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论坛
[ZhuXiLunTan关于推进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刘
君
社区志愿者是指自愿献身社区公益事业、推动社区建设与进步的人员。武汉市武昌区有9万登记社区志愿者(其中3.3077万注册社区志愿者),已成为武昌区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如此众多的志愿者,却难从法律上给予其必要的保障和约束。
考核评估机制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努力使志愿服务成为“付出、积累、回报”的爱心储蓄,实现“助人、自助”。
(三)从树形象入手,打造服务品牌,扩大社区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
一是吴天祥和吴天祥小组的“全国道德模范品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吴天祥,是武昌的骄傲,是社区志愿者的榜样。区社区志愿者协会聘请吴天祥为名誉会长,直接参与武昌区的社区志愿者协会工作,并逐步将武昌区的1444个吴天祥小组、
际情况,今年,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又整合23个共建志愿单位,开辟帮扶渠道,相继成立了吴天祥小组爱心捐助站,兴办了“博爱超市”。十年发展,青年文明号永葆青春。2006年,东亭社区被团中央、建设部授予“青年文明号十年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
三是湖北大学的“博士义工队品牌”。2008年2月1日,全省首支博士——湖北大学博士义工队在武义工队—
昌成立。该义工队隶属于徐家棚街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这支队伍共有38名队员,都是湖北大学政法与行政管理学院的教师,既有白发苍苍的教授,也有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他们中,有6位教授,20名副教授,12名讲师。该义工队除了平时到福利院慰问老人外,还将发挥自身特长,为徐家棚街社区居民提供义务法律咨询等服务。该义工队在今年多次深入到中华路街楚材社区、徐家棚街公太里社区,了解调研社区服务站试点单位建设情况,写出近万字的以《设立社区服务站
深化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为题,对武昌区社区服务站实践的调查报告,对武昌区今年探索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发挥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一、武昌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及服务现状
(一)从打基础入手,推进区街组织建设,确保社区志愿者注册质量
武昌区抓好三级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夯实社区志愿者服务事业发展基础。2007年11月武昌区成立志愿者协会后,全区14条街道相继成立了志愿者服务中心,全区各社区成立了服务站,社区志愿者服务站根据自身情况,又分别成立了各种特色的服务队,形成了区、街、社区、服务队伍“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
(二)从科学管理出发,形成行之有效的机制,扎实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发展
武昌区在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同时,从三个方面规范自身的管理与运作。首先,健全队伍招募制度。不仅鼓励社区老年人参加志愿者组织,而且动员和鼓励有专业技能的年轻人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其次,建立志愿者培训机制。招募的社区志愿者,进行社区志愿者基本概念、志愿者活动发展情况、志愿服务宗旨、发展目标、信念、志愿服务的有关规定、管理制度、相关道德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对老的志愿者进行文化理念、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服务技能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和系统培训。再次,健全社区志愿者的
3万余名成员纳入武昌区社区志愿者
范畴,在街道、社区成立“吴天祥小组”,他们的身影出现在街头巷尾,出现在社区门栋,为社区残疾人、特困户等提供救助和护理等服务。他们不顾酷暑、严寒、四处募捐,向雪灾、震灾地区人民献爱心;2008年“5·12”汶川地震救灾期间“吴天祥小组抗震救灾小分队”活跃在德阳、绵竹等地震灾区,与当地志愿者一道担任着运输物资、心理疏导、消防、预防等工作。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二是东亭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爱心品牌”。1996年,东亭社区开展了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助万家”活动,整合地区资源,将卫生、公安、城建、城管、电力、武煤等20多个单位志愿者联合起来,向居民发放爱心卡1000份,对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青年文明号从“助万家”发展到“万家互助”,成员由几百名发展到数千名。1997年,东亭社区被团中央、建设部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助万家”活动示范点,享誉全国。针对社区居民中80%左右为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和拆迁还建户的实
