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出版社五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环境。
2、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探究这样的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
3、了解黄土高原上独特的民风民俗和文化。
情感目标:
4、知道黄土高原地区对我国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引发学生热爱黄土地、热爱祖国的情感。
5、通过收集资料,使学生明确黄土高原严重的环境污染状况,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技能目标:
6、通过“为西部大开发献计献策”的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环境,独特的民风民俗和文化。 教学方法:讨论、搜集资料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关于黄土高原的图片。
学生准备:
收集关于黄土高原地区的资料,重点是环境污染状况。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张黄土高原地区的图片。 2、提问:这是哪里?
老师请同学们听一首好听的歌,请大家仔细听。(放《黄土高坡》)
师:从这首歌中你听出了什么?(生1:黄土高坡四季刮大风。生2:黄河从那儿流过。生3:人们住在窑洞里。
生4:黄土地的人非常豪放、喜欢唱歌)
3、谈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黄土高原是什么样子的? 师:咱们同学从这首歌中捕捉到了这么多的信息,真是不简单。想不想去看一看?(想)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对黄土高原的向往走进第3课:黄土高坡(板书:黄
二、认识黄土高原。
1.师:那么,黄土高坡到底在祖国的什么位置呢?请同学们读课本64页第一自然的内容。
2、请一位同学向大家介绍地图上的黄土高原。
3、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说一说黄土高原上的环境特征。
4、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补充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5.那么,在这块世界最大的黄土地上,孕育了哪些著名的城市呢?请同学们看课本64页地图。
三、走进窑洞
1、提问:你能从当地人的生活中找到人们适应黄土高原环境的例子吗?
2、学生畅所欲言。
3、学生观察课本第65页的关于窑洞的插图。 土高坡
4、讨论:黄土高原上的人们为什么住窑洞?住窑洞有什么好处吗?(因为窑洞冬暖夏凉;住窑洞可以就地取材,节约木材,经济实惠;窑洞可以防火;可以防噪音)
5、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成果,体会窑洞的特点。
四、民风民俗展示会
1、谈话:老师知道课前同学们都对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进行了了解,也收集了很多资料,下面我们来交流共享。
2、学生整理自己收集来的资料,并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出来?
3、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自由组合成不同的专题小组,进行交流。 4、每一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的研究成果。
(1)介绍服饰方面:那里的人喜欢穿布鞋,头上围一条白毛巾)师:我想问你一下:他们为什么要围一条毛巾而不戴帽子?(生:可能是为了干活时擦汗、还可以防晒、防风,戴帽子会被风刮跑了)
(2)主要粮食作物,有谷子、玉米、高梁、小麦、马铃薯等。
(3)谁来说说他们的文化习俗都有哪些?生:有泥塑、剪纸、布老虎。他们喜欢唱信天游、喜欢吼秦腔、他们那儿的安塞腰鼓也很有特色。
5、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作总结。
五、课外活动
1、学唱歌曲《黄土高坡》。
2、收集黄土高原上的典型工艺品。如泥塑、剪纸、布老虎等。
板书设计:
黄土高坡
住窑洞:冬暖夏凉
穿布鞋,围毛巾
粮食作物:谷子,玉米,高粱,马铃薯等。
文化习俗:泥塑,剪纸,布老虎。喜欢唱信天游,吼秦腔。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黄土高原原本是个林木茂盛的地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我们的先祖“黄帝”就生活在这里,你们还了解哪些这里的文化遗迹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讲述:今天让我们来继续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吧。
二、中华文明
1、提要求:请同学们用剪贴、写、画等形式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文化遗迹制作成“文化卡片”。
2、学生动手制作“文化卡片”。(5—8分钟)
3、将学生制作的“文化卡片”收集起来,进行整理分类,在班里展示。
4、谈话:说一说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
三、水土流失
1、学生自己学习课本第69页的关于黄土高原上严重水土流失的内容。
2、教师讲解补充资料。
3、讨论: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是什么原因呢?
4、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尝试写出分析报告。
5、各组代表宣读本组的分析报告。
6、提问:大家的报告写的很好,既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这样严重,那我们该做些什么来进行治理呢?
7、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的环保知识写出建议。(课本第69页的空白处。)
8、读一读自己的建议,互相交流。
四、开发西部
1、学生自己学习课本第70—71页的关于西部资源与开发的内容。
2、教师讲解补充:
(1)我国西部开发的计划
(2)这些年来获得的成就
3、分析:西部开发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都有哪些?
4、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小结。
5、讨论:你对西部开发有什么好的建议?
6、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
7、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外活动
留心搜集报纸、电视中关于开发西部的消息。
板书设计:
黄土高坡
开发热土
西部大开发 我的金点子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是播放黄土高坡视频歌曲,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土高坡的图片使学生开阔眼界,对黄土高坡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有了很深的印象。下载的视频使学生感受到黄土高坡严重去缺水的情况。在讲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时引导学生看地图去了解,使学生养成了看地图学地理知识的好习惯。最后的拓展环节让学生看各省的地形图,给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地理奠定了基础。不足之处:教学内容太多,使学生学起来有一点枯燥,学习形式单一,视频的音响效果差。影响了教学效果。
滕州市东郭镇李岭小学 王德梅
山东人民出版社五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环境。
2、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探究这样的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
3、了解黄土高原上独特的民风民俗和文化。
情感目标:
4、知道黄土高原地区对我国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引发学生热爱黄土地、热爱祖国的情感。
5、通过收集资料,使学生明确黄土高原严重的环境污染状况,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技能目标:
6、通过“为西部大开发献计献策”的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环境,独特的民风民俗和文化。 教学方法:讨论、搜集资料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关于黄土高原的图片。
学生准备:
收集关于黄土高原地区的资料,重点是环境污染状况。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张黄土高原地区的图片。 2、提问:这是哪里?
