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性讲述活动与幼儿的学业语言发展

说明性讲述活动与幼儿的学业语言发展 作者:张文洁 钮艺琳

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06期

【摘要】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C. E. Snow于2010年提出了“学业语言(Academic Language)”这一概念,并指出学业语言与儿童未来的发展成就相关。研究者详细分析了学业语言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试着结合幼儿园的说明性讲述活动,探讨发展幼儿学业语言的可能性以及促进幼儿学业语言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学业语言;说明性讲述活动;幼儿园语言活动;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6-0017-05

随着人们对儿童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那些在相对正式情境下使用的语言,如教育性语言、学院式语言、科学性语言、学术性语言等,对儿童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为此,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C. E. Snow于2010年正式提出了“学业语言(Academic Language)”这一概念。C. E. Snow认为,语言是一个连续体,如果根据语气的正式性、内容的复杂性、立场的客观性来描述这个连续体,那么一端是非正式的、随意的、漫谈式的语言,另一端则是具有简洁性、精确性、客观性、权威性、逻辑性等特征的学业语言,它通常较多地出现在书籍、论文、课堂等学习情境中。〔1〕有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业语言水平与其未来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密切相关。〔2〕学业语言掌握不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适应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其学习与长远发展。〔3〕

已有研究大多以学龄儿童为对象,对学前儿童的学业语言学习关注较少。为此,研究者将详细分析学业语言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幼儿园说明性讲述活动的案例探讨促进幼儿学业语言发展的策略问题。

一、学业语言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1.学业语言是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内容

众所周知,语言可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类。3~6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词汇逐渐丰富,所涉的词类范围不断扩大。幼儿在掌握了大量名词、动词之后,还会逐渐学习和掌握表达指代关系的代词,蕴含修饰关系的形容词和副词,以及用以表达逻辑关系的关联词等。与此同时,句子的结构也由简单趋向复杂,由不完整逐渐发展到完整,由松散慢慢变得严谨。C. E. Snow的研究又进一步告诉我们,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不仅包括非正式的、随意的语言,还包括相对正式的语言——学业语言。

书面语言学习是一种以文字为工具的言语活动,学前儿童的言语活动包括前识字、前阅读和前书写等。已有研究发现,有些儿童虽然能顺畅地识别文字,但在理解文字内容方面经常存

在困难。〔4〕C. E. Snow认为,造成儿童阅读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学业语言的理解困难问题。早期阅读是学前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早期阅读,尤其是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过程中,幼儿会接触到大量的学业语言,如《血的故事》中的“血小板”“血管”,《白鹅日记》中的“迁徙”“觅食”等。要理解这些具有简洁性、精确性、客观性等特征的学业语言,对尚未具备相关生活经验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对学业语言的正确理解与把握是幼儿成功开展早期阅读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其未来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2.学业语言涉及幼儿语言、科学、数学等诸多领域的学习

学业语言不仅涉及幼儿的语言学习,还涉及幼儿其他领域如科学、数学等的学习。〔5〕 事实上,任何领域的学习都会涉及到学业语言。这里的“涉及”不仅指特定领域中要使用到专业用语(如细胞、偶数、节奏),还包括在相对正式的情境中常使用的语言(如举例、说明、观点)。此外,某些学业语言还具有多重含义,它所表示的意思或指称对象的内涵会随使用领域或场合的变动而有所差别,如数学领域里“9的组合”中的“组合”与音乐领域里“乐团组合”中的“组合”,语义上就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幼儿学业语言掌握情况不佳,不能结合特定领域、场合或情境来理解学业语言,那么他们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就会碰到一定的障碍,从而降低了探索的兴趣和热情,〔6〕甚至在相关领域的学习活动中产生偏差或困难。

3.学业语言与儿童日后学业成就的发展相关

儿童早期的学业语言积累有利于其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更是其学业发展的重要准备。例如,阅读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它是影响儿童日后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儿童语言研究专家Scarborough指出,儿童能否流利阅读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文字识别能力,二是语言理解能力。〔7〕近年来有关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研究也证实,识字不等于阅读。〔8〕因此,虽然某些幼儿识字很多,但他们进入小学之后仍存在阅读困难问题。这里可能的原因是,不是幼儿识字不够多,而是小学教师常会不自觉地使用本学科学业语言,儿童又因早期学业语言积累不足而无法理解课堂情境下教师所使用的学业语言。这会影响儿童对该学科知识的正确理解及求知兴趣,乃至影响其学业发展。