二、推进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面对日益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如何从制度上让志愿者接受专业培训、政府进行引导和激励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建议:
(一)社区志愿者的招募与报名志愿者招募的原因多样、形式各异。临时性招募的较多,如抗震救灾、运动会、世博会、艺术节等;社区志愿者是相对稳定的一种。无论出于何种
世纪行2009年第9期
主席论坛
ZhuXiLunTan]
原因,作为民间组织或社团的建立,都应取得有关职能部门(如民政部门)的认可、注册或登记,方可招募。其报名条件有共性要求,如坚持自愿,遵守法规,身体健康,不计名利,有奉献精神等,亦可附加其他要求,如有某项专长,或对某项工作有一定的兴趣爱好等。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应由本人报名、志愿者介绍、填写申请表,经社区领导讨论批准,方可正式加入。
(二)社区志愿者的组织与管理社区志愿者一旦招录,应发放“录用通知书”、“社区志愿者服务手册”及有关证件,证明身份,介绍组织情况和参与活动办法。社区志愿者一般以社区为单位、以满足社区需求为目的,把有相同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志愿者组合成小队,为社区居民和社区建设提供便捷、义务的服务。对每次服务时间、内容、效果和表现等,在手册中进行记载,以备察考。志愿者队伍编制以市设“总队”、区设“大队”、街道设“中队”、社区设“分队”为宜。社区副主任为分队长、副书记任指导员,领导和管理社区志愿者分队的各项工作。
(三)社区志愿者的活动与服务社区志愿者的服务是志愿者活动(上接第36页)群众做好事300多件。
四、开展体察民情活动,搭建关注民生平台。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是政协组织服务党委决策,促进政府工作的关键所在。围绕区委、区政府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和“两型社会”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华容区政协在六届四次全会前就发动委员开展“进村组、入农户、问民意”活动,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征集群众所思、所想、所愿的提案线索,此次全会共撰写提案65件,立案56件,涉及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卫生、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内容有33件,占60%。同时,抓住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契机,区政协建立了三项机制:一是笔记本记录民情。全区147名政协委员人手一本《民情笔记》,并与委员“连心卡”、“技能型”委员和“五个一”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同布置、同检查、同考评,使之成为群众与党政部门联系的
的主要内容。服务以满足社区建设各项需要、满足社区居民各种需求为目的,以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各小队服务为主要形式,如提供医疗护理、水电维修、花木栽培、文艺表演、网络普及、心理咨询以及家务劳作、陪伴照料等服务。凡居民需求的,都可列为服务项目。除为居民提供服务外,社区志愿者还有自己的活动,如政治学习、业务培训、联谊交流,参加本队和上级的有关会议等。“活动活动,只有活才能动,要活就必须动。”经验告诉我们:社区志愿者队伍的生存与活力,全取决于是否有组织有序、行之有效、受居民群众欢迎和喜爱的活动。对社区志愿者的活动给予及时的指点与引导,这是各级领导者应有的义务与责任。
(四)社区志愿者的评价与激励社区志愿者面向基层、无私奉献,真心实意地为社区群众提供各项服务,他们这种精神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今天,这种志愿者精神尤其显得难能可贵、令人敬佩。全社会都应该学习和实践这种志愿者精神。因此,对社区志愿者的服务应给以积极的评价。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认可他们的工作,肯定“直通车”。委员胡胜利将粑铺村许家湾新社区建设的规划、方案及资金难筹措等情况记在《民情笔记》上,走到哪,讲到哪,一边向区、乡有关部门反映,一边同区、乡领导及村干部多次到武汉找企业老板许昌云介绍乡情、村情,使许老板深受感动,主动拿出200万元用于新社区示范湾的道路、休闲广场、村文化室、塘堰清淤和公厕、牛栏改造等9个项目的建设,成为全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先进典型。据统计,全区通过《民情笔记》反映民情信息300多条,被各级各部门采用率达70%以上。二是观察站报送民情。我们对各乡镇政协活动组民情观察站的民情资料管理、观察员的聘任、观察站活动制度及观察员的职责进行规范,力求民情信息报送做到多种渠道、准确及时、跟踪问效。庙岭镇政协活动组抓住项目开发多、矛盾纠纷多的特点,把民情观察站办到项目区,组织12
