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 课程代码:N0. ____ )
系(部)名称:教 研 室(组) : 专 业 名 称: 工业设计专业 专 业 类 别: 工业类 大 纲 主 编: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 设计美学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专业选秀课 课程学时:36学时 课程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类专业 先修课程: 二、教学目标
系统讲述美学学科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包括有关美的问题、审美形态问题、审美心理问题、审美发生问题、审美文化问题、审美教育问题、审美人生(审美意义)问题等诸方面。通过该课程,希望学生能够对美学学科的基本内容和问题有一个总体认识,从而为他们认识审美现象和进行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内容提要:
1、美学学科的历史与现状
简要介绍美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来源:1750年由鲍姆加登创立,到现在仍是一门年轻、不够成熟的学科。
2、美学研究的对象
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如美、艺术、审美活动等,美学研究对象以审美活动最恰当。
3、 美学研究的方法
西方美学曾经先后出现过“形而上”的思辨方法、“形而下”的实证方法、直觉性的描述方法等;美学研究应以内在研究法为主、外在研究法为辅。 4、 美学研究的意义
理论上的认识作用、实践上的引导作用。 5、美学理论的基本构成
包括美论、审美形态论、审美心理论、审美文化论、审美人生论、审美发生论、审美设计论、审美教育论等。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能让学生对设计美学有了概念性的认识,同时包括对美论、审美论等的了
解,还包括对美学的研究方法等。
第一章 美论 内容提要
1、美的本体论解释
1) 美的本体论解释的含义
2)当代中国美学界出现的四种美的本体论解释 3) 美存在于主客之间的关系中(主客关系论) 2、美的分类
1)两种美之分在美学史上的表现:1、在西方美学史上的表现: 2、在中国美学史上的表现。 2)形式美含义简述:形式美是事物的形式(事物的外观)能够引起主体的兴趣、使主体在感官层面产生某种快感(或满足感)的一种现象。
3)形象美含义简述:形象美是事物的形象能够唤起我们(主体)注意、引起我们(主体)心灵感动、获得某种心灵快感(满足)的一种现象。形象美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中,也集中体现在艺术作品中,因此,形象美大致等于通常所谓艺术美。
4)美的含混性 3、抽象形式美简系析
1)形式美的要素:1、形状:线、面、体;2、颜色;3声音。
2)形式美的法则:1、整齐一律;2、对称平衡;3、比例节奏;4、对比主从;5、多样统一。 4、 艺术形象简论
1) 艺术形象的两大类型:再现性形象和表现性形象
2) 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1、非现实的想象性;2、具体个别性。 3) 艺术形象的两种基本存在形态
教学要求:通过讲解,学生能正确理解到美学的分类,抽象形式美,艺术形象简论等有了认识。
第二章 审美形态论 教学内容
1、 审美形态概述
1)审美形态的含义:审美形态又称审美范畴或美的范畴,它是指实际审美经验所呈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基本模式。
2)审美形态研究的历史:1、中国美学史上的情况;2、西方美学史上的情况 2、 优美、丑、崇高
1)优美:(一)美学史上对优美的重要论述;(二)优美的基本特征 2)丑:(一)人类对待丑的态度的历史(二)丑的基本特征 3)崇高:(一)美学史上重要的崇高观(二)崇高的基本特征 3、 悲剧和喜剧
1)悲剧:(一)西方美学史上出现的几种重要的悲剧学说(二)悲剧的基本特征 2)喜剧:(一)西方美学史上重要的喜剧学说(二)喜剧的基本特征
教学要求:对审美形态论要有系统的认识,对优美、丑、悲剧喜剧等要了解基本特征。
第三章 审美心理论 1、 审美心理的要素
1)审美注意与审美期待:1、审美注意;2、审美期待。
2)审美知觉:(一)审美知觉:1、定义2、基本特征(二)通感:1、定义2、通感是审美知觉不同于一般知觉的突出标志;3、常见的两种通感类型:视觉型和听觉型。
3)审美想象:1、含义 2、审美想象的特征 3、审美想象的主要类型:联想与构想
4)审美理解:1、定义2、审美理解是一种不同于科学认识的感性直觉的把握方式;3、审美理解贯穿于整个审美感受过程
5)审美情感:1、含义2、特性 6)审美回味与审美反思
2、 审美经验的特性(审美心理的整体特性)
1)审美经验的无功利性:1、含义2、审美无功利性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
2)审美经验的直觉性:1、含义2、审美直觉包含如下几方面的内容3、审美直觉是一种足以与理性思维匹敌的一种把握事物的方式。
3)审美经验的创造性:1、含义2、审美经验的创造性集中表现为人们只有参与性地促成审美对象,才能感受到审美对象的美。
4)审美经验的享受性(快感性):1、含义2、审美经验的享受性决不等于审美经验具有享乐主义的实质(审美享受不等于审美享乐)。
教学要求:了解审美心理的要素,审美经验的特性等的含义
第四章 审美文化论 1、 审美文化的含义