二、幼儿园说明性讲述活动中的学业语言学习问题

讲述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按语言特点可分为叙事性讲述、描述性讲述、说明性讲述及议论性讲述。其中,说明性讲述是指幼儿在较正式的语境中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特征、功用等解说清楚。幼儿园说明性讲述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强调遣词造句的简洁、准确和规范

说明性讲述活动并不要求幼儿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而是要求幼儿用简洁、准确、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如,“苹果的肉肉”可以用“果肉”一词来代替,“苹果上面的杆杆”可以用“苹果

柄”一词来表述,以达到简洁的表达效果。这些要求与学业语言强调的简洁性、精确性相一致。

2.强调表述的条理性、逻辑性和重点突出

说明性讲述活动是培养幼儿独白语言的重要方式。与随意的谈话活动不同,幼儿在进行说明性讲述时,需要独立思考并清楚完整地表达。表述要具有条理性,即按先后顺序一条条地讲述;要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如从里到外或从外部形状到内部结构,来组织讲述内容;要突出重点。这些要求与学业语言强调的逻辑性相一致。

3.强调语言情境相对正式

说明性讲述活动提供给幼儿的是一种较正式的语言学习情境。在说明性讲述活动中,幼儿不能像在谈话活动中那样宽松自由,说话不能过于随意,而应进行较完善的构思,并有头有尾地说出一段完整的话。〔9〕说明性讲述活动所要求的相对正式的语言风格与学业语言要求的正式性、复杂性、客观性相一致。

综上所述,幼儿园说明性讲述活动与学业语言所强调的语言特征相一致。由此不难看出,幼儿园说明性讲述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学业语言发展机会,可以看作是发展学前儿童学业语言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在说明性讲述活动中促进幼儿学业语言发展

本研究以“种子长成苹果”的活动为案例,分析在说明性讲述活动中促进幼儿学业语言发展的问题。

1.重视并充分解读活动中的学业语言

如上所述,学业语言是一种相对正式、规范的语言,且具有简洁性、精确性、权威性、逻辑性等特点。教师在开展说明性讲述活动前要充分理解学业语言的特点,在活动中向幼儿准确地传达信息。在开展“种子长成苹果”活动之初,组织活动的教师及研究团队就共同解读了活动中可能涉及的学业词汇,如形状、颜色、大小、结构、果皮、果肉、果核、种子等。在解读过程中,组织活动的教师和研究者对“果核”一词中“核”字的发音发生了分歧,后经查证得知,“核”字与其他字组成词语时念“hé”,在某些口语词中可念为“hú”。这个查证过程提高了教师的学业语言意识。

2.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加学业语言输入

幼儿语言输出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外部语言输入质量的影响。教师在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对幼儿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说明性讲述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使用学业语言,以增强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与严谨性,从而引导幼儿使用相对严谨、简洁且合乎逻辑的学业语言来表达。

3.根据幼儿经验和回应,适时引入学业语言

语言的学习、概念的获得,与儿童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密切相关。因此幼儿学习学业语言,首先需要积累与学业语言相关的经验。“种子长成苹果”的活动案例中,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果皮”“果肉”“果核”等学业语言词汇时,先通过触觉、视觉、味觉等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再基于幼儿已有经验及其回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理解学业语言的含义。举例说明如下。 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幼A:我觉得有点像苹果的杆杆头。

师:哦!你摸到的好像是苹果的柄。杆杆上面,那是柄。

师:你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幼B:我摸到那是一个苹果。

师:你为什么觉得是苹果呢?

幼B:因为它上面有那个柄。

师:哦,你也摸到了和她(摸到的)一样的东西,这个是苹果的柄。

组织活动的教师还在幼儿观察、品尝苹果的基础上引入了“果肉”“果皮”“果核”等相关学业语言词汇。

师:吃完了,我们一起来说说看。你吃掉的是什么?

幼A:我吃掉的有点酸咪咪的。

幼B:果肉!