名政协委员成立4个民情观察小组,在他们辛勤劳动的社会价值,对他们做出的成绩进行宣传和表彰。这不仅有利于激发他们旺盛的热情和增强动力的持久性,对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全面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社区志愿者的制度与保障要引导社区志愿者活动健康地向纵深推进,必须加强领导,以一定的章程和制度对志愿者的活动进行规范。作为民间组织或社团,都应该制定为成员认可的章程和必要的规章制度,用一定的理念和纪律来指导和规范各自的行动。志愿者服务本来是件好事,好事必须办好;如果指挥不当、行为失范,未必能让群众满意。此外,搞好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政府还有责任在必要的经费和必需的物质条件上提供保障。重大活动的志愿者招募,报酬可以不给,但食宿一般要管。在社区志愿者服务中,买点必要的工具和易损的配件,总是需要一点经费的。特别是有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即便是志愿者提供无偿服务,也应该做到“先培训,后上岗”,这样,才能把服务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是武汉市武昌区政协主席)
20多个项目联系点开展流动观察活动,
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1起。三是区政协反馈民情。区政协办公室建立民情信息收集、登记、反馈和跟踪制度,不定期将收集的民情信息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并协商答复具体事项。为了使民情信息反馈件件有回音,采取电话约谈、书面答复、上门征询意见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沟通,力求达到承办部门、政协委员“双满意”。区人事劳动、农林、计生、水利水产、民政等部门,收到民情信息处理函后,及时组织专人回复办理。全区共反馈和处理民情信息120多条,有9条被列入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内容。政协委员张中原报送的《农村青年早婚早育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信息,得到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
(作者是鄂州市华容区政协主席)
世纪行2009年第9期
主席论坛
[ZhuXiLunTan关于推进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刘
君
社区志愿者是指自愿献身社区公益事业、推动社区建设与进步的人员。武汉市武昌区有9万登记社区志愿者(其中3.3077万注册社区志愿者),已成为武昌区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如此众多的志愿者,却难从法律上给予其必要的保障和约束。
考核评估机制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努力使志愿服务成为“付出、积累、回报”的爱心储蓄,实现“助人、自助”。
(三)从树形象入手,打造服务品牌,扩大社区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
一是吴天祥和吴天祥小组的“全国道德模范品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吴天祥,是武昌的骄傲,是社区志愿者的榜样。区社区志愿者协会聘请吴天祥为名誉会长,直接参与武昌区的社区志愿者协会工作,并逐步将武昌区的1444个吴天祥小组、
际情况,今年,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又整合23个共建志愿单位,开辟帮扶渠道,相继成立了吴天祥小组爱心捐助站,兴办了“博爱超市”。十年发展,青年文明号永葆青春。2006年,东亭社区被团中央、建设部授予“青年文明号十年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
三是湖北大学的“博士义工队品牌”。2008年2月1日,全省首支博士——湖北大学博士义工队在武义工队—
昌成立。该义工队隶属于徐家棚街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这支队伍共有38名队员,都是湖北大学政法与行政管理学院的教师,既有白发苍苍的教授,也有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他们中,有6位教授,20名副教授,12名讲师。该义工队除了平时到福利院慰问老人外,还将发挥自身特长,为徐家棚街社区居民提供义务法律咨询等服务。该义工队在今年多次深入到中华路街楚材社区、徐家棚街公太里社区,了解调研社区服务站试点单位建设情况,写出近万字的以《设立社区服务站
深化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为题,对武昌区社区服务站实践的调查报告,对武昌区今年探索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发挥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一、武昌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及服务现状
