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的经典特点

P波  心脏的兴奋发源于窦房结,最先传至心房,故心电图各波中最先出现的是代表左右两心房兴奋过程的P波。兴奋在向两心房传播过程中,其心电去极化的综合向量先指向左下肢,然后逐渐转向左上肢。如将各瞬间心房去极的综合向量连结起来,便形成一个代表心房去极的空间向量环,简称P环。P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即得出各导联上不同的P波。P波形小而圆钝,随各导联而稍有不同。P波的宽度一般不超过0.11秒,电压(高度)不超过0.25毫伏。

P-R段

是从P波终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曲线,通常与基线同一水平。P-R段由电活动经房室交界传向心室所产生的电位变化极弱,在体表难于记录出。

P-R间期

是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距离,代表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所需的时间,一般成人约为0.12~0.20秒,小儿稍短。超过0.21秒为房室传导时间延长。

QRS复合波

代表两个心室兴奋传播过程的电位变化。由窦房结发生的兴奋波经传导系统首先到达室间隔的左侧面,以后按一定路线和方向,并由内层向外层依次传播。随着心室各部位先后去极化形成多个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在额面的导联轴上的投影,便是心电图肢体导联的QRS复合波。典型的QRS复合波包括三个相连的波动。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继Q波后一个狭高向上的波为R波,与R波相连接的又一个向下的波为S波。由于这三个波紧密相连且总时间不超过0.10秒,故合称QRS复合波。QRS复合波所占时间代表心室肌兴奋传播所需时间,正常人在0.06~0.10秒之间。

ST段

由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平线,反映心室各部均在兴奋而各部处于去极化状态,故无电位差。正常时接近于等电位线,向下偏移不应超过0.05毫伏,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1毫伏,在单极心前导程中V1,V2,V3中可达0.2~0.3毫伏;V4,V5导联中很少高于0.1毫伏。任何正常心前导联中,ST段下降不应低于0.05毫伏。偏高或降低超出上述范围,便属异常心电图。

T波

是继QRS波群后的一个波幅较低而波宽较长的电波,反映心室兴奋后再极化过程。心室再极化的顺序与去极化过程相反,它缓慢地从外层向内层进行,在外层已去极化部分的负电位首先恢复到静息时的正电位,使外层为正,内层为负,因此与去极化时向量的方向基本相同。连接心室复极各瞬间向量所形成的轨迹,就是心室再极化心电向量环,简称T环。T环的投影即为T波。再极化过程同心肌代谢有关,因而较去极化过程缓慢,占时较长。T波与S-T段同样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U波

在T波后0.02~0.04秒出现宽而低的波,波高多在0.05毫伏以下,波宽约0.20秒。一般认为可能由心舒张时各部产生的负后电位形成,也有人认为是浦肯野氏纤维再极化的结果。血钾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强心药洋地黄等都会使U波加大。

P波

时间:

时间延长→左心房肥大或心房内传导阻滞

振幅:肢导<0.25 mV 胸导:<0.2mV >正常值

振幅增高→右心房肥大

形态:Ⅰ.Ⅱ.aVF.V4一V6向上。 aVR向下。反之为逆行P波→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

P—R间期:

时间:<0.12s (0.06 — 0.10s)

时间延长 → 房室交界区传导阻滞

QRS波群:

振幅:V1.R≯1.0mV V5V6.R≯2.5mV avR.R <0.5mV aVF.R < 2.0 mV aVL.R< 1.2 mV Ⅰ.R < 1.5mV

正常胸导R波自V1-V6逐渐增高 S波逐渐变小

方向:在肢导Ⅰ.Ⅱ.Ⅲ 在无电轴偏移时主波一般向上,aVR向下

附:V1 R + V5 S ≯ 1.05 mV > 正常值 → 右室肥大

①.男:≯ 4.0 mV

V5 R+V1 S > 正常值→左室高压/左室肥大

②.女: ≯3.5 mV

Q波

时间:除aVR外。余 < 0.04 s

振幅:小于同导联 1/4 R波

正常人V1、V2不应出现Q波,但可呈Qs形

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过深/过宽)→心梗

ST 段:

任一导联:ST段动下移 ≯ 0.05 mV

上抬:V1-V2 ≯ 0.3 V3 ≯ 0.5 mV V4-V6、肢导 ≯ 0.1mV

意义:①下移>正常值 → 心肌缺血/心肌损伤 ②上抬>正常值 → 急性心梗、急性渗出性心包炎、变异性心绞痛等

T 波

方向:大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 - V6向上 aVR向下

Ⅲ、aVL、aVF、V 1- V3向上、向下、双向。若V1T向上,则V2-V6不应向下

振幅:除Ⅲ、aVL、aVF、V1-V3外,余T波≮同导联1/10R.