师:噢。酸咪咪的果肉!把你们的话加在一起说就更完整了。

师:看看这一组小朋友吃剩下来的。剩下来的是什么?

幼A:果皮!

师:噢,剩下来的是果皮!

师:有些小朋友不爱吃果皮,有些小朋友把果皮吃掉了。

师:看看这个剩下来的东西是什么?

幼A:果芯!

幼B:芯子!

师:专业一点叫——果核!

此外,教师还注意及时纠正幼儿在理解学业语言过程中产生的某些偏差。

师:这个果核里面还藏着一个小秘密,谁知道?

幼A:果核就是苹果的种子。

师:果核就是苹果的种子,是吗?

幼B:不是!

师:那么种子在什么地方?

幼C:种子在那个里面!

师:对啊,就在这个果核里面。看到了吗?藏着的种子在哪里?

幼C:看到了!

幼A:像两个眼睛。

师:像两个黑黑的小眼珠一样。

师:大家试着来说说,种子藏在……

幼(齐):种子藏在果核的里面。

师:好。真完整!

4.关注幼儿学业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与逻辑性

说明性讲述活动提供的是一种相对正式的语境,幼儿需要使用简洁明了、准确精炼、正式规范的语言。因此幼儿要尽量使用学业语言词汇,以准确地表达意思。举例说明如下。 师:你们吃的是苹果的什么?

幼(齐):肉。

师:苹果的肉。

师:你吃到的是什么?

幼B:苹果的肉。

师:苹果的肉简单一点可以叫什么?

幼A:果肉!

师:噢,叫果肉。

幼B:有的苹果的皮也很好吃。

师:那么苹果的皮叫什么呢?

幼A:果皮!

师:味道怎么样呢?

幼C:很好吃的。

幼B:我吃的是苹果的肉。

师:对。我们叫它——果肉!

说明性讲述活动还要求幼儿表述时具有条理性、逻辑性。在“种子长成苹果”活动案例中,组织活动的教师通过为幼儿提供支架,如“苹果的外面是什么?中间是什么?里面是什么?”这种句式相对固定的填空式提问,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运用学业语言加以表述的逻辑框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强幼儿表达的条理性。对于学业语言掌握不足的幼儿来说,这种提问方式为他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师:看看苹果的外面是什么?中间是什么?里面是什么?

师:谁来说说看?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

幼A:外面是果皮。

师:苹果的……

幼B:苹果的外面是果皮。

幼C:苹果的外面是果皮,里面是果肉,再里面是芯子。

师:噢,他讲的是,苹果的外面是……

幼(齐):果皮!

师:苹果的中间是……

幼(齐):果肉!

师:苹果的里面是……

幼(齐):果核!

师:你来完整地说一次。

幼B:苹果的外面是果皮,苹果的中间是果肉,苹果的里面是果核!

这种带有启发和引导双重意义的提问方式使幼儿逐渐学会了有条理地、合乎逻辑地使用学业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儿童的学业语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专业职责。当然,如何有效促进学前儿童各领域学业语言的发展,仍需要研究者和实践者作出更多努力。

参考文献:

〔1〕TORRANCE N.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literacy〔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112-133.

〔2〕SNOW C E, LAWRENCE J F, WHITE C. Generating knowledge of academic language among urb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J〕.Journal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2009,4(2):325-344.

〔3〕SNOW C E.Academic language and the challenge of reading for learning about science〔J〕. Science,2010,328:450-452.

〔4〕JOHNSON J C,MARTIN HANSEN L.Improving science reading comprehension〔J〕.Science Scope, 2005,28(6):12-15.

〔5〕SPYCHER P. Learning academic language through science in two linguistically diverse kindergarten classes〔J〕.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2009, 109(4): 359-379.

〔6〕SNOW C E,BVRNS M S,GRIFFIN P.预防阅读困难:早期阅读教育策略〔M〕.胡美华,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3.

〔7〕SCARBOROUGH H S. Connecting early language and literacy to later reading (dis)abilities: Evidence, theory, and practice〔J〕. Approaching Difficulties in Literacy Development: Assessment, Pedagogy and Programmes,2009:(23).