1)审美与社会间关系问题研究的历史:1、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对审美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2)西方对审美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
3)审美文化的含义:1、“文化”的含义:广义和狭义;2、“审美文化”的含义。 2、 审美文化的核心问题:审美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1)审美活动的自律性与他律性:1、审美活动的自律性与他律性的含义: 2、自律与他律之争在中外美学史上的表现;3、审美活动的自律性与他律性在原则上应该是辨证统一的;4、审美活动的他律性本质上应该是剪接的而不是直接的。
2)艺术与社会意识形态:1、“意识形态”的基本含义:统治阶级控制被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2、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
3、当代审美文化最突出的课题: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
1)含义:1、精英艺术2、大众艺术
2)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之分不同于正宗艺术与民间艺术之分 3)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的区别
教学要求:对审美文化的理解,社会意识有一定的认识
第五章 审美人生论(概述) 1、 审美与人的自由解放
1)审美活动的意义:“无用之用”。
2)审美活动是一种个体的自由解放的活动。
2、 人生的审美化 教学要求:无
四、学时分配
五、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多媒体和其他先进教学方式相结合。
六、考试(考核)方式 理论考试
实行综合考评,即平时到课率+平时作业+期末闭卷考试。总分为100分,具体安排为: 到课率 15% 平时作业 15% 一次期末考试 70% 七、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设计美学》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祁嘉华等编著 《设计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李砚祖,王明旨主编 八、编写说明
本教学教材是用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高职高专实用规划教材。教学大纲编写主要是以教材为中心,以实际应用为突破点。就重避轻。
九、课程教学大纲审批表
注:该课程教学大纲由各系(部)制定并汇总,报学院(教务处)审定后汇编成册。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 课程代码:N0. ____ )
系(部)名称:教 研 室(组) : 专 业 名 称: 工业设计专业 专 业 类 别: 工业类 大 纲 主 编: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 设计美学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专业选秀课 课程学时:36学时 课程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类专业 先修课程: 二、教学目标
系统讲述美学学科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包括有关美的问题、审美形态问题、审美心理问题、审美发生问题、审美文化问题、审美教育问题、审美人生(审美意义)问题等诸方面。通过该课程,希望学生能够对美学学科的基本内容和问题有一个总体认识,从而为他们认识审美现象和进行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内容提要:
1、美学学科的历史与现状
简要介绍美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来源:1750年由鲍姆加登创立,到现在仍是一门年轻、不够成熟的学科。
2、美学研究的对象
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如美、艺术、审美活动等,美学研究对象以审美活动最恰当。
3、 美学研究的方法
西方美学曾经先后出现过“形而上”的思辨方法、“形而下”的实证方法、直觉性的描述方法等;美学研究应以内在研究法为主、外在研究法为辅。 4、 美学研究的意义
理论上的认识作用、实践上的引导作用。 5、美学理论的基本构成
包括美论、审美形态论、审美心理论、审美文化论、审美人生论、审美发生论、审美设计论、审美教育论等。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能让学生对设计美学有了概念性的认识,同时包括对美论、审美论等的了
解,还包括对美学的研究方法等。
第一章 美论 内容提要
1、美的本体论解释
1) 美的本体论解释的含义
2)当代中国美学界出现的四种美的本体论解释 3) 美存在于主客之间的关系中(主客关系论) 2、美的分类
1)两种美之分在美学史上的表现:1、在西方美学史上的表现: 2、在中国美学史上的表现。 2)形式美含义简述:形式美是事物的形式(事物的外观)能够引起主体的兴趣、使主体在感官层面产生某种快感(或满足感)的一种现象。
3)形象美含义简述:形象美是事物的形象能够唤起我们(主体)注意、引起我们(主体)心灵感动、获得某种心灵快感(满足)的一种现象。形象美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中,也集中体现在艺术作品中,因此,形象美大致等于通常所谓艺术美。
