习创新的方法。

  纵观当今语文教学的名家魏书生、钱梦龙、于漪、宁鸿彬等的教育教学思想及其方法,他们教学的成功无不归功于注意了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无不体现了学生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思想。

  二、改进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在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主要手段是两支粉笔一张嘴;形式是教师高高地站在台上,学生正襟危坐于台下;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板书,学生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有了许多新途径。语文教师“走下讲台”,借助于录音机、电视机以及幻灯、电脑等多种设备,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当好“导游”,用精彩生动的内容,声情并茂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游兴”,引导学生走入作品的优美艺术境界,徜徉其中,撷英揽萃,留连忘返;或者,根据课堂的需要,随时扮演一个游戏的组织者、活动的引导者、乐趣的分享者。通过这样的课改,我们的语文课堂摆脱单调、沉闷的现象,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活跃,走向开放,走向丰富多彩。具体做法是:

  1.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魏书生讲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于漪老师更形象的比作“目中有人”。语文课不应该上成老师的一言堂,而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活动中,学生进行阅读、质疑、讨论、思考、交流,真正把“讲堂”变成了“学堂”,把老师的“一言堂”变为师生的“群言堂”,让学生充分动情、动脑、动口、动手,完成课堂任务,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如学习《谭嗣同之死》一课,维新派为富国强民,实行维新变法,受到保守派的镇压。变法失败后,为保存革命力量,以求东山再起,维新派领袖谭嗣同劝说并帮助梁启超东渡日本,自己不躲不避,甘愿慷慨就义。我有意引导学生感悟谭嗣同的为革命献身精神,可有名学生质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部分革命人东渡,不如所有革命人都东渡,这样留下的革命力量就更大,将来革命取得胜利就更有希望。”这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这种想法与文章的主题不符,但又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因此,我用民主、和谐的思想处理了问题:“你的聪明才智,已经超过了伟大的先辈,将来,你一定能成大事,为国为民做出非凡的贡献。谭嗣同的这种做法不是完美的,可他的为革命献身精神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这样,既对学生的创新给以肯定、表扬,又解决了课堂问题,让学习活动在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顺利完成,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受到了思想熏陶,培养了阅读、分析、创新能力。

  2.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课堂只有45分钟,如果一任学生自由学习,目标不明确,在课上完成教学任务困难。课堂上,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目的性强,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开展学习活动。(1)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2)文中哪些内容写“百草园”?哪些内容写“三味书屋”? (3)写“百草园”又是从哪三个方面着笔?(4)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此长的课文,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集中,课堂内就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

  “语文”源于生活,脱离生活去学习语文,就很难达到目标。因此,在学习活动中,根据具体情况,把语文课堂搬出教室,搬进生活,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如学朱自清的《春》时,正是初春时节,我把课堂搬进了大自然,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活动中领悟了春的新、美、力,感悟到春给人们带来的希望。然后即境学习课文,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如学《黄河化险》时,我把课堂搬进多媒体室,给学生播放有关“黄河化险”的历史资料图片,并剪辑了电视连续剧《任弼时》中的“黄河化险”影视部分放映给学生看,让学生在生活活动中领悟伟人的风范。接下来学习课文,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更新观念,采用多种策略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做学习的主人,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好国家提倡的语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叶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杨再隋.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孔锴.当代教育新观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7]张德伟,何晓芳.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相关内容

  • 加强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 <加强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四年级 柴艳 [内容摘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现在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所以,必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给予科学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与量,并传授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

  • 阅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指什么
  • 阅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指什么? 课程目标:内容目标,能力目标,活动目标. 关系: 课程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目标是具体的学生关联. 区别:课程目标是一个阶段完成的任务.学习领域的目标:识字.写字.阅读 教学目标是一个学习内容的目标,层级:单元学习目标:一个阅读单元.一次习作,一次口语交际.层级二一 ...

  • 阅读教学方法
  •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引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朝着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这个总体目标而努力. 一.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中,师生的交流比较肤浅,停留在表面上,往往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指名回答,学生甚至不愿意回答 ...

  • 试议初中语文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议初中语文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关玲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3年第11期 [摘要]教师想通过哪些学习活动来落实这个关键点,使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达成设定的某个目标?这些学习活动之间.这些 ...

  • 新课标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 新课标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摘 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核心特点,本人尝试构建一个开放.有序的"记忆-赏析-成功"课堂教学模式.大胆运用各种记忆方法使学生迅速掌握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举行多种语文活动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与素养. [关键词 ...

  • 莫让迷雾遮望眼拨开浮云见天日
  • 最近,笔者静下心细细地读了王荣生教授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也曾看过<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这本书,王教授"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课.评课"的主张,让人耳目一新,对一些课例一针见血的点评,让人印象深刻.而<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又更深入地阐述了如何选择合适 ...

  •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突显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
  • [内容摘要]在中职教育发展的潮流下,中职语文教育改革也逐渐深化.在此形势下如何构建以培养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成为中职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立足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着力分析了中职语文教育以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必然性及实施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职业关键能力 中职语文 课 ...

  • [寻找家乡的名人]语文活动课说课稿初中语文教案
  • 一. 说教材 本课题是现行教材初中语文第五册的第四个语文实践活动项目. 1.地位和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quo ...

  • 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再思考
  • 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中心学校  李竹平 摘要:作为一种基于教材编排.以单元为整体的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模式,"主题单元教学"的主题既不能片面地理解为思想主题,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知识主题,从课程目标和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将其理解为文化主题,以保证教学在文化背景下渗透整体和整合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