〔8〕周兢.幼儿识字:失之毫厘,谬以千里〔J〕.幼儿教育,2006,345(10):6-9. 〔9〕周兢,程晓樵.幼儿园讲述活动新探〔J〕.幼儿教育,1994,155(11):12-15. Declarative Narration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

and Academic Languag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Zhang Wenjie1, Niu Yilin2

(1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2Wannan Kindergarten, Shanghai, 200032)

【Abstract】C. E. Snow, professor at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put forward a new conception “academic language” in 2010 and proved that academic language had a high

correlation with children’s futur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academic language on children’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using declarative narrative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developing children’s academic language and the strategies for the promotion of children’s academic language.

【Keywords】academic language; declarative narration activities; kindergarten language activities; children

说明性讲述活动与幼儿的学业语言发展 作者:张文洁 钮艺琳

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06期

【摘要】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C. E. Snow于2010年提出了“学业语言(Academic Language)”这一概念,并指出学业语言与儿童未来的发展成就相关。研究者详细分析了学业语言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试着结合幼儿园的说明性讲述活动,探讨发展幼儿学业语言的可能性以及促进幼儿学业语言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学业语言;说明性讲述活动;幼儿园语言活动;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6-0017-05

随着人们对儿童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那些在相对正式情境下使用的语言,如教育性语言、学院式语言、科学性语言、学术性语言等,对儿童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为此,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C. E. Snow于2010年正式提出了“学业语言(Academic Language)”这一概念。C. E. Snow认为,语言是一个连续体,如果根据语气的正式性、内容的复杂性、立场的客观性来描述这个连续体,那么一端是非正式的、随意的、漫谈式的语言,另一端则是具有简洁性、精确性、客观性、权威性、逻辑性等特征的学业语言,它通常较多地出现在书籍、论文、课堂等学习情境中。〔1〕有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业语言水平与其未来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密切相关。〔2〕学业语言掌握不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适应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其学习与长远发展。〔3〕

已有研究大多以学龄儿童为对象,对学前儿童的学业语言学习关注较少。为此,研究者将详细分析学业语言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幼儿园说明性讲述活动的案例探讨促进幼儿学业语言发展的策略问题。

一、学业语言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1.学业语言是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内容

众所周知,语言可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类。3~6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词汇逐渐丰富,所涉的词类范围不断扩大。幼儿在掌握了大量名词、动词之后,还会逐渐学习和掌握表达指代关系的代词,蕴含修饰关系的形容词和副词,以及用以表达逻辑关系的关联词等。与此同时,句子的结构也由简单趋向复杂,由不完整逐渐发展到完整,由松散慢慢变得严谨。C. E. Snow的研究又进一步告诉我们,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不仅包括非正式的、随意的语言,还包括相对正式的语言——学业语言。

书面语言学习是一种以文字为工具的言语活动,学前儿童的言语活动包括前识字、前阅读和前书写等。已有研究发现,有些儿童虽然能顺畅地识别文字,但在理解文字内容方面经常存

在困难。〔4〕C. E. Snow认为,造成儿童阅读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学业语言的理解困难问题。早期阅读是学前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早期阅读,尤其是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过程中,幼儿会接触到大量的学业语言,如《血的故事》中的“血小板”“血管”,《白鹅日记》中的“迁徙”“觅食”等。要理解这些具有简洁性、精确性、客观性等特征的学业语言,对尚未具备相关生活经验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对学业语言的正确理解与把握是幼儿成功开展早期阅读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其未来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2.学业语言涉及幼儿语言、科学、数学等诸多领域的学习

学业语言不仅涉及幼儿的语言学习,还涉及幼儿其他领域如科学、数学等的学习。〔5〕 事实上,任何领域的学习都会涉及到学业语言。这里的“涉及”不仅指特定领域中要使用到专业用语(如细胞、偶数、节奏),还包括在相对正式的情境中常使用的语言(如举例、说明、观点)。此外,某些学业语言还具有多重含义,它所表示的意思或指称对象的内涵会随使用领域或场合的变动而有所差别,如数学领域里“9的组合”中的“组合”与音乐领域里“乐团组合”中的“组合”,语义上就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幼儿学业语言掌握情况不佳,不能结合特定领域、场合或情境来理解学业语言,那么他们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就会碰到一定的障碍,从而降低了探索的兴趣和热情,〔6〕甚至在相关领域的学习活动中产生偏差或困难。