4)美的含混性 3、抽象形式美简系析
1)形式美的要素:1、形状:线、面、体;2、颜色;3声音。
2)形式美的法则:1、整齐一律;2、对称平衡;3、比例节奏;4、对比主从;5、多样统一。 4、 艺术形象简论
1) 艺术形象的两大类型:再现性形象和表现性形象
2) 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1、非现实的想象性;2、具体个别性。 3) 艺术形象的两种基本存在形态
教学要求:通过讲解,学生能正确理解到美学的分类,抽象形式美,艺术形象简论等有了认识。
第二章 审美形态论 教学内容
1、 审美形态概述
1)审美形态的含义:审美形态又称审美范畴或美的范畴,它是指实际审美经验所呈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基本模式。
2)审美形态研究的历史:1、中国美学史上的情况;2、西方美学史上的情况 2、 优美、丑、崇高
1)优美:(一)美学史上对优美的重要论述;(二)优美的基本特征 2)丑:(一)人类对待丑的态度的历史(二)丑的基本特征 3)崇高:(一)美学史上重要的崇高观(二)崇高的基本特征 3、 悲剧和喜剧
1)悲剧:(一)西方美学史上出现的几种重要的悲剧学说(二)悲剧的基本特征 2)喜剧:(一)西方美学史上重要的喜剧学说(二)喜剧的基本特征
教学要求:对审美形态论要有系统的认识,对优美、丑、悲剧喜剧等要了解基本特征。
第三章 审美心理论 1、 审美心理的要素
1)审美注意与审美期待:1、审美注意;2、审美期待。
2)审美知觉:(一)审美知觉:1、定义2、基本特征(二)通感:1、定义2、通感是审美知觉不同于一般知觉的突出标志;3、常见的两种通感类型:视觉型和听觉型。
3)审美想象:1、含义 2、审美想象的特征 3、审美想象的主要类型:联想与构想
4)审美理解:1、定义2、审美理解是一种不同于科学认识的感性直觉的把握方式;3、审美理解贯穿于整个审美感受过程
5)审美情感:1、含义2、特性 6)审美回味与审美反思
2、 审美经验的特性(审美心理的整体特性)
1)审美经验的无功利性:1、含义2、审美无功利性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
2)审美经验的直觉性:1、含义2、审美直觉包含如下几方面的内容3、审美直觉是一种足以与理性思维匹敌的一种把握事物的方式。
3)审美经验的创造性:1、含义2、审美经验的创造性集中表现为人们只有参与性地促成审美对象,才能感受到审美对象的美。
4)审美经验的享受性(快感性):1、含义2、审美经验的享受性决不等于审美经验具有享乐主义的实质(审美享受不等于审美享乐)。
教学要求:了解审美心理的要素,审美经验的特性等的含义
第四章 审美文化论 1、 审美文化的含义
1)审美与社会间关系问题研究的历史:1、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对审美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2)西方对审美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
3)审美文化的含义:1、“文化”的含义:广义和狭义;2、“审美文化”的含义。 2、 审美文化的核心问题:审美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1)审美活动的自律性与他律性:1、审美活动的自律性与他律性的含义: 2、自律与他律之争在中外美学史上的表现;3、审美活动的自律性与他律性在原则上应该是辨证统一的;4、审美活动的他律性本质上应该是剪接的而不是直接的。
2)艺术与社会意识形态:1、“意识形态”的基本含义:统治阶级控制被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2、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
3、当代审美文化最突出的课题: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
1)含义:1、精英艺术2、大众艺术
2)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之分不同于正宗艺术与民间艺术之分 3)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的区别
教学要求:对审美文化的理解,社会意识有一定的认识
第五章 审美人生论(概述) 1、 审美与人的自由解放
1)审美活动的意义:“无用之用”。
2)审美活动是一种个体的自由解放的活动。
2、 人生的审美化 教学要求:无
四、学时分配
五、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多媒体和其他先进教学方式相结合。
六、考试(考核)方式 理论考试
实行综合考评,即平时到课率+平时作业+期末闭卷考试。总分为100分,具体安排为: 到课率 15% 平时作业 15% 一次期末考试 70% 七、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设计美学》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祁嘉华等编著 《设计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李砚祖,王明旨主编 八、编写说明
本教学教材是用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高职高专实用规划教材。教学大纲编写主要是以教材为中心,以实际应用为突破点。就重避轻。
九、课程教学大纲审批表
注:该课程教学大纲由各系(部)制定并汇总,报学院(教务处)审定后汇编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