老师请同学们听一首好听的歌,请大家仔细听。(放《黄土高坡》)
师:从这首歌中你听出了什么?(生1:黄土高坡四季刮大风。生2:黄河从那儿流过。生3:人们住在窑洞里。
生4:黄土地的人非常豪放、喜欢唱歌)
3、谈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黄土高原是什么样子的? 师:咱们同学从这首歌中捕捉到了这么多的信息,真是不简单。想不想去看一看?(想)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对黄土高原的向往走进第3课:黄土高坡(板书:黄
二、认识黄土高原。
1.师:那么,黄土高坡到底在祖国的什么位置呢?请同学们读课本64页第一自然的内容。
2、请一位同学向大家介绍地图上的黄土高原。
3、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说一说黄土高原上的环境特征。
4、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补充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5.那么,在这块世界最大的黄土地上,孕育了哪些著名的城市呢?请同学们看课本64页地图。
三、走进窑洞
1、提问:你能从当地人的生活中找到人们适应黄土高原环境的例子吗?
2、学生畅所欲言。
3、学生观察课本第65页的关于窑洞的插图。 土高坡
4、讨论:黄土高原上的人们为什么住窑洞?住窑洞有什么好处吗?(因为窑洞冬暖夏凉;住窑洞可以就地取材,节约木材,经济实惠;窑洞可以防火;可以防噪音)
5、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成果,体会窑洞的特点。
四、民风民俗展示会
1、谈话:老师知道课前同学们都对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进行了了解,也收集了很多资料,下面我们来交流共享。
2、学生整理自己收集来的资料,并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出来?
3、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自由组合成不同的专题小组,进行交流。 4、每一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的研究成果。
(1)介绍服饰方面:那里的人喜欢穿布鞋,头上围一条白毛巾)师:我想问你一下:他们为什么要围一条毛巾而不戴帽子?(生:可能是为了干活时擦汗、还可以防晒、防风,戴帽子会被风刮跑了)
(2)主要粮食作物,有谷子、玉米、高梁、小麦、马铃薯等。
(3)谁来说说他们的文化习俗都有哪些?生:有泥塑、剪纸、布老虎。他们喜欢唱信天游、喜欢吼秦腔、他们那儿的安塞腰鼓也很有特色。
5、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作总结。
五、课外活动
1、学唱歌曲《黄土高坡》。
2、收集黄土高原上的典型工艺品。如泥塑、剪纸、布老虎等。
板书设计:
黄土高坡
住窑洞:冬暖夏凉
穿布鞋,围毛巾
粮食作物:谷子,玉米,高粱,马铃薯等。
文化习俗:泥塑,剪纸,布老虎。喜欢唱信天游,吼秦腔。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黄土高原原本是个林木茂盛的地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我们的先祖“黄帝”就生活在这里,你们还了解哪些这里的文化遗迹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讲述:今天让我们来继续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吧。
二、中华文明
1、提要求:请同学们用剪贴、写、画等形式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文化遗迹制作成“文化卡片”。
2、学生动手制作“文化卡片”。(5—8分钟)
3、将学生制作的“文化卡片”收集起来,进行整理分类,在班里展示。
4、谈话:说一说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
三、水土流失
1、学生自己学习课本第69页的关于黄土高原上严重水土流失的内容。
2、教师讲解补充资料。
3、讨论: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是什么原因呢?
4、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尝试写出分析报告。
5、各组代表宣读本组的分析报告。
6、提问:大家的报告写的很好,既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这样严重,那我们该做些什么来进行治理呢?
7、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的环保知识写出建议。(课本第69页的空白处。)
8、读一读自己的建议,互相交流。
四、开发西部
1、学生自己学习课本第70—71页的关于西部资源与开发的内容。
2、教师讲解补充:
(1)我国西部开发的计划
(2)这些年来获得的成就
3、分析:西部开发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都有哪些?
4、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小结。
5、讨论:你对西部开发有什么好的建议?
6、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
7、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外活动
留心搜集报纸、电视中关于开发西部的消息。
板书设计:
黄土高坡
开发热土
西部大开发 我的金点子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是播放黄土高坡视频歌曲,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土高坡的图片使学生开阔眼界,对黄土高坡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有了很深的印象。下载的视频使学生感受到黄土高坡严重去缺水的情况。在讲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时引导学生看地图去了解,使学生养成了看地图学地理知识的好习惯。最后的拓展环节让学生看各省的地形图,给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地理奠定了基础。不足之处:教学内容太多,使学生学起来有一点枯燥,学习形式单一,视频的音响效果差。影响了教学效果。
滕州市东郭镇李岭小学 王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