3.学业语言与儿童日后学业成就的发展相关

儿童早期的学业语言积累有利于其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更是其学业发展的重要准备。例如,阅读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它是影响儿童日后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儿童语言研究专家Scarborough指出,儿童能否流利阅读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文字识别能力,二是语言理解能力。〔7〕近年来有关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研究也证实,识字不等于阅读。〔8〕因此,虽然某些幼儿识字很多,但他们进入小学之后仍存在阅读困难问题。这里可能的原因是,不是幼儿识字不够多,而是小学教师常会不自觉地使用本学科学业语言,儿童又因早期学业语言积累不足而无法理解课堂情境下教师所使用的学业语言。这会影响儿童对该学科知识的正确理解及求知兴趣,乃至影响其学业发展。

二、幼儿园说明性讲述活动中的学业语言学习问题

讲述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按语言特点可分为叙事性讲述、描述性讲述、说明性讲述及议论性讲述。其中,说明性讲述是指幼儿在较正式的语境中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特征、功用等解说清楚。幼儿园说明性讲述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强调遣词造句的简洁、准确和规范

说明性讲述活动并不要求幼儿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而是要求幼儿用简洁、准确、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如,“苹果的肉肉”可以用“果肉”一词来代替,“苹果上面的杆杆”可以用“苹果

柄”一词来表述,以达到简洁的表达效果。这些要求与学业语言强调的简洁性、精确性相一致。

2.强调表述的条理性、逻辑性和重点突出

说明性讲述活动是培养幼儿独白语言的重要方式。与随意的谈话活动不同,幼儿在进行说明性讲述时,需要独立思考并清楚完整地表达。表述要具有条理性,即按先后顺序一条条地讲述;要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如从里到外或从外部形状到内部结构,来组织讲述内容;要突出重点。这些要求与学业语言强调的逻辑性相一致。

3.强调语言情境相对正式

说明性讲述活动提供给幼儿的是一种较正式的语言学习情境。在说明性讲述活动中,幼儿不能像在谈话活动中那样宽松自由,说话不能过于随意,而应进行较完善的构思,并有头有尾地说出一段完整的话。〔9〕说明性讲述活动所要求的相对正式的语言风格与学业语言要求的正式性、复杂性、客观性相一致。

综上所述,幼儿园说明性讲述活动与学业语言所强调的语言特征相一致。由此不难看出,幼儿园说明性讲述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学业语言发展机会,可以看作是发展学前儿童学业语言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在说明性讲述活动中促进幼儿学业语言发展

本研究以“种子长成苹果”的活动为案例,分析在说明性讲述活动中促进幼儿学业语言发展的问题。

1.重视并充分解读活动中的学业语言

如上所述,学业语言是一种相对正式、规范的语言,且具有简洁性、精确性、权威性、逻辑性等特点。教师在开展说明性讲述活动前要充分理解学业语言的特点,在活动中向幼儿准确地传达信息。在开展“种子长成苹果”活动之初,组织活动的教师及研究团队就共同解读了活动中可能涉及的学业词汇,如形状、颜色、大小、结构、果皮、果肉、果核、种子等。在解读过程中,组织活动的教师和研究者对“果核”一词中“核”字的发音发生了分歧,后经查证得知,“核”字与其他字组成词语时念“hé”,在某些口语词中可念为“hú”。这个查证过程提高了教师的学业语言意识。

2.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加学业语言输入

幼儿语言输出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外部语言输入质量的影响。教师在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对幼儿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说明性讲述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使用学业语言,以增强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与严谨性,从而引导幼儿使用相对严谨、简洁且合乎逻辑的学业语言来表达。

3.根据幼儿经验和回应,适时引入学业语言

语言的学习、概念的获得,与儿童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密切相关。因此幼儿学习学业语言,首先需要积累与学业语言相关的经验。“种子长成苹果”的活动案例中,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果皮”“果肉”“果核”等学业语言词汇时,先通过触觉、视觉、味觉等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再基于幼儿已有经验及其回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理解学业语言的含义。举例说明如下。 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幼A:我觉得有点像苹果的杆杆头。

师:哦!你摸到的好像是苹果的柄。杆杆上面,那是柄。

师:你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幼B:我摸到那是一个苹果。

师:你为什么觉得是苹果呢?