(一)从打基础入手,推进区街组织建设,确保社区志愿者注册质量
武昌区抓好三级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夯实社区志愿者服务事业发展基础。2007年11月武昌区成立志愿者协会后,全区14条街道相继成立了志愿者服务中心,全区各社区成立了服务站,社区志愿者服务站根据自身情况,又分别成立了各种特色的服务队,形成了区、街、社区、服务队伍“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
(二)从科学管理出发,形成行之有效的机制,扎实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发展
武昌区在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同时,从三个方面规范自身的管理与运作。首先,健全队伍招募制度。不仅鼓励社区老年人参加志愿者组织,而且动员和鼓励有专业技能的年轻人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其次,建立志愿者培训机制。招募的社区志愿者,进行社区志愿者基本概念、志愿者活动发展情况、志愿服务宗旨、发展目标、信念、志愿服务的有关规定、管理制度、相关道德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对老的志愿者进行文化理念、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服务技能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和系统培训。再次,健全社区志愿者的
3万余名成员纳入武昌区社区志愿者
范畴,在街道、社区成立“吴天祥小组”,他们的身影出现在街头巷尾,出现在社区门栋,为社区残疾人、特困户等提供救助和护理等服务。他们不顾酷暑、严寒、四处募捐,向雪灾、震灾地区人民献爱心;2008年“5·12”汶川地震救灾期间“吴天祥小组抗震救灾小分队”活跃在德阳、绵竹等地震灾区,与当地志愿者一道担任着运输物资、心理疏导、消防、预防等工作。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二是东亭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爱心品牌”。1996年,东亭社区开展了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助万家”活动,整合地区资源,将卫生、公安、城建、城管、电力、武煤等20多个单位志愿者联合起来,向居民发放爱心卡1000份,对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青年文明号从“助万家”发展到“万家互助”,成员由几百名发展到数千名。1997年,东亭社区被团中央、建设部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助万家”活动示范点,享誉全国。针对社区居民中80%左右为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和拆迁还建户的实
二、推进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面对日益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如何从制度上让志愿者接受专业培训、政府进行引导和激励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建议:
(一)社区志愿者的招募与报名志愿者招募的原因多样、形式各异。临时性招募的较多,如抗震救灾、运动会、世博会、艺术节等;社区志愿者是相对稳定的一种。无论出于何种
世纪行2009年第9期
主席论坛
ZhuXiLunTan]
原因,作为民间组织或社团的建立,都应取得有关职能部门(如民政部门)的认可、注册或登记,方可招募。其报名条件有共性要求,如坚持自愿,遵守法规,身体健康,不计名利,有奉献精神等,亦可附加其他要求,如有某项专长,或对某项工作有一定的兴趣爱好等。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应由本人报名、志愿者介绍、填写申请表,经社区领导讨论批准,方可正式加入。
(二)社区志愿者的组织与管理社区志愿者一旦招录,应发放“录用通知书”、“社区志愿者服务手册”及有关证件,证明身份,介绍组织情况和参与活动办法。社区志愿者一般以社区为单位、以满足社区需求为目的,把有相同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志愿者组合成小队,为社区居民和社区建设提供便捷、义务的服务。对每次服务时间、内容、效果和表现等,在手册中进行记载,以备察考。志愿者队伍编制以市设“总队”、区设“大队”、街道设“中队”、社区设“分队”为宜。社区副主任为分队长、副书记任指导员,领导和管理社区志愿者分队的各项工作。
(三)社区志愿者的活动与服务社区志愿者的服务是志愿者活动(上接第36页)群众做好事300多件。