在胸导联有时要达1.2-1.5mV → 正常

意义:①T波轻度升高一般无重要意义,如显著增高 → 早期复极化、心梗超急性期、高血钾

②低平/倒置:心肌损伤、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③T 波明显倒置且两支对称,顶端居中(冠状T波) → 急性心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左室肥大

u波:

方向:与T波一致,胸导易见,V3、V4最明显

意义:过高 → 低钾,倒置 → 高钾、冠心病、心梗等

典型(一)典型心绞痛,心电图出现一时性的ST段下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二)变异性心绞痛,心电图可出现ST段抬高而常伴有高耸的T波。

(三)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与典型心绞痛相似,一般变化较轻。

(四)判断运动试验的阳性结果时,心电图出现缺血型ST段下移的意义,较T波改变的意义更为重要。

(五)心室肥厚及束支传导阻滞等情况时出现的ST-T改变,是由于心肌除极时间延长,与心肌已开始进行的复极时间相重叠所致,通常称为继发性ST-T改变。

P波  心脏的兴奋发源于窦房结,最先传至心房,故心电图各波中最先出现的是代表左右两心房兴奋过程的P波。兴奋在向两心房传播过程中,其心电去极化的综合向量先指向左下肢,然后逐渐转向左上肢。如将各瞬间心房去极的综合向量连结起来,便形成一个代表心房去极的空间向量环,简称P环。P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即得出各导联上不同的P波。P波形小而圆钝,随各导联而稍有不同。P波的宽度一般不超过0.11秒,电压(高度)不超过0.25毫伏。

P-R段

是从P波终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曲线,通常与基线同一水平。P-R段由电活动经房室交界传向心室所产生的电位变化极弱,在体表难于记录出。

P-R间期

是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距离,代表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所需的时间,一般成人约为0.12~0.20秒,小儿稍短。超过0.21秒为房室传导时间延长。

QRS复合波

代表两个心室兴奋传播过程的电位变化。由窦房结发生的兴奋波经传导系统首先到达室间隔的左侧面,以后按一定路线和方向,并由内层向外层依次传播。随着心室各部位先后去极化形成多个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在额面的导联轴上的投影,便是心电图肢体导联的QRS复合波。典型的QRS复合波包括三个相连的波动。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继Q波后一个狭高向上的波为R波,与R波相连接的又一个向下的波为S波。由于这三个波紧密相连且总时间不超过0.10秒,故合称QRS复合波。QRS复合波所占时间代表心室肌兴奋传播所需时间,正常人在0.06~0.10秒之间。

ST段

由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平线,反映心室各部均在兴奋而各部处于去极化状态,故无电位差。正常时接近于等电位线,向下偏移不应超过0.05毫伏,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1毫伏,在单极心前导程中V1,V2,V3中可达0.2~0.3毫伏;V4,V5导联中很少高于0.1毫伏。任何正常心前导联中,ST段下降不应低于0.05毫伏。偏高或降低超出上述范围,便属异常心电图。

T波

是继QRS波群后的一个波幅较低而波宽较长的电波,反映心室兴奋后再极化过程。心室再极化的顺序与去极化过程相反,它缓慢地从外层向内层进行,在外层已去极化部分的负电位首先恢复到静息时的正电位,使外层为正,内层为负,因此与去极化时向量的方向基本相同。连接心室复极各瞬间向量所形成的轨迹,就是心室再极化心电向量环,简称T环。T环的投影即为T波。再极化过程同心肌代谢有关,因而较去极化过程缓慢,占时较长。T波与S-T段同样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U波

在T波后0.02~0.04秒出现宽而低的波,波高多在0.05毫伏以下,波宽约0.20秒。一般认为可能由心舒张时各部产生的负后电位形成,也有人认为是浦肯野氏纤维再极化的结果。血钾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强心药洋地黄等都会使U波加大。

P波

时间:

时间延长→左心房肥大或心房内传导阻滞

振幅:肢导<0.25 mV 胸导:<0.2mV >正常值

振幅增高→右心房肥大

形态:Ⅰ.Ⅱ.aVF.V4一V6向上。 aVR向下。反之为逆行P波→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

P—R间期:

时间:<0.12s (0.06 — 0.10s)

时间延长 → 房室交界区传导阻滞

QRS波群:

振幅:V1.R≯1.0mV V5V6.R≯2.5mV avR.R <0.5mV aVF.R < 2.0 mV aVL.R< 1.2 mV Ⅰ.R < 1.5mV

正常胸导R波自V1-V6逐渐增高 S波逐渐变小

方向:在肢导Ⅰ.Ⅱ.Ⅲ 在无电轴偏移时主波一般向上,aVR向下

附:V1 R + V5 S ≯ 1.05 mV > 正常值 → 右室肥大

①.男:≯ 4.0 mV

V5 R+V1 S > 正常值→左室高压/左室肥大

②.女: ≯3.5 mV

Q波

时间:除aVR外。余 < 0.04 s

振幅:小于同导联 1/4 R波

正常人V1、V2不应出现Q波,但可呈Qs形

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过深/过宽)→心梗

ST 段:

任一导联:ST段动下移 ≯ 0.05 mV

上抬:V1-V2 ≯ 0.3 V3 ≯ 0.5 mV V4-V6、肢导 ≯ 0.1mV

意义:①下移>正常值 → 心肌缺血/心肌损伤 ②上抬>正常值 → 急性心梗、急性渗出性心包炎、变异性心绞痛等

T 波

方向:大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 - V6向上 aVR向下

Ⅲ、aVL、aVF、V 1- V3向上、向下、双向。若V1T向上,则V2-V6不应向下

振幅:除Ⅲ、aVL、aVF、V1-V3外,余T波≮同导联1/10R.

在胸导联有时要达1.2-1.5mV → 正常

意义:①T波轻度升高一般无重要意义,如显著增高 → 早期复极化、心梗超急性期、高血钾

②低平/倒置:心肌损伤、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③T 波明显倒置且两支对称,顶端居中(冠状T波) → 急性心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左室肥大

u波:

方向:与T波一致,胸导易见,V3、V4最明显

意义:过高 → 低钾,倒置 → 高钾、冠心病、心梗等

典型(一)典型心绞痛,心电图出现一时性的ST段下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二)变异性心绞痛,心电图可出现ST段抬高而常伴有高耸的T波。

(三)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与典型心绞痛相似,一般变化较轻。

(四)判断运动试验的阳性结果时,心电图出现缺血型ST段下移的意义,较T波改变的意义更为重要。

(五)心室肥厚及束支传导阻滞等情况时出现的ST-T改变,是由于心肌除极时间延长,与心肌已开始进行的复极时间相重叠所致,通常称为继发性ST-T改变。


相关内容

  • 2015年最新护士招聘考试经典题库及答案
  • 2015年最新护士招聘考试 经典题库及答案 --呕心沥血整理版 1.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 A ) A.钠 B.钾 C.镁 D.钙 2.下列哪项是等渗性缺水的特点( D ) A.循环血量增多 B.细胞外高渗状态 C.细胞外低渗状态 D.水与钠等比例丧失 3.中度低渗性缺水血清钠值( C ) A. ...

  •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研究进展_罗海鸥
  •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3年9月第34卷第5期Adv Cardiovasc Dis ,September 2013,Vol.34,No.5 ·637· *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1 2 罗海鸥综述程金波审校 (1.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重庆400037; 2.解放军150医院,河南洛 ...

  •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动态心电图改变的关系分析
  • 682 • 中医中药 • 表1 两组基本情况对照(n )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 例数3132 入睡难1313 睡易醒1315 睡梦多54 此可见不寐主要是在营阴,由心神所主[5],更年期女性由于多气血阴虚,故容易出现不寐.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有两方均治阴血不足之失眠不安,一为酸枣仁汤方药组 ...

  • 主题:心得安 2
  • 心得安试验鉴别ST-T改变 心电图ST-T改变是心脏复极异常的表现,对诊断冠心病.心肌病变有重要意义,许多原因都可能影响心肌复极过程.致ST-T改变,称为非特异性ST-T改变,其发生不但与电解质紊乱有关,心脏神经官能症致ST-T改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心得安试验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心得安可通过p受体使 ...

  • 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的裁定不服申请再审
  • 绪论 <教学要求>阐述诊断学是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化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达到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一门课程.学习本课程,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教学内容> 一.学习 ...

  • 诊断学教学大纲
  • [供八.七年制.五年制医学专业用] 内科教研室 二00六年三月 前  言 一.诊断学是一门联系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但它的内容以及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位置都更偏向为一门临床课.重点内容包括:问诊.物理检查.实验诊断.心电图诊断.超声诊断.其它部分,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供学生自学参考. 二.诊 ...

  •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编码:CLIM3003 学 时:120 (课外学时10) 学分:5.5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 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陈文彬,潘祥林主编,<诊断学>第六版,人 ...

  • [头条]脑梗死合并肺癌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
  • 摘要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该病患者处于高凝状态等因素,常导致其易发生脑梗死.有关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脑梗死合并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资料相对不足,并且脑梗死合并癌症患者的诊疗及评价方法尚无明确标准.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脑梗死合并肺癌原位癌及多发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经典文献讨论栓子的性质.影像 ...

  • 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常见心理障碍诊疗体会
  • 摘 要 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就诊于心内科,笔者对"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躯体形式障碍及癔症"这四种心内科常见心理疾患的临床诊疗体会进行报告.� 关键词 心血管系统症状 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 躯体形式障碍 癔症 广泛性焦虑� 此类患者多以"心慌.胸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