幼B:因为它上面有那个柄。

师:哦,你也摸到了和她(摸到的)一样的东西,这个是苹果的柄。

组织活动的教师还在幼儿观察、品尝苹果的基础上引入了“果肉”“果皮”“果核”等相关学业语言词汇。

师:吃完了,我们一起来说说看。你吃掉的是什么?

幼A:我吃掉的有点酸咪咪的。

幼B:果肉!

师:噢。酸咪咪的果肉!把你们的话加在一起说就更完整了。

师:看看这一组小朋友吃剩下来的。剩下来的是什么?

幼A:果皮!

师:噢,剩下来的是果皮!

师:有些小朋友不爱吃果皮,有些小朋友把果皮吃掉了。

师:看看这个剩下来的东西是什么?

幼A:果芯!

幼B:芯子!

师:专业一点叫——果核!

此外,教师还注意及时纠正幼儿在理解学业语言过程中产生的某些偏差。

师:这个果核里面还藏着一个小秘密,谁知道?

幼A:果核就是苹果的种子。

师:果核就是苹果的种子,是吗?

幼B:不是!

师:那么种子在什么地方?

幼C:种子在那个里面!

师:对啊,就在这个果核里面。看到了吗?藏着的种子在哪里?

幼C:看到了!

幼A:像两个眼睛。

师:像两个黑黑的小眼珠一样。

师:大家试着来说说,种子藏在……

幼(齐):种子藏在果核的里面。

师:好。真完整!

4.关注幼儿学业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与逻辑性

说明性讲述活动提供的是一种相对正式的语境,幼儿需要使用简洁明了、准确精炼、正式规范的语言。因此幼儿要尽量使用学业语言词汇,以准确地表达意思。举例说明如下。 师:你们吃的是苹果的什么?

幼(齐):肉。

师:苹果的肉。

师:你吃到的是什么?

幼B:苹果的肉。

师:苹果的肉简单一点可以叫什么?

幼A:果肉!

师:噢,叫果肉。

幼B:有的苹果的皮也很好吃。

师:那么苹果的皮叫什么呢?

幼A:果皮!

师:味道怎么样呢?

幼C:很好吃的。

幼B:我吃的是苹果的肉。

师:对。我们叫它——果肉!

说明性讲述活动还要求幼儿表述时具有条理性、逻辑性。在“种子长成苹果”活动案例中,组织活动的教师通过为幼儿提供支架,如“苹果的外面是什么?中间是什么?里面是什么?”这种句式相对固定的填空式提问,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运用学业语言加以表述的逻辑框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强幼儿表达的条理性。对于学业语言掌握不足的幼儿来说,这种提问方式为他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师:看看苹果的外面是什么?中间是什么?里面是什么?

师:谁来说说看?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

幼A:外面是果皮。

师:苹果的……

幼B:苹果的外面是果皮。

幼C:苹果的外面是果皮,里面是果肉,再里面是芯子。

师:噢,他讲的是,苹果的外面是……

幼(齐):果皮!

师:苹果的中间是……

幼(齐):果肉!

师:苹果的里面是……

幼(齐):果核!

师:你来完整地说一次。

幼B:苹果的外面是果皮,苹果的中间是果肉,苹果的里面是果核!

这种带有启发和引导双重意义的提问方式使幼儿逐渐学会了有条理地、合乎逻辑地使用学业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儿童的学业语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专业职责。当然,如何有效促进学前儿童各领域学业语言的发展,仍需要研究者和实践者作出更多努力。

参考文献:

〔1〕TORRANCE N.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literacy〔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112-133.

〔2〕SNOW C E, LAWRENCE J F, WHITE C. Generating knowledge of academic language among urb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J〕.Journal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2009,4(2):325-344.

〔3〕SNOW C E.Academic language and the challenge of reading for learning about science〔J〕. Science,2010,328:450-452.

〔4〕JOHNSON J C,MARTIN HANSEN L.Improving science reading comprehension〔J〕.Science Scope, 2005,28(6):12-15.

〔5〕SPYCHER P. Learning academic language through science in two linguistically diverse kindergarten classes〔J〕.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2009, 109(4): 359-379.