四、开展体察民情活动,搭建关注民生平台。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是政协组织服务党委决策,促进政府工作的关键所在。围绕区委、区政府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和“两型社会”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华容区政协在六届四次全会前就发动委员开展“进村组、入农户、问民意”活动,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征集群众所思、所想、所愿的提案线索,此次全会共撰写提案65件,立案56件,涉及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卫生、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内容有33件,占60%。同时,抓住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契机,区政协建立了三项机制:一是笔记本记录民情。全区147名政协委员人手一本《民情笔记》,并与委员“连心卡”、“技能型”委员和“五个一”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同布置、同检查、同考评,使之成为群众与党政部门联系的
的主要内容。服务以满足社区建设各项需要、满足社区居民各种需求为目的,以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各小队服务为主要形式,如提供医疗护理、水电维修、花木栽培、文艺表演、网络普及、心理咨询以及家务劳作、陪伴照料等服务。凡居民需求的,都可列为服务项目。除为居民提供服务外,社区志愿者还有自己的活动,如政治学习、业务培训、联谊交流,参加本队和上级的有关会议等。“活动活动,只有活才能动,要活就必须动。”经验告诉我们:社区志愿者队伍的生存与活力,全取决于是否有组织有序、行之有效、受居民群众欢迎和喜爱的活动。对社区志愿者的活动给予及时的指点与引导,这是各级领导者应有的义务与责任。
(四)社区志愿者的评价与激励社区志愿者面向基层、无私奉献,真心实意地为社区群众提供各项服务,他们这种精神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今天,这种志愿者精神尤其显得难能可贵、令人敬佩。全社会都应该学习和实践这种志愿者精神。因此,对社区志愿者的服务应给以积极的评价。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认可他们的工作,肯定“直通车”。委员胡胜利将粑铺村许家湾新社区建设的规划、方案及资金难筹措等情况记在《民情笔记》上,走到哪,讲到哪,一边向区、乡有关部门反映,一边同区、乡领导及村干部多次到武汉找企业老板许昌云介绍乡情、村情,使许老板深受感动,主动拿出200万元用于新社区示范湾的道路、休闲广场、村文化室、塘堰清淤和公厕、牛栏改造等9个项目的建设,成为全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先进典型。据统计,全区通过《民情笔记》反映民情信息300多条,被各级各部门采用率达70%以上。二是观察站报送民情。我们对各乡镇政协活动组民情观察站的民情资料管理、观察员的聘任、观察站活动制度及观察员的职责进行规范,力求民情信息报送做到多种渠道、准确及时、跟踪问效。庙岭镇政协活动组抓住项目开发多、矛盾纠纷多的特点,把民情观察站办到项目区,组织12
名政协委员成立4个民情观察小组,在他们辛勤劳动的社会价值,对他们做出的成绩进行宣传和表彰。这不仅有利于激发他们旺盛的热情和增强动力的持久性,对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全面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社区志愿者的制度与保障要引导社区志愿者活动健康地向纵深推进,必须加强领导,以一定的章程和制度对志愿者的活动进行规范。作为民间组织或社团,都应该制定为成员认可的章程和必要的规章制度,用一定的理念和纪律来指导和规范各自的行动。志愿者服务本来是件好事,好事必须办好;如果指挥不当、行为失范,未必能让群众满意。此外,搞好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政府还有责任在必要的经费和必需的物质条件上提供保障。重大活动的志愿者招募,报酬可以不给,但食宿一般要管。在社区志愿者服务中,买点必要的工具和易损的配件,总是需要一点经费的。特别是有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即便是志愿者提供无偿服务,也应该做到“先培训,后上岗”,这样,才能把服务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是武汉市武昌区政协主席)
20多个项目联系点开展流动观察活动,
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1起。三是区政协反馈民情。区政协办公室建立民情信息收集、登记、反馈和跟踪制度,不定期将收集的民情信息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并协商答复具体事项。为了使民情信息反馈件件有回音,采取电话约谈、书面答复、上门征询意见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沟通,力求达到承办部门、政协委员“双满意”。区人事劳动、农林、计生、水利水产、民政等部门,收到民情信息处理函后,及时组织专人回复办理。全区共反馈和处理民情信息120多条,有9条被列入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内容。政协委员张中原报送的《农村青年早婚早育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信息,得到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
(作者是鄂州市华容区政协主席)
世纪行200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