〔6〕SNOW C E,BVRNS M S,GRIFFIN P.预防阅读困难:早期阅读教育策略〔M〕.胡美华,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3.

〔7〕SCARBOROUGH H S. Connecting early language and literacy to later reading (dis)abilities: Evidence, theory, and practice〔J〕. Approaching Difficulties in Literacy Development: Assessment, Pedagogy and Programmes,2009:(23).

〔8〕周兢.幼儿识字:失之毫厘,谬以千里〔J〕.幼儿教育,2006,345(10):6-9. 〔9〕周兢,程晓樵.幼儿园讲述活动新探〔J〕.幼儿教育,1994,155(11):12-15. Declarative Narration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

and Academic Languag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Zhang Wenjie1, Niu Yilin2

(1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2Wannan Kindergarten, Shanghai, 200032)

【Abstract】C. E. Snow, professor at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put forward a new conception “academic language” in 2010 and proved that academic language had a high

correlation with children’s futur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academic language on children’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using declarative narrative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developing children’s academic language and the strategies for the promotion of children’s academic language.

【Keywords】academic language; declarative narration activities; kindergarten language activities; children


相关内容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 20 14 年(春) 学前教育 专业 7.早期阅读环境包括 和 . 8.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 "." "." "的现象.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 2. ...

  • 帮助孩子成长爱上阅读
  • 帮助孩子成长 爱上阅读 来源:妈咪宝贝 作者:小编 时间:2009-12-22 核心提示:早期阅读是近年来在我国幼教界逐步受到重视的一个新课题.... 早期阅读是近年来在我国幼教界逐步受到重视的一个新课题.但是,有关早期阅读的种种问题,从概念界定到教学活动组织,迄今尚未形成共识."开端正确 ...

  • 幼儿教育培训师(答案)
  • 幼儿教育培训师(员级)模拟题答案 一.单选题 1 1.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研究发现,儿童入学后学业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C ). A.儿童的遗传素质 B.家长的文化素养 C.儿童的早期经验 D.学校的教育方式 2.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于( C )的美国. A.18世纪末19世纪初 B.20世纪五. ...

  • 幼儿园语言教学法
  • 幼儿园语言教学法 第一章 幼儿语言教育概述 重点问题 1.理解幼儿语言教育的特征. 2.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 一.幼儿语言教育的特征 幼儿语言教育――幼儿语言教育是家庭.幼儿园等对幼儿实施的.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育活动,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有一定目的性.计划性,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 ...

  • 2012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试卷
  •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期末试卷 姓名: 班级: 分数: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 教育是有().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使他们在().().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的过程. 2.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是帮助幼儿学习运用()与他人进行交谈的活动,是一种有().有()地组织幼儿 ...

  • 幼儿大班说课稿范文(共7篇)
  • 篇一:幼儿园大班说课稿:<未来的家>优秀说课稿范文 春节过后,孩子们陆续来到搬迁后的新幼儿园. ●活动目标 ●活动过程 1.图片展览:"美丽的城市" 由于前门地区拆迁改造工程的启动,我班很多孩子面临搬家问题,家长们每天议论这些,孩子们必然会受到影响,年幼的孩于不明白& ...

  • 语言.文学练习题
  • 幼儿园语言教育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儿童语言的发展 儿童社会化 前语言交际 语言形式 语音意识 语言操作能力 语言内容 幼儿园谈话活动 幼儿园讲述活动 自我修补 他人修补 叙事性讲述 描述性讲述 说明性讲述 议论性讲述 幼儿园听说游戏 语言游戏 幼儿园文学活动 评析性倾听 欣赏性倾听 语言结构敏感性 ...

  • 学前教育专业
  •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练习题答案 < 职业技能实训一 >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练习题答案 1 (单选题)10-18个月儿童的发音在经过音节发声阶段后,一般进入(前词语发声阶段) 2 (单选题) 儿童对于词.句子和语段三个语言结构层次在理解上的 ...

  • 幼儿园教案大班语言--小猫生病了
  • 活动目标 1. 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合理地进行想像和讲述. 2. 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帮助.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认识过信,了解信的基本格式. 2. 挂图若干. 活动过程 1. 谈话,鼓励幼儿帮助小猫想办法. 师:有一只小猫生病了,只能整天躲在床上.它想:要是好朋 ...